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应造屋翻译及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23-09-14 03:34:33 作者:在逃胖橘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在逃胖橘”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高阳应造屋翻译及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阳应造屋翻译及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高阳应造屋》阅读答案

《高阳应造屋》阅读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高阳应造屋》阅读题目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高阳应将为.室家。 为:②以.生为室。 以:

③今虽善.。 善: ④木益.枯则劲。 益:

11.翻译句子(4分)

(1)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2)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12.高阳应新修的房子为什么会坍塌?(2分)

1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2分)

《高阳应造屋》阅读答案

10.①为:造; ②以:用; ③善:好; ④益:更加。

11.(1)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

(2)木匠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12.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

13.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

《高阳应造屋》解析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篇2:高阳应造屋阅读答案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造; ②以:用; ③善:好; ④益:更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译文: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

篇3:高阳应造屋文言文阅读答案

高阳应造屋文言文阅读答案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1.解释:

①为:造;②以:用;③善:好;④益:更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

语文六步学习法

1、了解

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利用字典、辞典及相关的教辅书把重要的字词读音及含义标记清楚并记忆。

3、独立思考

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

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

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

6、记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好笔记不是全记,不是漏记,不能只听不记,更不能只记不听。可以记在课本上、教学内容附近,这样记录的内容不易丢失,又易和教学内容相联系,既实用,又利于今后复习。

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型

①温丝果特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她有着一头金黄的卷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大大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她的嗓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她一笑起来脸上就像绽开了一朵花。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安琪儿”。

②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经常有外地人来到这里定居。这年春天,温丝莱特家的左邻新搬来了一位老妇人一一珍妮芙太太。她是一个婶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固而显得:冲孤单。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老妇人却吸引了温丝莱特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温丝莱特的父母都是职业演员,忙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每天放学后,温丝莱特就会到老太太那里去,和她玩一会儿。她给老妇人讲幼儿园的趣事,老妇人给她讲好听的童话故事。尤其是周末,老少两人常常在一块儿共享快乐的时光。③这个春天,珍妮芙太太感觉异常明媚。

④有一次,珍妮芙太太问起了温丝莱特长大后最想做什么。温丝莱特毫不犹豫地回答,像爸爸妈妈一样做演员。不过,她要成为大明星,拿奥斯卡奖。珍妮芙太太一边为小女孩梳头,一边赞许地点点头。⑤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了。温丝莱特的脖子上长出了一个肿块儿,足有鸽子蛋大小。父母急忙把她送到伯克郡最好的医院治疗。医生说那是一个良吐肿瘤,尚处在早期,只要一个手术问题就解决了。不过,主刀医生的手术排得太满,温丝莱特的手术要在下一周进行。⑤温丝莱特回到家中,变得沉默自闭了。她不愿去幼儿园,也不再去珍妮芙太太那儿。了,她害怕手术。一个黄昏,珍妮芙太太来到了温丝莱特的家。她问了问关于手术的一些情况,摸了摸温丝莱特的头,鼓励她坚强一些。接下来的两天,珍妮芙太大再也没有来过。温丝莱特有点想她了。可是,珍妮芙太大家的门一直紧闭着。

⑥温丝莱特的手术很成功。她在医院疗养了一周后,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她依然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两天后的傍晚,温丝莱特放学回家后,欣喜地发现珍妮芙太大家的门敞开着!她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进去。可是,她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在房间忙着收拾东西的,是一个男子。仔细看,竟是马休医生——她手术时的主刀医师!温丝莱特惊奇地问:“您怎么会到这里来?”马体医生说他是珍妮芙太太的侄子。温丝莱特于是急切地同珍妮芙太太到哪儿去了。马休医生的眼神黯淡下去,他轻声说道:“她去世了!”

⑦原来,当珍妮芙太太得知是自己的侄子为温丝莱特主刀后,便赶往柏克郡,找到了马体。她向马休提出一个建议,一定要按颈部皮肤的纹路横向切口。因为温丝莱特脖子上的肿块是竖着长的,马休原本的方案是纵向切口,那样手术难度最低,风险最小。所以他显出了为难的样子。可姑妈不依不饶,非要他改变方案不可。她说:“如果刀口是纵向切的,那么将来就会留下一道醒目的疤痕,她做大明星的梦想也就被这一刀给割掉了。”马休医生答应了。可就在次日,珍妮芙太太在回雷丁市的路上不幸遭遇了车祸。

②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①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转眼,温丝莱特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美貌女孩,顺利地成为一名演员。凭借世纪之作《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罗丝这一角色,她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神话,并一举获得第用届奥斯卡影后的桂冠。

1、第三段中为什么珍妮芙太太感觉这个春天“异常明媚”?

【结合上下文】(2分)

2、选文第②段加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__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__情感、预示人物的__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加着重号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2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3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

(1)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了。....

(2)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4、第③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分)

答:1、因为有了温丝菜特的陪伴,珍妮芙太太不再感到孤单,心情特别舒畅。

2、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为珍妮芙太太的出场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1)运用拟人(或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花草炫耀风姿的情景。(2)运用夸张,突出表现了温丝菜特听到珍妮芙太太不幸遭遇后极度悲伤的情感。

4、交代了珍妮芙太太劝说医生改变手术方案的经过和遭遇不幸的情况;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起伏,突出了主题思想,增强了感染力。

篇4:《高阳应造屋》阅读答案及译文

《高阳应造屋》阅读答案及译文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1.解释:

①为:造;②以:用;③善:好;④益:更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

【人物分析】

高阳应是个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的人。

【启示】

尽管高阳应善于诡辩,能把别人噎得无话可说,但是,新屋还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倒塌了。高阳应善于诡辩,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情,十个有九个要失败。

篇5:沈阳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训练—高阳应造屋

关于沈阳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高阳应造屋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1.解释:

①为:造;    ②以:用;    ③善:好;    ④益:更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

篇6:《高阳应》阅读题及答案

《高阳应》阅读题及答案

高阳应①将为室,家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③其上,必将挠④。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⑤益轻,则不败。”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高阳应好小察⑥,而不通乎大理也。

(《吕氏春秋・别类》)

【注释】①高阳应:人名,姓高阳,名应,宋国大夫。高阳,宋国的城邑名,因此为姓。②家匠:家内奴隶,做工匠的。③涂:油漆。④挠:屈,弯曲。⑤担荷,加。⑥小察:小聪明。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高阳应将为室( ) (2)缘子之言( )

2。根据你的理解,说说“高阳应”和“家匠”各是怎样的人?

