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崎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古尔邦节的习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古尔邦节的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古尔邦节习俗介绍
古尔邦节是穆斯林人们的盛大节日。
穆斯林人们以喜悦的情绪盼望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古尔邦节的到来。节日来临前,穆斯林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粉刷各自的庭院等,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节日的到来。各家的妇女们都忙着做馓子和各种糕点,而男人们忙着料理外面的各种准备工作,同时,全家人还要上街买新衣服,所有的人们都在为节日做充分的准备。节日的头一天,我们民族还有个讲究,就是拜访长辈、父母和兄弟姐妹,提前向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
古尔邦节的第一天早晨,大人们要做节日乃麻孜,做完礼拜后大家互相握手问候,回家后还要做一些古尔邦节的.善事,各家各户屠宰牛羊,但是这并不是为了吃肉或是过富足的日子,而是邀请来自7个贫困家庭的人们,请他们来品尝,这也是一种感恩,回报他人的表现。
穆斯林人们还是尊重长辈父母的民族,节日这天,晚辈们首先要到长辈家去拜年,祝愿长辈们健康平安。
古尔邦节期间,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欢欢喜喜的挨家挨户的拜年,还能品尝好喝的肉汤等,人们的情绪是多么高兴,所以,古尔邦节也是人们互相谅解的最佳时间,人们在这一天,都会放下恩怨,互相问候,构成了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
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所以,各民族之间就应互相尊重,互相团结,共建完美的家园。
篇2:古尔邦节习俗介绍
我国各族穆斯林在节前打扫室内外卫生,家庭院落、大街小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堆放得井然有序。家家户户在节前都要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孩子们换上节日的服装,欢乐地奔跳。
节日的晨礼时成年人都洗大净、沐浴净身,燃香,换上整洁的衣服赴清真寺参加会礼,边走边大声念“应招词”(神至大、神至大,万物非主唯有神,神至大、神至大,一切赞美全归神)。在这日戒食半日,待会礼结束后进食(教法定为当然)。
穆斯林当中流传着这样两句俗语叫做:“当不了月穆斯林,总得当个年穆斯林;百里赶主麻,千里赶尔德”。这话的意思是,无论多忙,这一年一度的会礼和庆祝活动必须要参加。即使你不懂穆斯林的风俗习惯,你也得去清真寺参加活动。
古尔邦节的会礼和开斋节一样,非常隆重。大家欢聚一堂,由阿訇带领全体穆斯林向西鞠躬、叩拜。如果在一个大的乡镇举行,可谓人山人海,多而不乱。在会礼中,大家要回忆这一年当中做过哪些错事,犯过哪些罪行,阿訇要宣讲“卧尔兹”,即教义和需要大家遵守的事等,最后大家互道“色俩目”问好。
会礼结束后,还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这就是节日里,除了炸油香、馓子、等制作佳肴外,还要宰羊、牛、骆驼。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宰牲时还有许多讲究:一是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不满三岁的小牛犊和不满六岁的骆驼。二是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宰。三是宰时居家者亲临现场是“穆斯台罕卜’。四是宰牲时应徐徐捆缚,轻轻地推倒,将牲面向西。五是念三遍“太克必尔”。
然后举意,必用快刀,自宰是圣行,宰时应断其三管:即气管、血管(两根)、食管,若少断一管,即不合法。六是宰牲时间在会礼后三日内有效。七是如欲宰牲,却三日内未得牲畜者,以后不宜补宰;如已买进必将它活散;如未曾买进,即将宰牲之价款散于贫穷者,方可解脱责任。八是所宰之牲的皮、骨、角等物,不可作宰者、剥工报酬或买钱购物自用,要施散给穷人或买钱济贫为可佳。九是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宰牲典礼举行后,家家户户又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一边煮肉,一边给孩子吩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嚼,要用黄土覆盖。这在古尔邦节是一种讲究。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烩成菜。而后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菜,相互登门贺节。大部分穆斯林群众还邀请阿訇到家里做知感、念经,以此缅怀先人,祈求全家平安等宗教仪式。
这种庆贺节日的形式多种多样,和开斋节基本相似,各地互有异同。有些地方除了参加会礼和访亲问友外,还组织各种文娱体育活动。新疆地区的穆斯林,无论男女,在古尔邦节喜欢组织各种游艺活动,欢天喜地,格外热闹。新疆农村一般还举行叼羊、对唱等活动,对唱时,触景生情,即兴创作,特别爱唱《花儿与少年》等歌曲。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穆斯林青年,在节日里唱“花儿”。十堰市清真寺每年开庆祝座谈会,以欢度节日、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主题,邀请其他民族代表参加,大家一起畅所欲言,高高兴兴欢度节日,我们各族穆斯林的节日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隆重!
