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藏峪游记的散文

时间:2022-12-25 04:28:26 作者:CD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C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皇藏峪游记的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皇藏峪游记的散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皇藏峪游记的散文

皇藏峪游记的散文

这个寒假,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和几个同学一大早就出发,当然,到萧县西站会面的时候已经快要十点了,等到大家到皇藏峪的时候已接近中午。于是乎,就一起去吃了顿传说中的蘑菇鸡,也许是因为不正宗吧,总觉得不怎么好吃,而且还那么贵,有种被宰的感觉,淡淡的失落……

吃饭的地方与皇藏峪风景区有大概200米左右的距离,顺势向上倒也挺累的。景区门口写着宣传语,我只依稀记得“国家5A级风景区”,貌似很高级的样子,算是个森林公园吧!进入景区,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已经干涸了。溪里有一条石头摆成的龙,多半是人工的,单也着实不错。其实,满目都是树木,只不过叶落枝枯,友人们难免又一阵遗憾感叹。也是,选择了冬天,也就选择了荒凉,不过这样也好,游人比较少倒少了份喧哗。我们沿着小溪走了一段路之后便折了回去,换另一条路继续皇藏峪之旅。

这条路两边是十二生肖雕塑,一位同学的弟弟看得不亦乐乎,非要集齐与十二生肖的合照,但最后还是少拍了一张!风景区的路是蜿蜒向上的,通往每一个景点的路也都是修得整整齐齐的,这样少了份自然味道的.路怎能够满足我们这群“热血青年”?于是大家选择了爬山,从山上那不寻常的路前进。要知道,这可是以森林著称的,山上怎会好走?果不其然,爬山的路途各种枝条灌木都有,这一小段山愣是让我累得气喘吁吁,终于让我看到了一条山路,我果断地选择沿山路向前。走尽山路,又来到了柏油大道,前面是一间书院,门前有用水泥做成的书、毛笔等来彰显此处的身份。房间里有几幅画,不过我们几个鉴赏力有限,实在把玩不透,便又出来。不一会儿,便又到了一间寺庙,其实平常说说寺庙也没感觉到什么,这次几个人一块进去,看着佛像竟有种敬畏、恐惧的感觉,几个人你推我我推你地说:“你去拜拜佛、磕磕头吧!”竟没一人敢去。这是从未有过的对神灵,对佛堂的敬畏,以至于到了不敢靠近的地步。拜佛不了了之。

既然来到了皇藏峪,若不去皇藏洞走一遭岂不遗憾,在一位友人的强烈要求下,我们开始向皇藏洞进发。我们从佛寺的后门出来,只见“道阻且长”,好一条神奇的天路,从下面望上去是又弯又高,几乎全是木质的阶梯,可见这风景区的建设好不费钱费力啊!我们开始爬楼梯,当我们累得不行要折回来时已错过了皇藏洞。于是在下来时大家又特地去看了下皇藏洞,恰好遇到一旅游团,导游在向游客们讲述发生在皇藏洞的神奇故事,我们也就有幸听到了。

话说当年项羽追兵败的刘邦,刘邦带着残兵剩将一路来到这里,只见周围全是悬崖峭壁,后面又是项羽的追兵,这可怎么办,难道只有等死?忽然,刘邦和他的士兵发现一个不起眼的天洞,便藏了进来。但进来后发现这个洞不仅小,而且是个死洞,既然他们能找到这个洞,那么项羽的兵将肯定也能找到,要是有块石头能把洞口堵上就好了!果然,不知从哪来了块“飞来石”堵住了洞口,但并没有堵完,这时又见有好多蜘蛛在没堵住的地方开始织网,这下可好了!当项羽他们追来时,看到洞口那么小并且还有蜘蛛网,断定肯定不可能有人进去,便都继续向其它方向追了。这个洞可是救了一代开国帝王啊!现在这个黑漆漆的小洞里有三尊雕像,前面两尊是刘邦的两个大将:樊哙和萧何,皆都拔剑做准备战斗状,后面的那尊当然是被保护的汉王刘邦了。

时间太紧,去过了皇藏洞我们便没有剩余的时间去看其它的景点了,这次旅游真是意犹未尽,只得说句再见了。

皇藏峪之旅,不仅欣赏了风景,还见到了许多已有几千年之久的古树,最重要的是见到了许久未见的好朋友,一叙旧日友情,也算不虚此行了!

篇2:皇藏峪游记作文

国庆节到了,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外婆去皇藏峪游玩。

在路上,我们玩了一个游戏:爸爸妈妈点歌,我来唱。我们玩的可开心了。

不一会,皇藏峪就到了。公园里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的大树带给我们清新的空气。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里有许多树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三棵千年树。一棵是青檀,约17,另一棵青檀约3500年,还有一棵南京椴,约1500年。

接着,我们来到了拔剑泉,又叫马扒泉。那里的水清澈见底,连树叶还有泉底形态各异的小石子都看的清清楚楚。我用手摸了一下,凉凉的,感觉很舒服。我还和马扒泉合了个影。

然后,我们继续往上爬。爬了约半个小时,来到了著名的皇藏洞。上皇藏洞的路很窄,三洞也非常小。我拉着铁链子艰难地爬进了山洞。洞里有三个雕像,刘邦和保护他的士兵。听妈妈说:楚汉相争时,刘邦为了躲避敌兵的追捕,藏在这个山洞内,所以后人给山洞起了个名字叫“皇藏洞”,并雕了三个像来纪念这段历史。

从洞里出来,妈妈又累又饿,不愿意继续爬了。我鼓励妈妈要像《蛙看海》的小青的蛙一样,遇到困难,一步一步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我还在路上捡了一个粗树枝交给妈妈,妈妈拄着这跟“拐杖”,在我的鼓励下爬到了山顶。

这真是一场愉快地旅行啊!等到下次放假的时候,我还要爬更高的山。

篇3:皇藏峪游记作文

清明节那天,爸爸妈妈带我去皇藏峪森林公园玩。去皇藏峪途经一段很长的乡间小路,路两旁全是绿油油的田野,看上去心旷神怡,可惜路太坎坷不平,我和妈妈都被颠得受不了了!因为路不熟悉,爸爸开车老走错方向,我着急的不得了!