3。生活中,如果你的'周围有“高阳应”或“家匠”一类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参考答案】

1。(1)想要

(2)依据,按照

2。高阳应是一个不能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自以为是之徒;家匠是一个有实际工作经验,却不能坚持自己正确见解的软弱之人。

3。提示:如是“高阳应”一类的人,应该提醒他虚心接受他人尤其是行家的正确意见;如是“家匠”一类的人,应劝他做不为他人所动、坚持己见的人。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篇7: 后汉书阅读训练题答案及翻译

后汉书阅读训练题答案及翻译

后汉书

蔡茂字子礼,河内怀人也。哀、平间以儒学显,征试博士,对策陈灾异,以高等擢拜议郎,迁侍中。遇王莽居摄,以病自免,不仕莽朝。

会天下扰乱,茂素与窦融善,因避难归之。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每所饷给,计口取足而已。后与融俱征,复拜议郎,再迁广汉太守,有政绩称。时阴氏宾客在郡界多犯吏禁,茂辄纠案,无所回避。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帝始怒收宣,既而赦之。茂喜宣刚正,欲令朝廷禁制贵戚,乃上书曰: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陛下圣德系兴,再隆大命,即位以来,四海晏然。诚宜夙兴夜寐,虽休勿休。然顷者贵戚椒房之家,数因恩势,干犯吏禁,杀人不死,伤人不论。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斧斤废而不举。近湖阳公主奴杀人西市,而与主共舆,出入宫省,逋罪积日,冤魂不报。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干主讨奸。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当宣受怒之初,京师侧耳;及其蒙宥,天下拭目。今者,外戚骄逸,宾客放滥,宜敕有司案理奸罪,使执平之吏永申其用,以厌远近不缉之情。光武纳之。

建武二十年,代戴涉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二十三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二。赐东园梓棺,赙赠甚厚。

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衮职有阙,君其补之。旬月而茂征焉,乃辟贺为掾。

(节选自《后汉书蔡茂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茂辄纠案 案:案件。

B。 后与融俱征 征:被征召。

C。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 举:检举,揭发。

D。干犯吏禁 干:触犯,冒犯。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B。 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C。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D。 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茂凭借儒学在汉哀帝、平帝年间有着显耀的名声,在应对皇帝策问时陈述灾变,以优异的成绩被提升为议郎。

B。 蔡茂为人刚正,不畏权贵。在董宣因为湖阳公主一案被抓又被赦免一事上,他上书进谏,希望光武帝下令责成有关部门审理湖阳公主的罪行,以便让执法公正的官吏永远发挥作用,以平远近不服之情。

C。 蔡茂为官刚正不阿。迁任广汉太守时,阴氏的门客在郡中多有触犯吏禁的`,他毫不避讳,进行调查审理。之后还上书光武帝,劝其早起晚睡,要勤于治国。

D。蔡茂在代替戴涉担任司徒一职时,在职任之上清廉俭朴,毫不懈怠。建武二十三年死于位上,死后享有皇帝赐予的荣耀东园梓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5分)

(2)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干主讨奸。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5分)

答案:

4。(3分)A【解析】动词,追究,查办。

5。(3分)B

6。(3分)B(错在审理湖阳公主的罪行,是审理骄逸的外戚和放纵的门客的罪行。)

7。(10分)翻译:

(1)(5分)我听说必须经过进善言才能达到振兴教化的目的;要想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宁,没有比治理恶人恶事更重要的了。(采分点①兴化,振兴教化;②善、恶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分别译为善言、恶人恶事;③康、宁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富强(安康)、使安宁(安定)。以上每点1分,句意信达2分)

(2)(5分)洛阳令董宣,按正道办案不顾得罪权贵,触犯湖阳公主而讨除奸凶。陛下不先澄清审明案件,就把他召来想对他施行杖刑。(采分点:①直道不顾为省略句,省略宾语权贵;②讨奸,讨除奸凶。③箠,刑杖,杖刑。以上每点1分,句意信达2分)

【参考译文】蔡茂字子礼,是河内怀人。汉哀帝、平帝年间因儒学闻名,被征试博士,在皇帝策问时陈述灾变,以优异成绩被提升为议郎,又迁为侍中。后来遇到王莽居位摄政,蔡茂便告病辞官,不肯在王莽朝中任职。

恰逢天下**,蔡茂素来与窦融关系很好,便到他那里去避难。窦融想让他担任张掖太守,蔡茂坚决推辞。窦融每次给他粮饷,蔡茂仅取家人所需而已。后来蔡茂与窦融一起被征召,又被拜为议郎,再迁为广汉太守,颇有政绩。当时阴氏宾客在郡中多犯官禁,蔡茂总是纠举查办,无所回避。

恰逢洛阳令董宣揭发、检举湖阳公主,光武帝开始时发怒逮捕了董宣,后来又赦免了他。蔡茂喜爱董宣刚正,想让朝廷禁止、制约贵戚的非法行为,就上书说:我听说,必须经过进善言才能达到振兴教化的目的;要想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宁,没有比治理恶人恶事更重要的了。

陛下圣德隆兴,再承大命,即位以来,四海安定。也应当早起迟睡,该休息时也不休息。然而近来贵戚帝室之家,多次倚仗皇恩帝势,触犯吏禁,杀了人不处死刑,伤了人不予论处。我恐怕这样会导致法律失效,刑戮废而不举。最近湖阳公主的奴仆在西市杀了人,却与公主共乘马车,出入宫廷,多日逍遥法外,受害者含冤不得报仇。

洛阳令董宣,按正道办案不顾得罪权贵,触犯湖阳公主而讨除奸凶。陛下不先澄清审明案件,就把他召来想对他施行杖刑。当董宣开始受您怒责时,京师之人都非常关心此事;到后来董宣承蒙您宽宥,天下人都拭目观看。现在外戚骄逸,宾客放纵,应命令有关部门审理他们的奸罪,让执法公平的官吏永远发挥作用,以平远近不服之情。光武采纳了此议。

