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普通网员199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王铎字昭范文言文答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王铎字昭范文言文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王徽字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王徽字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王徽字昭文,京兆人。第进士,授校书郎。徐商领盐铁,辟署使府。始,宣宗诏宰相选可尚主者,或以徽闻。徽本澹声利,闻不喜,往见宰相刘曰:“徽年过四十,又多病,不应在选。” 为言,乃罢。召授右拾遗。书二十余上,言无回忌,公议浩然归重。徐商罢政事,守江陵,心欲表徽在幕府,恐其不乐外,恶不言。徽自往曰:“公知徽,安得不从?”商大喜,表为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高 荐知杂事,进考功员外郎。故事,考簿以朱注上下为殿最,岁久易漫,吏辄窜易为奸。擞始用墨,遂绝妄欺。
广明元年,以徽为户部侍郎。是日,黄巢入关,僖宗西狩,冒夜出。徽诘朝乃知,追帝不及,堕崖樾间,为贼所执,迫还,将污以官。徽阳喑不答,以刃环胁,卒不动。喊令归第,使医护视。久之,守者懈,乃奔河中,裂缣书章,遣人间走蜀。诏拜兵部尚书。因说行营都监杨复光,请赦沙陀罪,令赴难。其夏,沙陀会诸军,遂平京师,徽助为多,迁右仆射。
大乱之后,宫观焚残,鞠为丘莽,乘舆未有东意,诏徽充京畿安抚制置 奉使。徽外调兵食,内抚绥流亡,逾年,稍稍完聚,兴复殿寝,裁制有宜,即奉表请帝东还。又进御史大夫,仍权京兆尹。宦要家争遣人治第,侵冒齐民,讼诉满前,徽不屈势幸,一平以法,由是为帝左右所憎,共谮罢徽,令赴行在。帝念徽无罪,拜吏部尚书。未行而嗣襄王煜作乱,帝进次汉中。
逼召徽,以 废自言。及 僭号,迫群臣作誓牒,徽托手弱,卒不肯署。平。帝至凤翔,召徽为御史大夫,固辞足痹,复拜太子少师。
昭宗立,见便殿,进对详洽,乃复授吏部尚书。是时,铨选失序,吏肆为奸,补调重复不可检。徽为手藉,一验实之,遂无奸滞。大顺元年卒,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内抚绥流亡 绥:安抚。
B.一平以法 一:都,一概。
C.共谮罢徽 谮:诬陷,中伤。
D.帝进次汉中 次:表次数。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徽忠贞不渝的一组是(3分)
①书二十余上,言无回忌 ②徽始用墨,遂绝妄欺
③以刃环胁,卒不动 ④ 逼召徽,以 废自言
⑤徽托手弱,卒不肯署 ⑥固辞足痹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徽淡泊名利。宣宗下诏让宰相挑选可以与公主结婚的人,当王徽听说有人将他上报后很不高兴,前去拜见宰相刘 ,以年老多病推辞,后经刘 劝说,他才作罢。
B.王徽知恩图报。曾对王徽有知遇之恩的'徐商被罢政事后驻守江陵,想调王徽到自己幕府任职,又担心他不愿意外任,王徽却主动前往,表达了自己愿随从徐商的意愿。
C.王徽为官正直。战乱之后,高官显贵人家竞相派人修治府第,侵害了百姓,百姓纷纷向时任御史大夫的王徽诉告,王徽不屈从权势,依法公正裁决。
D.王徽为吏精明。任吏部尚书时,他针对官吏考核选任混乱,主事官吏胡作非为,以致官职补调重复无法检查的现象,亲手登记造册以方便查对,消除了作弊拖延的现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考簿以朱注上下为殿最,岁久易漫,吏辄窜易为奸。
(2)久之,守者懈,乃奔河中,裂缣书章,遣人间走蜀。
答案:
1.D(次:临时驻扎和住宿。)
2.D(①表明王徽直言敢谏;②表明王徽为官精明能干;⑥表明王徽淡泊名利不愿为官)
3.A(“后经刘瑑劝说,他才作罢”错误,应该是刘瑑替他说话,让他做驸马的事才作罢)
4.(1)旧例,考核官员的簿册用红笔注明上下表示政绩的优劣,时间长久容易模糊,主事官吏总是窜改作弊。
2分;译出大意给2分;“故事”(“旧例”)、“漫”(“模糊”)、“窜易”(“窜改、改动、修改”)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时间一长,看守的人懈怠,王徽于是逃到河中(府),撕裂缣帛书写奏章,派人从小道送到蜀中。
2分;译出大意给2分;“乃”(“于是”)、“书”(“书写”)、“间”(“从小道”)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篇2:《新唐书王铎传》阅读答案
《新唐书王铎传》阅读答案
王铎,字昭范。会昌初,擢进士第,累迁右补阙、集贤殿直学士。咸通后,仕浸显,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所取多才实士,为世称挹。十二年,繇礼部尚书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韦保衡缘恩幸辅政,始由铎得进士,故谨事之。虽窃政权,将大斥不附者,病铎持其事,不得肆,搢绅赖焉。铎亦上疏祈解,乃以检校左仆射出为宣武节度使。
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乾符六年,贼破江陵,宋威无功,诸将观望不进,天下大震。朝廷议置统帅,铎因请自率诸将督群盗。帝即以铎为侍中、荆南节度使、诸道行营都统,封晋国公。绥纳流冗,益募军,完器铠,武备张设。
