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 字昭范文言文

时间:2023-01-20 03:52:49 作者:二十七画生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二十七画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王铎 字昭范文言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王铎 字昭范文言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王徽字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王徽字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王徽字昭文,京兆人。第进士,授校书郎。徐商领盐铁,辟署使府。始,宣宗诏宰相选可尚主者,或以徽闻。徽本澹声利,闻不喜,往见宰相刘曰:“徽年过四十,又多病,不应在选。” 为言,乃罢。召授右拾遗。书二十余上,言无回忌,公议浩然归重。徐商罢政事,守江陵,心欲表徽在幕府,恐其不乐外,恶不言。徽自往曰:“公知徽,安得不从?”商大喜,表为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高 荐知杂事,进考功员外郎。故事,考簿以朱注上下为殿最,岁久易漫,吏辄窜易为奸。擞始用墨,遂绝妄欺。

广明元年,以徽为户部侍郎。是日,黄巢入关,僖宗西狩,冒夜出。徽诘朝乃知,追帝不及,堕崖樾间,为贼所执,迫还,将污以官。徽阳喑不答,以刃环胁,卒不动。喊令归第,使医护视。久之,守者懈,乃奔河中,裂缣书章,遣人间走蜀。诏拜兵部尚书。因说行营都监杨复光,请赦沙陀罪,令赴难。其夏,沙陀会诸军,遂平京师,徽助为多,迁右仆射。

大乱之后,宫观焚残,鞠为丘莽,乘舆未有东意,诏徽充京畿安抚制置 奉使。徽外调兵食,内抚绥流亡,逾年,稍稍完聚,兴复殿寝,裁制有宜,即奉表请帝东还。又进御史大夫,仍权京兆尹。宦要家争遣人治第,侵冒齐民,讼诉满前,徽不屈势幸,一平以法,由是为帝左右所憎,共谮罢徽,令赴行在。帝念徽无罪,拜吏部尚书。未行而嗣襄王煜作乱,帝进次汉中。

逼召徽,以 废自言。及 僭号,迫群臣作誓牒,徽托手弱,卒不肯署。平。帝至凤翔,召徽为御史大夫,固辞足痹,复拜太子少师。

昭宗立,见便殿,进对详洽,乃复授吏部尚书。是时,铨选失序,吏肆为奸,补调重复不可检。徽为手藉,一验实之,遂无奸滞。大顺元年卒,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内抚绥流亡 绥:安抚。

B.一平以法 一:都,一概。

C.共谮罢徽 谮:诬陷,中伤。

D.帝进次汉中 次:表次数。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徽忠贞不渝的一组是(3分)

①书二十余上,言无回忌 ②徽始用墨,遂绝妄欺

③以刃环胁,卒不动 ④ 逼召徽,以 废自言

⑤徽托手弱,卒不肯署 ⑥固辞足痹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徽淡泊名利。宣宗下诏让宰相挑选可以与公主结婚的人,当王徽听说有人将他上报后很不高兴,前去拜见宰相刘 ,以年老多病推辞,后经刘 劝说,他才作罢。

B.王徽知恩图报。曾对王徽有知遇之恩的'徐商被罢政事后驻守江陵,想调王徽到自己幕府任职,又担心他不愿意外任,王徽却主动前往,表达了自己愿随从徐商的意愿。

C.王徽为官正直。战乱之后,高官显贵人家竞相派人修治府第,侵害了百姓,百姓纷纷向时任御史大夫的王徽诉告,王徽不屈从权势,依法公正裁决。

D.王徽为吏精明。任吏部尚书时,他针对官吏考核选任混乱,主事官吏胡作非为,以致官职补调重复无法检查的现象,亲手登记造册以方便查对,消除了作弊拖延的现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考簿以朱注上下为殿最,岁久易漫,吏辄窜易为奸。

(2)久之,守者懈,乃奔河中,裂缣书章,遣人间走蜀。

答案:

1.D(次:临时驻扎和住宿。)

2.D(①表明王徽直言敢谏;②表明王徽为官精明能干;⑥表明王徽淡泊名利不愿为官)

3.A(“后经刘瑑劝说,他才作罢”错误,应该是刘瑑替他说话,让他做驸马的事才作罢)

4.(1)旧例,考核官员的簿册用红笔注明上下表示政绩的优劣,时间长久容易模糊,主事官吏总是窜改作弊。

2分;译出大意给2分;“故事”(“旧例”)、“漫”(“模糊”)、“窜易”(“窜改、改动、修改”)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时间一长,看守的人懈怠,王徽于是逃到河中(府),撕裂缣帛书写奏章,派人从小道送到蜀中。

2分;译出大意给2分;“乃”(“于是”)、“书”(“书写”)、“间”(“从小道”)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篇2: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阅读答案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敏锐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4.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而益治兵 治:治理

