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司农竹虚言》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23-03-03 03:47:44 作者:拿青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拿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曹司农竹虚言》的阅读答案及翻译,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曹司农竹虚言》的阅读答案及翻译,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曹司农竹虚言》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曹司农竹虚言①,其族兄自歙②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③。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④。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注释:①曹司农竹虚言:曹竹虚司农说。司农,官职名。②歙(sh ):县名,在安徽省。③殊不畏:一点儿也不害怕。④倏(sh )然:很快地。这里指很快地消失不见了。

练习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延坐书屋,甚轩爽(   ) 2.是有魅,夜不可居(    )

3.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    ) 4.鬼技穷,倏然(    )

二、翻译

1.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

2.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

三、请简析此文。

参考答案:

一、1.宽敞凉爽  2.鬼怪   3.吊死鬼  4.本领用尽

二、1.还是这个头发,只是稍微乱些;还是这个舌头,只是稍微长些,有什么值得害怕?  2.刚刚露出它的.头,就唾骂说:“又是你这个败兴的东西吗!”

三、不论什么怪物,一旦“技穷”,也就无计可施了。鬼的伎俩也仅此而已,在不怕它的人面前,是无计可施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邪不胜正。

篇2:《曹司农竹虚言》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曹竹虚司农说,他的族兄从安徽歙县到扬州,途中经友人家。时值盛夏,请坐书屋,非常宽敞凉爽,晚上就想在这儿睡觉。友人说:“这儿有鬼怪,夜里不可以住。”曹竹虚坚持住这里。半夜,有一东西从门缝慢慢进入,薄如纸张。进屋后,渐渐展开像人形,是一个女子。曹一点儿也不害怕。那鬼怪忽然披散头发吐着舌头作吊死鬼的样子。曹笑着说:“还是这个头发,只是稍稍乱了些;还是这个舌头,只是稍微长了些,有什么值得害怕?”鬼怪忽然摘下自己的头放在桌上。曹又笑说:“有头还不值得害怕,何况无头。”鬼怪本领用尽,很快地消失不见了。等到曹归途再住这里,半夜,门缝又有声响,鬼怪刚露头,曹就唾骂说:“又是你这个败兴的东西吗!”鬼怪竟不进来。

篇3:《曹司农竹虚言》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曹司农竹虚言》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曹司农竹虚言

曹司农竹虚言①,其族兄自歙②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③。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④。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导读:俗话说邪不胜正,鬼的伎俩在堂堂正正的人面前就无计可施了。鬼是不存在的,但社会上的邪气却是有的。只有发扬正气,邪气才无市场。

注释:①曹司农竹虚言:曹竹虚司农说。司农,官职名。②歙(sh ):县名,在安徽省。③殊不畏:一点儿也不害怕。④倏(sh )然:很快地。这里指很快地消失不见了。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延坐书屋,甚轩爽( ) 2.是有魅,夜不可居( )

3.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 ) 4.鬼技穷,倏然( )

二、翻译

1.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简析此文。

曹司农竹虚言

曹竹虚司农说,他的`族兄从安徽歙县到扬州,途中经友人家。时值盛夏,请坐书屋,非常宽敞凉爽,晚上就想在这儿睡觉。友人说:这儿有鬼怪,夜里不可以住。曹竹虚坚持住这里。半夜,有一东西从门缝慢慢进入,薄如纸张。进屋后,渐渐展开像人形,是一个女子。曹一点儿也不害怕。那鬼怪忽然披散头发吐着舌头作吊死鬼的样子。曹笑着说:还是这个头发,只是稍稍乱了些;还是这个舌头,只是稍微长了些,有什么值得害怕?鬼怪忽然摘下自己的头放在桌上。曹又笑说:有头还不值得害怕,何况无头。鬼怪本领用尽,很快地消失不见了。等到曹归途再住这里,半夜,门缝又有声响,鬼怪刚露头,曹就唾骂说:又是你这个败兴的东西吗!鬼怪竟不进来。

一、1.宽敞凉爽 2.鬼怪 3.吊死鬼 4.本领用尽

二、1.还是这个头发,只是稍微乱些;还是这个舌头,只是稍微长些,有什么值得害怕? 2.刚刚露出它的头,就唾骂说:又是你这个败兴的东西吗!