未几,召拜太子少师,从天子入蜀,拜司徒,加侍中。复以太子太保平章事。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时中和二年也。乃以检校司徒、诸道行营都统、判延资户部租庸等使。先是,诸将虽环贼,莫肯先。及铎檄至,号令殷然,士气皆起,急欲破贼,故巢战数蹙。宦人田令孜策贼必破,欲使功出于已,乃构铎于帝,罢为检校司徒。铎功危就,而谗见夺,然卒因其势困贼。后数月,复京师,策勋居关东诸镇第一。
铎世贵,出入袭马鲜明。过魏,乐彦祯子从训心利之。李山甫者,数举进士被黜,依魏幕府,内乐祸,且怨中朝大臣,导从训以诡谋,使伏兵高鸡泊劫之,铎及家属佐三百余人皆遇害。朝廷微弱,不能治其冤,天下痛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
B.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
C.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
D.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搢绅”即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转用为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B.疏,上奏皇帝的一种奏章;上疏是臣子向帝王献策言事的重要途径。
C.“檄”,古代一种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D.文中的“关东”是指自古以来以“山海关”为分水岭的广大东北地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铎很有威信。韦保衡受到宠幸而辅佐政事时,企图大举排斥不依附自己的人,但因为王铎主事,韦保衡不敢轻举妄动。
B.王铎积极请缨。贼军攻破江陵之时,宋威没有打赢,各路将领都观望不进军之时,王铎向皇上请求率领众将剿灭群盗。
C.王铎能干实事。在被封为晋国公时,他能够安抚收纳流民,招募军队,充实兵器甲胄,完善军事设施,随时应对各项战事。
D.王铎遭伏遇害。李山甫怨恨朝中大臣,在高鸡泊设伏兵抢劫从魏州经过的王铎,并杀害了王铎及其家属、随从三百多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5分)
(2)铎功危就,而谗见夺,然卒因其势困贼。(5分)
参考答案
10.A(原文标点: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
11.D(“关东”,明朝之前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明朝时才以“山海关”为界,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12.D(应是乐从训受李山甫奸计引诱而设伏抢劫杀害了王铎及其家属、随从)
13、(1)恰逢河南盗贼起事,天下人都翘足盼望王铎进入朝廷辅政,郑畋又多次上言说他贤能,他再次担任平章事。
(2)王铎大功将要告成,却因遭受诬陷而被剥夺权力,但最终还是乘他的胜势而使贼兵陷于困境。
参考译文:
王铎,字昭范。会昌初年,考上进士科,多次升迁任右补阙、集贤殿直学士。咸通年间以后,官职逐渐显贵,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选取的人士大多有真才实学,受到世人的称颂。十二年,从礼部尚书进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韦保衡因受宠幸而辅佐治理政事,他当初是经由王铎而考中进士,所以侍奉王铎十分恭谨。虽然窃取朝廷大权,企图大举排斥不依附自己的人,但是王铎主事使他有所顾忌,不能为所欲为,士大夫们都有赖于王铎。王铎又上疏祈请解职,于是以检校左仆射,出任宣武节度使。
僖宗即位之初,以左仆射将他召回朝廷。当初,王铎执政时,由于熟悉典章制度,思虑周详,受到时论的推崇。恰逢河南盗贼起事,天下人都翘足盼望王铎进入朝廷辅政,郑畋又多次上言说他贤能,他再次担任平章事。乾符六年,贼军攻破江陵,宋威没有取胜,各路将领都观望不进军,天下大震。朝廷商议设置统帅,王铎随即请求亲自率领众将剿灭群盗。皇帝当即任命王铎为侍中、荆南节度使、诸道行营都统,封晋国公。他安抚收纳流民,招募军队,充实兵器甲胄,完善军事设施。
不久,朝廷将他召入任太子少师,随从天子入蜀,拜授司徒,加授侍中。又以太子太保任平章事。当时,征讨大计都交付高骈,高骈内心希望祸难频繁,屡次对朝命傲慢不逊,而对外因怯阵远远观望按兵不动。王铎感慨朝廷衰微,每当入宫议事时,都要抽泣流泪,坚决请求统兵出征。这时是中和二年。于是任为检校司徒、诸道行营都统、掌管延资户部租庸等职。此前,各路将领虽已包围了贼军,但无人肯率先进兵。等王铎的檄文传送到了,号令雷厉风行,士气大振,争相要打败贼军,因而黄巢连战连败。宦官田令孜预料贼军必败,企图将战功窃为己有。于是向皇帝诬告王铎,王铎被罢职为检校司徒。王铎大功将要告成,却因遭受诬陷而被剥夺权力,但最终还是乘他的胜势而使贼兵陷于困境。数个月后,收复京城,论功居关东各镇之首。
王铎世代显贵,出出进进衣装车马豪华。经过魏州时,乐彦祯的儿子乐从训一心想要夺取他的财产。李山甫,多次应考进士没有考中,投靠了魏州幕府,他幸灾乐祸,并怨恨朝中大臣,就用奸计引诱乐从训,派伏兵在高鸡泊抢劫王铎,王铎及家属僚佐三百多人全都遇害。朝廷权势微弱,不能追查惩治这一冤案,天下人为此感到痛惜。
篇3:《燕昭王》阅读答案
唐·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①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②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
