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快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新时代如何认识和把握真理?怎样引领点燃“阅读”之火,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新时代如何认识和把握真理?怎样引领点燃“阅读”之火,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2019新时代如何认识和把握真理?怎样引领点燃“阅读”之火
新时代如何认识和把握真理
真理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是什么?或者说,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最根本最强大的动力是什么?是自然的力量吗?不是。是科学技术的力量吗?不是。是人们对理想和目的追求而形成的动力吗?也不是。上述这些力量都很强大,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但还不是最根本最强大的力量。
那么,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究竟是什么?答案是:真理。
真理的力量是对上述重要力量的合力,是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对客观规律的揭示、对科学技术的运用、对自然力量的顺应与支配等所形成的各种力量,在一致方向上的正确集聚,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正确理论与正确实践的统一,是天、地、人的统一,是自然演进内生动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推动力、科学理论生命力的统一,是我们对历史发展大势的顺应,是对历史发展洪流的顺应。
那么,真理的力量究竟来自哪里?
第一,自然界自然演进过程中内在的各种因素、各种力量的汇聚、释放及其规律性展现,具有根本性、决定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大趋势,其根本是共同追求所形成的一致行动,是人心所向所形成的历史洪流。对真理的认同,形成思想认识上的高度一致,形成一个群体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地域里的共同行动,这是影响和改变自然界、从根本上影响社会存在和文明演进的巨大力量,是人民创造历史、书写历史的力量和过程。
第三,来自于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强大思想体系。自然界、人类社会作为客观世界、客观存在,就在那里,它们运行的规律就蕴含在其发展之中,需要认识、发现和掌握。谁做到了,谁就能揭示真理,用它去引领人类社会发展前行。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是纷繁复杂的,真理就深藏在现象背后最难找到的某一个地方,发现它需要强大的认知能力、强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真理、认识真理最为精巧、最为严谨的思维方式。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重要根源。
第四,真理的强大力量,还来自于真理的本质特征:一元性。一元性包含如下两层含义。客观一元性:真理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是客观存在的。在任何情况下,对于特定实践活动中的特定的认识对象来说,只有一种认识与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状态、本质和规律相一致,这种认识就是真理。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客观统一性:真理是主观思维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具有人格化特征,因而具有正确性和统一性。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真理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的对象,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真理的精神及其内涵
真理的伟大力量,是我们敬畏它、追求它的根本原因。纵观古今中外,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传统,人们都在为追寻真理而上下求索。
作为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徒”,我们怎样求得真理呢?习近平总书记从根本上回答了这一问题,“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为此,我们必须弄清楚真理精神的真正内涵。
什么是真理的精神?简要地讲,就是人们敬畏真理、认识真理、接受真理、捍卫真理时的那种内生而外的状态,就是对待真理的基本观念、基本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不折不挠的意志。
真理精神的内涵,应该有这样几个。
——向着一元的精神。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元的精神,也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欲求真理,必须讲真话,办真事,做真人,来不得虚假。
——发展的精神,进步的精神。也就是实践的精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真理,创新理论。
——自我评判、自我反思的精神,探索发现的精神,客观理性的精神。
——开放的精神。真理是发展的,任何人都没有穷尽真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不是“封闭真理”,不是教条,而是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实践而发展的开放性真理。宇宙中各个领域的客观真理无穷无尽,人类发现客观真理的过程也是动态的,无穷无尽的,人类是在不断发现客观真理中前进的。
——以人为本的精神。认识真理的主体是人,认识真理的目的是为了人,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就是区别于“有用论”的真理观。从人民的角度来评判真理的效用,也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不怕牺牲的精神。真理本身不畏任何强权,追求真理者,拥有求知的热情,把追求真理作为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为了真理可以牺牲自我,彰显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先烈之所以为真理而牺牲,就是这种境界。
