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深圳大学国贸专业跨考考研经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深圳大学国贸专业跨考考研经验,供大家参考。
- 目录
篇1:深圳大学国贸专业跨考考研经验
深圳大学国贸专业跨考考研经验分享
前言:回顾自己走过的考研道路,觉得有经验也有教训,在这里写下考研心得以期望给后来者指明方向,让他们勇往直前,少走些弯路。希望能给有志于考研成功的同学一些所谓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先报下考研的成绩,政治74,英语一67,数学三118,专业课120,初试第5,总排名第11,已被录取。
一、细说我的考研路程。
一直以来总有人问什么时候准备考研最合适?这个问题老生常谈,我认为考本专业的大三下学期准备正好,而跨专业的,尤其是涉及数学的,而且没学过的,大三上学期开始准备正好。因为在之前大一大二准备考研的话不合适,理由如下:第一,战线太长,而且如果处处以考研的时间和精力来要求自己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切实际的,这样的话即使坚持到大三大四时,由于长期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准备考研上,自己又那么辛苦,在该玩的时候没有玩的话,此时大三大四非常想玩,但此时又是关键的时期,一玩就分心,心思不能及时的收回来,那么可想而知结果如何,所以什么时间做什么样的'事很重要。第二,此时正是认真学好功课的好时间,因为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准备考研的时候还是要弄懂这些,除非像我这样跨专业的除外,而且一般大一大二课程比较多,抽出时间来准备考研不合适,也不现实。第三,大一大二是一个人由迷茫走向理性的时候,应该好好接触社会,体验生活,而不是就知道天天看看书,准备考研。
大三上学期我开始正式准备考研,此时学校已定下来,由于我是跨考国贸的,所以此时我开始看专业课和数学书,由于都没有学过,所以很是费劲,特别是数学,坦白的说,虽然都看了,但还是有许多不懂,于是我试着找资料和课程来听听,正好下学期选公选课时间时,有线性代数这门课,于是就报了,与此同时还去了学校的东校区听高等数学和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最终我坚持下来了,当时感觉没多大作用,但现在看来还是有用的。其中,听线性代数最认真,因为老师讲的也认真,每次去都认真听她讲,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回去后认真复习她讲的,做相应的练习,遇到不会的,下次上课后问她,老师很认真的讲解,不曾有一丝不耐烦,所以为考研时数学中的线性代数打下坚实的底子,尽管考试时线性代数发挥得不好,但自己感觉线代学得最好。大三上学期复习的同时还准备考了会计证,最终过了,事实证明时间是有点紧,但时间安排的合理,就不会手忙脚乱的。
大三下学期,我准备考证淮右底矢裰ぃ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即从三月到五月,这期间还准备了考研英语的词汇即背单词,数学再看数学书,做书后习题,但自我感觉还是分心了,主要在数学上,这为日后考研中间的艰难种下了祸根,所幸一切都是幸运的,证券过了,接着又准备了六级,因为六级一直不过是因为听力的缘故,于是就认真地练上一个月,终于在这次的六级考试中过了,但此时大三下学期即将过去,以为下面就是期末考试,所以可以说这学期是被浪费掉的。因此教训:大三下学期确定了目标后就开始行动,不应该再做其他无关紧要的事了。
暑假,我开始有点急了,因为数学复习全书才做了两章,还有许多没做,于是暑假尽心的投入进去,尽管天气很炎热,但我都坚持下来了,终于在8月25号前全做完了,虽然有点囫囵吞枣的味道,但至少知道自己在数学上到底哪块不会,接着听了数学辅导班,感觉突然间懂了许多,只记下不会的。整个暑假我只休息了两天,在家里定了了9月到来年1月的计划,虽然我下学期没有把握好,但暑假我赶上来了。因此经验:暑假很关键,往往暑假没有把握好的,后面会跟不上步伐的!无论如何,坚持下来,你就成功了一半!!
