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中学届初三质检(1)语文科情况分析

时间:2023-01-23 03:46:09 作者:风中之岛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风中之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江城中学届初三质检(1)语文科情况分析,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江城中学届初三质检(1)语文科情况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篇1:江城中学2006届初三质检(1)语文科情况分析

江城中学初三调研考试(市1)语文科情况分析

一、关于试卷

综观整套试卷,继续坚持“重视积累、突出读写、着眼适用、鼓励创新”的命题思路,在“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一是学生的书写量增加,客观题的选择只有二处共4分,其余的书写大约达到2000字,书写分就占4分,检验学生平时的书写训练,二是对语感的要求提高,如仿写题,排序题,信息提取题,三是文字常识的考查灵活,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答题空间,四是语段的选择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文言文是文言名篇,现代文包括哲理精品、精美散文、青春美文等,学生可根据生活实际和平常积累综合所学,来解答文题,既阅读美文,又获得精神上的洗礼,更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五是体现“新课标”下语文学习的自主性文题,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如“语言特色浓郁,自选角度赏析”,“摘抄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用排比句写出春天的感情”,“用一句话表达文章在写法上给你最突出的感受”等,六是作文形式更加开放,除字数外,学生更能多层次多方面地展现个人特长,写出“个性”的好文章。

二、考试情况

我校本次语文调研考试的基本情况是:参考人数603人,优秀人数为10人(100分以上2人,96分以上8人)良好人数为222人。(84分以上)及格人数为529人(72分以上),低分人数1人,最高分为100分。本次考试阅卷为流水作业 ,标准基本一致,老师对答题的准确度把握较平,所以优分人数和良好人数偏少。

另外,得分率较高的题是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作者写作品,信息提取,文言诗词的赏析、默写、文言文的语段阅读;得分较低的是根据原文选词填空,用现代汉语扩写文言文,课外语段阅读(合计36分的语段阅读,一般只能得到18分)作文离题的较多(以“时间”为话题,学生写完后却发现与时间很难扯上关系)本次试卷反映的突出问题是:(1)学生书写仍然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多用圆珠笔,讲求速度而忽视效果;(2)对美文、哲理文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较差;(3)仿写和排序题缺乏语感;(4)作文的主题凸显不够,层次不明晰,缺乏真情实感和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缺乏综合运用,修辞手法运用较少。

三、对后段教学工作的建议

1、认真学习,明确《新课程标准下》 教育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知识面广,综合知识能力强,阅读量多,从“语文课程标准”看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话题作文训练技巧,考场作文高分技法等。

2、深入钻研,钻研教材,钻研学生,钻研散文,钻研习题。

3、强化训练,一是强化卷面书写训练,平时训练时逐渐由钢笔或签字笔取代圆珠笔,坚持硬笔书法训练,随笔训练,二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就语言材料的整理、提炼、概括、阐释、赏析、模仿、创造等项目,进行扎扎实实的过关练习,三是语感的训练,多读青春美文、哲理精品,人生感悟,散文选刊等,并写下所感所悟,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四是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语法、修辞、语言运用、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学生应能灵活适用,五是继续强调对青春美文的写作训练,这是说无论题目怎么拟,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有创新意识的青春美文,才能得高分或激情昂扬或慷慨豪迈或情绪失落或忧伤苦痛,只要符合社会生活实际和体现青少年和身心特点,都应予以肯定,考场作文要体现标题简洁、含蓄、凤头开篇、豹尾结束,过渡自然,连接紧凑,层次清晰,语言精炼、中心明确、主题突出,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修辞手法丰富多彩,我们要引导学生多留意,并积累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凡人小事,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去落实“青春美文”的写作,我们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也强调作文是以“求实”为基础的。

4、专题落实,初三学生已基本熟悉了中考的题型,关键是如何做到得优分甚至满分,要求教师们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去落实,训练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分析和表达,做到答案要点突出,表达合理、准确。

5、综合考查,组织模拟试卷对前阶段的训练进行检验,真正做到学有所得,练有所长。

江城中学2005届初三质检(1)语文科情况分析

篇2:玉沙中学初三徐国喜班语文科质检情况分析

荆州市2005届初三质量检测(1)玉沙中学(1)班语文考试情况分析

徐国喜

一、试卷的整体分析

1、从整体上看,试题是相对稳定的,沿袭了老传统,由三大块组成,即基础知识部分,阅读部分,写作部分,分值分别是22分,44分,50分,加上书写分4分,全卷总分120分。

