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灵魂我的书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3-03-07 04:07:03 作者:滨崎光生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滨崎光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我的灵魂我的书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我的灵魂我的书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我的灵魂我的书》阅读答案

气质,就是品质散发出来的味道。

有一年,一个美国小伙子考上了哈佛大学,学工程。哈佛大学第一年有个核心课程,所谓核心课程,就是新生进校不是上专业课,而是上全体学生都必须上的公共课。这些课程的内容千奇百怪,什么都有,学校认为这些是任何一个哈佛学生都应涉猎的知识领域。于是,这个学生就选了一门课,但选完后他非常后悔,因为他选的是“中古英文文学”。想想看,一个想学工程的学生,跑去念“中古英文文学”,肯定非常痛苦。

更要命的是,代课教授年纪大,说话慢,讲课风格老派,听着很闷,所以他经常逃课。好不容易熬完了一学期的课,放暑假了,他很高兴。他要打工挣钱,于是就在学校附近的一家旧书店里找了份工作。

干什么呢?这种书店常常接到电话,被叫到别人家里收一些旧书回来,然后出售——他就干这个。

有一天,老板派他去哈佛大学旁边的一户人家里收书。他去了,一个老太太开的门,老太太看上去一脸忧伤。自我介绍后,他发现老太太竟是那位教他“中古英文文学”课教授的夫人。原来那位教授上完这学期的课后没多久就死了,死后留下了一屋子的书。老太太觉得这些书让她睹物思人,所以决定把它们卖掉,于是就给这家旧书店打了电话,恰好是这个小伙子被派来收书。这时,小伙子意识到,原来他刚上完的那门课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门课,他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一批学生之一。虽然他不喜欢那位教授,但他的'心情也很沉重。当他去看这些书该怎么搬时,他发现教授书房的一整面墙的书柜里全是廉价的侦探小说。这个学生笑了,他想,这个老家伙平时上课很严肃,原来最爱看的是侦探小说。他竟有这种兴趣!小伙子越想越觉得好笑。书房后面是一扇大玻璃门,出去后是一个小花园,非常漂亮。老太太说:“我丈夫生前最大的嗜好就是种花剪草。”

玻璃门旁边还有两个书柜,里面放的全是园艺书。看了半天,这个学生做出决定:不搬这些书了!

于是他回去对老板说:“老板,我想把那位教授的书都买下来。”老板惊讶地问:“你全要?价钱你付得起吗?”学生说:“那薪水我就不要了。”老板说:“那也不够。”学生说:“那这样吧,我接下来的几个暑假都来你这里打工,薪水全给你,行吗?”

老板问:“你为什么要买这些书?”这个学生说,以前上课时,他只觉得那位教授很沉闷、很学术,原来那只反映了教授的一面。当他去了教授的家,看了他的书房和藏书后,他才发现了教授完整的人格。那位教授喜欢廉价版本的侦探小说,还在小说里面画线做笔记,笔记里还有粗话。他还喜欢种花草。这些都是教授生前最爱的东西。

爱好、兴趣,甚至癖好,都彻底浮现在教授的书房里。当时这个学生有种很强烈的感觉:如果把这些书搬回旧书店,就得把它们分开,分门别类地放在旧书店的书架上,然后再去卖。这样一来,教授的藏书就崩溃了、解体了。而现在,当这些书在它们主人的书房里安身时,它们是完整的。完整的意思是什么呢?这些书完整地表达了它们主人的人格、灵魂。所以这个学生觉得,只要教授的藏书还在,只要这些书仍然完整地在一起,那位教授就还没死,他的灵魂就还在这些书里面。

他觉得他应该让那位教授的灵魂完整地保留下来,所以决定把它们买下来,不拆散它们!老板听了他的话后说:“算了,这些书我6折卖给你。你在我这里打3年工就够了。”于是,他在这里打了3年工。

这个故事是真的。一个人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书,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全部,就是这个人。

15.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综合,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文章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平中见巧,写出了故事的起伏,引人深思,令人回味。

