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

时间:2023-02-08 03:44:15 作者:喝不了牛奶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喝不了牛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论文化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论文化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论文化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

论文化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任何科技创新都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都打上了它所处的特有的文化时空的烙印.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既表现在对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上,又表现在对科技创新的规范、调控作用上,还表现在对科技创新的'凝聚作用和科技创新发展的驱动作用上.因此,有必要构建有利于我国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健康、有序、和谐与可持续地发展.

作 者:张扬 易显飞 ZHANG Yang YI Xian-fei  作者单位:张扬,ZHANG Yang(长沙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南,长沙,410076)

易显飞,YI Xian-fei(长沙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南,长沙,410076;东北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04)

刊 名: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6 21(3) 分类号:G02 关键词:文化   科技创新   创新文化  

篇2:论文化创新

论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只有创新才能适应文化新形势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三个代表”是文化创新之灵魂。

作 者:刘沛盛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文化局,广西 柳州 545001 刊 名:广西社会科学  PKU英文刊名:GUANGX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2 “”(5) 分类号:G0 关键词:文化创新   先进文化   创造性思维  

篇3:论文化创新

论文化创新

积极探索文化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变与重塑的.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必然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与时俱进,吸取理论创新、思想创新的积极成果,是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文化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作 者:文炳勋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湖南长沙,410081 刊 名:湖湘论坛 英文刊名:HUXIANG FORUM 年,卷(期):2004 17(6) 分类号:G0 关键词:文化创新   思想解放   理论创新  

篇4:论科技创新的文化内驱力环境

论科技创新的文化内驱力环境

要实现科技创新,是需要相应的`环境的。在实现科技创新的环境中,文化环境尤为重要,而文化环境中又以内驱力环境为主。科技创新的文化内驱力环境是需要驱动文化环境――外部性内在化文化环境、利益驱动文化环境――利益反应文化环境、价值驱动文化环境――价值显现文化环境、理想驱动文化环境――理想互动文化环境。

作 者:李丙红 余仰涛 余颖  作者单位:李丙红,余仰涛(武汉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余颖(贵州工业大学团委,贵州 贵阳 550000)

刊 名:湖北社会科学  PKU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IN HUBEI 年,卷(期):2002 “”(8) 分类号:G05 关键词:科技创新   文化环境   文化内驱力环境  

篇5:哲学对科技创新作用的再认识

哲学对科技创新作用的再认识

在科技创新成为促进生产力提高、推动社会进步、参与国际竞争、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最强有力的手段这一意义日益凸显出来的.时候,本文拟从科技工作者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方面,探讨哲学对科技创新的作用,特别是探讨哲学对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创新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在为科技创新提供认识方法方面的作用;和对提高科技工作者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作 者:王强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社科部,北京,100101 刊 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5 26(5) 分类号:B0 关键词:哲学   科技创新   世界观   方法   能力  

篇6:传统文化对心理健康作用机制探讨

传统文化对心理健康作用机制探讨

传统文化将属于该文化体系的独特的为该民族共享的.文化特质,通过文化积淀、文化传承等各种途径,作用于个体心理生态系统,通过对个体行为方式、认知方式等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标准观,通过有关自我的概念、认知方式、情绪表达、心理问题及表现形式、对应激的处理方式等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作 者:汪晓萍 Wang Xiaoping  作者单位: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成都,610072 刊 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2006 20(9) 分类号:G05 C912.6 关键词:传统文化   心理健康   作用   机制  

篇7:论创新观念的实现机制

论创新观念的实现机制

实践的.辨证本性是创新观念产生发展的动力机制;理性因素和直觉、非理性因素构成了创新观念运行的思维机制;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是创新观念转化的内在约束机制;而社会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精神条件则是创新观念实现的外部环境机制.

