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线要素综合数据整体处理系统设计

时间:2023-01-25 04:11:50 作者:几把猫很担心你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几把猫很担心你”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空间数据线要素综合数据整体处理系统设计,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空间数据线要素综合数据整体处理系统设计,方便大家学习。

篇1:空间数据线要素综合数据整体处理系统设计

空间数据线要素综合数据整体处理系统设计

总结线要素综合数据整体处理的`处理流程与方法,设计各种数据结构、数据处理模块的数据接口,给出线要素综合数据整体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并且实现原型系统.

作 者:雷伟刚 童小华 刘大杰 LEI Wei-gang TONG Xiao-hua LIU Da-jie  作者单位:雷伟刚,LEI Wei-gang(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勘测部,广东,广州,510600)

童小华,刘大杰,TONG Xiao-hua,LIU Da-jie(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上海,200092)

刊 名:测绘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2006 “”(7) 分类号:P2 关键词:线要素综合   数据处理   条件方程   原型系统  

篇2:展示空间设计要素

展示空间设计要素

展示中的照明、色彩与装饰绿化

(1)照明在展示中起着重要作用,一切美丽的形与色都依靠光线来传递,光线的强弱也直接影响着展台的整体效果。光线有自然光与人造光之分,但由于自然光较弱,又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现在展览都采用人工照明来烘托展览气氛。烟台展柜展示照明的要求有:第一,提供舒适的视觉环境,使展品有足够的亮度、观赏清晰度和合理的观赏角度;第二,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减少光线对展品的损坏和对参观者的损伤;第三,使照明方式和光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①基础照明的特点是光线分布比较均匀,使公共空间显得比较统一与和谐。②局部照明的目的在于突出展品,令其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并加深印象。适用于展示场地及展品尺寸不固定的情况,灵活性大、适应性强,并且对突出重点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③装饰照明的目的是烘托展示场地的气氛,丰富空间的色彩感和层次感,还可以装滤色片制造出不同的灯光效果,以使参观者产生好奇心并吸引其驻足参观。

(2)色彩是光的反射,有光才能看到色,有色才能看到形,有形才能充分感觉空间的美妙。自然界色彩繁多,有750万到1000万种。人们经常使用的不过几十种到上百种。色彩不仅能表达感情,还能影响人们的情绪,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依靠不同的`色彩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而进行分布使用。红色使人振奋,能促进交谈,增进食欲;橙色使人快乐;黄色明度最高,有如阳光般温暖;绿色冷静、清新、雅致,给人安全感和青春生命之感,代表大自然;蓝色冷静、智慧,使人想到水和蓝天的清洁和凉意…

对色彩的计划分布,要注意统一性,每个展台都要有一个主色调,在统一色调的前提下,各功能区的用色要有所区别,但这种区别应是协调的、有规律的。局部色彩的运用,是起辅助作用的,严禁“喧宾夺主”。使用色彩要大胆,色彩本身无优劣之分,要依靠色彩的配置原理,自由选择,和谐运用,争取达到“以雅为美”的韵致。特别是对无色彩系列---黑、白、灰色的运用,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为当代生活节律过速,各种信息太多,客观环境变化太快,人们在内心深处滋生了对淡然静谧的追求,在黑白灰的环境里,一切有形有色的物体都会显得生动而富于活力。

(3)在展示环境中不能没有装饰与绿化,它们是展示空间整体创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装饰只为强调空间形态和展示功能,绿化既是装饰又体现生态意义。装饰不能漫无限制地使用,要有所节制,以达到完善展示系统和突出展示功能的目的。

5. 设计师的职责

好的展示展览设计无论其规模大小,都必须具有商业意识,能完善准确地传递参展企业与所展示商品的各项信息,因此设计者必须做到:

(1)明确展览会的内容及目的。设计者应与举办者共同研究并积极合作,以便在设计过程中明确创意。

(2)创意思维要引人入胜。在空间形象、空间联系及过渡上要新颖有变化、有个性,起伏明显,在色彩、装饰、照明的应用上要有助于烘托展品并表现出某种情调。

(3)掌握必要的信息和资料。要积极地去了解商品的特性、生产善及发展前景,这样才能使展览设计与企业精神相统一。

(4)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创造性。一个好的展览设计不是个人的创造行为,更不能主观武断,固执已见,应该与展览举办者、制作人员通力合作,集思广义,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另处设计者还要具有空间思维、展览美学、图示表达和材料方面的基础知识。