三、不论什么怪物,一旦技穷,也就无计可施了。鬼的伎俩也仅此而已,在不怕它的人面前,是无计可施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邪不胜正。

篇4:中考课外文言文《曹司农竹虚言》阅读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曹司农竹虚言》阅读答案

曹司农竹虚言①,其族兄自歙②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③。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④。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导读:俗话说“邪不胜正”,鬼的伎俩在堂堂正正的人面前就无计可施了。鬼是不存在的,但社会上的`邪气却是有的。只有发扬正气,邪气才无市场。

注释:①曹司农竹虚言:曹竹虚司农说。司农,官职名。②歙(sh):县名,在安徽省。③殊不畏:一点儿也不害怕。④倏(sh)然:很快地。这里指很快地消失不见了。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延坐书屋,甚轩爽2.是有魅,夜不可居()

3.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4.鬼技穷,倏然()

二、翻译

1.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简析此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和答案:

曹竹虚司农说,他的族兄从安徽歙县到扬州,途中经友人家。时值盛夏,请坐书屋,非常宽敞凉爽,晚上就想在这儿睡觉。友人说:“这儿有鬼怪,夜里不可以住。”曹竹虚坚持住这里。半夜,有一东西从门缝慢慢进入,薄如纸张。进屋后,渐渐展开像人形,是一个女子。曹一点儿也不害怕。那鬼怪忽然披散头发吐着舌头作吊死鬼的样子。曹笑着说:“还是这个头发,只是稍稍乱了些;还是这个舌头,只是稍微长了些,有什么值得害怕?”鬼怪忽然摘下自己的头放在桌上。曹又笑说:“有头还不值得害怕,何况无头。”鬼怪本领用尽,很快地消失不见了。等到曹归途再住这里,半夜,门缝又有声响,鬼怪刚露头,曹就唾骂说:“又是你这个败兴的东西吗!”鬼怪竟不进来。

一、1.宽敞凉爽2.鬼怪3.吊死鬼4.本领用尽

二、1.还是这个头发,只是稍微乱些;还是这个舌头,只是稍微长些,有什么值得害怕?2.刚刚露出它的头,就唾骂说:“又是你这个败兴的东西吗!”

三、不论什么怪物,一旦“技穷”,也就无计可施了。鬼的伎俩也仅此而已,在不怕它的人面前,是无计可施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邪不胜正。

篇5:《不怕鬼 / 曹司农竹虚言》原文及赏析

《不怕鬼 / 曹司农竹虚言》原文及赏析

朝代:清代

作者:纪昀

原文:

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译文

司农曹竹虚说:他的族兄从歙县去扬州,途中经过朋友家。此时正是盛夏时节,此兄停下行程坐到友人书屋中,觉得这间屋子十分惬意凉爽。天色晚时想要住在这里,友人说:“这里有鬼,晚上不能住在这里的。”此人不管,强要住下。深夜,有东西从门缝间慢慢进入,像夹带的纸一样薄。进入房间后,便逐渐展开化为人的模样,原来是个女子。曹兄完全不怕。那女子忽然披散了头发吐出了长舌,变成吊死鬼的样子。曹笑着说:“同样是头发,只是有些凌乱;同样是舌头,只不过稍稍长了些,有什么好怕的?”那鬼忽然又把自己的头摘下来放到桌子上。曹又笑着说:“有头的我尚且不怕,何况你这没有头的东西!”鬼的`招数出尽了,便一瞬间消失了。待到曹从扬州回来,再次住到这里,深夜,门缝再次有东西蠕动。刚露出它的脑袋,曹便唾骂到:“又是那个倒霉的东西吗?”鬼竟然没有进去。

