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智力障碍儿童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3-02-18 03:52:52 作者:kennyhp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kennyhp”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适用智力障碍儿童的教学方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适用智力障碍儿童的教学方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适用智力障碍儿童的教学方法

智力障碍儿童的教学方法

(一)支架教学法

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里用来形象地说明一种教学模式,即儿童被看作是一座建筑,儿童的“学”是不断建构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通过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不断建造新的能力。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支架式教学

❶ 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❷ 进入情境:将儿童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可能获得的工具。

❸ 独立探索:让儿童独立探索。探索开始时,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独立探索。在学生独立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加以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但要注意,教师的引导应逐渐减少,以使学生最后能自己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登。

❹ 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❺ 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真实情景教学

研究发现,当儿童的学习与真实的或类似真实的情境联系时,他们就能够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都是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情境下以特殊的方式建构的。真实情境教学是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儿童常规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真实情境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他们的记忆,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一旦学生的学习与其生活密切联系。他们便会有更多的学习动机,能够更投入地学习。

真实情境教学需要教师用学生的视角去观察,“穿上学生的鞋子走路”,鉴别学生的兴趣,发现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课程元素。

真实情境教学

❶ 评定学生的长处和需要;

❷ 确定功能性优先;

❸通过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完成真实情境教学活动。

智障儿童智障的成因

引致智障的成因很多,主要可分为先天及后因素两大类:

(一) 先天因素

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症,遗传因子结合出现问题;新陈代谢系统出现问题。近亲结婚或高龄产妇较容易产下此类婴儿。

(二) 后天因素

怀孕期间:母亲在怀孕期间受病菌感染(如得过麻疹,糖尿 病)、错服药物、跌伤、营养不良、酗酒、吸烟、吸毒 或受X光辐射感染等都可能引致出生婴儿智障。

生产期间:早产、难产、婴儿缺氧、病菌感染或体重不足引 致儿童脑部发育不良或受损,造成智障。

婴儿及幼童期间:初生婴儿抽筋、血糖过低、病菌感染(如 脑膜炎、黄疸病)、营养不良或意外令脑部受损,会影 响智力。

后天培养:后天环境培育也影响个人智能的发展。

智障儿童的特质

学习方面

由于能力有限,他们的学习持续性较短,记忆力较差;应用能力较低;学习的动机少出于自发;欠缺抽象思维,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学习转移能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感情方面

他们通常思想纯真,性格率直。只要有人愿意与他们谈话、关心他们,他们便会很开心。

沟通方面

他们的表达能力,特别是言语方面比较差,常常不能表达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抽象及应变能力较差,未必能独立处理问题。

行为方面

有些弱智人士的行为可能出现问题(例如用发脾气来吸引他人的注意),通常这与管教方法和社会人士对他们态度与期望有关。

智障人士往往能够胜任一些智力正常的人可能觉得沉闷的工作,如用手作简单及重复的操作等。

篇2:关爱智力障碍儿童

关爱智力障碍儿童

1、要面对现实。家长要以健康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孩子。即不能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又不能溺爱迁就、百依百顺,更不能歧视嫌弃、任其发展。家长要树立信心,以乐观科学的态度正视现实,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是可以成功的。

2、要热爱孩子。对于智障儿童,父母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尊重、亲近孩子,多给予平等参加家庭生活的机会和权力。如:一起说话交流、参与家庭事务、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外出社交活动等等,和谐的家庭生活有利于智障儿童的教育与成长。

3、要方法得当。智障儿童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的脑损伤及各功能障碍,因此必须采取特殊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果。

(1)教育要有针对性。结合每个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段时期一个重点地进行教育。如刚入学的孩子进行规范作息时间、按时起床、上学、生活自理的教育,帮助孩子形成有规律的生活,指导孩子纠正不良习惯。

(2)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孩子的残疾程度和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如学儿歌、看图片、讲故事、做游戏等

方式,寓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实践中,激发孩子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明白道理学会做事。

