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WYAN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后汉书任延传》原文译文及练习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后汉书任延传》原文译文及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后汉书任延传》原文译文及练习题
《后汉书任延传》原文译文及练习题
任延字长孙。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 。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曰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伯夷之节。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累息。
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郡遂有儒雅之士。
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
(选自《后汉书?任延传》)
5、下列对加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修书记,致医药致:送去
B.吏使相望于道相望:相互看望
C.遂署议曹祭酒署:暂任
D.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暴害:残暴凶恶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任延造福于民的一组是()(3分)
①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②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③是岁风雨顺节,谷稼丰衍。④履正奉公,臣子之节。⑤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⑥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③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任延就任会稽尉后,总是聘请那些品行高尚的人,救济家庭贫穷的属官,勉励那些孝敬老人的人,可见,任延自己就是个“躬德履义”之人。
B.任延认为龙丘先生有伯夷一般的节操,所以非常尊重他,可是龙丘为官不久就因病去世,任延很气愤,于是连续三天不去上朝。
C.任延到任九真后,发现这里的人们靠打猎为生,常常搞到生活贫困。于是,教他们开垦荒地,终于使当地百姓富足。
D.任延胆敢当面否定皇帝告诫他的要好好侍奉上级的话,不过皇帝还是肯定了任延的观点。
8.翻译文言文中的`画线句。(9分)
①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②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
③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
参考答案
5.B(连绵不断)
6.A
7.B(不是感到气愤,而是表示悲伤与哀悼)
8.(见译文)
【参考译文】
任延,字长孙。 更始元年,被任命为会稽都尉。会稽以人才众多而著称。任延到任,都聘请品行高尚的人,以对待老师和朋友的礼节尊敬地对待他们。对于贫穷的属官,总是分出自己的俸禄来救济他们。每次视察属县,总是派人慰问勉励孝子,招待他们吃饭。
吴地有位龙丘苌,隐居在太末。王莽时,四辅和三公连续征召他,但他不愿前去。属官汇报建议任延征召他。任延说:“龙丘先生亲自实行道德大义,有伯夷一般的节操。都尉为他洒扫院门,尚且担心让他感到羞辱,征召他是不可以的。”派功曹拿自己的名贴前去拜访,任延写了书牍,派人送去医药,前往的官吏使者在路上连绵不断。一年以后,龙丘苌就乘车来到任延的官府拜见,希望在有生之日被录用任职。最终请他暂任议曹祭酒。龙丘苌不久因病去世,任延亲自前去灵前祭祀,三日没有升堂办公。因此郡中贤能的士人都积极入仕了。
建武初年,皇帝征召他任九真太守。九真太守民众习惯以打猎为业,不懂得用牛耕种,民众常常到交耻去买粮,常常导致生活贫困。任延于是下令铸造农具,教他们开垦田地。田地一年年开垦多了,百姓富足。
他被任命为武威太守,皇帝亲自召见,告诫他说:“好好侍俸上级长官,不要失掉好的名声。”任延回答说:“我听说忠臣不利己,利己不忠臣。行正奉公,是臣子的节操。上级、下级人云亦云,对陛下不是好事,至于好好侍奉上级长官,臣不收接受旨意。“皇帝感慨地说:“你的话是对的。”
到武威之后,当时带兵的长史田绀,是郡里的大宗族,他的子侄门客为人残暴凶恶。任延将男绀逮捕办禁,田绀父子与门客被依法处死的有五六人。田绀的小儿子田尚就聚集了流氓几百人。自称为将军。夜里来攻打郡城,任延立即出兵击败了他们,从此威镇境内,官吏、民众都很敬畏他。
任延又建立了学校,设立了主管的学官,从属官吏的子孙,都令人上学读书,武威郡才有了有学问的儒生。
任延后因擅自诛杀羌人,事先没有上奏而获罪,降职为召陵令。