篇3:古尔邦节习俗介绍
节日的早晨,维吾尔人沐浴全身(大净),然后盛装到清真寺参加聚礼。聚礼之后,人们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杀牲。至于是宰牛杀羊宰驼宰马,由各家经济实力决定。通常人们把献祭的牲畜宰好,大块连骨肉炖到锅里后,男子们才开始互相串门。拜贺节日。妇女们则留在家里摆上节日食品,烧茶备水,准备迎接客人。
节日第一天,先给发生过丧葬和家难的乡亲拜节,表示慰问;其是给夫妻双方的长辈拜节;再次,给邻居和长者拜节。在礼节性拜节活动中,除了给夫妻双方老人拜节是夫妻同去外,其他拜节活动往往三五成群,男女分开进行。之后,才是同辈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节。大家除了互相道贺,彼此问候之外,还要共餐痛饮,吹拉弹唱一起娱乐。维吾尔民间拜节是维吾尔人增强社会联系,严守礼尚往来这一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4: 古尔邦节的习俗
会礼:
会礼是古尔邦节的核心资料之一。穆斯林沐浴更衣后会聚于城市中心清真寺或宽畅的郊野举行盛大会礼仪式,以诵读《古兰》和纪念先知、赞美圣贤为主要资料。各地穆斯林每年逢此日,都要戒食半日,俟会礼后进食。
宰牲:
古尔邦节时准备的食品:各地穆斯林于节日前三天须备好牲灵(羊、牛、骆驼),大户用驼,中户用牛,小户用羊,无力宰牲者免除。羊为1人1只,牛为7人1头,驼等同于牛。不管哪种牲灵,均须健康强壮,外观美丽。
古尔邦节所宰牲灵的肉通常分为三份,一份留作自用,一份馈赠亲友,1份施散穷人。宰牲时务必高念“泰克比尔”(Takbir,即真主至大),宰牲方为有效(Mustahabb,可嘉圣行)。
中国新疆地区的突厥语系的各族穆斯林比内地穆斯林更重视古尔邦节。是日,万人空巷,皆盛装参加会礼,然后宰牲宴请亲友宾客,并与前来祝贺节日的其他各族人民一道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联欢,欢庆歌舞延续数日。
通用汉语的穆斯林,是日也盛装赴寺会礼,家中薰香,有条件者在宰牲宴请亲友的同时,游坟诵经,缅怀先人。有些地区的穆斯林还于节前斋戒10日,故有“小尔德”(al-'Idal-Saghir,即小节日)之称。
宁夏古尔邦节风俗习惯
宁夏古尔邦节前打扫室内外卫生。家庭院落、大街小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堆放得井然有序。家家户户在节前都要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孩子们换上节日的服装,欢乐地奔跳。
节日拂晓,沐浴净身,燃香,换上整洁的衣服赴清真寺参加会礼。
在宁夏古尔邦节节日中,穆斯林中经济条件较好的人,都要宰牲祭献真主。按规定一人宰一只羊,七人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祭献。各家所宰的牛、羊、驼,务必是完好无损,不瞎不跛,所宰牛、驼、羊等的血液粪便以及食后的骨头等残余物,都要深埋。
节日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净身后,穿上节日的盛装,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之后走坟,回家举行宰牲仪式,宰的牛、驼、羊肉除了自己食用外,还要分送亲友和贫孤之人,同时,还要去游坟,缅怀先人。大家欢聚一堂,由阿訇带领全体回民向西鞠躬、叩拜。如果在一个大的乡镇举行,可谓人山人海,多而不乱。在聚礼中,大家要回忆这一年当中做过哪些错事,犯过哪些罪行,阿訇要宣讲“瓦尔兹”,即教义和需要大家遵守的事等,最后大家互道“萨俩目”问好。
会礼结束后,还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这就是节日里,除了炸油香、馓子、会礼外,还要宰牛、羊、骆驼。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宰牲时还有许多讲究,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和不满三岁的小牛犊、骆驼,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宰。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回族当中流传着一句俗语叫做:“当不了月回回,总得当个年回回。”这话的意思是,无论多忙,这一年一度的会礼和庆祝活动要参加。即使你不懂回族的风俗习惯,那么,你也得随俗。
阅读精选(2):
篇5: 古尔邦节的习俗