(3)多鼓励和强化。由于智障儿童感知觉迟钝、识记缓慢,注意力分散,思维想象混乱等特点,在教育方面比正常儿童要花费更多时间、下更大的功夫,因此家长要有耐心要有毅力,严格要求训练孩子,持之以恒地进行强化训练;对孩子点滴的进步要给予肯定、鼓励,甚至一定的物质奖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不断克服、矫正身心缺陷,促进身心发展,不能简单粗暴、半途而废。

(4)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智障儿童往往是通过模仿学习,懂得一些道理,因此家长要文明举止、和睦相处,以良好的日常行给为孩子做出学习的榜样,帮助孩子纠正错误。

智障儿童的特质

学习方面

由于能力有限,他们的学习持续性较短,记忆力较差;应用能力较低;学习的动机少出于自发;欠缺抽象思维,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学习转移能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感情方面

他们通常思想纯真,性格率直。只要有人愿意与他们谈话、关心他们,他们便会很开心。

沟通方面

他们的表达能力,特别是言语方面比较差,常常不能表达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抽象及应变能力较差,未必能独立处理问题。

行为方面

有些弱智人士的行为可能出现问题(例如用发脾气来吸引他人的注意),通常这与管教方法和社会人士对他们态度与期望有关。

智障人士往往能够胜任一些智力正常的人可能觉得沉闷的工作,如用手作简单及重复的操作等。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1、感知觉迟钝、缓慢

生活中,只有刺激物十分醒目、鲜明、体积大,并且呈现的时间长,他们才能感觉到,因而单位时间内接受外界信息明显少于正常儿童。

2、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会被别的声音、鲜艳色彩的事物所吸引,因而注意力不能集中,常表现为不能专注听讲。

3、机械记忆力尚可

这是智障儿童最好的心理能力,许多需要思考来学习的内容,他们是靠机械记忆力学下去的。

4、语言能力薄弱

语言问题比较大,80%都有语言障碍、发语音困难,只懂几个极简单的命令。即使有极少数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会说话,但说的也是极简单的句型,内容极为贫乏,往往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思。

5、抽象思维能力极差

智障儿童对抽象概念,如颜色、形状、数等,很难真正学会,往往是靠形成的条件反射、记忆来学的,想象力不丰富。如果把他们认识的东西换了个位置,就难以辨认。

6、比较容易兴奋

智障儿童多动、一刻也不停,而且行为无组织;抵制型的儿童退缩、胆小、不合群。这两类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很差。

7、意志力差

遇见很小的困难都会哭或者去找老师,他们没有办法独自努力去做有难度的学习,如折一个飞镖,在白纸中间贴一个剪好的苹果图形等,毫无毅力。

8、情绪变化快

他们一会儿会嚎啕大哭,马上又破涕为笑,容易被一件事情引起不相对应的情绪反应。

9、独立生活能力差

有些家长心疼宝贝,不舍得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而四五岁的轻度、中度智力落后的儿童,许多都不会自己用勺吃饭、穿脱衣物、去厕所大小便等。

10、有一定的好奇心

对陌生人感兴趣,很容易趋近,喜欢围着客人;对没玩过的东西,如手机、小电筒等拿着摆弄个没完,爱不释手。

11、刻板的行为和语言

喜欢爬楼梯,并经常这样做,一旦别的小朋友一来玩,他就嚷嚷着,或者把别的小朋友推走;有的会讲一点话的儿童,就总是说某一句话,如你走开等。

12、喜欢音乐

一听歌曲,就情不自禁地听和靠近,甚至手舞足蹈。

篇3:孤独症儿童存在智力障碍吗

孤独症儿童存在智力障碍吗

在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发现5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孤独症的治疗

1.训练干预方法

虽然目前孤独症的干预方法很多,但是大多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尚无最优治疗方案,最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个体化的治疗。其中,教育和训练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目标是促进患者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孤独症患者在学龄前一般因不能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而在家庭、特殊教育学校、医疗机构中接受教育和训练。学龄期以后患者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会有所提高,部分患者可以到普通小学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仍然留在特殊教育学校。

目前国际上受主流医学推荐和使用的训练干预方法,为孤独症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方向,这些主流方法主要有

(1)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 主张以行为主义原理和运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训练强调高强度、个体化、系统化。

(2)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TEACCH)训练 该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对患儿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3)人际关系训练法 包括地板时光疗法(floor time)、人 际 关 系 发 展 干 预 疗 法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RDI)。