“真理的精神”就指要有坚定信仰的政治定力,充分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正确性,这是经过实践和时间检验的有生命力的真理。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就是要以这种态度去探索和验证新的真理,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今天我们如何认识真理
坚定不移捍卫马克思主义信仰。我们党信仰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根本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春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提出的这一论断,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振聋发聩,深刻揭示了信仰坚定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指出了信仰动摇的严重危害性。这是讲给中青年领导干部的,也是讲给全党同志的,是对中青年干部的警示教育,也是对全党同志的谆谆告诫。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真正搞明白为什么我们党要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什么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一旦动摇了、不信了,就会“出大问题”,要真正理解“出大问题”的内在原因,以及内含其中的深刻道理。
加强学习,创新思维,提高认识能力。认识是开启真理大门的钥匙,认识论是发现和认识真理的科学方法。认识是连接实践与思想的桥梁,承接实践,启迪思想。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内涵、本质、过程、方法、规律的方法论学说,指导人们开展思维认识活动,将认识转化为思想理论,进而再转化为方针政策,推动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继承前人认识论成果的基础上,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认识论的划时代变革。认识论的水准是思想深度、行动力度、发展程度的集中体现。认识的深刻与高远、认识的成功与飞跃,体现的就是其背后科学的认识方法。真理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但发现真理是认识主体的活动。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在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活动中起决定性能动作用。
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切实提高我们认识真理、感悟真理的能力,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中国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境界,为我们党思想路线的确立奠定了哲学基础。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每一次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都实现了其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每一次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都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无不以认识和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为重要前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认识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治国理念是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光辉典范,是推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如果说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走出了百年屈辱的命运,显示了真理的伟大力量,那么世界“重新发现马克思”,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所追寻的主义,“依然是当今世界的真理”。追求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构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轨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本色。正是从真理启程,中国共产党才走向了辉煌,走向了胜利的彼岸。正是以真理作为旗帜,作为生命力,中国共产党才走出苦难,走出困境,解决了如何推动中国发展的矛盾,形成了如何实现中国梦的哲学路径。
(作者为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
新时代引领点燃“阅读”之火
安徽省直机关开展读书活动始于第15个“世界读书日”前夕。省直机关工委研究确定把每年4月作为“省直机关读书月”,主题为“书香机关、引领阅读”。每年都在省直机关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省直机关在“全民阅读”活动中走前头、做表率,不断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党员干部通过阅读获得感悟和启发,为机关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文化智力支撑。
今年是“省直机关读书月”十周年。十年磨一剑。省直机关读书活动做成了品牌,在社会上反响强烈,吸引了许多兄弟省、市机关工委来皖调研的兴趣。《人民日报》曾以“机关大院满书香”为题发表了长篇通讯,中央电视台、《中直党建》、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给予了大力宣扬。
一、邀请名家作读书报告启动
“省直机关读书月”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前,省直机关工委都要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读书报告会,以此开启“省直机关读书月”。来,先后邀请到了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倪萍、白岩松、王宁,著名学者、新闻专家、理论家、作家、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梁衡,著名军旅作家金一南、王树增,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鹏志,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