十点半,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爸爸先去路旁的餐馆订午餐,这里整条街大大小小的餐馆都是主打野蘑菇炖鸡,看来这道特色菜早已名声在外了。

很快爸爸就带着我和妈妈进了森林公园,我一下子就被公园里美丽的喷泉吸引住了,在喷泉、垂柳旁,妈妈给我拍了许多相片。

我们来到一个寺庙,名字很好听,叫“瑞云寺”,里面人头攒动,香火缭绕,建筑也很漂亮,我还捐了自己的一元零花钱呢。寺中有一株银杏树,都三千多年树龄了!真了不起。

从瑞云寺出来继续向山上走,我们来到了黄藏洞脚下。往黄藏洞攀登的山路很陡,也很窄,两个成年人几乎不能同时并肩通过。胆小的妈妈不敢上,勇敢的爸爸和宝宝上去了!黄藏洞里有三尊石像,我猜中间那一尊一定就是刘邦了。我是在动画片《秦汉英雄传》里知道刘邦的.。

从山上下来已经下午一点钟了,我跟着爸爸妈妈去饭馆吃野蘑菇炖鸡,我觉得一点儿也不好吃,徒有虚名。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饭。妈妈说,下次我们自己带着好吃的,在这里野餐。我好期待呀!

篇4:皇藏峪游记作文

金秋十月,是旅游的黄金季节。皇藏峪,顾名思义,就是皇上藏在了山谷之中,为什么皇上要藏在山谷中呢?好奇心不断驱使着我。终于,在农历八月廿二,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地方——皇藏峪。

记忆中,隐隐约约记得来过几次皇藏峪,但当时小,不记得什么,只知道有仙人床,有观景峰,还有一个山洞。这一次来到皇藏峪,感觉与小时候印象中的有着天壤之别,现在的皇藏峪,整个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刚进门,地面并不是整齐的水泥地,而是用白岗岩雕刻成的“九龙壁”,走在上面,感觉中国古代的艺术在脚下轰然呈现,使人肃然起敬。走完九龙壁,就来到了断龙泉,“断龙泉”这三个大字用毛笔写在了桥头,苍劲有力,泉水更是清澈见底,可以与济南的泉水相提并论。沿着两岸整齐的橡树,走在空气清新的橡树林中,薄薄的烟幕笼罩着整个树林,感觉漫步在仙境之中。不知不觉,来到了仙人床,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流水与风蚀打造出与床一般的光滑山石,森林中独有的薄雾相衬在石床下,感觉真是飘飘欲仙的“仙人床”。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观景峰的脚下,这个海拔高度将近400米的山峰,让在山脚下的游客叹为观止,他们哪能知道,要看到整个皇藏峪的风景,需要多少耐力和体力。看着这高耸的山峰,望而却步的想法在我脑海中徘徊,但脑子一股热,硬着头皮踩上了第一个台阶。路途比我想象的还要长,当看着前面常常一排的台阶时,我不由地倒吸了一口凉气,期盼着下一个转折口是结点,但可能还有一大段的征程等着你。是啊,大自然的馈赠也是经过数万年甚至数亿年的演变呈现在你眼前的,它们凭什么让你不劳而获。400米的观景峰,60°的斜坡直垂下来,老台阶已经磨损的不能踩踏,新建好的木台阶松松垮垮,给登山的人带来了很大的阻挠。当爬到一半的时候,我转过头看看,但当看的垂直90°的崖坡时,脑海里一阵眩晕,差点没站稳,坐在台阶上大大喘气,汗流浃背,不,是冷汗。最后还下起了小雨,山上的雾越发浓密,整个山丘像是戴了顶白绒绒的帽子,把游客笼在迷雾中,似梦如幻。

当我站在顶峰,当我在山上大喊,当我把压抑在心中的烦闷全都释放出来,我才快乐,我才激动。站在海拔397米的山峰上,鸟瞰整个皇藏峪,爬上来的辛苦全都抛之脑后,我只想静静地观赏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来自母亲的工艺品。

下山来到了瑞云寺,听说“瑞云寺”这三个字还是清代安徽大书法家邓石如所题得呢。穿过瑞云寺就看见了排的老长的队伍。哦,原来皇藏峪的山洞太狭隘,只能一批批放人进去。在去皇藏峪的路上石阶因为几千年的风吹雨打蚀的无比光滑,你上去只能攀着锁链上去,在进入山洞中还有一块飞来石从山上砸来,是入口更加狭小。进入山洞我就震撼了,这哪是藏洞,简直就是秘密山洞嘛,别说是追兵找不到刘备,连福尔摩斯也找不到吧。看来被逼到生死攸关的时刻,藏哪都想得出来。

皇藏峪,皇藏峪,果然名不虚传,这简直就是大自然的天然氧吧,大自然一手制作的宝藏,这不仅仅是皇上藏的地方,更是大自然的宝库!

