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BI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
管院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题总共出了14个大题,题目量是相当大。14个大题由两个部分组成,70%是公共部分的经济管理知识,30%是不同专业方向的自选题。
经济学部分:
经济学部分的参考书有三本:尹伯承《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俗称绿宝书)
经济学部分考得很基础,没有很偏的题目,但是也相当难答好。比如微观里的让你推导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是向右上倾斜的,宏观里的问你公债收入的利息要不要计入GDP。要答好这些题目,需要你对经济学中每个概念都理解到位。因此,你要仔细研究指定的3本参考书,特别是两本绿宝书,再结合笔记反复看!
管理学部分:
管理学部分的参考书有两本: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二版,科特勒《营销管理》。对于《管理学》这本书,我想说的是,考试的题目都很死,在书上都能找到答案。建议你把这本书背下来吧,不要遗漏任何知识点,谁也没法预测出会考书上哪个部分,复习到位才是王道。《营销管理》这本很厚,800多页,刚拿到这本书时自己也很崩溃,后来从复旦同学那弄到了他们管院上课用的PPT,总算对考试的重点、难点有了些许了解。重点的部分是4P,当然,其他部分也要认真复习,还是那句话,复习到位才是王道。
自选题:
复旦管院该改革后,有45分的题目是选做的。应用经济学有三个方向: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虽说进去后不分方向学习,但在初试时,考试题目还是有所差别的。我选的是统计学方向,参考书是峁诗松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就考了两个大题,6个小问。题目不难,但是计算量很大,差不多花了我一个小时才算出来。
总结:
总的来说,复旦管院的专业课题目不难,但是覆盖面很广。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就全面复习,不要遗遗漏书上的任何一个知识点。有些题目也确实比较偏,但这就是考试。
复旦管理学院去年9月大改革,这些书我都是从9月份开始看的,希望能给今年考复旦的XDJM提供些有用的信息。
关于培训班:
需不需要上培训班,争论很多。根据自己当时专业课需要加强的情况,选择报班!
现把自己用过的有用资料总结如下:
经济学部分有一份微观提纲、两份宏观笔记,还有一本配尹书的'PPT。这几本资料是从一位师姐那买来的,其中一份宏观笔记总结的很好,体系清晰,几乎覆盖了所有宏观考点。
《营销管理》除了用指定的参考书和金圣才的辅导书外,还参考了复旦管院上课市场营销课的PPT,和一份考研辅导班的PPT。PPT的作用有两个方面,其一可以使你对哪些是重点做到心里有数;其二在后期复习时,对照着PPT仔细复习,可使你对全书有个整体上的把握,形成自己的框架体系。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笔记是自己写的,参考了茆的书和复旦李贤平出的一本习题集。主要是对一些基础理论证明和一些常规题型的总结
关于英语:
1.一定要背单词,大三下可以背些比较详细的书。
2.一定要亲自动手写作文。可以找本关于话题类的写作书(比如《写作160篇》),考ACCA时,写错了画个叉,用错词,写错句子。Marker会原谅你。考研时这都是减分项,你画个叉估计老师会把你也叉了。
3.真题要仔细做。阅读不要局限于阅读理解,平时有空多看看英文报纸。话说我大三下英语手感很好,文章一下就看完了,应该和我学P3时的阅读量很大有关。
祝大家考研成功!
