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好月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山里的那艘洋船优美散文,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山里的那艘洋船优美散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 目录
篇1:山里的那艘洋船优美散文
山里的那艘洋船优美散文
鼠年正月十八,寒风料峭,我和芜湖的朋友一起沿着山回水转的古道,踏着雪后软软的泥草,来到泾县“黄田古村落风景区”,看那艘古老的“洋船”。
一路上,“泾县通”虎哥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起了“洋船”里的黑瓦、花砖、木雕、花窗……我的思绪便像“洋船”一般劈波斩浪地驶进了清朝。
道光年间,在沪经商的朱一乔荣归故里。静谧的冬夜,红红的灯笼下,一群人围坐在身着长马褂的朱一乔身边,聆听他带来的“洋火轮”的描述。啧啧的称赞、无边的想象,竟然引起了朱一乔年迈母亲的感慨,她老人家也恨不得站在上海码头,亲眼看一看“洋火轮”这一稀罕之物。考虑到交通落后,老人行动诸多不便,朱一乔便与儿子朱宗怀商议修建一座外形酷似大轮船的建筑--“洋船屋”,了却老人心愿。
于是,这艘山里的“洋船”便从孝道的海洋里起锚,在偏僻的山里靠港。
刚进村口,诙谐的虎哥又出奇招,故弄玄虚地引领着我们穿野竹,走茶园,登临青狮山。半山腰忽见突兀的“观船石”。低头俯瞰,“洋船”依山傍水,镶嵌在青狮、白象两山间,尖角状的围墙是“船头”,花园是“甲板”,住宅是“船舱”,最高处女儿墙就是“驾驶舱”,石阶是“舷梯”,石板桥是登船的“跳板”。虎哥告诉我们,凤子河绕“船”分流,雨季时“洋船屋”宛如逆水而上的'“洋船”,乘风破浪,非常英武、逼真。
走过尖顶的草堆,下了山,我们便仔细欣赏起这艘穿越时空的“洋船”来。这幢徽式“洋船”不愧为别致的艺术珍品。正厅进去,庭院深深,廊道相通。大理石门额、一米多高的麻石墙脚、素雅自然不沾灰尘的水磨花砖、青砖铺设的地面、高高跌落式马头墙、大院里的拴马桩、使用银杏等优质木材的粗大梁柱、诲儿教女的学馆、“四郎探母”和“孟母三迁”等雕刻,无不显示了主人的富有,也蕴涵了深深的笃诚孝悌的悦母情结。月梁、童柱、墙裙、石鼓、门窗上和谐的人物花卉鸟兽图案、“四水归堂”的长方形天井、三级石阶的高门槛、自成一体的亭台楼阁、园内景致幽雅的山池花木、家船合一的建筑寓意无不蕴含了徽文化的丰富底蕴。
太阳出来了,阳光斜倚在马头墙上,给这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涂抹上一层耀眼的柔黄,成了我们对“洋船”永远的念想。
篇2:山里馨香优美散文
山里馨香优美散文
翘首以盼的阳光终被人们的焦渴感动,被新年的爆竹震醒,张开了她热情的怀抱,一切被拥抱得分外美丽与祥和。在阳光的陪伴下,我们驱车去山里走亲戚。
山里有点远,崎岖的山道不很宽敞,但较平坦,一路开着,对面开来的.车碰不上几辆,汽车一路欢奔。沿路回望被汽车远远抛在身后的蜿蜒山道,俯瞰山脚下冰冻的湖面,呼吸带着丝丝幽香的空气,一种温馨的感觉涌上心头。
驶过了一村又一村,绕过了一弯又一弯,“桃红、月亮弯、中眉岙……”这些好听的车站站名让我喜爱得念上了好几遍。就这样,城市的喧嚣渐渐远离,炊烟袅袅袭来,缕缕馨香渐浓。
山里真明朗,空气纯净得没有一丝灰尘,村落在皑皑白雪中格外迷人,屋顶上雪层厚得有尺高,枝叶透着晶莹的翠绿,田埂整出的棱棱素妆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小溪依旧欢快地流淌,那些脸颊被寒风吹得红扑扑的勤劳村妇在溪边洗刷着……望着眼前幽深、宁静、清新的一切,我贪婪地呼吸着阵阵带着泥香的气息。