篇5:皇藏峪游记作文

在安徽萧县有一处著名的景点——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今天,我们一家乘车来到了令人向往的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

一下车,“皇藏峪”这几个醒目的大字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进入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池喷泉。这喷泉时高时低,好像水帘一般。它上下起伏,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幻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当我看得眼花缭乱的时候,一股强有力的水柱突然从水池中喷出来,越升越高,越升越快,水花四溅,像下了一场雨似的,落到身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经过喷泉再向上走,就来到了瑞云寺。瑞云寺里有两棵长寿树,一棵是一千八百年前的银杏树,一棵是八百多年的桂花树,它们盘根错节,花果溢香,号称是“瑞云寺两姐妹”,它们曾经见证了唐风宋月,沐浴了明雨清霜,享受着一代又一代虔诚香客们旺盛的香火。

离开瑞云寺往西南方向走,就来到了闻名已久的皇藏洞及飞来石。相传,汉高祖刘邦当年被秦兵追捕至此,藏在此洞内,逃过了一劫,故名皇藏洞。站在洞门远望群山苍翠,俯视流水潺潺。洞口有一巨石突立,正遮住洞口,犹如天外飞来。石壁上刻了“洞天飞来”四字。从洞里出来,顺着石梯往上走,就来到了观景台,站在台上仰望四周:楼台殿阁雄伟壮观,千年古树环抱四周,烟气迷漫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皇藏峪景色迷人,游人们无不流连忘返。

篇6:皇藏峪游记作文

“五一”节到了,我们一家和舅舅一家一起去皇藏峪游玩。

我们步行了很长一段路才来到景区的大门口,古色古香的大门上方写着“皇藏峪”三个大字,像在召唤着我们去了解它久远的历史。

幽长的山路两旁长满了青翠的树木,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耳边时而飘来孩子们的欢笑声,树上的小鸟也唱着歌来凑热闹。

沿途风景让人目不暇接,35的青檀还是让我震撼了一下,跟大自然相比,人的一生还真是短暂,望向高大的老树,我想,我一定要给自己创造一个精彩的人生!

我们终于到了著名的皇藏洞。相传楚汉相争时,刘邦为了躲避项羽的追捕,藏在这个山洞里,所以后人给山洞起了个名字叫“皇藏洞”,以纪念这段历史。

洞外流淌着拔剑泉,泉水清澈见底,泉底形态各异的小石子清晰可见,清澈的泉水引得我真想去喝几口。

其实,此行我最开心的就是走玻璃桥了。妈妈和舅妈都不敢走,爸爸、舅舅带着我和弟弟勇敢地走了上去。我和弟弟胆子还是蛮大的,我和他手牵手走在桥上,好多人颤颤巍巍,大呼小叫的`,我感觉自己还真是威风。透过脚下的玻璃,可以清晰地望到离我有几十米远的地面,树木变得低矮了,行人也小如蝼蚁,换个角度看世界,真是令人无比兴奋!

这真是一次辛苦却愉快的旅行,我挑战了自己的胆量和毅力,下次我要爬更高的山!

篇7:安徽皇藏峪

安徽皇藏峪 -资料

皇藏峪位于萧县东南20余公里的龙岗山中,为山东古老丘陵的延伸部分,山脉大致南北走向,最高峰海拔374米,一般为100—300米,相对高度20— 30米,山顶平缓,山坡较陡,皇藏峪原名黄桑峪,因峪内长满黄桑树而得名。山势不高,但峰崖陡峭、岩石峥嵘。山峪上下,森林茂密,草木繁滋,清泉四出,溪涧长流。汉高祖刘帮称帝前曾因避秦兵追捕而藏身于此,故改名皇藏峪。《汉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微时常隐芒、砀山间,即此山有皇藏峪,汉高祖避难处”。 皇藏峪为陶墟山系南部的剥蚀低山丘陵,山岩为石灰岩体,有许多天然洞穴及井泉、山石景观)四周峰峦层叠,涧水淙淙。峪中天然森林三千多亩,有146种树木和六百多种草药。在平畴千里的淮北大地,有此高峰幽谷,实为难得,乃是徐淮地区游人间往之地。

1、瑞云寺 瑞云寺依山而建,背负山崖,面临深谷,寺周围群山环抱。据《江南通志》记载,寺院始建于晋;重建于唐;原名黄桑寺、“后随山改名为皇藏寺。传说当年刘邦藏身此山,吕后寻夫,远望山中一洞口白云缭绕,前往很快找到了刘邦。《史记·高祖中纪》载:“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气云,故从往常得季”。”根据这一传说,宋端拱年间改寺名为瑞云寺。有碑记曰:“众山环合,卫基如城,间有古寺,名日瑞云。”现高悬寺门之上的“瑞云寺”匾额,字迹苍劲古朴,为清代安徽大书法家邓石如所题。寺宇三层三院,共有房间九十余间。前院是藏经楼,雕梁画栋,图案精巧逼真,二门内为正殿,中庭宽广,佛像高大,厅堂宽敞堂皇,飞檐拱壁,气势雄伟,可惜寺内原来珍藏的佛经和文献资料以及千手千眼佛等几十件精美塑像,已不存在;后院为僧房,清雅别致。整个寺院石级层迭,回廊交错,门楣多变。前院一颗参天银杏历时一千三百多个春秋依然绿荫如盖、苍劲挺拔;一颗苍劲古桧,盘根虬于,枝叶扶疏。后院古柏挺立,一对父子银杏相偎成趣,厢房前金桂、银桂清香袭人。清人蒋佩曾宿此赋诗:“青鞋且趁夕阳晴,流水孤村画里行·远蟑钟鸣香阁迎,深林犬吠老僧迎。灯摇佛座三更梦,风卷松涛一院声。”

