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名师课堂实录

时间:2022-12-10 05:45:45 作者:Readyyet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Readyye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最后一课名师课堂实录,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最后一课名师课堂实录,欢迎阅读分享。

篇1:最后一课名师课堂实录

1、文章是如何设置悬念,有何作用?

(这个问题抽象空洞,问问题的孩子本身就预设课文有悬念,那你首先自己找出课文哪里设置了悬念)

2、小弗郞士心里活动变化过程?

(这个问题,小组内部完全可以自己解决)

3、文章结尾“然后他呆在那儿……”这里为什么要用“呆”而不要“站”或“立”等字?

师:这个问题问得有语文味,这孩子会读书。

师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用声音传达课文的情感。

追问:为什么“呆”在那儿?

生:绝望/伤心/痛苦……

师对学生的反应进行肯定:我想,用“站”或“立”达不到同样的效果。如果用“站”,那读不出韩麦尔先生木然的表情,他是不是也可以站在那里笑或者做其他的事情……

生笑。

师:“呆”字背后传达的韩麦尔先生的悲伤之至,痛苦之至(师生一起回答出来的)。

问题扩展:“放学了,你们走吧”文章为什么写到这里就没了,为什么这样设计结尾?

全篇有没有一个字提到爱国,没有,那你们读到“爱国”的情感了吗?

我们孩子写文章总喜欢留一个光明的尾巴。多么苍白无力!小说的高明之处结尾留白,既传达了思想感情,又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小结:这个问题很好,但还是注意问题的表述和加工。

4、(24)…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韩麦尔先生为什么会“脸色惨白”?

师评:这个问题提的不太好。脸色为什么苍白,这恐怕要问医生。如果问题能够这么问——韩麦尔先生“脸色苍白”为什么小弗郎士还会觉得“他从来没这么高大”?这才是语文问题。

追问:这句话前后表面是不构成因果,为什么可以这样表达?

生疑惑。

师启发:《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句子?在哪里?

生翻书。

师生:结尾“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师:花儿落了,“我”就突然不是小孩子什么意思?讲过了。

生:英子长大了。

师:那课文这边小弗郎士呢?说明此时的小弗郎士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洗礼。他忽然懂得(学生回答:瞬间长大),完全理解了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对老师也充满敬意(学生也回答出来了)。像这种貌似不能成因果的关系,情理之中,自成因果。这就是语文魅力之所在。

(启发:旧知联系新知达到启发学生的效果)

5、课文中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们的他们的语言,就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师评:这个问题很好,但这是课后习题,不算该组独立提出的问题。

提示:“人民”画下来,人民和人们不同。人民和祖国一样,是一个温暖的词汇。

如何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1)、锁定关键词

(2)、结合上下文,替换关键词

(3)、调整语序

举例示范《默读父亲》

先简述《默读父亲》的主要内容。

“人活着的是争气,不喝牛奶的孩子一样长大”你怎样理解这一句话?”

(1)、锁定关键词——“牛奶”“长大”(学生答)

(2)、“牛奶”:好的家庭条件、富足的生活(学生答)

“长大”:成才、出息

(3)、调整语序

→没有富足的生活,一样出息

→一个人只要争气,不断进取,尽管没有富足的生活,也同样能够出人头地。

(启发:举例示范,例子典型。讲透一种题型,学生以后可举一反三)

师:接下来现炒现卖,课文中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自己先写→小组讨论、归纳补充→小组中心发言人代表发言

代表发言:

生1::亡了国的人民,只要保持一颗爱国心,这个民族最终能够得到解放。

师评:提到了爱国心,关键词“语言”没有出来。继续——

生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们的自己的语言,反抗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师评:很好,语言关键词出来了,还有没有?