⑴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有名的贤明君主,善于纳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了当时的强国——齐国。
⑵碣(jié)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碣石,指墓碑。碣,齐胸高的石块。
⑷尽:全。
⑸安在哉:宾语前置句,“在安哉”的倒装,在哪里之意。
⑹霸图:宏图霸业。
(1)请简要赏析“丘陵尽乔木”这一句。(4分)
(2)这首诗中流露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作者以深沉的感情,凄凉的笔调,写出了当年招贤纳士的碣石馆、黄金台均已不见,现在眼前只有乔木丛生,苍茫荒凉的景色。以景衬情,寓情于景,寓含世事沧桑的感慨,并由此引出“昭王安在哉”的慨叹,表达对燕昭王仰慕怀念的深情。
(2)①抒思慕古人之幽情:诗人起笔两句写两处古迹,“登”和“望”两个动作抒发了诗人对古代圣王的怀念以及对明君的盼望。
②抒发生不逢时之伤情:中间两句借景抒情,只见乔木,不见昭王,寄寓了诗人生不逢时的伤痛之感,表达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
③表担忧与无奈之衷情: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已矣”“复归来”是对国运的担忧,也饱含了诗人深深的无奈之情。
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赏析:
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徙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歌。
《燕昭王》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首怀古诗,描写了诗人登临山顶的感慨,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怀,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朴实,情怀豪迈。
《燕昭王》是一首怀古诗,借古讽今,感情深沉,词句朴质,有较强的感人力量。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这首诗表达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诗的开篇两句,首先点出凭吊的地点碣石山顶和凭吊的事物黄金台,由此引发出抒怀之情,集中表现出燕昭王求贤若渴的风度,也写出了诗人对明君的盼望,为后四句作铺垫。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的向往。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接下二句紧承诗意,以深沉的感情,凄凉的笔调,描绘了眼前乔木丛生,苍茫荒凉的景色,由景衬情,寓情于景,发出“昭王安在哉”的慨叹,表达对燕昭王仰慕怀念的深情,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借古以讽今,对古代圣王的怀念,正是反映对现实君王的.抨击,是说现实社会缺少燕昭王这样求贤若渴的圣明君主。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屑一顾的地位,从而更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
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结尾二句以画龙点睛之笔,以婉转哀怨的情调,表面上是写昭王之不可见,霸图之不可求,国士的抱负之不得实现,只得挂冠归还,实际是诗人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如此昏庸,这叫人为国运而深深担忧。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已矣”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篇4:新唐书王铎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铎,字昭范。会昌初,擢进士第,累迁右补阙、集贤殿直学士。咸通后,仕浸显,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所取多才实士,为世称挹。十二年,繇礼部尚书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韦保衡缘恩幸辅政,始由铎得进士,故谨事之。虽窃政权,将大斥不附者,病铎持其事,不得肆,搢绅赖焉。铎亦上疏祈解,乃以检校左仆射出为宣武节度使。
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乾符六年,贼破江陵,宋威无功,诸将观望不进,天下大震。朝廷议置统帅,铎因请自率诸将督群盗。帝即以铎为侍中、荆南节度使、诸道行营都统,封晋国公。绥纳流冗,益募军,完器铠,武备张设。
未几,召拜太子少师,从天子入蜀,拜司徒,加侍中。复以太子太保平章事。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时中和二年也。乃以检校司徒、诸道行营都统、判延资户部租庸等使。先是,诸将虽环贼,莫肯先。及铎檄至,号令殷然,士气皆起,急欲破贼,故巢战数蹙。宦人田令孜策贼必破,欲使功出于已,乃构铎于帝,罢为检校司徒。铎功危就,而谗见夺,然卒因其势困贼。后数月,复京师,策勋居关东诸镇第一。