二、开展“书香伴我行”游园活动
在“世界读书日”这天前后,组织发动机关干部职工和社会群众参加“书香伴我行”游园活动。十年来,游园活动先后在合肥逍遥津公园、杏花公园、和平广场、渡江战役纪念广场、徽园等地举办,活动每次门庭若市,场面十分火爆。游园活动开始时,省四大班子领导出席,对上年读书活动先进典型进行表彰。10年来,先后表彰了百个书香处(室)、百个书香家庭,“十佳”书香机关、“十佳”读书活动案例、“十佳”悦读家庭、“十佳”学习型机关“十佳”学习型党员、“十佳”图书阅览室。
在惠民书市,组织公司折价销售精品图书让利于民,游园干部群众喜出望外,收获满满。在知名作家现场签名售(赠)书现场,大家争先恐后,与作家亲切“面对面”,纷纷求签名,个个索合影。在书法名家书赠读书格言的展台前,总是水泄不通,人满为患,有的得到一幅“墨宝”还不解渴,有的还自掏腰包购买纸墨请书法名家挥毫泼墨。在法律、科普、健康、环保等宣传展台前,大家纷纷驻足,或咨询,或观摩。在“畅谈读书感言、共享书香人生”“阅读红色经典、坚定理想信念”等签名墙或条幅),大家庄重地写下感言,或是寄托美好祝愿,或是表达坚定承诺。为活跃气氛,游园活动现场还精心安排经典诗文朗诵、有奖猜书谜、群众性文艺演出等活动性项目,着力将游园活动打造成书香弥漫、身心愉悦的欢乐海洋。
三、安排系列活动彰显读书活力
几年来,省直机关每年都自下而上开展读书征文竞赛、读书演讲(读书辩论)比赛、经典诵读比赛,还有自上而下开展的“领导荐一本好书”“百名厅局长书写读书格言”“走进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等等活动,读书活动的活力不断彰显。读书征文活动与新安晚报合作,征文内容为读书的点滴体会,或对读书的生动解读、或与书的不解之缘、或与书的酸甜苦辣,或书对自己成长成才的影响等,先后分别以书香伴我行、我与一本书、我与名著有约、读好书悦生活、读家书谈家风、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为题,在新安晚报副刊开展征文,全国各地来稿量大,覆盖面广,社会各界好评如潮。读书演讲结合主题学习教育、传承传统经典、深化改革等年度大事组织展开,吸引机关演讲爱好者踊跃参与。这些年来,举办了一次读书辩论赛,一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先后以“我与一本书”“品味红色经典”“畅谈读书感言、践行核心价值”“与改革同行”“读党史、品经典”“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题,进行了演讲比赛。此外,还筹建了省直机关读书阅读基地,开展读书沙龙,开辟电子阅读阵地,以“读书月”为牵引,读书活动长年坚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站在新时代的制高点上,省直机关阅读如何往深里走、往实里走?通过对这些年读书活动实践的思考,结合新时代对机关干部的要求,引发了一些启示与思考。
一、机关读书不是个人的事。10年前,省直机关开展读书学习活动时,做了一个千人问卷调查,结论是:虽然大家都认识到读书十分必要,但具体的读书学习情况却十分令人担忧。不但机关干部不怎么读书,就连不少领导干部一年读的书也屈指可数。一些机关干部把工作与读书对立起来,有的认为“成天工作忙得要死,哪有时间读书啊?”有的认为“读不读书,对工作影响不大”。省直机关是全省经济社会建设的指挥部和参谋部,权力和责任最集中,加强省直机关党员干部的学习要求更高、意义更大,不是个人的事,马虎不得。机关读书活动不但对干部本人很重要,而且对家庭、对周围人、对工作的关系极大。曾国藩说,“人之气质,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书香机关营造的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品质。以前,机关干部一早见面“昨天喝多了”的“豪气”、江湖气,变成了“昨天读什么了”的书卷气。这书卷气折射出的是修养、涵养、素养,透视出的是高雅、文雅、优雅。现如今,省直机关读书实现了从“要我读”向“我要读”的根本转变,形成了个个争当读书典型、人人争做学习模范的生动局面。特别是年轻干部,在书香机关的熏陶下,书生气少了,书卷气多了,坐下来能“处理事务”,走下去会“处理事件”,成了单位领导眼中的香饽饽、服务对象心中的好党员好干部。
二、机关读书要重点读政治理论等相关书籍。省直机关是政治机关,读书就要体现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一是要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机关读书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反复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讲话单行本和在地方工作期间出版发行的《知之深爱之切》《摆脱贫困》《之江新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等著作。要读习近平总书记读过的书,在讲话和著作中引用过、提到过、关注过的书,在办公室书架上的经典书籍。要读写习近平的书,如《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以及报刊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浙江、上海的探索与实践。通过阅读这些书,增强对总书记崇敬和爱戴之情的同时,激发读书热情。二是要注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机关读书,归根结底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也就是说,读好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是扩大机关干部视野的必然要求,是防止在工作中走向片面的“金钥匙”。三是要结合工作实践读专业理论书籍。省直机关干部从事的行业多,基本上是每人分管一个专业。除了应该学习的基础科目外,还要认真阅读与专业有关的书籍,争取成为本行业“专门家”的同时,增强服务基层的本领。