6. 展示空间的作用 早在19世纪中后期,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就因举办世界性的展示活动而获得了极大的实惠,既增强了综合国力,又使经济、科技、工业和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我国正式加入国际博览会公约组织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可以说时间很短,所以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办展览的最终目的及展览会的主要特征。展览会所能起到的作用主要有:

(1)提高知名度。烟台店面装修通过举办展览将商品直接介绍给消费者,使消费者能清晰地了解商品的特性,对商品或服务有更深层次的认知,提升企业的形象及品牌的知名度。

(2)增加信赖度。通过举办展览让社会大众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规模和成果贡献,增进对企业的信赖与支持。

(3)取得认同感。通过展览将教育、娱乐及文化性的活动与企业相结合,让社会大众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对企业有更积极的肯定,产生认同感。

(4)产生偏好感。通过展览提前展示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消费群作充分的说明及演示,带动社会潮流,使社会大众在无形中接受商品的信息,产生偏好感

(5)整体广告效果。通过展览所表现出的鲜明个性,创造新闻与舆论的焦点,使各种媒体争相报道,并结合自身的宣传手段形成整体广告效果。

参展商通过成功的展示空间的构成和展台的设计能有效地宣传企业形象,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增强产品向社会渗透力。因此除了一些国内的展示会外,各企业还应多参加国际间的展示活动,以便加强自身形象的推广,但有一点应注意,那些已使用了两三次的展台设计方案就应更换,若多次重复使用,会给社会公众留下这个企业没有发展的印象,会直接影响其产品的销售情况。

所以展示活动既是推动企业发展的良性动力,同时展示设计亦是设计师推翻自我不断创新的过程,两者的关系是无法分割的。企业为设计师提供了验证自己实力的机会,作为设计师就应以企业的前途为已任(也就是要有职业道德),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设计出最佳展示方案,并与企业取得共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企业与设计者完成了最默契的合作。而日前的很多设计多数是借鉴国外的设计形式,并没有完全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真实内涵。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摒弃外来设计的阴影,遂渐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达致国际水平的展示方案。只有这样,我们的展示活动才能更活跃, 24 更激动人心。

篇3:车载三维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车载三维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为了实现对城市主干道及其两侧的`街景等三维场景进行自动快速采集,车载三维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集成多种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PS)、VECTOR、惯性测量单元 (IMU)、激光扫描测距仪(LS)、面阵CCD数码相机、线阵CCD数码相机等.该套系统通过对GPS/IMU组合系统导航解算、VECTOR和升降几何平台进行空间配准、时间同步处理,计算出系统精确可靠的空间时间和姿态航向信息,二维激光扫描仪数据经过滤波去噪、和其他传感器数据融合、三维空间计算,解算出道路和两侧街景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对空间激光数据模型提取点线面特征值,结合CCD相机数据进行立体重建和可视化,实现了实时、主动、完整地获取和处理三维空间数据信息.

作 者:魏波 张爱武 李佑钢 冀翼 王瑶  作者单位:魏波,张爱武,冀翼,王瑶(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37)

李佑钢(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北京,100029)

刊 名: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TEREOLOGY AND IMAGE ANALYSIS 年,卷(期):2008 13(1) 分类号:P2 关键词: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GPS/IMU组合导航   三维立体重建  

篇4:基于DSP和光缆通信的远程高速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DSP和光缆通信的远程高速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摘要:介绍一种以TMS320VC5402DSP为核心处理器的高速远程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该系统以分时采集方式对多路模拟信号进行数据采集,采样率达40MHz。经过高速处理器的实时处理,通过光缆将数据传送到主控计算机端,作进一步处理与分析。该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需要较高频率远程模拟信号的采集处理场合。

