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爱阅读训练及答案

时间:2022-11-24 23:40:13 作者:huidou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huido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狠爱阅读训练及答案,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狠爱阅读训练及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狠爱阅读训练及答案

狠爱阅读训练及答案

徐立新

(1)学校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可就是这短短的500米,对她来说,却是布满艰难的万水千山。

(2)因为双脚有严重残疾,9岁的她,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就连稳稳当当地走都不行,她的脚踝处有明显的扭曲变形,脚掌根本着不了地,因此,身体的重量几乎都压在脚的外侧,每挪一步,她都是晃晃悠悠的。

(3)短短的一条巷子,她不知用了多长时间,才勉勉强强通过,总算大汗淋漓地挪到路口,学校就近在咫尺,可此时,她的脸上却露出更加悲伤的表情接下来的路,再没有任何可扒扶和借力的东西。

(4)她坐在地上,低头呜咽,乞求路人的帮助。

(5)这一幕看着让人揪心,终于有人过来帮忙了,把她扶了起来,打算送她到学校。可就在这时,一个面目狰狞的女人突然冲了上来,怒气冲冲地从路人的手中将她夺了下来。大声吼道:自己走过去!

(6)所有的人,都被女人的突然举动给吓呆了。她在一边开始大声哭泣,并且不愿意挪步,显然,她觉得眼前的这个女人太凶狠和无情。

(7)她的哭泣和不听从,引来女人更大的愤怒,开始使劲地推打她,一边打,一边怒问道:每天都等待别人的可怜,你不觉得耻辱吗?每次都等待别人的帮助,你不觉得羞愧吗?你脚有残疾,难道心也有残疾吗?

(8)没有人怀疑,女人就是她的母亲。她一边哭泣着,一边慢慢朝学校爬去,可这却招来了母亲更大的不满,母亲将她狠狠地拽了起来,怒吼道:是人就直立行走,只有动物才爬,给我堂堂正正地走过去!

(9)直立行走,堂堂正正地走过去,对于她,该是多难呀!但是母亲全然不顾这些,在母亲的一声声怒责下,在接连摔倒14次后,她终于走进了学校

(10)此时,站在她身后的母亲,泪如雨下。

(11)此后,她宁可一次次地摔倒,也不愿意爬着去上学。因为母亲告诉过她,别人只能扶你一次,却不能永远扶着你

(12)9年前,母亲遭遇难产,她成了不幸的孩子,医生的诊断是马蹄内翻足,今生只能爬着走。那一刻,母亲伤心欲绝。为了帮她治病,母亲不顾一切地干活,什么累活脏活都愿意干,可女儿的病没有一丝的'好转

(13)母亲开始天天、月月、年年逼迫她坚强,甚至抛下所有的柔情,对她拳脚相加。为此,她吃尽了苦头,却学会了坚强。

(14)在她14岁那年,奇迹发生了,她居然能直立行走了,虽然还不是那么稳当,虽然偶尔还会摔一个小跟头,但比之从前,已经有天壤之别了。她在泪水和感激中终于明白,原来,母亲一直以来对她最狠心、最无情的训斥,恰恰是为了帮助她对抗和纠正命运对她的不公啊!寒微的母亲,从来都是心疼她的!

(选自《辽宁青年》第3期)

7.文章第(10)段此时,站在她身后的母亲,泪如雨下。她终于走进学校了,母亲为什么泪如雨下?(3分)

8.文章开头为什么反复强调学校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3分)

9.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4分)

(1)可就在这时,一个面目狰狞的女人突然冲了上来,怒气冲冲地从路人的手中将她夺了下来。大声吼道:自己走过去!

