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双金推敲课堂实录

时间:2024-06-09 03:37:28 作者:六子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六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孙双金推敲课堂实录,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孙双金推敲课堂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孙双金推敲课堂实录

(师:叶圣陶:语:口头语言,文,书面语言。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书写。

一本:以学生为主。二主:以训练为主。以鼓励为主。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你听了累不累?如果累了,语言不精炼,如果不累,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材仅是教学的材料,教无定法,因为文无定法。现在目标有了,关键是我们对教材的处理。)

师: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明针等,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发明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上节课我们说的那个“木”字。(师板书,画“木”),(写“休”,)一个人在树边上休息。再比如说,“步”,上面指鞋子,下面也是鞋子,两脚跨出去,不是一步吗?词也很有意思,“左右”,(让生举左右手)“左右”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说“东西”。表示方向,两个字摆一起,就变成了物件。(生读)

师:这是什么?

生:书。

师:这是什么、

生:粉笔。

师:我是东西吗?

生:你不是东西。

师:变成骂人的话了。

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来看看这个词:板书斟酌。这斟酌分别指倒酒的意思,摆在一起变成考虑了。

师:再看这个词、板书上:推敲。假如这是门,谁来推?你来敲。(敲桌子)

师:谁把课题读一读。(生读题。齐读课题)

师: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把书念一念。

(师范读)

师:黑板上有几个生字,借着拼音谁来读一读?

(生读生字)

师:不错,四个字都念对了。谁来读下面五个字。

(生读)

师:哪个小朋友能把九个字都念对了。

(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师:大家看这个字“皎”,左边什么?右边什么?合在一起什么意思?不知道?和哪个字连在一起“

生:皎洁。

师;什么意思?

生:很白的意思?

师:一般表示什么?

生:表示月亮。

师:换个偏旁,变成其他字。(生说:校,郊等)

师:

生:驶,驰,蚂,驴。

师:这些字会读了,自己把课文念念。

(生自读课文)

师:第一个同学读书流利,还带有一点感情,第二位同学嗓音好听,第三位同学读书姿势最好,待会儿请你们来展示。

(生描红)

师:看一看练习的第三题,有八个词语,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

(生读,再指名读)

师:避让什么意思?

生:避让是让开的意思。、

(表演避让)

师:躲开,让出路来,给别人走。)

师:沉睡是什么意思?

生:睡得很沉。

师:家境贫寒。

生:家里很穷。

师:贫是什么意思,寒是什么意思。

生说。

师:家庭状况很差。

师:给每个小节加个节号。几个小段,每个小朋友来读一小节,随便你读哪个小节。先告诉大家你读第几节。

生:我读第二节。

生:我想读第七自然段。

篇2:孙双金课堂设计

孙双金课堂设计

师:好。今天同学们情绪都很好,孙老师就两节课连着一起上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一下课文中的两个人物。一个是谁?

生(齐答):林冲。

师板书:的林冲我这里黑板上有一个填空,你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觉得林冲是怎样一个林冲?前面加一个什么词语?加词的理由是什么?你从课文哪些句子当中找出这些理由?先不要举手,把手放下,同位先讨论讨论。别急,还有一个要求,待会我让你起来讲的时候,不仅要讲出你认为林冲是一个怎样的林冲,还要讲出你的同桌——他认为林冲是怎样一个林冲。就是要把同桌的话、同桌的语言原原本本说给大家听,就是要学会倾听同桌的发言。知道了吗?

生:知道。(生开始互相讨论)

师:先说自己的,再说同桌的。

生:我认为林冲是一个谦虚的林冲。

师:我先把你认为的写在黑板上。(板书:谦虚)这不是孙老师认为的,这是你认为的。我觉得了不得啊!这是你的见解,我要写上去。谦虚的林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从第三段中看出来的。

师:不要讲全段,你从第三段的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生: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师:你从这里看出来的,这是你的理解。你同桌的呢?