关键词:远程数据采集DSP光纤通信信号处理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DSP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将DSP技术应用于高速数据采集,可以对采集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同时将高速光缆通信技术应用于远程数据采集的数据传递,能够使采集的大量信号高速可靠地传递至主控计算机作进一步的分析处理。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TMS320VC5402作为处理器,用高速A/D转换芯片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使用光缆进行数据通信的高速远程数据采集板。将此采集板应用于油田超声波测井系统,为探测油井下内壁、壁厚以及油井外固井水泥环的情况提供充分的数据基础。

作为一个使用DSP芯片作为处理器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不但要完成数据的采集工作,而且还要能够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然后将数据传递至远处控制端。同时,数据采集部分还要能够接收远端控制端发出的命令,及时对数据采集进行总体上的控制。

此远程数据采集系统需要完成的基本功能是:接收地面主控计算机发出的控制命令,自动完成多路超声波电信号的采集工作:将信号放大,滤波处理后数字化,经过短暂存储及初步处理,将数字化的超声波信号分组,传递至地面主控计算机,供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1系统硬件的设计

整个系统由数据采集和计算机控制卡两部分组成。数据采集部分完成超声波信号的放大、滤波、模数转换以及处理和传输控制;计算机控制卡接收由数据采集卡经过光缆传递的数据信号,送至计算机PCI总线,由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CI控制卡经过控制软件向数据采集卡发送数据采集命令,使数据采集卡根据命令改变工作状态。

1.1数据采集卡的硬件设计

图1为数据采集卡部分的电路原理图。由于数据采集板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中,要求硬件电路保证完成尽可能多工作的同时,使用尽可能少的器件,以保证采集板能够长时间地稳定工作。

数据采集板的核心处理器是TMS320VC5402。该芯片是TI公司TMS320VC54x系列的DSP芯片,是为实现低功耗、高性能而专门设计的定点DSP芯片,主要应用在通信、数据采集等系统中。该芯片采用CMOS制造工艺,属于第七代DSP产品,它的工作频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由于TMS320VC5402芯片内部不带FLASH程序存储器,因此,在采集板上要让FLASH存储器保存程序。使用的芯片是SST39VF400A。此芯片是SiliconStorageTechnology生产的256K字节的16位FLASH存储器。在电路启动时,由TMS320VC5402内部ROM中的引导程序将存储在FLASH中的工作程序转移到SRAM中,提高程序运行效率,降低对外部ROM的速度要求。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硬件的成本,而且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抗干扰性。

TMS320VC5402DSP芯片内带16K字节的RAM,其中一部分用来运行程序,另外一部分可以用来存储临时数据,片内的RAM存储器不能满足数据存储容量的要求,因此在采集板上还要扩充一部分SRAM。此采集卡上使用的SRAM芯片为CY7C1021。此芯片是Cypress公司生产的16位64K字节的静态RAM存储器,采用CMOS工艺,具有自动低功耗模式的功能,降低系统功耗,保证低散热量。

A/D转换电路使用TLC5540模数转换芯片,这是TI公司的8位A/D转换器,它的最高转换速率可以达到每秒40兆字节。TLC5540采用了一种改进的半闪结构,使用CMOS工艺,因而大大减少了器件中比较器的数量,而且在高速转换的同时,能够保持低功耗,在推荐的工作条件下,其功耗仅为75mW。使用TLC5540进行数据采集的控制信号由TMS320VC5402产生,采样时钟经过5402的CLKOUT端口分频得到。当采集卡进行数据采集时,首先DSP芯片选通要采集的模拟信号通路,将经过处理的模拟信号送至TLC5540的模拟输入端口,然后DSP芯片通过地址使能转换芯片TLC5540,控制转换芯片进行模数转换,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据量,送至数据总线。由于TLC5540是8位模数转换芯片,因此只将8位数字信号送至数据总线的低8位上,由DSP芯片进一步处理。

远程数据采集,采集端与控制端之间必须要使用高速通信电路,使得两端能够及时通信。在本采集系统中,为解决高速数据传输的问题,选用了光缆进行数据传输。现代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光纤通信的速率可以达到每秒钟几G比特,中继距离也可达几百千米,因此使用光缆进行数据通信,无疑是解决高速率远距离数据传输问题的好方法。由于光缆本身的物理性质,其自身比较脆弱,但是可以在光纤外面使用钢缆或钢丝网进