2、皇藏洞及飞来石 瑞云寺西南百多米,缘陡峭山逍步步登高约130米,峭壁中有一天然石洞,洞深10米,呈园形,底平壁光,上似房顶,冬暖夏凉,尽是天然而成。此洞位置险峻,背靠大顶岩,北望阎王鼻,左有平顶山,右有钻天峪。立洞门远望群山苍翠,俯视流水潺潺洞口一巨石突立,正遮住洞口,犹似天外飞来,石壁上刻有“洞天飞来”四字。相传当年刘邦在萧县被项羽击败,损兵二十余万,仅率随从数十骑突围,即藏匿于此洞,故后称“皇藏洞”。

3、拔剑泉 处瑞云寺东南20米,井口呈剑孔状)泉深10米,蓄水5米,清澈透底,其味稍甜。经验证明,久饮此水能益寿延年。传说刘邦遭难时口揭难耐,久寻山泉不得,遂怒抽宝剑奋力穿石,剑拔泉涌,故名。

4、美人洞 位于寺西北虎口峰腰间,其洞口小巧美观,座落险峻。因玲珑巧石与奇花异木相映成趣,仿佛一位美丽的姑娘端坐洞口,由此得名“美人洞”。

5、双龙泉 龙岗山南二里许,群山环抱,一小径婉挺而至,有双龙泉终年长流,出口处中隔片石一泉水却左甘右苦,被视为奇观。

6、果老洞 经龙岗,越龙泉至东北深谷中,石径畸岖,攀藤而上,有一石洞深二丈许,世人传八仙之一张果老曾居于此,是称果老洞。

7、仙人床 由寺而东,登青云路穿云越谷,约行300米,路北有一天然石坯,其状如床,可卧一人,非常舒但。传闻古时某僧常卧于此,寿高百龄,化仙而逝,后人称之“仙人床”。

8、洗钵池 三仙洞侧山脚下有一天然石盆,盆中水清见底,无论旱涝阴晴,不溢不落,夏秋之标瀑布绕前而过,它却仍闭而不出,可谓奇妙。昔日寺僧开堂放戒,憎侣众多,饭后均 来此洗钵,故得名。

9、观景峰 位于寺西北一峰,坐其上可规格中全景,尤观寺院更为壮观:三层院落层层阶梯,楼台殿阁各抱地势,千年老树四周围绕,引人人胜,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安徽省萧县、建于1992年,面积2273.33公顷,

资料

《汉书地理志》记载 “汉高祖微时常隐芒砀山间,此山有皇藏河,汉高祖避难处。”这便是皇藏峪名字的由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地域广阔,山川秀丽,农、林、水、土特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异彩纷呈。园内有木本植物119种,中草药700多种,鸟类58种。

走近皇藏峪,首先映入视野的是山门牌楼,它高10米,宽14米,为三楼三门九彩建筑,庄重典雅、巍峨壮观。门楣上书“皇藏峪”三个镏金大字,门楣背面是“汉王流韵”四个大字,圆熟俊秀,超凡脱俗,耐人寻味。瑞云寺,是皇藏峪的心脏,也是游览者必到的一方宝地。该寺原名望云寺、因传说刘邦居处每有祥云缭绕不绝而得名。它始建于南朝粱代大同年间、背依悬崖,面临深渊,布局奇险。甚得造化之妙。宋代端拱二年,寺名改为“瑞云寺”。

瑞云寺呈三进三阶式院落、殿阁庑舍共99间,古色古香。颇具匠心。前院有藏经楼、楼下为斋堂、楼上藏经,原有《经藏》、《律藏》、《论藏》共4000余卷。中院有大雄宝殿5间,宽敞堂皇,气势雄伟。内塑有金神佛祖、观音、十八罗汉等20多尊、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后院有方丈室,明三暗五、清雅幽静,左右殿阁别具一格。室前腊梅掩映、黄杨相衬、左侧有一株千年以上的银杏树,主于下生有二枝,一大-小,枝叶繁茂,挺拔苍劲、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三世同堂”、“携子抱孙”树。海外游子归来,常带儿孙在此留影为念。诗人为其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精神而动情,赞之曰“时光越千年、一躯擎云天,历尽冰霜劫。子孙自昌繁”。右侧是一株枝干虬劲的古松,树高数十米,树龄与银杏树相仿。前有老桂树二株,一名金桂、一名银桂,合称姐妹树,每当花季,香飘满峪,沁人肺 腑。由瑞云寺往西南行,步步登高,约140米,再攀悬崖、越峭壁,可见一洞、即皇藏洞。洞深10余米,呈圆形,四壁光滑、顶壁如穹,其底平坦,可容十余人盘膝而坐。