2、题型特点:以主观性试题为主,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与表达,从基础知识部分的第7题,对诗歌重点句子的自主分析,到文言文阅读的第12题,对文言美句的扩写,再到现代文阅读部分的第23题、第24题、第30题等,都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的思想。

3、出现了大量鼓励创新的题目,如第4题、第17题、第23题、第24题、第26题等,这一类试题答案不固定,只要考生有自己的见解,说得有理有据,语句通顺,即可得满分。

二、考查内容分析

(一)基础知识部分

1、注重积累,默写分值上升,有12分,占基础知识部分的55%,考查范围既有文言诗词的名篇,也有现代文中的名段。考查形式多样化,如考查《故乡》中的一段文字,采用的是根据拼音写汉字,分值2分;考查《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两段文字,采用的是根据文意填词语,分值2分;而文言诗词默写则采用的是直接默写温庭筠的《梦江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分值8分。

2、注重对语言实际能力的考查,有3道题,共6分,占基础知识部分的28%。考查形式也是多样的,有仿写句子,有连贯句意成段,还有提取关键语句。

3、注重名家名作的积累和赏析,有2道题,共4分,占基础知识部分17%。一题要求写出鲁迅、莫泊桑、吴敬梓、苏轼的作品各一篇。另一题是赏析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二)阅读部分

1、文言阅读,选取的是名家名作《岳阳楼记》,包括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分。

(1)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实词、虚词的掌握情况。

(2)以翻译文句的形式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能力。

(3)以扩写的形式考查对文段的整体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现代文阅读,由三个语段组成,材料均来自课外,每个语段外括6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1)文体与以往有了很大变化,没有了以往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足鼎立的格局,取而代之为小说、散文这种以鉴赏和陶冶情操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

(2)选文的可读性较强,《铁匠教子》、《走进春天》、《摆渡自己》都蕴含丰富的人文信息,并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阅读做题中引发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3)重视考查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与感知,如第20题,作者对春天的富有个性的感受是什么?第25题,根据全文内容解释“摆渡自己”的含义。

(4)注重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如第21题,在具体的语境中,“走进春天,请勿打扰”的含义是什么?第28题,说说句子的含义。

(5)注重考查学生对文章写法和语言的鉴赏,如第17题,试举一例说说文中的对比。第22题,自选角度评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6)除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外,更注重考查阅读主体的自我感受,如第23题,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个句子,再说说喜欢的理由。第24题,请用一个排比句写出你对春天的感悟。第30题,用一句话表达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给你最突出的感受。

(三)写作部分,50分。采用的还是话题作文的形式,没有设置审题障碍,只给出了写作范围“时间”,要求自拟文题,文体不限。“时间”这个话题,考生应该说是相当熟悉的,特别是对于紧张备战中考的初三学生来说,他们更有着对“时间”的切身感受,所以,考生对这个话题是有话可说的,有的甚至是有见解、有激情的。

三、考试情况分析

下面以玉沙中学初三(1)班为例对本次语文考试情况进行分析。全班54人,在这次语文考试中,90分~100分有16分,80分~89分有34人,70分~79分有4人,优秀率13%,及格率100%,应该说成绩很不理想。得失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一)基础知识部分,根据拼音写汉字和文言诗词默写都做得很好,但根据文意填词语几乎都有错误,得分率仅26%;仿例写句子和提取关键句子题都做得不错,但连贯句意成段都有失分,得分率只有37%。诗词赏析做得极好,但默写作家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丢分。从基础知识的做题情况可以看出,本班学生在作家作品,课内现代文的默写,连贯句意成段失分最多,这说明对课内最基本的文学常识、生字词不够重视,学生掌握得很不扎实,对连贯句意成段这种题型训练太少。

(二)文言阅读部分。这一部分的解释句子意思,用现代汉语扩写句子都做得很好,正确率达95%以上,但第9题、第10题对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理解几乎都有失分,这说明本班学生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不扎实,不具备从同一实词或虚词的若干义项中选择它在上下文中应取含义的能力。