生3:国土沦陷,成了奴隶的人们,只要记住自己的语言,就能团结起来奋起反抗,终有一天,能够从被压迫中解放出来。

师评:很好结合了前面两组的观点,越说越到位了。

强调:记住了,语言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密码。

联系历史:我们国家也有那么一段屈辱的近代史。日本也曾试图对我国人民进行文化洗脑,在台湾推行大和文化,禁止教汉语。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成长的小孩会怎样?他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这一招是最狠的、最阴损的。台独分子李登非……

(启发:这些课外延伸的内容,如果我是老师,会做当做背景介绍,放在第一课时来上。发现杨老师这样讲效果更好。背景介绍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上与不上,讲多讲少,看来,我还得稍加斟酌。对学生来说,这些东西并不是单纯地丰富课堂内容,而更重要的是辅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感与价值观上的启发)

生4、生5、生6(接下来的这三组发言人回答的和生3差不多,有的还提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篇2:最后一课名师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讲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爱我们的祖国都有哪些表达爱的方式呢?

生1: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生2: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使祖国更美丽。

生3:不做有损国家利益、有损国格的事

……

师:看来我们同学都有一颗爱国之心。“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用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的爱国行动,而对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来说爱法语就是爱祖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小弗朗士的爱国之情。(板书课题、作者)

二、出示教学目标

师:做事确定目标才有动力,学习也不例外。看看我们这节课要完成哪些目标呢?(投影1学习目标)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读一下呢?

生读:1、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悟文章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读的很流畅,如果读的声音能再大点的话就更好了。

三、讲授新课

(一) 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师: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看看同学们扫清了阅读的障碍了吗。(投影2生词)这些词你会读吗?

生:字帖(tiě)郝叟(hǎo sǒu)祈(qí)祷

师: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我认为应该读字帖(tiē)

生:我认为应该读字帖(tiě)

……

师:看来同学们对“字帖”读音有争议。老师来做一下解答,希望同学们记住了。这是个读音字,它有三种读音:字帖(tiè)妥帖(tiē)请帖(tiě)这种多音现象,同学们平时要多关注。

师:扫清了阅读的障碍,我再来检查课文咱们同学读懂了吗?(投影3)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呢?

生:因为上完这节课之后,小弗朗士就再也不能上法语课了。

篇3:最后一课优秀课堂实录

最后一课优秀课堂实录第一部分

师:讲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爱我们的祖国都有哪些表达爱的方式呢?

生1: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生2: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使祖国更美丽。

生3:不做有损国家利益、有损国格的事

……

师:看来我们同学都有一颗爱国之心。“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用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的爱国行动,而对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来说爱法语就是爱祖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小弗朗士的爱国之情。(板书课题、作者)

师:做事确定目标才有动力,学习也不例外。看看我们这节课要完成哪些目标呢?(投影1学习目标)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读一下呢?

生读:1、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悟文章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读的很流畅,如果读的声音能再大点的话就更好了。

(一) 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师: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看看同学们扫清了阅读的障碍了吗。(投影2生词)这些词你会读吗?

生:字帖(tiě)郝叟(hǎo sǒu)祈(qí)祷

师: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我认为应该读字帖(tiē)

生:我认为应该读字帖(tiě)

……

师:看来同学们对“字帖”读音有争议。老师来做一下解答,希望同学们记住了。这是个读音字,它有三种读音:字帖(tiè)妥帖(tiē)请帖(tiě)这种多音现象,同学们平时要多关注。

师:扫清了阅读的障碍,我再来检查课文咱们同学读懂了吗?(投影3)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呢?

生:因为上完这节课之后,小弗朗士就再也不能上法语课了。

生:韩麦尔先生再也不能教法语了。.

师:为什么法国人再也不能学自己祖国的语言--法语呢?请看故事发生的背景。(投影4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学生读投影内容)

师:故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了,那么你读完了这篇文章后有哪些感受呢?你能谈谈吗?

生; 我非常同情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他们竟连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生:普鲁士太可恨了,侵略法国不说,还不准法国人学法语,强迫他们学德语。

生:我觉得应该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认真学习,学好祖国的语言,否则也会像小弗郎士一样后悔莫及的。

师:看来课文给我们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我们还等什么,让我们重读课文,走近小弗朗士,了解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 抓住心理,走近小弗朗士

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有关小弗朗士心理活动的句子,想想表现了他一种怎样的心理。在这个环节里,请同学们先自主学习。要求在这里(投影5自主学习要求:跳读课文 ---圈点勾画 ---写出感受)看清楚了吗?那就开始吧!