三、机关读书要跟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省直机关读书月”活动要紧跟时代特点,紧贴机关实际,突出政治特性,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复研读原文原著,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切实把读书成效落到看齐追随的笃行上、理想信念的坚定上、政治能力的提升上、许党许国的担当上。要让阅读插上新时代的翅膀。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迅猛发展,机关阅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据资料记载,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超过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7.7%。当前,读书环境、阅读格局、阅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这些情况,对机关阅读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机关引领阅全民阅读向前发展。新时代的机关阅读,要从纸媒走向多媒,从线下走向线上。从传统的阅读学习模式中走出来,积极开辟数字化阅读、互联网阅读新阵地,让阅读鲜活起来、灵动起来、丰富起来,在交互式的阅读体验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强国”等平台的应运而生,提供了良好线上学习契机。省直机关读书活动要乘着信息化、数字化的东风,去收获更为丰硕的成果。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奋斗的时代催促高质高效的学习。“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言犹在耳。从这个春天再出发,省直机关要进一步高擎阅读火把,点燃学习激情,不断厚植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篇2:2019筑梦新时代,点燃阅读之火
新时代引领点燃“阅读”之火
今年是“省直机关读书月”十周年。十年磨一剑。省直机关读书活动做成了品牌,在社会上反响强烈,吸引了许多兄弟省、市机关工委来皖调研的兴趣。《人民日报》曾以“机关大院满书香”为题发表了长篇通讯,中央电视台、《中直党建》、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给予了大力宣扬。
一、邀请名家作读书报告启动
“省直机关读书月”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前,省直机关工委都要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读书报告会,以此开启“省直机关读书月”。10年来,先后邀请到了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倪萍、白岩松、王宁,著名学者、新闻专家、理论家、作家、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梁衡,著名军旅作家金一南、王树增,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鹏志,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
二、开展“书香伴我行”游园活动
在“世界读书日”这天前后,组织发动机关干部职工和社会群众参加“书香伴我行”游园活动。十年来,游园活动先后在合肥逍遥津公园、杏花公园、和平广场、渡江战役纪念广场、徽园等地举办,活动每次门庭若市,场面十分火爆。游园活动开始时,省四大班子领导出席,对上年读书活动先进典型进行表彰。10年来,先后表彰了百个书香处(室)、百个书香家庭,“十佳”书香机关、“十佳”读书活动案例、“十佳”悦读家庭、“十佳”学习型机关“十佳”学习型党员、“十佳”图书阅览室。
在惠民书市,组织公司折价销售精品图书让利于民,游园干部群众喜出望外,收获满满。在知名作家现场签名售(赠)书现场,大家争先恐后,与作家亲切“面对面”,纷纷求签名,个个索合影。在书法名家书赠读书格言的展台前,总是水泄不通,人满为患,有的得到一幅“墨宝”还不解渴,有的还自掏腰包购买纸墨请书法名家挥毫泼墨。在法律、科普、健康、环保等宣传展台前,大家纷纷驻足,或咨询,或观摩。在“畅谈读书感言、共享书香人生”“阅读红色经典、坚定理想信念”等签名墙或条幅),大家庄重地写下感言,或是寄托美好祝愿,或是表达坚定承诺。为活跃气氛,游园活动现场还精心安排经典诗文朗诵、有奖猜书谜、群众性文艺演出等活动性项目,着力将游园活动打造成书香弥漫、身心愉悦的欢乐海洋。
三、安排系列活动彰显读书活力
几年来,省直机关每年都自下而上开展读书征文竞赛、读书演讲(读书辩论)比赛、经典诵读比赛,还有自上而下开展的“领导荐一本好书”“百名厅局长书写读书格言”“走进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等等活动,读书活动的活力不断彰显。读书征文活动与新安晚报合作,征文内容为读书的点滴体会,或对读书的生动解读、或与书的不解之缘、或与书的酸甜苦辣,或书对自己成长成才的影响等,先后分别以书香伴我行、我与一本书、我与名著有约、读好书悦生活、读家书谈家风、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为题,在新安晚报副刊开展征文,全国各地来稿量大,覆盖面广,社会各界好评如潮。读书演讲结合主题学习教育、传承传统经典、深化改革等年度大事组织展开,吸引机关演讲爱好者踊跃参与。这些年来,举办了一次读书辩论赛,一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先后以“我与一本书”“品味红色经典”“畅谈读书感言、践行核心价值”“与改革同行”“读党史、品经典”“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题,进行了演讲比赛。此外,还筹建了省直机关读书阅读基地,开展读书沙龙,开辟电子阅读阵地,以“读书月”为牵引,读书活动长年坚持。
锤炼真本领筑梦新时代
坚持深学笃信,坚定理想信念。理论坚定是信念坚定和党性坚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真学真懂,才能真信真用。作为年轻干部,更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的谆谆嘱托,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深刻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始终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有力传播者、忠实践行者;始终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紧紧跟随。
坚持深学笃志,不忘初心使命。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广大年轻干部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必须不忘初心使命,站稳人民立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所应、民有所求我必有所为,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深学笃定,增强意志定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需要我们时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练年轻干部的品质、考验年轻干部的毅力。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就是要我们时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增强斗争精神,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拒腐定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始终做到信仰不变、立场不移、方向不偏。