建武二十年(44),代替戴涉担任司徒,在职任上清明俭朴毫无懈怠。二十三年(47)在职位上去世,时年七十二岁。光武帝赐其东园梓棺,丧金赠赐很厚。当初蔡茂在广汉时,梦见自己坐在大殿中,见殿内梁上有一株三个穗的禾苗。蔡茂去取它,得到正中的一个穗,接着又丢失了。

他拿这个梦去询问主簿郭贺,郭贺说:大殿,是宫府的象征;屋梁上有禾苗,这代表着人臣中的上等俸禄。取得正中的一个穗,象征着取得中台之位。

从字来看,禾字与失字合起来是秩字,虽说有失字,还是表示俸禄官职的意思。皇帝有未尽职的地方,你可以去弥补它。一个月后,蔡茂得到任命。于是征召郭贺为掾吏。

篇8:宋词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

宋词两首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

减字木兰花·春情

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减字木兰花

蒋氏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洞房:幽深的居室。②蒋氏女,蒋兴祖之女。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时,蒋兴祖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其女为金贼掳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

(1)王词写的是什么季节?请找出具体依据。(3分)

10.(1)(3分)暮春(春季)(1分)。“落红”(1分),“(垂杨)飞花”(1分)。

(2)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简要说明。(4分)

(2)(4分)①比喻,以流水喻车声;②白描,“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景物描写不加渲染;③视听结合,“朝云”“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视觉,“辘辘车声”是听觉;④动静结合,“朝云横渡”“辘辘车声”是写动,“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写静。(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两词中“飞花”和“飞鸿”的意象,各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3)(4分)①“飞花”入洞房,反衬词人与恋人天各一方,欢聚不再,蕴含了词人离别之苦;(2分)②“飞鸿”南归,反衬词人身陷贼手不得自由的处境,蕴含了词人家园之思与国破之痛。(2分)

“王安国词”

【注释】

1、画桥:饰有花纹、图案的小桥。 2、落红:落花。 3、月破黄昏:谓月光穿透黄昏时的雾霭。 4、余香:指女子使用的脂粉香味,这里代指人。 5、徘徊:来回走动。 6、犹解:还能懂得。解,能够,会。7、洞房:幽深的居室。

【译文】

美丽的小桥下,流水潺潺,花瓣被雨淋湿,沾在地上。黄昏过去,月亮升起来了,在马上还闻到帘里的余香。

独个儿默默地徘徊在堂前院里,今夜我的梦魂将追到什么地方?他呵,怎够不上垂杨那样多情?垂杨还懂得让花絮飞入我洞房。

【赏析】

上阕集中描绘雨后黄昏,落红片片的暮春之景。首句点女子居处建筑的精致华美、环境的清静幽雅。起句的画桥,通常是指朱桥或赤阑桥,唐宋词中往往被写得很美,并同爱情搭上关系。如温庭筠《菩萨蛮》:“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韦庄《菩萨蛮》云:“骑马过斜桥,满楼红袖招。”晏几道《木兰花》云:“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现在词中的主人公也骑着马儿,到了这么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所在:马蹄得得,流水淙淙,他在桥上按辔徐行,心中该多么自在。从下面“雨湿”一句看,此时正当雨后。一场风雨才过,纤尘不起,落红如糁,连空气也变得清新宜人了。词人在《清平乐·春晚》词中也写过:“满地残红官锦污,昨夜南园风雨。”情景似之,然此词却化悲凉为闲雅,具有不同的情趣。

开篇是一幅清丽旖旎的风光画卷,虹桥细水,雨湿落红,交代了时节,也点明了地点。如画之境,如诗之景,为后面思情的刻画作了良好的铺垫。“落红”、“流水”、“飞花”等,历来就是人们在诗词中表现相思之情的特定意象,它包含了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惋惜之情。这里,画桥、流水、雨湿、落红几个意象的出现,虽未直接透露作意,但已成功地烘托出清幽淡雅的气氛。其中,“飞不起”三字暗写雨势的猛恶,展现残红“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凄凉景象,暗喻主人公的心境也如落红沾雨般沉重暗淡。这种心境源于伊人倩影的悄然杳去。这时,月华透过黄昏的雾霭,给这如诗的画境披上一层柔柔的轻纱,清幽淡雅中又添了一份朦胧静谧之感。“余香”二字饶有韵味,既含蓄地画出伊人“芳窬散麝、色茂开莲”的风致容颜,又绰约地显露池中明镜悬倩影、屋里衣香胜如花的境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在这画桥流水的小路上,落英缤纷的暮春季节,月白风清的黄昏,帘里的她与马上的主人公邂逅相遇了,但这相遇是那样短暂,使主人公只能透过帘幕中飘溢出的几丝余香中遐想她那绰约的芳姿,娇美的容貌。

另外,词中人物在这优美的环境中信马闲行,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月破黄昏”,写时间变化极有层次:先是黄昏,而后月出东山,渐渐冲破了黄昏的气氛。宋人词中善用“破”字,如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谢逸《玉楼春》:“杜鹃飞破草间烟。”都赋予破字以特殊的美学意蕴。此处着一“破”字,也烘托了行人对于时间迁移的直感,饶有诗意。这个人物正在行进中间,突然从路边绣帘中间飘来一阵香气,原来绣阁中女子在晚妆了。此句极为重要。古人写诗讲究诗眼,写词讲究词眼。刘熙载《艺概·词曲概》去:“词眼二字,见陆辅之《词旨》。其实辅之所谓眼者,仍不过某字工,某句警耳。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此句乃为通体之眼,它映照前后,通体生辉,一方面使前已铺叙好的羁旅行役的格局变为爱情之憧憬,一方面又使下片的抒情与上片的写景自然过渡,浑然一体。

