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季樱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藏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分析,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藏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分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藏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分析
藏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分析
文章运用文化学的原理,就藏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即蕴含其中的生活价值、方法价值、精神价值以及负价值等进行了深入的`解析.认为无论继承传统文化,还是改造传统文化,都要以其价值特性为主要依据.
作 者:谢热 作者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西宁,810000 刊 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GHAI NATIONALITIES INSTITUTE(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4 30(2) 分类号:G0.14 关键词:藏族 传统文化 价值结构篇2: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浅论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浅论
从传统文化塑造的国格与人格、中庸的思维方法论、重然诺守诚信及主和的.人际关系论、积极入世和求实精神几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当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越来越显现出来,其中的某些学说可以成为以德治国、医治现代文明所引发疾病的“药方”。
作 者:陈国庆 CHEN Guo-qing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社会科学系, 刊 名: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1 31(2) 分类号:G04 关键词:传统文化 国格与人格 中庸 求实 主和篇3:琵琶行结构分析
这首诗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写遇到琵琶女的经过:江边送客,正苦于没有音乐的时候,偶然遇到了她。
第二部分(“转轴拨弦三两声”至“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况,详细描写了她的演奏技巧。
第三部分(“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自述身世。
第四部分(“我闻琵琶已叹息”至篇终)写作者的感慨:对琵琶女的同情,并借此抒发了自己迁谪后的郁闷心情。
【结构示意图】
【琵琶行创作背景】
《琵琶行》(pí pa xíng)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pén pǔ)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左迁:指降职、贬官。湓浦口:湓水与长江的汇口,在今九江市西。京都声:首都长安的韵味,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善才: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命酒:派人整备酒宴。悯然,伤心的样子。恬然:安乐的样子。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
长句:指七言古诗。
篇4: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它的迅速发展不仅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的.情况,同时也是城市更加环保,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确立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是象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城市交通发展的理性选择.
作 者:李志强 作者单位: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2 刊 名:中国科技纵横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PANORAMA MAGAZINE 年,卷(期):2010 “”(14) 分类号:U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结构分析 城市经济发展篇5:《兰亭集序》结构分析
《兰亭集序》结构分析
【课文结构分析】
课文思路:
第一部分(1段)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
第二部分(2~3)抒发作者人生感慨。
【课文结构图示】
析“ src=”///pic/original/allimg/150723/2005292535-0.jpg“ style=”border-width: 1px; border-style: solid; width: 373px; height: 93px;“ />今天下午我们高一年级语文组全体语文教师在我的班级高一(19)班听了我的一节公开课。从课后老师们的评价看,我的这节课是成功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我的这节课是《兰亭集序》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所解决的问题是,明确了第二单元的学习目标,了解了王羲之这位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教大家读了三遍文章,又帮助大家梳理了生字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可以说第一课时大家学习很充实。这样的课很实在但也没有什么新意,当然也是最保险的课,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闪失。那么,第二课时我仍然这么上吗?我也知道第二课时主要是分析文章的主题,我带着大家分析一下文章就可以轻松完成任务。但我总觉得这样上太乏味,缺少创新。第二课时应该体现一下新课改的'精神。怎么上呢?我在思考之时突然大脑的屏幕上仿佛有一个闪电闪过──对联。对呀,这篇文章能不能用对联带动起来呢?我还记得我在上一届教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曾撰写一副对联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学生对这副对联也很感兴趣,都纷纷抄在书上。如果我也用这副对联带动文章的讲解可以吗?我在心里默默地设计起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来。很快我的第二课时就设计出来了。
现在想一想,我的这节课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
在课堂上,我首先给同学们卖了个关子:“今天这节课,我们每位同学都要作一副对联!”同学们一听就慌了。因为他们从来没拟过对联。“这副对联很好拟,我先给大家做个示范!”于是我边带着学生读文章边分析文章的精邃,边拟出如下对联:
群贤毕至,一觞一咏成就兰亭华章,信可乐也;
少长咸集,几俯几仰参悟人生哲理,岂不悲哉?