相传刘邦藏此时,曾自语说:“如有巨石挡洞、吾则安也。”旋即有巨石凌空落下,果如其愿。他又想,再能有蛛网计划遮住洞口会更安全,于是立刻又有蜘蛛来织好了网。从皇藏洞折而向北,赫然入目的是虎口峰,峰腰有一洞曰美人洞、每当晨曦初露或晚霞烧起之时,洞门烟岚缭绕,仿佛其中有美女幻影、楚楚动人。有诗赞曰:“崎岖仄径奋登攀,天开石洞有奇观,烟岚起落凝神处,朝朝暮暮一婵娟。”再上攀即为观景峰,登峰俯视峪中景色,高丘低壑,巨石长木,尽收眼底,让人不禁顿生超然世外之感。有诗云:“悠悠天边云,习习八面风,黄绿青蓝紫,尽在一望中。”距此处不远另有奇景洗钵池。池如盆状,水清见底,大涝之时水不见涨,久旱无雨水不下降。瑞士寺香火鼎盛之日,开堂放戎,众憎侣每于饭后皆到此处洗钵,故名洗钵池。寺东南侧三四十米处有拔剑泉,昔日水深lo多米,清澈如镜,其水甘冽。传说当年刘邦逃至此时,人渴马乏,寻水无着,于是拔剑斫石,石上竞有泉水涌出,故名拔剑泉。近侧有马扒泉,以刘邦之马以四蹄刨沙石出泉而得名。仙人床,是皇藏峪中令人神往的又一景观,它位于寺东300多米处,为一天然巨石,其形如床,面平如砥,可卧一人,仲腰展足,悠然自得。关于这石床还有一则神话,传说古时一高僧常在这里吐纳练功、休憩,百岁之后数不胜。皇藏峪这位旅游天地中的.名媛闺秀,将以更加妩媚的风姿和轩昂的气派走向全中国,走向世界。等胜景,各具神奇色彩,诱发着人们观赏的兴趣。皇藏峪山门旁有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这里背依大山,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园内建有一座 15.7米高的大理石纪念塔,左右廊庑的石碑上携刻着2000多名烈士的英名。革命先烈碧血染淮海,留芳万载。

花香蜂蝶闹,景美嘉宾来。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风流雅士来此游览、观景,写下的诗文连篇累牍

从行政区划上,皇藏峪在宿州萧山境内,但它离宿州很远,从淮北市去反而更近一些。

皇藏峪目前正大面积植树,开放的景区面积不算特别大,但非常幽静。进入山门后,沿着修建的林中小路一直向前走,中途可以看到半山腰上的瑞云寺。寺庙不大,始建于公元535年,是皖北一带比较著名的寺院,后来由于年久失修,又重新扩建了几次,现在看到的寺庙建筑都较新。院中有两棵生长了1400年的银杏树和柏树,冬季还有黄色的腊梅花盛开。过瑞云寺,再往前走大约20分钟,就可以看到传说中汉高祖刘邦藏身其中躲避追兵的“皇藏洞”了,皇藏峪一名出处便在此。不过皇藏洞被一块称为飞来石的大石头挡着,看得不很完全。整个景区不如想像中大,慕名而来也许会有些失望,最好是顺路经过。

篇8: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安徽省萧县、建于1992年,面积2273.33公顷。《汉书地理志》记载 “汉高祖微时常隐芒砀山间,此山有皇藏河,汉高祖避难处。”这便是皇藏峪名字的由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地域广阔,山川秀丽,农、林、水、土特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异彩纷呈。园内有木本植物种,中草药700多种,鸟类58种。

目录介绍山门瑞云寺后院收缩展开介绍

黄藏峪原名黄桑峪,因峪内长满黄桑树而得名。汉高祖刘邦称帝前曾因避秦兵追捕而藏身于此,故改名皇藏峪。《汉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微时常隐芒、砀山间,即此山有皇藏峪,汉高祖避难处”。 皇藏峪为陶墟山系南部的剥蚀低山丘陵,山岩为石灰岩体,有许多天然洞穴及井泉、山石景观)四周峰峦层叠,涧水淙淙。峪中天然森林三千多亩,有146种树木和六百多种草药。在平畴千里的淮北大地,有此高峰幽谷,实为难得,乃是徐淮地区游人间往之地。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萧县城东南30公里处,东靠京沪铁路,西连淮北、南接宿州,北近徐州,距徐州观音飞机场60公里,正在建设之中的连云港至霍尔里斯、合肥至徐州高等级公路在景区边缘交汇,外部交通十分快捷、方便。皇藏峪风景区总面积31平方公里,是安徽省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批准建立为国家森林公园。 皇藏峪古称黄桑峪,因峪中长满黄桑而得名。后相传汉高族刘邦曾避难于此而改名为皇藏峪。这里冈峦起伏,林木参天,岭上坡下,繁衍着松柏、黄桑、青檀等146种木本植物、700余种草本植物,并有58种鸟类在此栖息,还生存有珍奇的皮毛兽水獭、黄鼬、狐狸等,是淮北地区唯一能反映历史上生物群落面貌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为难得的风景、资源宝地。 皇藏峪属暖湿带落叶阔叶林区,森林景观有突出的特点:一有:古木参天、躯干苍古、成群连片、盘根错节、绿茛如盖的形态美;二有:春天繁花似锦、夏季郁郁葱葱、秋天叶红果熟、冬有银装素果的'季相色调美;三有:风吹林涛如海,林中鸟语虫鸣、山涧清泉四出、晨有薄雾、暮有流云的动态美;四有:浓郁清爽、花草芬芳、鲜果诱人的感应美。加上这里诱人的洞泉、山石景观,令无数游客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皇藏峪景点分布范围较广,比较集中的有瑞云寺和天门寺两个景区。 皇藏峪处在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华东地区,周围省、市,加上本省人口达2亿多人。皇藏峪不仅处于京沪铁路黄金线上,又邻京九大动脉,周围被黄山、太湖、泰山等五大风景区所环抱,和云龙山、花果山等游览区及琅岈山周围国家森林公园构成网络。皇藏峪是以植物景观为主要特色,以汉文化、佛教文化为载体,以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为重点的多元文化组合型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是皖北旅游中心,宿萧淮旅游带的核心景区,徐州市、宿州市的郊野公园和游览胜地。

