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绚《滴滴金梅》阅读参考答案与赏析

时间:2022-12-16 05:53:08 作者:另一半橙子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另一半橙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孙道绚《滴滴金梅》阅读参考答案与赏析,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孙道绚《滴滴金梅》阅读参考答案与赏析,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孙道绚《滴滴金梅》阅读参考答案与赏析

孙道绚《滴滴金梅》阅读参考答案与赏析

滴滴金梅

孙道绚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注]孙道绚,盛年孀居。在金兵南下之际,她同李清照一样,“飘零遂与流人伍”,流徙江南,只身寄居一室。

(1)上阙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形象,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2)从全词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飞字用得形象传神。这是从视觉方面着笔,词人透过窗棂,看到月光透过林梢,穿入小屋,“飞”字是从不眠者眼中反映出的月光情态,境界极佳。

(2)词中表达了词人牌离乱之中,恋旧居、爱旧国的思想情感。上阙用纤细笔锋勾出作者的环境,用客观事物象征作者的心态;下阙深入刻画词人的内心世界,反悔出怀念国都的思想,篇末二句卒章显志,点明题旨所在。(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作者

孙道绚,号冲虚居士,宋代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善诗词,笔力甚高。遗词六首。

孙道绚,黄铢之母。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初(公元1131年前后)前后在世。三十岁丧夫,守志以终。生平著词甚富,晚以火毁。铢搜求流傅于人口者,仅得六首。张世南《游宦纪闻》录其悼亡一首,最为人所称。

赏析: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登黄鹤楼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追忆。

“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洁地写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华。万岁山亦名艮岳。据《宋史·地理志·京城》记载,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积土为假山,山周十余里,堂馆池亭极多,建制精巧(蓬壶是其中一堂名),四方花竹奇石,悉聚于此,专供皇帝游玩。

此词写南方羁迟南方苦难的生活。道绚乃中原人,盛年居孀(见王逢《梧溪集》卷二)。在金兵南下之际,她同李清照一样,“漂零遂与流入伍”,流徒江南,只身寄居一室。根据词中所写,她居住在临江的城市镇上,屋前种着树林,庭中长满绿竹。环境清幽的如在平时,这位女词人的心情想必很宁静;然而此刻她却梦绕夷门,中心恨惊。什么原因呢?定是战争气氛的影响。

这首轻细之词注入了动荡年代的时代精神,笔是轻细的情却是深沉的。夜已深了,孤栖一室的词人却未合眼。透过窗棂,只见月光透过林梢,穿入小屋。

晏殊《蝶恋花》云: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与此词相近。晏词的”穿“字,孙词的”飞“字,俱从不眠者眼中反映出月光的情态,境界极佳。这是从视觉方面着笔,以下几句则从听觉方面进行。

“策策”,象声词,韩愈《秋杯》诗:“秋风一披佛,策策鸣不已。”白居易《冬雪》诗:“策策窗户前,又闻新雪睛。”由音感听觉写出漂零异地之情,南宋词时为有之,如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点滴霖淫,点滴霖淫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此处写风吹绿竹声,具有特色。这风吹绿竹发出来的策策响声,对嫁给建安人的孙道绚来说,是熟悉;而对刚从中原南来的词人来说,又是陌生。可见心理描写之细致。竹声未已,继之以柝声,更使词人心情浮躁。柝,俗称梆子,用于巡夜打更。也许因为处于战争年代的缘故,巡夜击柝以报平安之声,牵动人心。迢迢长夜,月光入户,柝声盈耳,离人当此,何以堪情!但她不具体写心情如何难受,却采用象征手法,通过环境描写。“动寒梢栖宿”一句,写得极妙。“梢”谓树梢,“栖宿”,以动词作名词,借指鸟类。也许是栖鸦,也许是栖鹊,也许是半夜听到柝声,它们都躁动起来。由描写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个落魄者惶惧战栗的影子。