(中国大学网)
篇2:[]考研:复旦大学民商法考研经验
本来对于我来说,报考复旦大学研究生还是有很大的危险,然而我就是这么幸运的过了,
一、先说说我为什么要选择复旦
本人自小有名校情结,小时候学过钢琴,读的是中国古典音乐界排名第一的学校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后来因为某些原因退学回普校学习文化课,发誓也要考自然或者是人文科学领域的名校,高考通过了清华的艺术特长生认证,不幸眼高手低,高三三个月没上学文化课栽了,没过重本线,被命运无情的打到二本,在浙江某学校郁闷的学了四年法学。本人是女生,人生某些重大问题选择上经常纠结,但在考研定学校定专业的问题上却异常坚定,放弃了离家较近的北京,选择了上海,选择了民商。曾经犹豫过到底是考华政的研究生还是复旦大学研究生,我无可救药的名校情结帮我把华政排除了。
本来选华政可能更有把握些,因为我们学院曾经有两个学姐考上过,这也是我的母校自我以前培养的最高成就,知道我报复旦以后,好心的同学曾劝我改个低些的学校,据说我们校曾经有个学长大二开始准备厦大初试都没进,我这种飞蛾扑火的行为在他们看来无异于自杀。基本上我们学院的老师同学都没认为这个学院的学生会考上复旦民商,刻薄的人甚至已经准备好了刻薄的结论,可我仍然死抱着自己的梦想没有丢弃。在复习最艰难的11月12月份,我绝望的认为这种名校情结要再次将我推到命运的深渊了,无比痛恨自己的不理智,春华秋实,尘埃落定之后,我真的要感谢它。
二、说一下各个科目的复习
政治。我的两门公共课都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考得很糟糕,我觉得我是文科生,政治一定不会太差,8月底上了一个辅导班,以后就自己复习,觉得到最后背背就可以了,哪知最后几个月两门专业课需要背,英语作文要背,政治还要背,简直压迫我本来就不好的记忆力~所以,我的教训是:该做的工作有时间就提早作,别最后挤到一起,特别是文科,前面的工作做足了后面几个月就是背,连续几十天下来每天都背,不崩溃真的很难。
英语,
我的英语基础还算是比较好的,四六级五百多,中高口都有考,于是乎又开始眼高手低。虽然大学四年一直都没放松英语的学习,但是八月才开始正式复习考研英语,结果当然也很差,67,就讲下我的教训吧。第一,千万别拿其他英语考试的复习方法复习考研英语,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我准备过雅思、四六级、上海中高口,从来没发现有阅读明明读懂了题居然还会错一片。特别是阅读理解,还是要熟悉命题人的出题思路,历年真题是一定要多做的,我很浮躁的只做了一遍,却很浪费钱的买很多模拟题来做,绝对是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法概。复旦的法概,说不难那是 ,不是因为题目有多变有多难,而是基础性的题目你不一定能答得好。相对来讲,民商专业课商法卷比法概难好多,但是这门课不关人,法概就是门让你不过的课。我听说有民商136,法概差三分过线的可怜同志,所以我觉得在这门课上大家别放松。这次多亏这门课,我考了118,算很高了,把我的名次提了上去。说说我的法概复习。
民商。民法很简单,简答很多是书上的,论述有时候会有一道书上的大题,把书看熟就行了。商法不是那么太好搞定。光王保树那本是万万不行的,我公司法是用赵旭东的书,证券考得很基础,把本科教材搞搞懂就行。票据保险海商我是用王保树的,但是自己有补充了很多书上没有的知识点。破产法信托法要找本教材细细看。商法总则部分也考得比较多。其他的就是听天由命了,反正每年都会有让你不得不瞎编的题目,这就看基础,看原来的知识储备够不够深、够不够广。还有,人大复印资料我都有看过,不过感觉能直接用来应试的不多。
我是从7月正式复习的,当然以前的时候已经把参考书过了一遍。一开始感觉很没方向,我把历年真题收集全以后就开始分析真题,根据历年考察分值列了几个复习重点:法理宪法刑法。后面的忘了,大家可以按这个方法分析下,这个过程我是7月前完成的。当然,民法是不能忽略的大项,有人甚至说得民法者得法概~挺有道理。法理我就看张光杰的法理学导论,宪法我觉得法学概论书上讲的比较多了,最后的时候浏览过张千帆的宪法学,此外关注了法治热点作知识储备,法理宪法民法是大题的考查点,其他的部门法基本不会出大题。刑法总则我看了张明楷的那本很经典的教材,搞得比较透,分则是通过复习司考来记忆的,主要是重点罪名。诉讼法模块也是通过司考,这一模块重点和司法考试的重点基本重合,在考查中不会出大题,但是三个诉讼法加起来分值还是相当大的。法制史主要看了中法史,押了40多个名词,法制史必须要看,每年必考。三国主要是国际法和国际私法,也是押名词。其他的部门法当然也浏览了一遍,做了下笔记,摘录重点简答和名词解释。可以说这门课我的准备是很全面的了,重点的东西重点看,非重点的东西也过了好几遍,防出生冷怪癖的题目。当然,以上说的都是在课本之外做的功课,两本参考书我更是看了不下十遍,好在本人专业民商,民法这一块不用另外复习,省了点力。此外,法概还应该注意答题技巧,名词解释主要是答踩分点、简答如果书上有要依据书上的答案,论述没别的,就是要多写。
关于笔记。笔记是一定要做的,细细做,哪怕民法这样考教材的科目都要有笔记,笔记的力量在复习后期会充分体现,它会帮助你从大框架到各个细细的知识点都扎实掌握。
篇3:复旦大学新闻学考研经验