篇2:《后汉书任延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后汉书任延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任延字长孙。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 。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曰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伯夷之节。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累息。
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郡遂有儒雅之士。
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
(选自《后汉书任延传》)
5、下列对加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修书记,致医药 致:送去
B.吏使相望于道 相望:相互看望
C.遂署议曹祭酒 署:暂任
D.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 暴害:残暴凶恶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任延造福于民的一组是( )(3分)
①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②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③是岁风雨顺节,谷稼丰衍。④履正奉公,臣子之节。⑤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⑥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③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任延就任会稽尉后,总是聘请那些品行高尚的人,救济家庭贫穷的属官,勉励那些孝敬老人的人,可见,任延自己就是个“躬德履义”之人。
B.任延认为龙丘先生有伯夷一般的节操,所以非常尊重他,可是龙丘为官不久就因病去世,任延很气愤,于是连续三天不去上朝。
C.任延到任九真后,发现这里的.人们靠打猎为生,常常搞到生活贫困。于是,教他们开垦荒地,终于使当地百姓富足。
D.任延胆敢当面否定皇帝告诫他的要好好侍奉上级的话,不过皇帝还是肯定了任延的观点。
8.翻译文言文中的画线句。(9分)
①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②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
③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
参考答案
5.B(连绵不断)
6.A
7.B(不是感到气愤,而是表示悲伤与哀悼)
8.(见译文)
参考译文
任延,字长孙。 更始元年,被任命为会稽都尉。会稽以人才众多而著称。任延到任,都聘请品行高尚的人,以对待老师和朋友的礼节尊敬地对待他们。对于贫穷的属官,总是分出自己的俸禄来救济他们。每次视察属县,总是派人慰问勉励孝子,招待他们吃饭。
吴地有位龙丘苌,隐居在太末。王莽时,四辅和三公连续征召他,但他不愿前去。属官汇报建议任延征召他。任延说:“龙丘先生亲自实行道德大义,有伯夷一般的节操。都尉为他洒扫院门,尚且担心让他感到羞辱,征召他是不可以的。”派功曹拿自己的名贴前去拜访,任延写了书牍,派人送去医药,前往的官吏使者在路上连绵不断。一年以后,龙丘苌就乘车来到任延的官府拜见,希望在有生之日被录用任职。最终请他暂任议曹祭酒。龙丘苌不久因病去世,任延亲自前去灵前祭祀,三日没有升堂办公。因此郡中贤能的士人都积极入仕了。
建武初年,皇帝征召他任九真太守。九真太守民众习惯以打猎为业,不懂得用牛耕种,民众常常到交耻去买粮,常常导致生活贫困。任延于是下令铸造农具,教他们开垦田地。田地一年年开垦多了,百姓富足。
他被任命为武威太守,皇帝亲自召见,告诫他说:“好好侍俸上级长官,不要失掉好的名声。”任延回答说:“我听说忠臣不利己,利己不忠臣。行正奉公,是臣子的节操。上级、下级人云亦云,对陛下不是好事,至于好好侍奉上级长官,臣不收接受旨意。“皇帝感慨地说:“你的话是对的。”
到武威之后,当时带兵的长史田绀,是郡里的大宗族,他的子侄门客为人残暴凶恶。任延将男绀逮捕办禁,田绀父子与门客被依法处死的有五六人。田绀的小儿子田尚就聚集了流氓几百人。自称为将军。夜里来攻打郡城,任延立即出兵击败了他们,从此威镇境内,官吏、民众都很敬畏他。
任延又建立了学校,设立了主管的学官,从属官吏的子孙,都令人上学读书,武威郡才有了有学问的儒生。
任延后因擅自诛杀羌人,事先没有上奏而获罪,降职为召陵令。
篇3:《后汉书虞延传》原文及翻译
虞延少为户牖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抄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光武闻而奇之。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节选自《后汉书虞延传》)
翻译:
虞延青年时就当了户牖亭长。这时王莽的贵人魏氏家的宾客放纵不法,虞延带领吏卒突入其家逮捕了有关的人,因此招怨,所以升任不了。虞延个性敦厚淳朴,不拘小节,也就得不到乡里的称扬。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虞延常身披甲胄,护卫亲族,防御劫掠抄盗,依靠他而得以保全的乡民很多。建武初年,被任命为细阳县令。在任上,每到岁时节令,他便让刑徒囚犯休假回家,这些人感其恩德,到期即回。有个囚犯在家得了病,自家装了车子送到县府,一到就死了,虞延领着府吏把他安葬在城门外,百姓深受感动。
后来虞延自己辞官回到家乡,太守富宗早知道他,召他为郡功曹。富宗这人生活奢靡,车子衣服及日用器物多不合国家礼法规定。虞延规谏说:“当年晏子辅助齐王,穿的鹿裘都是破损的,季文子做相于鲁国,妻妾都不穿丝织品,以俭约行事的人失败的很少很少。”富宗不高兴,虞延便辞退了。过了一段时间,富宗果然因为奢纵被杀头,临刑之时,他抹着眼泪说:“悔不听虞功曹的批评!”光武帝知道后很赏识虞延。这时阴氏家中有个门客叫马成,常为奸盗,虞延将其搜捕拷问。阴氏多次请托人情,虞延则每接一封求情信就加打二百鞭。信阳侯阴就便投诉到皇帝那儿,诬告虞延多所冤枉。光武帝便到御道馆录囚亲自查问囚徒情状。虞延便报告让狱状可讨论的到东边站队,无理可诉的到西边站队。马成便回身想站到东边,虞延跨步上前抓着他说:“你是人中的大蠹虫,长久地依托城社(城社喻权势),不怕熏烧。现在审查核实没完,应当完全依法制裁!”马成大呼冤枉,御阶上光武帝贴身的陛戟郎用戟抵着虞延,叱喝他要他放了马成。光武帝知道虞延不是为私,就对马成说:“你触犯王法,是咎由自取啊!”喝退他让他快走开。过了几天便伏了法。于是皇家贵戚们一个个收了手,不敢再无法无天了。升为南阳太守。明帝永平初年,有位新野县的功曹叫邓衍,因为有外戚小侯的身份常能参与朝会,此人姿容态度行步投足跟众人不一般,明帝注视着他回头对左右侍从说:“朕的仪态容貌难道就像此人吗!”特赐给他车马衣服。虞延认为此人虽有姿容但无德行,没有对他表示尊重。明帝既看重了邓衍,便下诏让他自称南阳郡功曹到朝门。既到,任为郎中,迁升为玄武司马。邓衍在职,父亲死了,他都不回乡守孝,明帝听说这件事后,就感叹地说:“‘能了解人是智慧,只是皇帝在这方面难以做到’。这话说得实在正确!”邓衍很惭愧,辞去了官职,从此明帝更认为虞延有知人之明。
[《后汉书虞延传》原文及翻译]
篇4:《后汉书·虞延传》阅读及译文赏析
《后汉书·虞延传》阅读及译文赏析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 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 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选自《后汉书·虞延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宗果以侈从被诛以约失之者鲜矣
B.信阳侯阴就乃诉帝 成乃回欲趋东
C.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赖其全者甚众
D.尔人之巨蠹 帝乃临御道之馆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虞延“执法严明”和有“知人之明”的一组是( )
A.①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 ②汝犯王法,身自取之
B.①宗果以侈从被诛 ②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
C.①“宜当尽法!”后数日伏诛 ②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
D.①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 ②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延年轻时为官勇敢有为,敢抓王莽贵人放纵的门客,也常披甲戴盔,保全了很多人的生命财产。
B.太守富宗生活奢侈放纵,不听虞延劝谏,结果没过多久被杀。富宗临刑前擦泪叹息,十分悔恨。
C.阴氏门客马成作恶多端,被虞延收捕审问。阴氏求情不成便到皇帝面前诬陷虞延,虞延还是依法处死了马成。
D.皇帝认为功曹邓衍长得很像自己,且容貌举止出众而对邓衍宠爱有加;直到向虞延了解了邓衍的为人之后才幡然醒悟。
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2)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
(3)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
参考答案
6、C(C项中第一个“其”指代马成,第二个“其”指代虞延。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B项两个“乃”都是副词,于是,就。D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的。)
7、C(A 项的第(2)句是皇帝对马成的看法;B项的第(1)句写富宗被杀,第(2)句写虞延对马成的揭露;D项的第(2)句写皇帝的感慨。)
8、D(皇帝最后幡然醒悟,并非是向虞延了解了邓衍的为人的缘故,而是因为邓衍“在职不服父丧”。)
9、(1)虞延因为这件事被怨恨,所以官位不能升迁。(注意“ 以”和“ 见”的用法,从句意关系看,“ 以”译为“ 因为”,“见”表被动。)