作 者:夏莉  作者单位:宿州市委党校,安徽,宿州,234100 刊 名:巢湖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OHU COLLGEG 年,卷(期):2003 5(2) 分类号:B022 关键词:创新观念   机制   非理性因素  

篇8:论创新思维的内在机制

论创新思维的内在机制

创新思维的机制是创新思维本质的`实现形式.创新思维的本质是对现有思维方式的超越.为实现这一本质,创新思维的机制可分为三个层面:把创新思维作为思维过程来看,它是问题、酝酿、豁朗、验证的统一;把创新思维作为思维形式来看,它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把创新思维作为现实的解决问题活动来看,它是试错与选择的统一.

作 者:张义生 Zhang Yisheng  作者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江苏,南京,210001 刊 名: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PARTY INSTITUTE OF CPC AND NANJING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2003 “”(6) 分类号:B804.4 关键词:创新   思维   机制  

篇9:论进一步完善理论创新机制

论进一步完善理论创新机制

一个社会的理论创新过程受诸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要增强我国的理论创新活力,首要的任务是要创建一种有利于保障和促进理论创新实践的社会运行机制.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说,主要是要解决好言论自由的制度保障、理论出版运行秩序、专业社科院所工作体制、各级社科科研基金管理体系、各级社科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机制以及政治民主化进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 者:李允光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刊 名:理论观察 英文刊名:THEORETIC OBSERVATION 年,卷(期):2003 “”(5) 分类号:A8 关键词:理论创新   生机与活力   改革与发展  

篇10:创新档案工作机制林业科技论文

创新档案工作机制林业科技论文

一、明确对林业档案室的定位

林业档案管理是林业发展过程的一部分,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整个林业发展的运行机制,林业档案工作是开展技术创新、研究信息技术、研究林业历史的基地。林业档案室的基本社会职能是服务林业、服务社会、保存历史,着眼未来,强化服务,丰富馆藏是林业档案工作者的中心工作。

二、林业科技档案工作资料收集的范畴

随着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林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要让林业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资源。既要体现林业信息的情报价值,又要发挥林业档案的历史凭证作用,要实行林业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并重,对林业科技档案的人员编制、管理体制、岗位设置、职称评聘、经费保障等方面的规定,均要归入档案,以保证林业科技档案的完整性,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准确完整的档案资料。

三、依法治档,依法兴档

林业科技档案必须以行政执法的手段来保证“档案法”的实施。行政执法的主要内容是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指导、确认、处罚、奖励,是在法律法规设定的实施范围内执法,是林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依照林业科技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权限和程度进行的活动。林业科技档案的行政处罚是对违法行为起到威胁作用,执法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对林业科技档案工作中犯错误,而未构成犯罪时,必须做到处罚公正、有法可依、符合法定程序。

四、林业科技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

(一)健全林业基层单位林业档案管

理机制林业科技档案键全,会给林业建设带来诸多方便。相反,如果不重视对档案工作的管理,会给林业事业建设带来不便甚至是损失。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为了增强林业科技档案室的竞争力,需要馆藏特色档案。大量事实证明,必须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规范,重视林业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大特色档案收集力度。

(二)为林业生产,扩展服务功能提

供保障林业科技室作为专业的档案室,要与社会公共信息建立互联互通关系,要利用网络及计算机技术加大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力度,增强信息采集能力、加工能力,突破馆藏的.局限。使林业档案室不仅对用户能提供客观凭证,而且能提供现行的有序信息。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档案馆进行现行文件利用服务时,在提供现行文件服务的授权、要求现行文件进馆的依据、接收现行文件进馆的时限、提供现行文件服务的主体等问题上与现行有效的档案法律、法规存在的冲突。因此,应不断探索与创新档案服务机制、并选取适当的时机修改已有的法律、法规或重新立法,将探索与创新的积极成果合法化。

(四)创新林业科技档案服务机制

创新林业科技档案服务机制,更好的为政府决策服务、为林业日常工作服务、为公众服务,是林业科技档案部门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工作重点。要使各项服务细致周到,内容与程序不但合情、合理、而且合法,就必须处理好依法行政与创新档案服务机制之间的关系。开展档案整理、寄存、抢救、数字化、咨询服务和技术保护业务,密切林业科技档案室与管理、建设、规划各部门的合作关系,扩展面向社会的档案中介服务,同时积极建立“热线联系”渠道和协作网络,主动了解大型活动和重要项目等的建档、利用、开发需求。