九月份第一天我就正式开战了。九月份把专业课复习带进来了(之前是数学和英语),坦白的说,很辛苦,很艰难,每天那么多要背的,理解的,但我都坚持下来,算了一下,数学至少每天五个小时,英语三个小时,专业课三个小时,背书的时间大概是三个小时,很累,但坚持下来了,后面我就轻松多了,这一个月我把数学复习全书在做了一遍,结果就好多了,很多又懂了,英语还是记单词,做阅读理解,分析长单句,真题解析还没有做,中秋没有回家。
十一国庆后我把政治加进来了,国庆没有回家,接着看书,政治加进来后明显时间紧了点,于是就把专业课的时间减了一小时,把英语的半小时省下来,加起来一个半小时给政治,背书的时间留一个小时给政治,刚开始时政治的许多东西都忘了,但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上来了,很多东西都想起来了,很欣慰。这一个月数学我开始做历年真题解析(因为时间不够,原来想再做一遍数学复习全书的),英语开始做历年真题解析,专业课资料已经复习第二遍了。这一阶段要比上个月要好多了,虽然很累,但很开心,因为一切都在朝着我想要的方向前进,这一阶段数学的时间还是晚上的,我把上午九点到十一点的给了政治,中午十二点半到两点的给了专业课,英语是从两点到四点半,晚饭后留半个小时给英语,剩下的休息二十分钟,跑步半小时,七点前准时到图书馆看数学,从七点到最后大叔撵人走。
十一月份,英语正在真题时,数学正在真题时,专业课复习巩固中,政治练习,背诵,听讲课中,时间依旧是那么紧,但我依旧是那么平静,不过睡觉一天能保证六个小时就不错了,每周最开心的一天是星期天,因为下午洗完澡,洗完衣服后可以美美的睡上一觉,睡完后精神抖擞的去看书,那时觉得能美美的睡上一觉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数学由于在九十月份那会发现学了线代忘高数,学了概率忘线代,学了高数忘概率,于是在历年真题解析这一块,我采取先将线真题复习,反复做了几遍透,然后将高数真题复习,又做了几遍,同时每天在做线代后又做高数,这样到后来把概率加进来,这样每天数学三块都做了,渐渐地三块就融合了,数学形成一个整体。
十二月份,上旬数学我继续做历年真题解析,并找出相关规律,如每年必考题型,下旬我开始做经典400题,时间紧,任务重,但终于在1月3号搞定。英语上旬真题彻底结束,下旬模拟练习。专业课第四轮复习。政治上旬开始查漏补缺,做真题,下旬模拟练习。
一月份,数学最后三天复习相关的公式及定理推到;英语准备作文,查漏补缺;政治查漏补缺;专业课查漏补缺。
二、总结我采取的初试复习方法:
1.数学复习如下:三本书:复习全书,历年真题解析,经典400题。
现在想想看第一本书应该这样复习:在复习前应该把书本看透,时间应该在大三上学期比较合适,最迟不得晚于下学期的五月份。最好能在暑假前把这本书做完,暑假里把这本书第二遍做完。开学后九月到十月把这本书第三遍做完,这样下面再做历年真题解析,做到十一月中旬,做个三遍左右,基本上差不多了。十一月下旬做经典400题,做到十二月下旬,做上个三两遍的,最后时刻复习公式和定理,查漏补缺。这样的方法才是正常的,我走了一步险棋,所幸后续时间抓得紧,否则危险。采用这种方法的,正常发挥,数学考130分不成问题。
2.英语复习如下:三本书:词汇书,历年真题解析,模拟题
首先复习词汇书,单词能记多少就记多少,重复记忆是关键。然后在这基础上进行真题专项突破,重点是阅读理解,新题型,作文。其中作文,自己一定要多写写,平时要注意积累优秀的句子,学着套进句子中。最后模拟题,我建议买张剑最后模拟题的买五送五,即买英语五套送政治五套,模拟时按规定的时间答题,答完后立即涂卡,算准时间,培养习惯。
。篇2:对外经贸大学国贸专业跨考经验
对外经贸大学国贸专业跨考经验分享
在论坛里看到好几个帖子呼唤国贸的出来些经验贴,本人虽然分数不高,但也还是把自己知道的发出来回馈一下论坛,权当抛砖引玉。
一、【初试】
考研是从9月开始的,跨校跨专业。初试成绩384分。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跨专业复习时间还那么短,最后还考上,我想其实是我大量压缩了英语和政治的复习时间,十一期间才想好报贸大,报完名赶紧买了指定的教材,所以大部分时间耗在了专业课和数学上。事实证明,早点准备的话分还是会更高的,这样复试的时候就不用那么提心吊胆了。
1.政治:
我的本科是学工科的,北京的211,所以,政治等于零基础,班上一起考研的同学和我都报了考研班,为的是让考研班老师帮忙总结内容,梳理考点,然后自己背,我个人觉得政治的区分度在于前面50分的客观题,尤其是多选,非常拉分的,至于后面的大题,北京的判卷向来很严,所以只要都答上的话,大家的分数相差都不大。
复习方法:政治在十月之前只需要关注下时事,多注意一下这方面的思维养成就可以了,比如今年即将召开的十八大;十月份开始可以在复习其他科目烦了的时候看一遍红宝书,了解一下就好,不用记; 十月下旬建议做肖秀荣的《命题人1000题》,里面1000多道客观题,很基础,答案讲解很详细,我是先做一遍再看一遍答案,这样相当于又仔细看了两遍红宝书,这本书做完,基本的客观题就没问题了;十一月开始考研班的课就多了,发一堆的资料,考研班资料里面的题比较活,会接近真题,所以客观题还要做这个,注意思路和理解;剩下的时候就是背主要考点了,用的的《28题》,是老师结合时事总结的易考点,一本小书,随处带着,有空就背一背;一月份那几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政治上了,看了很多预测题(主要是大题),注意他是怎么答的,政治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很重要,同样的内容,分点写与不分点写得分完全不一样的。大题最后背了肖秀荣的《4套卷》,大家都觉得含金量挺高,5道里面有两道命中,其他几道也有沾边的'知识点。
政治我考了66分,主要就是多选题错的太多了,大家引以为戒啊!
2.英语:
由于自己英语底子一直很好,所以在英语上花的时间实在少得可怜,一度被同学们成为裸考。惨痛的教训啊,考前自己没写过一篇作文,没背过一篇范文,连有哪些题型都不清楚,直接导致考试的时候作文耗很久时间还写得很烂,最终没有时间写完型,10分就没了,考完出来很沮丧,给爸妈打电话都哭了。最后英语考了73分,本来想靠英语拉拉分的,可是考贸大的,这个水平实在一般了。虽然我没怎么好好复习,也结合自己的经验教训说说学英语的技巧吧。
学习方法:
(1)、做题顺序:阅读A――阅读B――翻译――小作文――大作文――完型
(2)、阅读题技巧:一定要先看问题,再看文章。考研英语阅读的出题顺序和文章段落顺序基本是一致的,所以,带着问题去找答案,准确率才会高,我之前也是先看文章的,结果每篇错2-3个,后来自己冷静了下,先看题再看文章,准确率基本上90%以上,考研的时候只错了一道。
(3)、关于作文:一定要重视!至少上考场前自己动手写几篇,练练手感!
