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价值的理论思考--兼谈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时间:2023-02-14 03:54:24 作者:绿树村边合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绿树村边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人的价值的理论思考--兼谈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人的价值的理论思考--兼谈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人的价值的理论思考--兼谈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思考--兼谈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价值不是一种实体概念,而是一种关系概念.人的价值就是人对人的意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的价值首先在于劳动创造,衡量人的价值的主要尺度是对社会的`贡献.

作 者:张美萍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100871 刊 名: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3 “”(3) 分类号:B82-052 关键词:人的价值   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篇2:美国的个人主义与中国的集体主义

美国的个人主义与中国的集体主义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角度简要分析了美国的个人主义与中国的集体主义,并用实例论证了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中的.人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念也是不同的.

作 者:王俊霞 WANG Jun-xia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外语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刊 名: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年,卷(期):2005 23(2) 分类号:G04 关键词: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价值观  

篇3: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新思考--兼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比较和反思

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新思考--兼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比较和反思

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我们从传统到现代一直遵从和信守的价值观,但是,从传统到现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转型,集体主义价值观也应随之调整和更新其内容.从当今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看,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社会主义中国与信奉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体系在价值观上必然存在对立与对抗,但也同时存在对话、交流与融合,所以,本文进而对集体主义价值观和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从其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发展基础、理论观念和思维方法上进行比较与反思,指出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与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看待和处理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关系上的'正误利弊,并对两种价值观所涉及到的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关系的协调与整合提出笔者的见解.最后,对当代中国应坚持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提出三点新思考.

作 者:庄穗 ZHUANG Sui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002 刊 名: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年,卷(期):2002 “”(4) 分类号:B82 关键词:集体主义价值观   调整   更新   新思考  

篇4:试论集体主义与现代化价值取向

试论集体主义与现代化价值取向

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原则的集体主义与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是否具有一致性?本文认为:集体主义的'真正内涵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而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是个体本位与公共理性的对立与统一,因此,集体主义与现代化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作 者:王舴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刊 名:社会科学论坛 英文刊名: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7 “”(10) 分类号:B0 关键词:集体主义   现代化   价值取向  

篇5:谈价值迷失与核心价值导向

谈价值迷失与核心价值导向

社会转型时期是人们思想变化最为剧烈、价值观念最为模糊与不稳定的时期,原有的价值观体系受到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而新的价值观体系由于新体制尚未完善而未能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积极的导向和规范作用。特别是对于正处于社会化敏感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价值选择与取向极易因受到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变化甚至价值迷失,尤其是主体价值、人生价值、道德价值上的迷失。

主体价值迷失表现为自我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上的矛盾性和模糊性:(1)把个人主义等同于自我实现;(2)强调“自我中心”,忽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集体价值的统一性、协调性;(3)将价值定位于“我”,使“我”与社会群体对立起来。在我们的调查中,91.6%的青少年学生把自我奋斗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信条。当然,这并不等于说自我奋斗意识强就是主体价值的迷失,但不容置疑,过于强化、膨胀的自我意识若缺乏正确、得当的导向,极易滑向“自我中心”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

人生价值迷失表现为理想价值与功利价值间的矛盾冲突,社会理想、人生奉献被物欲化、功利化的价值观念所取代。在我们的调查中,90.8%的`青少年学生把个人的现实需要作为人生最高理想,只有9.2%的学生把社会性理想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不少学生还说:“理想,理想,有利便想。”有的青少年甚至把寻求肉体感官刺激和享乐作人生的目的,以金钱、财富来衡量人生的价值,流露出庸俗化、物欲化、功利化等令人忧虑的价值迷失倾向。

道德价值迷失表现为公与私、义与利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社会转型期里,许多社会公德、传统美德被放弃甚至被彻底丢掉了,存在道德滑坡、良心泯灭、人格沦丧和社会责任感丧失的现状。在我们的调查中,83.6%的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认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存在着水平层次上的错位,即“经济发展了而道德水平和社会风气都下降了”。我们则认为,总体上道德发展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是现实,而这种现实又存在两种状态:一是真正的道德滑坡,即经济迅速增长而道德水平却向相反方向发展,出现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的二律背反现象,如“黄、赌、毒”的抬头与泛滥,这种现象在体制、法制尚未完善的转型初期尤为严重;二是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在水平层次上的“落差”,即经济迅速发展,而道德发展由于其滞后性的特点,要经过一定时期的顺应,调整甚至“阵痛”才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如市场道德、环境道德、社会公德、现代人格等,都必然要经过这样的过程。在我们的调查中,当代青少年学生在公与私、义与利关系问题上,先公后私、公私并重、先私后公的取向比例为32.3:61.3:6.4,以公私并重的价值取向为主。但在现实生活中,公与私、利与义往往是不一致甚至是矛盾冲突的。在难以兼顾而必须二者择其一的情况下,若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从当代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强化、人生价值功利化的倾向看,他们有可能发展成为先私后公、先己后人、先利后义甚至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的逆向道德价值取向。而这与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价值导向是背道而驰的,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