上述治疗方法在国内一些孤独症康复机构已开展,获取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2.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尚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也缺乏治疗核心症状的特异性药物,但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一些情绪和行为症状,如情绪不稳、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行为、攻击行为、自伤和自杀行为、抽动和强迫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等,有利于维护患者自身或他人安全、顺利实施教育训练及心理治疗。常用药物如下:

(1)中枢兴奋药物 适用于合并注意缺陷和多动症状者。常用药物是哌醋甲酯。

(2)抗精神病药物 应小剂量、短期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副作用,特别是锥体外系副作用

①利培酮 对孤独症伴发的冲动、攻击、激越、情绪不稳、易激惹等情感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有效。②氟哌啶醇 对冲动、多动、刻板等行为症状和情绪不稳、易激惹等情感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有效,据报道还可改善社会交往和语言发育障碍。③阿立哌唑、奎硫平、奥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在控制患者的冲动、攻击和精神病性症状也有效。

(3)抗抑郁药物 能减轻重复刻板行为、强迫症状,改善情绪问题,提高社会交往技能,对于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后出现的运动障碍如退缩、迟发性运动障碍、抽动等也有一定效果。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对孤独症患者的行为和情绪问题有效。如舍曲林可试用于6岁以上患者。

孤独症的病因

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

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明了。

2.围生期因素

围生期各种并发症,如产伤、宫内窒息等较正常对照组多。

3.免疫系统异常

发现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等。

4.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

与多种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有关。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的单胺系统,如5-羟色胺(5-HT)和儿茶酚胺发育不成熟,松果体-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导致5-HT、内啡肽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减少。

篇4:智力障碍儿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智力障碍儿童的主要特征

1.学习速度缓慢或缺乏,对于学习到的事物很难类化或转移到日常生活当中理解力不好,所以在学习抽象的事物上有困难

2.记忆力方面,看到东西容易忘,要他们在短时间记住一件事情会有困难,而且要不断不断地学习才容易记住,不会忘记。

3.举一反三的能力及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智力障碍的表现

1. 很晚才出现微笑。正常婴儿2-3个月会微笑。

2. 视觉功能发育不良,不注意注视周围人和事物,眼神不会跟踪亮光或物体。

3. 对声音或声响缺乏反应。

4. 咀嚼晚,喂养困难,当给固体食物时,易出现吞咽障碍和呕吐。

5. 会走路后两脚依然相互乱撞,到2-3岁仍有这种现象。

6. 正常孩子在3-4个月时,经常躺在床上看自己的双手。但智力低下的孩子在6个月后持续有这样的行为。

7. 正常孩子在6-12个月后,经常将东西放进嘴里,当手的动作比较熟练时,就不再用嘴。但智力发育落后的孩子用嘴的动作持续到很晚,有时到2-3岁还把玩具放进嘴里。

8. 正常孩子在15-16个月后就不再把东西随地乱丢,而发育迟缓的孩子持续的时间要长。

9. 正常孩子在1岁时停止淌口水,有缺陷的孩子持续时间要长。

10. 在清醒时,智力低下孩子有磨牙动作,而正常孩子没有。

11. 智力低下的孩子有时需要反复或持续刺激后才引起啼哭,哭时经常发出喉音,有时哭声尖锐或尖叫,有时哭声无力。正常孩子的哭声常有音调变化。

12. 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或兴趣短暂、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是智力低下儿童的重要特点。

13. 智力低下儿童多表现为多睡和无目的地多动。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1.感知觉迟钝、缓慢 生活中,只有刺激物十分醒目、鲜明、体积大,并且呈现的时间长,他们才能感觉到,因而单位时间内接受外界信息明显少于正常儿童。

2.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会被别的声音、鲜艳色彩的事物所吸引,因而学习不能集中,常表现为不能专注听讲。

3.机械记忆力尚可 这是智障儿童最好的心理能力,许多需要思考来学习的内容,他们是靠机械记忆力学下去的。

4.语言能力薄弱 语言问题比较大,80%都有语言障碍、发语音困难,只懂几个极简单的命令。即使有极少数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会说话,但说的也是极简单的句型,内容贫乏,往往词不达意,需要家长费尽心思的去猜。