如果上片是用纤细笔锋勾出作者的环境,由客观事物象征作者的心态。那么下片便深入到刻画词人的内心世界,抒发出怀念国都的思想了。“等闲老去年华促”,说明词人已经年老。据其子黄铢绍兴三年跋其词云:“年三十,先君捐弃,即抱贞节以自终。”(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八)此词作于其前,盖建炎年间(1127-1130)。若三十丧失,则作此词时恐亦四十余岁,可以称老了。这里词人不是嗟叹一生庸碌无为,而是感慨人生短促,词情深沉。零落江城,老年守寡,唯有幽独的'江梅与相伴,此境极为凄惨。姜夔《疏影》云:“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是以幽然梅花比喻王昭君的魂魄;此处则以此比喻自己,可谓异曲同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篇末二句采用了新乐府诗“卒章显志”的手法,点明题旨所在。不管月光如何照人无寐,也不管竹声柝声如何干人清睡,词人入梦了。在梦中,她回到“夷门旧家山”,得到片刻的安慰。按夷门原为战国时大梁东门。《史记·魏公子传赞》云:“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宋时大梁称汴京。汴京东门为词人之”旧家山“可见词人曾在那里住过。此句重要,乃全篇关键。有此一句,通体皆明;否则将不知所云了。词人梦中回到夷门,又被惊醒,欲想重续旧梦已不可能,于是她陷入深深的悲哀。词中恋旧居、爱旧国的主题,终于达到了。[2]

应该指出的是,此词前结写栖鸟惊躁,后结写好梦惊回,虚实结合,前后映衬,极力突出了离乱中词人的形象。掩卷当知个中意味。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十称其“使易安尚在,且有愧容矣”而思。抑扬起伏虽然太大,但也可证明其词水平之高。

篇2:滴滴金,滴滴金孙道绚,滴滴金的意思,滴滴金赏析

滴滴金,滴滴金孙道绚,滴滴金的意思,滴滴金赏析 -诗词大全

滴滴金

作者:孙道绚  朝代:南宋 月光飞入林前屋。

风策策,度庭竹。

夜半江城击柝声,

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

只有江梅伴幽独。

梦绕夷门旧家山,

恨惊回难续。

篇3:滴滴金,滴滴金孙道绚,滴滴金的意思,滴滴金赏析

滴滴金,滴滴金孙道绚,滴滴金的意思,滴滴金赏析 -诗词大全

滴滴金

作者:孙道绚  朝代:宋  体裁:词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篇4:《梅花落》的阅读答案与赏析

《梅花落》的阅读答案与赏析

梅花落

南朝·鲍照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1】“问君何独然”的“君”指 (2分)

【2】本诗咏梅,为何写到杂树?请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诗人(咏梅者)

(2)借杂树怯寒零落,衬托出梅花傲霜的美质。对比之下,诗人梅花坚贞的形象,独立在杂树般的没有节操的诗人中间,显得愈发美好。

注释

梅花落:汉乐府横吹曲名。

①中庭:庭院中。

②咨嗟:赞叹声。

③君:指“偏为梅咨嗟”的诗人。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

④其:指梅。作花:开花。作实:结实。以下是诗人的回答。这二句是说梅花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不畏严寒。

⑤尔:指杂树。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这三句是说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在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

译文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的杂树,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问你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那些只会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的,你一定会飘零在寒风中追逐,因为你徒有在寒霜中开花却没有耐寒的本质。

作者

鲍照(约4~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久居建康(今南京)。

赏析:

《梅花落·中庭杂树多》是南北朝宋时诗人鲍照的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诗的内容是赞梅,诗结构单纯,一二两句直抒己见,第三句作为过渡,引出下文的`申述。言辞爽直,绝无雕琢、渲染之态。

鲍照的这首《梅花落》还算是较早的一首。诗的内容是赞梅,但是作者先不言梅,而“以杂树衬醒,独为梅嗟”。诗人说庭中的杂树众多,可他却偏偏赞叹梅花。如果读者再往下看,这发端的一句,又不仅仅是起着“衬醒”的作用,因为“衬醒”的效果,使得高者愈高,低者愈低,于是便触发了“杂树”的“不公”之感,因而也就按捺不住地提出质问——“问君何独然?”这“问”的主语便是“杂树”。“独”字紧扣着“偏”字,将问题直逼到诗人面前,诗人回答得也很爽快,那是因为梅花不畏严寒,能在霜雪之中开花,冷露之中结实。这是赞梅的理由。但是,为了使“偏”与“独”有所交待,也为了使发问者(杂树)对自己有所了解,所以接着又说:想想你们吧,只能招摇于春风,斗艳于春日,即使有的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终没有耐寒的品质,是所谓“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鲍照《咏史》)。如此相比,则“偏为梅咨嗟”一语,便得到全面而有力的阐发。

