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之鱼我所欲也

时间:2022-12-10 05:10:33 作者:琪琪咔咔滴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琪琪咔咔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之鱼我所欲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之鱼我所欲也,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之鱼我所欲也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之鱼我所欲也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行道之人弗受

有好事者船载已入而不知人之乐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此之谓失其本心

山峦为晴雪所洗其人遂无以对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篇2:《鱼我所欲也》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者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是______(朝代)时期______(人名)的作品。

2.在文中横线上依据课文写出课文原句。

3.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使 人 之 所 恶 莫 甚 于 死 者

4.解释划线的词。

二者不可得兼( )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 )

故患有所不避也(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由是则生( )( )

妻妾之奉( )

一豆羹( )

呼尔而与之( )

蹴尔而与之(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

向为身死而不受( )

是亦不可以已乎( )( )

此之谓失其本心( )

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一致的语句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看来,在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要挺身而出?(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最能体现“人之初,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①本文的论述观点前先写“鱼”与“熊掌”,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阐述了怎样的观点?批判了怎样的做法?文中三个段落各自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多次使用对比手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认为“本心”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至少答两点)请举一例证明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当今社会,文章所倡导的观点还值得提倡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这句话中,“所欲”和“所恶”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战国 孟子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4.同时得到;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厌恶;祸患;躲避;如果,假使;由于这个原因;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侍奉;汤;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踩踏食物的样子;优厚的俸禄;增加,这里指带来好处;感激;从前;这;停止;天性,天良

5.①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②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③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这万钟俸禄对我有什么增益呢!

④从前为了道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却为了让所有穷困贫苦的人感激的.恩德而接受了它。

⑤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我就会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⑥如果呼喝着给他吃,过路饥民都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轻视它。

⑦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不躲避。

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①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做到舍生取义。

②舍生取义见利忘义一段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二段用了举例论证,三段用了对比论证

10.如:将鱼与熊掌、生与义做对比,突出自己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的价值观。

11.本心:天性,天良。(举例略)

12.值得提倡。原因略。(言之有理即可)

13.符合“义”的事物;违背“义”的事物。

篇3:鱼我所欲也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l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者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同“披”,披着,穿着。④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 (2)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

(3) 晏子入见,立有间_______ (4) 逸而知人之劳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小题3】文段【甲】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4】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4分)(1)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2)因为这个缘故。(3) 帽子。(4) 争论。

【小题1】(4分)(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具有的话,我就牺牲生命选取大义。(2)任何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小题1】 (2分)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小题1】(2分)万事莫贵于义 “义”即正义,指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大义。

篇4: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附答案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附答案)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选自[宋] 欧阳修《朋党论》)

10.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故不为苟得也( ) (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

(3)其故何哉( ) (4)以之事国 ( )

11. 下列各句与“以同道为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B.暂相党引以为朋者。

C.以之修身。 D.以同利为朋。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13.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5分)

(1)(甲)(乙)选文各自表明了怎样的观点(用原文回答)(2分)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句中“是心”具体指什么?(1分)

(3)(甲)文中的.“贤者” 和(乙)中的 “君子”他们有何共性?(2分)

答案解析:

10.(1)苟且取得,指不择手段获得。(2)祸患 (3)原因 (4)效力

11.D

12.(1)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2)用它们来修养品德,则彼此目标相同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

13.(1)(甲)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乙)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2)舍生取义。

(3)示例:他们都追求义,都有礼义廉耻之心。

篇5:鱼我所欲也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作者孟子市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蹴尔而与之(    )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什么意思?它和本文中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

4.孟子的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体现了孟子的雄辩、善辩。请选择一个角度,对选文加以分析。

5.根据本文的内容,结合你的阅读感悟,补全下联。

赴正义,杀身成仁见品德

因苟利,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儒  亚圣

2.(1)高官厚禄  (2)用脚踢

3.羞恶之心,即舍生取义之心。义产生于一个人的羞恶廉耻之心,有羞恶廉耻之心的人便会按照义的原则去行事,即便生命受到侵害也会努力坚守道义。于是,为了义,便可以舍生,即使死去,也不做不义之事。

4.示例:本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增强了气势,加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其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取义”,使道理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再次,运用对比手法,鱼和熊掌对比,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乡为”与“今为”对比,通过比较,把道理说得更加清楚,使人印象更加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示例:舍生取义失本性

篇6:《鱼我所欲也》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文段中加粗的词。

之:___________加:___________ 辩:___________已:___________

2.翻译画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_________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重论述了“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

4.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之:结构助词,的。加:益处。辩:通“辨”。已:停止,放弃。

2.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天性、天良)。

3.举例义生

4.“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官室之美为之”对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对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对比“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

篇7:鱼我所欲也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②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③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注释】①今:若,如果。②予子冠履:给你帽子和鞋。③一言:指一句关系到正义与不正义的话。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⑵故不为苟得也( )

⑶贤者能勿丧耳( ) ⑷予子冠履( )

⑸必不为,何故(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⑵万事莫贵于义也。

19.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3分)---- 【 】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香港义工阿福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为抢救六名被困师生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⑤

20.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请择用两文中的原句回答下面问题:(2分)

【甲】文用 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乙】文用 论证了万事莫贵于义的观点。

参考答案:

17.(1)躲避。(2)苟且取得。(3)不丧失罢了。(4)给你。(5)为什么。(2分。答对两个给1分。)

18.(1)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去做接受它。(2) 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5分。第一句3分。第二句2分,意对即可)

19.C. (3分。)

20.【甲】文舍鱼而取熊掌;【乙】文冠履不若手足之贵。 (2分。)

【译文】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 正义更可贵的。如果向某人说:给你鞋帽,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干不干?这人一定不干,为什么?就因为鞋帽不如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干不干?一定不干,为什么?就因天下不如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大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篇8: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词的含义。(5分)

①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小题3: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小题4: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参考答案:

小题1:(1)祸患,灾难;(2)这样、这种 (3)有什么益处 (4)通“德” 感激(5)天性,天良。

小题1:(1)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

(2)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小题1: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小题1: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所举事例必须具有典型性,概括性,针对性,这是补充论据的三个特点。本题还要求叙议结合,这样的事例才具更有说服力。

小题1:积累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孟子·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附答案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读后感

中考文言文的精细阅读之《鱼我所欲也》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译文及赏析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考点

鱼我所欲也 练习题

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

鱼我所欲也 翻译

鱼我所欲也 赏析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之鱼我所欲也(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之鱼我所欲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