古尔邦节(拉丁文EidAdha),又称宰牲节,尔德节。古尔邦节与开斋节(肉孜节)、圣纪并列为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
古尔邦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内含“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
篇6: 古尔邦节的习俗
民族习俗
维吾尔族
中国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将古尔邦节音译为“库尔班节”。古尔邦节的时间在伊斯兰历十二月十日。过节前,牧区农区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沐浴熏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参加会礼。无论城市农村,都要在广场上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而广场四周则有另一番景象:色彩缤纷的伞棚、布棚、布帐、夹板房内铺设着各式各样的木桌、板车、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备有花式繁多的小吃甜点。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兹别克等民族在节日期间还举行叼羊、赛马、摔跤等比赛活动。
节日的早晨,维吾尔人沐浴全身(大净),然后盛装到清真寺参加聚礼。聚礼之后,人们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宰牲。至于是宰牛宰羊宰骆驼还是宰马,由各家经济实力决定。通常人们把献祭的牲畜宰好,大块连骨肉炖到锅里后,男子们才开始互相串门。拜贺节日。妇女们则留在家里摆上节日食品,烧茶备水,准备迎接客人。
节日第一天,先给发生过丧葬和家难的乡亲拜节,表示慰问;其是给夫妻双方的长辈拜节;再次,给邻居和长者拜节。在礼节性拜节活动中,除了给夫妻双方老人拜节是夫妻同去外,其他拜节活动往往三五成群,男女分开进行。之后,才是同辈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节。大家除了互相道贺,彼此问候之外,还要共餐痛饮,吹拉弹唱一齐娱乐。维吾尔民间拜节是维吾尔人增强社会联系,严守礼尚往来这一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族
宁夏山区的回族穆斯林将古尔邦节称为“大尔德”。云南、贵州等地的回族穆斯林则将古尔邦节称为“小尔德”。都在开斋节过后第七十天举行。节日属于穆斯林朝觐功课的仪式范围。
回族为什么要宰牲过古尔邦节呢
中国回族穆斯林的古尔邦节,就是根据这一宗教传说,长期发展演变而来的传统民族宗教节日,其内涵已有多重复合资料,与单纯宗教节日有了很大区别,而且主要资料已不再是宗教资料。中国回族穆斯林不论信教与不信教,都按照各地不同的民间习惯欢度古尔邦节。规模不管大小,均以村、乡、镇、巷为单位进行,有的地方按传统习惯过三天,有的地方只过一天。
节前的穆斯林通常都要打扫室内外卫生。家庭院落、大街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堆放得井然有序。家家户户节前都要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孩子们换上节日服装,欢乐地奔跳。然后沐浴,净身,燃香,换上整洁的衣服赴清真寺参加会礼。
回族穆斯林中流传着一句俗语,叫“当不了月回回,总得当个年回回。”意思是,无论多忙,一年一度的会礼和庆祝活动要参加。即使你不懂回族的风俗习惯,那么,你也得随俗。
古尔邦节的会礼和开斋节一样,十分隆重。大家欢聚一堂,由阿訇带领全体穆斯林向西鞠躬、叩拜。如果在一个大的乡镇举行,可谓人山人海,多而不乱。聚礼中,大家回忆这一年当中做过哪些错事,犯过哪些罪行,阿訇要宣讲“瓦尔兹”,即教义和需要大家遵守的事等,最后大家互道“撒拉姆”问好。
会礼结束后,举行的一个隆重的典礼这就是宰牛、羊、骆驼献牲。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每人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宰牲时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和不满三岁的小牛犊、骆驼,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牲灵。