(2)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得很啊。(注意“ 衣”作动词,“ 约”是节俭的意思,“ 鲜”是“ 少”的意思。)
(3)皇帝已经认为邓衍与众不同,于是下令让他自称南阳功曹到皇宫来。(注意“异”为意动用法。)
参考译文:
虞延年轻时做亭长,当时王莽的贵人(女官名)魏氏的.门客放纵,虞延带领官吏冲入魏氏家逮捕了那门客,虞延因为这件事被怨恨,所以官位不能升迁。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虞延常常披甲戴盔,护卫亲族,抵御掠夺的强盗,依赖他保全生命财产的人很多。东汉建武初年,他被任命为细阳县令。后来离职回乡,太守富宗听到虞延的名声,征召他任功曹。富宗性情奢侈放纵,车子及其装饰器物,很多不符合法度。虞延劝谏说:“ 过去晏婴辅佐齐国,穿粗陋的皮衣还不完整;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为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得很啊。”富宗不高兴,虞延就辞官离开了。过了不久,富宗果然因为奢侈放纵被杀,临处死刑时,他擦着眼泪叹息说:“我痛恨自己没有听取功曹虞延的劝谏!”虞延升迁为洛阳县令,此时阴家(阴皇后家族)有个叫马成的门客,常常干抢劫偷盗的事,虞延收捕审问他。阴家屡次请求免他的罪,虞延得到一封说情的信就增打二百板子。信阳侯阴就(阴皇后之弟)于是告诉了皇帝,诬陷虞延冤枉过很多人。皇帝于是到皇帝巡行道路的馆舍,亲自检查囚犯罪状。虞延让那些案情有可论辩的囚犯站在东边,无理可讲的站在西边。
马成于是回身想到东边,虞延上前捉住他,对他说:“你是人中的大蠹虫,长久地依托权势,不怕熏烧。现在审查核实没完,应当完全依法制裁!”马成大喊说自己冤屈,皇帝的近卫军官用戟刺着虞延,呵斥虞延放开马成。皇帝知道虞延公正无私,对马成说:“你犯了王法,是你自己造成的灾祸!”呵斥让他快走回去。几天后马成被处死刑。从此外戚收敛行为,没有人敢犯法。虞延后升任南阳太守。永平初年,有个新野功曹邓衍,凭外戚侯爵子弟的身份常常参加朝会,而他的容貌姿态举止比一般人出色。显宗皇帝看见他,回头对身边的人说:“ 我的仪表相貌怎么像这个人!”特地赐给他车马衣服。虞延认为邓衍虽有容貌仪表,可是没有实际品行,不曾对他有高于一般人的礼节。皇帝已经认为邓衍与众不同,于是下令让他自称南阳功曹到皇宫来。他到了以后,被任命为郎中,升为玄武门司马。邓衍在做官期间不为父亲服丧,皇帝听到此事,就叹息道:“‘ 了解人就是明智,只有皇帝难做到’,这话确实对啊!”邓衍很惭愧,辞去了官职。因此( 当时人)认为虞延有知人之明。
篇5:《后汉书 乐恢传》译文和练习题
《后汉书 乐恢传》译文和练习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2题。(17分)
①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归,恢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行。
②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交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衰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耿,除子己为郎中。
(选自《后汉书 乐恢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 ) (2)诸公多其行( )
(3)其极不测( ) (4)除子己为郎中(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事博士焦永 B恢谢不与交通 C帝始亲事 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诸公多其行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乃称疾乞骸骨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D. 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2)弟子衰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21.根据文意,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分为两部分,请用∕断开。(2分)
时 窦 太 后 临 朝 和帝 未 亲 万 机 恢 以 意 不 得 行 乃 称 疾 乞 骸 骨
22.本文表现了乐恢 和 的品质。(2分)
参考答案:
17.(4分)(1)拘禁(2)称赞 (3)结果 (4)任命;赐与
18.(2分)D
19.(3)C
20.(6分)
(1) (2分)(乐恢)推选、举荐(他人)从不偏袒,对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 关键点:补主语、阿、固定格式无所)
(2)(3分) (乐恢死后,为他)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为他感到十分悲痛。(关键点:定语后置、庶众、痛伤)
21.(2分)
时 窦 太 后 临 朝 和 帝 未 亲 万 机 ∕ 恢 以 意 不 得 行,乃称 疾 乞 骸 骨(提示:从前提和结果的关联分析)