(4)、完型:确实很鸡肋,难,分还少,放最后吧(到现在都不知道完型题目是什么),如果想练习的话可以总结十年真题里面的出题规律,选项什么的,常考的词汇还是有一些的。
关于英语,大家一定要吸取我的教训,好好对待!
3.数学三:
虽然我是工科生,但是高数学的很烂的,大一两个学期的高数都没上70分,所以数学我也报了班,还遇到一个很好的老师,数学最后能考135分,最感谢的人就是张老师,如上所说的,高数主要就是跟着老师学的,每节课都很认真听,课间还跑到大讲台上去问题,就是为了近距离接触下我亲爱的老师,概率和线代的知识点多且杂,考研班老师又讲的不好,困扰了我好一段时间,后来静下心来自己仔细梳理,才慢慢的有了起色。
数学从11月开始就可以题海战术了:先是李永乐的《660题》选择填空,再是历年真题,先分章节做一遍,再分年份做一遍;再做了李永乐的《100题》后面大题,模拟题用的张老师的《命题人8套卷》,比考研卷难,每次都只能考100出头,但是做完很有收获,而且正式考的时候会发现题目很简单。
数学的选择填空一定要细心,楼主就是填错一道填空题答案,又算错了一道填空题,直接8分没了,今年的卷子比去年难一点,但是比以前的要简单,我觉得难度很合适,剩10分钟做完,整张卷子其实只有4分的题没把握,要是能细心点就完美了。
4.815经济学综合:
专业课考了110分,出分的时候看到还是很高兴的,自己都差点哭出来,因为专业课准备的最艰难,估分的时候也最没有把握,就怕专业课上挂掉。110分,只能算是中等成绩,但是和复习很久的,本专业的同学比也差不了几分,太感动了!
贸大的经济学综合规定了四本书:平迪克的《微观经济学》、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再是高鸿业老师的宏微观。我没有任何基础,只能从高的书开始看,刚开始看的很慢,但是理解起来还算简单,而且看着感兴趣,才坚持了下来。因为时间问题,我基本上没有看多的宏观,后半段的复习主要是看平迪克的《微观》加高鸿业的《宏观》。准备专业课的答题方法,看的是上面这四本书的金圣才,含考研真题的那种,另外还在图书馆借了好多类似的书,随便翻翻,到最后的时候我基本可以一晚上翻完一本参考书,因为题都差不多,只是因为看不同的书比较有新鲜感,看的进去点,有图书馆资源的同学可以尝试下。
专业英语推荐看沈素萍老师的《金融英语阅读》,注意积累书中的专业词汇,配合辅导书,翻译不成问题的。
贸大的专业课最重要的当然还是真题,另外还有个贸大的学妹给我找出来一个本科宏微观的题库,我都做了差不多3遍的样子,事实证明很管用的,详见附件下载。
二、【复试】趁着记忆尤新,也说说今年的复试。国贸今年的情况是,一共54个人进入复试,我知道的30来个人里面有3个被调成国际商务专硕,剩下的不知道还有没有被调的,其他的应该是都录取了。
笔试:笔试的题型是:60道判断题,1分/个;20道单选,1分/个;10道多选,2分/个。今年的笔试好难!从招生简章,直到4月10号出的笔试通知里面,规定的参考书都是《国际贸易实务》(版),结果卷子里面出现的全是incoterms 2010、保险2009、知识产权一类的,见都没见过,跨专业的孩子伤不起!为什么老师你说了考第四版却按第五版出题,还问我们这两版上面改动的知识点,我真的不知道好不好。结果就是考完之后大家一个个面面相觑,长叹一声:会不会不及格!
面试:贸大的老师很好,回答英语问题的时候卡了一下想个单词,旁边的女老师就微笑着跟我说别紧张,一下我就想出来啦!然后英语很顺利的就过关了,专业面试的时候,第一个老师直接问我以前学过国贸方面的知识么,我很无知的说没有,然后老师就说,你都看了那几本书,你知道什么给我们讲讲吧!我就挑自己最熟悉的说,还是没怎么说好。接下来两个老师都很体贴地结合我本科的专业提问题,完全没有跨专业的烦恼,最后有个本专业的生产操作的问题,我说我没工作过不清楚,老师还很温柔的说没事,这不怪你。最后,我的复试成绩76分,今年分数普遍低,还没问到有上80分的同学呢。
关于复试的总结:虽然贸大的复试相对简单,但是一定要好好准备,关键时刻用得上的!比如蒙判断题的时候,有点基础,蒙对的几率也大点嘛!关于我复习815的所有资料,精心排版的,上传到这里与大家分享。
最后,祝的研友们明年相聚贸大!坚持就是胜利!