铎世贵,出入袭马鲜明。过魏,乐彦祯子从训心利之。李山甫者,数举进士被黜,依魏幕府,内乐祸,且怨中朝大臣,导从训以诡谋,使伏兵高鸡泊劫之,铎及家属佐三百余人皆遇害。朝廷微弱,不能治其冤,天下痛之。
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
B.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
C.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
D.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搢绅即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转用为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B.疏,上奏皇帝的一种奏章;上疏是臣子向帝王献策言事的重要途径。
C.檄,古代一种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D.文中的关东是指自古以来以山海关为分水岭的广大东北地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铎很有威信。韦保衡受到宠幸而辅佐政事时,企图大举排斥不依附自己的人,但因为王铎主事,韦保衡不敢轻举妄动。
B.王铎积极请缨。贼军攻破江陵之时,宋威没有打赢,各路将领都观望不进军之时,王铎向皇上请求率领众将剿灭群盗。
C.王铎能干实事。在被封为晋国公时,他能够安抚收纳流民,招募军队,充实兵器甲胄,完善军事设施,随时应对各项战事。
D.王铎遭伏遇害。李山甫怨恨朝中大臣,在高鸡泊设伏兵抢劫从魏州经过的王铎,并杀害了王铎及其家属、随从三百多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5分)
(2)铎功危就,而谗见夺,然卒因其势困贼。(5分)
新唐书·王沛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新唐书·元澹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新唐书·崔涣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新唐书·毕诚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新唐书·杨恭仁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答案:
10.A
11.D
12.D
13.(1)恰逢河南盗贼起事,天下人都翘足盼望王铎进入朝廷辅政,郑畋又多次上言说他贤能,他再次担任平章事。
(2)王铎大功将要告成,却因遭受诬陷而被剥夺权力,但最终还是乘他的胜势而使贼兵陷于困境。(得分点:就、见、园、团各1分;句意1分)
篇5:《燕昭王招贤》阅读答案
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趋:奔赴④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15.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 (2)孤之愿也( )
(3)燕国殷富( ) (4)燕王吊死问孤(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3分)
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17.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2分)
我的理解:
18.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我的感悟:
答案:
15、(1)降低身份,指谦卑;(2)愿望;(3)殷实富足;(4)慰问16、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17、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18、示例: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篇6:《燕昭王招贤》阅读答案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1.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一处)(2分)
然诚得贤士以共国
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谓郭隗曰(2)孤之愿也( )
(3)士争趋燕()(4) 湣王出亡于外(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4分)
(1)郭隗曰: “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请选出下列与“以雪先王之耻”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策之不以其道B.虽有千里之能
C.无丝竹之乱耳D.何陋之有
5.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3分)
我的理解:
6.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我的感悟:
参考答案:
1. 然/诚得贤士以共国
2.谓……曰:对……说,告诉望:愿望趋:奔赴亡:逃跑、逃亡