考完也挺多天了,本来想等暑假再告诉大家自己的一些心得,不过今天看了些别人的感想,觉得自己也有话要说,就先写出来,希望能帮助到那些准备要考研的同学们吧。
分开科目说:
A政治
今年我感觉是偏容易的,市面上很多辅导班的资料,我自己也报了一个全程,880.在我看来,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我只报了政治,其他的无从所知,但就我上课而言,我觉得收获不大。而且到最后几个月各个三教九流的试题啊背诵啊都出来了,而且也有同学分享,更重要的是即使去上了也未必有什么收获。所以上辅导班是一笔冤枉钱。
政治复习我觉得其实客观题是很重要的,甚至重要过主观题。因为主观题到最后大家背的也差不太多,不太会出现那种偏到离谱的题目,所以差距并不大(当然前提是你要在最后突击主观背诵的部分。)而客观题其实主要是看书,我没有买红宝书,用的是辅导班的教材。我觉得是个失误。红宝书一定要买,特别是在前期开始复习政治的时候。而且红宝书要多看,基本上看熟了红宝书政治就没有问题了。
至于政治猜题,我觉得大部分不可信,但最后一两个星期还是可以参考下的,至少有些重点是把握得住的,比如今年的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啦,这六条当时我在复习的时候就觉得一定会考的,政治一般比较偏向于热点。所以一些老师的卷子什么的还是有意的。而且最后时间也看不进那么厚的红宝书了,只好捡一些模拟题的大题来背。
B英语
我真是觉得英语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学科。我自己觉得我英语考得不好,一方面的确感觉不好,另一方面可能对自己要求过高。英语我的复习策略是紧扣真题。真题的每个生词都亲自查字典记录下来,然后仔细分析自己的错误什么的。
在英语上我还花了时间背单词,是背那个单词表的,证明也没啥用。
因为我英语也考得不怎么好,所以就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分享。但我很深刻的一个体会是英语真要付出,靠最后一个月的突击是愚蠢的做法。有些东西是日积月累的,而且往往英语很出人意料。比如今年考什么火锅,如果平时没有积累,不知道火锅叫hot pot,那估计会有一点傻眼。
所以,英语只有一条经验,就是不停下来,平时要开始积累。不见得积累的都是有用的,但在试卷上其实是可以体现得出来的。
C专业课
研究方向:
01理论新闻学
02中外新闻史
03应用新闻学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714新闻传播学基础④820新闻实务
参考书:
①《新闻学概论》(第三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②《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③《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二版)黄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④《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刘海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⑤《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⑥《当代新闻编辑》张子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专业课我自己感觉考得比较好。基础其实主要是考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和黄瑚的新闻事业史。历史一定要记牢,而且要反复记,串联着记,在考前要把相关的记在一起,比如申报的发展历程什么的,可能在书里是很分散的,但复习的时候要集合起来串联着记。而且复旦的基础其实陈题很多,所以以往的试题很重要。
实务要求结合实例分析,所以,公关案例的总结很重要。我觉得实务考得不好就是因为案例不够,而且有些案例运用的不充分。其实实务并没有太多东西,理论性并不强,但强调结合实际。
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除了要看熟课本,还要看杂志,看论文,看热点评论之类的,杂志可以看新闻记者,新闻大学等,论文要看复旦老师的论文,热点评论则是素材的准备和思想的升华吧,也很重要。
接到复试通知后没几天就去了上海,准备了很多英语自我介绍、专业词汇,最终一个没用上。
专业面试:专业复试真的很犀利,直接问很专业的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比如谷歌事件。我想专业面试,最重要的就是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穿的大方一点,别太花,但是也别太沉闷,尤其不要穿高跟鞋等一切发出巨大响声的鞋!回答问题时诚恳一点,不知道的话可以说:让我稍微想一下。但是别编!导师都是行家,你编的话能瞒过他们么?其实基础扎实不扎实,老师一问都能问出来的。还有一点,一定要谦虚,鞠躬一定少不了的,导师都是大学者,尊敬他们是完全应该的!如果你觉得你很牛,那你还来考什么研究生?!