(学生阅读、搜寻、朗读、书写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师:看来大多数同学已经是胸有成竹了,那我们就小组交流一下吧。老师对你们合作交流的要求可要做到呀!(投影6小组合作学习要求:①在人人发言的基础上,整理出更好的答案。②选择你们喜欢的形式准备班级展示交流。)

(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互相补充。老师巡视)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投入,相信任务完成不错。下面我们分组展示,其他同学做好记录,准备补充。哪个组先来。

生:我们组准备集体展示,先请一号组员发言。

一号组员:1段“那天早上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我想就别上学了”写出了小弗朗士怕老师,而且贪玩不爱学习。(师板书怕老师、贪玩不爱学习)

二号组员:3段“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有意思多了”看到敌军在操练觉得有意思,我觉得他很幼稚。(师板书:幼稚)

篇4:最后一课优秀课堂实录

最后一课优秀课堂实录第二部分

三号组员:12段“我听了心里万分难过。啊,哪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导航的,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坏家伙“三字看出此刻的小弗朗士对敌人满了恨。(师板书:恨敌人)

师:说的好,你能把这一段重读一下,读出他的恨吗?

(生朗读12段)

师:很好。“坏家伙”三字重读,表达出小弗朗士的恨。

四号组员:14段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这一段表现了小弗郎士对自己以前没有认真学习感到万分懊悔,可以看出他现在非常想好好地学习。而且也表现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同情。(师板书:懊悔、同情老师)

师:说得很好。请你把这一段再朗读一遍,把小弗郎士当时的懊悔、惋惜等复杂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学生朗读第14段后,其他生鼓掌)

师:读的很到位。掌声是对你最大的肯定。你们组合作的不错,其他组还有补充的吗?

生:我代表我们组补充发言。

师:哦,那就请新闻发言人开始吧.

生:22段 “只要想想:四十多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了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更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要永远离开了这个地方。”小弗朗士能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说明此刻的他能理解老师了(师板书:理解老师)

生:24段“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也写出了小弗朗士对老师的理解。

师:是呀!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但现在在小弗朗士的眼里形象却变了,是因为老师的爱国精神让他崇敬。从这一点上说,小弗朗士长大了。

生:17段“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写出了小弗朗士的难受羞愧

生:“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以前感觉难,现在觉得容易,是因为他上课全神贯注,写出了此时的小弗朗士爱学习了。(师板书:爱学习)

生: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写出了小弗朗士对敌人的蔑视,对祖国的爱。(师板书:爱祖国)

师:你能重读这一句,读出小弗朗士的这种轻蔑、嘲讽的感情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读得真好,请坐。还有补充的吗?

(生表示没有补充的了)

师:没有得到机会展示的组不用遗憾,下面我们还有的是机会,希望你们能抓住。在交流中,我们慢慢了解了小弗朗士,你会发现在最后一课前后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他的变化吗?

生:小弗郎士开始学习是不专心的,后来变得爱学习了。

生:小弗郎士由天真贪玩变得懂事、爱学习了。

生:小弗朗士由一个天真幼稚,不爱学习,怕老师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爱学习,懂得理解老师,爱法语爱祖国的孩子。

师:你的语言概括能力真强!请坐。正是借助于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小弗朗士的变化。(师板书:心理)连顽童都知道爱学习,爱祖国了,这样的民族一定不会灭亡的。文章中打动我们的不仅是小弗朗士,我相信韩麦尔先生同样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感悟真情,理解韩麦尔 师:请找出文中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并说明理由。(师提供句式:我觉得 句话运用了 描写,表现了 )

最后一课原文阅读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像,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这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

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40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能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音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40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见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突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篇5:最后一只白鹭鸶名师课堂实录

最后一只白鹭鸶名师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生:这个消息传来,住在潭边的鹭鸶们都议论纷纷,心里很担心,打算搬到更偏一点的地方。

师:所有的鹭鸶都是这么想的吗?

生:有一只白鹭鸶却没那么紧张。

师:他是怎么想的呀?