3.(1)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2)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 累。
4.B
5.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
6.示例: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篇7:《燕昭王招贤》阅读答案
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小题1: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一处)(2分)
然诚得贤士以共国
小题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 谓郭隗曰( ) (2)孤之愿也( )
(3)士争趋燕( ) (4) 湣王出亡于外(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4分)
(1)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4:请选出下列与“以雪先王之耻”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策之不以其道B.虽有千里之能
C.无丝竹之乱耳D.何陋之有
小题5: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3分)
我的理解:
小题6: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我的感悟:
参考答案:
小题1:然/诚得贤士以共国
小题2:谓……曰:对……说,告诉望:愿望 趋:奔赴 亡:逃跑、逃亡
小题3:(1)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2)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小题4:B
小题5: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
小题6:示例: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篇8:燕昭王求贤阅读答案
燕昭王求贤阅读答案
燕昭王(前335年-前279年),本名姬职,战国时燕国第三十九任君主,一起看看下面的.燕昭王求贤阅读答案吧!
燕昭王求贤阅读答案
燕昭王求贤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①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②,则什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③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④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⑤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①诎指:折节,屈尊。诎通“屈”。②嘿:通“默”。③呴籍:脚跺地跳跃的样子。呴,通“吼”;籍,通“藉”,践踏。④涓人:宫中负责洒扫的官吏,也泛指亲近的内侍。⑤三晋:指韩、赵、魏三国。
(1)下列句子都表现燕昭王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 )
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②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③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 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⑤往见郭隗先生 ⑥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A.①③⑥ B.④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③④是郭隗回答的话,⑥是燕昭王的愿望和目的)。
篇9:李浩言文阅读附答案
李浩言文阅读附答案
李浩,字德远。浩早有文称。绍兴十二年,擢进士第。
时秦焙①挟宰相子以魁多士,同年皆见之,或拉浩行,毅然不往。调饶州司户参军、襄阳府观察推官,继调金州教授,改太常寺主簿,寻兼光禄寺丞。
乞外,得台州。州有禁军五百人,训练官贪残失众心,不逞者因谋作乱,忽露刃于庭,浩谓之曰:汝等欲为乱乎?请先杀我。众骇曰:不敢。乃徐推其为首者四人黥徙之,迄无事。除直秘阁。
明年,除司农少卿。时朝廷籴米八万,董其事者隐克官钱,户部不敢诘。浩白发其奸,下有司穷竞。户部欲就支稽见数,大理附会之,浩争蛡曰:非但惠奸,且亏军食。上是其言。会大理②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已而卿缺,又曰:无以易浩。遂除大理卿。
浩天资质直,涵养浑厚,不以利害动其心。少力学为文辞,及壮益沈潜理义。立朝慨然以时事为己任,忠愤激烈,言切时弊,以此见忌于众。平居未尝假人以辞色,不知者以为傲,或谮③于上前,上谓:斯人无他,在朕前亦如此,非为傲者。小人惮之,诱以禄利,正色不回。谋害之者无所不至,独赖上察其衷,始终全之。为郡尤洁己,自海右归,不载南海一物。平生奉养如布衣时,风裁素高。 (节选自《宋史.李浩传》)