英语口试:很扯…今年真的很扯,前面出来的人都白着脸说好难好难,我吓坏了,一直不敢进去。进去之后也不存在什么自我介绍,直接问问题.我答的真的很一般,就不献丑了.唯一可说的就是,请大家有空多练练听力,口试的目的最主要是看你口语流利不流利,发音准不准,反应快不快,至于逻辑那是更高层次要求,毕竟咱不是学英语专业的,是不?
something sensitive
准备考研是从去年过完年开始的,发现新闻很有趣,而且相较于其他的人文社会科学算是比较简单好入门的。我曾把新闻形容为一把钥匙,打开的是人文社科的大门。所以,从动机上讲,我考复旦新闻,主要是丰富自己的头脑,而且恰恰对这方面的'事情进行思考是我很感兴趣又有一定见解的事情。所以在复习考研的这段时间,我并没有只局限于看参考书目,在前期看了大量的新闻学相关的书,做了些简单的笔记,后期才集中看课本,同时也还在看其他相关的书。我觉得通过这些额外的书,一是丰富了我对于传播的一些看法,另外就是对于答题其实也有一定帮助,至少从立意上讲会有一定提高。
其实我一直觉得考研是件很充实且快乐的事情。充实是因为每天都过得很满满当当,上大学第一次有一种珍惜时光的感觉;快乐有两个原因,一是本身我看得书和我所追求的东西就是我的兴趣,是我热爱的,二是因为周围也有一些朋友陪着我一起考研,还蛮开心的。
当然,考研更重要的是让我看清了自己,让我明白了一些“大问题”,比方说以后想做什么,善于做什么,对于未来有什么期许等等。考研提供给我这样一个理想,不单单是考上复旦,而是整个人生有什么目标和愿望。虽然看起来有点不切实际,有点可笑,但这的确是我的感受。
所以,我想对那些想要准备考研的朋友们说,其实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考研是一条路,但不是唯一的一条路。重要的不是是否上了这条路,而是你是否知道你自己的方向。不要单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而考研,也不要单纯为了一个文凭而考研。最好有一个大一点的理想,有一份大一点的愿望。这样在考研的路上才不会觉得辛苦,才能够有无穷无尽的勇气支持自己走到最后。
这个世界有天才,但相信天才一定不是看帖子的你!