山里的食物都是无污染的,姨娘不时地往我碗里夹菜,一边说,这是我们自己鱼塘里养的鱼;这是我们自己竹林里长的冬笋;这是我们自家养的家禽,鹅、鸡、猪……最让我解馋的莫过于那家酿的米酒了,米酒不浓烈,但好清香,淡淡的甜味可一直回味。家里的每一个人都那么好客,我碗里的米酒总是那样满,菜总是那样多,憨厚的山里亲人使我没有一丝拘束,我们一起开怀地笑着、吃着、谈着……整个院子洋溢着浓郁的温馨的亲情。
走进山里,你的心变得沉静,因为那里没有诱惑,没有喧嚣;走进山里,你的脚步始终轻盈,因为那里没有车流、没有拥堵;走进山里,你的亲情永远纯真,因为那里的人们淳朴、热情。而这沉静、轻盈、纯真合在一起便是山里那说不完道不尽的馨香。
篇3:山里的秘密的优美散文
山里的秘密的优美散文
一片野荞麦
我看见一片野荞麦。生机勃勃地生长在山坳的一片平地里。
只有播下种子,荞麦才能长成庄稼,这一片荞麦是谁种下的呢?整整齐齐的荞麦稞,鲜艳如韵的荞麦花,山风一吹,一地安详和幸福。我问父亲,这山里怎么会有一片荞麦呢?他说,肯定是野生的。
父亲结论性的答复,似乎是指出了野荞麦的缘由。这山地里最初的荞麦是一棵或者是不只是一棵,成熟了,散落一地,生命倔强者经霜历雪便成为春天的种子,继尔蓬勃成一片野荞麦,生长,淘汰,生长,再淘汰,再生长,这一过程的存在,应该是漫长的,可以想像出这一片野荞麦的生成该是多么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庄稼的丰歉,都需要农人的辛勤和汗水,除草、施肥、浇水、捉虫、看护等等,而这一片野荞麦的生长就舍弃了这一过程。
想来,这一片野荞麦的存在应该是多么艰难和顽强。它没人关注,没人侍弄,没人心痛,就自然地生,自然地长,自然地开花结果,自然地成熟落地,没人收获,收获不能被农人承认,但这一切都没能阻止野荞麦准时地踩着季节的节拍勃勃地生长,生成一片灿烂,一片繁荣。
一片野荞麦,至今仍然没人理会,但仍然年复一年的生长,它的经历和倔强只有山里人才能懂得。
石头开花
我们村西是一片石头坡。
石头坡连着山,山连着石头坡。石头坡很宽广,一块石头连着一块石头,很辽阔,一起一伏,好似大海涌涛一样,老辈一直称下来叫石头坡,至今村中的人仍称呼它叫石头坡,或者石坡。
石头坡的`石头,大小均匀,上头阔而平,有的埋在土里,只漏一个头;有的一半埋在地下,一半露在地上;有的则全露在地上,下面是平整的石板,这些石头都顺势卧在那里,顺着阳光,闪着或明或暗的光影,像一群绵羊在那里吃草,老是吃不饱,总静静地不声不响地啃着鲜嫩的草;又像是谁栽在那里的,及时浇水施肥,长得很均匀,一般大小。村子里的地都很能生长庄稼,只要播下种子,就能收获。可是这里的石头是谁种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还是那个样子,只是感觉这些石头还在生长。村中的人都纳闷,石头当初也是这个样子吗?是不是现在长大了?
老家人常讲,我们村里的风水好,人缘好,不但庄稼丰收,千年的石头也能开花。就像麦子或者玉米,播下去后,就会生根发芽吐穗生长,结出饱满的籽粒来。我从很小的时候起就相信这句话,常常徘徊在这石头坡里,梦想有一天石头开花的样子,一定很美丽,香花四溢,陶醉了整个村庄和村庄的每一个人。
可是,石头长的速度十分慢,十几年过去了,只见草荣草枯,未见石头生长,也许是生活在石头跟前的缘故,天天见,天天看不出长。那么,离开村子十几年以后,再看这些石头,仍然觉得没有长。只是在年复一年的雨季,石头上长一些泛着青黑色的石花,我们用小铲子铲下来,浸泡,滤去泥土和草叶作菜吃。但这不是石头如庄稼一样开的花。儿子问我,这些石头当初就这么大吗?我说,万物都在生长,这可能是长大的。他又问:石头也会开花,也会结果?我说:可能吧,只是不知道是哪一天。儿子圆圆的眼睛看着我,整个村庄和村庄的人都在看着我。我是不是说错了?