篇3: 专业跨考经验
复试完刚回到家,累的腰酸腿疼,两年来最后能好好放松放松了。打开手机看到牛顿君征稿,想想也该为自己的考研生涯做个总结,写多少算多少吧。
首先说说自己的成绩。作为一只二战狗,跨考东南大学计算机,初试361,政治63,英语79,数学96,专业课123,排行专硕第七(招31个)。作为跨考生初试成绩对我的帮忙很大,这个稍后再说。
二战选取跨考
决定二战是在去年的六月。一战考的是东南材料(本科专业),仗着自己初试400+的成绩觉得稳了,复试就没怎样好好学,结果复试笔试考了个倒数第一,成功被刷了……这也是一战给我最重要的经验,真正被录取之前必须不要放松!被刷了之后联系了很多调剂,最后调剂到了家乡的一个研究所,毕业以后留所待遇也挺好。但是始终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犹豫了两个月还是顶着家里人的反对决定二战了(那里为我浪费的一个名额道歉)。再一想自己一战的时候就犹犹豫豫没有跨考,二战再考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又有什么好处呢?于是查了查资料,决定跨考东南计算机。
篇4: 专业跨考经验
决定二战的时候已经六月了,再忙了忙毕业的.事,基本开始复习已经到了七月。由于数学从数二转成了数一多了很多东西,又想在暑假过完一遍,所以这两个月数学看的很慌。所以想二战的话还是要尽早决定,否则白白浪费你有基础的优势。数学比较差那里就不多说了,说说专业课。东南大学计算机考的是自命题935,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三门。我学习的顺序是组原→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组成原理这个东西对于跨考生来说能够说看起来算是很痛苦的了,第一遍看到难一点的地方我甚至每句话要看三五遍才明白他在说什么,一个小时也看不了十页书,所以这个东西必须要最先学。过一遍以后再看第二遍就会发现很多原先不明白的东西就能看懂了。而且这门课的知识点很容易相互掺杂(比如总线和内存的交叉编址),看的时候必须要多想想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在那里推荐不考408的同学也看看王道的辅导书,题出的还是不错的。里面也有往年408的题,408还是很会玩,经常会出点让你惊呼“卧槽这特么是啥”的题,对开拓一下思维很有帮忙。
接下来是数据结构。由于我本科甚至没有学过C语言,所以在基友的推荐下买了天勤的书。天勤的数据结构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确实很不错,至少我看的时候基本没遇到什么难题。推荐大家先把整本书过一遍(对照着自己的考纲),重点放在线性表和树上,第二遍看的时候再开始做题,因为前几章的某些题目会夹杂后面的东西。刷题的话不推荐1800,因为实在是太杂了,全做根本做不到,挑的话更费事。十一月左右的时候我又买了本王道的数据结构做了做题,王道的题还是很不错的。
操作系统这个东西其实没什么说的,我完全是跟着王道走的,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感觉就够了。
复试有惊无险
复试的话,东南笔试考的是C++(不上机)。本来决定初试考完就开始学,最后还是没按捺住玩了大半个月,最后出成绩了才决定不行了真得学了233,有好几天还敲代码到凌晨一两点,要明白我初试都没学到这时候过……那里我作为一个反面教材,自控力太差了,跨考生还是就应早点开始。面试的时候本来很紧张,因为能够说是真的什么都不会,结果老师很友好,看我是跨考生基本没问什么专业问题,只问了问为什么要跨考,专业课是怎样复习的之类的问题(谢天谢地专业课考的不错……),能够说是毫无歧视了,给东大比心!最后笔试和面试都是110+的中等偏下成绩了,但是有初试成绩拽着,还是被成功录取了。这也是一开始说初试必须要尽量考高分的原因,毕竟跨考生复试不崩就是成功了……
收获祝福
二战这一年,收获了很多,能够说是我人生23年来好处最重大的一年,经历了艰难的选取、感情和学业的挫折、一个人过了孤独到极点的四个月,幸而给了我一个完美的结果。看到那里的小伙伴,如果你的另一半决定要二战,必须要对ta好一点,因为压力真的很大。祝愿2019考研的小伙伴们都能获得一个圆满的结果!
篇5:深圳大学法学考研经验
深圳大学法学考研经验分享
既然你选择了法学,就注定了你要比别人要多一份纠结,多一份努力,多一份收获。记得当年大二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要考司法考试,到了大三我又决定也要考深圳大学的研究生,这就痛苦了,是一心考司考呢,还是一心考研呢,是考研司考一起同时进行呢?还是先考研再考司考呢或者先考司考再考研呢?我选择了先全心司考,司考完再全心考研,最终以司考417 和考研369证明了选择的正确性。
我咨询了好多的学长学姐,问他们司考和考研能否在毕业前兼得,回答都是否定的,直到有一天我听到了一个学校有过这么一位学长―司考和考研兼得,我联系到了他,我开始走他的路。
谈到司考,给我一天的时间都讲不完,总有那么多想讲的,因为准备的太长了,每天10个多小时的看书,我足足坚持了6个多月,这里是考研贴,不深谈司考,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联系我,此处省去十万字。
深大考研的报录比例挺吓人的,有的看起来达到了10几比1,但是千万别被这组数据吓到了,真正和你产生竞争的就那么20、30几个人,甚至就只有10几个人,甚至他们根本无法与你竞争,真的,我们班考上法大、西政、华东政法、中山大学都有人在,除了那位考华东政法的,他们都是学习很一般的同学,却都是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被录取。所以,首先,一定要坚定信息还要看清事实。
