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阅读题与参考答案

时间:2022-12-18 07:30:16 作者:疏清影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疏清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鱼我所欲也阅读题与参考答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鱼我所欲也阅读题与参考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鱼我所欲也》阅读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题及答案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解释下列粗体字。

(1)万钟于我何加焉 (2)向为身死而不受

(3)得之则生 (4)舍生取义

9.翻译下列各句。

(1)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2)呼尔而与之。

(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10.文段运用了 、等论证方法。

11.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8.(1)增加,指带来好处。(2)从前,往昔。(3)得到。(4)舍弃。

9.(1)为了我认识的.贫穷者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吗?(2)如果吆喝着给人吃,路上饥饿的行人也不会接受。(3)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

10.对比论证 例证法

11.人生下来固有的善良本性,此文指舍生取义。

篇2:鱼我所欲也阅读与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与答案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辞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乡为身死而不受。

(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蹴尔而与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4、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5、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看法。

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批评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放弃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算对)

(2)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乡”通“向”,从前

(4)停止,放弃;天性,天良;

(5)用脚踢

2、(1)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4)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棒禄却不辩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3、道理;举例;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人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的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4、示例:(l)生于优患,死于安乐。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舍生取义、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篇3:鱼我所欲也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作者先从正面来讲,虽然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是,因为我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其中的练习题有哪些呢?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篇4:鱼我所欲也题及答案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

(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14.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2分)

答:

15.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参考答案:

12.(2分)(1)通“德”,感激。(2)天性,天良。

13.(4分)(1)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14.(2分)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15.(2分)答题示例:作者肯定的'是舍生取义的人。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会遭到人们的唾弃。(言之有理即可)

篇5:鱼我所欲也题及答案

12.(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

(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

13.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1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篇6:鱼我所欲也题及答案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 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呼尔而与之 翻译:

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篇7:鱼我所欲也阅读题

㈠⒈《孟子》;《论语》 ⒉略 ⒊舍生取义 ⒋略

㈡⒈略 ⒉“不受嗟来之食”;万钟;一箪食,一豆羹;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⒊舍生取义 ⒋为了华美的住宅、妻妾的`侍奉及所认识的穷人的感激。⒌略

㈢⒈略⒉略⒊这是因为失掉了本心(即见利忘义)。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与死、义与利;见利忘义是失其本心。 ⒌鱼与熊掌;义;不义。 ⒍鱼;熊掌;生;死;义;利;古;今 ⒎舍生取义;舍生取义;见利忘义;义;生⒏略⒐略⒑略

知识扩展:鱼我所欲也赏析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

放到《告子上》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亏心事来。其实,仅对本文的结构进行一番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它的主旨是讲每个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简要分析如下:在第1段里,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行文至“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对这个观点的论述就结束了。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提出了新的命题: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它。第2段就是对这个命题的论说和阐明。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

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举的失去“本心”的事例,并不牵涉生死,而只是富贵与“义”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所以,它和“舍生取义”的说法没有什么关系。从课文整体上看,人应该保有“本心”是本文论述的中心。“舍生取义”的观点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反面论证。

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四书章句集注》)这段概括主旨的话,还是比较恰切的。

篇8:《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厉害

B.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得到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12.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这句话中“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学而不思则罔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D.朝而往,暮而归

13.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C.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D.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1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20xx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1.C (加:益处,好处。)

12.B (原句中的“而”与B项中的“而”都是转折连词,但是。A.并列连词,又,并且;C.顺承连词,来,就;D.表修饰,可不译。)

13.A (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是比喻论证。)

14.(1)那么一切可以用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则:那么,0.5分;可以:可以用来,1分;者:……的方法,0.5分;句意通顺1分)

(2)用脚踢着(践踏或踩过)(的东西)来给别人(人家)吃,是乞丐也不愿意接受。(补充省略充分“之”:东西,0.5分;“之”:代词,别人,人家,0.5分;句意通顺2分。)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考点

鱼我所欲也 练习题

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

鱼我所欲也 翻译

鱼我所欲也 赏析

鱼我所欲也注音

鱼我所欲也成语出处

鱼我所欲也翻译及朗诵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阅读题与参考答案(通用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鱼我所欲也阅读题与参考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