生:我同桌和我的意见一样。

师:你们俩说的都是一样的,两个人所见略同——英雄所见略同。你们俩是英雄。英雄请坐。还有不同的吗?孙老师最喜欢不同的。

生:我觉得林冲是一个机智的林冲。

师:(板书:机智)机智的林冲。谈谈你的见解。

生:我的见解是第七段中“洪教头恼恨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还有第七段中“洪教头一棒落空……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

师:你从哪儿看出他的机智?洪教头把火烧天,林冲拨草寻蛇,你就看出他的机智了吗?我不那么认为。你没有说动我。为什么这里能说明他的机智呢?理由不充分。找到了句子,说不出理由来,没关系,同桌的你来帮帮她。

生:因为洪教头用的是把火烧天的招式,是从上往下打,肯定要把脚提起来,而林冲用的是拨草寻蛇的招式,正好打在他提起来的脚上。

师:“把火烧天”的招式是一种什么样的招式?谁来做一做“把火烧天”的招式?

(一男生上台,两手做握棒状,高高举起。)

师:“把火烧天”是把棒高高举起,棒朝着天。他这种招式一摆,必然露出了破绽——脚露出来了。林冲“拨草寻蛇”打他的脚,这就是林冲的聪明机智。对不对?(生齐答:对)给他掌声!(生鼓掌)林冲是机智的,我看这位女孩也很机智,你也是机智的女孩,说得好。还有不同的吗?

生:林冲是一个心胸广阔的人。

师:喔,他又与众不同了,心胸广阔的林冲。我把它写上去。(板书:心胸广阔)你从哪看出林冲是心胸广阔的人呢?

生:我从第三段中的两句话,“林冲寻思……洪教头也不相让。”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虽然洪教头心胸狭窄,对林冲不理不睬的,但林冲丝毫没有和他斤斤计较。

师:洪教头这样无理,这样傲慢,但林冲根本没有和他计较,看出林冲是一位——心胸广阔的林冲,好汉的风采。我看你哟,将来也一定是心胸广阔的人。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觉得林冲是一个勇敢的人。

师(板书:勇敢):勇敢的人,黑板上没有,我把你的“勇敢”写上去。你从哪看出他是一个勇敢的人呢?

生:我是从课文的第四段看出来的。

师:说说看。

生:(读第四段)。还从第七段中的“洪教头跳起来大叫:来!来!来!”这两句可以看出,林冲非常勇敢。因为洪教头那样的大喊大叫,而林冲却并没有害怕,依然接受了洪教头的招数。

师:依然接受了洪教头的——挑战。那样气势汹汹,那样仗势吓人,但是林冲没有害怕,仍然沉着应战,这就看出他——非常勇敢。你看出他——

生:我看出林冲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师:我也把你的写上去,都是你们的。(板书:善于思考)请讲理由。

生:我从“林冲寻思……这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看出林冲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师:因为洪教头是柴大官人的师父,所以林冲对他非常——(生:尊敬。)有礼貌。从这儿看出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这是你读出来的。(转身对另一举手的女生)你读出什么了?

生:我觉得林冲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师:观点相同,再补充理由,是吗?

生:是的。因为“洪教头一棒落空…

…又举起了棒。”林冲见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我从这几句话感觉到林冲善于观察。

师:善于观察,能够很快地捕捉对方的破绽。这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人。

生:我认为林冲还是一个镇定自若的人。

师:镇定自若的人(板书:镇定自若)。说说你的理由。

生:“洪教头恼恨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从这几句可以看出林冲是一个镇定自若、不慌不忙的人。

师:说的好。可我认为林冲最主要的本事还没有说出来,林冲最大的本事是什么?

生:他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

师:(板书:武艺高强)说说你的理由。

生:“洪教头恼恨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使出了自己浑身的`功夫,而林冲只是把棍一横,没有使出自己的真功夫。

师:洪教头使出了浑身的功夫,把火朝天,劈头打来,如果这一棒打在林冲的头上,会把林冲怎么样?(生:把林冲打死。)置人于死地呀。你看林冲打的人家什么地方呀?(生齐答:腿。)有没有打在人家要害?(生齐答:没有。)有没有一棒打在人家头上?(生齐答:没有。)林冲仅仅打了一下洪教头的小腿骨,这在武打里面,武林高手叫——点到为止。还有什么补充?