篇6:《离骚》节选结构分析
《离骚》节选结构分析
1.《离骚》节选的整体结构
在文学作品中,结构和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结构是为了表现内容而存在,而内容是由结构凝结而成的。据王泗原校释本,《离骚》有372句,分为93节,共2464字。这里节选的是《离骚》原诗的第20节至第32节,共13节,52句。就《离骚》节选而言,我们首先梳理一下文章的基本内容及结构。
从文章的段落来看,文章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职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
从基本内容上看,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首先,叙事诗人的政治理想、高尚的品格、遭谗被疏的经历以及绝不同流合污的意志 ;其次,通过一系列“上下求索”幻想境界的描写,表现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抑郁的心情;最后, 描写诗人经过激烈的去国和留楚的思想斗争之后,最终不忍离开自己的祖国,并决心以身殉国。
第一部分作为对往事的追忆,偏重于叙写现实;第二部分作为对未来的探索,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则以回到现实,结束全篇。
2.《离骚》节选的具体结构层次分析
根据上文的整体结构分析,我们已经整体理解了诗的文意,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诗人情感变化轨迹,下面,我们把诗分成几部分,慢慢解读。
(1)第一小节,从篇首到“虽九死其犹未悔”,主要写的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一个爱国诗人,关心国运,关心民生是他心之所系。但在那个时代里,人民的生活艰难悲惨,不能不使诗人哀叹不已,伤感有加。作为一个几遭贬抑的封建士大夫,却只能仰天长叹,掩面哭泣。第二,诗人的悲惨遭遇,诗人德才兼备,一心为国,直言进谏,据理力争,却几遭谗陷,多次流放。可见当时王室的黑暗,国君的昏庸。
(2)第二小节,“怨灵修之浩荡兮”到“谣诼谓余以善淫”,这几句是诗人被贬的原因。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3)第三小节,“固时俗之工巧兮”到“竞周容以为度”,这几句写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现状。整个社会把“工巧”作为时俗,把“周容”作为法度。世俗之人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不走正道,竞相以苟合取容于众人作为正当的法则。时人反常妄作,违背正道,追随邪僻。诗人站在正义的一边,痛斥卖国贵族集团的荒淫无耻。
(4)第四小节,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诗人忧郁不安,诗人感到孤独,同时诗人也一再表达出至死不渝,即使溘然长逝,也决不卑躬屈节、同流合污的决心。诗人委屈着情怀,抑制着意志,忍受着归咎,忍受着耻辱,行清白之志而死忠直之节。
(5)第五小节,“悔相道之不察兮”到“唯昭质其犹未亏”, 悔恨是诗人自我反省,初服是指未进仕钱的服饰,这几句比喻诗人想退隐已行夙志。诗人把“绿叶”“荷花”穿在身上,加高自己的“帽子”,加长自己的“佩戴”,比喻归隐之后诗人仍然追求美好理想,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6)第六小节,到“岂余心之可惩”,诗人在理想和现实、进取与归隐的对立中,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表现了诗人的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为国为民,追求美政,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疾恶如仇,洁身自好,刚直不阿,一身正气。铿锵有力,石破天惊,这是诗人的豪言壮语!令人感慨万分!