(五)强化服务意识

林业科技档案工作必须正视时代的要求,立足现实,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林业科技档案的自身价值。必须规范服务工作程序,充分挖掘林业科技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不断提高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升档案利用工作的科技含量,不断深化档案服务的广度、深度,从互联网、公务网、城域网三个层面提供便捷的档案技术信息服务。

篇11: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论文

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体系探索成效

论文摘要: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立开放创新实验室、建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和创新学分等几种措施,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大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形成持久有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对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关系到其个人的发展,而且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深远影响。近年来,各大高校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传统教育模式及功利化思想的影响,部分高校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划上了等号,没有专门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管理机构,只有在组织参与国家、省市等各级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时,才由教务处、团委、学生处等部门组成临时管理机构,并且仅对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提供资金、场地和技术支持,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缺乏持久性,培养机制与时代要求不符。为了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持久有效,我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体系进行了大力改革,在建立创新管理机制、开放创新实验室、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创新学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专门的服务。

大学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建立有助于以“科技创新”为中心来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按照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实施内容,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整体方案之中,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整合优化成有机的整体,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我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要由管理部门和专家指导委员会两部分组成。管理部门由教务处、团委、学生处、科研处、招生就业办公室等相关单位抽调专门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整体规划和组织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规划和审查科技创新课题的开展、资金的使用等管理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各系部抽调文化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组成,主要负责研究本校大学生科技活动发展的方向,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进行甄别与推荐,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技术指导,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成果进行评估等指导工作。

2、建立24小时开放的创新实验室,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大学生科技创新是综合性高、应用性强的学术研究活动,从而对实验场地、设备等条件的要求也比较高,固定的实验场地和必要的仪器设备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基本保障。因此,我校开放所有本科实验室,建成了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系统,统一协调管理实验资源的使用。此外,在整合现有设备资源的基础上,建成了一个24小时开放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除了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外,还采用了门禁、监控等安全防范装置,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固定、便利、安全的场所。

创新实验室坚持开放性和自主性原则,开放性是指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开放、实验仪器等资源全部开放,由专职实验员负责实验室的资产管理、设备运行与维护等;自主性是指学生处于创新实验的中心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组队、选择课题、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分析结果等。创新实验使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解决必要的经费支出。

大学生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的设立,解决了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必须的经费支出,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前提。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用于支持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创新基金的使用以课题为导向,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按照“理论结合实际、鼓励技术创新、突出研究重点、注重应用实效”的原则选择课题,打破平均分配的传统思想观念,按照课题的实际需要,对立意新颖、实用性强的课题适当增加经费额度支持,所批准的资助经费将按项目立项、中期检查合格、结题答辩三个阶段分别划拨50%、30%、20%。

近年来,随着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每年都有较大的增幅,但与学生人数和活动数量增加相比,远不能满足深入开展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需要。因此,我校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邀请企业参与我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仅为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提供了又一资金来源,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广泛的研究课题,使得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可以转化为生产力,以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和社会资源,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4、设立综合教育学分,为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氛围。

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变化,为了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我校结合本科教育教学发展实际制定了《综合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包括教育管理、科技文化创新、社会实践、职业技能及自选活动等五个方面,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型,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综合教育学分方可毕业。综合教育学分每学年审定一次,由所在系的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评定审核,院学生工作委员会最终审核确定,并记入学生本人档案。综合教育学分是推荐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定奖学金等大学生评优活动的重要依据之一,未修满当学年综合教育学分者,取消该学年各种评优、评奖资格。综合教育学分的设立,使大学生更多地参与创新活动,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要求。

5、结语。

我校通过上述几项强有力的举措,使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科技创新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果。,我校有近千人次参加了科技创新训练,在各级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1项、省级奖励59项,相比以往,参与学生人数、获奖层次和数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更令人可喜的是,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层次有了明显的提高,与生产实际的结合更加紧密。20,我校大学生独立研制开发的“51单片机试验箱”、“PLC教学试验台”、“通用电工电子实验室成套设备”等实验设备已经在教学中投入使用,累计为我校节约设备资金10余万元。通过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出,改变传统观念,开拓多种途径,建立长效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对于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邓春岩,陈芳,陈攀峰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06—108。