下阕描述思念之情。“何处去”不是无处可去,恰恰是去向杳若黄鹤的伊人处。采用反面运笔的方法,用得好时,能深化作品的层次。这里的反面运笔,很成功地突出了主人公魂牵梦绕的焦点。此情待与何人说,此梦今夜何处去,主人公惟有怅然不知所往而徘徊,恍然无可告语而不语,想人去车走,余香犹在,流水无情、落花有意,今宵梦,谁与共,自是“人生长恨承长东”。这时.一片飞花突然引起了主人公的注意,杨花犹能穿帘户,追随她共度良宵。而主人公却连梦魂都无所依,两相对照,令人心伤。这末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通过杨花飞舞的景象委婉曲折地传达了主人公的一往情深的相思,完成下阕对思情难遣、梦魂不安的主人公形象的刻画。

全词情景交融,浑然天成。作者将几个典型意象有机组合,在移步换形中,营造出氛围,以精练的笔墨、含蓄蕴藉地表达了相思之情,在宋初词作中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名家评论】

《宋词三百首》:结尾两句,因物寄怨,抒写离情。全词造语工丽,蕴含不尽之意。

《宋词一万首》:写“春情”,是出门者思妻室之作。结句有张先“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意,语简意深。

“蒋氏女词”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简称《减兰》。雄州:今河北雄县。驿:古代专供递送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辘辘:车行声。白草黄沙:象征北方凄凉的景色。无昼夜:不分昼夜。燕山:府名。

【鉴赏】

这是北宋灭亡之际一位被金人虏去的弱女子写的词,描述被虏北行之经历,抒发国破家亡之巨痛。作者之父本是阳武(河南原阳)县令,在金兵南侵围城时,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妻、子一同遇难。“其女为贼虏去,题字于雄州驿中,叙其本末”(韦居安《梅磵诗话》)。由此可以想见作者写作此词时揪心泣血的情景。雄州,河北省雄县。

开头两句,写被金人用车载向北方出发时的情景。“朝”,点明出发的时间是在早上;“云”,点明出发时的环境气氛是那么惨淡,阴云密布;“横度”,形容阴云突如其来地漫过来。首句看似写景,渲染自然气候之恶劣;实是暗喻当时政治风云的突然变化,形势险恶。一个“横”字,把作者那种祸从天降的特殊感受强调了出来。因此,次句“辘辘车声如水去”就直道其事了。“辘辘”,象声词,形容车轮声。杜牧《阿房宫赋》有“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句,那是描写六国宫妃被虏秦宫之后的可悲生活,这里是写作者被虏北上、乘敌囚车、不知所往的惨痛情景。“如水去”,既写出被虏妇女之众多,又表达了将一去不返的痛苦心境,比喻生动,含意深长,道尽了国势危亡、一蹶不振,身为俘虏、前途茫茫的深哀大痛。

紧承“去”字,作者用“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再描写沿途之所见。“白草”,我国西北地区所产之草,干枯时成白色,故名。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有“北风卷地白草折”、“平沙莽莽黄入天”之句,那是描写天山一带苦寒荒凉的景象;作者在此借用字面,渲染出河北秋季枯草遍地、一片不毛的气氛。在这惨淡萧索的背景之下,只见月光清冷地照着只有三两户人家的荒村,孤零零地,没有一点活气。作者描述敌占区是这样地衰败不堪,凄凉已极,不仅揭示了金兵烧杀虏掠造成的惨象,更衬托出作者被虏离乡、身临异地那种无比悲苦的心境。上句侧重写白天之所见,下句侧重写夜晚之所见,而又互文见义,彼此映衬,合成一幅北国荒寒图,作者的满眼血泪、一腔悲哀也正涂染其上了。

上片写开始被押北行途中的情景;下片写继续北行直至雄州的情景。上片侧重写所见,以写景为主;下片侧重写所思,以抒情为主。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这是继续被押北行途中的一个特写镜头。作者眼看敌占区荒凉凄冷的景象,心头充满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忽然看到鸿雁从北往南地飞去,不禁更撩起了对故乡的怀念、对亲人的追思。然而父母兄弟均死于敌手,即使鸿雁能够传书,自己又不知道投书给谁,何况自己身为俘虏,失去自由,不仅不能象鸿雁那样飞向南方故土,恐怕连投书的自由也没有。这种种愁思,郁结难解,使得愁肠寸断,简直达到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不知如何是好了。

就在这种度日如年的愁境中,“渐近燕山”,来到雄州,离金邦的京城——那在燕山脚下的燕京(即中都,北京市)已经不远了。这句既照应词题,又开启下句“回首乡关归路难”。空见飞鸿南去,自己身陷异域,只能回头遥望那难舍难忘的故国乡土,可要顺着此路回去就比登天还难了。作者强烈的怀国思乡之情,深沉的亡国丧家之恨,无可奈何的身为敌俘之悲,已经绝望的永别家园之痛,在此一齐倾诉出来,字字饱含着血泪。全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的家国之恨,被虏之痛,怀乡之情,仔细体味,真是撼人肺腑、感人涕下。

虽然全词写的为个人的不幸,却反映出当时广大人民的普遍遭遇。

篇9:翻译训练题及答案解析大学英语四级

翻译训练题及答案解析大学英语四级

四级翻译(8.26)

1. Many college graduates find it difficult to get an ideal job today _________________(即使他们有学士学位).

2.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你对公司的贡献相比),what I have done was unworthy of mentioning.

3.Some experts recommend that______________(不应太强调语法的重要性)at the early stage of children's language learning.

4.After supper she would sit down by the fire,_________________(有时长达一小时).

5.With a lot of assignments in hand,you __________________(不该出席昨晚的闭幕式).

答案解析:

1.even if/though they get Bachelor's degree

考查even if/though 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学士学位的固定表达:Bachelor's degree。

2.Compared with your contribution to the company/In comparison with your contribution to the company

与…相比,可以翻译为 Compared with或In comparison wih,对…的贡献译作contribution to。

3.importance shouldn't be attached to grammar too much

recommend表建议,其后面的宾语从句谓语动词要用虚拟语气,其形式为(should)+动词原形。“强调…的重要性”表达为attach importance to。“语法”是强调的动作承受者,需要用被动结构。

4.sometimes for as long as an hour

(时间上)“长达”,用as long as 结构。表示时间段用介词for。

5.shouldn't/oughtn't to have attend the closing ceremony last night

情态动词+have+过去分词结构表示对过去情况的猜测。待译部分隐含“不该做但已经做了”的意味,用shouldn't/oughtn't to have + 过去分词表示。闭幕式用the closing ceremony表达;出席:attend。

四级翻译(8.25)

1. Althrough her life, this woman applies herself to___________(帮助她女儿康复).

2. It needs the whole team's efforts___________(按原计划实施这项工程).

3.Last week in his class,Professor Lee said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亮绕着地球转).