篇4:山里的歌优美散文
山里的歌优美散文
一
横吹是笛,竖吹是箫。只有这朴素的乐器,才能吹奏出优美的山歌。诱人的音色是山里人的情怀,表露的正是耿直的话语和真情实感。
优美的山歌如同生长在山里的情物,横竖都来自随意生长在泥土中的山竹。根根相连的竹林,装点着山里的景色,一节节挺拔着山里人的品质,一枝枝招展着山里的岁月和风光。
淳朴,优美,青翠,风雅。
而这荡漾在云间山乡的山歌,其实就是山里农家的'故事,传递着山里人的畅想情怀,释放山里人的委婉心声。
声声不歇,岁岁悠扬。
播撒的是山里春天的情感音符,收获的是山里人幸福美满的乐章。
二
山下的庄稼绿了又黄,山上的牛羊肥了又壮。日子总是新了又旧,山里的山歌却是常艳常新。
山里人过日子讲究实在,山歌也从来不打任何折扣。一根麦秆结一个穗,两棵苞谷打三斤粮。成了他们拿手的歌,都是他们熟悉的调。
“绿茵茵的麦苗么爱春雨,黄灿灿的庄稼么爱秋风。”似乎山里人就钟爱这春雨和秋风,春雨下他们忙着耕种一年的希望,秋风中他们忙着收获四季的成果。
当我为寻觅一首甜美的民歌而来,歌便在田边信手拾到,曲也就在山梁上随意摘取。
三
敲击冻土的声音,是山里人在心弦上拨响的春天序曲。
瑞雪潮湿了犁铧上季节的歌,歌声长长,期待也长长,所有的希望可是那一粒粒珍珠般的种子?殷实的种子从男人们的手心里播撒出去,也放飞出了山里头企盼的缕缕春风;多情的种子从女人们的指尖上滚落下地,也就牵来了山里头渴望的阵阵春雨。
有了山里头诱人的春光,也就有了山里头挡不住的风景,山里人最能呼唤锦绣四季。生长得密密实实的是男人们的情怀,开放得灿灿烂烂的是女人们的意愿。
庄稼总是灵巧得如期拔节扬花,瓜果又总会招惹着山里人的喜悦。甜蜜的不是那新粮酿成的美酒,而是睡梦中笑弯了腰的月亮;温暖的也不是那火塘中升腾的火焰,而是光照着幸福家园的崭新太阳。
篇5:大山里的硕果优美散文
大山里的硕果优美散文
冬天的汉中的山里依然还是绿色的,你只要到了深山里头,那就可以看见近百岁的老人,八九十岁还在地里劳作,有八十岁的老人背着山货,到四十里地的`勉县去买东西,我父亲问他,你这么大的年纪还能这样走来回八十里路,能行吗?老人说在前三年我更是一百里路也能走,就是现在有点累,要休息几次才能回去。
那里还有活过百岁以上的老人呢,他们住的地方太分散了,他们的通讯工具就是山谷里的回音,在那里人没有城里人的事故,也没有你争我夺的私心,那里就是最最干净接近自然的地方。
我们追求的心灵的净土就是这里,那是生命的最好的生存的地方,那里有无数的野鸟,无数的鲜花,还有无数的野果,那里的天是完全的蔚蓝色的,白色的云就在山腰,可以用手轻轻地捧起一团云朵,看着它慢慢地的飘散而去,那里我的邻居去过,带回来的是那里的硕果,带给我的是生命的希望,带给我是历史的闪烁。
篇6:山里的月优美散文
山里的月优美散文
我的家在山里,山里的月特别圆,特别亮。当月亮慢慢地爬上山梁,露出圆圆的脸庞时,那沉静而柔软的光便给群山披上一层薄薄的雾纱。山朦胧在影像中,只露出淡淡的一条痕迹。
我是大山的儿子,山里的月浸润着我。当白亮的月光洒满庭院的时候,枣花飘香,洁白的墙、藏青的砖、赤红的瓦,还有零散放置的农具逐渐显现。记得这时,大人们围坐在月下,手里做着活,轻松地闲谈着,我们姐弟则尽情地欢笑、嬉戏。
最宜人的是那仲夏的夜晚,儿时的伙伴聚在草垛上看场,皎洁的月光从山顶上一泻而下。满园的苜蓿花开,清风拂面,花香沁人入肺。这时有人持一支横笛,悠悠扬扬地吹起来,那清亮悦耳的旋律在这雄浑质朴而又灵气四逸的群山里荡漾开来……
秋夜的山月常模糊了人的意识,苍茫的群山在这月的清辉里显得丰姿绰约。在有白雪覆盖着的冬夜里,月色甚好。挺拔矗立的白杨树,间或抖落一些残雪,舒展一下身姿。那被雪花覆压着的茅檐草垛,那稀稀落落的`房屋,那透过布帘的柔和的灯光,宛如明信片上的圣诞雪夜图,美丽极了。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在喧嚣的城市里是领略不到这样的景致的。山里的月即便是弯弯的一牙,也较城里的满月好得多。漫步在都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抬头见月,便想起了山里的月。