生:他想,如果这里变成了山庄,那我们山猪潭不是就更热闹了吗?

师:他以为来的人多了之后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生:这里人多了之后会更热闹,人们和鹭鸶们可以和谐相处。

师:这只白鹭鸶有着美好的愿望。他的愿望其实是和许多人的愿望是一样的。默读文章接下来的一个自然段,看看人们的愿望是怎样的?(学生默读)

生:人们的愿望是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给家人一个亲水的空间,给自己一个可以看见白鹭鸶的水域。

师:这是建筑商打出的一则……

生:广告。(大屏幕显示广告)

师:从这则广告里,我们可以知道人们的愿望。建筑商也是利用人们的这一愿望,吸引人们到这里来入住。请一个同学把这则广告再读一遍。(指名读)

生: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给家人一个亲水的空间,给自己一个可以看见白鹭鸶的水域,欢迎入住有山有水的“鹭鸶潭”。

师:我想在这则广告后面各加半句话,可以吗?

生:(默许)

师:你再来读。

生: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师:这里有一片绿色的山林;(指向板书)

生:给家人一个亲水的空间,

师:这里有一个蓝色的湖泊;(指向板书)

生:给自己一个可以看见白鹭鸶的水域,

师:这里有一群白色的鹭鸶。(指向板书)

生:欢迎入住有山有水的“鹭鸶潭”。

师:你愿意入住到这里来吗?

生:愿意!

师:因为你也想给家长和自己一个……

生:亲水的空间……

可以看见白鹭鸶的水域。

师:看来广告的作用是起到了,因为我们都有着美好的愿望。这些愿望最后实现了没有呢?山庄建好之后,我们还可以看到美丽的白鹭鸶吗?

生:不能。

师:鹭鸶们都到哪里去了?

生:飞走了。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4-7段,把描写白鹭鸶飞走了的句子画下来。

(学生自读勾画)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我找到了第4自然段中的这一句:“一些不习惯的鹭鸶都先搬走了。”

生:我找到了第5自然段中的

这一句:“暑假还没过完,鹭鸶们都急着飞走了。”

生:我还找到了第7自然段中的这一句:“白鹭鸶吓坏了,觉得这里实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他决定立刻就搬家。”

师:(大屏幕并排显示这三句话)从这三处描写,我们知道山庄建好之后,我们却再见不到白鹭鸶了,因为白鹭鸶都……

生:飞走了。

师:比较这三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鹭鸶们离开的时候心情一次比一次急切。先是“不习惯”,后来是“急着飞走了”,最后是“立刻就搬家”。

师:你真会读书,能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那么,是什么导致白鹭鸶这样迫不及待的离开呢?请同学们再读这一部分,把原因找出来做上记号。

(学生自读批注)

师: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原因?(指名说)

生:山庄开始动工了,工程车来来往往,整天轰隆轰隆的,尘土飞扬,

师:于是……

生:(齐读)一些不习惯的鹭鸶都先搬走了。(大屏幕出示:轰隆轰隆 尘土飞扬)

师:这是这些白鹭鸶飞走的原因。别的白鹭鸶呢?

生:那巨大的看板,挡住鹭鸶回家的路线。加上工人抽取潭里的水,不到半个月工夫,山猪潭变小了。

师:于是……

生:(齐读)暑假还没过完,鹭鸶们都急着飞走了。(大屏幕出示:挡住路线 抽取潭水 潭变小了)

师:又一批白鹭鸶飞走了。就剩下最后一只白鹭鸶了,后来呢?

生:水田不见了,草地不见了,潭边的相思林被砍光了。潭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小到当白鹭鸶去喝水的时候,整个潭边的工人,售屋中心的小姐们都跑出来,大叫:“你看!白鹭鸶,真的有白鹭鸶呢!”