坚持深学笃行,主动担当作为。担当作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精神品质,对于年轻干部来说,更要有主动担当作为的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抢抓机遇,敢于作为,以担当的姿态面对困难,用改革的思路解决问题,靠创新的方法化解矛盾。火热的实践是实现担当作为的最好舞台。唯有在艰苦的岗位上不断摸爬滚打,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敢于动真碰硬,在处理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征程中贡献力量,才能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工作中建功立业。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四班学员〕
篇3:托福阅读:该怎样注重对语言的把握
托福阅读:该怎样注重对语言的把握
1.如果基础一般的同学,想要参加托福考试,提前3、4个月准备起来。一本好的词汇书是必不可少的。其实背哪一本词汇书不是重点所在,重要的是能够持之以恒,每天对所背的词汇进行复习和总结。因为你在做词汇题时如果能遇到你熟悉的词,可以节省你回到上下文中猜词的时间。
2.从文章的结构开始理解文章。我们要明白,托福考试的阅读文章都是北美校园基础课程的文章,基本没有做过改动,所以文章的结构就是完全按照美式作文的五段法,我们的考生只要用这样的方式去分析每一篇文章,就会发现他们的结构是大同小异的。
3.积累背景知识对我们来说相当的重要,因此我们在做新托福阅读的题目的同时,也应该在空余的时候多阅读课外读物,原版杂志,比如,国家地理,自然,今日美国等一些著名的原版杂志,这不仅可以扩充我们的背景知识,同时也可以补充我们的词汇量。
4.在复习的后阶段,做做模拟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有条件的话,是用模考软件做一下,可以模仿新托福机考的真实场景。比较推荐的模考软件有Barron, Kaplan以及一些比较权威的模考网站。当然在你报名时托福官方网站提供给你的那一套不完整的模考题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托福阅读真题原题+题目
The geology of the Earth's surface is dominated by the particular properties of water. Presenton Earth in solid, liquid, and gaseous states, water is exceptionally reactive. It dissolves,transports, and precipitates many chemical compounds and is constantly modifying the face ofthe Earth.
Evaporated from the oceans, water vapor forms clouds, some of which are transported bywind over the continents. Condensation from the clouds provides the essential agent ofcontinental erosion: rain. Precipitated onto the ground, the water trickles down to form brooks,streams, and rivers, constituting what are called the hydrographic network. This immensepolarized network channels the water toward a single receptacle: an ocean. Gravity dominatesthis entire step in the cycle because water tends to minimize its potential energy by running fromhigh altitudes toward the reference point, that is, sea level.
The rate at which a molecule of water passes though the cycle is not random but is a measureof the relative size of the various reservoirs. If we define residence time as the average time for awater molecule to pass through one of the three reservoirs — atmosphere, continent, and ocean— we see that the times are very different. A water molecule stays, on average, eleven days inthe atmosphere, one hundred years on a continent and forty thousand years in the ocean. Thislast figure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the ocean as the principal reservoir of the hydrosphere butalso the rapidity of water transport on the continents.
A vast chemical separation process takes places during the flow of water over the continents.Soluble ions such as calcium, sodium, potassium, and some magnesium are dissolved andtransported. Insoluble ions such as aluminum, iron, and silicon stay where they are and form thethin, fertile skin of soil on which vegetation can grow. Sometimes soils are destroyed andtransported mechanically during flooding. The erosion of the continents thus results from twoclosely linked and interdependent processes, chemical erosion and mechanical erosion. Theirrespective interactions and efficiency depend on different factors.
