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EBEXI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你是让老板挠头的难缠员工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你是让老板挠头的难缠员工吗,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你是让老板挠头的难缠员工吗
在管理中经常听说的一个原则是“二八原则”,意思是一个组织的主要价值是由20%的优秀/核心员工创造的。这个原则虽然可以解释某些行业比如制造业的价值产生过程,但并不适用于对知识要求高的行业。相反,我发现另外一个“二八原则”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那就是,管理者基本上需要花费他们80%的时间和精力来对付企业中仅占20%的那一小撮难缠的人。
难缠的人在英文中被称为“high maintenance people”,这些人经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管理人员对他们进行关注、关心或者帮助,从而消耗管理者很多时间。这些人中有一些优秀员工,但多数常常是不那么优秀又无法开除或免职的人员。根据我这些年来的观察和实际经验,难缠的人大约有以下几类,按情节轻重排列:
1、工作表现不良者
这里的工作表现主要指达到工作任务硬指标的程度,比如产品和服务的速度、数量、质量等。对教授而言,主要有三个衡量指标:
第一是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质量为先,数量其次。发表在质量不好的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是数量越多评价越糟糕,这里要培养的是追求卓越的精神。第二个指标是教学的质量(数量一般是既定的),以学生的评价和体验为主要指标。第三就是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在这一项上,一般是以数量为主要度量标准。如果一些教授在研究和教学上都达不到要求,那么系主任就需要花时间与他们沟通,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提高。
假如时间花进去之后几年下来都不能提高的话,管理的成本就变得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些教授还没有拿到“终身”的资格,那么,年限一到就自动走人,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但是如果他们已经获得了“终身教授”的资格,那么,在他们身上花的时间就遥遥无期了。
因此,工作表现不良者的“难缠”不在于他们整天要与管理者纠缠不清,而是因为他们常常是绩效出问题的根源,影响整个团队、部门,甚至组织的业绩和名誉,管理者不得不去“纠缠”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能够促使他们进步。
2、喜好奉承拍马者
奉承拍马的人在各种文化环境中都存在,只是数量多少不同而已。这些人喜欢经常出现在管理者的面前,有事没事都称赞他们几句,让他们听了心中甜丝丝的,因此对这些人留下非常良好的印象,在日后的资源分配中下意识地向他们倾斜。比如,有两名员工A和B工作表现同样优秀,但是因为A经常去管理者的办公室聊天,尽吹捧之能事,结果在只有一个可以去国外培训的名额时,A就成为优先考虑的人眩其实仔细想一想,B的工作表现同样优异,而且从来没有用拍马的方式浪费管理者的时间,是不是更值得推荐呢?
当然,有的管理者可能觉得奉承拍马很受用,并不觉得是浪费了他们的时间,而且内心深处还很渴望并鼓励这样的行为。假如事实果真如此,那么其他员工应该会相当敏锐地觉察出来,并开始仿效。那样,管理者的办公室门口将会门庭若市,前来“纠缠”的人会络绎不绝,他们也因此将花费更多的时间疲于应付这种对工作绩效的提升没有直接效果的活动。
3、热衷印象管理者
这一类人的特点是特别在乎领导对他们的看法,因此会经常寻找时机向领导报告自己取得的成就,如果没有成就可报,就想办法与领导套近乎,从领导的只言片语中肯定领导对自己印象良好,不出问题。他们几天不见领导就不放心,因此无事也会登上三宝殿,东拉西扯上几句,主要的关注焦点是表现自己对工作的努力敬业。
比如,A和B分别承担了招聘的工作,A负责招聘销售人员,B负责招聘研发人员。整个招聘过程从起草招聘广告、选拔符合资格的候选人前来面试,到最后做决策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其中的细节设计不计其数。领导要看的最后结果是找到了合适的人选没有,招聘成本花费几何,其中的过程全部由A和B按照公司惯例走流程,自主决策。
在这种情况下,那个热衷印象管理的A就会不断在领导办公室出没,汇报每一个细节,以表现自己多么负责敬业。而那个B却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候前来与领导商量讨论,其余的时间则忙于做与招聘工作本身有关的事。结果A与B都顺利完成了招聘任务,但是A却占用了领导的很多时间。