行加固,使得光缆的外部物理特性大大增强,保障数据的可靠传输。

电气电路和光缆之间的接口使用光端机,光端机的输入输出接口是串行通信接口,使用非平衡传输方式进行数据输入输出。在DSP芯片与光端机通信模块之间,必须将总线上的并行数据串行化,转换为串行数据,以便光端机进行光通信。DSP接收信号时必须将光端机输出的串行信号反串行化,转换为并行数据,进行处理。光缆通信的速率比处理器的处理速率要高,因此,在串行器、反串行器和处理器的数据总线之间要加入先进先出存储器,将数据暂时存储,等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数据之后,由串行化器进行发送或者处理器接收反串行化器送来的光缆上的数据。

在数据总线和串行化器/反串行化器之间加入FIFO,对于数据传输效率有很大的提高。IDT72V02是IDT公司生产的低电压CMOS异步先进先出存储器,有1024×9字节的存储空间,可以保存1K的9位字节数据。在本设计中,数据总线上的数据为八位数据,因此只使用了FIFO中的低八位数据作为有效数据,第九位数据用作校验位。串行化与反串行化芯片选用了TI公司的SN65LV1021/1212,这两个芯片是10:1和1:10串行化/反串行化芯片,并行数据可以在10MHz~40MHz时钟下传输,相应的串行数据可以在100bps~400bps的速率下传输。SN65LV1021/1212均能够工作在低功耗方式下,不传递数据时,可以降低整个系统的功耗,输出数据总线可以保持高阻抗状态。

由于TMS320VC5402的通用I/O接口比较少,因此数据采集板上使用了一片CPLD作为通用I/O的扩展接口。DSP芯片将A/D转换器、FIFO、串行化/反串行化器等器件都作为统一的外设,对每一外设进行地址编码。通过CPLD将DSP的外设操作信号转换为对具体芯片的'控制信号。这样在程序的效率以及整体电路工作的协调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2地面PCI总线控制卡的硬件设计

为了方便地面计算机对数据采集卡进行实时控制,高速接收数据,因此设计一块PCI卡,将从光缆送来的数据直接送至计算机的PCI数据总线是一种高效且实用的方法。

光端机接收光缆传递的光信号,由反串行化器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送至存储器进行暂时存储,再将整个数据段送至计算机PCI总线,由软件进行处理并存储至硬盘。

PCI卡的主要芯片为PLX公司的PCI9052。该芯片在PCI总线接口芯片市场有相当的份额,是在PCI从模式接口设计卡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接口芯片,可以提供用于适配卡的小型而高性能的PCI总线目标,实现PCI数据总线上的33MHz的数据传输。PCI9052的主要特点有:

(1)进行数据接收时,PCI卡通过光端机接收由光纤送来的光信号,转换为串行电信号由光端机接口送出,经过SN65LVDS1212反串行器转换成并行信号,由控制器送入到FIFO中缓存。当接收完一个数据包后,由PCI9052将数据包中的数据送到计算机PCI总线,系统软件将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需要保存到硬盘。

(2)当计算机控制采集卡进行数据采集时,计算机软件向总线发出命令,PCI卡接收到系统软件送至PCI总线上的数据后,转送到串行器的数据总线上,将并行数据转化为串行数据,经光端机转化为光信号,送至光缆向采集卡进行传输。

