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微微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二战复旦财管440 考研专业课满分经验,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二战复旦财管440 考研专业课满分经验,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二战复旦财管440 考研专业课满分经验
二战复旦财管440 考研专业课满分经验
我本科是一枚苦逼工科女,交一个人的钱上两个人的课写三个人的作业最后得到全年级的平均分,大二的时候在福州路称斤买了曼昆的宏观、微观,只看完了微观,开始考虑转专业考研的事。大三时的目标是DDIM,买了萨缪尔森和罗宾斯(原版书好贵,而且那年冬天萨缪尔森先生去世了)在昂立学了BEC,中级高级都考完,满以为可以应付英文专业课了,结果大四DDIM的专业课改为中文考卷且难度大大加深,不是我这种小球可以试水的,所以我默默改换管科。因为很傻很天真,所以很猛很勇敢,连绿皮书为何物都不知道,就煞有其事地备考了,途中也没有很好地规划时间,末了几乎无心备考,结果当然惨不忍睹,除了英语80分。这件事情告诉我们,考研不能信息闭塞,不能犹豫不决,不能无组织无纪律凭心情,不能跟不靠谱的研友虚度光阴。
本来是不准备二战的,但是老爹也希望我再考一年,我跟他聊Q时吵架,一边哭一边砸键盘。大四工作找得不顺利,白天实习晚上忙毕设,3点睡5点起都是家常便饭,毕业前夕的一天,我忽然想通了,打电话给老爹说:我要考研。所谓想通,是我发现自己在毕业前夕还在幻想大学生活,注意,是幻想而不是回想,我发现自己的大学无比失败:没拿过奖学金,没谈过恋爱,没有什么出彩的社团活动,好朋友也没有几个――敢不敢更衰一点!我娘来参加毕业典礼,忽然就觉得很对不起她,当然还有老爹,当然还有我自己。如果自己活得不开心,做得不精彩,就算学校牛B,专业牛B,那跟我有什么关系!所以各位准备考研的学弟学妹,你们都是成年人了,做什么要考虑后果,如果说考大学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自己的兴趣在哪里,优势在哪里,那可以解释为年纪还小,但是大学四年上完如果还是不能回答上述问题,同学,你的大学比我还失败!我想进入商界,我想做咨询,我想留在上海,我对语言很敏感,我喜欢到处旅行,我希望能给老爹老娘富足的生活,我有复旦情结,我工科出身数学底子好专业课底子差,所以我选择复旦财管。最后的结果:总分440,专业课150,数学141,政治70,英语79。
开始备考前,我逛了论坛,有位前辈的备考经验让我觉得很有帮助,所以按照他(她)的模式:暑假早上数学下午英语晚上专业课,9月开始2天一轮,一天上午数学下午专业课晚上数学,一天上午政治下午英语晚上专业课。数学用的`辅导书依次是暑假期间李永乐的全书+同济微积分+浙大线代+浙大概率论,9月后使用的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解析和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120种常考题型精解(高教版考试用书) [平装],120种题型精读,大纲解析熟读,660做过2遍,每遍大概用了1周相隔大概2个月,最后用真题模拟。
英语用的黄皮书,阅读和完型都做了2遍,应当精读,翻译用的胡敏,作文用的的书,名字不记得了。专业课第一年读过尹伯成和高鸿业,第二年又读了平迪克,绿皮书交叉着做,一共做过3遍,做的时候所有的题都写过,问答题要注意步骤:首先把题中出现的名词都做一下名词解释,相关概念也要先写出,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分析说明,最后可以举个例子说明,分析的时候要条理清楚,最好注意分段或者标号。原则就是:看外国人的书,做中国人的题,毕竟出题的是中国人么。平迪克的书有原版配套的练习册,开发思路很好,对备考不是很有用,圣才的书有各个学校的历年真题,也可以开阔眼界,但其中选的复旦的题都是2000前的,没有时间的话不看也可以,起航的书不推荐,真题只到的,而且是从论坛上直接扒下来的,公式都打不出来,20的题也没有答案,就是浪费钱的。政治我考得不好,只有70分,而且复习效率不高,从9月开始就看了3遍红宝书,然后做卷子,是谁的忘了。感觉花了很多时间但是效果并不好。
相信很多同学读书时容易走神,我也是,我的对策是遵从古训:不动笔墨不读书。只要读书就动笔,专业课和政治书都做了大量笔记,哪怕最后我不怎么看(但其实还是看了,毕竟最后的阶段没有时间和精力重新看书),就算是第一遍看的时候能够让我注意力集中,也算值了。我的笔记不打算卖给任何人,一来我自己以后学习可能还会用到,二来不是自己做的笔记对自己也没什么用。第一边做笔记主要是摘抄概念,以后的笔记主要是把书中的知识点全面联系,融会贯通,一旦知识点在记忆中形成网状,就容易记忆而且前因后果彼此联系都一目了然。