5.抽象思维能力极差。

6.比较容易兴奋 智障儿童多动、一刻也不停,而且行为无组织;抵制型的儿童退缩、胆小、不合群。这两类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都很差。

7.意志力差遇见很小的困难都会哭或者去找老师,从来没有看见过他们独自努力去做有难度的学习,如折一个飞镖,在白纸中间贴一个剪好的苹果图形等,毫无毅力。

8.情绪变化快 他们一会儿会嚎啕大哭,马上又破涕为笑,容易被一件事情引起不相对应的情绪反应。

9.独立生活能力差 有些家长心疼宝贝,不舍得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而四五岁的轻度、中度智力落后的儿童,许多都不会自己用勺吃饭、穿脱衣物、去厕所大小便等,甚至有的还要“把”尿。

10.有一定的好奇心 对陌生人感兴趣,很容易趋近,不知害怕,客人来了会马上围上来, 有的还喜欢掏客人的提包,把里面的东西全掏出来,扔在地上;对没玩过的东西,如手机、小电筒等拿着摆弄个没完,爱不释手。

11.刻板的行为和语言 比如,自己喜欢滑滑梯,就老玩这一项,别的小朋友一来玩,他就嚷嚷,把别的小朋友推走;有的会讲一点话的儿童,就总是说某一句话,如你干嘛呢等。

12.喜欢音乐

一听歌曲,就情不自禁地听和靠近,甚至手舞足蹈。

篇5:对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对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1、感知能力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要求: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运动(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识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

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游戏”是儿童学习的媒介,它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

智力落后儿童精细动作的特点

1、肌张力异常:肌张力过低,持物不稳,或肌张力过高,手指不能自如开合;

2、精细动作发展缓慢:从一种动作的掌握发展到第二种动作,所需的时间比正常儿童多几倍;

3、双手协调能力差:需要双手协调才能完成的技巧很难掌握,即使掌握也不能自如应用,看起来动作笨拙,其中也有手眼协调差的原因;

4、手眼协调能力差:视觉不能有效控制调节手的行动,或是手不能按视觉的要求行动;动作速度缓慢,动作反应迟钝;

5、手部本体感觉较差,在做精细动作时需要视觉辅助。

如何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记忆力

智力障碍儿童的记忆力存在记忆不准确,记忆保持时间不长等特点,并且机械记忆占主要,他们几乎没有意义记忆。因此,要教智障儿童学习掌握知识,不能死记硬背,要不断发展智障儿童的意义记忆。而智障儿童记忆力的培养,与智障儿童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还要注重培养智障儿童其他方面的能力,以此来全面提高智障儿童的记忆力。

因为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物体,能引起智障儿童的兴趣,因此,使用教具能够激发智障儿童的情感,容易被智障儿童识记。

在智障儿童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恰当的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那么智障儿童就能产生形象记忆,提高记忆能力。如:学习数的组成、加减法,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利用教具演示、讲解,智障儿童就能理解知识,加之智障儿童动手操作学具,很快掌握了知识。

游戏教学法是现在培智学校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当然,游戏也能帮助智障儿童更好的进行记忆。它可以巩固和丰富智障儿童的知识,可以发展智障儿童的语言和智力。

由于智障儿童的记忆与观察力相关,那么,可以尝试让多感官刺激来培养智障儿童的记忆力。调动智障儿童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参与活动,能获得最好的尝试记忆效果。如:在认识苹果时,可以通过看、摸、闻、尝,了解了苹果的颜色、形状、味道,让智障儿童画苹果,加深了尝试后对知识的记忆。

在智障儿童教学中,无论是朗诵诗歌、唱歌曲、给智障儿童讲故事,还是舞蹈动作、体育动作、绘画技巧的示范,不但要正确规范,还要善于运用一些浅显易懂的比喻手法破解难点,在智障儿童的脑海里留下难忘的印象。

比较记忆在引导智障儿童认识类似的事物时经常运用到,可通过比较,找出异同点,帮助弱智儿童比较记忆。如:认识鸭子,可在认识嘴、脚时,出示鸡,让弱智儿童比较鸡嘴和鸭嘴的形状,鸡脚和鸭脚的样子,根据不同,明确记住鸡、鸭各自的特征。