2系统软件的设计

远程数据卡的实时系统控制软件包括两部分:采集卡上DSP控制及数据处理软件;上位机接收并处理DSP发送来的数据的实时处理控制软件。

固化在采集板上的DSP处理程序是软件部分的主体,程序主流程图如图2所示。

软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其中包括采集卡的初始化、定时器处理、数据采集控制、数据处理,以及接收和发送数据几个模块。采集卡启动DSP芯片首先通过BOOTLOADER程序将存储在FLASH中的程序代码转移到RAM中,高速运行程序。程序首先进行初始化,然后由DSP本身完成对数据的自动采集,计算机并不参与采集的具体过程。采集后的数据暂时存储在RAM中,当采集到一定数量的一组数据,由DSP芯片对数据根据需要进行处理。例如,对信号进行互相关、自相关、功率谱、互谱、压缩算法等分析计算,减少传输过程以及上位机的负担。经过处理获得数据,DSP芯片将其按照一定的协议送至传输总线,控制串行化器通过光端机将其传送至上位主机,以进一步分析、处理数据。DSP程序使用CCS集成开发环境开发,编程语言使用C语言与汇编语言相结合的方法,程序整体使用C语言编写以提高程序开发周期。对于实时性要求强或比较复杂的算法,为提高DSP代码芯片的执行效率,使用汇编语言编写。

上位机的软件编写包括PCI卡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两部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普通用户不能进行直接读写物理地址和读取系统分配的资源信息的底层硬件操作,因此,在硬件设施完备的基础上,编写PCI接口卡的驱动程序,是上位机工作软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使用Jungo公司的Windriver开发工具编写本PCI卡的驱动程序。该程序为一般的用户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底层硬件接口,对于实时性要求不很严格的情况下,应用程序能够直接对底层硬件进行操作。由于本系统的数据采集工作完全由采集卡上的DSP自动控制完成,计算机对采集卡的控制只是一些工作方式的控制选择,因此对于PCI卡的时序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使用Windriver开发PCI卡的驱动程序完全可以满足需要。

用户应用程序使用高级语言进行开发,通过Windriver提供的接口,程序控制者可以利用对PCI卡的操作向采集卡

发出控制命令,同时接收PCI卡送来的采集数据信息,对数据进一步处理、存储。

3试验结果

在实际的油井测量实验中,选用1MHz的超声波信号,对5.5英寸的套管井进行测量,用10MHz的采样率对超声波信号进行采样。采集接收到的超声波数据,计算机上得到的数据经过转换和处理,可以为超声波测井提供充分的依据。如图3所示。

4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采集卡的设计过程中,主要问题在于硬件电路的设计。DSP芯片是高速数据处理芯片,外部总线的速率若达到40MHz,内部的时钟则可以达到更高。因此设计上要充分考虑DSP芯片引脚的外接方式和工艺特性。采集卡上有数字和模拟两种信号系统,在设计时要将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电气上相互隔离,距离要尽量远,减少两种信号之间相互干扰。在每个元件的电源引脚附近都要加上一个小滤波电容,减小电源的不稳定因素。系统的电源设计要使用响应快、稳定性好、精度高的电源芯片,电源输出加上大的滤波电容以提高整个电路板的稳定性。尽量选用贴片封装的元件,减小元件本身散热量的同时增加电路焊接的可靠性以及抗干扰性。元件分布版面设计时,元件在电路板上的质量分布要均匀,以增加电路板的机械性能。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DSP芯片、通过光缆进行数据传递的高速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远程高速数据采集方案。该方案在强大的DSP处理器控制下利用高速A/D芯片完成多路模拟信号的分时采集工作,采集后的数据可以进行实时处理与高速传输。将该数据采集卡应用于油田超声波测井系统,对超声波测井信号进行高速采集,送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为测井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数据基础。

篇5:现代综合医院日间手术空间设计初探论文

现代综合医院日间手术空间设计初探论文

摘要:我国的日间手术最初开展于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特区,至传入我国内陆,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颇受政策支持和行业推崇,但我国对于综合医院日间手术中心的规划和设计研究相对欠缺。本文通过对日间手术中心的空间特征和技术需求进行分析,引出其空间设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日间手术中心手术核心区设计给出了建议。本文最后简要评述了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日间手术;日间手术中心;现代综合医院