1. The word modifying in line 4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 changing
(B) traveling
(C) describing
(D) destroying
2. The word which in line 5 refers to
(A) clouds
(B) oceans
(C) continents
(D) compounds
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 clouds are primarily formed by water
(A) precipitating onto the ground
(B) changing from a solid to a liquid state
(C) evaporating from the oceans
(D) being carried by wind
4. The passage suggests that the purpose of the hydrographic network (line 8) is to
(A) determine the size of molecules of water
(B) prevent soil erosion caused by flooding
(C) move water from the Earth's surface to the oceans
(D) regulate the rate of water flow from streams and rivers
5. What determines the rate at which a molecule of water moves through the cycle, as discussed
in the third paragraph?
(A) The potential energy contained in water
(B) The effects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on chemical compounds
(C) The amounts of rainfall that fall on the continents
(D) The relative size of the water storage areas
6. The word rapidity in line 19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 significance
(B) method
(C) swiftness
(D) reliability
7. The word they in line 24 refers to
(A) insoluble ions
(B) soluble ions
(C) soils
(D) continents
8. 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example of soluble ions EXCEPT
(A) magnesium
(B) iron
(C) potassium
(D) calcium
9. The word efficiency in line 27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 relationship
(B) growth
(C) influence
(D) effectiveness
PASSAGE 2 AACCD CABD
托福阅读背景知识汇总之科氏力
科氏力 (carioles force)
地球自转会带来一种力,科学家称之为科里奥利力(简称科氏力,是一种非惯性参照系的惯性力)。相对于推或者拉产生的力而言,科氏力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力,但是它的力量确实非常强大,强大到可以造就台风。
在旋转的的地球上,流体运动始终受到科氏力的作用,气象学上又称之为地转偏向力。对于大尺度大气运动,科氏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地球自转的关系,空气快一开始运动即无法与地球自转系统同步,因而产生偏转现象。举例来说,如果有甲、乙二人站在转盘上,甲自转动中心平抛出一球,给位于转盘边缘上的乙。站在盘外的丙,所看到求的飞行方向是直线,然而就乙和球的相对位置而言,乙所看到球的动作路径却是拋物线。
假设有一颗炮弹从北极点发射出去,如果地球不会自转,那么炮弹的飞行轨迹,从空中鸟瞰,应该是一直线。但是,事实上地球会自转,因此,随着地球的自转,炮弹在空中飞行的轨迹,如果站在北极点看过去,是不断偏右的。这就是科氏力的原理。
这段话基本就是听力原文。
然后就是如何影响洋流,科学家可以利用它来预测。
篇4:怎样把握GRE阅读理解题的应试技巧?
怎样把握GRE阅读理解题的应试技巧?
GRE词汇部分的阅读理解(Reading Conprehension)的目的是要快速准确地回答出所有的问题。为此,需要有效的应试手段和巧妙的应试方法。
(1)先易后难。每组试题的两篇文章一长一短,应选择自己较熟悉的题材的那篇文章先做。应该指出,长的文章不一定难。
(2)先看问题再读文章,这是一条省时省力的捷径。这样可以重点突出,目的明确,速度加快,准确率高。
(3)快速阅读一遍文章,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话。其目的在于了解文章的结构,熟悉有关材料在文章中的位置,并对简单的问题有初步答案。遇到与问题有关的材料,要作上记号。
(4)再次,快速阅读问题。但这次的目的是,先读一个问题后随即在文章找出有关材料所在,核对材料内容是否切题。
如果在文章没有找到有关问题的材料的位置,则应暂时放下这一问题,立即开始下一个问题。
(5)若有充分剩余时间,则带着没有解决的问题再次快速阅读文章。否则,只好利用在本章前面介绍的猜题方法去猜测答案。
(6)千万注意不可在一个难题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应该首先争取把全部问题答完,最后如果还有时间,再返回来仔细斟酌。
★ 青春之火作文
★ 游戏?真理
★ 怎样提高阅读速度
★ 生命之火小学作文
★ 人生真理格言
新时代如何认识和把握真理?怎样引领点燃“阅读”之火(精选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