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guoxinhai16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赠外,赠外魏氏,赠外的意思,赠外赏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赠外,赠外魏氏,赠外的意思,赠外赏析,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 目录
篇1:赠外,赠外魏氏,赠外的意思,赠外赏析
赠外,赠外魏氏,赠外的意思,赠外赏析 -诗词大全
赠外作者:魏氏 朝代:唐 体裁:五古 浮萍依绿水,弱茑寄青松。与君结大义,移天得所从。
翰林无双鸟,剑水不分龙。谐和类琴瑟,坚固同胶漆。
义重恩欲深,夷险贵如一。本自身不令,积多婴痛疾。
朝夕倦床枕,形体耻巾栉。游子倦风尘,从官初解巾。
束装赴南郢,脂驾出西秦。比翼终难遂,衔雌苦未因。
徒悲枫岸远,空对柳园春。男儿不重旧,丈夫多好新。
新人喜新聘,朝朝临粉镜。两鸳固无比,双蛾谁与竞?
讵怜愁思人,衔啼嗟薄命。华不足恃,松枝有余劲。
所愿好九思,勿令亏百行。
篇2:赠外,赠外林佩环,赠外的意思,赠外赏析
赠外,赠外林佩环,赠外的意思,赠外赏析 -诗词大全
赠外作者:林佩环 朝代:清 爱君笔底有烟霞,
自拔金钗付酒家。
修到人间才子妇,
不辞清瘦似梅花。
篇3:赠魏山人,赠魏山人文天祥,赠魏山人的意思,赠魏山人赏析
赠魏山人,赠魏山人文天祥,赠魏山人的意思,赠魏山人赏析 -诗词大全
赠魏山人作者:文天祥 朝代:南宋 君不见而家直臣犯天怒,身死未寒碑已仆。
又不见而家处士承天渥,闭门水竹以自乐。
云仍妙参曾杨诀,谓余地宅谁优劣。
小烦稳作子午针,灵于己则灵于人。
篇4:赠,赠杜甫,赠的意思,赠赏析
赠,赠杜甫,赠的意思,赠赏析 -诗词大全
赠作者:杜甫 朝代:唐 尘满莱芜甑,堂横单父琴。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梁狱书因上,秦台镜欲临。独醒时所嫉,群小谤能深。
即出黄沙在,何须白发侵。使君传旧德,已见直绳心。
篇5:赠朋诗,赠朋诗魏朋妻,赠朋诗的意思,赠朋诗赏析
赠朋诗,赠朋诗魏朋妻,赠朋诗的意思,赠朋诗赏析 -诗词大全
赠朋诗作者:魏朋妻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孤坟临清江,每睹白日晚。松影摇长风,蟾光落岩甸。
故乡千里余,亲戚罕相见。望望空云山,哀哀泪如霰。
恨为泉台客,复此异乡县。愿言敦畴昔,勿以弃疵贱。
篇6:赠魏三十七,赠魏三十七李群玉,赠魏三十七的意思,赠魏三十七赏析
赠魏三十七,赠魏三十七李群玉,赠魏三十七的意思,赠魏三十七赏析 -诗词大全
赠魏三十七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 名字玉净无瑕,美誉芳声有数车。
莫放焰光高二丈,来年烧杀杏园花。
篇7:赠夫诗,赠夫诗孔氏,赠夫诗的意思,赠夫诗赏析
赠夫诗三首,赠夫诗三首孔氏,赠夫诗三首的意思,赠夫诗三首赏析 -诗词大全
赠夫诗三首作者:孔氏 朝代:唐 体裁:五绝 不忿成故人,掩涕每盈巾。死生今有隔,相见永无因。
匣里残妆粉,留将与后人。黄泉无用处,恨作冢中尘。
有意怀男女,无情亦任君。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篇8:尚书屯田外郎赠兵部员外郎钱君墓表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欧阳修
君讳冶,字良范,姓钱氏。明道二年六月十一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五十有二。
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州举进士第一,试礼部高第,遂中甲科。为吏长于决狱,历六县,皆有能政。
潮州自五代时,刘氏暴残其民,君为海阳经年,民归业者千余户,由是海阳升为大县。潮之大姓某氏火,迹其来自某家,吏捕讯之,某家号冤不服。太守刁湛曰:“狱非钱君不可。”君问大姓,得火所发床足,验之,疑里仇家物。因率吏入仇家,取床,折足合之,皆是。仇人即服曰:“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某家诚冤。”君即日出某家狱,致仇人以法,举州称为神明。
其佐宣州,数决大狱,及旁近郡狱有疑者,皆归决于君。工部侍郎凌策知宣州,尤称君文学,曰:“吏事不足污子,当以文章居台阁。”欲荐其文,未及而策卒。初,宣州官岁市茶于泾县,命君主之。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策卒,君叹曰:“世无知我者矣。”
在麻城,以茶课岁增五倍,遂迁著作。金堂故多盗,君以伍保籍民,察其出入,凡为盗者,许其徒告以赎罪,盗遂止。会甘露降其县,明年,麦禾大稔,麦一茎五歧、禾一茎五穗者,县人以为君政所致,谓之钱公三瑞。君叹曰:“吾知治民尔,瑞岂吾致哉!”县人为君立生祠。如皋民不农桑,以盐为生。君曰:“使民足以衣食,盐犹农也。”乃悉求盐利害为条目,民便其利而盐最增积,以石数者至四十五万。君在如皋,时年五十。或叹其仕不达,君曰:“使吾政行于民,是达也。”蔡文忠公为御史中丞,数欲引君为御史,会君卒。君平生所为文章三百余篇,号曰《晦书》。
