石孝友《眼儿媚 》阅读答案附赏析

时间:2022-12-06 07:13:38 作者:给鸭子的牛奶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给鸭子的牛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石孝友《眼儿媚 》阅读答案附赏析,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石孝友《眼儿媚 》阅读答案附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篇1:石孝友《眼儿媚 》阅读答案附赏析

石孝友《眼儿媚 》阅读答案附赏析

眼儿媚

【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①,数竿修竹②,数叶芭蕉。

注:①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

②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

(1)本词上片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评价结处三句 “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试简析其“不尽之意”。(4分)

阅读答案:

14.(1)①情景交融。(1分)通过“暮暮复朝朝”的惨淡愁云和潇潇淫雨,营造了阴郁沉闷、迷蒙伤感的氛围,表达出对心上人的强烈思念之情。(1分)

②想象(从对方着笔、虚实结合)。(1分)作者遥想心上人别后无心梳妆,容衰体瘦。从对方着笔,寄托自己的无穷思念。(1分)

③比喻。(1分)把眉比作山峰,把腕比作美玉;无心梳妆如山峰“翠减”,容衰体瘦似美玉“香销”。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心上人的青春靓丽和对自己的强烈的思念之情。(1分)

④叠词连用(1分)。“淡淡”摹阴沉之天色,“潇潇”状淅沥之雨声,“暮暮”“朝朝”写愁云苦雨持续时间之长。叠字的连用引读者身临其境,且烘托渲染了阴郁沉闷、迷蒙伤感的气氛。(1分)

【答出两种手法且分析合理给4分】

14.(2)这三句不是简单地写景,它们无不关合着忧思,有利于更加充分表现诗人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

①既得萱草却仍不能解忧,反衬忧思满怀难排难解,极言相思之切。(1分)

②“修竹”引自杜甫诗句,只见“修竹”而不见佳人,自然会睹物伤情。此处用典,含蓄委婉地表达出落寞之感和相思之情。(2分)

③“芭蕉”更是加愁添恨之物,在孤独怅惘的相思之时,“数叶芭蕉”则令孤独、怅惘、相思越发浓烈。(1分)

【眼儿媚·石孝友】鉴赏:

这首词传情达物,纯真自然,没有矫揉造作之感。

上片从触景生发开去,产生浓浓情意,下片情景交融,即使后来曲终情意仍在。写景时海阔天空,错综交叉,对人的.别离之恨和相思之苦作了尽情渲染;写情时则突破空间、地域的限制,或从感情来揣摩对方,或直抒胸臆,充分表达自己的相思情,虚虚实实,交错使用,心灵与大自然融于一体,表现了作者很高的抒情技巧。

“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上片起调二句,不仅点出节气,而且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淡淡”、“萧萧”、“暮暮”、“朝朝”四个叠字,以声传情,用得自然而巧妙。“淡淡”摹阴霾的天色,“萧萧”状淅沥的雨声,以此交织成有声有色的惨淡画面,为写相思怀人布设了特定背景。“朝朝暮暮”,写的是愁云苦雨,相思无聊之长久。“暮暮”、“朝朝”的风雨渲染了一种沉闷、迷蒙、凄冷的氛围。作者怀人的心曲寓于客体环境,愁云与愁绪、雨声与心声交织融合,雨不断,思无穷,愁不绝,彼此相生相衬。

春情漠漠,相思绵绵,作者不由发出内心的慨叹:“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这三句,是思极而生的想象虚拟之词。作者思念遥远的情人,推想她别后容态的变化,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想必陷于离别痛苦中的她,独居无伴,已无心梳妆修饰,随着无休止的思念,一定会日渐容衰体瘦,以至“眉峰翠减,腕玉香销”。作者从对方着笔,借人映己,运实于虚,笔端饱含体贴关切之情,在容态宛然但又空灵虚幻的形象中,寄托着自己的无限思念。

词的下片,才正面写到自己的相思的苦况。“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上句描画形影孤单,独坐小轩,相思盈怀的情态,下句直言此时情怀。一个“独”字,托出孤寂悒郁的神情和四顾茫然的怅惘。独坐相思,因相思无望而觉百无聊赖,两句由眼前处境导出心境,叙事言情质实直率。但是,究竟何等“无聊”,却未详言,而于结拍处借景物曲曲传出。