(2)在母亲的一声声怒责下,在接连摔倒14次后,她终于走进了学校

10.作者写母亲对残疾的女儿狠爱这件事,引发了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4分)

参考答案:

7、为女儿终于能坚强独立地走完这段路而高兴感动落泪。也因为内心的无比心疼。

8、反复强调距离,反衬了女孩行走的艰难,为下文做铺垫。

9、(1)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当时的狠心和无情。

(2)接连摔倒14次写出了女孩在这短短距离间行走的艰难,体现了女孩坚强的意志。

10、示例:引发了读者对坚强面对人生中的风雨问题的思考。(引发了读者对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的思考。)

我们的一生当中总有一些不如意,也有些人会向文中的女孩一样,如果在困难面前,只是一味地依赖别人,那么一辈子也无法学会独立行走,学习和克服困难的过程虽然痛苦,但是走过艰难之后,奇迹与幸福才会来临。(加生活实际)有时作业没有完成,受到老师的训斥,当时觉得很委屈,但事后想想,这是老师对我的学习与人生的负责。

篇2:《狠爱》阅读答案

学校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可就是这短短的500米,对她来说,却是布满艰难的万水千山。因为双脚有严重残疾,9岁的她,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就连稳稳当当地走都不行,她的脚踝处有明显的扭曲变形,脚掌根本着不了地,因此,身体的重量几乎都压在脚的外侧,每挪一步,她都是晃晃悠悠的。

短短的一条巷子,她不知用了多长时间,才勉勉强强通过,总算大汗淋漓地挪到路口,学校就近在咫尺,可此时,她的脸上却露出更加悲伤的表情——接下来的路,再没有任何可扒扶和借力的'东西。

她坐在地上,低头呜咽,乞求路人的帮助。

这一幕看着让人揪心,终于有人过来帮忙了,把她扶了起来,打算送她到学校。可就在这时,一个面目狰狞的女人突然冲了上来,怒气冲冲地从路人的手中将她夺了下来。大声吼道:“自己走过去!”

所有的人,都被女人的突然举动给吓呆了。

她在一边开始大声哭泣,并且不愿意挪步,显然,她觉得眼前的这个女人(A)

她的哭泣和不听从,引来女人更大的愤怒,开始使劲地推打她,一边打,一边怒问道:“每天都等待别人的可怜,你不觉得耻辱吗?每次都等待别人的帮助,你不觉得羞愧吗?你脚有残疾,难道心也有残疾吗?”

没有人怀疑,女人就是她的母亲。她一边哭泣着,一边慢慢朝学校爬去,可这却招来了母亲更大的不满,母亲将她狠狠地拽了起来,怒吼道:“是人就直立行走,只有动物才爬,给我堂堂正正地走过去!”

直立行走,堂堂正正地走过去,对于她,该是多难呀!但是母亲全然不顾这些,在母亲的一声声怒责下,在接连摔倒14次后,她终于“走”进了学校……

此时,站在她身后的母亲,泪如雨下。

此后,她宁可一次次地摔倒,也不愿意爬着去上学。因为母亲告诉过她,别人只能扶你一次,却不能永远扶着你……

9年前,母亲遭遇难产,她成了不幸的孩子,医生的诊断是“马蹄内翻足”,今生只能爬着走。那一刻,母亲伤心欲绝。为了帮她治病,母亲不顾一切地干活,什么累活脏活都愿意干,可女儿的病没有一丝的好转,(B)

母亲开始天天、月月、年年逼迫她坚强,甚至抛下所有的柔情,对她拳脚相加。为此,她吃尽了苦头,却学会了坚强。

在她14岁那年,奇迹发生了,她居然能直立行走了,虽然还不是那么稳当,虽然偶尔还会摔一个小跟头,但比之从前,已经有天壤之别了。她在泪水和感激中终于明白,原来,母亲一直以来对她最狠心、最无情的“训斥”,恰恰是为了帮助她对抗和纠正命运对她的不公啊!寒微的母亲,从来都是心疼她的!

(选自《辽宁青年》20xx年第3期)

25、文章开头为什么反复强调“学校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根据上下文意补出文中(A)和(B)处人物的心理活动。(4分)

(A)

(B)

27、“此时,站在她身后的母亲,泪如雨下。”她终于走进学校了,母亲为什么泪如雨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文中对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试选择一种,举例阐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你赞成文中母亲的做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3分)

参考答案:

25、作者反复提及家离学校的距离之短,是为了反衬出“她”行走之艰难。因为500米对常人而言,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对于脚有残疾的“她”却如同上“蜀道”。也为展开下文“500米”路上的挣扎作作铺垫。

26、(A)妈妈,我明明不能走路,您为什么要让我自己走过去,您为什么对我如此凶狠和无情?