4._____________________(每次他错过火车),he would go to the nearby bar for beer.

5.She realized her dream of becoming a writer eventually ____________(在历尽艰辛之后).

答案解析:

1.helping her daughter(to) recover.

“专心做某事“的固定搭配是apply oneself to, to是介词,后面要跟名词性成分,故用名词或动名词。“康复”的表达为recover(from)。”帮助某人做某事“的表达为help sb. (to) do sth或help sb. with sth. 。

2.to implement this project as planned

名词性从句在表达客观规律时,应用一般现在时,此时不要求与主句时态保持一致。“实施”的表达为implement, 也可用carry out.“按原定计划”的表达是as planned.

3.the moon revolves the earth

名词性从句在表达客观规律时,应用一般现在时,此时不要求与主句时态保持一致。旋转的表达为revolve。自然界独一无二事物的名词前面用定冠词修饰,如the earth,the moon。

4.Every time he missed the train

一些表示时间的名词词组,如the moment,last time,next time,every time等可用来引导时间状语从句。错过的表达为miss。从句的动作先于主句,主句用了过去将来时,故从句用一般过去时。

5.after she went through many hardships

after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历尽艰辛,用go through many hardships表达;也可以用endure many hardships。

四级翻译(8.24)

1.Anything that goes against the interest of people ____________ (注定以失败告终).

2. If he had not turned a deaf ear to the doctor, ________ (伤早就治愈了).

3. The popular artist said sh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喜欢古典音乐胜过流行音乐).

4. The market share of DDF Company_______ (占了总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二)in our country so far.

5. ____________ (据报道将实施新规定)by 2012.

答案解析:

1.is doomed/bound to end in failure.

“注定”的表达有doomed to和to be bound to, 句子的主语为anything, 定语从句的时态为一般现在时,故主句的系动词be要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即is. 以失败告终的表达为end in failure.

2.the wound would have been cured/healed

if…had done表示对过去情况的虚拟,从句时态用过去完成时,主句应使用would have done的结构, “治愈”的表达为cure或者heal

考查被动语态: “伤”是“被治愈”,需用被动结构。

3.preferred classical music to popular songs

表示比较意义时不一定用比较级体现,还可以用固定搭配,如prefer…to…,be superior to等。“喜欢......胜过......”的表达为prefer…to…。

4.has accounted for two fifths of the total

“占”的表达为account for。“五分之 二”是分数,分子在前用基数词,分母在后用序数词.分子超过1时,分母要用 复数形式。

5.It is reported (that) new regulation will have been enforced

主语“规定”是动作“实施”的承受者,用被动语态。 表示将来某一时间以前已经完成的动作时需用将来完成时态。当主语不明或不特别强调时,用it is reported(据报道), it is said(据说)等,后接不定式或从句。此题当中“实施新规定”是从句,故用It is reported (that)句型。

四级翻译(8.21)

1.Anything that goes against the interest of people ____________ (注定以失败告终).

2. If he had not turned a deaf ear to the doctor, ________ (伤早就治愈了).

3. The popular artist said sh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喜欢古典音乐胜过流行音乐).

4. The market share of DDF Company_______ (占了总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二)in our country so far.

5. ____________ (据报道将实施新规定)by 2012.

答案与解析:

1.is doomed/bound to end in failure.

“注定”的表达有doomed to和to be bound to, 句子的主语为anything, 定语从句的时态为一般现在时,故主句的系动词be要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即is.以失败告终的表达为end in failure.

2.the wound would have been cured/healed

if…had done表示对过去情况的虚拟,从句时态用过去完成时,主句应使用would have done的结构。“治愈”的表达为cure或者heal“伤”是“被治愈”,需用被动结构。

3.preferred classical music to popular songs

表示比较意义时不一定用比较级体现,还可以用固定搭配,如prefer…to…,be superior to等。“喜欢......胜过......”的表达为prefer…to…。

4.has accounted for two fifths of the total

“占”的表达为account for。“五分之 二”是分数,分子在前用基数词,分母在后用序数词.分子超过1时,分母要用 复数形式。

5.It is reported (that) new regulation will have been enforced

主语“规定”是动作“实施”的承受者,用被动语态。表示将来某一时间以前已经完成的动作时需用将来完成时态。当主语不明或不特别强调时,用it is reported(据报道), it is said(据说)等,后接不定式或从句。此题当中“实施新规定”是从句,故用It is reported (that)句型。

四级翻译(8.20)

1. Delegates from many nations proposed ___________(废除更多的核电站).

2. The output of the workshop this month _________(相比增加了 20%) of last month.

3. _____________(最使我们困惑的是)is that this restaurant doesn't have any table at all.

4. Two tourists visited the service center frequently__________(投诉被收费过高).

5. ___________(因为大一新生常在校园迷路), the univerisity prepares the map for them.

答案解析:

1.(that) more nuclear power plants (should) be removed/abolished

动词proposed后的宾语从句中要求用虚拟语气,其形式为: 谓语动词原形或should+动词原形。“废除更多的核电站”是宾语从句,作动词proposed的宾语, that可省略。“核电站”译为nudear power plant;“废除”可用remove, 也可用abolish.核电站是“废除”的承受者,用被动语态。

2.has increased by 20 percent compared with that

英语当中常用increase,go up,rise, grow…或decrease, reduce, drop, fall, decline等词表示“增或减”。后跟by表示“增减了多少”,to表 示“增减到多少”。“与……相比”的表达为compared with…,with之后是比较的对象,常用代词that指代上文提过的output。

3.What puzzles/confuses us most

汉语中的“的”字结构可以用What引导的主语从句表达,作整个句子的主语。“使某人困惑”可译为confuse sb或 puzzle sb.。“最”表程度,用most修饰谓语动词confuse/puzzle。

4.to complain of/about being overcharged

“投诉”的表达为complain,其后跟名词时要用about或 of “收费过高”的表达为overcharge/charge too much.主语two tourists是动作overcharge的承受者,用被动语态。visit的宾语后出现动词,要用to连接,表示目的。

5.Because/Since the freshmen often lose their way on campus// Because/Since the freshmen often get lost on campus.