8个月中,我用掉了近百根笔芯,几十本笔记本,草稿纸无法计算,右手大拇指甚至有段时间不能动弹。有时也会去打打游戏看看电影或者散步,但是我总告诉自己:现在不努力,等考试结束后你会后悔终身。所以我还是坚持下来了。我也相信只要你够努力,梦想也可以成真。
需要专业课资料可以找我,复习中有问题,亦可以跟我交流,相互学习。
我的QQ 1553242918
以上就是自己的经验,不足之处,请谅解。祝学弟学妹考研成功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篇4:复旦大学金融考研复习经验
复旦大学金融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首先自我介绍下,本人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财经类院校二流,综合就全国三流院校。今年年初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390+,考复旦金融落败,幸好有管理学院两个项目可以调剂,经过漫长的一个月的调剂复试最终被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财务管理(金融与投资方向)录取,该专业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合作办学,毕业时颁发复旦大学学位、毕业证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习证明书,类似于交换生证明。下面进入正文。复旦大学的经管类专业分布在经济学院与管理学院,这两个学院也是复旦三大院之二,还有一个是新闻学院。经济学院最著名的专业当然是金融学了,不过这个金融学分两块,一块是公费金融,就是以前联考的金融,每年保送一大半,对外招生20个左右,今年12人,复试线402分;另一块就是基金管理方向,也是联考专业课,去年招生50,今年60+,据说一志愿复试线352分,二志愿380+,这个专业与公费金融不同的是自费,三年十万,4+4+2,而且还是双导师,一个复旦经院老师一个上海基金公司高层。当然,这个专业学的东西和公费金融大部分是差不多的,就业未知,因为尚未有毕业生。经院其次就是世界经济是最有名的,这个专业实力非常强大,大家可以去复旦经院网站上查查相关老师。然后就是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欧盟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总得来说,就业当然是公费金融最厉害,每年美资投资有几个,咨询公司几个,一大批国内有名的券商,一大批国内商业银行及人民银行总行,一小批国家级公务员。基金管理专业尚不知怎么样,不过该专业研三可以由复旦出面联系陆家嘴基金公司实习,住在陆家嘴并带补助实习,估计找工作是不愁,就是应届毕业生去基金公司比较难,现在基金公司招人都注重实践经验的。经院除了这两个专业其它就业差别不大,往往国内外名企网申的时候院校下拉菜单里往往只有院校名称,不会具体到什么专业。所以这也是名校的'一个优势,可以靠牌子占先机,考研同学们可以放弃成见,如果为了就业不妨试试经院其它容易点的专业。
接下来说说管院专业,该院系很多,招生很少,本来今年财务金融系都不招生,可是3月份突然挂出招生说明,着实救我一命。管院大部分考数一,难度较大。专业就业方面也非常厉害,校友资源管院做得比较好,很多MBA、EMBA、IEMBA等校友经常回来交流经验、招聘学弟、妹。
下面重点介绍我的考研经历,希望对后来人有帮助。
我是三月份开始准备的,刚开始时候马马虎虎,不甚认真,又没什么课,经常和同学们出去吃吃饭、旅旅游,正式开始是过了五一,我在学校附近租了个房间,是同学介绍的,所以省去了找房子的痛苦。搬进去之后才进入状态,早上八点到十一点半,下午两点到五点,晚上六点到十点。因为我是参加联考考试,专业课比较多,以前学的是会计,有部分基础,但还是非常认真地对待。
微观经济学,这个是一开始就要看的。我用高鸿业的书,深入浅出,很好。我个人认为至少看三遍才有整体把握,效用论、生产论大家可以结合看,其中非常多的类似地方。比如都是经济个体对自己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即在消费者收入一定或生产者成本一定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或生产者产量最大化。这一块大家最好要反复对比相关图形,悟出其中的相同与不同。然后就是市场理论是大头,完全竞争最简单,也最容易考察,寡头、垄断竞争、完全垄断都是分析一类问题――不完全市场下的经济行为。大家可以把这几个市场结合分析,要注意区别长、短期选择。建议大家总结几个市场长、短期图形,反复揣摩,直到问任何市场的任何情形能够条件反射地做出图形。这样遇见常考的计算题就得心应手。微观其它都是小考的知识点,就这两大部分容易出计算题。