(B)女儿虽然残疾,但人生的大幕刚刚开启,难道要让她一辈子乞求别人的帮助?不,我一定要让她自己学会走路!

27、这是激动的泪,欣慰的泪,心疼的泪,体现出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28、示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举例阐释(略)

29、示例:我赞成文中母亲的做法。因为身体残疾,心志未残。如果一味依赖别人,那么一辈子休想直立行走,学习起立行走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走过艰难后,奇迹和幸福就会来临。这位母亲用“狠爱”教会女儿坚强地面对人生中的风雨。(答不赞成,言之有理亦可)

篇3:徐立新《狠爱》阅读题及答案

徐立新《狠爱》阅读题及答案

狠爱

徐立新

学校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可就是这短短的500米,对她来说,却是布满艰难的万水千山。

因为双脚有严重残疾,9岁的她,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就连稳稳当当地走都不行,她的脚踝处有明显的扭曲变形,脚掌根本着不了地,因此,身体的重量几乎都压在脚的外侧,每挪一步,她都是晃晃悠悠的。

短短的一条巷子,她不知用了多长时间,才勉勉强强通过,总算大汗淋漓地挪到路口,学校就近在咫尺,可此时,她的脸上却露出更加悲伤的表情。接下来的路,再没有任何可扒扶和借力的东西。

她坐在地上,低头呜咽,乞求路人的帮助。

这一幕看着让人揪心,终于有人过来帮忙了,把她扶了起来,打算送她到学校。可就在这时,一个面目狰狞的女人突然冲了上来,怒气冲冲地从路人的手中将夺了下来。大声吼道:“自己走过去!”

所有的人,都被女人的突然举动给吓呆了。她在一边开始大声哭泣,并且不愿意挪步,显然,她觉得眼前的这个女人(A)

她的哭泣和不听从,引来女人更大的愤怒,开始使劲地推打她,一边打,一边怒问道:“每天都等待别人的可怜,你不觉得耻辱吗?每次都等待别人的帮助,你不觉得羞愧吗?你脚有残疾,难道心也有残疾吗?”

没有人怀疑,女人就是她的母亲。她一边哭泣着,一边慢慢朝学校爬去,可这却招来了母亲更大的不满,母亲将她狠狠地拽了起来,怒吼道:“是人就直立行走,只有动物才爬,给我堂堂正正地走过去!”

直立行走,堂堂正正地走过去,对于她,该是多难呀!但是母亲全然不顾这些,在母亲的一声声怒责下,在接连摔倒14次后,她终于“走”进了学校。

此时,站在她身后的母亲,泪如雨下。

此后,她宁可一次次地摔倒,也不愿意爬着去上学。因为母亲告诉过她,别人只能扶你一次,却不能永远扶着你。

9年前,母亲遭遇难产,她成了不幸的孩子,医生的诊断是“马蹄内翻足”,今生只能爬着走。那一刻,母亲伤心欲绝。为了帮她治病,母亲不顾一切地干活,什么累活脏活都愿意干,可女儿的'病没有一丝的好转。(B)

母亲开始天天、月月、年年逼迫她坚强,甚至抛下所有的柔情,对她拳脚相加。为此,她吃尽了苦头,却学会了坚强。

在她14岁那年,奇迹发生了,她居然能直立行走了,虽然还不是那么稳当,虽然偶尔还会摔一个小跟头,但比之从前,已经有天壤之别了。她在泪水和感激中终于明白,原来,母亲一直以来对她最狠心、最无情的“训斥”,恰恰是为了帮助她对抗和纠正命运对她的不公啊!寒微的母亲,从来都是心疼她的!