综上所述,就这篇《离骚》节选而言,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是尤为重要的,诗人从惨遭贬斥―被贬原因―社会现状―坚定决心―意图归隐―献身理想几个层次一步一步来阐述自己的理想和为理想献身的决心,当然,文章层次的划分也不是唯一的,只不过是一种思路,希望对于研究有所启示。
拓展阅读:《离骚》的艺术成就
1、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长诗热情地歌颂了诗人忠贞爱国、同情人民以及与邪恶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高洁情操,从而使诗人屈原本身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不朽的爱国诗人的典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富于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离骚》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它吸收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它不是用直接的形式来表现现实和作者的理想,而是更多地通过幻想的形式来抒写。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将现实的事物,寄托在超现实事物的形象之中,因而使作品产生了离奇曲折的情节和奇丽异常的艺术形象。这样,不但深亥姚揭露了现实的黑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强烈愿望,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发展了比、兴艺术表现手法。在这里,比兴已不局限在修辞手法与遣词造句上,它渗透在诗篇整体的艺术形象构思中。诗中用众多比喻构成一连串的艺术形象。这些比兴形象,是互相关联的,诗人借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使人透过草木的形象联想到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社会内容。这样,不但使诗篇文采斑烂而且创造出一种寄托幽远,耐人寻味的意境,开拓了我国诗歌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境界。
4、创造出新的诗体形式和精美语言。《离骚》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汲取了楚民歌的韵调与句式,把诗句加长,结构扩大,既增加了内涵容量,又增强了表现力。在语言运用上,《离骚》大量吸收楚国民间方言,特别是“兮”字的运用,增强了诗的抒情气氛,增加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离骚 高中课文原文
2.《离骚》知识要点汇总
3.屈原离骚 赏析
4.离骚的骚是什么意思
5.《离骚》的文学成就
6.《离骚》里的花草
7.《离骚》的影响
8.《离骚》公开课教案
9.离骚悲情
10.《离骚》写作特点
篇7:结构分析个人简历
个人信息
yjbys
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6岁
居住地:上海
联系电话:
E-mail:/jianli
最近工作[8个月]
公司:XX有限公司
行业:房地产开发
职位:房源信息编辑师
最高学历
学历:本科
专业:工程结构分析
学校:同济大学
自我评价
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专业知识全面扎实,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团队合作精神。我能独立工作,不墨守成规,我能与人沟通,积极倾听。我能精于信息收集,并进行分析,我能进行项目管理,追求效率和效用。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可随时到岗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房地产开发
目标地点:上海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房源信息编辑师、工程建模师
工作经验
2014/11–2015/7:XX有限公司[8个月]
所属行业:房地产开发
编辑部房源信息编辑师
1、负责新房房源信息更新与维护,数据整理与分析。
2、楼盘动态及导购类新闻录入,策划并制作相关市场类专题。
3、负责论坛的日常管理,活跃论坛气氛,提高论坛人气。
2013/8–2014/10:XX有限公司[1年2个月]
所属行业:房地产开发
编辑部房源信息编辑师
1、有新闻敏感性,具备一定的文字撰写能力及采访能力,表达能力强,善于沟通。
2、根据微信公众平台运营需要进行文章撰写、内容评审、修改等。
3、参与项目可行性报告及策划案的制定和评审。
教育经历
2009/8—2013/6 同济大学 工程结构分析 本科
证书
2010/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篇8:结构分析个人简历
个人信息
yjbys
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6岁
居住地:上海
联系电话:
E-mail:/jianli
最近工作[6个月]
公司:XX有限公司
行业:建筑/建材/工程