深大法学专业课通通考四门,刑法、民法、行政法、法理,考死记硬背的比较少,不过一些基本的概念一定要知道,至少要能用自己的话能说出来,刑法,指定的教材是张明楷的,不过个人建议不要看他的.,看马高的就行了,甚至用你自己的教材也行,甚至看司考的书也行,因为司考的刑法的理论也很深。民法,指定教材王利明版,就看他的,他的书比较讲逻辑,他的书主要围绕几个方面讲,概念、特征……铭记些方面,对你看书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一般是把书盖起来复述他的内容,到最后只背那些框架,最后下笔如云。行政法指定高铭暄版,这本书还不错,就看他吧,行政法比较枯燥而且难看懂,建议去听听司考中林鸿潮的司法考试录音,对你学这门会很有很有帮助,法理就别说了,该记的记下,别偷懒,要不然到时碰到那种考点的题目,你会哭的。
上面一再出现司考录音的词汇,有人或许会反感,千万不要,你没去听司考录音你永远明白不了你自己的损失,只有你听了你才会发现相见恨晚,他对你看书很有帮助的,有的章节我看了N遍,几乎都背出来了,就是理解不了,当听了音频,我不再看了,因为我理解了,根本就不需要看了。所以推荐下:刑法韩友谊,行政法林鸿潮,民法张翔/李建伟,法理杨帆都是很不错的名师,名师就是你听了课之后哭着说相见恨晚的老师。
综上,得出结论,司考准备充分的人考深圳大学的专业课有绝对的优势,如果你一心考研,司考方面的那些好的资料和资源一定也要利用。
政治,推荐一本书,风中劲草很不错,还是那句话,好书没看你明白不了自己的损失,看了才知道相见恨晚。
英语,我没有报班,六级水平426分,后来听了徐绽的视频,还不错,结果只考了56分,我曾经因为英语想放弃考研。后来因为相信自己的专业水平又坚持了。
仅以此贴感激当初帮助过我的学姐学长,为传承这种精神这种爱,我要尽力帮助我的学弟学妹。
◇中国大学网 考研经验总结文章篇6:深圳大学会计学院考研经验
深圳大学会计学院考研经验分享
[]好久没上论坛了,今天看到挺多人在问会计参考书的问题,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当时,我也是抓住我的朋友问,到底看哪本书,考什么,怎么考……不知不觉暑假就剩下三个星期,时间过得真快,可惜我的CPA看得不快。开始正题之前,先说点题外话,希望各位考深大会计的同学好好努力,要坚持下去。另外,跨专业报考的同学,要相信自己,据我统计,每年考上的同学里大部分都是非会计专业的。 还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经验,经供参考,大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具体制定计划。我没有仔细研究大纲,一切以大纲为准。开始正题吧,关于会计的专业课真题,深大的师范学院四楼有卖专业课的试卷,不过没有最新的年份,2011肯定没有啦,大家在网上买,应该也可以,刚刚看到有同学被骗了,那就要注意一点了。论坛里有位同学把今年的试题回忆出来了,对于这个,大家真的应该表示十分感谢,而我要表达万分敬佩,出了教室那道门,除了那个令我莫名其妙的负商誉,什么都不记得了。能记得这么清楚,实在了得。如果买到了以前年份的试题,对于超出考试大纲的题目,就不用做了。考试不会考,忘记了哪一年,出过债务重组的分录题,不用看。
会计专业初试考两门专业课,分别是财务会计,公司理财,各75分。
财务会计我只看了一本书,就是CPA的那本教材,不用全看完,主要是中级财务会计,后面的高财不会考的。深大已经出考试大纲了,大家拿着专业课的大纲,跟教材对比一下,就知道看哪里了。我从第一章总论看到第十二章财务报告,加上第十四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另外,第二章金融资产里面的第四节,第七节,一般不用看,为什么说是一般,因为我没看,但是我只有99%确定不会考,第六章无形资产不用看,大纲木有,这个建议还是去看看2012的大纲,核准一下,万一学校明年突发奇想又考了就麻烦。考试内容就是这么多了。要好好看,重复地看,我都忘记自己到底看了多少遍,基本上例题的答案我都能背下来了。可惜现在都忘记了。
说说题型吧,名词解释,我的做法很简单,把课本上所有的名词都画出来,多看几遍,其实也没多少个名词。最后也被我基本划对了,只有一个诡异的“负商誉”,我真的不知道是什么来的,当时我就想,算了,老师,我把这几分送给你吧,空白了。打个比方说吧,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都很熟悉吧,但是这两个可以既考名词解释,也可以考简答题喔。要是大意,没记住,万一考了,在考场上肯定肠子都悔青了。类似的,比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肯定要闭上眼睛都能写出来。其实,财务会计注重的是实务,能出名词解释,简答题的地方不多,大家注意总结总结,肯定能做好。
至于实务分录,增值税和收入确认绝对是个重点,很喜欢考。金融资产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啊,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分录。长期股权投资比较难,我纠结了很久,以前考过,这两年没考,有可能会考啊,我今年是做了充分准备的,在这个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核算方法的转换和处置,要好好掌握。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什么时候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什么时候算做财务费用,固定资产的折旧。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和转换、处置。今年的一道分录题就出在这两个考点。
一点会计基础都没有的同学,一定要先找本会计学基础来仔细学习,不然看财务会计很辛苦。磨刀不误砍柴工嘛,打好基础什么都好说。
再来说公司理财。我们一般提倡用的是熊楚雄老师的《中级公司理财》,这本书已经不出版了,以前深大会计的同学上课用的也是复印版,所以大家可以安心的在网上买复印的。我当时复印的价格是20块,16开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个价格。