生:“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师:八十万禁军教头,什么军叫禁军?

生:非常大的,在重要的时候才用的精锐部队。

师:保卫皇帝的部队——御林军,也叫禁军,最精锐的部队,人人武功高强。多少禁军?

生(齐答):八十万。

师:林冲是这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武功了得啊!那是什么样的本事啊。洪教头没有见过大世面,他自认为是柴进的师父,自认为自己有点本事,就谁也不放在眼里了,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林冲究竟是什么人?一起读读第七段。

生:齐读第七段。

师:研究了林冲,必然还要研究一下另一个人物,谁?

生(齐):洪教头。

师:板书:()的洪教头你认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洪教头是一个骄傲,还心胸狭窄的人。

师:“心胸狭窄”这个词用得好,我把它写上去。(板书:骄傲心胸狭窄)你从哪看出他心胸狭窄?说说你的理由。

生:“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便竟上首坐了。”

师:便竟上首坐了。坐在最好的位置上,在最尊敬的客人的位置上坐了。

生:我觉得洪教头是个自不量力的人。

师:“自不量力”这个词用得非常好。(板书:自不量力)说说你的理由。

生:“洪教头向柴进问道……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洪教头怎么样?

生:非常自不量力。柴进说林武师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他不信,他觉得自己也是武师,肯定比他强。

师:不知道对方有多大本事,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这叫自不量力。

生::我觉得洪教头是个自以为是的人。

师;自以为是,又是一个不同的词语。(板书:自以为是)说说理由。

生:“林冲寻思……全不理睬。”从这看出林冲很谦虚,但是洪教头摆出一付唯我独尊的样子,对林冲全不理睬……(学生语速很快,吐字不清。)

师:刚才我听得不是很清楚。你再说一遍。

生:林冲躬身施礼,但是洪教头摆出一付唯我独尊的面孔,对林冲的施礼并不理睬。

师:说得好。我发现你的词汇很丰富——唯我独尊。在柴进庄上,我洪教头是老大,你们都得听我的。什么八十万禁军教头?什么林冲?都不在我眼里!自以为是,唯我独尊。

生:我觉得洪教头是个小肚鸡肠的人。

师(笑):小肚鸡肠。从哪看出来的?

生:“洪教头恼恨林冲……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从这里可以看出洪教头不但想赢了林冲,显显自己的本事,还想赢得那锭银子。

师:见钱眼开,见利忘义,小肚鸡肠。这样的人怎么成得了大事业?怎么成得了大气候呢?

生:我也认为洪教头是个自以为是的人。我是从这一句里看出来的,“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便越发要跟他交手。”这句话看出来洪教头以为他不会枪棒,就越是要跟人家较劲。

师:那里知道林冲这叫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人家是含蓄,人家是藏而不露,人家是真人不露相。他却以为人家没本事,真是没见过世面的人。你还有什么补充?

生:洪教头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就越发要跟他交手。”因为林冲是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洪教头才是一个柴大官人的师父,就看不起林冲,他却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他厉害的人

多着呢!

师:讲得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能人太多了,天地太大了!

生:我觉得洪教头是一个骄傲自满的人。他以为他是柴大官人的师父,就全不把林冲放在眼里。

师:说得好!请坐。什么叫名著?《水浒传》是名著,名著就名在,一句话就把人物的性格写出来了。洪教头是什么人呢?课文中是怎么写他进来的?歪戴着头巾,挺着个胸脯,这是什么人呀?

生:自不量力。

生:高傲自大。

师:名著就应该这样来体会: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当中都有着丰富的内涵,都能够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性格来。好,请大家看黑板,我现在来问你们:什么样的人是好汉?(在黑板上“好汉”一词的后面打上“?”)你们说,是林冲是好汉,还是洪教头是好汉?

生:林冲是好汉。

师(指着黑板上的词语):好汉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生(齐):谦虚、机智、心胸广阔、善于思考、镇定自若、武艺高强。

师(指着黑板上的词语):洪教头是什么人?