职位:工程建模师
最高学历
学历:本科
专业:工程结构分析
学校:同济大学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可随时到岗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建筑/建材/工程
目标地点:上海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工程建模师
工作经验
2014/12–2015/6:XX有限公司[6个月]
所属行业:建筑/建材/工程
工程部工程建模师
1、对公司产品的结构部分进行材料选择、成本建议、工艺等评估工作。
2、负责供应商的寻找、评估和合作关系的建立。
3、完成3D建模、结构手板及工作样机的制作。
2013/7–2014/11:XX有限公司[1年4个月]
所属行业:建筑/建材/工程
工程部工程建模师
1、负责机械结构图纸的编写及技术资料的归档工作。
2、协调周边部门,确保工业设计顺利实现产品化。
3、确认整个设计和生产周期内产品的外观效果和客户需求。
教育经历
2009/8—2013/6 同济大学 工程结构分析 本科
证书
2010/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自我评价
热爱所从事的工作,具备较强的学习及接受能力。性格开朗,非常容易融入团队,有很高的团队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从事一份工作就会尽全力努力做好它,诚实守信、沉着冷静、自信诚恳、团体意识强、勇于创新、有很强的责任感。
篇9:《乡愁》结构分析
《乡愁》结构分析
《乡愁》中一个诗节就是一场凄美的离别,都设想自己是诗中的主角,写一段文字把诗中离别的模糊写清楚。
诗人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组织内容,抒发深深思乡之情。
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一现在的海峡。
小时候离家读书,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所以乡愁诗小小的邮票。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
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
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四节诗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一层层加深。
拓展阅读:《乡愁》教学设想
1、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具体操作上要努力搭建好师生课堂交流的平台,创造一种宽松、祥和、愉快的对话氛围,利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从而共同探疑、解疑,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乡愁》一诗的内容不算太难懂,教学中应加强朗读,借助多媒体增强可感性,并在与其它乡愁诗的比较中去体会内容、感悟乡愁,所以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⑴通过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⑵理解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⑶明确祖国的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2、教学思路定位为:
⑴情感导入,创设情景。
⑵自读质疑,整体感知。
⑶合作探究,品味研读。
⑷点拔释疑,拓展延伸。
⑸朗读指导,比较阅读。
篇10:《再别康桥》结构分析
《再别康桥》结构分析
《再别康桥》全诗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
从意象上看,全诗有一个由概括到具体再到概括的过程:从第一节的“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到第二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再到第三节“软泥上的青 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意象逐渐地由大到小,由概括到特写。而第四、五节的寻梦放歌进入了更具体的意象特写之中。然后由第六节的“悄悄是别离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到第七节“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逐渐由具体的特写回到概括的大景之中。这里,不愿打扰康河的“我”因金柳艳影荡入心中而走近康河,看着向自己招手的水草,竟忘了不愿打搅的初衷,想象自己成了一颗康河的小草,进而飘向自己如诗如梦的遥远青春。于是此时不管是撑长篱漫溯还是载星辉放歌,都已是景中有我、我中有景,康河就是我,我就是康河。游梦的极致为放歌,放歌却让自己走出了梦境,于是又开始走向大景,走向主客互为呵护的相对画面。