B.文章题目“我的灵魂我的书”将灵魂与书联系起来,“我”不是指教授,也不是指“小伙子”,而是指作者。

C.当小伙子意识到刚上完的那门课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门课时,当他意识到自己是那位教授一生中最后一批学生之一时,他为自己的逃课行为懊悔不已。

D.虽然他不喜欢那位教授,但他的心情也很沉重。可当他发现教授书房的一整面墙的书柜里面全是廉价的侦探小说时,小伙子笑了。这一发现让他明白这位教授的阅读品位并不高。

E.作者在记述故事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教授的兴趣、爱好,为我们展示了生活中的教授形象。

16.文章第三段中说:“更要命的是,教授年纪大,说话慢,讲课风格老派,听着很闷。”有人认为这段话可以删去,你同意吗?为什么?(5分)

17.什么原因让小伙子宁愿不拿打工的薪水也要买下这些书?(6分)

18.故事的结尾说:“一个人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书,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全部,就是这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探究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6分)

参考答案:

16. 不同意。(1分)内容上:这句话交代了教授的特点与讲课风格,使教授的形象更加丰满。(2分)结构上:照应后文,使后文的叙述有了依托,和后文中教授喜欢看侦探小说、嗜好种花剪草形成反差,为小伙子发现教授读书特点时的意外做了铺垫。(2分)

17. 这个学生在教授的书房和藏书中才发现了教授完整的人格,正是这些书完整地表达了它们主人的人格、灵魂。(3分)如果把这些书搬回旧书店,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放在书架上去卖,教授的藏书就崩溃了、解体了。如果教授的藏书仍然完整地在一起,他的灵魂就还在这些书里面。(3分)

18. 理解:故事中的小伙子听教授讲课时感受到的是老派与沉闷,他在教授的的书房中发现了教授生活中的另一面,教授的书房展示了教授完整的人格。可见一个人的读书取向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人格、灵魂等。(3分)

启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与他所读的书籍密切相关。我们要读书,要有选择地读书,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灵魂活在书里面。(3分)(学生如果谈及生活中的其他爱好、习惯等,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结合小伙子对老教授的再认识不难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借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这些书完整地表达了它们主人的人格、灵魂”。至于启示,无疑要围绕读书对人的意义来谈。

篇2: 拍卖灵魂阅读训练及答案

①林子宇是个资深的书画拍卖师,同时还是位造诣很深、精通鉴赏书画的名家。

②在一场为期三天的拍卖会上,林子宇受邀拍卖字画。这是一幅《暮色鹿归》图,画的是墓色笼罩的森林边缘,一只母鹿带领着两只小鹿往森林走。该画布局合理,用笔轻快明了,墨色浓淡相宜,意境温馨恬淡。尤其是对母鹿回头凝望两只小鹿时,母性流露的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④第二天的拍卖会上,林子宇就昨天的事向大家道了歉。他说,看了那幅《暮色鹿归》图后心情非常复杂。也许是为弥补昨天的失常,今天林子宇把现场的气氛搞得很活跃。在拍卖最后一幅书法作品前,林子宇卖了个关子,他讲了一个故事……

⑤一天晚上,环城高速公路上一辆小轿车把一个妇女撞伤后逃走了。当这个妇女被人发现送到医院时,已经气绝身亡。就在这天晚上,医院在清理妇女遗物时,发现她贴身衣兜里有封写给肇事司机的信。信上说她是故意寻死的,司机没有任何责任,她惟一的请求是让司机在撞了她后迅速把她送往医院,让医生在她临死前把她的'两个肾取出来,以挽救她两个儿子的生命。妇女的双胞胎儿子都得了尿毒症,彻底治好必须进行肾移植。她的肾虽然可以移植,但医生说只能移植一个。可两个儿子她哪个都不想放弃,无奈之下她想到了以自己的死来挽救两个儿子的生命。但最后令妇女没想到的是,肇事司机竟然逃走了!