山门

走近皇藏峪,首先映入视野的是山门牌楼,它高10米,宽14米,为三楼三门九彩建筑,庄重典雅、巍峨壮观。门楣上书“皇藏峪”三个镏金大字,门楣背面是“汉王流韵”四个大字,圆熟俊秀,超凡脱俗,耐人寻味。瑞云寺,是皇藏峪的心脏,也是游览者必到的一方宝地。该寺原名望云寺、因传说刘邦居处每有祥云缭绕不绝而得名。它始建于南朝粱代大同年间、背依悬崖,面临深渊,布局奇险。甚得造化之妙。宋代端拱二年,寺名改为“瑞云寺”。

瑞云寺

瑞云寺呈三进三阶式院落、殿阁庑舍共99间,古色古香。颇具匠心。前院有藏经楼、楼下为斋堂、楼上藏经,原有《经藏》、《律藏》、《论藏》共4000余卷。中院有大雄宝殿5间,宽敞堂皇,气势雄伟。内塑有金神佛祖、观音、十八罗汉等20多尊、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后院

后院有方丈室,明三暗五、清雅幽静,左右殿阁别具一格。室前腊梅掩映、黄杨相衬、左侧有一株千年以上的银杏树,主于下生有二枝,一大小,枝叶繁茂,挺拔苍劲、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三世同堂”“携子抱孙”树。海外游子归来,常带儿孙在此留影为念。诗人为其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精神而动情,赞之曰:“时光越千年、一躯擎云天,历尽冰霜劫。子孙自昌繁”。右侧是一株枝干虬劲的古松,树高数十米,树龄与银杏树相仿。前有老桂树二株,一名金桂、一名银桂,合称姐妹树,每当花季,香飘满峪,沁人肺 腑。由瑞云寺往西南行,步步登高,约140米,再攀悬崖、越峭壁,可见一洞、即皇藏洞。洞深10余米,呈圆形,四壁光滑、顶壁如穹,其底平坦,可容十余人盘膝而坐。

篇9:描写皇藏峪的诗句

描写皇藏峪的诗句精选

(一)

深谷春阳古树稠,高祖藏处洞渊幽。

山风阵阵松开韵,黝涧清清涓细流。

观景台前看妙境,端云寺里福祈求。

珍禽野菜迎佳客,笑语欢歌在碧楼。

(二)

彭南石峪昔藏皇,访古游春走皖乡。

幽谷青岚升紫气,嶙峋积翠覆龙冈。

瑞云寺里祥云起,洗钵池边泛钵光。

不是苍天佑高祖,岂能成就汉家邦。

(三)

紫虚氤氲雾满岗, 叠翠高林赏峪光。

天洞石奇藏太祖, 瑞云寺古绕檀香。

大风盖世芳千载,垓下悲凄壮一江。

堪慰汗青夸勇武,赤诚百姓敬国殇。

(四)

一路风吹热汗流,乍来峪口忽临秋。

桑檀荫蔽诸山洞,泉瀑声喧各涧沟。

倚石摩崖人叫爽,穿林曳响鸟鸣幽。

当初倘若邦遭虏,何以皇藏古迹留?

(五)

昔年曾过此,蹊径尚依然。

久住应忘世,重来别见天。

卧游思枕簟,洗耳爱山泉。

夜月凉如水,清光独自閒。

(六)

千年伟刹万株桑,绝壁飞石季洞藏。

神骥扒泉流幸运,瑞云载鹤解愁肠。

秦皇施虐秦朝灭,楚霸沽名楚地亡 。

惟有沛公行正道,养民仁爱汉兴昌 。

篇10: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采风对联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采风对联

1、三呼天地动;

一指石泉流。

(李伯云)

2、皇藏窅洞千秋论;

剑拔清泉万古流。

(许佩霞)

3、二乔切切,咫尺叮咛语;

双杏依依,千秋惜别情。

(付卫国)

4、汉皇跃马,金蝉合噪得天助;

楚将追兵,幽径缓行寻路归。

(刘怀德)

5、高树入云,三月蝉鸣声震耳;

小山拥翠,二泉喧涧韵娱心。

(路桂英)

6、暮鼓晨钟,袅袅祥云常护寺;

汉王流韵,幽幽古洞可藏皇。

(李宪斌)

7、因藏汉帝,千年石窟成名胜;

为佑黎民,百里荒山建氧吧。

(胡永成)

8、淮北明珠,汉王拔剑留神韵;

国家森壁,英烈竖碑灿日辉。

(纵肇华)

9、山门耸立,金画银图,掩映千重皇峪景;

雕塑威严,人雄马骏,高吟万世大风歌。

(周广耘)

10、兵败彭城,弃父舍妻,叹天机有定,天助刘邦兴霸业;

名扬巨鹿,破釜沉舟,悲世事无常,世欺项羽别乌江。

(杜林森)

11、青檀一峪,蔽日遮天,耳听奇音,三月金蝉吟玉韵;

崖洞万年,藏龙卧虎,功垂伟业,千秋霸主歌大风。

(纪翠萍)

篇11:藏龙涧游记散文

藏龙涧游记散文

11月11日是个周日,也恰好是“光棍节”。山东户外驴友俱乐部联盟组织“光棍”们驴行济南市东南远郊的藏龙涧。活动召集了男男女女七八十人参加,许多非光棍都参加了,我也是混在其中的一员。八点四十分左右,队伍浩浩荡荡地从山东大学南外环校区出发了。