与前面的情况相似,如果领导是一个事无巨细都必须过问的人,那么A的举动不仅不会让他觉得浪费时间,而且会让他感到自己的重要和A对自己的尊重,那么同样前来汇报“纠缠”的人就会越来越多,结果领导自己被细节拖累而筋疲力尽,没有时间思考大局的战略和发展方向。更糟糕的是,如果每一个岗位的负责人都如此行事的话,他们就永远长不硬自己的翅膀去独自承担更大的责任。
4、小道消息搜集和传播者
这一类人也可称为好事者,英文中有一个词专门形容这种行为,叫做“nosy”。他们对各类事情都嗅觉灵敏,而且兴趣无穷,总是张家长李家短地打探消息,然后及时传播。因为领导掌握的信息一般比较多,他们就会经常在领导办公室门口转悠,尤其是遇到公司发生重要变革的时候,比如薪酬制度改革、考核制度改变,或者某个职位有空缺正在讨论候选人,等等,都是打探消息的良机。
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要完全守口如瓶比较困难,尤其是对自己平时比较“亲近”的员工,不小心就说漏了嘴,结果被好事者以“小道新闻”的方式传了出去。如果后来的决定与当时透露出去的一致,倒也无伤大雅;但如果不是如此,就会出现相当尴尬的局面,一时半会儿各种猜测横行,领导必须再花很多时间去解释说明,安抚人心。
5、为达到私利不按程序做事者
这一类人之所以难缠是因为他们破坏已经得到大家认同的公正程序去谋求个人的利益,让大家对组织公正的信任程度有所降低。更糟糕的是,他们不按常理出牌的举动如果经常得到正面强化,那么组织的公正程序就无法维持,需要浪费领导很多的时间去重塑信任。
比如说,公司规定对优秀员工在年终发放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奖金,而对优秀员工的定义是年终绩效考核总分在80分以上(总分100分)。现在员工A的总分是75分,不够年终奖的资格,但他又特别想得到。
怎么办呢?按程序办事,他应该自己检讨为什么没有达到80分,争取明年更努力工作赢得得奖的资格。他也可以与自己的直接主管沟通,指出评分的不合理之处,希望主管能够改变原来的绩效评估,提高自己的分数,然后得到年终奖。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想到了程序之外的方法。他知道,年终奖的最后决定权其实在公司的CEO手里,而不是自己的直接主管。因此,只要能够搞定公司的CEO,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假如这里的员工A是一位英俊的年轻男性,而CEO是一位年过半百的女性,A不通过主管直接去找CEO,而是用自己的色相作为工具去说服CEO其实自己对公司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那个绩效考核分数并不能真实反映自己的贡献,而且自己正在非常努力地学习,补足自己的短处,而这份年终奖金对自己的意义已经超过金钱本身,会成为激励自己不断努力的有效措施。这时候,CEO可能心一软就答应了。而且,如果不公开张扬,谁也不会知道。就做一次好人吧。
可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种事迟早会被传出去。如果直接主管知道了此事,会作何反应?一种可能性是随他去,但是从此失去对CEO的信任,也失去坚持程序公正的动力。另一种可能性是拍案而起,一定要就此事与CEO去争个究竟,并试图改变CEO的决定。还有一种可能性是直接与CEO沟通,指出他在此事的处理上犯的错误,取得共识,以后杜绝诸如此类事件的发生。
如果其他的员工得知了此事,又会作何反应?最直接的就是对CEO的不信任。继而可能转成:“既然A可以通过这样的手段得到年终奖,我为什么不可以也尝试一下呢?”如果大家都尝试一下,从此CEO的门口就要排长队了,CEO因此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困扰。因为这一类人的行为而造成的管理人员的时间浪费以及对公司文化可能造成破坏的危险,我将他们列入特别难缠的人之列。
6、唯恐天下不乱者
比上述难缠者更严重的当然是唯恐天下不乱者。这些人可能并不经常出现在领导的办公室门口占用时间,但是他们在背后做的事情却让管理者头脑发胀,痛苦不堪。这些人通常自己表现不佳,被领导批评。为了转移大家的注意并且让领导难堪,他们唯恐天下不乱,在任何场合,只要有机会找到管理中的漏洞疏忽,就会以要求公正的名义及时煽风点火,等到火烧起来之后,一走了之,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大笑。
不清楚这些人嘴脸的年轻同事还以为他们是“正义”的化身,敢于挑战领导,但其实他们只是公报私仇,并非真的想建立公正机制。否则,他们应该私下找领导沟通,指出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如果一个组织里有一两个这样的人,他们就会像一颗老鼠屎一样坏了一锅粥,用英文来表达就是“one bad apple spoils the bunch”,把整个氛围搞得一塌糊涂,管理者把所有的时间用来扑灭他们放的火也许都难以成功。
本文专家对难缠之人的几种面目和行为做了一些描述,目的在于让大家对这些人有个明确的认识。当领导或管理者的人,与普通人不同的地方就是有权力也有责任。有权力必须谨慎使用才会显示权力的威严,而责任却必须随时承担才能发挥管理的效能。管理者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楚哪些是难缠之人或难缠之举动,及时处理他们或纠正他们的行为;否则,大量的宝贵时间被他们占用,就会大大降低管理的效率。
篇2:你是员工心目中的好老板吗?