1基本设计要素

在CASA正式定义我国日间手术之前,日间手术和门诊手术的范畴一直未厘清,有的医疗机构将门诊手术纳入日间手术的范畴,并称为门诊手术中心,同时保留分散布置的门诊手术室,实行“集中与分散管理并行”模式的管理制度。在CASA明确规定日间手术不包含门诊手术和急诊手术之后,日间手术室的集中化布置可以优化医院医疗资源的配置,日间手术所需的建筑空间形式———日间手术中心应区别于传统诊疗空间进行研究。尽管不像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管理要求那般严格,但日间手术中心的安全问题仍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日间手术中心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日间手术中心的设立形式最好是隶属于医院的功能完善的集中布置的使用单元,有独立的手术室、病房和后勤辅助空间,而非附属于门诊或住院部门等传统功能区块。(2)日间手术中心的位置应有利于实现医院医疗资源的共享化,布局时应节约运营成本,便于医院内部管理。在考虑日间手术中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时,应该在采取必要隔离措施的同时尽量缩短操作路线。(3)流线简洁流畅,严格进行洁污分区。因为日间手术中心患者流动性较高,手术室物资更替频繁,应严格控制污染源,严防交叉感染,对手术室的无菌环境严格把关。(4)手术环境的设计应注重个性化和舒适感。因日间手术耗时短,患者卧床时间短,且患者基本处于意识清醒的状态。故日间手术室的空间设计应考虑患者视觉、听觉和灯光温度等方面的需求,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提高手术效率。(5)日间手术中心的家属等候空间、术前术后缓冲空间等公共空间的设计应中分考虑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理感受,充分考虑患者物品存放、术前术后更衣场所、家属休息区等人性化使用空间。(6)日间手术中心的设计应充分借鉴洁净手术部的设计模式,并且严格遵循洁净手术部的电器保障和洁净设计要求。但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日间手术和住院手术的差异性,以麻醉工作为例,手术麻醉是手术工作的核心业务之一,我国传统的手术中心不专设麻醉室,麻醉工作在手术室中进行,但由于日间手术患者出院快,术后镇痛工作相对复杂,为了预防慢性疼痛影响患者出院后的生活和工作,可以考虑设立日间手术的疼痛管理科室,针对全身麻醉后未苏醒或情况不稳定的患者进行麻醉后的检测治疗或麻醉恢复。

2日间手术中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在CASA正式首批的.56个病种中,按科别划分,普外科手术18种(32.14%)、泌尿外科12种(21.43%)、骨科10种(17.86%)、眼科6种(10.71%)、耳鼻喉科5种(8.93%)、口腔科2种(3.57%)、心内科2种(3.57%)、妇产科1种(1.78%)。[1]其中外科手术的术种占比高达71.34%,外科和五官科的占比远大于其他科室。故而笔者认为,在考虑日间手术中心和门诊部门的联系时,应充分预留术前检查、门诊评估等日间管理空间,可考虑增加“预入院环节”,使准入筛选环节、术前检查环节在门诊部门或日间手术中心与门诊部门的衔接区域完成。[2]消毒供应中心在保持与中心手术的密切联系的同时,也应与日间手术中心保有便利的联系,并且在联系时预留供无菌物品消洗和储存的相对独立的管理空间。某些检验工作需要医技部门检验科室配合完成,同时手术所需的血液来自于输血科(血库),所以日间手术中心和医技部需要有便捷的交通。我国早期的日间手术中心往往和住院手术部同层布置或就近布置,以方便物资供应和洁污分区。对于日间手术结束后病情严重需要二次手术的特殊病例,不应以“日间”为限制条件,应及时对患者进行转移并延长住院时间。因此,日间手术中心也应与中心手术部门及ICU病房取得必要的联系。