教师要教给智障儿童一些记忆的方法,使智障儿童能把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在物体之间建立逻辑关系,以拓宽记忆的广度。如:认识了各种船,可教智障儿童归类为水上交通工具,最后教师引导智障儿童把它们归类的交通工具。

此外,加强复习是帮助智障儿童提高记忆力的重要方法,强化学过的知识,不断帮助智障儿童进行复习,但复习的方式方法要多种多样,这样才能引起智障儿童的兴趣。

篇6: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特点是哪些

高级情感发展迟缓,情绪不稳定且调节能力差。研究表明,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体验长期处于低级阶段,高级情感如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责任感等产生晚、发展慢。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情感由于自我中心主义和社会性联系狭窄、不深刻的缘故,常常变换迅速,很不稳定。但有时候又表现为情绪情感的固着现象,行为刻板,缺乏应变能力。

失败期望高于成功期望,情绪比较消极。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认识活动的缺陷,在学习和生活中遭受的挫折和失败较常人要多,他们逐渐的就会丧失自信,对从事的工作缺乏成功的期望,甚至事情尚未开始,就觉得无法成功.放弃自己的努力。

篇7: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特点是哪些

智力障碍儿童的主动性不足。智力障碍儿童的主动性一般较差,在家里大多不会主动做家务,在学校里大多不会主动完成作业。他们不善于支配自己的动作,不会按照比较远的目标去行动。

智力障碍儿童有不可遏止的冲动性。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对外部的刺激常不能很好地辨认理解和做出合理的反应,以至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很原始的反应,以冲动的、瞬时的行为来回答。

智力障碍儿童易受暗示和固执。智力障碍儿童在接受别人的影响时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情况,一方面是易受暗示,另一方面又是脾气固执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1、感知觉迟钝、缓慢

生活中,只有刺激物十分醒目、鲜明、体积大,并且呈现的时间长,他们才能感觉到,因而单位时间内接受外界信息明显少于正常儿童。

2、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会被别的声音、鲜艳色彩的事物所吸引,因而注意力不能集中,常表现为不能专注听讲。

3、机械记忆力尚可

这是智障儿童最好的心理能力,许多需要思考来学习的内容,他们是靠机械记忆力学下去的。

4、语言能力薄弱

语言问题比较大,80%都有语言障碍、发语音困难,只懂几个极简单的命令。即使有极少数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会说话,但说的也是极简单的句型,内容极为贫乏,往往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思。

5、抽象思维能力极差

智障儿童对抽象概念,如颜色、形状、数等,很难真正学会,往往是靠形成的条件反射、记忆来学的,想象力不丰富。如果把他们认识的东西换了个位置,就难以辨认。

6、比较容易兴奋

智障儿童多动、一刻也不停,而且行为无组织;抵制型的儿童退缩、胆小、不合群。这两类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很差。

7、意志力差

遇见很小的困难都会哭或者去找老师,他们没有办法独自努力去做有难度的学习,如折一个飞镖,在白纸中间贴一个剪好的苹果图形等,毫无毅力。

8、情绪变化快

他们一会儿会嚎啕大哭,马上又破涕为笑,容易被一件事情引起不相对应的情绪反应。

9、独立生活能力差

有些家长心疼宝贝,不舍得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而四五岁的轻度、中度智力落后的儿童,许多都不会自己用勺吃饭、穿脱衣物、去厕所大小便等。

10、有一定的好奇心

对陌生人感兴趣,很容易趋近,喜欢围着客人;对没玩过的东西,如手机、小电筒等拿着摆弄个没完,爱不释手。

11、刻板的行为和语言

喜欢爬楼梯,并经常这样做,一旦别的小朋友一来玩,他就嚷嚷着,或者把别的小朋友推走;有的会讲一点话的儿童,就总是说某一句话,如你走开等。

12、喜欢音乐

一听歌曲,就情不自禁地听和靠近,甚至手舞足蹈。

篇8:智力障碍分级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智能迟缓协会(AAMD)的智力残疾分级标准,按其智力商数(IQ)及社会适应行为来划分智力残疾的等级。