师:于是……

生:(齐读)白鹭鸶吓坏了,觉得这里实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他决定立刻就搬家。(大屏幕出示:水田不见了 草地不见了 相思林被砍光了 潭面越来越小 工人和小姐们大叫)

篇6:最后一只白鹭鸶名师课堂实录

最后一只白鹭鸶名师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出示白鹭鸶图片)这是一只……

生:白鹭鸶

师:白鹭鸶是一种喜欢群居的水鸟,全身雪白,体态优雅,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白鹭鸶有关。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一起读课题。

生:22 最后一只白鹭鸶

师:读着这样一个课题,再来看这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他为什么成了最后一只白鹭鸶?

生:刚才说了,白鹭鸶是一种喜欢群居的水鸟,其他的白鹭鸶到哪里去了?

生:白鹭鸶快灭绝了吗?

师:会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文本。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125页,先自己把课文读一遍,在了解故事的同时,注意读准生字词。

生:(学生自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我来检查一下生字词能不能读准。(大屏幕显示,指名读)

生:山猪潭 坪林村 搬家 水域 售屋中心 遗失启事

师:“坪林村”的“坪”是后鼻音,“林”是前鼻音,这个词不太容易读,我想听你再读一遍!

生:坪林村

师:真不错!再请一个同学来读这些词。(指名读)

生:山猪潭 坪林村 搬家 水域 售屋中心 遗失启事

师:全班齐读!

生:(齐读)山猪潭 坪林村 搬家 水域 售屋中心 遗失启事

师:“山猪潭坪林村”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看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读)

生:坪林山脚下,有一个山猪潭。潭边的坪林村住着几十户人家,他们的祖先引潭里的水,将潭边坡地开发成水田,世世代代以耕种为生,过得平静的日子。

师: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景象?

生:我看到了一座高山,还看到了一个水潭,还有一个小村庄。

师:再看仔细一些,山是怎样的?水潭又是怎样的?

生:山上长满了树,郁郁葱葱的。

师:哦,你看到了一片绿色的山林,真美!(板书:绿色的山林)

生:水潭很宽阔,水很清澈。

师:天空呢?

生:天空是蔚蓝的。

师:所以潭水……

生:也是蔚蓝的。

师:你看到了一个蓝色的湖泊。(板书:蓝色的湖泊)还有同学看到了一个小村庄。

生:我想到了陶渊明的《桃花园记》,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园。

师:确实很美!只有这些吗?还有一些特别的景致,这里虽然没有描写到,但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里还有一些特别的景色。

生:我还看到了一群白鹭鸶在天空飞翔。

师:你真幸运,还看到了一群白色的鹭鸶。(板书:白色的鹭鸶)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知道了,这个地方有(指向板书)蓝色的湖泊,有绿色的山林,还有白色的鹭鸶,真是一幅色彩艳丽、美丽和谐的山水田园画呀!想去看看吗?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大屏幕出示动画,教师配乐有感情地介绍)坪林山上,绿树成荫。坪林山脚下,有一个山猪潭,潭面宽阔,潭水清澈明亮,映着蓝蓝的天,闪着迷人的蓝色。潭边的相思林碧绿幽深,鸟语花香。潭边的坪林村住着几十户人家,他们的祖先引潭里的水,把潭边坡地开发成水田,世世代代以耕种为生,过着平静的日子。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群白色的鹭鸶,他们也被这里的风景所吸引,在这里安了家,常常在潭边捕鱼,或在田间漫步,也过着平静的日子。美吗?

生:美!

师:由于这里环境优雅,建筑商计划在这里建一座最高级的山庄。这个消息传来,住在潭边的鹭鸶们都议论纷纷,心里很担心,打算搬到更偏一点的地方去。鹭鸶们担心什么呀?同桌之间也议论一下。

生:(议论)

师:刚才你们这些鹭鸶们都在“议论纷纷”,你们在议论些什么呀?(指名说)

生:他们会不会把这里破坏掉啊?把树砍了,或是把这里的水弄脏。

师:哦,你在为这里的生存环境担心。你呢?(指名说)

生:他们要是把这里的环境破坏了,我们以后还可以在这里生存吗?

师:你在为我们将来的生存状况担心。你呢?(指名说)

生:他们这些人会不会捕杀我们啊?