在句首接从句表示原因常用because/since.“迷路”表达: 常用固定搭配lose one's way或get lost.“大一新生”表达为freshmen.

四级翻译(8.19)

1. The new policy established last month_________________(使跨文化交流成为可能).

2. If his parents had found this earlier,______________(他就不会吸烟上瘾).

3. The girl taken to the court by the police claimed that__________(被说服吃药).

4. 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按照我的指令的话), the computer wouldn't have broken down.

5. When they got off the plane,_________(外宾们收到了热烈欢迎) by the children.

答案解析:

1. makes it possible to have cross-cultur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使...成为可能”的表达为make it possible to do sth.。真正宾语是cross-cultur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的表达为cross-culture,也可用其形容词cross-cultural;“交流”的表达为communication。

2.he wouldn't have been/become addicated to smoking.

由if...had done引导,表示对过去情况的虚拟,从句时态过去完成时,主句应用would have done的结构。

3.she had been talked into taking medicine//she had been persuaded to take medicine

主语The girl是“说服”的承受者,故用被动结构。“被说服”表达为be talked into doing sth,也可用be persuaded to do sth表达。“吃药”用take medicine表达,不能用eat medicine

4.If you had followed my instructions/orders //Had you followed my instructions/orders

当主句出现woukl not havc done的形式时,从句应采用过去完成时,即“had+过去分词”结构。如果用if引导从句则是If+主渭的形式: if也可省略,在这种情况把had过于主语之前,构成倒装结构。“按照我的指令”,表达为follow my instructions/orders,注意多样化的表达。

5.the foreign guests were given a warm welcome // the foreign guests were welcomed warmly

“热烈欢迎”的表达: 名词形式用warm welcome,动词形式用be welcomed warmly.“外宾”表达是foreign guests.

1.2017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高分训练题

2.英语四级听力短对话模拟训练题及答案解析

3.2017英语四级翻译训练题

4.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训练1200题(1)

5.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训练1200题(2)

6.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训练1200题(8)

7.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训练1200题(4)

8.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训练1200题(5)

9.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训练题

10.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训练1200题(6)

篇10: 《续古文观止》节选阅读训练题答案及翻译

《续古文观止》节选阅读训练题答案及翻译

黄贞文传

(清)杨凤苞

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少即以圣贤自期。尝作日历,昼所为,夜必书之。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崇祯十六年,试礼部,有要人谕意,欲荐为榜首,峻却之。成进士,不谒选而归。

南都①初建,求仕者争趋之,淳耀独不赴。或问故,应曰:某公素善余,今方与当国者比,往必为彼牢笼矣。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卒不往。迨嘉定被围,偕弟渊耀暨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诸人固守。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将死,僧止之曰:公未仕,可勿死也。淳耀曰: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死得所矣。索笔书曰: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遂衣冠北向再拜,自经死。

渊耀字伟恭,年十五,补诸生。幼颖异,甫就傅,即向学。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性狷介,不妄交游。淳耀登第后,与之书曰:传胪②时,人见鼎甲先上殿,皆啧啧称羡,以为登仙,吾此时叹息无限。天地间自有为数千年一人.数百年一人者,今人必不肯为数千百年之一人,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可笑也!渊耀得书,益以品节自厉。就义时,见兄头帻坠地,复下拾而冠之,乃就缢于右。

淳耀所著诗.古文.制举业,原本六经,旁通三史③,规范先正④,皆传于世。卒年四十一。门人私谥贞文。渊耀卒年二十二。有《谷帘学吟》。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云。

(选自《续古文观止》)

【注】①南都:南明福王政权的首都南京。②传胪:殿试后宣旨唱名。③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④先正:先贤。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苟取一钱? 苟:或许

B.某公素善余 善:交好

C.往往启其所未及 启:陈述

D.益以品节自厉 厉:磨砺

5.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说明黄贞文忠诚磊落的一组是( )

①昼所为,夜必书之 ②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 ③成进士,不谒选而归 ④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 ⑤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 ⑥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淳耀到礼部参加考试,有显要人物想推荐他做官,被他严词拒绝。因为他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

B.在民族危亡关头,黄淳耀挺身而出,率志士抵抗入侵,城破后自缢而死,表现出凛然难犯的民族气节。

C.黄淳耀的品节对他的弟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黄淳耀就义后,弟弟渊耀戴着哥哥掉下的头巾从容就义。

D.黄淳耀写作的诗文.置办的产业都已传在世上,文章最后对兄弟死时的细节描写更是富有传奇色彩。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

(2)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

参考答案:

4.答案 A(解析 苟:苟且,随便。)

5.答案 D(解析 ①是说黄淳耀有记日记的习惯,生活态度严谨;④是说城被攻破后兄弟二人一同来到竹胜庵;⑥是说弟弟黄渊耀的)

6.答案 B(解析 A项应是有显要人物想推荐他做第一;C项应是看见哥哥的头巾掉在地上,便拾起替他戴好;D制举业不是指置办产业,应是指写应试文章)

7.答案 (1)君子初进身必须循着正道,怎么可以损伤名义而屈从私情呢?(始以徇各1分,大意2分)

(2)向前不能替国家出力,退后不能隐居保持自身清白,读书缺乏收获,学道没有成绩。(宣力洁身寡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从小就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曾经写日记,白天做的事,晚上必定记下来。穿乱麻作絮的袍子,吃糙米饭,不随便拿一文钱。崇祯十六年到礼部参加考试,有一个显要人物示意,想推荐他做第一,被他严词拒绝。中进士后,没有到礼部等候选官就回家了