(三)现代文阅读。本班学生的主要失分正体现在这一部分,总分36分,平均失分就在15分以上。其中《铁匠教子》做得较好,平均得分在8分以上,失分主要体现在对小说情节的把握上。《走进春天》做得也不错,平均得分也在8分以上,失分主要体现在对重点文句的理解上。而失分最严重的是第三个语段《摆渡自己》,语段总分12分,平均得分只在3分左右,可谓是“全军覆没”。分析其原因,应该有这样几个:⒈语段内涵丰富、深刻,所出题目必须要在读懂、读透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理解、表述、鉴赏,难度较大。⒉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理解、领悟能力较低。⒊平时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训练太少,造成了学生阅读能力的盲区。

(四)写作部分。因为学生对话题很熟悉,有话可写,所以学生都能围绕话题写一篇中心明确,内容比较充实,结构完整的文章,并且文体多样,有议论文、小说、童话等多种形式,但在语言和内容的求新方面仍有相当大的问题。

四、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

通过本次语文考试的试卷及考试情况的分析,给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多需要重视的问题:

1、要紧紧扣住“三基”教学,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的训练、基本素养的形成。特别要加强对学生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训练,要让学生能真正拥有赏析文学作品的“抓手”。

2、复习要系统化,及时查漏补缺,不能让学生有知识缺陷或知识盲区。

3、根据命题走向,把握考试大纲,及时调整教学方向。

篇3:九年级语文科阶段质检卷一

九年级语文科阶段质检卷(一)

九年级语文科阶段质检卷(一)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基础(共28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纵横jué( )荡 不折不náo( ) 移xǐ( )

Sháo( )华灿烂 晶莹璀càn( ) 束fù( )

2、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6分)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漪郁的年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②在文段的横线处填上两个句子,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4分)

①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 )

②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 )

③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

④天空象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盎然,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 )

4、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完成下面练习题。(8分)

①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近年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备受青睐,其火热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阐述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走近名著。根据有关情节,在空格内填入相应的内容。(4分)

作者

作品

有关情节

刘四爷不同意虎妞的婚事

“我”在小人国被指控,只得逃跑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共47分)

(一)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的,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__________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_______________,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听力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白杨树一样傲然听力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绝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6、根据课文内容,补全第一段的空白。(4分)

7、选文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文章在表现白杨树外形美的同时,也突出其内在精神美,请找出相关的词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第二段先说白杨树“极普通”,又说它“决不平凡”各指什么?请简要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划线部分采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仔细阅读文中第三段,谈谈作者是怎样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和平时代的今天,你认为白杨树还可以象征哪一类人?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清净之莲

⑴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头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心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地孤独地站立在街边,有一种萧索的姿势,这时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

⑵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老妇曾经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⑶偶尔在路上的行人陆桥站住,俯视着陆桥下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窜的车流,却感觉那样的奔驰仿佛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这时我会想:到底哪里是起点?而何处才是终点呢?

⑷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有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地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⑸偶尔在乡间小道上,发现了一株被人遗忘的蝴蝶花,形状极像凤凰花,却比凤凰花更典雅。我倾身闻着花香的时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飘落下来,让我大吃一惊,这时我会想: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

⑹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线地中昂然抽出,开出了一个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这时我会想:呀!呀!究竟要怎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净之莲呢?

⑺偶尔……

⑻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地生活着,可是我们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觉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⑼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要紧的是,使我们自己有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知悉它的意义。

⑽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越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⑾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⑿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⒀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⒁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

8、请从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找出与文中第⑹段划横线部分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以“妈妈的爱”为表述对象,仿照下列语句写一段话。(6分)

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清净之莲”中“清净”一词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简述你对“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这个语句含义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概括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25分)

中学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其中一定有许多人、事、景、物曾经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你丰富的联想;请你拿起笔来,掬几朵生活的浪花,采用象征等表现手法,写一段文段,不少于250字。

答案:

一、基础

1、决 挠 徙 韶 璨 缚

2、①“笼”改为:“茏” “漪”改为:“猗” ② 略

3、比喻; 排比;拟人、反问;比喻、拟人。

4、示例:清明扫墓,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中秋吃月饼,象征团团圆圆。

5、①老舍②《骆驼祥子》③乔纳森·斯威夫特④《格列佛游记》

二、阅读

(一)、6、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倔强挺立;不折不挠。

7、干、枝、叶、皮;伟岸、正直、朴质、温和、坚强不屈、不折不挠

8、“极普通”指白杨树不名贵,到处可见;“决不平凡”指白杨树象征着人和精神。

9、欲扬先抑;突出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10、通过排比和反问,由外向内,逐层深入地揭示了它的象征意义