结处三句,作者独取“萱草”、“修竹”、“芭蕉”三个物象,一句一景,又合成一体,含有不尽之意。“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诗》毛传:“谖草令人忘忧。”嵇康《养生论》亦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然而,作者相思心切,既得萱草,也不足以解忧,这就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修竹、芭蕉,在此都是助愁添恨的景物。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翠竹与美人互相映衬,而如今,只见“修竹”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李煜《长相思》也写道:“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在寂寞的相思中,身边的萱草、修竹、芭蕉,无不关合着忧思,呈于眼前,添愁加恨。这三个物象,仿佛从眼前景中信手拈来,不经意地罗列,实则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二曾引《四虚序》云:“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以景物来象征情思,是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写法。此词收尾三句,融情入景,正是一种“以实为虚”,悠然不尽的妙结。

总而言之,石孝友的这首《眼儿媚》,深刻诚挚地刻划了作者在绵绵不断的春雨中的寂寥况味中思恋情人的心情,在抒情手法上也可谓独树一帜。

篇2:石孝友——《眼儿媚》

何须著粉更施朱?

元①不在妆梳。

寻常结束,珊珊环佩,短短裙襦。

花羞柳妒空撩乱,冰雪做肌肤。

而今便好,小名弄玉,小字琼奴。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注释 :

1 元:原。

赏析:

如人芙蓉初出水面,不染尘埃,风致楚楚。何须著粉?倒污了天生的十分颜色,十分天姿。字句朴素却极有味,“小名弄玉,小字琼奴”方不负了玉骨销肌。丽质天然,似是实又似虚,赞赏之意溢出笔端。

篇3:眼儿媚,眼儿媚石孝友,眼儿媚的意思,眼儿媚赏析

眼儿媚,眼儿媚石孝友,眼儿媚的意思,眼儿媚赏析 -诗词大全

眼儿媚

作者:石孝友  朝代:宋  体裁:词   何须著粉更施朱。元不在妆梳。寻常结束,珊珊环佩,短短裙襦。花羞柳妒空撩乱,冰雪做肌肤。而今便好,小名弄玉,小字琼奴。

篇4:眼儿媚,眼儿媚石孝友,眼儿媚的意思,眼儿媚赏析

眼儿媚,眼儿媚石孝友,眼儿媚的意思,眼儿媚赏析 -诗词大全

眼儿媚

作者:石孝友  朝代:宋  体裁:词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篇5:《眼儿媚》阅读答案及赏析

《眼儿媚》阅读答案及赏析

眼儿媚

赵佶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注】赵佶,宋徽宗,北宋亡,被金人掳往北方。玉京:和后文的“花城”,都指北宋的都城汴京。

1、这首词主要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2、下片“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4分)对比。上片以“曾忆”引出回忆:“琼林玉殿”写皇家豪华,“朝喧”、“暮列”则是以弦管笙琶等乐器表示宫中不分昼夜,游乐无度的生活,两句反映了帝王昔日沉湎声色、骄奢淫逸的生活。 下片写今日都城的萧索残破,在黄沙漫漫的'荒漠做着故国旧梦、听《梅花落》的曲子的凄然悲楚。今昔对比,表达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悲凉痛楚。

2(3分)思乡之情,亡国之痛。“忍”即不忍之意,“梅花”,即古曲《梅花落》在荒漠中飘扬的凄然的《梅花落》的曲子更添对故土的思念和被囚系的痛楚。

赏析:

《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是宋代诗人赵佶创作的宋词。《东京梦华录》中曾描绘了文人眼中的汴京盛况,“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而“万里帝王家”,则点出作者在这繁华京师中的帝王身份。李煜《破阵子》中云:“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口气与之相似,但南唐仅为五代时的一个小朝廷,比较之下,北宋王朝可称得上是“万里帝王家”了。但由于帝王荒淫,导致了它的覆亡,使生灵涂炭,城郭残破,赵佶父子成为俘虏,从此揭开了作者生命史上悲惨的一页。所以“玉京”两句,可以说是以回忆的方式简括而艺术地再现了北宋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以及作者由帝王而降为臣虏的个人悲剧。

“琼林”两句,专写皇家豪华。“琼林玉殿”,不仅指大内(皇城)之中各种宫殿,特别是那搜括财货、竭尽民力兴建而成的“艮岳”。其间“山林岩壑日益高深、亭榭楼观不可胜记,四方花竹奇石咸萃于斯,珍禽异兽无不毕有。”(《枫窗小牍》)“朝喧”、“暮列”则是以弦管笙琶等乐器表示宫中游乐无度,不分昼夜。两句反映了帝王沉湎声色和骄奢豪侈。

下片通过想象、梦幻和现实来表达作者被俘以后的愁苦之情。“花城”指靖康之乱以前的汴京,那种“万花争出”“香花如绣”的美景使人流连忘返。劫乱以后,这座万花丛中的名城只剩下断垣残壁,城中空寂无人,这里只以“萧索”两字来形容那想象之中面目全非的汴京;然而,虽然如今身处尘沙漫天的荒漠,那繁花似锦的汴京却仍然经常萦绕在梦中,万般愁苦之情也只能在梦中得到慰安。

最后几句,是说梦醒以后,忽然传来阵阵羌笛声,闻之不禁悲从中来,使他从梦幻回到现实,如今父子拘系于北地土墙木栅之中,身受各种侮辱,南望汴京,渺不可见,真是“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怎么还忍受得住那《梅花落》的乐声来加深心灵的痛楚呢!