篇7:深山里的那抹红散文
深山里的那抹红散文
在遥远的深山里,有那样一抹红,日出而现,日落而归,一圈圈环山而现。在碧绿的深林中,显得格外艳丽,让人瞩目。它载着山里人的盼望,载着村里人的希翼,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山里就这么一辆红色巴士,村里人进城办事,孩子们去镇上上学,全靠它维系。这不,天还没亮,父亲就早早起床,熟练的翻上驾驶位,朝喇叭长按了几声,就进屋倒杯热茶,锁了门,才回到车上。这时,要进城的或是去镇上办事的人早已闻声而来,各自找到位置坐好了。热情的和父亲打招呼,然后说说笑笑的继续等人。父亲拿着昨晚统计好的坐车人数,一边忙着打电话,一边数了数座位上的人。
“罗师傅,李家奶奶今天进城呢,昨天她跟我说叫你等等她”一个头发半白,穿着一件深蓝棉袄的老人说道。“好嘞,那再等会吧。”父亲笑道,旁边的手机不停着响着,好不热闹。“罗师傅,快走吧,我还要赶火车呢。”“就是啊,怎么还不走呢,以前不是准点出发嘛……”周围的人开始抱怨,父亲的眉头皱了皱,眼神里闪过一丝焦急,还是笑着对他们说,“马上,马上就走……”
终于一个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老奶奶拄着拐杖从远处走来,父亲脸上露出了轻松的表情。母亲忙去搀她,“李奶奶,这是干嘛去啊?”“隔壁家的张奶奶的儿子在城里做了新屋哩,今天去喝喜酒呐。”李奶奶面色红润,两只眼迷成了一条线。“咋还坐着?”父亲见我若无其事的看着窗外呵斥道。我一脸茫然的看着他,他脸上写满一脸的不满,“还不给李奶奶让座,不懂礼貌的孩子……”“爸,我晕车啊……”我委屈的看着他,只见父亲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我没事,让孩子坐吧!”李奶奶笑着摸着我的头。父亲听了这话用愤怒的眼神看着我,我有点怕了,泪眼汪汪的站起来,两眼看着窗外再也不看他。
不一会儿,太阳升起来了,像害羞姑娘的脸。也不知道是车身颜色太艳丽照得彩霞一片殷红,还是朝阳本就如此绚烂。车进了城,仿佛是敲响了城市的闹钟,一切开始苏醒。“哎哟,李奶奶,你怎么了……”一阵刺耳的尖叫打破这宁静。我不由转过身,只见李奶奶一头栽在旁边一位阿姨身上,手扶着胸口仿佛喘不上气。父亲见状忙停了车,母亲跑过来抚着她的胸口。“好像是心脏病犯了,”父亲站起来,大声对乘客说道,“乡亲们,耽误大家一点时间了,李奶奶这情况我先把她送去医院行不?”像一颗炸弹爆炸开,乘客立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当然应该先送去医院,人命关天啊!”“可是我的火车快开了啊,这可怎么办……”有人开始焦急了。“乡亲们,我保证一送李奶奶去医院就立马送你们去你们想去的`地方,而且免费。小王,你放心,待会我亲自送你去火车站,保证不会误点!”我看着一边安抚乘客,一边指导母亲急救的父亲,心里突然酸涩得说不出话来。
到了医院,一群人手忙脚乱的把李奶奶送入急诊室。有的人联系她的儿女,有的人焦急的看着时间,父亲忙着挂号办手续,仿佛发病的是自己的亲人。直到看着李奶奶进了手术室,他才缓了一口气,但又连忙跑上车,跟车上的人连连道歉。
深山里的那抹红色,成了温暖每个人心灵的太阳。
后来,弟弟出生了,家里经济万分紧张,单靠一天几趟的车费,根本供不起两个孩子读书。父亲心痛万分的下了一个决定:去外地打工。那天,父亲像是丢了魂似的,一整天把手机开机关机,关机了又开机,坐立不安。他接了一个电话就立马把手机关机,然后坐着发了一会儿呆,又像想到什么似的又开机。母亲在旁边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叹气。