所宰的肉一般分为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馈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宰牲典礼完成后,家家户户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一边煮肉,一边给孩子吩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嚼,要用黄土覆盖。这在古尔邦节是一种讲究。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烩成菜。而后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菜,相互登门贺节。有的还要请阿訇到家念经,吃油香,同时,还要去游坟,缅怀先人。
穆斯林庆贺节日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地互有异同。有些地方除了参加聚礼和访亲问友外,还组织各种文娱体育活动。新疆地区的回民在古尔邦节无论男女都喜欢组织各种游艺活动,欢天喜地,格外热闹。新疆农村一般还举行叼羊、对唱等活动,对唱时,触景生情,即兴创作,个性爱唱《花儿与少年》等民歌。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回族青年,在节日里也唱“花儿”。
各地伊斯兰教协会在古尔邦节都要举行招待会,邀请穆斯林知名人士、阿訇等人参加。中国政府还明文规定,古尔邦节给穆斯林放假一天,予以特殊照顾。政府的各级领导人还和穆斯林群众一齐参加节日庆祝活动,畅叙情谊,祝贺穆斯林节日幸福、快乐,增进民族团结,给穆斯林的传统节日增添了新的资料,赋予了新的好处。
羊肉煮好了。客厅的地毯上早已摆好了各色各样的食品,主人们和亲友一边喝茶,一边吃着馓子和蜜枣,耐心地等着羊肉上桌。维吾尔人的屋子里温暖如春,铁炉子的热气裹着煮羊肉的香味飘散在屋子的每一个角落。
在等待的闲暇里,主人拿出热瓦甫、手鼓和卡龙琴,即兴演奏古典音乐DD木卡姆,唱维吾尔族传统歌曲。维吾尔人生来就是舞蹈家,个个都是歌唱家,浑厚的歌声带着浓郁的风情缭绕在小巷上空,引得鸽子敛起翅膀屋顶踱步,倾听优美的歌声。
女人们也是闲不住的,她们会邀上三两女伴,一齐走过古老的街巷去走亲访友,一齐谈论往事、丈夫和孩子。
阅读精选(3):
篇7: 古尔邦节的习俗
宁夏南部山区等地的回族称为“大尔德”,云南等地的回族称为“小尔德”,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这个节日属于穆斯林朝觐功课的仪式范围。伊斯兰教规定,教历每年12月上旬,穆斯林去麦加朝圣,朝觐的最后一天,开始举行庆祝活动。
回族为什么要宰牲过古尔邦节呢相传,伊斯兰教的古代先知之一DD易卜拉欣夜间梦见安拉命他宰杀爱子伊斯玛仪献祭,考验他对安拉的虔诚。
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闪闪发光,十分锋利。当伊斯玛仪侧卧后,他把刀架在儿子的喉头上。这时他悲哀痛哭,泪如溪流。第一刀下去只在儿子的脖子上留下了一个白印印,第二刀下去刮破了一点皮。
伊斯玛仪说:“我的父啊,你把我翻个身,让我匍匐而卧,这样你就下决心吧,顺从真主的命令。”
易卜拉欣听了儿子的劝言,把他翻了个身,然后解下刀子使劲宰时,真主受感动,派天仙吉卜热依勒背来一只黑头羝羊作为祭献,代替了伊斯玛仪。这时易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头一宰,羊便倒了。从那以后,穆罕默德就把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规定为宰牲节,这就是传说的“古尔邦”的来历。
我国回族人民的古尔邦节,就是根据这一宗教来历资料,长期发展演变的一种传统的民族节日:有多重复合的资料,已与单纯的宗教节日有了很大的区别,而且主要资料已不再是宗教资料。此刻我国回族人民不论信教与不信教,都按照各地不同的习惯,欢度古尔邦节。规模一般较大,多以村、乡、镇、巷等为单位进行,有的地方按照传统习惯要过三天,有的地方只过一天。
节前打扫室内外卫生。家庭院落、大街小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堆放得井然有序。家家户户在节前都要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孩子们换上节日的服装,欢乐地奔跳。
节日拂晓,沐浴净身,燃香,换上整洁的衣服赴清真寺参加会礼。
回族当中流传着一句俗语叫做:“当不了月回回,总得当个年回回。”这话的意思是,无论多忙,这一年一度的会礼和庆祝活动要参加。即使你不懂回族的风俗习惯,那么,你也得随俗。
古尔邦节的会礼和开斋节一样,十分隆重。大家欢聚一堂,由阿訇带领全体回民向西鞠躬、叩拜。如果在一个大的乡镇举行,可谓人山人海,多而不乱。在聚礼中,大家要回忆这一年当中做过哪些错事,犯过哪些罪行,阿訇要宣讲“瓦尔兹”,即教义和需要大家遵守的事等,最后大家互道“色俩目”问好。