宏观经济学,我也是用高鸿业书。重点是AE-NI、IS-LM、AD-AS模型和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前面几个模型大家要注意条件的慢慢紧缩,是由浅入深地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经济增长要注意几个模型,索罗、AK等,通货膨胀理论大家要好好比较不同理论流派的分析观点,反复理解分析思路,因为宏观最喜欢考察分析、论述题。
货币银行学,用的是胡庆康的,重点是货币、信用、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还有金融深化,本课程内容很大程度与宏观重叠,大家可以一块结合看看,金融深化理论非常重要,国家比较关注这个,我们更要关注。
微观金融,金融市场学,是张亦春的。本书前面几章和货币银行学差不多,介绍资本、货币市场基础知识和工具。后面是非常重要的投资组合理论、风险-收益理论、CAPM、APT、B-S公式、期货等等。这个部分是技术活,建议做该书后面习题,答案的话网上应该有的,我当时做了几遍。
关于复习进度,我认为暑假之前大家可以当打基础,把教材多看几遍。我当时把数学教材看了两遍,后面题目都认真做完了。暑假开始是强化阶段,数学推荐做李永乐全书,微观、宏观建议是复旦尹伯成的绿皮书,好好利用暑假做两遍,数学、西经肯定有质的飞跃。英语暑假之前主要背单词,做阅读基础。暑假开始就要每天一定量的阅读理解、每周一篇作文,经常听英语,经济学人有声版或者读读中国日报都能很好巩固词汇提高阅读量。政治暑假之前不要做任何事情,八月报个辅导班,认真听课,好好研究讲义,因为八月强化班政治是最有用的,以后的都是以这个为蓝本的。
暑假强化之后大家的水平肯定上一个新台阶,建议大家做一套历年考题,看看自己水平如何。再有针对性地复习,因为如果自己按部就班复习不知道自己哪里懂哪里不懂,很纠结的。浪费时间、没有效果很不好。一个月的查漏补缺后大家就进入十月份的真题时候了。
真题一定要好好做,对应时间里老老实实做完,不要分开时间,也不要边做边对答案,这样检查不出来自己真是水平。当然有时间多的同学可以做做数学的经典400题,有难度的。英语要好好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告诉大家英语阅读解题的一个不二法门――近义词替换。绝大多数英语阅读都是把原文关键词换成备选项的词,这对大家词汇有较高要求,希望大家能好好运用此法。我用此法屡试不爽。政治当然不能丢,大家可以做做市面上的几千题之类的,我是一直用恩波的书,感觉挺好的,这个看大家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课方面我是买了历年真题和模拟卷做做,其实大家可以放开视野,只要考经济学的都可以交流专业课经验、试卷等等。
最后时刻大家都是看看之前容易错和自己记不住的公式、定理、理论等等。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最后是处理考研路上一系列问题。
情感问题是大头,有很多同学没处理好,导致最后研没上,人也分了。我考研时候开始对一个女生有感觉,觉得很有气质而且各方面我都喜欢,于是在考研初期展开攻势,最后如愿成为我女朋友,在复习期间把我照顾得很好,胖了不少我,非常谢谢她!这也说明大家不要在考研期间视恋爱为洪水猛兽,要好好把握学习和恋爱的度,我即使在追求她期间每天还是该看书看书,该陪她看电影看电影,看书期间非常专注,不会胡思乱想。
身体方面,大家一定要好好锻炼身体。建议每天晚上跑跑步,尤其是冬天,晚上跑个十几二十分钟脚非常暖和,回去再看两个小时书泡个脚睡觉那是非常爽的事情。每天吃个苹果,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这话不无道理。
◇中国大学网 考研篇5: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考研经验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考研经验
前言
2013年,我从一个不怎么知名的普通一本类院校跨专业成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初复试在专业内第一(复试不排名,但是我的成绩让我肯定自己是第一)。2012年4月16日开始复习,到考研那天,不足8个月时间。至今忘不了学院里某位同学得知我要考人大经济时鄙夷的眼神和“我学经济的同学都不敢考你居然敢考”这样傲慢的语气,也忘不了自己每天准时起床准时下自习这不到一年的坚持。得知考上的时候,心里小小地激动了一会儿,随后便平静下来了,研究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考上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而且跨专业的同学在研究生阶段需要恶补专业课,所以我要更加努力。