B.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看望

C.多其所规为 规:规划

D.其陈用兵之略 陈:陈旧

5.下列句子分编为六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敏锐多材智”的一组是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彀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参考答案:

4.D(应为“陈述”)

5.B(③说的是世宗,与王朴无关;⑤世宗悲痛,说明两人关系密切。不能作为王朴明敏才智的证明;⑥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与王朴明敏才智无关)

6.B(张冠李戴。征伐江淮的是世宗。王朴当时做东京副留守,留守京师)

7.(1)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扰,排除,1分;益,更加,1分;慨,慷慨,1分。句子通顺2分。共5分)

(2)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见信于”翻译出被动句特点1分;“难”,责备,1分;莫,没有谁,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篇3:王徽字尚文应天人阅读答案与译文

王徽字尚文应天人阅读答案与译文

王徽,字尚文,应天人。天顺四年进士。除南京刑科给事中。宪宗即位数月,与同官王渊等疏陈四事。末言:“自古宦官贤良者少,奸邪者多。若授以大权,致令败坏,然后加刑,是始爱而终杀之,非所以保全之也。愿法高皇帝旧制,毋令预政典兵,置产立业。家人义子,悉编原籍为民。严禁官吏与之交接。惟厚其赏赉,使得丰足,无复他望。此国家之福,亦宦官之福也。”

其冬,帝入万妃谮,废吴后,罪中官牛玉擅易中宫,谪之南京,徽复与渊等劾之曰:陛下册立中宫,此何等事,而贼臣牛玉乃大肆奸欺。中宫既退,人情咸谓玉必万死。顾仅斥陪京,犹全首领,则凡侍陛下左右者将何所忌惮哉!内阁大臣,身居辅弼,视立后大事漠然不以加意。方玉欺肆之初,婚礼未成,礼官畏权,辄为阿附。及玉事发之后,刑官念旧,竟至苟容。而李贤等又坐视成败,不出一言。党恶欺君,莫此为甚。请并罪贤等,为大臣不忠者戒。臣等职居言路,不为苟容,虽死无悔,惟陛下裁察。

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最后御史杨琅言尤切,几得罪。

徽至普安,兴学校教士,始有举于乡者。却土官陇畅及白千户贿,治甚有声。

居七年,弃官归,言者屡荐,终以宦官恶之不复录。弘治初,吏部尚书王恕荐起陕西左参议。逾年,谢病还,卒,年八十三。

(节选自《明史王徽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B.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C.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D.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B.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服三品以上着紫色;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后人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C.既望:过了望日,即农历十六。古人根据天上有没有月亮和月亮的圆缺来记时,农历每月十五为望,农历每月初一为晦,每月最后一天为朔。

D.先:已故的,称呼死者的敬辞。如“先珠大哥”指已经去世的贾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徽耿直敢言,明宪宗即位几个月,王徽就和其他官员上书陈事,认为宦官奸邪者多,不能授大权给他们,只能丰厚奖赏,严令禁止官吏与宦官勾结。

B.宪宗听信万妃谗言,废除吴皇后,宦官牛玉被贬谪到南京,王徽上书弹劾,认为牛玉胆大妄为,罪该至死,如今的处罚会让皇帝身边的忠臣产生顾忌。

C.在擅易中宫的事情上,王徽认为内阁大臣对此事漠然置之,礼部官员畏惧权势,刑部官员念及旧情,李贤等人又坐观成败,都有过错,应一并惩罚。

D.王徽遭贬普安,治理很有名声,兴办学校教化士人,使当地有人中举,他弃官后,虽屡被推荐,但因宦官厌恶不被录用,直至弘治初年才被起用。

1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愿法高皇帝旧制,毋令预政典兵,置产立业。(5分)

(2)臣等职居言路,不为苟容,虽死无悔,惟陛下裁察。(5分)

【参考答案】

10.C(根据上文,皇帝下诏加罪的应该是王徽等人,而不是“诸给事”,“罪”后应断开,排除A.B两项;叶盛、陈音相继请求挽留王徽,不被皇帝接纳,“不纳”前应断开,故选C项。加标点为: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11.C(晦指的是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指的是农历每月第一天。)

12.B(王徽认为对牛玉的处罚太轻,不会让皇帝身边的人有所顾忌。)

13.(1)希望陛下效法高皇帝过去的制度,不要让他们干预政事主管军事,置办产业。(“愿”“法”“典”“置”各1分,句意1分。)