一级智力残疾即极重度智残。IQ值在20或25以下。适应行为极差;面容明显呆滞;终生生活全部需由他人照料;运动感觉功能极差,如通过训练,只在下肢、手及颌的运动方面有反应。(注:IQ值前者为斯坦福-比奈量表测量值后者为韦氏量表测量值)

二级智力残疾即重度智残。IQ值在20-25或25-40之间。适应行为差;生活能力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仍需要他人照料;运动、语言发育差,与人交往能力也差。

三级智力残疾即中度智残。IQ值在35-50或40-55之间。适应行为不完全;实用技能不完全,如生活能部分自理,能做简单的家务劳动;具有初步的卫生安全常识,但阅读和计算能力很差;对周围环境辨别能力差,能以简单方式与人交往。

四级智力残疾即轻度智残。IQ值在50-70或55-75之间。适应行为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具有相当的实用技能,如能自理生活,能承担一般的家务劳动或工作,但缺乏技巧和创造性;一般在指导下能适应社会;经过特别教育,可以获得一定的阅读和计算能力;对周围环境有较好的辨别能力。能比较恰当地与人交往。

篇9:智力障碍治疗

智力障碍治疗

1、对症治疗。精神发育迟缓患孩有时可有多动症状,可按多动症治疗。儿童弱智要怎么治疗?市面上的“补脑药”对提高智力是否有效不能肯定,但一般无严重副作用,故可试服。随着患儿年龄增长智力亦可有所提高,这不一定是药物的疗效。

2、药物治疗。对少数病因明确而又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者,应及时进行病因治疗。安全系数较高的益智药物:γ-氨酪酸片、吡拉西坦片、阿尼西坦片、脑安泰、脑氨肽、神经生长因子、长春胺、环扁桃酯、脑复活、赖氨酸、核苷酸、一珍胶囊等。

3、康复训练。对中度患者可进行康复训练,目的是使病人能自理生活。儿童弱智要怎么治疗?要加强语言训练。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因而促进智力发展必须重视语言的培养训练。

4、感觉统合训练。通过运动游戏来协调视觉、听觉、触觉、固有感觉、前庭觉,从而抑制异常感觉,增强机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各种正常运动感觉,可以大大提高康复疗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治疗功能训练。这种治疗方法是通过促进正常反射通路和运动,抑制异常反射通路和运动,从而恢复脑的正常反应,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6、智障儿童治疗很复杂,所以患者家人应该选择拥有专业诊疗医师、高尖诊疗设备、诊疗环境优雅的医院就诊,以保障脑瘫儿童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而摆脱这种疾病的困扰,避免更大的伤害。

弱智的原因

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儿童5%~10%。基因突变如先天性代谢异常病属于此类。

2、产前损害包括宫内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药物、放射线、汞、铅、吸烟、饮酒、吸毒、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或孕妇患病。

要遵医嘱,听从医生的一些建议,按时吃药,平时要好好休息,不要过于劳累,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但要少吃些肉类,多吃些蔬菜和瓜果,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建议你到当地正规的三甲医院进行检查,大夫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对症治疗。

智障儿童的护理

1、首当其冲的是应该给孩子一个充满爱、充满阳光、欢乐的生活环境。

2、其次是耐心的言语交流:面对面的教孩子一些简单的词语(妈妈、爸爸、阿姨、我、吃、奶奶、厕所等),这样让孩子领悟到人际交往的乐趣所在。

3、制定符合孩子的健康营养的饮食结构:多给孩子食用一些易于消化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的食物,例如鸡肉、鲜鱼、牛奶、瘦肉、蛋黄、木耳、动物内脏、水果、豆类、花生、小米、玉米、香菇、海带、腰果、松仁、核桃、黑芝麻等。

4、帮助孩子加强动作训练,帮助孩子协调手脑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5、当然除了以上几条的弱智儿童如何护理方法,还要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有效治疗,方使患儿的病情得到稳定和恢复,及早的康复起来。