在职场中,不仅仅是老板对员工有要求,员工对自己的老板也会有着各种希望,那么员工心目中的好老板该是什么样子呢?
1.简单
商业世界是各种交易的一个复杂集合体,当人们面对这些模棱两可的事情的时候,大多数人要么陷入不作为的深渊,要么就恢复原状做看起来熟悉的事情。员工们需要一个老板去简化这些复杂的事情,这样他们的日常活动和行动才有意义并且更加有目的性。
2.公平
虽然“生活是不公平的”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渴望得到平等的对待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是如此地根深蒂固,即使是杀人犯在感觉到他们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时候也会提出抗议。因此员工们希望他们的老板按照他们的贡献比例来奖赏他们,并且避免任何带有偏袒的行为。
3.谦卑
大多数人极度讨厌傲慢的人。当员工们被迫忍受一个所谓的万事通老板的时候,这种厌恶感会迅速转变成蔑视,
另一方面,员工们尊重那些足够谦卑地去承认他们不知道所有的事情,承认他们有时候(甚至经常)会犯错误的老板。
4.透明
一个消失在他或她的办公室,做出一个决定,然后带着一系列命令出现的老板会给人留下决定是武断的印象。即使员工们不喜欢一个决定,他们也更愿意去了解老板大脑的运转方式以及做出那样的决定的具体原因。
5.慷慨
这不是关于钱的事情。钱是员工们期望从他们的工作中获得的而不是从他们的老板那里获得的。员工们希望老板们对有用的信息慷慨,对他们的时间慷慨,对他们的赞扬慷慨,对能够帮助员工们学会如何更快速更有效地把工作做完的指导慷慨。
6.耐心
员工们背地里轻视那些情绪控制力弱,为了让自己感觉更好而把愤怒和沮丧强加在员工们身上的老板。相比之下,员工们非常欣赏在危机中能够保持冷静并且对每一位员工的学习曲线都有耐心的老板。
7.诚实
在一个一切事情看起来都悬而未决和不确定的商业世界里,员工们渴望获得老板无论是在处理员工问题还是处理外部世界的事物都将会做出正确的事情的安全感。可以激发这种信任的老板必然会吸引值得信任的员工们。
篇3:你是让老板加薪的高手吗?
你是让老板加薪的高手吗?
被繁重不堪的工作或学习压得喘不过气吗?如果有方法让你突然从现实消失一阵子,你会想躲到哪里?A、海边
B、乡间
C、高山
D、太空
答案解析:
A海边
你是个机灵、脑筋动得快的创意高手,在生活上或工作上,会无时无刻地自然表现出你快人快语、聪明机智的一面,所以想让老板为你加薪,就得找机会秀出你反应快半拍的一面,让老板见识,这样要求加薪就不难了。
B乡间
你是个拼命三郎,其实平常老板一定也知道你是埋头苦干型的员工,只是由于你比较不会主动表现,加薪名单中可能会不小心遗漏了你,或是加薪幅度不大。建议你,勤奋要用在刀口上,偶尔略施小计,多和老板聊聊,好处会更多喔!
C高山
你拥有远大的志向,而且你认为每份工作都只是要完成你那个梦想的'过程之一,所以对于薪水的多寡,你并不是很在意,不过,没有银两什么都做不成。建议你最好先把理想放心里,多和老板讨教,日后受重用时,好处可超乎你的想象喔!
D太空
你的工作表现落差太大,有时会受到心情或是兴趣的影响,因此老板会觉得很难评断你工作能力的好坏,所以你最好多多培养你的第二专长,或是和同事们建立更密切的互动,让老板对你产生信赖感,如此才能促使公司加薪留住你。
篇4:如果你是老板,你怎么发工资?
天下制度一大抄,大家的制度都一样,问题也一样。制度创新就是要打破成规,对见怪不怪的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如说工资,为什么管理者一定要比下属高?坐办公室的一定要比一线员工高?正式工一定要比临时工高?