[2]罗家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及其培养。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1,22,(6):88—90。

篇12: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论文

1.1我国当前国情的要求

现如今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1]。而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国土资源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多地少是我国现在发展的现状,人均矿产资源更是不足,资源浪费严重,也写现象的存在就更加剧了我国的资源紧张。

1.2有利于国土资源的长远发展

我国的科技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是还无法满足国土资源的发展现状。国土资源方面科学技术应用不高的表现如下:第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强,地质科学仍然处于过渡阶段;第二,本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以及精密仪器需要进口;第三,相关的科技创新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

1.3有利于创新源动力的激发

国土资源的长远发展必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因此可以说科学技术就是国土资源创新的原动力。当前国土资源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开采需要面临供应紧张和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可以有效缓解当前比较激烈的矛盾,是国家的国土资源得到安全保障。

篇13: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论文

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科技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科技需求,才可以针对需求开展各种研究,得到需要的成果;科技创新则可以把相关的成果直接进行转化,进而为国土资源事业服务;科技创新支撑机制则是通过信息共享和服务等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2.1科技需求反馈机制的构建

国土资源科技需求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划分为社会需求、管理需求和国家需求三个方面[2]。社会方面的需求,需要根据不同的'社会主体进行构建,比如矿产开发的企业需要的是矿产资源开发的科技方法,而地质勘探企业则是需要更加先进的成矿理论。管理层面的需求,主要研究的是怎样发挥国土资源管理中科技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国家层面的需求则是要通过科技的力量来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协调发展。在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中需要注意对科技需求反馈机制的构建,从而为国土资源的长远发展提供获取和捕捉信息的渠道。

2.2科技创新动力机制的构建

构建科技创新动力机制需要构建起相应的平台、充足的资金以及相关的制度作为保障。具体构建的过程如下:第一,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积极的建设一些重要的科技示范工程、产业化基地等,建立起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创新平台,使各种科技创新项目可以实现有效的对接。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科技研究项目,比如地质或者地质等,可以和高校进行合作,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起可操作性。另外也要建立水平更高的研发中心或者是科技创新孵化器,使各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第二,科研主体创新制度的建立。此种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相关的科研主体进行科技创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最需要进行科技创新了,应该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多种类型的创新协会。而公益性的视野单位则可以探究现代化的科研所制度,在人事制度管理和经费制度方面提高自主管理的能力。高校则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理论的主要研究基地,所以要加强对新理论的研究,加快技术转化应用。

2.3科技创新支撑机制的构建

第一,需要完善科技创新合作制度。为了实现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可以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可以将地质学会、土地学会等相关单位作为纽带,加强和国内外科技组织之间的联系,积极的参与到国际上的重要科研计划中,建立跨部门的科技立项以及攻关制度。第二,服务和信息平台的完善。为了建立起更加强大的咨询服务系统,使大型的仪器设备实现共享,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可以建立起国土资源相关的服务和数据共享中心,使一些基础的数据资料可以快速的发布和实现网络共享,使一些应用性比较强的成果可以进一步的扩展和使用。第三,科技创新评估制度建立。通过对科技政策和专项工程中的科技创新进行评估,提高科技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总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和灵魂,而科技是综合国力提升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在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积极构建科技创新机制,推动国土资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伯恩,赵祺彬,黎禹.论构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4(02):129-134.

[2]吴初国.国土资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的构建思路探讨[J].国土资源情报,2008(05):10-15.

创新档案工作机制林业科技论文

社会演进的动力机制与文化的作用

略论高校内部科技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

科技创新方案

科技创新从我做起

科技创新作文

推动科技创新打造文化消费新引擎论文

科技文化艺术节演讲稿

科技创新先进事迹材料

科技创新大赛征文

论文化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共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论文化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