篇6:《眼儿媚·柳》阅读答案及赏析

《眼儿媚·柳》阅读答案及赏析

眼儿媚柳

尹焕

垂杨袅袅蘸清漪。明绿染春丝。市桥系马,旗亭沽酒,无限相思。

云梳雨洗风前舞,一好百般宜。不知为甚,落花时节,都是颦眉。

【注释】

①眼儿媚:这是一首咏柳词。此词在《阳春白雪》中有题作“柳”。全词以咏柳为主题,由柳及人暗写离别相思之事。

②蘸(zhàn):湿水,浸水。

③颦眉:皱眉。

(1)词中是怎样描绘柳的美好情态的?请你加以说明。(4分)

(2)词的最末一句,提出了问题却没有作答。试按照你的理解,给出诗中问题的答案。(4分)

参考答案:

(1)① 描绘柳枝自身的`色泽情态之美,(1分)其色碧绿,其形如丝,婷婷袅袅;(1分)②写动态,(1分)无论“雨洗”或是在春风中舞动,都使柳倍增媚态;(1分)③运用衬托手法,(1分)例如首句,就让柳枝映照于水畔,平添了情趣;(1分)④侧面描写,(1分)例如第二句,从人的“无限相思”,即可体味到袅袅绿柳撩拨人心的魅力。(1分)(每点中概括方法1分,解说1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满分)

(2)“颦眉”说明在花红柳绿的春天人们并不开心。(1分)不开心的原因,一是为好景不长,花开花儿又落;(1分)二是因触景生情,勾起了万般心事,无限相思。(1分)(以上三点,每点1分;三点均答到,得满分4分)

赏析:

此词咏柳。在唐宋时代林林总总的咏柳诗词中,它有一点特别之处,就是通篇用比体写成,将柳拟人化,将柳之美转换成了女人之美,使得作为无知物的柳像美人一样风致可人。况周颐《织馀琐述》评论此词造语之妙道:“宋尹焕咏柳《眼儿媚》句云:‘一好百般宜。’五字可作美人评语。明王彦泓诗‘乱头粗服总倾城’,所谓‘一好百般宜’也。”

篇7:眼儿媚古诗阅读答案

眼儿媚古诗阅读答案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注】赵佶,宋徽宗,北宋亡,被金人掳往北方。玉京:和后文的“花城”,都指北宋的都城汴京。

1、这首词主要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2、下片“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4分)对比。上片以“曾忆”引出回忆:“琼林玉殿”写皇家豪华,“朝喧”、“暮列”则是以弦管笙琶等乐器表示宫中不分昼夜,游乐无度的生活,两句反映了帝王昔日沉湎声色、骄奢淫逸的生活。 下片写今日都城的萧索残破,在黄沙漫漫的'荒漠做着故国旧梦、听《梅花落》的曲子的凄然悲楚。今昔对比,表达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悲凉痛楚。

2(3分)思乡之情,亡国之痛。“忍”即不忍之意,“梅花”,即古曲《梅花落》在荒漠中飘扬的凄然的《梅花落》的曲子更添对故土的思念和被囚系的痛楚。

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1、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或除了以___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②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

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①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

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某段或语句:运用„„手法,描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结构 上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

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 上起到了„„作用

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 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①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加点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②根据文章解释或分析某句话的含义。或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③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结构类)

句子含义分析题:内容+手法+作用

这句话用了„„手法(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写出了„„的内容(解释句子意思),突出某一景象或人物的„„特点或者强调上文的„„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态度、感情或者揭示了„„的道理或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4、①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联系全文,

②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题格式:

人物形象分析:他是„„的人(概述,总说),从他的„„言行中(文中语句动作、语言、

心理、神态等描写)看出他„„的性格(分说),

物象分析:起到了线索作用;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升华了主旨。

阅读理解步骤三部曲

第一部曲,浮光掠影。这是第一遍阅读,要耐心地读,边读边想,用铅笔标画,并且意念组合,所得到的“光”和“影”就是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各段什么意思,分几个层次,哪些地方很重要,含有深意,哪些地方难懂,搞不明白。

