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附答案

时间:2024-01-26 03:33:21 作者:娇悦琼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娇悦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孟子·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附答案,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孟子·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附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孟子·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附答案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 ?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23.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2分)

通        意义

2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断子之手足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醉翁之意不在酒                 或以钱币乞之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诲汝知之乎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投诸渤海之尾

25.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26.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                     的观点,甲文则用                            论证了                      的观点。(3分)

27.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3分)

答案:

23.“辟”同“避”,“躲避”的.意思。(2分)  24.A(3分)

25.(1)不只是贤明的人,才有这种思想。(2分)[来源:]

(2)给你天下但要你死,你干这件事吗?(2分)

26.万事莫贵于义(1分),舍鱼而取熊掌(1分),舍生而取义(1分)

27.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1分)。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2分)

篇2: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附答案

【乙文】王荆公①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②,不可得。时薛师政③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②药用紫团山人参:这里指药方中需要用到紫团山出产的人参。③薛师政:人名,即薛向,字师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2)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3)适有之( ) (4)药不足辞 ( )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B.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余则缊袍敝衣处期间(《送东阳马生序》)

C. 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D. 万钟于我何加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

(2)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译:

(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治水必躬亲》)

译:

4、联系甲乙两段文字及翻译句(3),说说人该如何保持本心?(3分)

参考答案:

1、得同德,感激恩德;侍奉;黄河;值得。

2、C

3、①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是非羞恶之心,即义)。

②荆公曰:(我)平生没有紫团参,也活到今天。竟不接受。

③亲自发钱粮给民工,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官吏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4、坚持原则,坚守底线,以身作则,(1分)拒绝金钱等的不良诱惑,(1分)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1分),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1分),管好自家的人、身边的人(1分),才能保持本心。(答出其中4点即可)

《王荆公病喘》参考译文:

王荆公(安石)有哮喘病,用药需要紫团山人参,买不到。其时薛师政自河东还朝,正好有这药,就送给荆公几两,荆公不接受。有人劝荆公说:您的病,非这药不能治。病是可忧虑的,这点药物不值得推辞。荆公曰:平生没有紫团参,也活到今天。竟不接受。

篇3: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附答案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附答案)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选自[宋] 欧阳修《朋党论》)

10.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故不为苟得也( ) (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

(3)其故何哉( ) (4)以之事国 ( )

11. 下列各句与“以同道为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B.暂相党引以为朋者。

C.以之修身。 D.以同利为朋。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13.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5分)

(1)(甲)(乙)选文各自表明了怎样的观点(用原文回答)(2分)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句中“是心”具体指什么?(1分)

(3)(甲)文中的.“贤者” 和(乙)中的 “君子”他们有何共性?(2分)

答案解析:

10.(1)苟且取得,指不择手段获得。(2)祸患 (3)原因 (4)效力

11.D

12.(1)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2)用它们来修养品德,则彼此目标相同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

13.(1)(甲)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乙)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2)舍生取义。

(3)示例:他们都追求义,都有礼义廉耻之心。

篇4:鱼我所欲也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l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者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同“披”,披着,穿着。④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 (2)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

(3) 晏子入见,立有间_______ (4) 逸而知人之劳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小题3】文段【甲】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4】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4分)(1)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2)因为这个缘故。(3) 帽子。(4) 争论。

【小题1】(4分)(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具有的话,我就牺牲生命选取大义。(2)任何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小题1】 (2分)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小题1】(2分)万事莫贵于义 “义”即正义,指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大义。

篇5:《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答案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加粗词的含义(3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

(3)简答题(5分)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论证和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

a.

b.

阅读答案: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

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③“乡”通“向”,从前

④停止,放弃⑤天性,天良(6个词,共3分,每个0.5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④(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4个句子,共4分,每句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3)简答题:

①道理举例(两空共1分,每空0.5分)答案示例:

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共2分,举例典型1分,叙议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②答案示例: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篇6: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答案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词语的意思。

①患:②蹴:

【小题2】把下边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小题3】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重论述了“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

答案

【小题1】(2分)①患:灾祸②蹴:用脚踢

【小题2】(4分)①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②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小题3】(3分)举例义生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患”在古文中有“忧、担心”和“灾祸”的意思,本文中为“灾祸”;“蹴”为“足”字旁,意为用脚踢。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二者”指“鱼”和“熊掌”;“得”:“得到”;“兼”:同时;“舍生”:舍弃生命;“取义”:伸张正义。第二句中“万钟”指“优厚的俸禄”,“辨”:分辨;“礼义”指“封建道德规范”,“受”,接受;“何”:什么;“加”;好处。