注释

曹司农竹虚言:曹竹虚司农说。司农:学管钱粮的官。清代的户部尚书也别称司农。

歙(shè):县名。今安徽省歙县。

延:请。

是:这里。

夹纸:作夹带用的纸,极薄。夹带:旧时考生应试,私带预先抄好的文字资料或书籍入考场。

殊不畏:一点儿也不害怕。

倏然:很快地。这里指很快地消失不见了。

甚:很,十分。

及:等到。

轩:宽敞。

状:······的样子

穷:用尽

启示

俗话说“邪不压正”,鬼的伎俩在堂堂正正的人面前就无计可施了。鬼是不存在的,但社会上的邪气却是有的,只有发扬正气,邪气才无市场。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只要心里坦荡不怕,就没有什么可以吓住你了。

篇6:曹司农竹虚言原文及译文赏析与启示

曹司农竹虚言原文及译文赏析与启示

曹司农竹虚言

原文

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 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耶!”鬼技穷,倏然灭。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动。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清·纪昀《滦阳消夏录》)

阅读练习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延坐书屋,甚轩爽( ) 2.是有魅,夜不可居( )

3.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 ) 4.鬼技穷,倏然( )

二,翻译

1.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

2.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 ”

三,请简析此文.

参考答案

一,1.宽敞凉爽 2.鬼怪 3.吊死鬼 4.本领用尽

二,1.还是这个头发,只是稍微乱些;还是这个舌头,只是稍微长些,有什么值得害怕

2.刚刚露出它的头,就唾骂说:“又是你这个败兴的东西吗!”

三,不论什么怪物,一旦“技穷”,也就无计可施了.鬼的伎俩也仅此而已,在不怕它的人面前,是无计可施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邪不胜正.

注释

曹司农竹虚言:曹竹虚司农说。司农:学管钱粮的官。清代的户部尚书也别称司农。

歙(shè):县名。今安徽省歙县。

延:请。

是:这里。

夹纸:作夹带用的纸,极薄。夹带:旧时考生应试,私带预先抄好的文字资料或书籍入考场。

殊不畏:一点儿也不害怕。

倏然:很快地。这里指很快地消失不见了。

甚:很,十分。

及:等到。

轩:宽敞。

状:······的样子

穷:用尽

译文

司农曹竹虚说:他的族兄从歙县去扬州,途中经过朋友家。此时正是盛夏时节,此兄停下行程坐到友人书屋中,觉得这间屋子十分惬意凉爽。天色晚时想要住在这里,友人说:“这里有鬼,晚上不能住在这里的'。”此人不管,强要住下。深夜,有东西从门缝间慢慢进入,像夹带的纸一样薄。进入房间后,便逐渐展开化为人的模样,原来是个女子。曹兄完全不怕。那女子忽然披散了头发吐出了长舌,变成吊死鬼的样子。曹笑着说:“同样是头发,只是有些凌乱;同样是舌头,只不过稍稍长了些,有什么好怕的?”那鬼忽然又把自己的头摘下来放到桌子上。曹又笑着说:“有头的我尚且不怕,何况你这没有头的东西!”鬼的招数出尽了,便一瞬间消失了。待到曹从扬州回来,再次住到这里,深夜,门缝再次有东西蠕动。刚露出它的脑袋,曹便唾骂到:“又是那个倒霉的东西吗?”鬼竟然没有进去。

启示

俗话说“邪不压正”,鬼的伎俩在堂堂正正的人面前就无计可施了。鬼是不存在的,但社会上的邪气却是有的,只有发扬正气,邪气才无市场。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只要心里坦荡不怕,就没有什么可以吓住你了。

篇7:《官舍竹》 阅读答案及翻译

《官舍竹》 阅读答案及翻译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字词解释:

孤贞:挺立坚贞;孤直忠贞。

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翻译:

是谁在衙中种下这几百竿萧萧绿竹呢?陪伴这些透明澄澈的绿竹吟诗最适合我这做闲职的。她们不与妖艳的百花争春,孤独地守着坚贞,等待着寒冬的来临。竹声萧萧拂过我的琴,顿生雅致的情趣;竹影映在棋坪上,更增加了我下棋的兴致。第二年纵然我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今年的冬天我还能在雪中看见你高洁的`清影夭艳:异常艳丽而端庄。

试题:

(1)第三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中的“”具有什么特征?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了怎样的情怀?(3分)

答案:

(1)“拂”和“侵”。(1分)都用了拟人化的写法。(1分)“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同趣的意境。(2分)

(2)这首诗中的“”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答对三点才给1分)诗人托物言志,(1分)意在表现自己的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1分)

创作背景:

王禹偁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赏析:

作者因谪居而倍感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心情之郁闷可想而知。一日临窗而观,忽见一片透 明澄澈的碧色,带着丝丝凉意,仿佛要染绿人的鬓发须眉,作者顿觉耳目清爽,心旷神怡, 诗 意在心中荡漾。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读了这首咏竹诗后,不禁联想起郑板桥的《竹石》。岁寒四友之一的竹,“依依似君子”,“志在干青云”,诗人看似在咏竹,实际上是在自咏。 诗人首先提出衙中的竹子究竟是谁种的问题,却没有作正面的回答,其实也不用回答,不是和自己一样喜欢竹子的人,不是和自己有相同命运的人,谁又会在这里种它呢?商州团练副使这个闲官,面对“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而且“峻节可临戎”的数百竿竹子,怎不诗兴顿发呢?怎不抒发一下“老夫欲寄精诚去,凭仗高风达紫宸”那样感慨呢?

两联对仗和前一首一样工整。颔联写竹子的品格,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气节。颈联写竹子和自己一起弹琴、下棋。你看,它“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你看,“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你听,“竹林高宇霜露清,朱丝玉徽多故情”,你听,“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你听,我正在和竹子说:“诗书弹琴聊自娱,古来哲士能贫贱”。特别是颈联写得有声有色,饶有雅趣,多有风韵,是这首诗最精彩的的一联,堪称名句。

尾联以想象作结。诗人有《雪夜看竹》诗云:“梦断闲窗酒半醺,月华薄薄雪纷纷。莫言官散无拘束,一夜披衣见此君。”是对这一境界的最好注释。同时,尾联还表现出诗人和杜甫的“志士仁人莫嗟怨,古来材大难为用”一样的愤慨。

作者曾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从他的作品看,并非虚言。

个人资料: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篇8:曹刿论战的阅读答案和翻译

曹刿论战的阅读答案和翻译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来源:ZXXK]

9.《左传》旧传为(朝代)末年鲁国史官(人名)所撰。(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又何间焉②小惠未徧()

③小大之狱()④望其旗靡()

11.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2分)

12.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2分)

13.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鲁恭为中牢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⑤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也。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牢: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⑤雉(zh):野鸡。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阴使人往视之()②欲察君之政也()

15.鲁恭任中牢令时,上司袁安使人往视之,官差此行目的何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2分)

16.选文结尾处,官差认为久留徒扰贤者,决定速反,其原因是什么?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9.春秋左丘明(共1分,每空0.5分)

10.①参与②同遍,遍及、普遍;或通遍,遍及、普遍③案件④倒下(共2分,每小题0.5分)

11.围绕政治上取信于民回答。(或民心所向;或百姓的支持;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围绕(对比)突出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远谋(深谋远虑)回答。(共2分,对比手法不设分,答出人物特点中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13.围绕善于纳谏;知错就改;能虚心请教;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用人不疑回答。(共3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乙)(5分)

14.①派;或派遣;或命令;或让;或叫

②考察;或考证;或探察;或了解(共1分,每小题0.5分)

篇9:《曹瞒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曹瞒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光和末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节选自《三国志·武帝纪》)

操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操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操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操,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操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操于是益得肆意矣。

(节选自《曹瞒传》)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节选自《后出师表》)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和末/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B.光和末/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C.光和末/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D.光和末/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合称为孝廉。