我们翻山越岭,行进了大约两个多小时,来到了一个叫做黑峪的小山村。村子不大,也就十几户人家的样子。

也许是在荒山野岭里走得久了,见不到一星半点人烟的缘故,突然遇到一户人家也感到格外地亲切。走进村子,有一户人家在做生意,院墙外面还挂了个红色的条幅做幌子,只是条幅被风刮得残破不全,上面一个字也看不见了。村里其他的住户已经人去屋空,只剩下了一些断垣残壁,像被鬼子扫荡过似的。进入这户做生意的人家院落,原来这里有一对中年夫妻在经营手擀面生意,为南来北往的驴友服务。今天风比较大,大概有六七级,刮得人都站不稳。虽然天气晴朗,最高气温却不到十度,有点冬天的意味了。我花八块钱买了一碗手擀面,捧着面条就在屋里站着吃起来。一会儿面条就下了肚子,头上顿时冒出了汗,心里也热乎起来。

已经买上手擀面的驴友在院子里或坐着,或站着热乎乎地吃着。驴友们把小院里的石磨盘、石条当作“饭桌”,几块圆木滚子,石块,权作“板凳”,拿出各自带的食物摆在“餐桌”上,几个人围在一起聚餐,小院里一时热闹了起来。有的驴友还带了各种的酒,没有酒盅,就用水壶盖子,塑料碗当作酒杯,在这荒山野岭人迹罕至的废弃小山村里聚会也很有意义。大家酒足饭饱之后,又开始重新上路。

藏龙涧就在黑峪北面的不远处,一条山野小径时断时续地通往那里。路边的野草枯黄而茂密,许多都高过了人头。拐了几道弯儿,又走进了芦苇丛。芦苇丛里本也没有路的,被驴友们也从中间硬是踩踏倒芦苇走出了一条小路来。厚厚的芦苇倒在地上,踩在上面柔软而舒适,也怪惬意的。那些雪白的芦花阳光下被风刮得东倒西歪,起起伏伏,轻飘飘的,煞是惹人喜爱。山野里远远近近地可见几棵老柿子树,树上几乎一片叶子也没有了,一些没人收摘的黄橙橙的柿子还挂在树枝上摇晃,十分地惹眼,也是初冬山野里的一处靓丽的风景。

到了涧边,因为是悬崖,我试着往涧里看了一眼,涧底没看到,眼却觉得有点晕,从心里顿时生出十分地胆怯来。左右悄悄,这哪里有下涧的路啊!带队的泰哥,六十岁的人了,却是一头老驴,走起路来,小伙子也撵不上。他率先带头,下涧。驴友们大都知道他先前来过这里多次了,应该十分熟悉路况,因而都很信任他。见泰哥这么大的年纪都敢下,你再打退堂鼓也就丢死人了。我是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地跟在队伍后面下了涧。

跟在泰哥后面的驴友走着走着竟然不见了泰哥,前面也就没了路,只好无奈地自己摸索着前进,整支队伍因此下涧的进展十分地缓慢。许多驴友是手脚并用,往下出溜。我胆子小,每下一步,都是先抓牢身边的野荆、小树,甚至草棵,然后再往下伸脚。有时候没草木可抓,就把稳岩石,脚踩稳了才敢松手,这样一点一点地往下溜。下到涧中间的时候,我后面有一个小伙子没有踩稳固,哗啦一声出溜下来,如果不是被后面一个驴友拽住了衣服,很可能就会摔下悬崖。想想后果,大家都不寒而栗。就在我们快要下到涧底时,前面带头的驴友传回话来说,没法子走了,下不去了。我们都只好停下来,在半空悬了足有一袋烟的功夫。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下到这个地方,眼看着就要到涧底了,却没了路,真叫人沮丧。这种地方本就没有路,如果再返回去,困难可能会更大,也更危险。大家正在一筹莫展纷纷寻找领队的泰哥时,泰哥在涧底下说话了。原来他已经率先下到了涧底,这给大家带来了希望,就像吃了颗定心丸似的,不再担心下不去了。泰哥在涧底两手喇叭状围在口边大声地指挥着我们的队伍行进。大家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地往下磨蹭,终于陆陆续续安全地下到了涧底。脚踩在涧底的一刹那,我那颗一直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仰头看看来路,从高达上百米的悬崖顶部能够顺利下到涧底,自己简直不敢相信,这一群驴友真是吃了豹子胆了!拍拍头,还好,没犯晕,自己都为自己哪来这么大的胆量感到吃惊。

从涧底抬头看,只能看见不太宽的一绺青天,弯弯曲曲的,像条蓝色的毛毛虫似的。又像小孩子学写毛笔字,蘸着淡蓝的墨水在天幕上胡乱划了一道杠儿,在“杠儿”中间还漂着几朵洁白的云朵,景色简直美极了。

悬崖都是直上直下的,有的地方全是石壁,就像刀劈斧斫一般,齐臻臻的一大片,上面寸草不生,令人对大自然顿生敬畏之感。这些悬崖峭壁无疑地都是地壳运动时岩石突然断裂下陷形成的地貌。从岩壁上的纹理可以看出,这属于褶皱地貌。虽然那些纹缕经过千万年风雨的剥蚀,已经粗糙不堪,但脉络纹理却还清晰可辨。

有的岩壁虽然褶皱的地貌依然明显,但岩石却不是那么地整齐,而是斜逸旁出,犬牙交错。有的地方突出那么一大块,有的地方又凹陷进去那么一大块,凹凹凸凸,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与那刀劈一般的岩壁形成很大的反差。有些草木就随着那些岩层的纹理间隙生长着,一撮一簇的,大体上都在一条水平线上。只是有的地方还绿意盎然,有的地方只剩下了一些枯枝败叶,一涧两重天,也是一大怪异的奇景。