这首诗结构单纯,一二两句直抒己见,第三句作为过渡,引出下文的申述。言辞爽直,绝无雕琢、渲染之态,比如对梅的描写,这里就见不到恬淡的天姿,横斜的身影,也嗅不到暗香的浮动,更没有什么高标逸韵,力斡春回的颂词,而只是朴实无华,如实道来——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其句式韵脚,亦随情之所至,意之所须,有五言,也有七言;“以花字联上嗟字成韵,以实字联下日字成韵”(沈德潜《古诗源》),新奇而不造作。诗人以如此单纯朴拙、随意自然的形式,说着并不怎么新鲜的事情,确有几分“稚”趣。然而,“念其”、“念尔”,不无情思,足见褒贬之意,早存于心,所以观点鲜明,一问即答,且能不枝不蔓,舍形取神,切中要害,是亦决非率意而成。“今日画梅兼画竹,岁寒心事满烟霞”(郑板桥《梅竹》)。画家“心事”在画中,诗人的“心事”也藏在诗中。《南史·本传》中的记载:“(鲍)照尝谒(刘)义庆,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止之曰: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照勃然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沈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南史》卷十三)。这段文字不仅可以使读者窥见其人,亦有助于理解这首诗。如果说傲霜独放的梅花,就是那些位卑志高、孤直不屈之士的写照,当然也可以说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体现。那么,“零落逐寒风”的“杂树”,便是与时俯仰、没有节操的龌龊小人的艺术象征。诗人将它们加以对比,并给予毫不含糊地褒贬,一方面反映了诗人爱憎分明、刚正磊落的胸怀,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兰艾不辨”、贵贱不分的世风的抨击和抗争。萧涤非先生曾经说:鲍照“位卑人微,才高气盛,生丁于昏乱之时,奔走乎死生之路,其自身经历,即为一悲壮激烈可歌可泣之绝好乐府题材,故所作最多,亦最工”(《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这首诗虽是咏物,然其身世境遇、性格理想、志趣情怀无不熔铸其中。就以上所言,则又显示出它的慷慨任气,沉劲老练的特色。因而,那“似稚似老”的评语实在是精当绝妙。

篇5:孙道荣成事与成功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道荣成事与成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成事与成功(19分)

孙道荣

①一个小伢儿,连滚带爬,跌跌撞撞,蹒跚学步。最后,他终于学会走路了。

②一个半身不遂的人,装了假肢,咬着牙,忍着剧痛,克服种种艰难,最终重新站立了起来,再次学会了走路。

③前者叫成事,后者为成功。

④成事与成功有什么区别?在我看来,大凡迟早能做成的事,虽然途中也有困难,亦靠努力,那都是成事,事情终于做成了。而需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甚而耗尽毕生心血的,才敢叫成功。

⑤很多时候,我们说的成功,只是成事。

⑥一个孩子,考了所好学校,固然不易。但他成功了吗?我看未必,他前面的路还长着呢,他最终能不能成材还两说着呢,怎么现在就能叫成功?这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小步,只是圆了一个愿望,只是做成了一件事而已,虽然这件事可能有很多 孩子未能做成。

⑦一个职员,加班熬点,终于将手头一堆杂乱无章的工作做完了。这当然也不能叫成功,它只说明,他付出了,他努力了,他最终也做成了。如果换做别人,也许要花更多的时间,费更多的精力,但总归是可以完成的,达到的。

⑧一个生意人,费尽口舌,想尽办法,几经蹉跎,终于谈成了一笔大买卖,可预见的利润相当可观。这算不算成功?当然不是,他只是做成了一笔买卖,做成了一件事,无论这买卖有多大。

⑨我们经常沾沾自喜“成功”的,往往都只是做成了类似的一件件事。

⑩当然,成事并不容易。不是什么事你想做就能做,也不是什么事你想做就能做得了,更不是什么事你做了就一定能做成。我们的一生中,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你做了,而且是很努力地去做了,却没有做成。

就像你做成了一件事,并不能就叫成功一样,一件事,我们千辛万苦而没有做成,也并不意味着你失败,它只说明,你没有做成这件事。我们的很多挫败感,来源往往就是一件事的成败。如果一件事做砸了,就以为自己失败了,因而心灰意懒,一蹶不振,那你就真 的离失败的人生不远了。