3日间手术中心的空间流线

日间手术中心的空间设计大致分为术前准备区(非洁净区)、手术核心区(洁净区)、污物处理区(污染区)三部分,为了减少不同区域之前的影响和干扰,人流和物流的动线设计应遵循“分口分流”的设计原则:以多入口和多通道的形式来为洁净物品和污染物品分别规划专用路线,并且将医护人员的出入口和患者出入口分开设置。同时,患者的术前流线和术后流线应分开考虑,避免手术前患者和完成手术的患者在手术核心区碰面。[3]术前患者和医护人员在术前准备区更衣、换鞋后进入核心手术区,手术结束后在苏醒室或疼痛管理科室对患者进行术后检测治疗,确认无异常之后患者返回更衣等候空间。如有患者病情恶化或是需要超过48h的延期住院的特殊情况,应及时将术后患者转入ICU病房或是住院病房。日间手术中心的手术核心区设计可参照洁净手术中心的布局类型,尽量采用单通道设计或是多通道设计,以便于区分洁净通道和污物通道。因为日间手术中心进行的多是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手术难度一般的二、三级手术,从手术级别上进行划分,CASA首批推荐的56个手术的病种中二、三级手术的占比高达92.86%。所以笔者认为,日间手术中心的手术室布置不宜采用空间利用率较低的独立单元式布置形式,因为我国当前的日间手术中心相较于医院的中心手术部规模较小,宜采用单向通过型以对术前术后路线进行划分。在物流方面,手术物资由中心供应送达手术辅助区的消毒处理间和无菌物品库房,经由洁净通道供医护人员更衣净手后取用。日间手术中心应配备专用的污物电梯,供手术后器械和废弃物资通过清洁通道经由汚物処理区后从污物电梯运走。

参考文献

[1]俞德梁,宁鹏涛,王娟,刘小南.关于日间手术定义与首批推荐适宜手术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B),2015,36(12):5~7+14.

[2]黄卫,麦刚,李雨,程卫平,费杨华.地市级医院建立日间手术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华西医学,2017,32(04):500~502.

[3]吕品员,安阳,李立荣.北大国际医院日间手术中心的规划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6(07):34~37.

篇6:雷电资料与雷达数据综合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雷电资料与雷达数据综合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利用Microsoft VC#和.NET 2.0编写的雷电资料与雷达数据综合分析系统,能够在雷达地图上显示产品雷达图及同步闪电数据.并对选取矩形区域的雷达闪电图进行分析,分析出在雷达不同值的区间上闪电的分布情况;按照回波不同强度来统计所选区域内闪电个数、闪电比等具体信息,将所选区域的'图像保存到事先设置的路径中,可以自动按顺序播放雷达图,方便寻找雷达预测雷电的规律.

作 者:王思群 冯俊杰 刘世杰 赵福祥 唐巧玲  作者单位:王思群,刘世杰,唐巧玲(山东省雷电防护技术中心,济南,250031)

冯俊杰(济南市气象局,济南,250002)

赵福祥(山东省气象信息中心,济南,250031)

刊 名:山东气象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METEOROLOGY 年,卷(期):2009 29(z1) 分类号:P41 关键词:闪电定位   雷达   数据处理  

篇7:小议教学名师新秀综合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与开发论文

小议教学名师新秀综合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与开发论文

1 该系统研发的目的及意义

目前,对于高职院校院级教学名师、教坛新秀、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申报、管理和考核工作,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不论对于教务管理部门还是参与申报的教师都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且不易管理、查询和考核,也造成了大量的纸质文档的打印,构成了浪费;同时每逢有大型的检查如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时,需要准备近五年的相关资料,由于时间间隔很长,很多资料都不易查找,如遇工作人员变更,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将更加繁琐。基于这种现状,再经过了国家示范校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后,学院教务处一直在思考,改变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将此项工作进行信息化建设,服务学院广大教师,提高教务处的管理效率。

2 研究内容及主要技术措施

2.1 研究内容

本系统的开发分为两个阶段的工作,第一阶段主要是需求分析及系统开发方案的制定。第二阶段主要的工作是根据需求分析报告对系统进行模块划分及相应地代码编写,最后整合整个系统并试运行该系统。

该管理系统分为五大模块:系统管理模块,通知管理模块、教师管理模块,评审管理模块,教师考核管理模块。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各个模块的功能:

(1)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包括:

操作员管理:管理员可以添加操作员,删除操作员,查询操作员,设置操作员权限等操作。

学院管理:管理员可以进行学院的添加,删除和修改的操作。

专业管理:管理员可以进行专业的添加,删除和修改的操作。

(2)通知管理模块主要包括:

①添加会议通知

添加信息用于管理员(领导)给本系统的所有用户发布通知信息。

输入项:通知标题,会议内容,所属对象(阅读学院)

