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圆嘤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对认识与改造活动中创造性问题的探讨,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对认识与改造活动中创造性问题的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对认识与改造活动中创造性问题的探讨
对认识与改造活动中创造性问题的探讨
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核心内容,而创造则构成人生存的`本质.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及其各自所具有的创造性以及彼此现实而辩证的相互关系表明,科学而具有真理性的认识是人的创造性得以产生和展开的根本前提.人的创造性首先在建构科学的实践观念上呈现出来,并通过与之相应的具有创造性的改造性实践而变为现实.与此同时,建构实践观念的创造性也激发起不断更新认识理念的创造性.
作 者:刘国章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210093 刊 名:唯实 英文刊名:TRUTHS AND FACTS 年,卷(期):2002 “”(10) 分类号:B2 关键词:认识活动 改造活动 实践 创造篇2:问题与创造认识
问题与创造认识
问题是认识的起点,也是创造认识的起点.但是,问题有真假之分,只有真问题才是认识的真起点,才能激发认识.问题成为认识的起点是有条件的,而且问题在认识中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其具有的定位、激励、评价等功能.问题在认识和创造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作 者:周春水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刊 名:晋阳学刊 PKU英文刊名:ACADEMIC JOURNAL OF JINYANG 年,卷(期):2001 “”(1) 分类号:B81 关键词:问题 认识 创造篇3:在活动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网友来稿)
在活动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网友来稿)
王绪春
前言:
这是一节作文实践课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锻炼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形成 创新的理念;了解有关的集邮知识,欣赏佳诗妙文。
课堂实录:第一站:游山
丙:(展示:泰山邮票一组)这是五岳之首的泰山。“岱宗复如何,齐鲁青未了。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丁:这是杜甫的歌,面对巍巍泰山,诗人心胸顿时为之开阔,不禁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丙:实际每一个人岂不都应有如此情怀,如此胸襟。
丁:(展示:华山邮票一组)离开泰山,登临华山,“自古华山一条道,”险峻的华山,留下 了名相寇准的绝唱:
华 山
[宋] 寇准
只有天在上 ,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手白云低。
丙:李白高歌一曲赞华山: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唐] 李 白
西岳峥嵘何雄哉, 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 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 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 洪波喷流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 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 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 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 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 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 东求蓬莱复西归。
玉浆傥惠故人饮, 骑二茅龙上天飞。
丁:西岳华山,以其高、奇、险、峻冠于五岳,称雄天下,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我们这一组邮票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华山的雄姿。
甲:(展示:恒山邮票一组)走下华山来到恒山,关于恒山,北宋画家郭熙说:“泰山如坐,华山如站,嵩山如卧,常山如行。”整个恒山山脉似自西南向东北奔腾而来。一座座海拔达2,000米以上的山如比肩而立,重重叠叠,气势异常博大雄浑。
乙:唐代诗人贾岛诗云“岩峦叠万重,鬼恒浩难测”,点出了恒山的地貌特征。 雄距塞北,群临旷野。恒山地处塞北高原之上,天气多晴朗之日,少云蒸雾缭之时,登高远眺,俯瞰近看,均能给人雄旷崇高之感。古人由此赞叹恒山“危峰过雁来秋色,万里黄沙散夕阳。”
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恒山脚下的悬空寺、应县佛宫寺的释迦木塔、浑源城内的圆觉寺砖塔、永安寺等,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辽金时代,恒山是当时的文化之邦。书院学舍、摩崖题刻、楹联碑碣很多。再加恒山山高风大,气候变化剧烈,故建筑多依悬崖峭壁而建,或开凿石岩而成,形成了独有的奇险特色。 恒山风景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暂晴朗。这里早晚温差大,古诗人有“雁门关外雁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诗句。恒山地区年平均温度为6.1℃,1月最冷,平均-12℃,7月最热,平均21.6℃。极端最高温为35.9℃,极端最低温为-37.3℃,是避暑的理相之地。
甲:(展示:衡山邮票一组)说过了恒山,我们再到衡山。衡山被誉为“五岳独秀”,是缘于山上风景秀丽,古木参天,奇花异草,四时郁青。这倒也是真的,刚进山门,你就会被眼前的景色所迷恋,满目青山,郁郁葱葱,使人不自禁的想起太白先生的诗句:“衡山苍苍入紫冥”。有这样一副对联:
七二举雾失云迷 好留佳客寻南岳
九千丈风回雪舞 喜看飞花落洞庭
--选自衡山大门北面的内楹联
“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是对主峰祝融峰的形象描述。
乙:(展示:嵩山邮票一组)攀上蒿山,见古寺“少林”参禅礼佛,那历代高僧一一闪现在眼前,心灵顿时沉静。
嵩山雄伟险峻,气势磅礴,自古有中岳之称,是中国五岳名山之一。
嵩山自然景观优美,山体从东至西横卧,故有“华山如立,中岳如卧”之说。太室山和少室山各有36峰,共计72峰,峰峰有典。在72峰之外,山上还有谷、洞、潭、瀑等各类景致。夏季层峦叠嶂,满山俱是郁郁苍苍的林木;冬季雪后,漫山银装,景色佳绝。
甲:祖国的山,山山相连,看黄山奇松、怪石;赏天山雪域、冰川,西马拉雅雄居世界之巅;巍巍昆仑豪迈壮观,祁连山百里绵延,大兴安岭绿色屏障,千里不断,小兴安岭,衫林耸天;花果山是孙悟空的老家,是猴子的'乐园。祖国的山,每一处都秀美;祖国的山,每一座都壮观。每一座山都有传奇,每一座山都留下古今吟咏的诗篇,每一座山都是宝藏,山山都值得开掘,山山都应去浏览。跨越千山,自然不能不涉百川。
后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个值得关注也应该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作文,更应如是,只有调动起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才可以在活动中,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形成能力,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活力。
作者邮箱: wxc@Iywww.com
篇4:认识与改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一种对主体与客体相互关系的新思考
认识与改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一种对主体与客体相互关系的新思考
人不是与生俱来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体,更不是与生俱来就是自发社会关系的主体(或主人).人的主体地位及与主体相应的客体及其地位的确立,都是在人认识自然和社会、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上的主体与客体的确立,是人类历史步入现代社会的标志.但是,这种主客体的确立及其相互关系的形成,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能否保持住人的主体地位,是人类当今乃至未来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作 者:刘国章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刊 名: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JIANG UNIVERSITY 年,卷(期):2003 31(1) 分类号:B023 关键词:自然 社会 主体 客体篇5:信息社会与认识活动
信息社会与认识活动
当代社会已成为信息社会,信息化的主要表现是信息的普遍化、电子化、网络化、媒体化和数字化.信息化给人的`认识活动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与变化,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
作 者:颜晓峰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北京,100091 刊 名: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OUKOU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4 21(4) 分类号:B023 关键词:信息社会 认识 网络★ 中水改造合同
★ 创造宣言
★ 房屋装修改造范文
★ 机房改造方案
★ 城中村改造标语
★ 餐厅改造计划书
对认识与改造活动中创造性问题的探讨(精选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