好啦,前面的都算废话吧,下面咱们进入正题。考研是一项需要毅力的技术活。我想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弯路谁都避免不了,但是千万不能在这条道上走到黑……去年8个月的时间,自己走了不少的弯路,也积累了不少的教训,想要在这里分享出来,希望能对14年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一、初试篇
再说具体的内容之前,我想先说一个问题,很多同学到现在对于考研的一些常识都不清楚,比如数学三考哪几部分,分值多少?英语有几种题型?某个学校某个专业考什么专业课?甚至还有人连每一科分值多少都不知道。其实,信息搜集能力不管在研究生还是工作中都很重要,这些最最基础的信息需要自己动手搜索,很多以前的帖子中也都有详细的介绍,不能拿着这些基础的问题到处找人问,每个人时间都有限,希望不要让这些你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占用了别人宝贵的时间。
(一)数学
很多同学觉得自己数学不好,担心考研数学会吃亏。这种疑虑有一定道理,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多余的。楼主中考数学差点不及格,高考108,又是差点挂掉,但是考研数学135,虽然不高,但是对于一个数学极差的人来说,已经相当满意了。原因在于考研数学不比高考那么灵活,每道题目差不多都有固定的套路,对着真题练习的遍数多了,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解题体系,遇见任何题目都能迎刃而解。考研数学也不会有什么压轴题,只要基础扎实,对过往真题足够熟悉,数学三的试卷上不应该出现不会做的题目。
数学是我唯一上了辅导班的一科,虽然质量不错,但是只是在当地小有名气,其他地方的同学想上也上不了,说到这不得不说鱼龙混杂的考研市场,宣传做的最大最早的往往是质量最差的,老师讲课再好,也只是起引导作用,他负责把基础帮你串起来,教会你一些解题时的思路,但是主动权掌握在你的手里,你必须要自己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真题,做到游刃有余。 当时老师给我们发了他的内部用书,其实就是把从恢复研考以后的真题分类汇编(其实太早的题目参考价值较小,做最近十五年的1、2、3的真题就足够了),每一部分前面加上大纲对于该部分的要求。老师讲的过程中,我跟着做了一遍,随后又完整地做了两遍,并画出了易错的题目。最后再把易错的题目做了两遍。这样加起来一共是5遍。考试前的十几天,我又做了成套的真题和老师自己出的模拟题,目的并不在于多会一些题目,而是练一下做套题的手感,以免考试时候做专题做惯了做不了套卷。辅导班9月就结束了,没有什么加强冲刺押题之类的,而我们上的基础课加起来就超过了别的辅导班全程的时间,所以一遍打好基础很重要,不分什么加强与冲刺。
因此在数学上,我最大的经验就是注重真题,在把真题弄透之前不要碰其他的任何的模拟题。我不主张大家做什么复习全书、600题之类的,这些书我全买过,但是看了几天之后全部束之高阁,因为我一直在做真题,三遍真题过后,做600题上边的东西还能错一半以上,所以600题根本不是数三难度,而是远出于其上。少做一点可能会锻炼一下思维,但是做多了无异于浪费时间和脑细胞。而且可能有同学也发现了,李永乐的某些解题的方法真的'是相当的奇葩,特别是线代部分。在考场上时间紧张,根本没有为那些奇葩方法多做思考的余地。
数学上需要强调一下线代,这是三部分中最简单也最容易卡壳丢分的一部分。说它简单,是因为它的体型非常固定,按照题型多练习,这部分满分不是问题。但是线代计算繁琐,步骤冗长,耗费时间,对于急性子而言做线代的题目无异于折磨。这就需要大家有充分的耐性,解一道题目10分钟不算短,有时候20分钟也不算长。毕竟考研中没有毅力是坚持不到最后的,做线代也算是锻炼毅力了吧。
我不主张各位报名什么辅导班,又贵又费时间,而且最后阶段总是有些什么冲刺押题之类的叫你去上课,可是最后的时间是极其宝贵的,不去听课吧怕漏掉什么(其实什么也漏不掉),去听课吧又怕浪费时间打乱你好好的复习计划。所以辅导班不如不报,自己好好复习才是王道。去年我们宿舍28元买了一整套(政治英语数学),然后转给全班看,跟宿舍的一位花了七千二买的在线视频一模一样,而且我们可以变速观看他不可以,我每天晚上下了自习回到宿舍,2倍变速看视频课程(有的老师讲的真心不错),权当调节大脑了,每天看一点,一共看了两遍,收获还算挺多。