考研是一个人的战争,没有人可以替你做些什么,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和记忆方法,别人的经验中有用的帮助很有限。人当然会疲惫,有些阶段会怀疑自己。我算是精力充沛的人,白天学习,晚上回到住处洗洗上床基本上是12点,然后还想娱乐一下,就上网到2点,第二天照样7点起床去上自习,这样大概一周到周末就需要抽出一天从下午睡到晚上,算是休息。也有很烦躁的时候,就去看看其他考研的同学,一起吃个饭,或者去五角场的上海书城从下午看闲书到晚上。反正总要让自己保持心情愉快,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考研的时候很容易寂寞神马的,有些人就在考研自习室勾搭或者求勾搭,我的看法是:浪费时间。我是来考研的,不是来交友的,如果没有必要我连话都不会跟周围人多说,更不要说交朋友甚至谈恋爱了。反正因为寂寞在一起的人最后都没有好结果,何必呢。
复试的情况?你先把初试过了吧!5个面试官+1个记录员,全英文,10-15min,根据个人背景提问专业相关问题,如果不会就直说,老师会换题的,重要的是答题的思路而不是答案,当然平时多一些实践案例了解也很好。我面试表现不好,最后只拿到二等奖学金。
我能想到的就这么多,祝同学们学习进步,金榜题名。
。篇2:考研经验 二战数三满分
考研经验分享 2011年二战数三满分
当初就是因为喜欢数学才考的研,我考的时候已经工作两年了,第一年考了113,今年考了满分。个人情况不同,我是属于对数学有征服欲的人,所以一直以来在数学上下的工夫是最多的。每天早上3-4个小时是给数学的,天天如此,我有点懒,早上一般都8点多才起。
我的经验是,首先要对数学有征服欲,我大学是混过去的,高数线代概率基本上都是抄同学的才能过。当时对学习就没兴趣,考研的时候我告诉我自己,我要征服数学。
其实要早准备,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我去年考研只有五个月的时间,把书从头到尾草草地过了两遍,把指南草草过两遍,做了几套模拟题就上阵了,上去果然发现自己基础不扎实,有些题就是想不出来。
最后说说这一年的复习,时间上我是每天早上看数学3-4个小时。最后一段做模拟题的时候早上看看政治,就不看数学了,因为数学是上午考,我一直在练自己上午对数学的感觉,因为考研数学是重中之重。二战,我依然把课本挨个儿地过了两遍,包括讲解、例题、课后题。讲解直接看,例题和课后题就当测验题,我买了所有的课本和课后答案。因为自学,就怕课后题哪个不会,也没人讲解,书上的题大部分都出得挺好的。去年我报了一个冲刺班,今年什么也没报,觉得没用。课本过完以后,我就开始看全书。第二年我买的是李永乐的全书,这是我一战时考了138的一个朋友跟我说的.,考数三还是李永乐的比较好用。全书的过法与课本类似,第一年的时间不够,第二年可以坦然地做。不同的是,我全书过了三遍,第一遍讲解,例题。第二遍直接例题,这里的例题包括有讲解的和课后的,都当测试题做,第二遍做的还有问题的用红笔记下来。第三遍就过那些用红笔标记的。660题我也用了,我觉得这本书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做一下,不做也无所谓,记得像是30块钱吧,大半本都是讲解,而且我看660题没用多长时间,书过两遍,全书三遍,基础已经差不多了,这本书用不用无所谓了。接下来用了400题,里面有些题挺偏的,我做完一遍再看一遍再挑出比较不错的也不偏的题看一看也就行了。400题大家反应比较难,其实是偏,但有一些思路可以借鉴。再后面就是做模拟题,包括各个老师出的,还有往年的真题。顺序的话,先真题比较好,熟悉真题的思路,往后就不会在一些偏题上硬钻了。模拟题我做了2010的合工大五套,11的我没下载下来,也无所谓了,这五套出得有水平,挺不错。后面买了黄先开的五套,还有李永乐的5+3,其实我是觉得这些老师出的题都不错,多做点题非常有好处。而且对于里面一些好的解题思路一定好好记住,可以开扩我们的思路。
这大概就是我的数学之路,数三是考得很基础的东西,大家一定要把基础弄扎实了,在这个基础上,再多做一些题。做模拟的时候不要想分数,我第一年就特别在意分数,分数可以在意,粗略一估就好了。模拟的时候特别在意的话只能说明你没有自信。第二年的时候就是把每一道题都做好,再看看整套题错的地方是在哪一部分哪一个知识点出的错,再强化。
今年考完以后,我就知道考得不错,但觉得我的字不好,老师好歹得给我扣一点,没想到150。
这就是我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一定要注意基础。
★ 财管学习心得总结
二战复旦财管440 考研专业课满分经验(集锦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