生(齐):骄傲、心胸狭窄、自不量力、自以为是、小肚鸡肠。

师:题目是《林冲棒打洪教头》,我们读了全文,好像是洪教头要棒打林冲,处处挑衅林冲,要跟林冲打,要和林冲比,林冲一让再让,最后一棒打在他的小腿骨上,点到为止。洪教头只能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了。两个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比较当中凸现人物的性格。写得最出彩的是第七段,拿起书,我们一起把第七段好好地赏读赏读。你们先练一练,读的时候,要把林冲的形象在眼前浮现出来,要把洪教头的形象在眼前浮现出来,练好以后,我请你来读。

生:自由练读第七段。

师:先请一个“女林冲”来读一读。

生:感情朗读第七段。

师:掌声!(生鼓掌)要打分孙老师给她打98分。总的来说是不错的,就有这么一点:(师范读)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是大“喊”哟!不是“说”。要把洪教头气势汹汹的样子读出来,谁能读得超过她?请一个“男林冲”来读。

生:感情朗读第七段。

师:打多少分?(对一女生)你给他打多少分?

生:93分。

师:93分?降下去了!为什么打93分?

生:因为他没有读出洪教头气势汹汹的样子和林冲的谦虚和机智勇敢。

师:哦,你这个洪教头不狠,太温柔了;你这个林冲太沉着了。你们推荐一下,你们班谁读书读得最好?

生:谢鹏程。

师:谢鹏程,鹏程万里。来,给“鹏程万里”一些掌声。你要读好了,孙老师赏识你,也要跟你比试比试。

生(谢鹏程):感情朗读第七段。

师:多少分?

生(齐):100分!

师:读到100分,孙老师有点不敢跟他比了,有点胆怯了。(学生纷纷举手)你们都想读?那好,站起来,一起读。我听听,是不是能把洪教和林冲两个人物的形象读出来。

生(齐):感情朗读第七段。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好。现在我们来演一演这两个人物,谁来演林冲?林冲是精汉子,(指一身材魁梧、脸庞黝黑的男生)威武的,英俊的林冲,黑林冲。(众笑)谁来演洪教头?你们选,你们班谁上来演洪教头比较合适?(学生纷纷指一男生)大家选中你了,这是你的光荣(众笑)。想一想,洪教头歪戴着头巾,挺着胸脯,是怎么走进来的。就演第七段,谁来读旁白?(学生纷纷举手要读,教师指名一女生读旁白。)要不要孙老师指导一下,你们两个要随着她的朗读,做出相关的动作,怎么把火烧天,怎么拨草寻蛇。其他同学都是什么?(生齐答:观众。)洪教头倒地以后,你们应该怎样?(生齐答:哈哈大笑)

生:两男生表演第七段内容。(表演与旁白不合拍,但仍逗得学生大笑。)

师:看来表演和旁白合不到一起。这样吧,这次不要旁白,你们两个自己说,自己演,好吗?开始。

生:两男生再次表演第七段内容。

师:课文已经学完了,谁愿意把全文给大家美读一遍?

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师:哎哟,你真了不起!读得声情并茂,孙老师给你打120分!读完了课文,我想知道,同学们对课文中生字词是不是都掌握了呢?现在拿出练习本,听写十个词语。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

(听写的词语有:依草附木、拨草寻蛇、满面羞惭、杀鸡宰羊、劈头打来、流配、恼恨、踉跄、厅堂、理睬。听写完之后,教师当堂订正,同桌之间互相订正。)

这篇课文是从《水浒传》中节选的,《水浒传》里像这样精彩、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下课以后,同学们可以找来儿童版本的《水浒传》认真读一读,找出你最感兴趣的故事,

讲给全班同学听,评出你们班的故事大王。好不好?(生齐答:好。)下课。

篇3:孙双金《白杨》 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以物喻人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教学准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师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审题:

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

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①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

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③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④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⑤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三、学生质疑问难五、课内练习:

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

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消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的

第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她是怎样借白杨表白自己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理解白杨外形特点

1.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小节。

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胡的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3.齐读第3节,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分角色朗读4-11小节。