公司理财我个人觉得是比较容易考高分。尤其是计算题,不用做别的习题,只要能把课本上的例题和练习题弄懂,肯定能满分。但是要注意每年考试的题型变化,往年考得大多比较简单,今年的题目相对复杂一点,我考试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当我慢悠悠的在做题时,突然意识到貌似时间不多了,所以我有一道大题基本没做。前车之鉴。证明题肯定有的,以前好像有考过财务杠杠,我没看懂,就放弃了,就只背了MM定理,这个定理很重要,每个证明都要能背出来。而且不能因为以前考过了,就不看。我原来也是觉得考过了就不考,所以今年的证明题我从来都不看,最后在考试前半小时,我突发奇想背了下来,刚好考了,算是幸运了。公司理财的`问答题,唉,这本书不好就在这里,可以出问答题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而且偶尔还出点初级公司理财的题目,大家尽力背吧。
初试的经验就到此了。大家好好努力,希望都能到达我接下来说的阶段。复试。
复试包括三个方面,英语听力,专业课笔试,综合能力面试。
英语听力直接可以漠视它,准备和没准备,英语好和英语坏的同学,面临的结果都是听不懂。我曾经用托福的听力训练,考试的时候,居然比托福听力还快,所以,大家可以快快乐乐的,毫无负担的面对这个听力考试。尽力而为就行。
专业课笔试考管理会计和审计,管理会计比较简单,就算没学过,也能在一个星期内滚瓜烂熟。审计令人头疼啊,只能说非会计专业的,感觉考得不错的同学寒假的时候提前准备准备,增加自信咯。要不就是一头蒙。不过乐观一点看就是,大家都不大懂,区别也不会太大。
综合能力面试,有四个题,随机抽专业英语,财务会计,公司理财,审计的题目。专业英语要求翻译一小段文字,英译中,还有回答老师随机的英语提问。题目都比较基础啦,就是在考试的氛围下,大家难免紧张,尽力回答就行,会计的老师都极其和蔼。
成绩出来以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排名和拟招人数,估计自己是否能进入复试。如果差几名,也不要灰心,前面的同学单科不过线,或者学校准备扩招,这种可能性都是有的。这时大家应该态度良好的打电话,或者到深大咨询。尤其强调态度要好,老师都很辛苦的,每年到了这个时候,要接很多电话,见很多同学。
确定进入复试以后,好好准备复试就行。有人可能会问,要不要去找老师。我觉得不用,也没去找。准备好了,在复试的时候表现出来,就足够了。老师都喜欢勤奋好学,有实力的学生,只要你是,老师都欢迎。
终于说完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祝愿2012的你,金榜题名。
◇中国大学网 考研篇7:山东大学金融学跨考考研经验
山东大学金融学跨考考研经验分享
在大三下学期五一之后开始准备考研的,没有报什么辅导班。
说一说辅导班的问题,我去拿同学的卡听过几次辅导班的课。个人认为报班完全没用,真的是劳民伤财,自己开始复习后就会发现辅导班老师给总结的东西都很肤浅,自己完全可以总结出来。上课的强度很大,上课就是不停的在记笔记,数学的完全就是在抄写缩小版的复习全书,政治班的重点完全不是重点,到后来五花八门的重点都会出来,其实辅导班老师也是在猜题,当我们复习到最后,自己心里也会有一个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分的,而且我们这一年所有的辅导班都在吹牛逼说自己能预测多少题。我也买了冲刺的册子,但是真的没有什么大的用处,没有那么神的,背背肖秀荣的四套题足够了。
来分别说说各个科目。
一、专业课
我报考的`是山东大学的金融学专业,众所周知难上加难,而且又是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会不会看不起二本的啊,等等各种问题迎面而来。山大的专业课说实话还是比较简单的,感觉所有的题目自己都做过了,都答得不错,结果只有129分,真的,当我看到试卷的时候我觉得好好做应该140差不多的,因为除了最后一个题没有做过,其他的都做过的,都说山大的评分很严,现在想想应该是自己的大题技巧不是很好吧,幸好还是考上了。不过现在总结起来还是自己复习的不是很到位,专业课起步很晚,宏观微观一遍看下来都已经十月下旬了,当然看的很细致,还用一个大本子做了好多笔记,托同学在山大找学长买了份内部资料,当时是看了高鸿业的题库资料,习题集,和老师的知识架构等资料,感觉还行,因为听学长说近些年习题集的重要性在下降,所以题库看的多一年,后来想想也觉得对,习题集的答案不是很系统,如果去背他的会容易失去很多分,还不如自己根据题库背或者根据题库总结课本呢。总体来说,我觉得西经还是比较容易的,后来想想129也是可以接受的,幸好录取了,金融的竞争太激烈了。
二、数学
两门最应该引起重视,毕竟分值占比真的很大。数学我算是复习最足的一门了,处于从小对数学的热爱,复习到后来总觉得复习其他是折磨,而做数学题是一种享受。如果时间充足,我建议先看教材,我是先大致的看了一下教材,发现看不进去,于是就从复习全书开始,有不清晰的地方再回去翻看教材。第一遍看的很慢,每天十几页的进度,不要急着去买真题做。差不多复习了三遍,这里我要说的是,还是用全书打好基础的好,我的好多同学全书就只看了一遍,就做题了,结果也可以想到,最好的110多分。
最后的一到两个月,我是用来疯狂做题的,用考试时采取的方式来做题,选择能猜就猜,节省时间,也为真正的考试时采取这种方法提高效率。660题和真题都还是比较简单的(660可能前面的部分选择比较难,考极限的好像是),但是真的要注意要好好的总结。从真题中归纳出考点来,为冲刺的重点复习做好准备。当时还在真题做的过程中穿插着做了400题,真的很难,考试的时候并不会那么难,但我也是全部做完的,数学是容不得半点骄傲的,这正好可以中和一下做真题是那么简单的傲气。数学我的结果还算理想。
三、英语
我的英语从来就是不稳定,我不爱背单词,这次考研英语也是一样。不过算是走低的时候。阅读一直是我最好的部分,真题做着也不错。其他的由于我不爱背单词,英译汉很多单词模棱两可,结果可想而知,虽然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了各种句式的翻译方法,可是最基本的单词还是成了致命伤,所以在此提醒接下来要考研的同学提早背单词,但是也被死板的背单词书,我是背不过。作文自己也写了几篇,也背了范文,但是我知道没有多少提高。考试时考的选择,直接套的范文,很快就做完了,给阅读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完形填空大家都说是鸡肋,我也没有复习,考试时最后的做的,一次完成。