南京南明政权刚成立时,求官的人争相前往,只有黄淳耀没去。有人问他不去的原因,他回答说:某公向来与我交好,如今正与主持国政的人勾结,我如果前去,必定会被他笼络。君子初进身必须循着正道,怎么可以损伤名义而屈从私情呢?到底没有去。等到嘉定城被清兵包围,他便同弟弟渊耀和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等人坚守城池。等到城被攻破,兄弟二人一同来到城西的竹胜庵。正要自尽的时候,庵里的和尚制止他说:你还没有做官,可以不必死。淳耀说:城沦陷了,人就应该殉难,这是读书人职分内的事情罢了。如今借上人这一块干净的地方,就死得其所了。说完向和尚讨了笔写道: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在城西僧舍内自尽。唉,向前不能替国家出力,退后不能隐居保持自身清白,读书缺乏收获,学道没有成绩,忠心耿耿,光明磊落,这颗心就是了。写完,就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向北拜了两拜,自缢而死。

渊耀,字伟恭,十五岁时,补了生员。小时候特别聪明,刚刚跟老师读书,就立志向学,不久就跟哥哥读书,完全学到了哥哥的思想主张。平时讲论品学修养,常常陈述他哥哥所没有讲到的`义理。为人谨慎小心,不胡乱结交朋友。淳耀考中进士后,给他写信说:殿试后宣旨唱名时,人们看到鼎甲(状元.榜眼.探花)先上殿,都啧啧称赞,羡慕不已,认为成仙一般,我这时却无限叹息。天地之间,有愿意做数千年才出一人.数百年才出一人的人,现在的人竟不肯做数千年.数百年才出的一个人,却只想做三年中就出的一个人,可笑啊!渊耀得了这封信,更加磨砺自己的品德气节。就义时,看见哥哥的头巾掉在地上,便下来拾起替他戴好,才在哥哥的右边自缢而死。

淳耀所著的诗.古文.应试文章,根基在六经,广通《史记》和前后《汉书》,以先贤为准则,都已传在世上。死时才四十一岁,门人给他的谥号叫贞文。渊耀死时只二十二岁,有《谷帘学吟》诗稿。兄弟俩死的时候,口中的血喷射到墙壁上,透入砖中一寸左右,这血迹经历很长时间仍没有褪去。

篇11:《食喻》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附翻译)

《食喻》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附翻译)

【古文阅读】

食喻

①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②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⑤,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③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④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⑥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⑤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⑦责人。

(选自《昨非庵日纂》卷九)

[注] ①刘南垣(yuán)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③属吏:部下。④款: 款待。⑤治具:烧饭。⑥饮馔(zhuàn):饮食。⑦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各食三碗 食不饱,力不足

B.自朝过午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不敢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

D.罗列盈前 曾不盈寸

8.下列加点“以”与“直指以师命”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 B.徐喷以烟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

翻译:

(2)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责人。

翻译:

10.阅读本文,可以看出直指使有 的优点。他的老师有

的优点。(2分)

参考答案:

7.(2分)B

8.(2分)A

9.(4分)(1)等到饭菜端来,直指使抬眼一看,只有一盆脱壳粗米和一盆豆腐罢了。(关键词:比、惟) (2)直指使明白了老师在训导自己,从此,他再也不敢因为对饮食的要求责难他的部下了。(关键词:谕、以) (每句2分 ,意对即可)

10.(2分)(直指使)知错能改(意近即可) (刘麟老师)教育得法,善于开导学生。(意近即可)

参考译文:

刘麟曾任工部尚书,已告老还家。听说有位直指使(官职名),对饮食特别讲究,他百般挑剔,常常因为饭菜做得不合口味,责骂部下,郡县的长官每逢接待他,都感到担忧。刘麟说:“这个人是我的学生,应该开导他,让他明白事理。”

一天,直指使前来拜访他。刘麟对直指使说:“我本想设宴加以款待,又怕误你公事,就留顿便饭吧。不过老伴出门去了,无人下厨张罗,家常便饭,吃得下吗?”因为是师命,直指使不敢推辞。

可是从早上到过午,饭也没端出来。直指使饿得实在难受,又不便张口催促,只得勉强忍着。好不容易等到饭菜端出,直指使抬眼一看,竟是一盆脱壳粗米和一盆豆腐。直指使一连吃了三碗饭、三碗豆腐,直到觉得撑得难受,才将碗筷放下。

不一会儿,只见仆人从屋内陆续捧出金盘玉碗,里面盛着山珍海味,一件件地摆在他面前;碟盘罗列,布满一桌。刘麟拿起筷子,亲自给直指使夹菜,劝直指使下筷。可是直指使吃不下去,为难地说:“大人……我确确实实已经吃得过饱了。再也不能吃了。” 刘麟微笑着说:“看来,饮食本无精粗之分,饿时菜饭易做易吃,饱时饭菜难为,美味也不易下咽呀。此乃所处不同才这样的啊!”

直指使明白了老师在训导自己。从此,他再也不敢因为饮食而责难他的部下了。

篇12:叶向高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

叶向高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

叶向高传

熹宗初政,天下欣欣望治。然帝本冲年①,不能辨忠佞。魏忠贤、客氏渐窃威福,构杀太监王安,以次逐吏部尚书周嘉谟及言官倪思辉等,大学士刘一燎亦力求去。向高谏言:“客氏出复入,而一燥顾命大臣不得比保姆,致使人揣摩于奥穾②不可知之地,其渐当防。”忠贤见向高疏刺己,恨甚。

向高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类。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给事中章允儒请减上供袍服,奄人③激帝怒,命廷杖,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御史帅众指斥宫禁,奄人请帝出之,以向高救免;给事中陈良训疏讥权奄,忠贤摘其疏中“国运将终”语,命下诏狱,向高以去就争,乃夺俸而止;熊廷弼、王化贞论死,言官劝帝速决,向高请俟法司复奏,帝从之。

忠贤既默恨向高,而其时朝士与忠贤抗者率倚向高。六月,杨涟上疏劾忠贤二十四大罪。

向高谓事且决裂,深以为非。廷臣相继抗章至数十上,或劝向高下其事,可决胜也。向高念忠贤未易除,阁臣从中挽回,犹冀无大祸。乃具奏称忠贤勤劳,朝廷宠待厚,盛满难居,宜解事权,听归私第,保全终始。忠贤不悦,矫帝旨叙己功勤,累百余言。向高骇曰:“此非奄人所能,必有代为草者。”探之,则徐大化也。忠贤虽愤,犹以外廷势盛,未敢加害。其党有导以兴大狱者,忠贤意遂决。于是工部郎中万燝以劾忠贤廷杖,向高力救,不从,死杖下。无何,御史林汝翥亦以忤奄命廷杖。汝翥惧,投遵化巡抚所。或言汝翥向高甥也,群奄围其邸大噪。向高以时事不可为,乞归已二十余疏,至是请益力。乃命加太傅,遣行人护归。