22.(2分)刚直不阿;忠心耿耿;勤奋好学。(答对一个要点给1分)
【译文】
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要成为有名的儒生。后来在本郡做官。回来后,乐恢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他人)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他)也从来没有接受。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争,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窦宪的`弟弟夏阳候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今应该做的,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思。上书没有取得效果。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窦宪因为这一缘故,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为他感到非常悲痛。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耿耿,(和帝)赐与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
篇6:《后汉书延笃传》的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延笃传》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延笃字叔坚,南阳郡犨县人。少从颍川唐溪典受《左氏传》旬日能讽之典深敬焉又从马融受业博通经传及百家之言能著文章有名京师举孝廉为平阳侯相到官表龚遂之墓,立铭祭祠,擢用其后于畎亩之间。以师丧弃官奔赴,五府并辟不就。桓帝以博士征,拜议郎,与朱穆、边韶共著作东观。稍迁侍中。帝数问政事,笃诡辞密对,动依典义。迁左冯翊,又徙京兆尹。其政用宽仁,忧恤民黎,擢用长者,与参政事,郡中欢爱,三辅咨嗟焉。先是陈留边凤为京兆尹,亦有能名,郡人为之语日:“前有赵、张、三王,后有边、延二君。”时,皇子有疾,下郡县出珍药,而大将军梁冀遣客赍书诣京兆,并货牛黄。笃发书收客,曰:“大将军椒房外家,而皇子有疾,必应陈进医方,岂当使客千里求利乎?”遂杀之。冀惭而不得言,有司承旨欲求其事。
笃以病免归,教授家巷。前越巂太守李文德素善于笃,时在京师,谓公卿曰:“延叔坚王佐之才,奈何屈千里之足乎?”欲令引进之。笃闻,乃为书止文德曰:“夫道之将废,所谓命也。流闻乃欲相为求还东观,来命虽笃,所未敢当。吾尝昧爽栉梳,坐于客堂。朝则诵羲、文之《易》,虞、夏之《书》,历公旦之典礼,览仲尼之《春秋》。夕则消摇内阶,咏《诗》南轩。百家众氏,投闲而作。洋洋乎其盈耳也,涣烂兮其溢目也,纷纷欣欣兮其独乐也。”后遭党事禁锢。永康元年,卒于家。乡里图其形于屈原之庙。笃论解经传,多所驳正,后儒服虔等以为折中。所著诗、论、铭、书、应讯、表、教令,凡二十篇云。(节选自《后汉书延笃传》)
译文:
延笃字叔坚,是南阳郡犨县人。延笃少年时跟从颍川人唐溪典学习《左氏传》,仅十来天就能讽诵,唐溪典十分敬重他。延笃又跟从马融学习,广泛学习了经书、传书和百家学说,而且能写文章,在京城洛阳(今河南洛阳)很有名气。延笃被推举为孝廉,任平阳侯相。延笃到任,修葺龚遂的坟墓,树立墓铭祭祀,从田间选拔龚遂的后人出来做官。延笃因为老师逝世,弃官奔丧,五府都征召他,他不就职。延笃起初以博士的身份受到汉桓帝征召,被授予议郎之职,与朱穆、边韶在东观从事著作。不久,延笃升为侍中。汉桓帝多次向他询问政事,延笃秘密回答皇帝的垂问,一举一动,都依据典章大义。后来延笃升为左冯翊,不久又调任京兆尹。他为政主张宽松仁爱,爱惜百姓,选用有道德修养的人参加政事,郡里和爱,三辅赞叹他的政绩。这以前,陈留人边风担任京兆尹,也有能干的`名声,因此郡里的人编了一句口语说:“前有赵、张、三王,后有边、延二君。”当时,汉桓帝的皇子有病,汉桓帝下诏郡县寻求珍贵的药物,大将军梁冀派宾客持书到京兆贩卖牛黄。延笃发书逮捕宾客,说:“大将军是皇后的外家,皇子有病,必须呈进医方,难道应该派宾客千里求利吗?”于是杀死宾客。梁冀感到惭愧,但又不便说此事,有关官吏秉承梁冀的意旨,想借此生事。
延笃因为有病被免了职回家,在居住的巷子里以教书维持生活。前任越巂太守李文德平常与延笃关系很好,当时在京师,他对公卿们说:“延叔坚有王佐之才,为什么使杰出人才受委屈呢?”想使公卿们引荐他。延笃听说,写信给李文德阻止他说:“道将废弃,这是天命!听说您想为我请求回到东观去,您的意思虽然深厚,但实不敢当。我经常天未亮就起床梳洗,梳洗完毕,坐在客堂上。上午诵读伏羲、周文王的《易》,虞、夏的《书》,周公旦的典章礼制,浏览仲尼的《春秋》。下午徘徊内阶,在南轩里吟咏《诗经》,闲时还看看百家众氏之书。声音嘹亮,洋洋满耳,文采绚烂满目,万物纷纷,欣欣然我独乐其乐。”延笃后遭党锢之祸,以“党人”罪名被禁锢。永康元年,延茑死在家里。乡里人把他的形貌绘在屈原庙里。延笃对经传多有校正,后儒士服虔等人把其作为标准。延笃写的诗、论、铭、书、应讯、表、教令,共二十篇。
★ 杨震传原文和译文
《后汉书任延传》原文译文及练习题(通用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