一件事的成与不成,甚而很多件事的成与不成,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任何一个人,一辈子都能做成很多很多事,有小事,也有大事,但他未必就是成功的。反之,一个人一辈子也会做不成很多很多事,跌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跟头,但他执着于自己的信念,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锲而不舍地努力,纵令最终他也未能如愿以偿地达到自己的顶峰,他的人生也未必就是失败的。

把做成了一件事就当成成功的人,很容易满足,这没什么不好,人生需要一些小安慰。但这样的人,也很容易受伤,一旦在某件事上受挫,就可能颓废,看不到未来。最终能走向成功殿堂的,一定是那些不以一事论成败,不以一时论英雄,不以一己而罔世界的人,他们怀揣理想信念,坚定,执着,淡泊名利,砥砺前行。

也未必是做大事的人,才配叫成功。芸芸众生,无名小卒,一辈子也可能没机会遇上一件惊心动魄的大事, 我们遇到的,我们所做的,可能都是些芝麻粒大的'小事,我们甚至也没有什么远大崇高的理想,我们就永远也无法成功了吗?当然不。我觉得,一个人,能把一件哪怕是再小的事,不但做成了,而且做到了完美,达到了极致,他就是一个成功者。

成事容易,成功难。正因为这一点,我们才需要不断修正自己,不浮躁,不气馁,不妥协,努力成事,梦想成功。

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6.从选文来看,成事与成功有何区别?(3分)

7.选文⑥⑦⑧三段都是事例论据能否删掉一个?为什么?(4分)

8.选文第段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9.文章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6分)

答案:

二、阅读(55分)

5.因为成事容易,成功难,我们需要不断修正自己努力成事,梦想成功。(或我们需要不断修正自己努力成事,梦想成功。)

6.大凡迟早能做成的事,虽然途中也有困难,亦靠努力,那都是成事。而需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甚而耗尽毕生心血的,才敢叫成功。

成事容易,成功难。

7.不 能删,这三个事例从小孩到成人,兼顾不同年龄,不同范围,有典型性代表性,具有说服力。

8.道理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鲜明有力地论证了一件事的成与不成,甚而很多件事的成与不成,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

9.首先由生活中的事例引出文章的论题“成事与成功”,接着论说了成事与成功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归纳总结文章的中心论点。

篇6:孙承宗《渔家》阅读练习答案与翻译及赏析

孙承宗《渔家》阅读练习答案与翻译及赏析

渔家

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1.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呵冻提篙手未苏”,意思是说用嘴吹热气使冻僵的手变暖,但提着竹篙的手仍然很僵硬,没有感觉。

B.“满船凉月雪模糊”,描绘的是冷月照着渔船,白雪一片茫茫。

C.“画家不识渔家苦”,指画家们不了解渔民的悲苦。

D.最后一句的“寒江钓雪”指的是柳宗元的《江雪》诗。这一句说的是画家们模仿《江雪》描绘的情景去钓鱼。

2.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批评画家不能真实反映渔民痛苦生活的诗。

B.开头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和环境渲染,把渔民的辛苦勾勒出来了。

C.后两句发议论,批评文人画家只表现自己的.闲情雅趣,不反映渔民的痛苦。

D.该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1.D(末句是说画家只是表现自己的闲情雅趣而不真实反映渔民的痛苦生活。)

2.D(无对偶、夸张手法,可以说用对比手法,让渔民的痛苦与画家的闲情雅趣形成鲜明的对照。)

诗意:撑篙的手冻僵了,呵气取暖也没缓过来,冰冷的月光照在船上,只见一片模糊的雪景。画家们不了解渔人的辛苦,却偏喜欢画在下着雪的寒冷江面上垂钓的图画。

赏析:

大凡诗人画家总爱把渔家生活想象成悠闲恬适,充溢着闲情逸致。因而,在失意于官场仕途,倦怠于羁旅行役时,也总把渔船钓竿,湖波江浪作为寄情的物象,柳荫船蓬即成了休憩避难的桃花源。在他们笔下,日月晨昏的渔夫生涯显得轻松舒畅,撒网逐浪的岁月也变得碧波荡漾,其乐无穷。但是,孙承宗的渔家别具一番情调,道出了渔家的艰难与哀怨,对诗人,画家号为“渔家乐”的时弊提出了诘难。