B.除,拜官,授职,意谓解除旧官职而就任新官职。

C.旧称皇帝死为崩,有“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之说。

D.“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文中是“上表”,指董卓向皇帝推荐曹操。

6.下列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国志·武帝纪》中的曹操,从小机灵聪明,任性放纵;多谋善断,有胆识,有远见,拒绝参加废帝图谋,变卖家产,招集义兵。

B.《曹瞒传》中“败面喎口”的故事,情节生动,让人物在其中自我表现,自我展示,寓褒于叙,突显了少年曹操聪明狡黠的形象。

C.《后出师表》写曹操才智过人,善于用兵,但也经历了“困”“险”“危”“逼”“几败”“殆死”的磨难,可知举大业必冒危险,不能“坐定天下”的道理。

D.选文都写到曹操,但表达的旨意不同:《三国志》旨在关注人物的资鉴意义;《曹瞒传》旨在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后出师表》旨在阐明“出师”的观点。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5分)

(2)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5分)

参考答案

4.C(3分)

5.C(3分)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6.B(3分)寓贬于叙,突显了少年曹操奸诈、有计谋的形象。

7.(1)天下将要大乱,不是经邦济世的人是不可能拯救局势的,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可能就是你啊!(关键词“命世”“济”“其”各1分,大意2分)

(2)曹嵩于是怀疑弟弟说的情况,自此以后,叔父每次在曹嵩面前讲曹操的过失,曹嵩都不再相信。(关键词“焉” “所告” “终”各1分,大意2分)

附:翻译

曹操小的时候聪敏机警,有谋略(懂权术),为人任性有侠气而放荡不羁,他不从事正当职业,因此世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不是具有改变世道能力的人的'人就不能挽救局势啊!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只有您了!”二十岁的时候因为被推荐为孝廉而被任命做了郎(帝王侍从官的统称),接着升迁做了洛阳北部尉,再接着被调到顿丘做了顿丘的县令,(因为治理顿丘有成绩)接着被皇帝征召任命做了议郎。汉灵帝光和末年,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人联络四方豪杰,图谋废除汉灵帝,另立合肥侯为帝。他们试图说服太祖入伙,却遭到太祖拒绝。王芬等人最终没能得逞。金城郡人边章、韩遂袭杀刺史和郡守,率众叛乱,手下人马多达十几万,天下因此**不安起来。朝廷征召太祖任典军校尉,汉灵帝恰在此时驾崩,太子即位,何太后临朝执政。大将军何进与袁绍策划诛杀宦官,但何太后不同意。何进便召董卓进京,企图胁迫太后以达到诛宦的目的,但董卓还未到京城,何进便被杀了。董卓到京以后,随即废皇帝弘农王而立献帝刘协,京都顿时大乱。董卓表荐太祖任骁骑校尉一职,想与他共谋朝政。太祖当即改名换姓,抄小道向东逃归。出了虎牢关,路过中牟县时,一个亭长见他形迹可疑,将他抓住送往县城,幸亏城里有一个私下认识他的人替他求情,太祖才得以获释。而这时董卓又杀死了太后和弘农王。太祖得到消息,一到陈留县就变卖家产,组织义军,准备诛讨董卓。但一直到冬十二月才在己吾县起兵,这一年就是汉灵帝中平六年。(节选自《三国志·武帝纪》)

曹操小时候喜欢放鹰犬逐猎的生活,放荡不羁,不务正业,游荡无度。他的叔父看不惯,屡次将曹公的行为告诉曹嵩,要求这个做父亲的好好管教曹操。曹操知道后,很担忧。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这位叔父就假装“败面呙口”(毁伤面容,歪脸咧嘴之意),叔父觉得奇怪,忙问其故。他说:“我是忽然中风了。”叔父马上告诉曹嵩,曹嵩吃了一惊,连忙叫唤曹操过来,却见他好端端的,面貌如故。曹嵩问他:“你叔叔说你中风,难道他说错了?”曹操说:“我本来是没有中风的,但是叔叔不疼爱我,所以他就说我坏话了。”于是,曹嵩怀疑他的弟弟说谎。自此之后,曹操的叔父每次在曹嵩面前讲他的过失和不是,曹嵩都不太相信。于是,曹操就更加得意妄为了。 (节选自《曹瞒传》)