6、要提高宝宝的智力水平,训练宝宝的感知觉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新生儿已经有了视觉、听觉和触觉反应,家长可以通过让宝宝观察、注视,追踪彩色、运动的物体来训练宝宝的视觉;通过让宝宝寻找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听音乐,给宝宝读故事等来训练宝宝的听觉;通过和宝宝拥抱,用粗毛巾擦身体,让宝宝翻跟头、玩沙土、游泳等来训练宝宝的触觉。

7、有的智障儿感观灵敏度差,感受外界的能力不足,不能正确地区分颜色、声音,家长可以多带宝宝上动物园或外出郊游,不断地讲述在动物园中或野外看到的各种动物的形状、声音、生活习惯,结合图片向宝宝讲述,反复的刺激可以加深宝宝对外界事物的了解。当再次出现上述情景时,就会使他有反应,增强识别的能力。

8、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训练宝宝的认知能力。教宝宝认识日常用品,掌握它们的名称,并且要多教宝宝一些常识,例如一星期有几天,太阳从哪边出来和落下,教宝宝认识时间、认路和乘车,等等。

篇10:智力障碍症状

智力障碍症状

1、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3、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如何识别

做好计划生育的同时必须提高人口素质,做到少生优生优育,使儿童健康成长,早日成为有用人才。做父母的又多么希望自己唯一的宝宝既健康又聪明,如果孩子智能低下,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不幸,蒙受莫大损失。

智能是指一个人的神经精神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合理分析,判断及处理的综合能力。智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

智力障碍图册展成熟。弱智儿童是指智能发育障碍,明显落后于同龄平均水平,除智能低下外,还有运动、生活能力、学习劳动能力等都低于正常水平,甚至有畸形。弱智儿童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综合症状。

怎样识别弱智儿童呢?可根据大脑发育和生理功能去判断,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以行为动作,语言发音作为判断智能的主要指标,从儿童的动作推断大脑发育情况。动作发音的规律是:由上而下,由近到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以下以不同年龄加以说明:

新生儿期动作不规则又不协调,紧握拳头,俯卧时头略能抬举(45°)。

2个月会微微笑,发出咿呀声音。

3个月能抬起头,眼随物而转动,听到声音能转动头。

4~5个月时别人逗他会大声笑,伸手抓物,能识别亲人或陌生人。

6~7个月会坐,在床上翻身打滚,两手会传递玩具。

8个月时会爬,注意大人的行为,会拍手,偶尔无意识地叫喊妈爸。

9个月时扶着能站,见到亲人伸手要人抱,并能抬手再

10~11个月能独立站立片刻,扶着椅子或推车能开步走,能用拇、食指取东西,摸仿大人动作,抱起奶瓶自己食。

1岁时能独自走几步,开始用单词说话,能指出自己的手、头、眼等。

1~1岁半时,行走较平稳,能蹲下玩耍,手脚并用爬楼梯,能用手扔玩具,能说出自己名字。

2岁时能双脚跳,能跑、能上楼梯,会说简单句子,能表现喜怒欢乐。

语言、动作的发育固然受神经、肌肉发育的影响,同时也与父母文化水平、教育训练等外界条件有关。

治疗方法

儿童有明显的智力低下大多数在婴儿期就容易识别,然而轻度弱智往往进入小学之后学习困难才发现。若发现有运动发育落后,对外界反应迟钝,语言发育差,表情呆板或有特殊面容者,应尽早到医院检查,以便及早诊断,作出相应的治疗。

有些先天性代谢异常病,例如苯丙酮尿症、同型胱氨酸尿症、枫糖尿症、组氨酸血症,半乳糖血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克汀病)等,若能在新生儿期作出诊断及时治疗,多数病儿智力可免受损害或病情得到控制。以苯丙酮尿症、克汀病为

智力障碍图册例,如能在生后3个月作出诊断及时治疗,多数智力可以恢复正常,超过6个月治疗,几乎不可避免地智力受到损害,如果3~4岁以后再治疗,病孩的身体发育亦有困难。克汀并苯丙酮尿症,在早期症状不典型,很难发现,往往出生后数月之后才能发现,但这时却已到了难于治疗的程度,智力障碍很严重了。因此,有不少国家对上述遗传病在新生儿期就进行筛查。