14、文章开头为什么反复强调“学校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4分)

15、根据上下文意补出文中(A)和(B)处人物的心理活动。(4分)

(A)

(B)

16、文中对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试选择一种,举例阐释。(3分)

17、你赞成文中母亲的做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3分)

参考答案:

14、作者反复提及家离学校的距离之短,是为了反衬出“她”行走之艰难。因为500米对常人而言,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对于脚有残疾的“她”却如同上“蜀道”。也为展开下文“500米”路上的挣扎作作铺垫。(反衬1分,内容2分,铺垫1分)

15、(A)妈妈,我明明不能走路,您为什么要让我自己走过去,您为什么对我如此凶狠和无情?(2分)

(B)女儿虽然残疾,但人生的大幕刚刚开启,难道要让她一辈子乞求别人的帮助?不,我一定要让她自己学会走路!(2分)

16、示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举例阐释(略)(方法1分,举例阐释3分)

17、示例:我赞成文中母亲的做法。因为身体残疾,心志未残。如果一味依赖别人,那么一辈子休想直立行走,学习起立行走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走过艰难后,奇迹和幸福就会来临。这位母亲用“狠爱”教会女儿坚强地面对人生中的风雨。(答不赞成,言之有理亦可)(观点1分,联系文章内容阐述3分)

择例适当,能表述当时和现在不同的感受(4分,酌情给分)

篇4:材料阅读训练及答案

高分子体态苗条,彼此纠缠在一起,吸引力大,不易分开,即使加热也不会一下子变成液体,所以具有较好的弹性、塑性和强度。

但是,化学家们还不满足,他们甚至干涉高分子的“内政”:或改变链的结构形式,或在链上加几个特殊的“基团”,结果新的高分子就具备了耐高温、抗低温、耐腐蚀、抗氧化以及电、磁、光、生理、催化等一系列特殊的新功能。

1.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是两个材料主要说明内容的一项。( )(2分)

A.高分子材料具有个头大,结构复杂,有较好的弹性、塑性和强度的特点。

B.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功能特殊。

C.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广泛。

D.高分子材料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2.选出涂在卫星表面的“温控材料”是利用了特种高分子的什么功能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耐高温、抗低温

B.耐高温、耐腐蚀

C.弹性、塑性和强度

D.耐腐蚀、抗氧化以及电、磁、光、生理、催化等一系列特殊的新功能。

3.选文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选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4分)

5..如果要将两则材料组合成一篇文章,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你认为材料二放在材料一的哪个位置合适?请选择 。(2分)

A.第②段之后 B.第③段之后

C.第④段之后 D.第⑨段之后

问题二:请你在材料二后写一句话,使组合后的文章思路清晰,衔接自然。(2分)

答案

1.C

2.A

3.列数字、作比较。具体突出的说明了高分子个头大的特点。

4.(1)生动形象。本文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如“这些‘单体’手拉手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蜷曲的长链,有的长链之间连着短链,有的还有支链”中将“单体”连接在一起的方式形象的说成是“手拉手”,从而说明了高分子的结构复杂的特点。

(2)准确严密。本文多处运用数字说明。如“当飞行速度高达音速的3倍时,空气的剧烈摩擦可使导弹、飞船表面的温度升高到5000℃以上。”通过列数字准确说明了高分子具有耐高温的功能。

5.问题一C,问题二 这类高分子已被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各项尖端技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篇5:爱痕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

爱痕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

爱痕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母亲是女儿心中的太阳。

我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人。

我母亲是普通工人,长年患病,病史几乎与我同龄。她身材瘦小,性格温柔而倔强,年届不惑,看起来比实际年龄略显苍老,憔悴的面容,记录了命运多舛的坎坷经历。为了排除母亲久病卧床的孤寂,为了回报圣洁的母爱,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用“小飞鸽”自行车驮着母亲到郊外散心。