(2)我们这些人担任谏官的职位,不做苟且容忍的事情,即使为之而死也不后悔,请陛下了解裁决此事。(“言路”“苟容”“虽”“裁察”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王徽,字尚文,是应天人。天顺四年中进士。被授予南京刑科给事中的职务。明宪宗即位几个月,他就和同僚王渊、朱宽、李翔、李钧上疏陈述四件事。奏章末尾说:“自古以来宦官中贤良的人少,奸诈邪恶的`人多。如果把大权授予他们,就会导致他们败坏法纪,这之后再对他们施加刑法,这是开始爱护他们但最终却伤害他们呀,不是用来保全他们的办法,希望陛下效法高皇帝过去的制度,不要让他们干预政事主管军事,置办产业。他们的家人和义子都编入原籍划为平民。严禁官吏和宦官勾结。只需丰厚地奖赏他们,让他们丰衣足食,不要再给他们别的指望。这是国家的福气,也是宦官们的福气。”

这一年冬天,皇上听信万贵妃的谗言,废除吴皇后,将擅自更换皇后人选的宦官牛玉治罪,把他贬到南京,王徽又和王渊等人弹劾说:“陛下册立皇后,这是何等大事,但罪臣牛玉竟然大肆欺诈妄为!皇后已经退位,人之常情,大家都认为牛玉必定难逃死罪。(没想到)只不过仅仅把他贬斥到陪都,还保全了他的性命,那么(日后)所有伺候陛下的身边的人将有什么顾忌呢?内阁大臣,身居辅佐之位,看到立皇后的大事却漠然置之不加理会。在牛玉大肆欺骗之初,婚礼还没有举行,礼部官员畏惧权势,就依附牛玉。等牛玉的事情被揭发以后,刑部的官员念及旧情,竟然到了苟且容忍的地步。而李贤等人又坐观成败不说一句话。结党作恶欺骗君主,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请陛下一齐治李贤等人的罪责,作为不忠大臣的惩戒。我等担任谏官的职位,不做苟且容忍的事情,即使为之而死也不后悔,请陛下了解裁决此事。”

皇帝下诏认为王徽等人此举是“妄言想获取名誉”,想要追加他们的罪名。各位给事、御史交相上奏章并讨论救助他们,于是王徽等人都被贬为州判官。王徽被贬到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先后请求将他们留在朝廷,没有被皇帝采纳。最后御史杨琅的进言尤其恳切,几乎获罪。

王徽到了普安,兴办学校教化士人,普安才开始有人在乡试中中举。他拒绝了土官陇畅以及白千户的财物,治理普安有很好的名声。

在普安七年后,弃官回家,谏官屡次推荐他,最终因为宦官们厌恶他而不再被录用。弘治初年,吏部尚书王恕推荐他起任陕西左参议。过了一年,王徽称病辞官回家,去世时83岁。

篇4:王文,字千之,初名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文,字千之,初名强,束鹿人。永乐十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持廉奉法,为都御史顾佐所称。宣德末,奉命治彰德妖贼张普祥狱。还奏称旨,赐今名。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遭父忧,命奔丧,起视事。正统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五年召为大理寺卿。明年与刑部侍郎何文渊录在京刑狱,寻迁右都御史。九年出视延绥、宁夏边务。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明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饥,奏免其租。寻进左都御史。在陕五年,镇静不扰。

景泰改元,召掌院事。文为人深刻有城府,面目严冷,与陈镒同官,一揖外未尝接谈。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给事中林聪等劾文、镒畏势长奸,下诏狱。二人俱伏,乃宥之。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循举其乡人萧维祯,谷遂举文。而文得中官王诚助,于是诏用文。寻自江、淮还朝,改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直文渊阁。二品大臣入阁自文始。寻遭母丧,夺哀如前。文虽为谷所引,而谷迟重,循性明决,文反与循合而不附谷。其后以子伦故,欲倾考官,又用谷言而罢,由是两人卒不相得。

五年进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英宗复位,即日与于谦执于班内。言官劾文与谦等谋立外籓,命鞫于廷。文力辩曰:“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辞气激壮。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廷臣遂坐谦、文召敬谋未定,与谦同斩于市,诸子悉戍边。敬亦坐知谋反故纵,减死,戍铁岭。文之死,人皆知其诬。以素刻忮[注],且迎驾、复储之议不惬舆论,故冤死而民不思。成化初,赦其子还,寻复官,赠太保,谥毅愍。(节选自《明史王文传》,有删改)

注 忮(zhì):刻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B.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C.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D.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的“授”“迁”“起”“擢”“进”“改”“兼”均指升官。

B.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C.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的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D.“夺哀”犹“夺服”,也叫“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文持廉奉法,为政崇尚清简。镇守陕西五年,百姓安宁。

B.王文深得皇帝倚重。父亲、母亲去世,两次均未能守孝至服除就被起用处理政事。

C.给事中林聪等人弹劾王文、陈镒畏惧权势助长邪恶,关他们到诏狱。二人全都认罪,朝廷反而原谅了他们。D.英宗皇帝复位后,因人弹劾,王文和于谦被抓并同斩于闹市,并祸及后代。王文虽然最后被平反昭雪,但百姓并不怀念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