【注】①秦熺:秦桧之子②大理:官署名,掌管刑狱,又名大理寺、棘寺。③谮:诬陷。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此见忌于众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祭以尉首B.不以物喜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以土砾凸者为丘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秦熺凭借宰相秦桧儿子的身份考中状元,招揽读书人,同年考中的都去拜见他,李浩毅然不去。
B.台州训练禁军的官员贪婪残暴,于是禁军中有人图谋作乱,被李浩用语言震慑住。李浩查出为首的四个人,施以黥刑后流放,事情得以平定。
C.朝廷买米八万石,李浩检举负责的官员克扣官钱。户部打算凑一个数目蒙混过去,大理寺跟着附和,李浩力争严查,得到皇上认可。
D.李浩为人傲慢,平时从来不给人好脸色看,对用金钱诱惑他的小人,不予理睬。图谋害他的人用尽各种方法,但是皇上始终保全庇护他。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①寻兼光禄寺丞( ) ②户部不敢诘( )
③上是其言( ) ④以此见忌于众 ( )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会大理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
答:
②谋害之者无所不至,独赖上察其衷,始终全之。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①寻:不久。②诘:责问。 ③是:认为正确。 ④见:被。
小题4:①正好赶上大理寺上奏判决另一起案子,皇上转头对大臣们说:棘寺官一定要让像李浩这样正直的'人担任。②图谋害他的人什么方法都用了,只是幸亏皇上明白他的忠心,始终保全庇护他。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B句中的以与例句相同,是因为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抓住选项各句表述的要点,一一比照。D为人傲慢错误;根据浩天资质直,涵养浑厚,不以利害动其心此句可知,李浩的不是这样的人。
小题3: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本题中不少字词是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4: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会奏结狱顾谋害赖察衷全,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篇10:秋日酬王昭仪古诗阅读答案
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②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注】①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后汪元量为道士南归,这期间两人多有诗歌唱和。②碧玉:据《乐苑》记载,“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以“愁”统领全诗,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这一连串细节,表现了浓浓的愁意。
B、颔联“碧玉调将空好音”直抒胸臆,表明纵使有优美的音乐,无人欣赏也是枉然。
C、颈联由眼前秋风中万叶齐摇的景象,遥想故乡一灯夜雨的情景,渲染出萧瑟的气氛。
D、尾联以景结情,梧桐夜雨,寒气萧萧,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感,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2、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1、B (B项,“直抒胸臆”判断错误。《乐府诗集》卷四五引《乐苑》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颔联后一句说枉调碧玉之歌,反复陈述的既是作者同王昭仪在元大都的孤寂处境和悲怆情怀,又含有他们洁身自好,不与元人贵族和宋室投降派们为伍的坚贞节操。应为用典抒情)
2、①知己之叹。秋夜自斟自饮,昭仪亦无知音,两人都一样孤独,愁苦无人理解。②故土之思。远离故乡,辗转飘零,孤居馆舍,眼前的凄冷景象勾起“故乡心”。③亡国之痛。雨夜难眠,“挑灯看剑”,无力报国,暗含国破家亡之痛
(试题分析:题干“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思想感情”“结合全诗分析”。答题时,首先点明情感,然后结合诗句具分析。 “挑灯看剑”,国破家亡之痛;“少知己”“空好音”“孤”,孤独,愁苦无人理解;“故乡心”故土之思。)
篇11:《楚昭王失国》阅读答案及译文
《楚昭王失国》阅读答案及译文
楚昭王失国,屠羊说①走而从于昭王。昭王反国,将赏从者。及屠羊说。
屠羊说曰:“大王失国,说失屠羊。大王反国,说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已复矣,又何赏之有哉!”
王曰:“强之!”
屠羊说曰:“大王失国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诛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其赏。”王曰:“见之!”