会礼结束后,还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这就是节日里,除了炸油香、馓子、会礼外,还要宰牛、羊、骆驼。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宰牲时还有许多讲究,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和不满三岁的小牛犊、骆驼,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宰。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我国穆斯林在斋月吃肉、在古尔邦节宰牲的这种习俗,过去是普通中国人所诧异的,而对伊斯兰教义有正确认识的唐人杜环在《经行记》中,个性点出这两件事,说是“食肉作斋,以杀牲为功德”。
宰牲典礼举行后,家家户户又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一边煮肉,一边给孩子吩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嚼,要用黄土覆盖。这在古尔邦节是一种讲究。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烩成菜。而后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菜,相互登门贺节。有的还要请阿訇到家念经,吃油香,同时,还要去游坟,缅怀先人。
这种庆贺节日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地互有异同。有些地方除了参加聚礼和访亲问友外,还组织各种文娱体育活动。新疆地区的回民在古尔邦节,无论男女,喜欢组织各种游艺活动,欢天喜地,格外热闹。新疆农村一般还举行叼羊、对唱等活动,对唱时,触景生情,即兴创作,个性爱唱《花儿与少年》等歌曲。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回族青年,在节日里唱“花儿”。
各地伊斯兰教协会在古尔邦节,一般都要举行招待会,邀请回族知名人士、阿訇等人参加。我国人民政府还明文规定,古尔邦节给回民放假一天,并给城镇户增供羊肉、香油、优粉等,予以特殊照顾。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还和回族群众一齐参加节日庆祝活动,畅叙情谊,祝贺回族节日幸福、快乐,增进了民族团结,给回族的传统节日增添了新的资料,赋予了新的好处。
阅读精选(4):
篇8: 古尔邦节的习俗
古尔邦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宰牲”或“血祭”。
古尔邦节前,人们要做各种准备个性是作为“献牲”的牲畜要预先买好。节日的早晨,人们进行沐浴全身的“大净”,然后盛装到清真寺参加聚礼。聚礼之后,人们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杀牲血祭。至于是宰牛杀羊还是杀鸡杀鹅,这由各家的经济实力来决定。通常人们把血祭的牲畜宰好、把大块大块的连骨肉炖到锅里之后男子们才开始互相拜节,妇女们则留在家里炖肉和摆上节日食品,烧茶等,准备迎接客人。节日的第一天,首先给在近期内发生过丧葬等家难的乡亲拜节,表示慰问,其次是给夫妻双方的长辈拜节,再次,就是给近邻和长者拜节。在这种礼节性的拜节活动中,除了给夫妻双方的.老人拜节是夫妻同去之外,其他的拜节活动往往是三五成群,男女分开进行。在维吾尔民间礼俗中,一般是不允许男女混杂的。
这之后,才是同辈的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节。大家除了互相道贺,彼此问候之外,还要共餐痛饮,吹拉弹唱一齐娱乐。维吾尔民间的拜节是维吾尔人增强社会联系,严守礼尚往来这一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精选(5):
古尔邦节的来源、好处、礼仪和习俗
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时间是在开斋节后的第70天(伊斯兰教历每年的12月10日),即朝觐的最后一天举行活动。