四、政治
我还是觉得大题背与不背一个样,最主要拉开档次的是选择,特别是多选日,出题真的非常的灵活,琢磨不透。
说的是占座的问题,有一个固定的学习环境很重要。还有就是心态。好的心态好的效率。
篇8:护理考研可以跨考哪些专业
护理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我国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却呈现出小型化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
未来,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
篇9:详述跨考东南大学无线电系考研经验
详述跨考东南大学无线电系考研经验
关于初试:
初试的发挥比我预期的要好不少,其中政治71、英语77、数学138、专业课121,总分407。下面分各科说说经历:
政治:
说实话,政治这门课我花了不少心血,但结果也只能算是不坏吧,政治的客观题部分我只得了34分,个人感觉今年的题客观题考得有点偏,所以大家书一定要看细,政治要说拉分的话基本上也就是在客观题的多选题这块。至于主观部分,我得了37分,感觉有好几道都被各大辅导机构压中了,大家分数应该也都差不了太多。
记得去年三四月份的时候,因为感觉自己政治觉悟比较低,政治复习不知从何下手,心里比较虚,一激动报了个任奶奶团队的政治全程班,但其实越到后期就越觉得政治班这种东西,对于自己真心作用不大。
报班之后到暑假前我是一点没碰政治,到了暑假8月份辅导班开课,就拿着辅导班发的强化班教程(也就是序列一)去听课,结果发现这任奶奶团队所谓的强化班基本上就是带着你在教材上划重点,在书上画七八天的五角星和波浪线之后强化班结束。
强化班后我又把政治丢在一旁,浑浑噩噩来到9月中旬,在《考试大纲解析》(也就是“红宝书”)出了之后,我的政治复习迎来了一段相当纠结的时期:纠结政治教材到底是用我之前用的任奶奶强化班教程还是“红宝书”,两本各有优缺点,强化班教程之前已做了笔记,划了重点,而且排版看着比较舒服,但是毕竟不是官方教材,有些内容和红宝书的表述有些差异,且在部分章节较红宝书有所删减;而红宝书是官方出的教材,内容较严谨充实,而且据往届真题来看,有些真题还是红宝书上的原话,但它的排版实在让人蛋疼。刚开始我主要看强化班教程,并一直拿红宝书对比着。记得有一天晚上对比着看时发现强化班教程有一节比起红宝书实在是删减得太厉害……于是,那晚我居然就失眠了,然后半夜2点从床上爬起来想下决心从此丢了强化班教程,独搞红宝书,于是就拿着红宝书从头开始边看边对着强化班教程划重点……这样折腾到凌晨4点多,但越看红宝书越觉得那字体,那排版让我揪心。于是决定再次回归强化班教程。
其实如坛子里政治版某篇经验贴所说,看政治最怕的就是纠结教材,你纠结的时间都够人家看半本书了,关于序列一(与前面说的强化班教程是一样一样的)和红宝书孰优孰劣的问题,坛子里好像也一直有争论,我个人就考试之后想起来觉得还是偏向红宝书一些,当然前提是你能忍受它的排版。
不过我当时还是选择了强化班教程,选定之后都已经是10月初了,所以说“纠结”真是耽搁了我大把时间。之后我先是认认真真把书看完一遍,再找了本模拟题边看第二遍书边做。关于模拟题市面上有好多,比如《肖1000》 、《序列二》 、《风中劲草》等等口碑都不错,不过我当时并没有做以上几本,而是做了自己学校某位教授开的政治辅导班的习题,其实这些所谓的模拟题跟真题差别还是挺大的,做题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帮助记忆知识点罢了。所以做题的时候发现做错或者是对答案不确定时,一定要返回你的教材去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勤动手翻书,这样到后来基本上说到某个知识点你就能马上在教材上翻到相应的.页数(这套也是从坛子里某篇经验贴取到的经)。另外,在看教材第二遍的时候要注意对知识点搭建框架,至少你要对政治这门课分为几个大部分,每个部分分为几个小块、多少章做到心中烂熟。这种对教材宏观的把握对你做主观题是很重要的。
教材两遍搞完,习题做完一遍差不多就到了11月初了,这个时候我在淘宝上买了本论坛上很火的《风中劲草核心考点》来看,这书人称“大刀”,口碑很不错。于是我就拿傍晚的时间看第三遍教材并把之前做错的习题再做一遍,回住处后睡前再拿出“大刀”来翻,“大刀”是对教材知识点的提炼,看着还是比较快的。
教材第三遍搞完加“大刀”两遍搞完已经将近12月中旬了,差不多这个时间段或往后很多辅导机构就会出押题资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知识点整理,比如《20天20题》 等 ;一类是押题试卷,比如《肖4》 、《任四》等。我当时这四样是都买了,但基本就只看了《20天20题》,并把《肖4》做了一下,感觉《肖4》质量还是挺高的,无愧于它的口碑。另外,坛子里也会有高手发帖总结各大辅导机构压的大题,我当时就感觉有个帖子总结的很不错,还打印出来拿来背,最后考的时候感觉大题压到不少。
最后列一下我用过的政治参考书:
教材类:《任汝芬强化班教程》(即《序列一》)、《考试大纲解析》(即红宝书)、《风中劲草核心考点》
模拟题:自己学校老师政治班的习题
时政类:《任三》和《任四》的时政部分
押题类:《20天20题》 、《肖4》 、《任四》也做过一些选择题,但明显感觉题目质量不如《肖4》
。篇10:跨考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的一些考研经验
2012跨考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的一些考研经验