屠羊说曰:“楚国之法,必有重赏大功而后得见,今臣之智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以死寇。吴军入郢,说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王谓司马子綦曰:“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子其为我延之以三旌②之位。”
屠羊说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贵于屠羊之肆也;万钟之禄,吾知其富于屠羊之利也;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之肆。”遂不受也。
【注释】
①屠羊说: “屠羊”是职业,“说”是人名。 ②三旌:公、侯、伯三公。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屠羊说走而从于昭王( ) (2)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
(3)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 ) (4)子其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
18、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臣之爵禄已复矣 B、何赏之有
C、非臣之罪 D、今臣之智不足以存国
19、请用“/”标出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停顿。(3分)
大 王 失 国 非 臣 之 罪 故 不 敢 伏 其 诛 大 王 反 国 非 臣 之 功故 不 敢当 其 赏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之肆。
21、屠羊说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2分)
参考答案
17.(4分)
(1)逃跑 (2)(用来)……的方式(3)述说,陈述 (4)邀请(每题1分)
18.(2分)B
19.(3分)大王失国/①非臣之罪/②故不敢伏其诛/③大王反国/④非臣之功/⑤故不敢当其赏 (①④两处没标停顿,不扣分,②③⑤处错一处扣1分,不倒扣分)
20.(5分)但(我)怎么可以贪图爵禄而使我们国君得到胡乱施恩的名声呢?我不敢接受,希望再回到我宰羊的店铺。[本题分3个评分单位,即“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2分,得分点3个:“岂”、“妄”、“施”),“说不敢当”(1分,得分点2个:人名“说”的翻译及“当”),“愿复反吾屠羊之肆”(2分,得分点3个:“愿”、“反”、“肆”)。得分点错1处扣1分,把所属评分单位分数扣完为止]
21.(2分)地位卑微但不自轻自贱,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不贪非分之名利。(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2分;对“深明大义”如果考生有具体阐释,且言之有理,即算正确)
参考译文:
楚昭王逃离楚国,屠羊说也跟着昭王逃走。楚昭王返回国土,要赏赐跟随的人,赏到屠羊说。屠羊说说:“大王丧失国土,我丧失了宰羊的工作。大王返回国家,我也回来宰羊。我宰羊的爵禄已经恢复了,又有什么可赏赐的呢。”楚昭王说:“一定要赏他。”屠羊说说:“大王逃离国土,不是我的'罪过,所以不敢伏诛;大王返回国家,也不是我的功劳,所以也不敢受赏。”楚昭王说:“我要见他。”屠羊说曰:“楚国的法令规定,必有重赏大功的人而后才得接见,现在我的智慧不足以保存国家,勇敢不足以战死敌寇,吴国的军队侵入郢都,我畏惧危难而逃避敌寇,并不是有意追随大王。现在大王要不顾楚国律法的规定而接见我,这不是我所愿传闻天下的事。”昭王对司马子綦说:“屠羊说身处地位卑贱而陈说义理很高明,你为我请他任卿的职位。”屠羊说说:“卿的职位,我知道它贵于屠羊的职业;万钟的俸爵,我知道它富于屠羊的利益。但是我怎么可以贪图爵禄而使我的君主有行赏不当的名声呢?我不敢接受这高官厚禄,还是愿意恢复返回到我宰羊的职业。”终于没有接受奖赏。
篇12:秋日酬王昭仪古诗阅读答案
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②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注】①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后汪元量为道士南归,这期间两人多有诗歌唱和。②碧玉:据《乐苑》记载,“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以“愁”统领全诗,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这一连串细节,表现了浓浓的愁意。
B.颔联“碧玉调将空好音”直抒胸臆,表明纵使有优美的音乐,无人欣赏也是枉然。
C.颈联由眼前秋风中万叶齐摇的景象,遥想故乡一灯夜雨的情景,渲染出萧瑟的气氛。
D.尾联以景结情,梧桐夜雨,寒气萧萧,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感,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2.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1. B (B项,“直抒胸臆”判断错误。《乐府诗集》卷四五引《乐苑》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颔联后一句说枉调碧玉之歌,反复陈述的既是作者同王昭仪在元大都的孤寂处境和悲怆情怀,又含有他们洁身自好,不与元人贵族和宋室投降派们为伍的坚贞节操。应为用典抒情)
2. ①知己之叹。秋夜自斟自饮,昭仪亦无知音,两人都一样孤独,愁苦无人理解。②故土之思。远离故乡,辗转飘零,孤居馆舍,眼前的凄冷景象勾起“故乡心”。③亡国之痛。雨夜难眠,“挑灯看剑”,无力报国,暗含国破家亡之痛
(试题分析:题干“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思想感情”“结合全诗分析”。答题时,首先点明情感,然后结合诗句具分析。 “挑灯看剑”,国破家亡之痛;“少知己”“空好音”“孤”,孤独,愁苦无人理解;“故乡心”故土之思。)
做阅读理解题的几个好方法
做阅读题目时,有些散文或其他文体的文章,我们读一遍可能理解不上去,对主题把握的不是很到位,也就是说可能理解偏了主题,影响做题正确率,怎么办呢?