深圳升晟电子有限公司(应企业要求采用化名)是一家生产无线、红外线遥控器的企业,工资体系也是照搬惯例:“基本工资+浮动工资+加班工资”。其中生产人员基本工资占70%,浮动工资占30%;非生产人员基本工资占80%、浮动工资20%。
而基本工资,又按岗位、职级、学历、技能等因素设置了一大堆等级,什么行政五档、技术六档、产线七档;浮动工资则根据每月的工作绩效来确定,以奖勤罚懒,总额上有一个控制,由人力资源部门平衡掌握。
几年下来,公司老板发现其中存在几个明显问题:
一是“基本工资”往往是“谈”出来的,而不是“干”出来的。谁在入职前会编简历,会坐地要价,基本工资就会很高,之后的浮动变化都以此为起点,老实人吃大亏、吃长亏。
二是“基本工资”只能升不能降。入职年限越长,工资档位就越高,不自觉又回到论资排辈的老路上。
三是“浮动工资”貌似“动”了起来,但由于考核指标一大堆,员工便挑肥拣瘦,对容易完成的指标超额完成,难以实现的指标差一些也没关系。因为加权计算后,工资照样拿全额。
再揉进去“德勤能”等易受主观印象和人情关系影响的指标,明明绩效大不同,综合一下、平衡一下,就没多大区别了,实质上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大锅饭”。
更糟糕的是,这种工资制度使得企业内部充斥着等级观念,工资高低主要取决于级别、资历、学历等工作努力之外的因素。工人再怎么玩命,拿到的工资可能仍然只是经理的零头,即使这个经理天天在混日子。
虽然公司老板看到了这些问题,但究竟怎么解决?
于是公司找到我们,经过我们制度设计师的潜伏式调研、系统化设计、可行性检验和参与式实施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形成方案并投入运行,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年之内,员工人数没变,工资总额增长了21%,但销售额增长了1.4倍,客户满意度更达到前所未有的99%。这其中的奥秘,就是工资彻底“动”了起来,谁干得多、干得好,谁就拿高工资。下级的工资有可能超过上级、一线员工能超过管理者、临时工能超过正式工。
首先,对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工作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和简化,使之清晰明了。然后对各部门实行“关键指标考核”,一个部门一段时期只考核一个指标,譬如交货及时率只抓物控,质量合格率只抓质控。
如果受罚部门能提交确凿证据,证明考核指标未能完成是由另一部门造成,则其扣罚由另一部门承担。
其次,绩效考核以部门为单位、以部门工资总额为基数进行。即该部门业绩超过考核基准,就按一定比例予以奖励,反之扣罚。
由于部门经理更了解员工的努力情况,因此奖罚金额由他分配,分配结果张榜公布。
不过,为防止部门经理滥用分配权,还要附加一条规定:如果该部门半数以上员工对分配结果不满,可联合向总经理提出异议,一年发生两次,则撤销该经理职务。连奖惩公平这种基本事项都做不好,不撤你撤谁?
奖惩明确后,在此基础上,实行基本工资浮动。具体办法如下:
1、任何员工,连续半年或在一年8个月当中,如果其所获奖金,每个月都达到或超过其工资的10%,则晋升一级工资(10%);反之,如果所受扣罚,每个月都达到或超过其工资的10%,则降低一级工资(10%)。
2、部门经理,如果该部门在连续4个月或一年6个月当中,所获奖金总额,每个月都达到或超过其部门工资总额的10%,则晋升一级工资(10%);反之,如果所受扣罚总额,每个月都达到或超过其部门工资总额的10%,则降低一级工资(10%)。
3、工资浮动每季度调整一次,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以深圳市最低工资为限)。
经过几轮调整之后,老是做得差的员工,不用公司辞退,自然会卷铺盖走人。
这种制度安排,根本不去理会原有工资体系是否公平合理,既然历史纠结不清,那就团结一致向前看,通过动态运行机制,将历史问题化解于无形。
与之相配套,公司还要为每位员工平等地提供晋升机会,晋升制度安排如下:
1、岗位出现空缺时,首先实行内部公开招聘,不限原有职级、不限原有岗位,清洁工也可以应聘部门经理。内部招聘不成,方可对外招聘。
2、内部招聘实行员工自荐、上级主管审核举荐相结合,如该员工经考核通过及三个月试用期后正式就职,则将其三个月工资新增部分奖给举荐人。
3、内部招聘,除了考察员工的专业技能外,还要着重考察其在公司原有岗位的工作业绩和奖惩记录。
这套量身订做、别具一格的工资方案及晋升制度,中心思想只有一个:英雄不问出处,黑猫白猫抓着老鼠就是好猫,死老鼠也算!