11、略

1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示例:妈妈的爱是我迷惘彷徨时的明灯;妈妈的爱是我失落消沉时的号角;妈妈的爱是我独处异乡孤枕难眠时的摇篮

14、澄澈,宁静,不世俗堕落,不轻薄浮躁。

15、在纷繁忙碌的世俗生活里,我们要把持住自己,不要随波逐流,怀着一颗柔软的心去感受纯真、美好和崇高,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清明、充实、自由,让自己的生命得以延伸。

16、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思索、对自我的审视、澄清;对美好、真实的回忆,对崇高、自由的向往。

三、写作

篇4:龙岩语文科初三试卷

关于龙岩语文科初三试卷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11分)

我们的辞典里,印着许多诸如“处变不惊”、“宠辱不惊”的词汇,使“不惊”渡上了一层大将风度的金辉,而“惊”则处于永久的贬义。于是,人们看到丑恶,假装没有看到,依旧面不改色,谈笑风声,被赞为人情练达;人们听到刿闻,仿佛失了聪,脸上毫无表情,被认为是洞明世事;人们惊羡于他人辉煌伟大的`成功,却只是一笑而过,被夸为宁静淡泊……于是,我们看到了太多矜持的面孔,我们遭遇无数微笑背后的冷漠,我们把惊奇视为一种性格的缺撼,我们认为永不惊讶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⑴这段文字里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更正在下面的括号里。(8分)

( )改为( )( )改为( )

( )改为( )( )改为( )

⑵仿照上文画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与之结构相似的句子。(3分)

2、从下列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目前正在举行的“十佳歌手评选大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透过表面的轰动效应,人们对这场比赛的实质产生了质疑。

B.这种鼓吹金钱万能的说法,简直就是不刊之论。

C.鲁迅先生的杂文写得深刻而犀利,常常把敌人的反动论点驳得淋漓尽致。

D.在他面前,你绝不会因为他是名人而自卑,而会真正从心里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

3、古诗文填空。(任选5题作答)(10分)

⑴三顾频烦天下计, (杜甫《蜀相》)

⑵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⑶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⑷ 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⑸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⑹李白的《行路难》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世路艰难的名句是

⑺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含蓄地否定世俗社会和官场生活,表达自己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

篇5:中学初三中考励志语

1. 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

2. 困难,激发前进的力量;挫折,磨练奋斗的勇气;失败,指明成功的方向。

3. 什么都可以丢,但不能丢脸;什么都可以再来,唯独生命不能再来;什么都可以抛去,唯有信仰不能抛去;什么都可以接受,唯独屈辱不能接受。

4. 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5. 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6. 相信自己能突破重围。

7. 我们没有退缩的选择,只有前进的使命。

8.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9.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会失败。

10. 凑合凑合,自己负责。

11.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12. 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你必须选择一样!

13. 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14.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不在于我们身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15. 听从命运安排的是凡人;主宰自己命运的才是强者;没有主见的是盲从,三思而行的是智者。

篇6:中学初三中考励志语

1. 彩虹总在风雨后,阳光总在乌云后,成功总在失败后。

2.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之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之路。

3.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4. 强者不一定胜者,胜者一定是强者。

5. 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6. 成功不是只有将来才有,而是从决定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

7. 在世界的历史中,每一位伟大而高贵的时刻都是某种热情的胜利。

8. 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源泉。

9. 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10. 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11. 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12. 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13. 记住!只有一个时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现在。

14. 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15. 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篇7:中学初三中考励志语

1. 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2. 征服畏惧、建立信心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3. 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

4. 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5.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办法。

6. 如果有山的话,就有条越过它的路。

7. 相信自己我能行!

8. 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9. 当你懈怠的时候,请想一下你父母期待的眼神。

10. 好好使用我们的大脑,相信奇迹就会来临!

11. 觉得自己做的到和不做的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12. 成功就是屡遭挫折而热情不减!