当代青少年学生在价值选择与取向上的迷失与矛盾状态表明,转型期的价值导向、德育导向殊为必要。正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所指出,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还存在各种矛盾,社会生活中还有需要克服的消极现象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这些都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以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学校德育更好地发挥对育人工作的导向、动力和保证等作用。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自身价值认识、判断和评价时所持的观点和态度,它对人的思想、道德、心理、行为具有导向功能和调节作用。成熟的价值观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和完整的价值体系,涵括主体价值观。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经济价值观、金钱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等,这些观念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承、相互制约的关系。青少年价值选择与取向的特点,反映出他们思想品德特点、心理需要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向。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自发性、继承性、从众性、可塑性等特点,并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改革开放、社会转型赋予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念以更丰富多样的色彩。

从我们调查与分析的情况看,价值选择与取向的多元性、多向性、多重性、多层性、模糊性和不稳定性,是转型期青少年价值选择与取向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在主体价值、人生价值、道德价值等取向上表现尤为突出。这与新旧体制更替、社会文化变迁以及青少年思想社会化尚不成熟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出现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因此,转型期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体系重构和德育导向颇为必要,意义重大。可以说,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重构价值观念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是当代德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那么,在转型期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正确而有效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观体系重构呢?首先,从方向和导向目标上,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导向,社会转型的目标和方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具有高度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社会现代化的实现,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现代化倡导的则是以社会主义理想为方向,以爱国主义为基础,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内容,以自觉、自主,自律、自强为基本原则的价值观。也就是说,转型期中反映社会发展方问的核心价值观是集体主义价值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要教育学生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需倡导集体主义,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辨别事非善恶的能力。

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其次,在导向策略上,要以主体价值导向和良好主体意识培养为载体和依托。主体意识强化是当代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取向中最为突出、鲜明和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青少年个性发展的趋向。以此为载体和依托进行集体主义价值观导向和教育,更容易被青少年学生所认同和接受,有利于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其次,主体价值观是价值观体系的关键性部分,它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价值观、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等有着紧密的不可替代的关系。以主体价值导向作为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和依托,更能把握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和关键。此外,转型期青少年学生的主体价值取向具有正向或逆向发展的可能性。教育和引导正确、得当,可以使它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成为健全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青少年积极进娶参与社会、奉献社会的动力;若引导不当或教育失误,则极有可能使主体价值向消极方向发展,导致自我价值障碍或主体价值迷失。自我价值障碍难于适应市场竞争条件下的生存与发展;主体价值迷失则可能把自我价值追求推向社会价值追求的对立面,从而导致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弱化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淡化甚至丧失。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把集体主义核心价值导向与主体价值导向、良好主体意识培养结合起来,互为依据,互相渗透。这是较为明智的做法。

篇6:幽默的语用分析-兼谈幽默与英语教学

幽默的语用分析-兼谈幽默与英语教学

本文运用指示语、前提和言语行为等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幽默话语,旨在探求语用规则和幽默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幽默有更好的理解和运用.

作 者:王化 WANG Hua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47 刊 名: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24(2) 分类号:H0-05 关键词:幽默   语用分析   语境   英语教学  

篇7:人的价值:根据与类型

人的价值:根据与类型

本文针对流行的关于人的.价值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人的价值是人的人格和主体性向人自身显现的价值,即人独特的意义和可贵之处;人为社会提供手段价值,但人自身并不因此降格为手段.文章还从这一根据出发,把人的价值分为人的形上价值、实践价值和自觉自由价值.

作 者:孙美堂 SUN Mei-tang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北京,100081 刊 名: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1 3(2) 分类号:B018 关键词:人格   主体性   人的价值   形上价值   实践价值   自觉自由价值  

篇8:语言与法律--兼谈法律英语的历史嬗变

语言与法律--兼谈法律英语的历史嬗变

语言是表述法律的工具.语言与法律的结合促成了法律语言学的诞生,同样也促进了法律语言的纵深研究.作为一种语言的语域变体,法律英语特点的形成与其所存在的'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作 者:魏小璞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学院,法律外语系,陕西,西安,710063 刊 名:宁夏社会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IN NINGXIA 年,卷(期):2005 “”(3) 分类号:H0-05 D9 关键词:语言   法律   法律英语   特点   形成  

篇9:教学与开锁-兼谈语文的解读教学方式

教学与开锁-兼谈语文的解读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的今天,出现各种教学模式,就语文而言,无外乎以下几种:包办、帮办、督办、导办、宗办,第一种学生视教师为知识的传授者和求知活动的'主宰,第二种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开锁”的教学方式,第三种常限于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只是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第四种把教与学的关系调整得更为合理,第五种处于教学方式的更高层,五种教学方式是教学观念上的五种层次.作为语文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不断完善自己.