篇5:老板让员工写辞职报告
尊敬的领导:
您们好!
我因为诸多个人原因,经过深刻冷静的思考后,郑重的向领导提出辞职请求。
来到公司工作三年了,在这很感谢各位领导的教导和照顾。离开公司,离开曾经一起共事的同事,很舍不得,舍不得领导们的关心和信任,舍不得同事之间的那片真诚和友善。
祝愿公司在往后的发展中更上一层楼,事业蒸蒸日上!
现正式向公司提出辞呈,希望领导给予批准,衷心感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篇6:业务员,你是如何对付难缠客户的?
每个业务代表都不喜欢与难缠的客户打交道,因为每个难缠客户总是给自己的正常工作制造某种障碍,让自己疲于应付,其实,我们的业务代表如果能够清楚把握住客户的需求,换个位置思考问题,也许会突然发现“难缠”的客户也“可爱”。
用行动为客户着想,是最有力的武器
9月15日,负责F市的HR滚筒洗衣机的业务小王突然接到公司来电,让他速速准备一下,和负责S市业务小何进行区域轮调。
小王心里清楚,HR滚筒洗衣机在S市接二连三换了好几个业务,都是一个原因,搞不定当地华商工贸有限公司的李总。S市内共有5家大型家电零售卖场,华商工贸就拥有了三家,占据了市内零售份额70% ,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可想而知,商大了自然欺“厂”,大部分厂家代表根本没有同华商平等谈判的砝码,唯有逆来顺受,否则面临被撤场的难题。
17日,初到S市的小王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初步了解自己品牌面临的困惑和李总的为人性格和经营风格、经营需求,心里有了一定的应对办法。
18日,小王在没有任何预约的情况下,单枪匹马来到李总办公室,进行了他与李总的第一次工作拜访。“你好,李总,我是HR滚筒的业务小王,冒昧打扰,请多包涵。”李总面无表情的看了看:“你们滚筒我们已经决定不做了,你赶快把那些机器想法给我处理掉,我马上要上新的品牌了”。小王心想,我们是现款现货的操作模式,你处理机器管我什么事,也许他话里有话。小王装作一脸虔诚的说:“李总,非常感谢一直以来,你一直以来对我们的鼎力支持,同时也非常抱歉,我们没能给你创造更多的利润、价值。”小王停顿了一下,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计划书“李总,这是我拟定的一份销售计划书,你看下,请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李总根本没理会小王递来的计划书,“你们这些书生,笔头功夫都很厉害,计划写的天花乱坠,实事干的一塌糊涂”。小王默默听着李总的奚落,不停的点头称是,“我们都太年轻,缺少实干精神。”“你们公司小何当初也是信誓旦旦的保证销量有多好,利润有多高,可是每周报表显示的都是销量一般,利润仅仅2-3个点,你说我有再经销你们产品的必要吗?”“是啊,两个点的利润的确太低了,可能竞品价格太低了,为了保住销量才出此下策”“销量,如果你们销量好,能为我保住五个点的空间,能过得去也就算了,你看,现在?”