傍晚,响起了敲门声。母亲应声而去,开门就看到了村里的书记焦急着跑进来,一进门就对父亲说:“罗师傅,村里大半月都没有进城的车了,乡亲们要进城办事,孩子们要上车都急死了,你怎么说不干就不干了呢?”父亲脸上满是愧疚,但是立马心一狠,“我想去外面闯荡闯荡……”蔡书记突然不说话了,像想到什么似的,焦急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父亲忙继续说,“不是安排个人去吗,我带的那个徒弟,我不是说把这个线路转让给他,只收回车款的吗?”蔡书记顿了顿,“那小伙子说路太险了,连个栅栏都没有,这段路太险,上下山的乘客也有限,根本赚不到什么钱,只开了两天,就撂摊子不干了。”父亲惊讶了,难怪这大半个月,连徒弟的影子都见不着,“那这大半个月,孩子怎么办啊……”“能怎么办,昨天刘爷爷才说道,只是让孩子学校附近的亲戚家住了半个月了,还是他带着孙子爬山路走去上学的……”说到这里,蔡书记叹了一口气,又突然坚定了,“罗师傅,我知道你也挺不容易,不然也不会这么避而不见,但是没有你的车,整个磨子山就成了没有源泉的河流,迟早会干涸的!”说到这里,蔡书记突然一把抓紧了父亲的手。父亲脸色也变了,嘴唇抿了抿,良久才无奈的说:“让我想想吧,蔡书记。”蔡书记双手紧握着父亲的手,一字一顿道,“你可要好好想想啊,罗师傅!”
第二天天不亮,深山里那抹久违的红色点亮了乡亲们的心扉。沉重的鸣笛在空谷中回响,许久不肯消散,叫醒沉睡的村民们。父亲的手机又开始忙碌起来,乘客一点点多了。父亲笑着跟上车的人一个个打招呼,乡亲们向父亲诉说这大半个月没有下山的车的痛苦。父亲脸上的笑容,仿佛被火红的车身染色了,比那远处慢慢升起的朝阳还要耀眼。
如今,经济发展了,日子也越过越好。山里的人都去了城里做房子,似乎不再那么需要父亲的车了。但是不管什么时候,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那抹红色仿佛成了深山里最靓丽的风景,成了山里人无法忘怀的信仰,永远屹立在山里人的心中。
篇8:深山里的绣娘优美散文
深山里的绣娘优美散文
6月17日,冒着毛毛细雨,随曲靖M富源文旅采风团一行,来到墨红镇彝族村寨进行探访,走村串寨实际了解当地彝族同胞的刺绣文化,重点探访的是鲁木克村委会鲁祖必村的绣娘赵粉梅以及她的刺绣。
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盘旋而上,我们终于来到了清秀的鲁祖必村,踏入绣娘赵粉梅家。
进入赵粉梅家,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各种绣品,有背兜、衣服、帽子、鞋子、门帘等生活用品,绣上了麦角、狗牙、马樱花、窗格、鱼等各种图案,这些图案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被赵大姐全浓缩到了绣品上。各种图案都有一定的内涵,其中,麦角代表丰衣足食;狗牙是避邪之物;鱼蕴含了粮食和钱财一年到头都吃不完用不尽,到年底了还有余有剩;马樱花表示幸福美满。听说春天一到,鲁祖必村四周山上开满了马樱花,有粉红的、大红的、白的、黄的,犹如花的海洋。
在探访中我们了解到,鲁祖必村全是彝族,没有文字,所有的文化被彝族妇女们记录在了日常绣品上。经赵粉梅介绍,我们知道了女孩子十五六岁就开始为自己准备嫁妆,其中枕套需八至十对(现在改成一个大枕头,表示同心同德),嫁衣六至八套,鞋子无数,因此全村十五岁以上的女人,个个都会刺绣。彝族刺绣包括挑绣、插绣、滚绣和别绣,各种绣法的用针技巧差异很大,每一针都饱含着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个赵粉梅,约摸五十岁上下,中等个,周身着粉红的彝族服饰,满脸的质朴中带着喜悦的笑。