【小题3】

试题分析:“一箪食,一豆羹”是具体的事物,是举例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舍生取义”,根据论点理解即可填空。

篇7: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答案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口技》)

B.此之谓失其本心/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小题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3分)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小题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答案

【小题1】C

【小题2】优厚的物质待遇,如果不考虑是否合乎道义而去轻易接受,那么这种优厚的物质待遇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小题3】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而、其、者、则的意义和用法,找出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A中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中而表转折,却的意思。妇拍而呜之中而是表顺接。 B中此之谓失其本心中其是代词,指代人们的。其真不知马也中其是其实,'强调语气。C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中者指的'人。D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则是如果的意思,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则指就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礼义受于何加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做翻译题,要注意几点: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2、注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注意句子整体连贯。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优厚的物质待遇,如果不考虑是否合乎道义而去轻易接受,那么这种优厚的物质待遇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分析题干的要求,确定筛选信息的标准和方向,然后采取排除法,排除不符合题意的句子,确定答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篇8:孟子鱼我所欲也文言文阅读答案

孟子鱼我所欲也文言文阅读答案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 )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③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观点广为后人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白话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假设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假设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然而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然而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假设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假设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1.①用脚踢。②高官厚禄。③侍奉。④停止,放弃。

2.D

3.C

4.(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2)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5.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6.舍生而取义 第二问答案提示:①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7.假设一个人,所喜爱的没超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没超过死亡的,然而这样的人就会无所不为,就成为卑鄙无耻的人。

篇9:孟子《鱼我所欲也》阅读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本文选自《 》,孟子,名 ,是春秋时期著名的 家, 家。(2分)

10、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屋舍俨然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且人患志之不立

C.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

D、同舍生皆被绮绣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1、根据文段内容填空。(2分)

⑴选段中,作者将 比作鱼,将 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

⑵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 ”这个词含义相同。

1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翻译: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

13、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2分)

答:

参考答案:

9《孟子?告子上》 轲 思想家 散文家 10、C 11 ⑴生 义 舍生取义 ⑵贤者(2分)

12、①由此可见,采用某种手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不仅仅是贤者有这种秉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13、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篇10:《鱼我所欲也》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者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是______(朝代)时期______(人名)的作品。

2.在文中横线上依据课文写出课文原句。

3.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使 人 之 所 恶 莫 甚 于 死 者

4.解释划线的词。

二者不可得兼( )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 )

故患有所不避也(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由是则生( )( )

妻妾之奉( )

一豆羹( )

呼尔而与之( )

蹴尔而与之(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

向为身死而不受( )

是亦不可以已乎( )( )

此之谓失其本心( )

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一致的语句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看来,在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要挺身而出?(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最能体现“人之初,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①本文的论述观点前先写“鱼”与“熊掌”,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阐述了怎样的观点?批判了怎样的做法?文中三个段落各自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多次使用对比手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认为“本心”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至少答两点)请举一例证明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当今社会,文章所倡导的观点还值得提倡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这句话中,“所欲”和“所恶”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战国 孟子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4.同时得到;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厌恶;祸患;躲避;如果,假使;由于这个原因;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侍奉;汤;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踩踏食物的样子;优厚的俸禄;增加,这里指带来好处;感激;从前;这;停止;天性,天良

5.①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②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③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这万钟俸禄对我有什么增益呢!

④从前为了道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却为了让所有穷困贫苦的人感激的.恩德而接受了它。

⑤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我就会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⑥如果呼喝着给他吃,过路饥民都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轻视它。

⑦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不躲避。

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①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做到舍生取义。

②舍生取义见利忘义一段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二段用了举例论证,三段用了对比论证

10.如:将鱼与熊掌、生与义做对比,突出自己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的价值观。

11.本心:天性,天良。(举例略)

12.值得提倡。原因略。(言之有理即可)

13.符合“义”的事物;违背“义”的事物。

鱼我所欲也孟子话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之鱼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的翻译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考点

鱼我所欲也 练习题

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

鱼我所欲也 翻译

鱼我所欲也 赏析

鱼我所欲也注音

《孟子·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附答案(集锦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孟子·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附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