13. 只要我努力过,尽力过,哪怕我失败了,我也能拍着胸膛说:“我问心无愧。”

14. 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15. 胜人者智,胜之者强。不是成功离我们太远,而是我们坚持的太少。

16.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17. 昆仑纵有千丈雪,我亦誓把昆仑截。

18. 今天我们继续进步!

19. 恐惧自己受苦的人,已经因为自己的恐惧在受苦。

20. 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篇8:高二语文科复习的知识点分析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注音

庇祐(bì)玷辱(diàn)央浼(měi)酒馔(zhuàn)尴尬(gāngà)絮烦(xùfán)仓廒(áo)赍发(jī)恁(nan)掇(duō)搠(shu?)剜(wān)

◆古今异义

(1)少刻便知。古义:一会儿。今义:此词已消亡。

(2)只顾将来。古义:拿。今义:将要。

(3)不见消耗。古义:消息。今义:因使用或受损而渐渐减少。

(4)好歹结果他性命。古义:结束,了结。今义:长出果实或事物发展到最后状态。

(5)这两人来得不尴尬。古义:鬼鬼祟祟,不正派。今义: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6)这个差使又好似天王堂。古义:胜过。今义:好像。

(7)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古义:冒犯;制造。今义:讨厌;惹事。

(8)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古义:只要。今义:转折连词。

(9)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古义:时时;给。今义:此词已消亡;和。◆文化常识

施耐庵,中国元末明初作家。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是我国文学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

2.装在套子里的人

◆注音

规矩(ju)祈祷(qídǎo)谗言(chán)怂恿(sǒngyǒng)

讥诮(jīqiào)周济(jì)陶冶(táoyě)辖制(xiá)

难堪(nánkān)漆黑(qī)

◆文化常识

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

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196月,契诃夫因肺炎病情恶化,前往德国的温泉疗养地黑森林的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逝世。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短篇小说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3、边城

◆注音

蘸水(zhàn)悖时(bai)氽水(tǔn)泅水(qiú)踹水(chuài)喧阗(tián)蚱蜢(zhàměng)泱泱(yāng)角隅(yú)睥睨(pìnì)

歇憩(qì)眺望(tiào)傩神(nu?)棕榈(zōnglǘ)汆(cuān汆汤)◆文化常识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族血统。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语文学习方法

学会利用语文书

不要单纯认为读书就是念字,泛泛而读,作用不大,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首先下一番功夫,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认真研读课本。

学期初,新书一到手,先要看目录看说明,甚至插图、附录。明确本学期的任务和重点,然后逐单元阅读单元提示,明确各单元的具体任务。还可以摘抄或列表格来加深印象,随时参照。在每一课的课文阅读上学会“读提示——做预习——提问题——解疑难——做练习——写总结”六步读书法。做到读通、读懂、读好。

在利用课本的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阅读语文书的同时,还要注意勾画出文中的重点句、生字词及疑难问题。鲁迅先生就喜欢边读书边在书上勾画,浓圈密点、脚注眉批,当有人向他借书时,他总是另外买一本借给别人,因为他的书经过勾画批注已变成他的服务工具了。再如老师的教科书,也是如此,这种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勾画读书法,既可以使我们读书时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我们复习,复习时只要翻翻书,重点难点一目了然。

篇9:-学年北京171中学初三上期中英语试题答案

单项填空部分

21. 正确答案D。此题考查数量不定代词。much后接不可数名词。

22. 正确答案C。此题考查名词所有格。时间可+ ’s,two hous是复数,s结尾,只保留’,表示‘二个小时的.车程’。

23. 正确答案D。此题考查疑问代词、副词。根据句子情境,搭配why最恰当。

24. 正确答案A。此题考查不定代词。the others,也是正确答案。

25. 正确答案C。此题考查冠词。语境所指具体的双方皆知的那本书,选定冠词the。

26. 正确答案C。此题考查从句时态。问句的宾语从句有未来时间next sunday提示;答句中If引导一般将来时,从句一般现在时。

请下载附件:《2011-2012学年北京171中学初三(上)期中英语试题答案》    本地下载

二年级秋季期语文科工作总结

北京171中学初三上期中英语试题答案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读后感

语篇分析与英语阅读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届初三月考语文作文

年度质检工作计划

厦门质检范文

质检报告

质检报告模板

中学早晨感悟励志语

江城中学届初三质检(1)语文科情况分析(整理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江城中学届初三质检(1)语文科情况分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