郊外的景色真美啊!湛蓝的天空,像一池倒映的湖水;清新的空气,似醇酒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我一边吃力地蹬着车,一边当导游,向母亲介绍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我的衬衫和后背贴在了一起,额头沁出一层汗珠。爬上一道陡坡准备跨越一条铁道。我弯腰弓背,喘着粗气,小心翼翼地行驶。突然,车子在水泥的路基上颠簸了一下,我的身体失去了平衡。就在车倒人翻的一刹那,我猛然地侧过头,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母亲。母亲安然无恙,我却觉得眼前一黑,下颌被坚硬的铁轨磕伤,殷红的鲜血顿时淌了下来。母亲潸然泪下:“好玉玉,妈难为你啦……”我用手帕擦去母亲腮边的泪水,打趣地说:“磕破点皮,没关系。这不正好多了个‘酒窝’吗!”母亲破啼为笑,笑声中包含着诚挚的.母爱——至高无尚的永恒之爱!

后来,我的下颌果然留下一道疤痕——充满人间亲情的爱痕。从这道值得自豪的孝痕上,我感悟到了做人的真正价值。

问题:

1、依据词义,在文中找成语写在括号里。

(1)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

(2)很平安,没什么疾病或事故。( )

(3)停止哭泣而笑起来。( )

2、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3、“从这道值得自豪的孝痕上,我感悟到了做人的真正价值。”你认为作者所说的做人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4、读完这篇文章,你想起了哪些关于“母爱”或“爱母”的名言、警句、诗句?请摘抄两条。

参考答案:

1、(1)心旷神怡 (2)安然无恙 (3)破涕为笑

2、“我”用自行车驮着常年患病的母亲到郊外散心 ,因为路面的颠簸,在人倒车翻的一刹那,“我”用身体挡住了母亲,母亲安然无恙,“我”的下颌却留下了一道疤痕。

3、懂得孝敬自己的长辈。

4、示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篇6:《特别的爱》阅读训练及答案

《特别的爱》阅读训练及答案

妈妈对儿女的爱各不相同,我妈妈对我的爱就很特别。小时候,我摔了跤,妈妈从不扶我一把,非要我自己爬起来。学校组织春游,妈妈不给我冰糕钱,叫我带水壶。平时不管是扣子掉了,带子断了,还是鞋袜脏了,妈妈都叫我自己处理。

从我上幼儿园的时候起,妈妈就逼着我到机关食堂去买早餐。我家住在六楼,每天早晨六点钟,我就被妈妈从梦中叫醒,无可奈何地揉揉眼睛,嘟着小嘴,拖着无力的双腿走向食堂

△一个冬天的早晨,天特别地冷,我两手端着盛满烫稀饭的饭盒,一步一挨地在回家的路上走着。进了宿舍,快上楼了,我两手发烫,双臂酸疼,脚下一滑,滚烫的稀饭泼了一身。我烫得跳了起来,边哭边看,两只手背都烫红了一大块。哭声惊动了底楼的王婆婆 呀 不得了 王婆婆急忙返身拿出她家的烫伤药 直往我手背上抹 她边抹边说 你妈妈也真是的 叫这么小的孩子去打饭 今天要不是穿得厚 身上准会烫起泡 我哭得更伤心了。妈妈闻讯跑下楼来,拉着我的手看了看说:没什么,不就是烫红了一点皮吗?路路是个勇敢的孩子,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快回家洗一洗,换身衣服,重新去打早饭。我想:妈妈怎么这么不心疼我呢?

晚上睡在床上,不知什么时候,我被痛醒了。听见隔壁房间爸爸妈妈在议论着什么,只听妈妈说:一个人就是要多吃点苦头,多受点磨难,才能成为强者。我这样对待孩子,虽然无情了点儿,但培养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会使她终生受益的

说话声渐渐没有了。我感觉到妈妈来到我身边,替我把被子盖严后,轻轻走出了房间。顿时,我的泪水禁不住顺着眼角流了出来,我想:原来,妈妈就是这样在爱着我。我该怎样做个妈妈所希望的孩子呢?