第二部曲,镜中看花。这是带着思考阅读的第一印象,看看命题者是怎样出题的。所有的题目都来自于文章,就像“花”在“镜”中一样。当你在阅读题干的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又进了一部,这时带着“镜中的花”在读一遍文章,而且边读边画重点句子,就对文章理解得更透彻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真正理解了文章,回答什么问题也不在话下了。

第三部曲,蜻蜓点水。这是建立在对全文的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读题干,换原文中寻找阅读区间,确定答题范围,分析筛选信息。这第三部曲是把题干上带引号的关键词语还原,需要在那个阅读区间找答案,就“点”那个语境的“水”。临场阅读三部曲轻松应试,确保答题万无一失。

篇8:《眼儿媚》秦观阅读答案

《眼儿媚》秦观阅读答案

《眼儿媚》

秦观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阑干。一双燕子,两行归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注】清朝黄苏《蓼园词选》中云:“此久别忆内词耳”。

题目:

(1)上片开头两句“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阑干”在词中有什么作用?(2分)

(2) “一双燕子,两行归雁”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什么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4分)

(3)清人黄苏认为下片是“意中摹想所得”,“意致缠绵”。请对此说作简要说明。(4分)

答案

(1)交代了时间节令等,为全词营造了凄冷寂寞的氛围。

【评分建议】2分。每点1分。

(2)反衬。抒情主人公以燕子双飞反衬自己的孤独,以大雁回归反衬自己无法归家。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孤寂之情和对妻子(家人)的思念之情。

【评分建议】4分。第一问2分,手法1分,解说1分。第二问两种感情各1分。

(3)下片先想象家中妻子面对大好春光孤独无语的情形,又设想妻子眼睛依旧如秋水般清澈,眉毛依旧如春山般秀美。通过对妻子动作、神态和容貌的想象,把思念之情表达得细致而深切。

【评分建议】4分。每层2分。

《眼儿媚》鉴赏

这首词写的是与一营妓相恋又分别之后的`无尽相思,语淡而情深。

首句交待登楼望月的时间与地点。黄昏,指登楼时刻;杏花寒,谓登楼季节。据《花候考》,雨水这个节气中,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其时当二月。但这里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故而于清冷中显出幽美。词人独上层楼,极目天涯,无边思绪,自会油然而生。何况登楼之际,春寒料峭,暮色苍芒,一钩斜月,映照栏干,这种环境,多么使人感到孤单凄凉。下面三句,写登楼所见所闻。“一双燕子,两行征雁”,含意深长。燕本双飞,雁惯合群,特写“一双”、“两行”,反衬词人此际的孤独。耳边还传来城上的画角声,心情之凄楚,可以想见。上片写景,然景中有情,情中见人。

下片由写景到抒情。此情是怀人之情,怀人又从悬想对方着笔。“绮窗”,谓雕饰华美的窗棂。唐王维《扶南曲歌辞》云“朝日照绮窗,佳人坐临镜”,把佳人与绮窗分作两句,意境优美;阮阅此词则将绮窗与人合并一起,径称“绮窗人”,语言更加浓缩,形象更加鲜明。仿佛词人从这熟悉的华美的窗口透视进去,只见其人亭亭玉立于春风之中,悄然无语。这里的“无语”,实际上就是深思:“春闲”,实际上是春愁。就中可以看出,窗内人是一个深于情的女子。结尾两句“盈盈秋水,淡淡春山”,谓佳人眼如秋水之清,眉似春山之秀。前面着以“也应似旧”一句,词情顿然跳出实境,转作冥想之笔。

这首词收放有度,过渡自然,结处更见功力。以旧时惯见的形象做底色,佳人山水般秀目间蕴藏着缠绵之思,迷离徜徨,有余而不尽之妙。

秦观 《眼儿媚》

眼儿媚,眼儿媚王?,眼儿媚的意思,眼儿媚赏析

眼儿媚,眼儿媚黄机,眼儿媚的意思,眼儿媚赏析

眼儿媚,眼儿媚侯置,眼儿媚的意思,眼儿媚赏析

临江仙,临江仙石孝友,临江仙的意思,临江仙赏析

江城子,江城子石孝友,江城子的意思,江城子赏析

眼儿媚·咏红姑娘原文,翻译,赏析

眼儿媚,眼儿媚吕渭老,眼儿媚的意思,眼儿媚赏析

传言玉女,传言玉女石孝友,传言玉女的意思,传言玉女赏析

杏花天,杏花天石孝友,杏花天的意思,杏花天赏析

石孝友《眼儿媚 》阅读答案附赏析(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石孝友《眼儿媚 》阅读答案附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