曹操的智能谋略,远远超过别人,他用兵像孙武、吴起那样,但是在南阳受到窘困,在乌巢遇上危险,在祁山遭到厄难,在黎阳被敌困逼,几乎惨败在北山,差一点死在潼关,然后才得僭称国号于一时。何况臣下才能低下,而竟想不冒艰险来平定天下,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三点。曹操五次攻打昌霸而攻不下;四次想跨越巢湖而未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密谋对付他;委用夏侯渊,而夏侯渊却败死了。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有能耐,可还是有这些挫败,何况臣下才能低劣,怎能保证一定得胜呢?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四点。 (节选自《后出师表》)

篇10:《竹鹤轩记》阅读答案和翻译

《竹鹤轩记》阅读答案和翻译

广昌司训羊城李先生明之:笃学而好修者也。尝辟一轩,以为燕休之所。轩之前种竹数十个,庭中养二鹤,荫翠条而啄石苔。每烟雨之晨、风月之夕,静坐轩中,玩苍雪之纷霏,招缟衣而起舞,辄欣然会于心,歌绿漪之《诗》,鼓《鸣皋》之曲,超然若出人世而立乎埃土之表者,乃名其曰“竹鹤”,因以自号“云间”。语予求记之。

予惟植物之中,若松、若桧、若梅、若桂,皆可以供玩好,而先生独取于竹;飞物之中,鹏也,鹭也,孔雀之于黄鹂也,皆可以娱耳目,而先生独取于鹤,是盖有深意焉。非嗜好锁锁者可比也。夫竹之为物,疏简抗劲,不以春阳而荣,不以秋霜而悴,君子比节焉。鹤之为物,清远闲放,洁而不可污,介而不可狎,君子比德焉。先生取二物以名轩者,得不以是哉!夫人灵之万物者也,世之人于富贵贫贱、进退用舍之际,亦有不以炎凉而变其态如竹者乎?亦有轩昂超卓不为势力所羁如鹤者乎?宜乎先生有取于竹鹤而以自况也。

先生曰:“是固然矣。然吾于竹鹤不徙嘉其节、尚其德而已。盍为吾更思之?”予曰:“我知之矣。《淇澳》之诗曰:‘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盖兴君子有文也。先生有取于竹,非有取进德修业以成其斐然之文耶?《鹤鸣》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言诚之不可掩也。先生有取于鹤,非欲慎独存诚以究圣贤之心学耶?先生尝学《诗》矣,因观感以进德托兴,喻以示戒,是固诗人之旨也,然则名轩之义盖出于此乎?”先生谢曰:“得之矣。”乃书以记其轩。

22.文中表现“君子”的“德”是

(用文中的句子作答)(2分)

23.对“非有取进德修业以成其斐然之文耶?”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定要提高道德修养,钻研学问来成就自己卓著的文章。

B.不要有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来成就自己卓著的文章吧?

C.不是有提高道德修养,钻研学问来成就自己卓著文化在那个(的用意)吧?

D.不是要把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写进自己的文章中去吧?