阅读题:

1.给文中括号里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用___勾出一处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地方。

3.用双竖线把第一自然段分为两层。

4.写出有△号的自然段的段意。

5.填空。

①原来,妈妈就是这样在爱我中的这样在爱我是指:_________

②文中两次出现的`特别一词,意思不同。第一次的意思是______,第二次的意思是______。

③本文着重记叙了一个冬天的早晨________的事,说明了我的妈妈是一个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

2.我想:原来,妈妈希望的孩子呢?

3.对我的爱就很特别O小时候

4.写我被滚烫的稀饭烫伤后,妈妈只是淡淡地说几句,我误认为妈妈不心疼我。

5.①妈妈除在生活上关心我,更希望我具有坚韧不拔的性格,独立自主的能力不断进取的精神。

②特殊 非常

③我被稀饭烫伤后,妈妈说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实际是为了培养我坚韧不拔的性格、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善于培养孩子的母亲。

篇7:《爱的语言》阅读训练及答案

《爱的语言》阅读训练及答案

⑴鸡年春节联欢晚会后,大家谈论得最多的是舞蹈《千手观音》,众口一词,都说好,震撼人。

⑵当《千手观音》节目上场时,我的眼前,突然晃过一片湖,宁静,优雅,神秘,高贵,那是天鹅憩息的一片湖啊,千变万化的舞姿,醉倒眼睛。以为眼花,不及穿衣,跳下床,跑到电视机跟前看。真的,那千真万确是一片湖,音乐满载着月色,跌宕开来,一片手臂在乐曲中缓缓扬起,如次第开放的花瓣,在空中盛开;又如一些柔嫩的翅膀,划着轻风,翩翩而飞,无声无息。透明,纯净,直抵心灵。心,猝不及防被击中。这世界,最动人的,原是这样的无声之爱。

⑶来不及跟朋友道新年祝福,只发一个信息告诉他,《千手观音》好。朋友回,是。对话如此简单,却全部明了。湿湿的感动蕴于心,如眷回大地时那柔柔的草。原来,生命可以卑微,但不可以放弃,如果坚持,一样可以把春天驮在肩上。

⑷领舞的女孩叫邰丽华,两岁时因高烧注射链霉素失去听力,从此告别有声世界。七岁那年她进了聋哑学校,有一节课上,老师踏响木地板上的象脚鼓,把震动传给学生。当“嘭嘭嘭”的有节奏的震动通过双脚传遍邰丽华小小的身躯时,她被从未有过的幸福感袭裹了,她看见彩色的音乐飞起来。从此,她找到了与世界沟通的桥梁,用舞蹈来表达她内心的爱,锲而不舍。

⑸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假如《千手观音》由一群健康健全的女孩来跳,肯定也会跳出这样的'效果,但给人的震撼却要大打折扣。当21个聋哑女孩,如精灵似的,在舞台上徐徐舒臂的时候,我们惊叹的是,她们怎么可以舞得这么完美呢!——我们感动的,原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生命执著的热爱。

⑹爱的语言,原可以不用说出,用手臂,就可以缓缓表达。

⑺一个动作因此而成了经典,它表达的主题只有一个: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⑻这世界,总有什么,能迅捷击中我们柔软的心扉,让它在一瞬间开启。而之后,我们会更懂得珍惜,珍惜爱,珍惜幸福,并且学会生活和创造。

1.你能给文章加一个恰当的标题吗?

2.在鸡年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最喜欢的节目”评选中,舞蹈《千手观音》以绝对领先的得票数荣获特等奖。本文作者也说“众口一词,都说好,震撼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该节目“震撼人”的原因。

3.第⑶段中“如果坚持,一样可以把春天驮在肩上”的含义是: 。

4.第⑸段写道:“假如《千手观音》由一群健康健全的女孩来跳,肯定也会跳出这样的效果,但给人的震撼却要大打折扣。”请问这是为什么?