有的岩壁又突然地四周凹陷下去,形成了一座耸立伟岸的孤峰,更像一根粗大的不规整的石柱,尽管已是初冬时节,上面有一些草木却还翁郁着,完全可以跟张家界的地貌相媲美。

岩壁上的洞穴也是出奇地多,有的悬在岩壁的顶部,有的在中间,有的在岩壁底部,它们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我是想象不出来。洞口都不大,形状也不规则,深的`浅的都有。靠近涧底的,探洞比较容易些,但进去看看,里面却很普通,也没有什么怪异之处;有的里面黑黝黝的,似乎深不可测,就有点骇人,也没人敢往里面贸然深入探个究竟;有的在高处,攀登上去就十分困难了,也没人敢去冒这个险,只能望洞兴叹罢了。

我们在涧底曲曲折折地行进,就像一群蚂蚁似的。涧底许多地方有一些小水湾或者小水潭,这可能是昨晚济南下了场雨,刚刚存下的积水也未可知。我们跳跃着规避着行进,究竟行进了多少时间,走了多少路程,我是说不上来,也许是只顾着欣赏身边的美景忘记了吧。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时,领队的泰哥说,从这里往东,是去龙洞的方向,咱们今下午不去龙洞了,如果去的话,怕时间来不及。大家便跟随着泰哥往西北方向的另一个峡谷中行进。

前面的峡谷似乎更狭窄一些,从谷底昂首看天,天空也更窄,像真正的一线天了。谷底坎坷起伏较大,比较难行。走着走着,还会突然地出现一个小水潭阻断你的去路。水潭的水呈浓绿色,看不透其深度,想过去就只有攀岩一条路了。岩壁上面好像有驴友拓出来的路线,却比较危险,在上面行走需要格外地小心谨慎,否则一旦掉下水潭里,后果就难料了。驴友们也没人提醒,大家却都是相互拉扯着,帮扶着,一个挨着一个慢慢地过去。岩壁上有的地方会突然间有那么一两米的地方没了踩踏之处,断了你前行的路,这时候只需要一个跳跃,一般地也就过去了,但对于一些老驴和女孩子来说却没那么容易。这时候,一些跳跃过去的驴友便伸出援手一个个地拉拽过去。

出了峡谷,又在松林里走了一大段路,我们来到了一座山上。我看着周围环境有点熟悉,原来我们是绕着藏龙涧转了一个大圈儿,又回到了上午下黑峪的那座山主峰背面的山顶上。在这里,领队说,回出发地的往南走,去浆水泉方向的往东北走。驴友们在此相别,分道而行。我们一队驴友穿过浆水泉东面的山顶松林,然后开始下山。山势比较陡峭,似乎也没有路,好在松树比较密集,下山时也有个安全的依靠。下到山半腰时,透过茂密的松林树隙,我终于看见了浆水泉水库那一汪碧水了。也许是一天的时间里心理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状态的缘故吧,一见到这座水库,我的心里就像突然看到了希望似的,竟无比地激动起来。我的家离浆水泉水库很近,看到了它,自己的家也就近在眼前了。

11月

篇12:玫瑰峪散文

玫瑰峪散文

世界上有没有这样一处胜景:一个不算太大,但自然清纯,很深很深的幽谷。它的四周苔痕染壁,灌木丛生。谷底的中央有一间很原始的土坯房,陈旧而破落。房屋的周围到处绽放着绚丽斑斓的玫瑰,空气中飘动着神奇的芬芳。仿佛经过选美,世界各地的玫瑰精品都聚集在这样特殊的环境里,它们异彩纷呈,竞相媲美,暂且称它为“玫瑰峪”吧。

我不知受了那路神仙的指点,懵懵懂懂来到这里。面对如此景观,不仅目瞪口呆,疑入仙境。环顾四周,不免心生疑],这里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其中布满若雨若雾的丝缕,飞扬着若有似无的乐韵。它只有一片沃土,或许还有雨的沐浴。仅止于此,玫瑰们便会开的如此轰轰烈烈吗?在它的东北角仅有一处通道,弗如华山的千尺幢。被两侧的巨石挤着,那么细,那么陡,那么遥遥的挂在天宇之中……

谷底的西南角,是这佳境中的一道奇观。有两团不同颜色的雾气从地低下冒出,绵绵不断的升腾。白色的,那么纯洁,晶莹。紫色的.,那么妩媚,神秘。就这样婀娜的升至谷顶交融在一起。云翻雾罩,扑朔迷离。使亲临者云里雾里,犹如梦里,好一派造物主的杰作!

玫瑰峪出奇的静,就是一枚针落在地下,也能听到声音。好奇心促使我轻轻的来到房子面前,忐忑的伸出手,想叩开虚掩的房门,拜访里面的主人,解开疑团。我暗自思忖,主人是千娇百媚的仙女呢?还是仙风道骨的长者?……可伸出的手又缩了回来。是不忍打破这静谧的氛围呢?还是没有勇气去敲开这扇神秘之门?抑或是认为没有必要去深究其因。一旦明白了,也就失去了它的玄机。

身在其中,仿佛自己也沾染了仙气,超凡脱俗了。不仅喟然长叹:这里可以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也不为过矣!想至妙处,不仅手舞足蹈,乐不可支……

猛然惊醒,原来是南柯一梦,恍恍惚惚之中,似有香气扑鼻……

情醉七里峪散文

北海游记散文

新版格列佛游记-散文

春游游记散文

老屋游记散文

华山游记散文

东瀛游记散文

南湾游记散文

这样的心情哪里藏心情散文

皇打一成语

皇藏峪游记的散文(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皇藏峪游记的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