师:你在为大家的安全担心。带着你们的担心,一起来读这句话。(大屏幕出示文字)

篇7: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600字汇总

【作文一】

时间在指间悄悄溜去,转眼间就到我们上最后一天的课的时候了,我拿着校服让同学门在上面签名,而小营却用他的眼睛盒叫我们在上面写名字,还说了一句经典话:“用你们的笔在这有限的空间里,留下我对你们无限的回忆和思念”。全班都笑了,转而陷入了沉默。

这时小陆和我说了一件事,教室的挂钟今早已经不动了,一直停在6点44分46秒,看来着钟对我们也有感情了,想让时间停留,舍不得我们走丫。我摸摸鼻子,想哭,但没有颤抖的声音,只是仅有的眼泪湿了双眸,咸咸的。还被人拍到了那时的傻样,毕竟班上拍照那么疯狂的,手机普及率高达700/0,大家晚自习准也没有看进什么书,就都一股脑的走来走去拍同学最后的笑容。毕竟三年的情谊难以割舍,就这样在别离中告一段落了,有的笑着照,有的沉默地背过身影抽泣,有的哭红了双眼。

记得刚从理科转到文科时,他们对我的热烈欢迎,八月十五的中秋晚会,大家热闹的布置,积极的准备把校长都给拉住了,现在回味真的很美好。到后来,有的闹着要换地理老师,有的却反对,闹得不和,甚至还哭了一大片。还有最后的分流,那一场场颓废的闹剧,让我们感情波动得如风拂过的湖水,一波波的。青年节的篮球赛、上,我们没有拿到名次,但在冬季运动会,我们有第一第二第三有道德风尚奖,还有优秀团支部和文明教室称号,一群省和州级的优秀学生,一切一切所有的同学,打完最后的战役,我们就各自飘散在天涯了,这样分离,也许有缘能相见,也许无缘就互相遗忘了吧。今晚最后一课,希望走进我们生命中的一切,都别忘了彼此的驻足之处,即便只是个匆匆过客。

【作文二】

小学的生活让我们回味无穷,它给童年抹上了浓重的一笔。在小学,我们拥有最纯真的友情,最忠实的伙伴,是他们伴我成长,伴我度过美好而又漫长的小学岁月。

清晨,微风轻轻地吹拂着,给人带来阵阵惬意,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路旁,饱经风霜的小树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生机勃勃地生长着。这美好的夏季,美丽的景物有确令人欣慰。而我却打不起精神。是啊!今天的“最后一课”马上就要到了,而我们全体同学又如何面对为我们辛辛苦苦操劳了2年有语文老师呢?我苦思冥想,一时没有了主意。

怀着复杂而又纠结的心情来到了学校,但出乎意料的是,今天好像和往常一样,我们打闹着,玩耍着,没有人在意我们即将就要分离。很快,我们愉快的度过了上午的学习。

当下午再来到学校时,气氛就有些不对了。我们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习字,但是谁也不肯提起今天的“最后一课”。再也没有打闹嬉戏声了,再也没有平时游戏时的欢笑声了,再也没有我们相聚一堂共同的欢笑声了。它们都随着时光飘去,但在我们的心中,都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记。

“马上就要上课了,请同学们做好准备。”一阵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在广播中响起。今天的教室里离奇的安静,连蚊子在空中乱飞的声音我们都能听的一清二楚。我们都端正的坐好着。班里的那几个调皮大王今天也突然变乖了,木呆呆地坐在那儿,其他同学则像一只只斗败了的公鸡,垂头丧气,愁眉不展。每个人的脸上都饱含着苦涩之情。

窗前,一个熟悉的身影悄然而过。那不是班主任语文老师吗?她来了,带着不忍与无奈;她来了,带着伤感和离别。今天的语文老师不同于往日。只见她拖着沉重的步子,吃力地走上讲台,好像生了病似的。她把一大摞东西放在了讲桌上,就像那许许多多想对我们说的话。她的眼神很黯淡,但是黯淡中似乎又流露出企盼。她深情地对大家说:“孩子们,从今天起你们就不再是小孩子了,而是一名有理想、有奋斗目标的中学生了。”我们聚精会神的听着,眼角渐渐的`模糊了。