作 者:刘军  作者单位:玉田县唐白头镇东三乐台中学,河北玉田,0641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9 “”(18) 分类号:G63 关键词:语文   教学观念   教学方式  

篇10:法律英语与涉外律师--兼谈高校法律英语教学

法律英语与涉外律师--兼谈高校法律英语教学

近来屡有报载1,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入世后有七类人才将会走俏,列排行榜第二者为律师。当然并非指一般的律师,文章进一步界定:既精通外语又熟悉国内外法律的律师备受青睐。毫无疑问,中国入世后外商必将大举抢占中国滩头,中国的企业和商人也将涌出国门寻找市场。无论是进来的还是出去的,他们所面临的共同、首要的问题就是法律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对律师需求的预测是科学的。遗憾的是目前中国“既精通外语又熟悉国内外法律的律师实在是凤毛麟角”。未来社会发展急需的此类人才从何而来?笔者认为,除极少数通过出国留学或进修成材外(成本很高),绝大多数只能立足国内培养,确切地讲是通过改革和加强法学院校现有的法律英语教学而获得。

文章拟对法律英语教学与涉外律师的关系,法律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完善作一探讨,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一、法律英语教学与涉外律师人才法律英语是面向高校法学院系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一般认为其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有所了解,并能借助词典阅读英语法律文献。

要弄清楚法律英语与涉外律师的关系,我们有必要对世界各国的法制稍作分析。

1.三大法系 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差异颇大,但法学界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将各国法律加以分类,凡具有某种特征和历史传统的某一国法律,以及仿效这一法律的其他国家的法律都归属于同一法系。据此,当今世界各国法律主要分为三大法系:

1)大陆法系(Romano-Germaniccivillawtradition),即肇端于古罗马法,完善于资本主义时期的法、德两国而后通行于欧洲大陆各国及其殖民地的法律。

2)英美法系(Anglo-Americancommontradition),即起源于英国,后流传至美国及所有英联邦国家(包括我国香港地区)的法律。

3)社会主义法系(Socialisttradition),即开创于前苏联,现通行于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显然,无论从历史还是适用范围来看前两种法律传统在世界的影响远大于后者。

2.英美法 其英语表述为CommonLaw,即普通法。

由于主要适用于以英美为代表的讲英语的国家,我国法学界习惯称之为英美法。英美法起源于公元11世纪的英国。1066年,诺曼人征服了英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王国。中央集权的国家必然要求统一的法律,而此前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习惯法千差万别,没有权威的陈述可供引用,因而给全国的统一管理带来困难。英王遂派遣法官到全国定期巡回办案。

这些法官根据英王敕令、诺曼人的习惯、并参照当地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习惯审理。法官每作出一个典型案件的判决,就从中抽出日后普遍适用于此类案件的法律原则。

这种典型案件的判决称之为判例(Precedent),而类似案件照此办理就是所谓的“遵循先例”原则(Staredecisis)。法官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建立起普遍适用于全国的统一法律--普通法。影视中常见的法官和律师穿黑袍戴假发、陪审团定案、判例的引用,那都是英美法的外在表现。

3.当前熟悉国外法主要就是熟悉英美法

1) 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英美法适用范围广、影响大,几乎占据法律世界半边天。英美两国自不待言,择其要者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此外还包括亚洲、非洲大量讲英语的国家。中国入世后会更多与之打交道。

2)英美法系国家之间法律差异不大,某些传统的部门法迄今仍通用。

笔者在澳大利亚从事访问学者期间,曾旁听大学的合同法,任课老师是刚从美国来的访问学者。问及何以能授此课,答曰:英美法中的合同法是一样的,稍加参考澳大利亚的判例即可。

3)许多国际法(InternationalLaw)、国际私法(PrivateInternationalLaw)以及国际贸易惯例(InternationalTradePractice)均与英美法有密切联系。

4)中国的法律虽本质上属于社会主义法系,但究其历史传统和基本特征,却深受大陆法系的影响。因为清末中国开始放弃“祖宗之法不可改”而引入近代法制之时,是从日本聘请的法学家帮助“修宪立法”,而日本法又以德国法为蓝本,故大陆法的传统深深影响着当今中国的立法、司法和法学研究。正因如此,我国法学界十分熟悉大陆法而对英美法知之不多。显然,当前熟悉国外法主要就是熟悉英美法。

4.法律英语教学是培养涉外律师的必由之路 既精通外语又熟悉国内外法律的律师也就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倡培养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怎么培养?是通过法律专业途径还是通过英语专业渠道?笔者认为,立足法律专业,加强法律英语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捷径。

理由如下:1)此类人才首先他应当是律师,而

谈生命的价值随笔

欧洲近代理性的发展--兼谈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价值与尊严美文

谈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价值

酒鬼谈人生好散文

人的价值在于奉献作文

谈安徒生与格林童话

价格与价值作文800字

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谈书与人生散文随笔

人的价值的理论思考--兼谈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通用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人的价值的理论思考--兼谈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