5.“五一”前夕,《千手观音》剧组到某地举行了专场演出,聋哑演员们翩翩起舞,再次征服了广大的观众。假设你也观看了现场演出,请结合上文内容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

1.爱的语言(符合文意即可)

2.⑴表演者所塑造的极富艺术魅力的舞台形象;⑵舞蹈演员为创造这完美的艺术付出了巨大的劳动;

⑶表演者通过舞蹈所表现出来的对生命执著的热爱。

3.如果能够锲而不舍地坚持努力,一样能够让生命绽放美丽的花朵,创造人生的辉煌。(意思对即可)

4.哑女孩的精湛表演,要付出比健康健全的女孩更多的汗水和心血,更集中体现了她们对生命的执著的热爱。

5.不设统一。内容切合原文大意、符合主题的要求,语言通顺流畅、表述清楚即可。

示例一:面对厄运,不放弃,不气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一定能够创造人生的辉煌。

示例二:珍惜现有的条件和优势,像邰丽华等聋哑演员那样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努力创造更加美好和幸福的生活。

篇8: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阅读训练及答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阅读训练及答案

①幼儿园开学那天,孩子哭闹不止,双手紧抓校门,就是不肯进去。众人围观之下,使出浑身解数的妈妈有点急了,语言和动作越来越粗鲁。这时,一位老师闻讯赶来,先抚摸孩子凌乱的头发,又擦掉他脸上的泪珠,再加上几句轻声的安慰。“暴风雨”很快平息了,小朋友虽在哽咽,但还是乖乖牵着老师的手走了,妈妈目送着孩子也绽放了笑容……

②这样的一幕,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品味,老师对孩子的细致与体贴,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幼小的心灵,这满满的师者爱心,不正是在校门口守望的父母们所期待的.吗?“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一番话,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③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雕刻一座少女雕像时,投入了全部精力、融入了所有爱恋。最终,爱神被他打动了,赋予雕像以生命。有了爱,就有了蓬勃的生机,就有了跃动的灵魂,“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是对教育真谛的生动诠释。教师虽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从事着“仁而爱人”的事业。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惟有倾注爱心,三尺讲台才会成为梦想起飞的平台。

④有人说,爱是理性的太阳,照耀着世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不惜失去双腿,这是舍己为人之爱;大量乡村教师拿着微薄收入坚守课堂,这是克己育人之爱;无数老师一心扑在教学上,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两鬓斑斑无怨无悔,这是敬业成人之爱。爱岗位、爱学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每一位好老师都是一张教育的名片,他们看似平凡,却以一生写尽了人间大爱。

⑤当年,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写下这样一段话: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时至今日,这段话依然发人深省。

⑥“能走多远,关键看你有多爱”。心中有了爱,就是燃灯者、举火者,他们提供的光亮,足以照耀孩子们的前程,足以照亮我们民族的未来。

1.标题就是本文的论点,在文章中,这一论点的提出在第②段,那么第一段是否可以删去?请从议论文结构和内容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3分)

2.文章第③④段是 论据,第⑤段是 论据,它们依次从不同的角度 地证明了文章论点的正确性。 (3分)

3. 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请仿照这一句式再写一句赞美老师的话。 (3分)

每一位好老师都是一张教育的名片,他们看似平凡,却以一生写尽了人间大爱。

4. 第⑥段结尾一段把具有爱的老师比喻成“燃灯者”和“举火者”,而且能够“照耀孩子们的前程”,“照亮我们民族的未来”。这些话语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谈谈。 (4分)

答案解析:

1.第①段不能删去。从结构上看第①段属于引论,它是议论文的一部分;从内容看,通过一则故事讲述教育中爱的重要性,可以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有力证明论点。

2.事实 道理 层层深入

3.(略)

4 老师有了爱心,就能培养起孩子们美好的心灵,就能帮助孩子们走好人生的道路;民族的未来属于孩子们,有着美好心灵的孩子们才能民族的希望。

《爱的语言》阅读训练及答案

丑小鸭阅读训练及答案

兄弟阅读训练及答案

旧唐书阅读训练及答案

口技阅读训练及答案

独木舟之道阅读训练及答案

沙尘暴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文言文《三国志》阅读训练及答案

《冬天》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超级网银》阅读训练及答案

狠爱阅读训练及答案(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狠爱阅读训练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