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可考虑心脑复苏

时间:2022-12-18 06:53:23 作者:浪荡米二狗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浪荡米二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心脏骤停可考虑心脑复苏,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心脏骤停可考虑心脑复苏,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心脏骤停可考虑心脑复苏

心脑复苏法 适用于心脏骤停者

急救人员常是室颤发作后5分钟到达,此时并不需立即除颤,而是进行胸外按压让心脏得到足够灌注,也不需马上急着插气管,浪费宝贵的时间。心脑跟心肺复苏法的最大不同点就是急救人着重胸外按压,不用人工呼吸和延迟气管插管。通常在正常呼吸时,胸腔内气压会降低,能帮助静脉血回流到心脏,但如果进行人口呼吸或插管,过度充气会导致胸腔内压力增高,影响血液回流,减少对心脏的灌流。心脑急救法也排除了急救人员由于心情激动而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时过度充气。况且有了足够的连续胸外按压,患者也通常会自动恢复喘息。

目前,心脑复苏法只适合用于目击心脏骤停者。

对于呼吸停止的患者(如水溺、药物中毒等),病人还是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法来通气救人。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大家应该主动学习心脏急救法,以备万一,抢救宝贵的生命。再好的胸外按压,也只能为脑部提供正常时30%血液灌注,如中间有延误,那效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目前心脑复苏法还没得到新加坡国家复苏理事会的全面接受。

但如果公众能单单对适合病者施予胸外按压,不需人工呼吸,便能有效的改善其存活率,其效果不可估量。心脑复苏法不是简单的替换现有的心肺复苏操作,而是如何依据现有的资源和知识,为心脏骤停者提供更为规范和理想的救治手段。这在急救历程中起着颠覆性作用的观念改革。

篇2:突发心脏骤停 学会心肺复苏急救

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超过5分钟得不到救治,会导致脑细胞不可逆死亡,超过10分钟就很难救回。5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患者还有可能被救活,又称“生死时速5分钟”。那么,心肺复苏该怎么做呢?

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1、先要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地呼叫他,或者摇摇他,看是否有反应。凑近他的鼻子、嘴边,感受是否有呼吸。摸摸他的颈动脉,看是否有搏动,切忌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

开放气道。将患者置于平躺的仰卧位,昏迷的人常常会因舌后坠而造成起到气道堵塞,这时施救人员要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平线,这样就说明气道已经被打开。

2、人工呼吸。如患者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然后摸颈动脉,如果能感觉到搏动,那么仅作人工呼吸即可。

方法:最好能找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手巾,该在患者的口部,防止细菌感染。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气,屏住,迅速俯身,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与此同时,施救者的眼睛需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因气体的灌入而扩张,气吹完后,松开捏着鼻子的手,让气体呼出,这样就是完成了一次呼吸过程。每分钟平均完成12次人工呼吸。

3、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患者一开始就已经没有脉搏,或者人工呼吸进行一分钟后还是没有触及,则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方法:施救者先要找到按压的部位。沿着最下缘的两侧肋骨从下往身体中间摸到交接点,叫剑突,以剑突为点向上在胸骨上定出两横指的位置,也就是胸骨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线处,这里就是实施点。施救者以一手叠放于另一手手背,十指交叉,将掌根部置于刚才找到的位置,依靠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压,胸骨的下陷距离约为4-5厘米,双手臂必须伸直,不能弯曲,压下后迅速抬起,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100次。

心肺复苏注意事项

必须控制力道,不可太过用劲,因为力道太大容易引起肋骨骨折,从而造成肋骨刺破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老人的骨质本身就脆,更要加倍注意。

单人施救和双人施救的比例。单人施救时,每做15次人工呼吸,就做两次胸外心脏按压;双人施救,则是每做10次人工呼吸,就做两次胸外心脏按压。

停止心肺复苏的指证。在施救的同时也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触摸患者的手足,若温度有所回升,则进一步触摸颈动脉,发现有搏动即可停止心肺复苏,尽快把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篇3: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摘要】目的 探究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以及护理,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月~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总结疗效。结果 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好转48例(96%)。

结论 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并在患者心跳恢复之后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治疗、护理价值,值得应用及推广。

篇4: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心脏骤停主要是指患者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从而使排血终止,并出现心脏射血功能停止,无法听到大动脉搏动等一系列反应的一种急危病症。心脏骤停会导致患者呼吸停止,在短时间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即导致患者出现缺氧、缺血症状[1],从而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50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治疗与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心脏骤停诊断,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81岁,平均年龄(56.41±10.87)岁。

1.2 方法

对心脏骤停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急救措施进行治疗,即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准备急救设备、建立静脉通道等。

在对患者实施急救之后,护理人员还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即降温护理、查房护理、吸痰护理、口腔护理、静脉滴注护理等。

2 结 果

通过对50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措施治疗,经有效急救、护理最终好转48例(96%)。

3 讨 论

临床上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实施诊断的时候,应该及时确切,患者最佳诊断时间为15~30 s[2],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全身抽搐、意志丧失等症状,都需要对其立即采用有效的急救措施进行治疗,以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本文对50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最终好转48例(96%)。其中,对50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急救措施,具体方式如下:(1)患者取平卧位,对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进行及时的清理,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2)准备急救药品,如利多卡因、人工呼吸机等[3]。(3)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时候,需要把握对患者的抢救时间,通过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方法实施抢救,同时采用人工呼吸机给予患者加压给氧措施。(4)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使患者的血压保持稳定,并确保其他药物能够有效输入[4],从而提高疗效。(5)抢救结束后,需要对患者的呼吸变化进行严密的监测,若发生异常现象,要及时报告临床医生,并对其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对50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急救措施后,还需要对其实施护理干预,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其主要内容如下:(1)当患者的'心跳恢复之后,护理人员需要立即对患者的脑部进行适当的降温处理,使得患者脑组织的体积遇冷而缩小,从而减少耗氧量,降低患者的代谢率[5]。(2)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定时进行查房,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有效避免患者肺部发生感染,如果护理人员发现患者的气道内有些许分泌物,应该立即吸出,在对患者采取吸痰措施的时候,其操作力度需要放轻,并严格按照吸痰标准进行实施。(3)护理人员还需要观察患者的尿量,如果低于30 ml/h,则表明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现象[6],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液体输入。(4)护理人员每天需要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避免患者口腔发生感染,还需要对患者实施翻身动作,以免发生褥疮并发症。(5)在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的时候,护理人员每次用药前需要与医生进行核实,从而降低护理人员因为用药输液差错而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

通过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其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以及专业知识,还能够保障患者的护理质量,缓解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护理干预。

因此,在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早期对患者实施胸外按压方式治疗,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除颤,合理使用药物以及静脉滴注,在对患者复苏成功后还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综上所述,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并在患者复苏后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较高急救意义,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利庆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体会[C].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论文集,2014:1542-1543.

[2] 周凤兰,李晓青.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及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

初中英语作文心脏复苏

强力脑心康口服液说明书

停宿申请书

郑和远航复苏课文

学会考虑失败

考虑的近义词

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高吗

关于心脏的初中英语作文

脑经急转弯 大全

脑内科出科范文

心脏骤停可考虑心脑复苏(共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心脏骤停可考虑心脑复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