诗的前两句白描了两幅画,一幅是雪月江上**图,一幅是浪尖捕捞图。在一个雪霁朗月的冬夜,迫于生计的渔夫撑着小船颠荡在浪尖上。江上北风凛冽,船板上涂满了清冷月光。遥看岸上厚厚的雪,在月色下闪着模糊的寒光。在阴冷的背景映衬下,凸显出打渔人家的辛苦。一个“呵”字,一个“提”字,生动逼真,人物神态毕现。呵一呵冻僵的手,试图让体温来驱走些弥漫的寒气,再拿起结满冰霜的竹篙来撑船,一股凉意直透心底,手还是麻木的,渔夫艰难的撑着篙,费力的撒着网,生活的小舟随波逐流飘荡着。

第三,第四句,直陈对诗人画家好为“渔家乐”流弊的不满。深斋重阁中的许多封建士大夫不去真正体察民苦,“不识”大自然的险风恶浪,却想当然的描摹出一幅幅风花雪月图,借以派遣仕途失意惆怅和苦闷。要想如实描绘出渔家的苦乐,没有深入民间的勇气,是不行的。此诗观察细致,格调清新,文句简洁,描摹传神,笔力矫健,是为民请命的好诗。

篇7:张道洽《梅花》方岳《梦寻梅》阅读对比赏析答案

张道洽《梅花》方岳《梦寻梅》阅读对比赏析答案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梦寻梅

方岳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注】文科(1)方岳:南宋诗人,字巨山,号秋崖,诗人一生坎坷,屡遭贬谪(2)金貂是汉代的官饰,玉华是唐代的宫殿名。

(1)两首诗在刻画“梅”这一意象时,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2)两首诗借“梅”的形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⑴相同点:两诗都采用了烘托的手法。〈1分)两者都通过周围环境的幽僻来烘托梅的精神(1分)不 同点:《梅花》主要采用实写。实写梅的生存环境、清高之格和疏野之性。(1分)《梦寻梅》主要是虚写。诗中梅的形象均为诗人梦中所见。〈1分〉实写、虚写是两首诗的主要不同点,如果答到其他方面,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梅花》主要表达诗人对梅花不随俗浮沉,坚贞品性与頑强的生命力的赞扬。〈2分)《梦寻梅》主要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涯的决绝态度和对自由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

梦寻梅赏析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诗一开始就推出一个幽雅僻静的背景,曲径通幽之处有一处小屋,天已近黄昏,太阳慢慢地钻进薄薄的云层,变成了一个红红的圆球。天空中飘浮着柔和的、透明的、清亮的、潮乎乎的空气。夕阳似乎在金红色的彩霞中滚动,然后沉入阴暗的'地平线后面。通红的火球金边闪闪,迸出两三点炽热的火星,于是远处树林暗淡的轮廓便突然浮现出连绵不断的浅蓝色线条。诗人顺着野径,沿着沙岸,骑着瘦马,欣赏着这片景色,悠然走过。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诗人历经艰辛,来到一个山嘴,突然就看到梅花了。那梅花虽然只有“三四花”,却更显得神清骨秀,高洁幽芳,这是梅的风骨,也是隐士的气节。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虽生活在蓬茅下,晚上点着昏暗的油灯,但可以在火炉旁边烧烤山芋,与朋友谈论农作物种植的事情,抛弃了尘世的纷杂,何不乐哉!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烟雨蓬茅”是隐者生活的象征,“金貂”、“玉华”分别是汉代的官饰和唐代的宫殿名,象征功名富贵。诗人甘愿“一生烟雨蓬茅底”,却“不梦金貂侍玉华”,表现了他宁愿终生隐居乡间,与梅花为伴,不愿意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志趣。虽然这只是作者的一个梦,但梦给他指引了人生的方向——宁愿终身隐居乡间,与梅花为伴,也不愿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

南乡子,南乡子孙道绚,南乡子的意思,南乡子赏析

忆秦娥,忆秦娥孙道绚,忆秦娥的意思,忆秦娥赏析

梅阅读答案

《孙谦》阅读原文及答案

孙双金推敲课堂实录

孙双金与情智教育读书笔记

戏痴梅寒阅读答案

《秋江 道潜》阅读答案

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

田子退金阅读答案

孙道绚《滴滴金梅》阅读参考答案与赏析(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孙道绚《滴滴金梅》阅读参考答案与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