三、理解白杨品格特征

1.指名朗读12小节,然后小黑板了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读讲。

“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①“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②去掉“从来”,朗读比较。

“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①这句话廛了白杨的什么特点?从哪些关键词可体会出?②小结:内地需要白杨,白杨要内地扎根;边疆需要白杨,白杨就在边疆扎根,真是哪儿需要哪儿去,不讲条件,不畏艰苦。③指导感情朗读。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①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②教师描述: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磔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③指导感情朗读。

2.教师小结,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读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了什么感情?请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朗读14小节。

四、领会爸爸的心愿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13小节,并联系14小节思考,然后同桌讨论。

2.引读讨论14小节:

①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工作,你们知道吗?”

②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③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师问:“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你们知道爸爸为什么把孩子带到新疆去吗?”

3.通过爸爸介绍,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指名读17小节。

4.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5.老师朗读16小节,读后讨论:

①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

②他为什么又露出了微笑?

6.老师在大白杨旁贴上两棵小白杨,请学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7.指导学生感情朗读16小节。

五、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1.课题是《白杨》,全文是不是仅仅写白杨?赞扬了爸爸什么精神?

2.赞扬爸爸实际上就是赞美什么人?

3.总结启发想象是呀,多少边疆创业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新疆有许多的“白杨树”,我们这里也有“白杨树”,谁呀?

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除了老师像白杨,我们这里还有谁是“白杨”呢?他们知道是谁呀?

我相信你们这些“小白杨”在“大白杨”的关怀教育下一定会长成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哪儿扎根。

六、布置作业

1、造句:

①哪儿……哪儿……

②不管……不管……总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对白杨的生长环境有所了解。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再通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讨论解决两个问题:⑴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何作用?⑵写白杨树的特点有何特色?我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与教师商讨,向同伴汇报……并使学生懂得,前者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是起烘托作用,而写白杨树并非直接描写景物,而是通过人物说的话,间接地写出白杨的特点。

紧接着我就抛出新问题: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挺秀,不软弱,不动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只是单纯说树吗?他还想说明什么?

通过读课文,学生明白了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为了加深这个认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读,充分体验感悟,让学生发表个人独特的感受。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我没有机械地照书后要求让学生说句子含义,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亲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时此刻父亲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通过解词析句,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使学生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篇4:孙双金《白杨》 优秀教学设计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

3、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能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典型精读。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检查预习,学生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出示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小组学习。

2、学生根据提纲,读、思、议,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3、通过词句的分析、体会,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见过白杨树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⑴认读生字词:

伞、晰、抚、疆,并组词。

⑵巩固练习:

晰介疆

析价僵

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清晰:清楚。

界限:指天和地交界的地方。

高大挺秀:形容白杨树又高,又直,又秀丽。

沉思:深入地思考。

2、回顾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不懂的与大家讨论,各抒己见。

三、自由读课文,学生作好批注,大胆地质疑

四、教师归纳问题,出示导学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画出相关的语句,认真体会。

2、白杨树有哪些特点,请用---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说说你自己的.理解。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并和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及体会。

五、反馈,感悟

1、体会新疆的恶劣环境:

⑴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找出具体的语句。

⑵指名回答,有感情地朗读: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⑶大戈壁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篇5:孙双金《白杨》 优秀教学设计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边境战士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

4、学会本科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

板书课题:

白杨

1、谁见过白杨?说说白杨是什么样的?

2、微机出示“资料部分”,认识白杨。

二、检查预习

1、微机出示“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指导生字的`读音。

3、指导读描写“大戈壁”、“白杨”的话和爸爸谈论白杨的话。

三、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段:

⑴默读课文想想这一段主要些什么?

⑵讨论解答弄懂环境和气候的恶劣,点击:

理解词语:

戈壁、清晰、浑黄一体。

2、理解2~3自然段:

⑴指名朗读2~3自然段。

⑵微机出示白杨树的画面理解“高大挺秀”。

⑶读了这一段后你有什么感受?

3、理解4~12自然段: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讨论:

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⑶ “一位旅客”指谁?说说“爸爸的神态有什么变化?