输出项:添加成功,进入成功页面,不成功则显示错误信息页面。

处理:判断通知标题,会议内容,所属对象(阅读学院)是否为空,数据库中是否有重复的数据是否正确。

②查询会议通知

输入项:编辑会议通知、公告等文件。

输出项:(通知标题,查看对像,时间)。

处理:将系统中所有的通知信息以标题的形式全部显示出来并可编辑( 修改,删除)。

(3)教师管理模块主要包括:

①申报管理

包括教学名师、教坛新秀、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申报工作管理,教师可以上传申报报、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图片资料等各种资料。同时结合学院各项目的.评审细则制定可上传和在线编辑的功能模块。

②教师教研管理

包括各类型(教学名师、教坛新秀、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师的教研申报管理和查询功能。

③教师科研管理

包括各类型(教学名师、教坛新秀、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师的科研申报管理和查询功能。

④导出功能

对在教师管理模块中涉及的子模块内容均可以导出形成word 文档,实现打印功能。

(4)评审管理模块主要包括:

①教学名师评审管理。②教坛新秀评审管理。③专业带头人评审管理。④骨干教师评审管理。

以上各类型教师在申报管理中自己进行网上申报工作,在评审模块中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成员可在线查看申报候选人的所有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及各种视频图片资料,进行评审,投票,系统将自动统计投票结果,并将评审结果工作在通知模块中,方便学院广大教职员工查看。

(5)考核管理模块主要包括:

①教学名师考核管理模块。②教坛新秀考核管理模块。③专业带头人考核管理模块。④骨干教师考核管理模块。

对以上各类型教师的考核工作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在该模块中将把教学名师、教坛新秀、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考核细则纳入该模块,被考核教师可根据考核细则在线填报对应完成的工作,并进行自评,所在系部可登陆系统进行系级的考核工作;学院教务处可登陆系统进行院级考核,完成三级考核后可形成考核报告,并可以导出和打印该报告。

2.2 主要技术措施

本系统采用采用B/S 模式,选择SQL Server 2000 作为后台数据库,选择JAVA、JSP、JavaScript、Html 作为应用程序开发工具,运用Tomcat 服务器技术,整个系统完全基于Browser/Server 模式进行设计。采用 Windows 2003 作为操作平台。数据库选用Oracle 数据库,该数据库管理系统在linux 操作系统下运行,并提供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复制功能,可代替现有系统单据数据的手工传递工作,降低出错率,提高数据的可用性。本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平台也选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 2008。

3 主要技术难点

3.1 字串格式化

字符串的格式化涉及到的是字体、粗细、字号等元素,这些功能主要由WritableFont 和WritableCellFormat 类来负责。WritableFont 有非常丰富的构造子,供不同情况下使用,jExcelAPI 的java-doc 中有详细列表, 这里不再列出。使用WritableCellFormat 类,这个类非常重要,通过它可以指定单元格的各种属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指定数据的对齐方式。

4 应用方向和市场前景及本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就目前来看,只有少部分高职院校开发了此类系统,市场上已有成形的系统功能较为单一,不能兼顾申报管理工作和考核管理工作,所以该系统模块功能设计解决了高职院校相关工作困难,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在网络上展现学校在师资建设方面的成效。

篇8: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贵州省毕节鸭池示范区

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贵州省毕节鸭池示范区为例

在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理论基础上,以毕节鸭池为示范区,建立反映喀斯特区石漠化现状,应用于石漠化综合防治决策过程中的'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空间决策支持系(KSDSS).它是决策支持技术和石漠化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

作 者:张勇荣 周忠发 ZHANG Yong-rong ZHOU Zhong-fa  作者单位:张勇荣,ZHANG Yong-rong(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与地理系,贵州,六盘水,553004)

周忠发,ZHOU Zhong-fa(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贵阳,550001)

刊 名: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UPANSHUI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9 21(3) 分类号:P208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   决策支持系统   空间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综合几周听课教学的整体反思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

整体运营

基于TC534的数据采集卡设计

山岳型风景区污水处理系统设计问题的讨论

光驱硬盘共用一条数据线

空间数据线要素综合数据整体处理系统设计(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空间数据线要素综合数据整体处理系统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