我本科毕业于云南某大学的数学系,2012年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英语66,政治66,心理学综合214,总分346)。在过去备考的一年里也体会了考研的各种艰难和迷茫。现在将自己考研的一些经验写于此,希望能对各位心理学的孩纸有所帮助。
我正式准备心理学的研是大三上学期结束,那个假期就留在学校开始看书。
首先,看的当然是几本权威的国内心理学教材,彭聃龄老师的普心,林崇德老师的发心,陈琦老师的教心,朱滢老师的实心,张厚粲老师的统计,戴海崎老师的测量。第一遍看这些教材时确实感到比较吃力,对专业名词感觉很艰涩,也记不住什么,当时我自己也做一些笔记,但感觉做得很不精练,基本就是照着书上的字抄了一遍,不久就放弃这种笔记了,纯粹的看书。之后,为了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我开始看一些国外的心理学教材,比如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Dennis Coon的《心理学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诶尔姆斯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些感觉都是很基础的心理学教材,讲得都比较细致,对于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很有帮助,尽管部头都比较大,但很值得一读。
在心理学统考的六科里面,我认为,普心,发心和教心属于文科性质,考试内容主要就是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记忆,而实心,测量和统计则属于理科性质,考试内容主要是理解运用,涉及计算。从我学习的情况看,也是后三科比较困难,好在测量的理论和计算似乎不是考试重点,所以测量我就没有多花功夫。对于统计,我又看了《行为科学统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并且做了后面的练习,这本书对心理统计的概念和统计过程都讲得很清晰,我觉得非常适用。对于实心,我又看了《实验心理学教程-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和《索尔索麦克林实验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前者对实验设计的各种方法讲解很透彻,而且同一个例子在不同的实验设计里面反复穿插,便于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后者则囊括了心理学各个领域的优秀实验案例,对于理解实心的各种概念和方法很有帮助。通过这些阅读,对心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就差不多了。
最后,就是加强记忆和查漏补缺。我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心理学专业基础》为主,开始重头复习,期间又补充阅读了国内的一些教材,如孟昭兰老师的普心、梁宁建老师的《心理学导论》、冯忠良老师的教心、杨治良老师的实心,将补充的知识点记在《心理学专业基础》这本书的页边,因为心理学是统考,考的很细又没有标准的备考教材,备考教材单一的话很容易遗漏知识点。做完这些之后,统考的大纲解析就差不多出了,拿到大纲后,就是比照着大纲构建知识框架,通过做了很多补充笔记在上面的《心理学专业基础》来反复识记各个知识点,同时买了一些题集来看,包括历年真题、《考研心理学命题思路及名校真题详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基础过关2000题》(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这几本题集的讲解都比较详细。临考前两个多星期,我做了《心理学基础综合模拟试卷2012》(复旦大学出版社),便等着正式考试了。
由于是本科是数学,专业课程一直很多且难,用于备考心理学的时间很少,加之对各类考研辅导班不是很信任,也不太认可,所以我没有报任何辅导班,也没有用辅导班的上课视频什么的,而是按自己的计划抽时间在自习室完成了上述学习。2012年心理学基础考下来,觉得绝大部分题都很基础,但是知识点考得也很细,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可能考到,而最后一个综合题(实验心理学的题)可能是得高分、拉大差距的点,也是考研的同学很容易丢分的点,毕竟实验心理学还是需要很多练习和实践才能学好的'。
对于选学校,我也纠结了很久。
但由于一开始就决定不进师范类院校(尽管一些师范类院校的心理学据说很强),又比较喜欢北京和南京两个城市,所以可选学校就剩下南大,东南大学,北大,清华和人大了,我最后选择人大,则是综合考虑了各校2012年的统考招生名额、自己的实力和可能面对的竞争力。现在自己如愿以偿,证明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人大的复试情况已经有帖子说得很详细,这里就不多说了。复试面试时考研的孩纸很容易被问到,为什么要考研心理学,及本科阶段有没有做过和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调查之类,如果本科期间没有做实验调查的经验,本科毕业论文就最好尽量体现自己专业和心理学的结合。
考研途中必然会面对很多来自别人和来自自己的怀疑(特别是冲击名校的孩纸们,如果还跨学校、跨专业的话就更严重了),这时候信心和恒心确实是最重要的,只要定了目标,就不要过多的去考虑如果失败了会怎样,而是每天定好一个计划,严格按照自己的步调进行,这样成功就有可能属于你。记住那句话,不被别人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去实现的!
(中国大学网考研 )★ 国贸专业求职信
深圳大学国贸专业跨考考研经验(通用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