向高既罢去,韩爌、朱国祯相继为首辅,未久皆罢。居政府者皆小人,清流无所依倚。忠贤首诬杀涟,光斗④等次第戮辱,贬削朝士之异己者,善类为一空云。熹宗崩,向高亦以是月卒,年六十有九。崇祯初,赠太师,谥文忠。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冲年:幼年。②穾(yào):幽深。③奄人:特指太监、宦官。④光斗:左光斗,明朝官员,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而死。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渐当防

渐:兆头

B.向高请俟法司复奏

俟:等待

C.率倚向高

率:全部

D.矫帝旨叙己功勤

矫:纠正

3.下列四组中,全部表明叶向高“匡救朝政”的一组是(3分)

①构杀太监王安

②致使人揣摩于奥穾不可知之地,其渐当防

③向高以去就争,乃夺俸而止

④下其事,可决胜也

⑤宜解事权,听归私第

⑥乃命加太傅,遣行人护归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向高辅佐年幼的熹宗,劝他不应该视客氏比顾命大臣刘一燝还重要。他也因此得罪了魏忠贤。

B.御史率众指责宫廷事务,太监请求皇帝把他派往外地。御史因为叶向高的营救而得以幸免。

C.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廷臣纷纷跟进。叶向高认为决胜的时机已到,也奏请解除魏忠贤的权力。

D.叶向高虽然尽心尽力匡扶朝政,但最终还是认为自己对国家的时局已无能为力,多次乞求离职o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忠贤虽愤,犹以外廷势盛,未敢加害。(3分)

(2)居政府者皆小人,清流无所依倚。(3分)

参考答案

2.D(矫:伪造)

3.C(排除①④⑥)

4、C(叶向高并不认为这是决胜的时机)

5.

(1)魏忠贤虽然气愤,但因为外廷势力还很强大,不敢加害叶向高(得分点:“以”1分,补出“叶向高” 1分,通顺1分)

(2)占据朝廷要职的都是些小人,淸廉的士大夫们没冇值得倚靠的人 (得分点:居、淸流各1分,通顺1分)

参考译文

熹宗执政之初,全国人民都髙兴地希望国家得到治理。然而皇帝本来就很年轻,不能够辨别忠臣和奸臣。魏忠贤、客氏逐渐窃取了国家大权,阴谋杀害太监王安,逐步赶走了吏部尚书周嘉谟和言官倪思辉等人。大学士刘一爆也极力请求离职。叶向高进谏说:“客氏出宫又进宫,而顾命大臣刘一爆还赶不上一个保姆,会致使大臣们在深不可测之地无法揣摩,这样的兆头应当防止。”魏忠贤看到叶向高的奏疏指责自己,十分恨叶向高。叶向高为人光明磊落,品性有高尚品德且宽宏大量,喜欢扶持培养好人。第二次当宰相,侍奉年幼的皇上,不能像神宗时忠诚直谏,但还是有多次匡正补救。给事中章允儒请求减少上供的袍服。太监激皇帝发怒,命令廷杖章允儒。叶向高两次上疏营救,于是剥夺章允儒俸禄一年。御史率众指责宫廷事务,太监请求皇帝把他派往外地,御史因为叶向高的营救而得以幸免。给事中陈良训上疏指责有权势的太监,魏忠贤摘取奏疏中“国运将终”的话,命令将他下狱,叶向高以辞职相争,于是只剥夺陈良训的俸禄而己。

熊廷弼、王化贞获罪当死。言官劝皇帝尽快处决他们。叶向高请求等待司法部门复核之后再决定。皇帝同意了。魏忠贤虽然已经暗恨叶向高,但是当时朝臣跟魏忠贤对抗的全部依附着叶向高。到了六月,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状。叶向高认为事情将要到了决裂的份上,是极不妥当的。廷臣先后上疏数十次,有人劝叶向高颁布这事,可以击败魏忠贤。叶向高考虑到魏忠贤并不能轻易铲除,阁臣从中斡旋,还希望不至酿成大祸。于是上疏称颂魏忠贤勤劳,朝廷太宠爱他,盛名之下难免招致非议,应该解除他的权力,让他回老家,保全他的始终。魏忠贤不高兴,伪造圣旨为自己表功,累计一百多字。叶向高吃惊地说:“这不是太监所能够干的,一定是有人代替他起草的。”侦察后得知,此人是徐大化。魏忠贤虽然气愤,但因为外廷势力还很强大,不敢加害叶向高。他的党徒中有人劝导他制造大案,魏忠贤这才下定决心,在这之后,工部郎中万煨因弹劾魏忠贤而遭受廷杖刑罚,叶向高极力营救,无效,万焴死于棍下。不久,御史林汝翥也因为冒犯太监而遭受廷杖。林汝翥很害怕,投奔遵化巡抚驻所。有人说林汝翥是叶向高的外甥,众太监包围叶向高的住宅大声喧闹。叶向高认为自己对国家的时事己无能为力,乞求离职己达二十多次,到这时请求离职更加坚决。皇帝于是命令加封叶向高为太傅,派行人护送他回家。

叶向高罢官后,韩煻、朱国祯相继成为首辅,没多久都被罢免了。占据要职的都是些小人,清廉的士大夫们没有值得倚靠的人。魏忠贤首先诬陷杀死了杨涟,然后是左光斗等人一个一个地被杀害、侮辱,贬除朝廷中的异己分子,好人都被赶走了。裏宗去世,叶向高也在当月去世,终年六十九岁。崇祯初年,追赠为太师,谥号文忠。

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沙尘暴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冬天》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忽略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清史稿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阅读训练题读书养气及答案

乡村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沁园春雪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哥白尼 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去年的树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高阳应造屋翻译及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阳应造屋翻译及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