篇11:智力障碍分级

(1)传统上,按照接受教育的能力,可以把智力障碍分为:可以教育的、可以训练的和需要监护的三个级别。

(2)按照智力障碍的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个级别,这四个级别又分别称为四级智力障碍、三级智力障碍、二级智力障碍和一级智力障碍。

四个级别所对应的智商和社会适应能力分别是:

轻度:智商在2.01~3个标准差之间,社会适应能力属于轻度适应缺陷;

中度:智商在3.01~4个标准差之间,社会适应能力属于中度适应缺陷;

重度:智商在4.0l~5个标准差之间,社会适应能力属于重度适应缺陷;

极重度:智商在5.01个标准差以上,社会适应能力属于极重度适应缺陷。

篇12:智力障碍分级

某个儿童是否是智力落后,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智商标准,一个是社会适应能力标准,只有这两个标准同时符合条件,才能说他是智力落后。只有一个标准符合条件,从定义说,不能算智力落后.

出现两个标准的原因是,单从智力测验已经不能准确地确定是否是智力落后,社会适应能力也是反映智力的重要的指标,因此,把社会适应能力当作标准之一。

但是,在我国的特殊教育实践中,因为缺少相应的效度、信度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测验以及有关知识的不普及,人们往往还是通过智力测验来确定是否是智力落后。这显然与定义的小心翼翼是不吻合的。

篇13:走近智力障碍儿童作文1500字

走近智力障碍儿童作文1500字

由于人们的先天素质和遗传因素、后天生活环境及主观努力等条件的不同,人的智力存在着个别差异是不容置否的客观事实。在农村教学近十年间,不难看到班级里总会有那么个别的智力障碍儿童。他们的智商通常测试为50—69之间,属于轻度智力迟滞。这样的学生,往往处于教育的黑三角,老师认为是“朽木不可雕也”,所以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同学认为他们笨,不愿与其玩耍;少先队组织的各类活动,理所当然他们只能观看,而不能参与。这个事实向我们教育者提出要求,不能把智力障碍的儿童放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教育者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让他们在普通教学班级里获得一定的发展。

一、教师应使用积极性的语言。积极性的语言指教师的语言里含有赞美、表扬、肯定和激励性的因素。课堂上适宜对智力障碍儿童提简单的问题,然后一句“你回答得真好”可以让他们充满自信的听教师上课。当他们做值日、扫地、热心帮助同学、学习上有点滴进步等等时,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表扬,以此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二、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这类儿童的智力水平同正常儿童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学习难度大,跟不上同学们的步调。教师要先从自身的心理上调整对他们的态度,同一个道理需要教师举若干个例子,慢慢讲解,他们才能弄懂。因此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不应与一般正常儿童看待,要给予充分的个别辅导。

三、辅导时适当延长学习时间,降低学习要求。智力障碍儿童一般反应慢,记忆力较差,因此学习同样多的知识对他们来说需要花上正常儿童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辅导时要适当延长学习时间,来巩固强化记忆学习知识。另外降低学习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承认智力障碍儿童与一般正常儿童的智力差距,就不可能要求辅导时要他们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如果强行训练,只会徒劳无功,不如减少学习难度,让他们掌握自身水平力所能及的知识。例如:记忆词语,一般儿童要求会写二十个,对他们来说能写上十个就可以了。

四、用集体的力量温暖智障儿童的心。良好的班集体可以促进一个人的进步,教师应先从自身做表率,带领班集体从学习、生活上关爱他们。同学之间成立“帮扶对子”,“爱心小伙伴”,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消除隔阂,同时语言、动作也得到锻炼。

五、教师应对智障儿童进行心理治疗。这类儿童一般敏感、多疑、内向,教师应具备简单心理治疗的方法,通过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克服不良行为习惯,正确对待自己与同学们的差距,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以便较为顺利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相信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更有自制力,学到的知识更多,有更好的态度和判断力。

儿童学习障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种开启儿童智慧之门的教学方法

重复练习有助于儿童的智力发育

适用会计制度

智力测试题

障碍的反义词

障碍跑教案

面试三大障碍

劳动适用合同范本

浅谈声乐教学方法

适用智力障碍儿童的教学方法(精选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适用智力障碍儿童的教学方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