(选自《欧阳修集》卷二十五,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B.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C.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D.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治家贫好学,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官后历任六县,且都有善政。
B.钱治擅长断案。在潮州因审理一桩纵火案被人称道,在宣州时又多次判决大案。
C.钱治的文章也很出色。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文章,被工部侍郎凌策推荐给台阁。
D.钱治淡泊名利。当别人为他仕途不顺而叹息,他自己更关心政令是否有利民生。
7.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某家诚冤。(5分)
(2)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5分)
参考答案
4.C 【解析】通览全句,把握大意,理清人物、事件,并结合关键词“尝”“ 辄”等判断。
5.C 【解析】“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6.C 【解析】“被工部侍郎凌策推荐给台阁”不正确;根据原文,“欲荐其文,未及而策卒”,且也不是推荐给“台阁”。
7.(1)火是我放的,然而故意在某家留下痕迹,想让自己逃避罪责。某家确实冤枉。
(“故”“遗”“自免”“诚”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凌策的儿子不成材,拿几千斤劣质茶叶交到官府,钱君立即烧毁了茶叶,把这件事报告了凌策,凌策更加因此赏识钱君。
(“不肖”“白”“以此”“知”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钱君讳治,字良范,姓钱。明道二年六月十一日,因病死在家中,享年五十二岁。
钱君从小爱好学习,擅长写文章。家境贫穷,他的母亲贤惠,曾亲自织布来供给他学习。每天夜里读书,母亲为此吹灭蜡烛来阻止他,钱君假装睡觉,等到母亲睡了,就又起床读书。州里举荐为进士第一名,参加礼部考试成绩优秀,考中甲科。为官擅长断案,历任六县,都有善政。
潮州自从五代时,刘氏(指刘隐建立的“南汉”政权)欺凌残害百姓。钱君治理海阳多年,回归本业的百姓有一千多户,从此海阳升为大县。潮州某大户人家失火,查寻火源来自某家,官吏逮捕审问这家人,这家人喊冤不认罪。太守刁湛说:“案件非钱君不能审判。”钱君询问大户,找到引发大火的床脚,查验这只床脚,怀疑是乡里仇家的东西。于是带领下属进入仇家,取来床后,折断床脚一比较,都对。仇人立即服罪说:“火是我放的,然而故意在某家留下痕迹,想让自己逃避罪责。某家确实冤枉。”钱君当天就让某家出狱,将仇人绳之以法,全州人都称赞他英明。
他辅助治理宣州时,多次判决重大案件,以至附近州郡有疑难案件,都集中由钱君审判。工部侍郎凌策担任宣州知州,尤其称赞钱君的文章学问,说:“政事不能玷污您,您应当凭借文章居于高位。”想要推荐他的文章,还没有来得及推荐,凌策就死了。当初,宣州官府每年从泾县买茶,让钱君主管这件事。凌策的儿子不成材,拿几千斤劣质茶叶交到官府,钱君立即烧毁了茶叶,把这件事报告了凌策,凌策更加因此赏识钱君。凌策死了,钱君叹息说:“世上没有了解我的人了!”
(钱君)在麻城,因为茶税每年增加五倍,于是升任为著作郎。金堂过去多盗贼,钱君用编制伍、保的方法登记百姓,观察他们的出入,凡是做盗贼的,允许他们的同伙告发来赎罪,盗贼于是平息。恰逢甘露降落那个县,第二年,小麦和谷子大丰收,小麦一根茎上分五支丫,谷子一根茎上长五支穗,县里百姓认为这是钱君德政所致,称它们为“钱公三瑞”。钱君感叹说:“我只懂得治理百姓罢了,祥瑞哪里是我招来的呢!”县里百姓给钱君建立生祠。如皋的百姓不从事农业生产,把盐业当做生计。钱君说:“让百姓丰衣足食,盐业就如同农业。”于是详尽地探求盐业的利弊制定规章,百姓觉得方便有利,于是盐产量极大增加,用石来计算高达四十五万石。钱君在如皋,时年五十岁。有人叹息他仕途不通达,他说:“假使我的政令能在民间施行,这就是通达啊。”蔡文忠公担任御史中丞,多次向引荐钱君做御史,适逢钱君去世。钱君平生所写文章三百多篇,名叫《晦书》。
★ 赠内人赏析
★ 星外模板
★ 赠孟浩然的赏析
★ 赠李白诗集
★ 赠领导感谢信
★ 获赠感谢信
★ 赠医院标语
赠外,赠外魏氏,赠外的意思,赠外赏析(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