说罢,她便让我们翻开课本,大声朗读《明天,我们毕业》。这无疑是让我们的心情更加的痛苦,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那么的让人伤感,无数的回忆就像放映机似的在我们脑海中闪过,我们的眼眶露出了一颗又一颗的泪水。

之后,我们诉说着与好友的回忆,怎样相识,怎样共同度过童年……每个人的心都更加紧张而又激动,很想把心里想说的话全部倾泻出来。

这时,老师又开口了:“同学们,也许以前老师对你们有点过份儿,有些同学对老师有看法,可是你们又真正能管住自己吗?有的同学对自己不负责任,一天上课掉儿朗当,没把学习当回事儿。要知道:凡事都马虎不得呀!尤其是学习。”我们都会心的点了点头,然后低下头,沉思着:是否真正的用心学习过?是否把学习当回事过?

“阿方,这是你上课吃的德芙巧克力。巧克力是很好吃的,就看你在什么场合吃它了,你想想,如果你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到那时你吃多少都没问题。巧克力,正如我们的生活一样,处处充满欢乐,就看你如何去创造生活了,让它变得绚丽缤纷。”阿方轻声抽噎着,泪水轻轻地落了下来。老师拿出手绢为阿方轻轻地擦干眼泪。虽然他的眼泪被擦干了,但是在阿方的内心深处,一直在滴水不止。

时间无情地把下课的铃声敲响,但我们的心始终停留在这最后一课上,老师的话让我铭记,这最后一课,更让我铭记。

偶然的机会,我又重回母校,回到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我来到以前的教室,趴在窗子上,看着里面那些熟悉的桌椅,黑板……我想起了当时最后一课的情景,顿时,我的泪水轻轻地掉落在地上——这个充满着欢笑与美好的地方。

最后一课,你将会是我永恒的记忆。

【作文三】

下书包,我立即投入到学习当中。意外的发现同学们都变得格外安静。是呀,明天就是中考了,而今天是最后一天在母校生活了,我万分不舍。

想想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上的是他们的母语课,而今我们的最后一课也竟是母语课——语文。

语文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从刚上初中时她就为我们播撒希望的种子。而今也该是她目送我们飞翔的时候了。

这一天,老师特意换了一身红色的衣服,让人看着喜庆,让人看着开心。有人说这是一种迷信,可我说是对我们的热切希望。随着一声坚定的“上课”我们全体起立,互相问好,并从心底发出真诚的祝愿。课程按照计划进行,老师在讲台上布置这一课我们的具体行动。从她那话中,我分明听到了一种哭腔。教室中弥漫着一种莫名的酸楚,同学们都比往日更懂事了,每个人都听得十分认真,没有溜神的,不听课的。布置完以后,老师让我们自己看书。她在讲台上来回走了几圈后走了下来,走到一个学生身旁,弯下腰轻声的对她讲了一些话。接着又摸了摸那位同学的头,抚了抚她的背说了一句“加油”。然后又走到了另一个学生旁边,弯下腰••••••就这样她走遍了整个教室,和所有的学生说了会儿话。都是考前动员对我们的鼓励。在这鼓励中,我听出了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以及对我们的肯定。好像就过了不一会儿,下课铃响了。时间就是这样,当你希望它慢点走的时候,它总是走的最快……以前曾经也期盼过快点下课,可是总感觉时间走得慢,而今听到这下课的铃声,谁都笑不出来。是呀,这一铃,结束了我们在初中的最后一节课。我真的没上够,还有好多话想和老师说,还有好多事没来得及为班级做……但是这一次,是真的结束了。

虽然三年的初中生活结束了,但在三年中我、同学们和教我们的老师们一起培育的师生情永远不会结束。感谢我的恩师们在这三年中不辞辛劳的陪伴我们,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永远的母校,永远的师恩!最后一课,永世不忘。

最后一课? 示例之二

最后一课演讲稿

最后一课课件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2

最后一课读后感

《最后一课》-读后感

望岳名师课堂实录

鲁迅雪名师课堂实录

电影《最后一课》观后感

最后一课名师课堂实录(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最后一课名师课堂实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