在读文章时,要抓住几个重要的位置读,然后理解阅读文章。一是标题,看看是什么意思;二是作者,了解作者背景;三是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这是理解文章的重点段落,读懂这两段能更好地理解一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主题;四是读懂各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这个往往是中心句,总结了一段的中心思想,对做题也很有帮助。
以上几个方法不一定针对所有文章都适用,但却是做语文阅读的好方法,也是快速理解一篇阅读文章大意的最快捷有效的办法。当然,要想真正把题目做对,还需要研读细节,了解出题意图,掌握一些常用的答题术语,会用一些套话答题,这样做语文阅读才能更加如鱼得水。
阅读理解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篇13:燕昭王求士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
燕昭王求士节选阅读答案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kui)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同屈)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通默,沉默,停止说话),则什已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啕(通吼)籍叱咄,则徒隶之入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日: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日: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日: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燕昭王求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眄视指使眄:斜视。 B.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捐:舍弃,扔掉
C.燕王吊死问生 吊:安慰,慰问。 D.燕兵独追北北:溃败的军队。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燕昭王真诚对待并重用人才的一组是(3分)
①卑身厚币 ②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
③而朝其门下 ④昭王为隗筑宫殿而师之
⑤与百姓同甘共苦 ⑥遂以乐毅为上将军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国趁着燕国的危乱攻破了燕国,燕昭王明白自己一个人势单力薄,即位后就礼贤下士,拜郭隗为师并向他请教,以图报齐国破燕之仇。
B.郭隗采用排比与层递的手法劝说燕昭王招致人才并施行王道,使自己的说辞气势充沛、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郭隗讲述养兽官为国君百金买马首的故事,意在阐明求士要从身边做起并不惜重金示人以诚的道理。
D.燕昭王吸引了大批人才争先恐后地来到燕国,燕昭王还与百姓同甘共苦,致使国富兵强。燕昭王二十八年时以乐毅为上将军的'燕军直打到齐都临淄并最终报仇雪耻。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参考答案:
4.C(吊:吊祭,悼念。)
5.D(②主语不是燕昭王。③是郭隗的劝说。⑤是与百姓的关系。)
6.A(拜郭隗为师并向他请教不对,应为向郭隗请教并拜他为师)
7.(12分)
(1)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人听说大王拜访那些贤能的人,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诚、朝、趋)
(2)如果大王确实想招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比我贤明的人呢?(今、致且、和被动的见事各1分。)(3)略
译文: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很多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
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篇14: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阅读答案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敏锐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4.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而益治兵 治:治理
B.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看望
C.多其所规为 规:规划
D.其陈用兵之略 陈:陈旧
5.下列句子分编为六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敏锐多材智”的一组是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彀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参考答案:
4.D(应为“陈述”)
5.B(③说的是世宗,与王朴无关;⑤世宗悲痛,说明两人关系密切。不能作为王朴明敏才智的证明;⑥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与王朴明敏才智无关)
6.B(张冠李戴。征伐江淮的是世宗。王朴当时做东京副留守,留守京师)
7.(1)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扰,排除,1分;益,更加,1分;慨,慷慨,1分。句子通顺2分。共5分)
(2)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见信于”翻译出被动句特点1分;“难”,责备,1分;莫,没有谁,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 言字开头的成语
★ 字谜语大全及答案
★ 言默戒 阅读答案
王铎字昭范文言文答案(精选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