古尔邦系阿拉伯语的音译,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吾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吾祖哈”都内含“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我国穆斯林一般把这个节日也叫“牺牲节”、“宰牲节”或“忠孝节”。它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塔尔、塔吉克、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10个少数民族的宗教节日。回族又称它“过大年”。而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则把它作为他们的新年。
篇9:古尔邦节的民族习俗
夏天的喀什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再过两天就是穆斯林群众的传统盛大节日古尔邦节,每家每户都在忙着进行节日的准备。高台民居的土陶艺人吐尔逊便是其中之一。他从家里的一个水壶中拿出钱,坐在炕上跟家人一起商议着过节的开销。越临近过节,羊的价格就越贵。他想着提早把羊买回家养着,是个不错的省钱主意。
与肉孜节一样,古尔邦节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原译为“库尔班”,是阿拉伯语中“牺牲”的意思,所以一些学者就把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或献牲节,也有译为忠孝节的。古尔邦节起源于一个伊斯兰教的故事:真主为了考验先知伊卜拉欣的忠诚,于是在夜里降梦给伊卜拉欣,让他杀了自己的儿子当作献祭。接收到指示的伊卜拉欣毫不犹豫地准备照办。他拿起刀子准备割向亲生儿子伊斯玛仪的喉管时,真主派遣使者用一只黑头绵羊替代。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便有了古尔邦节这个传统节日。也因为这个故事,在穆斯林中形成了每年宰牲献祭的风俗。
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因为伊斯兰教使用的历法与我们一般使用的历法不同,所以古尔邦节有时候会在冬天,有时候又会在夏天。它在维吾尔族人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相当于汉族人的春节。
维吾尔族人一年四季都有婚礼举行,但是临近古尔邦节,举行婚礼的年轻人会明显增多,这是因为大家都希望借着这个传统的节日讨个吉祥。前一天,吐尔逊在上午就参加了大姨子孩子的婚礼。下午的时候,妻子和孩子们就来到婚礼的流水席。穿着洁白的婚纱,披着头纱的新娘一脸幸福,安静地坐在屋内等待新郎的到来。
按照习俗,宴席要在下午才接待女宾,而前来迎娶新娘的新郎以及新郎的朋友则要等到日落时分才能进入。所以,到了傍晚的时候,偌大的喀什市人民广场就会唢呐声、鼓点声不断,不时有婚庆的车队在乐声中经过。
维吾尔族人一年四季都举行婚礼,而选择在古尔邦节前举行婚礼的年轻人是希望能借此讨个吉祥。
参加完亲戚的婚礼,离古尔邦节的到来又近了一天。这一天,吐尔逊和家人经过一番争论,确定了过节的花销后,他就去牙医那把自己已经坏掉了一段时间的牙补好回来,并结清了一年的费用。毕竟是快要过“大年”了(一些会说汉语的维吾尔族人用汉语表达对古尔邦节的情感是会说古尔邦节是“大年”),吐尔逊跟我们汉族人有一样的想法。
“过年”了,最好就有一番新气象,坏了的要补回来,欠下的要还回来。新疆民俗专家楼望皓老师说,在维吾尔族中,也会出现在过去有成见或是闹过矛盾的人,在过节这天握手言和,重归友好的。
随后,吐尔逊又在朋友那里买了20个供婴儿在摇篮里面使用的木制尿管和9个吊葫芦,这些对于他们当地人来说都是非常适合用来送礼的物品。因为是好朋友,所以买了这么多东西,吐尔逊一共才花了100元。而省下来的钱就可以让他们挑选一只比较好的羊来过节了。从喀什地区邮政局附近走进库木代尔瓦扎路,左转就能进入吾斯塘博依路。吾斯塘博依路是喀什老城中历史比较悠久的街道,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至今还保留着许多百年以上历史的老房子。临近过节,卖羊买羊的人们把这里挤得热火朝天。成千上万人来赶集,羊只交易比之前的任何一个时间段都要火爆。吐尔逊和妻子在羊群中穿行挑选,最终在市场上用2800元买了一只既健康又强壮的大公羊。
节日的前一天,过节的气氛更加浓烈。吾斯塘博依路上熙熙攘攘,羊市的交易达到顶峰。中亚大巴扎中,人们忙碌地准备年货,大家都在采购食品、衣服等。家家户户的妇女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她们要制作大量的油炸馓子和各种精美点心,为节日期间来家里做客的亲朋好友准备足够而且美味的食物。据说古尔邦节是主妇们展示自己的手艺以及持家德行的重要节日,所以如果在这段时间到维吾尔族人家中做客,称赞女主人的手艺是不可少的话题。