24.从全文看,划线句“是盖有深意焉”中的“深意”指:

(3分)

25.请对文中画曲线句的语言特点进行赏析。(3分)

26.本文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均是记“轩”之文,但内容上有不同。请写出其不同处。(4分)

《竹鹤轩记》

《项脊轩志》

参考答案

22.清远闲放,洁而不可污,介而不可狎。(写轩昂超卓不为势利所羁也可)(2分)

23.C(2分)

24.有竹一样“疏简抗劲”的气节;有鹤一般高洁而不被势利所羁的品德;有通过进德修业成就的“斐然之文”;有以“慎独存诚”来探究圣贤学问之心。(3分.)(4点中写到3

点即可,或者学生答到以竹和鹤自喻,用竹和鹤寄托进德修业、慎独存诚的情怀也给满分)

25.多用整句(整散结合)或反问句,加强文章说理的气势(如果是反问说语势),强调人

要有像竹和鹤一样高洁不屈的气节和品德。(3分)

26.《竹鹤轩记》:说明了“竹鹤轩”命名的原因,即强调人要有德行和学问。

《项脊轩志》:叙述“项脊轩”中的人事变迁,抒发了作者对故去亲人思念和对过往岁月追忆之情。 (4分)(两文内容和情感、主旨各一分)

参考译文

广昌县学的教谕、广州李明之先生:专心好学,专志于修养品行道德。曾经建了一座小屋,把它作为休息的场所。小屋的前面种了数十株竹子,庭中养了两只鹤,这两只鹤在树阴下休息,啄食石头上的青苔。每逢烟雨迷蒙的早晨、月朗风清的夜晚,李先生静坐在小屋中,欣赏纷飞的白雪,招来白鹤翩翩起舞,就高兴地在心里有所领悟,歌咏起《绿漪》之诗,弹奏起《鸣皋》之曲,好像超出人世,立于尘世之外,于是给小屋起名为“竹鹤”,因此给自己起号“云间”。李先生把这些事告诉我,求我为他写一篇记。

我认为植物之中,譬如松树、譬如桧树,譬如梅花,譬如桂花,都可以供人欣赏,而先生唯独选择了竹;会飞的东西当中,鹏啊,鹭啊,孔雀甚至黄鹂啊,都好看好听,但先生唯独选择了鹤,这大概是有深意的。不是那些喜欢细小事物的人能比的。竹作为物,萧疏挺拔,能抗击强有力的`事物,不在春天阳光温暖的时候开花,也不在秋天霜降寒冷的时候枯萎,君子把它比作有气节的人。鹤作为物,清高,志向远大,性情悠闲,洁净而不可玷污,耿直而不可轻慢,君子把它比作有德行的人。先生用这两种事物来命名自己的小屋,能不因为是这两个原因吗?人是万物之灵,世上的人在富贵与贫贱之际,在做官与丢官之际,在被重用与被抛弃之际,也有像竹一样不因为时令的冷热变化而改变它的形态的吗?像鹤一样气宇轩昂卓然超群不为权势所羁绊的吗?

先生说:“这些话固然对。然而我对于竹和鹤不只是赞美它的气节、推崇它的品德而已。您何不再为我想一想?”我说:“我知道了。《淇澳》这首诗中说:‘看那淇水的转弯处,绿竹长得茂盛美好,就像有文采的君子,彼此在切磋琢磨。’是比喻君子有文采。先生选择竹,不是有取其进修自己的品德和学业使自己成就斐然的文采之意吗?《鹤鸣》这首诗中说:‘鹤在曲折幽深的沼泽里鸣叫,声音传到了天上。’说的是说出的话真的无法遮掩啊。先生选择鹤,不是想在独处的时候谨慎为人,心怀坦诚,探究圣贤的思想修养吗?先生曾经学过《诗经》,因此看了竹、鹤之后有所感想,用它们来增进道德,寄托情趣,用它们作比喻来警示自己,这本来就是诗人的旨意,既然这样,那么用竹、鹤来命名小屋的含义大概出于此吧?”先生感谢说:“说对了。”于是把这些话写下来作为这所小屋的“记”。

竹阅读答案

竹影阅读答案

枯竹 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 》阅读答案参考

《官舍竹》阅读题及答案

《官舍竹》阅读练习及答案

《曹马能收人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曹刿论战》《纸上谈兵》比较阅读及答案

曹刿论战语文阅读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及答案

《曹司农竹虚言》的阅读答案及翻译(合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曹司农竹虚言》的阅读答案及翻译,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