译:

(2)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

译:

答案:

4.C

5.A [“改”是改任,表调动;“兼”是兼任,同时监管。]

6.D [不是“因人弹劾”而被抓。]

7.(1)弹劾处理定边营不遵法纪的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人罪行,边境上吏治得到澄清。

(2)各御史都像忌惮神明一样忌惮他,朝中官员没有敢以私事求他的,然而王文内心却柔顺温和。

参考译文

王文,字千之,起初名叫王强,束鹿人。永乐十九年进士,被任为监察御史。他保持廉洁,遵守法律,为都御史顾佐所称道。宣德末年,奉命处理彰德妖贼张普祥案件。还京奏报,使皇帝很满意,赏赐他名为文。

英宗即位,(王文)升任陕西按察使。遭逢他父亲的丧事,朝廷命令他回家奔丧后,回来再上任。正统三年正月,升为右副都御史,为宁夏巡抚,五年,被征为大理寺卿。第二年,他和刑部侍郎何文渊审问京城中的狱案,不久,被升为右都御史。九年,出去视察延绥、宁夏边防事务。弹劾处理定边营不遵法纪的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人罪行,边境上吏治得到澄清。第二年替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等地发生灾荒,王文上奏免去这些地方的田租。不久,进升左都御史。在陕西五年,地方上安定不乱。

景泰帝即位后,王文被征召入京掌管都察院事务。王文为人深沉刻薄,心中很有城府,面貌严峻冷酷,和陈镒同在官位,见面只是作个揖,没有交谈过。各御史都像忌惮神明一样忌惮他,朝中官员没有敢以私事求他的,然而王文内心却柔顺温和。……给事中林聪等人弹劾王文、陈镒畏惧权势助长邪恶,关他们到诏狱。二人全都认罪,朝廷反而原谅了他们。

这时,陈循最放纵,喜欢刚愎自用。高谷与陈循不相和睦,因为王文强悍,高谷想引荐(王文)入阁共同理政来对付陈循,于是上疏请求增加阁员。陈循举荐了他的同乡萧维祯,高谷于是举荐了王文。而王文得到了宦官王诚的帮助,皇帝下诏招王文入内阁。不久,王文从江、淮回朝,改任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执掌文渊阁。二品大臣进入内阁正是从王文开始的。不久,遭逢母丧,夺情和以前一样。王文虽然是被高谷引荐的,但高谷迟疑慎重,陈循却明朗决断,王文反而和陈循投合却不依附高谷。那以后因为儿子王伦的缘故,想设计陷害考官,又因高谷进言而罢黜,从此两人终于不相合。

五年升少保,兼任东阁大学士。再升为谨身殿大学士,仍兼职东阁。英宗复位,王文当天就和于谦一起在朝中被捕。御史们劾奏王文和于谦等想迎立藩王,命令在朝廷中审问。王文竭力辩驳说:“征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派人必须有马牌,这在内府和兵部可以验证。”言辞激昂壮烈。于是逮捕了车驾主事沈敬讯问,查无实证。朝臣就判于谦和王文召来沈敬计议未定,因此把王文和于谦一起斩于市上,他的儿子都被充军到边地。沈敬也被处以知道谋反而故意纵容不报的罪名,免死,充军到铁岭。王文之死,人们都知道他是被冤枉的。只因他平常刻薄强悍,而且在奉迎英宗及景泰帝复储等事的议论与舆论相反,所以含冤死去而百姓并不思念。成化初年,赦免他儿子回来,不久恢复其官职,追赠太保,谥号为毅愍。

[王文,字千之,初名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5:同王仆射山亭饯岑广武羲得言字,同王仆射山亭饯岑广武羲得言字张说,同王仆射

同王仆射山亭饯岑广武羲得言字,同王仆射山亭饯岑广武羲得言字张说,同王仆射山亭饯岑广武羲得言字的意思,同王仆射山亭饯岑广武羲得言字赏析 -诗词大全

同王仆射山亭饯岑广武羲得言字

作者:张说  朝代:唐  体裁:五律   闻道长岑令,奋翼宰旅门。长安东陌上,送客满朱轩。

琴爵留佳境,山池借好园。兹游恨不见,别后缀离言。

王铎字昭范文言文答案

言字开头的成语

包含正字和言字的成语

《狼王梦》读后感字

昭关诗歌

以文为念,与字随行

《说文》水部字的文化观照

《文同,字与可》阅读答案

晋铎周年祝贺词

《王涣字稚子》阅读答案及翻译

王铎 字昭范文言文(合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王铎 字昭范文言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