从情感抒发上看,与意象变化相对应,有一个抒情主体与客体之间感情交流的由浅到深再到浅的过程。由第一节的“轻轻的我走了”到第二节的“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再到第三节的“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逐渐由较浅的交流到较深的交流。再由第五节的“寻梦”“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倒第六节“夏虫也为我沉默”,再到“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正是一个由深入交流到较浅交流的过程。全诗开始的交流,一个在天上是彩云,一个在地上是康桥,与其说是遥相交流还不如说是一厢情愿。当金柳艳影荡入我心中,是原河走向了我,进入了两相交流的尽情约会。随着我走向水底青并愿做一条小草,而陷入最深的交流,此时已忘了 “再别”,忘了“轻轻的来”和“轻轻的走”了,于是进入了我心即底河、康河即我心的寻梦与放取的境界。一声放政或许惊醒了康河,或许惊醒了诗人,由情景化一重新回到主客相离、各自收敛激情,于是只轻轻地互祝安宁,周永远保存那份美好的情感记忆。
从审美境界来看,全诗则是一个“物我相对──物我相融──物我相对”的过程。这一过程,与意象的由概括到具体再到概括和情感寄托的由浅到深再到浅正好吻合。意象的概括和交流的浅泛,正好反映出抒情主体客体不得不面对分离的.现实,并且要轻轻地、悄悄地离别,离别这只能在今后波长岁月里遥相思念的康桥。为了排遣这种离别的感伤和寂寞,作者又凝神于具体意象和深挚的情感交流,不知不觉回到了当年的情境,寻梦神游,放歌星辉,进人物我相融的境界。然而放歌却又打破了寻梦的和谐神游,只好再次回到现实中来。面对难耐的漫长分离,只愿保存完整的美好记忆,这美好的青春记忆绝不愿散谈成若隐若现的时光残片,因而轻轻地来悄悄地走,在物我相对中,完整地保留这段美好的时光。但保留不是封存,而是为了有朝一日能重新体验那魂牵梦绕的境界,这体验尽管非常短暂,但却是完整而主客相融的生命体验,在这短暂的神游中却产生了永恒的意义。
这正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首尾处于清醒的物我相对的现实中,中间彻底忘却一切经验中的感受,尽情体会那些从未体验的非经验感觉,借以表达自己寻求忘却和寄托之情。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尾为自己伤心,中间忘我地欣赏琵琶曲而获得暂时的忘却,同样体现了这种生命体验的审美意蕴。就连散文《荷塘月色》也是如此。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的无我之境,难道不是朱自清寻求暂时寄托,哪怕是一瞬间的寄托的努力吗?这种抒情结构往往是那些自伤自怜、寻求精神独立式寻找灵魂家园的诗人的欣然选择。
拓展阅读:再别康桥读后感
时间踽踽而行,岁月静好藏在斑斑驳驳的光影,以宁静的姿态绽放在窗台上一只宝蓝色玻璃长颈瓶中。
抽出倚在书架最边上的书,鹅黄色的封面上落了许些尘埃,一拂,细小尘埃纷扬,成为晶莹的光芒中的细小的美丽。上面用烫金写着《再别康桥》,心悸动着,无声的翻开,怕惊扰了那个星夜满载星光的梦。
阳光透过我的指尖在纸上投影出暗影。一场似康水般的情愫在那片凹凸不平的云彩下构成河畔金柳的美。踏响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毫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化成西边的云彩。摇一小舟在康桥寻找细碎的梦。
而她则是多情的金柳是你心中的新娘,温柔可人。你愿化作水绿草沉醉之康河的柔波里。
在青草更青处,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未就。连夏虫也与你沉静在这水汽氤氲的暖夜里,醉心的沉默。最后,离别而去。
志摩一生有三字:爱,自由,美。他对微因的一片痴情成为一段流着令人流泪的美。他的徘徊正是追寻的缩影。他对母校的留恋是他情感细腻的一部分。
志摩清新隽永的诗如音乐,节奏轻柔委婉,伴着情感起伏跳跃。他用他含羞草般的触觉去感知爱情。这浪漫随不能成为现实,但却能如康桥般静静流淌。
漫漫长久飘进久违康桥,双膝跪地膜拜夕阳最后的辉煌。再别康桥,别了,这个浪漫的人释放浪漫,给我沁人心脾的希望与温柔。
心悸动着,触及阳光,宝蓝色的瓶里清澈的水在桌上印出波光粼粼。或许现在谈起爱,为时过早。但时间康水潺潺而过。在青春,有些错误反而美丽。那是个雪花飞扬的冬季,有了一段美丽的,镜水花月般的情。是一个如风的少年,青春这个荒唐年纪,每次为了看他打篮球常常在操场上,吹冷风并是半个小时,修长的身影在夕阳下旋转,陪我度过了一整个冬季。成绩因此下滑,老师家长的压力,让那半小时似流水,甚至,那是唯一的动人的安慰。二月拂柳,在夜晚,打开久违的qq,发现一个陌生人在那个冬季在另一头说了你好,头像像是令我沉醉的自拍,心一点点沉下去,我向他发出“嗨”。但故事就像断了油的圆珠笔停在那个冬季。以后,再也没有为了那半个小时而放纵自己的青春。
我却从未惋惜过,那时一段似康水般的过去,就像玻璃瓶里的一颗玫瑰种子,从未发芽,却含着当初我翘首盼望她开出美花。一样的美丽,那是我一整个青春里最美的风景。如果得了微因的爱,志摩的名字也许会埋没在黑暗里,即使没有得到,但康桥之情依旧是那个满载星光的梦。
回神,低头,见到树上被红笔划出的一句话,“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说的,大概也是我的心情吧。
★ 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藏族节日
★ 藏族风俗作文
★ 藏族的节日
藏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分析(精选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