⑷理解爸爸说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①默读13~15自然段。

②说说爸爸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4、讲读第16自然段:

⑴齐读课文。

⑵说说爸爸沉思什么?

⑶ “一课高大的白杨树”和“一棵小树”各比喻什么?为什么嘴角又露出一丝微笑?

四、作业

朗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自由度课文分段。

2、讨论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一段:列车在大戈壁上运行。

二段: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特点。

三段: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

四段:孩子们会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

3、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1、浏览课文,概括中心。

2、讨论确定中心。

三、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1、同位讨论。

2、集体讨论订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

2、学生练习写生字和课后词。

五、作业

默写生字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指导背诵13~16自然段

1、指导分段背诵。

2、借每段开头一句话背诵。

3、同位互相检查背诵。

二、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以下各题:

1、辫字组词。

2、找反义词。

3、判断句意。

4、选词填空。

三、总结学法,巩固中心思想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3~16自然段。

2、朗读《在希望的田野上》。

高直

白杨高大挺秀生长范围广借物

生命力强

爸爸表白心愿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喻人

教育子女

篇6:孙双金与情智教育读书笔记

孙双金与情智教育读书笔记

读了《孙双金与情智教育》这本书,使我对孙双金老师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他的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浓烈的人文气息,感受到了文章升华出的教师超越学科教学的生命精华之美。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让我回味无穷,他说: “ 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他还说:好的课堂应当是情智共生的课堂,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情感的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教师要有演员的素质,导演的才干,还要有诗人的激情,哲学家的思想”。他的这些话让我常常反思我的课堂,回顾我的教学。是啊,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总是在抱怨学生做小动作、不认真听、开小差等,从来未曾从自己的身上找过原因,认为错误的总是学生。不管你爱听不爱听,都得听!

看来,我应该在情智教育中打造那种魅力课堂上好每一堂课,这才是我的教学终止。

一、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

采用各种手段给孩子创造一个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孩子的个性自然在课堂上得到飞扬。

二、惊叹赞许、联络感情

赞美每一个孩子,让我们握手,让我们拥抱,孩子受宠若惊的同时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光荣和责任。

三、评价语言的艺术

单一的评价不仅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而且不利于调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简单的“对”或“错”的评价,只会让课堂课黯然失色,哪还有灵动的思维和课堂呢?在课堂上,教师那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动力。在评价中要求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

2、评价语言要多样,富有变化。

3、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要反映出学生发言好在哪,错在哪?

4、要善于从学生错误的.发言中捕捉正确的因素。

5、评价语言订充满激励性。

6、要调动体态语言与评价。教师要调动体态语言,丰富评价的内涵。

从这些来看及时的肯定,巧妙的启发,是课堂活跃气氛最有力的法宝。此外,课堂中设计教学细节艺术也是很重要的,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应重视教学环境的布置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起到教学语言、教学结构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2、应重视教师的非语言行为

是指教师的站位、眼神、表情、手势等。教师如果能掌握并善于使用非言语行为,不仅可以把许多信息输送给学生,而且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重视教学过渡语言

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的教学环节组成的,一个个环节好比是一粒粒珍珠,而过渡性语言则是连贯珍珠之间的红线,缺少这条红线,再好的珍珠也组成不了美丽的项链。因此,备课时应重视过渡语的设计,用它把各个环节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从以上这些让我懂得了为人师者,应以设计教学细节为主,教法为要。教育教学专家的成长经历证明,欲得科学教法,贵在因人制宜,因材施教,锐意改革,探索创新,升华为理,始得其法。科学教法,贵在紧跟时代,独辟蹊径,自成特色,体现人类智慧,为学生提供人生理想、信仰与价值导向以及科学知识的探索路径。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在情智教育中打造自己的魅力课堂,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引领着孩子们创造出最具魅力的课堂。

孙双金与情智教育读书笔记

《推敲》读后感

推敲文言文

长城 课堂实录

《火烧云》课堂实录

大孙老师

推敲原文阅读答案

推敲课后检测题

贾岛推敲读后感

孙道绚《滴滴金梅》阅读参考答案与赏析

孙双金推敲课堂实录(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孙双金推敲课堂实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