赵粉梅告诉我们,她自小喜欢刺绣,十五六岁学绣成品,开始把各种图案画到纸上,订到布上,照图片纹理一针一线的绣,线的颜色全靠自己的喜好选择。二十八岁学习机绣,虽然速度提升了,但始终没手工的好看、耐用。现在的她,为了把彝族刺绣传承下去,不但自己绣,而且不厌其烦的手把手地教前来请教的村民,方圆几十里地的老姐妹们都会过来给她要花样。赵粉梅既要给姐妹们画花样,绣好后又要给装边,这样一番折腾,收费160元。她绣好的背兜一床1200元,新嫁衣一套1600元,包括帽子、上衣、裤子、围腰。一套新嫁衣,成天不停地绣,差不多用时三个月,如果连带做家务,时间会更长。作为一个农村主妇,家务农活是必做的。做好的成品,除了订做的,都要拿到集市上去卖。因为地理位置和自身家庭的原因,只能在离家很近的清水村委会的溪流水和法土村委会的李家坟这两个村街子售卖,墨红镇的集镇街从未去过,更别说更远的地方。
“赵大姐你在家啊,我来拿鞋样!”“我的背兜领子做好了,来找你教我镶一下。”正当我们聊得起劲时,来了三个妇女,一个来拿鞋样的.,一个来学装背兜领的,一个来拿枕头花样的。见到我们,她们都腼腆地坐到一旁,听我们聊天,不时补上一两句。
“现在通讯发达了,有了手机,稍远一些的人也会与我联系,有马龙的、曲靖东山的、陆良的。”说到此,赵粉梅大姐脸上现出了喜悦。
“希望你们信任我,帮助我,让我的绣品出售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鲁祖必彝族的刺绣文化,并让我们的刺绣文化得以传承下去!”临别时,赵粉梅向我们说出了自己的心愿,纯朴的语言中带着期望。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墨红镇的彝族刺绣已于成功申报为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今年6月29日至7月9日,也就是农历六月初六至六月十六,墨红镇将举办首届彝族民间刺绣文化节,到时把你们最好的绣品拿到墨红镇文广中心去参展,相信你们的绣品一定会走得更远的!”采风团负责人带来的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赵粉梅及在场的众姐妹兴奋了,“太好了!太好了!”“到时一定选几样最好的拿去参展!”“我们的绣品文化终于能走出深山了!”
赵粉梅及彝族众姐妹,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把本村彝族文化传承下去,也为了生活,不断地努力着,一针一线地绣着,不断呈现着自己心中的美好愿景。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是否也该学习她们的乐观精神呢?只管努力,做好自己,“莫怕深山无人问,只怕人问你不行。”相信她们的绣品一定会走出鲁祖必,走出墨红镇,走出富源,走出云南,甚至走得更远!
篇9:那一抹阳光优美散文
那一抹阳光,过早的惊醒了沉睡的梦,不知是该欢喜还是忧伤!?
昨夜最后的对话,终挽不回分离的.结局,难道一切的美好,都会在今天划上句号吗?
你的执意,到底是无情还是无奈,我都无法从你口中探知!你无声的哭泣,究竟是承载了太多还是你心存愧疚呢?
你说的下辈子,终究是借口还是敷衍,这一切已经不那么重要!
我的挽留,已经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我的沉默,让结局显得那么的顺其自然!
也许这样才是才是最好的结局……
那一抹阳光,刺痛了双眼照亮了心……
明媚的日子,童年,我的朋友,再见了!
★ 山里的教堂
★ 檀香优美散文
★ 优美英语散文
★ 心情优美散文
★ 镜优美散文
★ 大海优美散文
★ 红花草优美散文
山里的那艘洋船优美散文(共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