小王心里明白,眼前说什么也没用,就接口道:“李总,您真是个爽快的人,认识你真是我的幸运,我刚到这里,你就给我指点出我们产品销售不足之处,真的非常感谢!”“你叫小王是吧,我给你十天时间,赶快想办法把你的产品处理掉,别耽误我的生意”“今天就这样啦”。
小王,便走边想,李总撤场为什么总让我赶快把机器处理掉干吗,难道“临死”也不我安生吗?真是不可理喻? 不过为了作出最后垂死的挣扎,小王还是决定搏一搏。
当天晚上,小王紧急召开导购培训会议,对导购从产品知识、促销技巧、异议处理、成交技巧等方面做了一次系统的培训,
下达从今天开始要做到每台售出机器最低要保住商场6个点的利润。同时嘱咐导购要想方设法把卖场各层级人物打点一番,包括仓管员、送货员。
很快十天就过去了,在十天里小王再没有二次拜访李总,只是在商场售机,甚至连中午和晚上也不放过。这时,不仅仓库里的货不多了,甚至连展台也空出三个样位来。小王决定大胆的找李总再谈谈。
“你好,我又来打扰你了”小王说着,把自己的销售台账递过去,“这是我们十天总共销售的账目,包括销量、单台利润、平均利润”。
“喔,这个我知道了,你还有别的事情吗?”“现在机器都销的差不多了,我做了个订货计划,你看下?”小王试探的问。
“这个,你找下采购小胡吧,我已经安排好了,承兑也给你办好了,先是十万”。小王真的难以想到,别人口中“难缠”客户,居然就这样被自己轻松搞定。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这类客户的“难缠”,多是因为他们比业务人员太优秀。业务员常用吹拉谈唱,坑蒙拐骗,威逼利诱等行事伎俩,在他们面前根本就是小儿科。这类客户一般轻视业务口头许诺,看重业务的行为结果,与其你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不如立刻行动,用行动证实你的风格,用业绩证明你的能力,这才是硬道理。所以面对这类“ 硬难缠”客户,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
1、摸清客户的行事风格,避免“话不投机三句多”的尴尬局面。这类难缠客户最讨厌别人的顶撞,讨厌别人为自己出谋划策,为自己拿主意。在他们心中自己的想法永远是对的,其他人甭指望从思想上和口头上征服这类客户。面对这类客户,聪明的业务最好是多做事,少说话。
2、认清客户的出招套数,避免把机会当作陷阱,把陷阱当成机会。在这个例子,我们姑且不谈小王是“瞎猫逮个死耗子”,还是小王的“客户第一”行事风格感动李总,在即将面临清场的威胁,依然站在商场角度为其处理产品,赚取利润。面对此事,如果小王采取软磨硬缠或者不管不问或者“亏本清仓”的行动,将会得到什么样结果呢?也许,一切都不会这么乐观了。
3、面对这类客户,业务千万别渴望用你的压力或矛盾换取客户的谅解和支持,最好就是有事说事,没事就按照他的思路做事,做好了,你的压力和矛盾都会得到解决,否则只会让你压力加重,矛盾加剧。
4、面对这类客户,千万记住,不要用自己或公司单方面的思想或意图来影响他们或换取同情,这样只会让你更显无能或稚嫩。记得换位思考,从客户的角度谈问题、解决问题,也许更有效。
5、面对这类客户,业务要时刻要修炼自身同老板同等谈判的内功。例如从商场产品销售、产品利润、活动策划、终端布置、导购培养等方面,让客户都感觉你是个人才,能为他创造不菲的价值。
篇7:怎样让老板提拔你
如果你想获得老板的提拔,你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这个需要获得满足呢?
如果你想满足自己的需要,那么你必须首先能够满足他人的需要,如果你没有能够满足他人需要的交换物,那么你的一切需要都只能是空想。
假若你想让他人满足你的需要,你首先要问问自己:他需要什么?我能满足他的需要吗?
如果你想让老板提拔你,你首先要问自己:老板需要什么?我能够满足老板的需要吗?假如你想在公司获得一个经理的职位,你必须了解老板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经理。如果你
对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你的努力就会误入歧途,最后甚至适得其反。
当你了解了老板最需要什么样的经理后,接下来你要问问自己是否有能力满足老板对经理的要求。如果你暂时还不能胜任经理的职位,那么你就要开始思考如何使自己具备经理的能力,并制定出详细而可行的奋斗计划,直到自己有一天具备了当经理的全部条件,
当你具备了当经理的条件,这就意味着你有了可以满足老板需要的、可以与老板交换的等价物。也只有在这时,老板才会考虑与你交换:你把经理才能施展出来,老板把经理的职位给你。
在自由交换的前提下,只有等价物之间才会发生交换。
聪明的老板不会把经理的职位交给一个平庸的人,正如没人愿意用100块钱买一个价值10块钱的东西一样。只有当你具备了与经理职位对等的能力后,老板才会拿出经理的职位与你交换。
当你需要获得他人的某个物的时候,首先要了解他人需要什么,你有没有可以满足他人需要的物。当你能够给他人提供满足他人需要的等价物,你与他人之间才会发生交换,你的需要才会因为等价交换而获得满足。
很多人常常只关心自己的需要,而忽略了他人的需要。有的人只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却不知道他人需要什么。一心只想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对他人的需要漠不关心的人,是很难使自己的需要获得满足的。
满足他人需要才能满足自己需要。
★ 给老板敬酒祝福语
你是让老板挠头的难缠员工吗(精选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