上边的内容太罗嗦,最后做一下总结:
1.时间分配
数学至少每天要保证4个小时,因为上午考数学,最好安排在8:00-12:00,开始复习就不能间断,每天都要做题练手。
2.阶段安排
因为各人情况不同,无法定出具体时间,大概是:先听一个靠谱的基础课,或者自己做点基础的真题;反复练习真题(真题书要靠谱,不能随便选,可以选李永乐的十年真题解析,如果有需要我做的那本的话,可以联系我),巩固易错的题目;真题套卷练习,高质量模拟题练习(可有可无);错题回看。
(二)英语
不要报辅导班!不要听信什么阅读技巧,长难句技巧,写作技巧!考研英语有技巧,但是极少,想要凭借考研班中吹嘘的技巧取得满意成绩,还是早死了这份心的好。对于想要考上人大经济的同学而言,英语的底线应该是65分,否则希望很小。所以大家一定要踏踏实实地背单词,研究真题,练习写作,不要让考研机构骗去你的钱和更为重要的时间。
1.时间安排建议
前期早上背单词(根据自己情况选好单词书,需要带有例句),晚上抽时间精读英文文章,最好是题源文章(不愿意背单词或者单词量已经足够的童鞋,前期的时间可以全部用来精读外刊或者2002年以前的真题,精读的标准做到每个核心单词熟悉会用,每个句式都理解,重点句式会用,看汉语翻译能直接说出原文)。暑假开始研究真题。建议抽出下午时间模拟考场时间进行真题练习。然后每篇文章都按照前面所说的精读标准来分析记忆。此时新题型可以稍微看一看不必太在意,到后期集中练习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是认真精读的话,每套真题差不多需要一周左右甚至更长,建议从05年的真题开始,数量适中。至于是否需要留下一套最后检验水平用,视自己情况而定吧,我当时是没留,觉得没有什么区别,不要因为自己没留而在最后的时候担心焦虑。
下面的时间开始练习作文,每周至少两篇。同时挑选真题中较好的句子进行模仿,融入到写作中去,这既是一个提高写作水平的过程,也是提高完型正确率的过程。接下来,第二遍研读真题,先用很短的时间重新做一遍题目,看看自己还能否对每个问题的选项说出为什么对或者错,查漏补缺。最后集中精力练习新题型,这个用时较短。同时每周至少三篇作文,一直坚持到上考场。留有真题的童鞋这个时候可以做一下,没有就算了。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并没有提到翻译,这是因为翻译水平的提高难度极大,得分率极低,想要在短期内提高不大可能。前面提到的英汉互译的过程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这种能力,但是想要提高这种能力非下大工夫不可。在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翻译时尽量做到“说人话”,看看真题翻译时的采分点注意一下就行了。
2.用书推荐
(1)阅读
大部分人都看黄皮书,这本书我也买了,用了几天就扔掉了。说实话,质量真不敢恭维,关于阅读,长篇大论但是永远点不到重点,看后没一点长进。我有个同学,把市面上能买到的考研英语书籍全买了一遍,我们俩的结论是市面上没有让人满意的考研英语辅导书,只能瘸子里挑将军,组合着凑合着看。阅读讲的稍好一点的是丁晓钟的《真题超精解》,从出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已经推荐给了很多同学看觉得还不错。但是大家千万不要看他在网上的上课视频,会觉得他态度傲慢,有种小家子气的感觉。我一开始在网上搜了他的视频,看了不到十分钟,实在受不了他说话的样子,索性觉得他的书也不好,后来是因为做了黄皮书发现太次才重新拿起他的书看的。
(2)新题型
一本长得特别像大纲解析的书,绿色的封皮,里面每套真题试卷都分开的,好像是跟大纲解析一起出来的也或者它本身就是大纲解析不太清楚。丁晓钟的书里面翻译和新题型实在太烂,根本没法看。第一遍做新题型的时候感觉还好,最多错一个,可是最后十天第二遍看新题型的时候,09、10、11年的真题,我分别做错了3、4、5个,着实把我吓了一跳,跟我一块自习的同学买了前面说到的那本书,我看了一下,发现自己之前做排序的思路是完全错误的,做新题型是有技巧的,而且很简单。我细细地看了一遍这本书的新题型部分,感觉帮助很大(但是请原谅我没有记住它的名字)。
(3)写作
练习、打基础阶段,最好的参考资料是真题和外刊,好好做英汉互译和模仿套用,写作水平会慢慢提高,但不要急于求成,这东西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坚持下去,会有不知不觉的进步;写作是最能考察英语能力的,一点
★ 复旦大学自荐信
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精选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