然而,与忙碌的大人相比,小孩和老人却显得悠闲得多。在喀什老城的小巷子中,孩子们还是像往常一样玩耍。当好几个妇女提着东西走过,在小巷子里玩着玻璃珠子的小孩只是抬头看一眼,随后便继续埋头玩起来,而那些年纪稍大点的孩子拿着手机玩游戏的,更是头都不抬一下,甚至对走过的忙碌的大人们毫不觉察。而在喀什老城巴扎的一个茶馆里,也是一片闲适自得的景象。茶馆的墙壁上写着一壶茶一块钱。蓄着胡子的老人端着茶、吃口馕,时光就这样慢悠悠地在指缝间溜走了。
篇10:古尔邦节的民族习俗
我国各族穆斯林在节前打扫室内外卫生,家庭院落、大街小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堆放得井然有序。家家户户在节前都要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孩子们换上节日的服装,欢乐地奔跳。
节日的晨礼时成年人都洗大净、沐浴净身,燃香,换上整洁的衣服赴清真寺参加会礼,边走边大声念“应招词”(安拉至大、安拉至大,万物非主唯有安拉,安拉至大、安拉至大,一切赞美全归安拉)。在这日戒食半日,待会礼结束后进食(教法定为当然)。
穆斯林当中流传着这样两句俗语叫做:“当不了月穆斯林,总得当个年穆斯林;百里赶主麻,千里赶尔德”。这话的意思是,无论多忙,这一年一度的会礼和庆祝活动必须要参加。即使你不懂穆斯林的风俗习惯,你也得去清真寺参加活动。
古尔邦节的会礼和开斋节一样,非常隆重。大家欢聚一堂,由阿訇带领全体穆斯林向西鞠躬、叩拜。如果在一个大的乡镇举行,可谓人山人海,多而不乱。在会礼中,大家要回忆这一年当中做过哪些错事,犯过哪些罪行,阿訇要宣讲“卧尔兹”,即教义和需要大家遵守的事等,最后大家互道“色俩目”问好。
会礼结束后,还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这就是节日里,除了炸油香、馓子、等制作佳肴外,还要宰羊、牛、骆驼。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宰牲时还有许多讲究:一是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不满三岁的小牛犊和不满六岁的骆驼。二是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宰。三是宰时居家者亲临现场是“穆斯台罕卜’。四是宰牲时应徐徐捆缚,轻轻地推倒,将牲面向西。五是念三遍“太克必尔”,
然后举意,必用快刀,自宰是圣行,宰时应断其三管:即气管、血管(两根)、食管,若少断一管,即不合法。六是宰牲时间在会礼后三日内有效。七是如欲宰牲,却三日内未得牲畜者,以后不宜补宰;如已买进必将它活散;如未曾买进,即将宰牲之价款散于贫穷者,方可解脱责任。八是所宰之牲的皮、骨、角等物,不可作宰者、剥工报酬或买钱购物自用,要施散给穷人或买钱济贫为可佳。九是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宰牲典礼举行后,家家户户又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一边煮肉,一边给孩子吩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嚼,要用黄土覆盖。这在古尔邦节是一种讲究。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烩成菜。而后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菜,相互登门贺节。大部分穆斯林群众还邀请阿訇到家里做知感、念经,以此缅怀先人,祈求全家平安等宗教仪式。
这种庆贺节日的形式多种多样,和开斋节基本相似,各地互有异同。有些地方除了参加会礼和访亲问友外,还组织各种文娱体育活动。新疆地区的穆斯林,无论男女,在古尔邦节喜欢组织各种游艺活动,欢天喜地,格外热闹。新疆农村一般还举行叼羊、对唱等活动,对唱时,触景生情,即兴创作,特别爱唱《花儿与少年》等歌曲。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穆斯林青年,在节日里唱“花儿”。十堰市清真寺每年开庆祝座谈会,以欢度节日、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主题,邀请其他民族代表参加,大家一起畅所欲言,高高兴兴欢度节日,我们各族穆斯林的节日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隆重!
★ 古尔邦节作文
★ 古尔邦节的来历
★ 关于大年三十习俗
★ 寒露习俗
★ 对联习俗
★ 白露习俗
★ 国庆节习俗英文
★ 七夕节有哪些习俗
★ 中元节有什么习俗
★ 北方人端午习俗
古尔邦节的习俗(精选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