⑥讲完这个故事,林子宇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幅作品。”说完他挂出一幅书法作品,并说征求了拍卖行的意见,把作品的起拍价由5万元提高到 10万元。

⑦林子宇的这个举动引起了台下竞买者的不满。林子宇笑着说:“促使我提高这幅作品起拍价的是昨天那幅画,画中母鹿回首凝望时,眼中流露的母爱震撼了我。而刚才我讲的那个故事,说明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以母爱为主题的作品理应更受尊重。”

⑧林子宇的话音刚落,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最后那幅作品以18万元的价格成交。林子宇激动地说:“明天是这次拍卖会的最后一天,经拍卖行同意,我个人有几幅字要出手,到时候还望大家捧场。”

⑨第三天,拍卖快结束时,林子宇拿出他带来的四幅字,一一挂好。台下的竞买者一看,四幅字竞然全是《游子吟》,惟一不同的是四幅分别以楷、行、隶、草等字体书写。大家都很纳闷,不知道林子宇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林子宇稳了稳情绪,然后坚定地说:“我虽然不是名家,但这几幅字是我用灵魂写的,四幅字起拍价 100万!”他的话一出口,就有竞买者站起来说:“林先生,你的字虽然不错,但目前还只是叫好不叫价,四幅字充其量也就十来万,你以为用母亲作幌子,别人就会买账?”林子宇说:“你们可以指责我字写得不好,但不能亵读我对别人表达母爱的崇敬,以及我自己对母爱的表达。这四幅字虽然不值那么多钱,但我还有附加条件,今后的,我每年再提供10幅作品。”这的确是个诱人的条件,很快就有人举牌。把这四幅字拍卖出去后,林子宇长嘘了一下:“谢天谢地,总算把我的灵魂拍卖出去了。”

⑩见众竞买者都不解,林子宇苦笑了一下,说:“我就是昨天那个故事中的肇事司机。我之所以要拍卖这四幅字,正是为了筹集给那个妇女的两个儿子做手术的钱。”说完,林子宇向公安局方向走去。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年经典》第二卷,有删改)

1.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第①段的作用。(4分)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林子宇的形象经历了怎样的转变。(4分)

3.明明是拍卖自己的作品成功,林子宇为什么说“谢天谢地,总算把我的灵魂拍卖出去了”?(4分)

4.联系全文分析本文线索有何独特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介绍林子宇的身份,既引出下文拍卖的故事,(2分)又为后面林子宇拍卖自己的作品成功作了铺垫。(2分)

2.书画拍卖者――母爱推崇者――灵魂拍卖者――勇于担责者

解析:考查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作答此类题要从人物行为、语言、外貌、心理描写中概括出人物形象特点,又要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本题主要根据情节发生发展过程中林子宇的行为进行概括。

3.(1)《游子吟》是林子宇良心发现后,用灵魂书写的表达对母爱表示忏悔和尊重的作品。(2分)(2)作品拍卖成功,使他能够筹集到那两个儿子做手术的钱,是他灵魂的自我救赎,也能减轻灵魂的谴责。(2分,意思对即可)?

4.本文在情节安排上,采用了主次双重线索或明暗两条线索叙事法。主线或明线以时间为序,叙述了林子宇三天的拍卖过程;次线或暗线则穿插了妇女舍身救子的故事。主次交织或明暗交织的线索,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故事的突转变得合理,母爱主题得以深化。(评分说明:答出双重线索2分,结合文本简析2分,指出表达作用2分)?

解析:考查鉴赏小说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可分三个步骤:①点明技巧;②结合文本解说该技巧的运用;③指出表达效果或作用。

篇3:《我喜欢书》阅读答案

①题目叫“我喜欢书”,但是想起来,最初我看到书时,并不喜欢。

②大约在我4岁的时候,我的祖父教我念书。可真难受了,我坐在那儿念天地人,山水田,一点儿意思也没有,仿佛小鸟给关在笼子里。等到祖父说了声,出去玩一会儿吧!我就像脱缰的小马,高兴极了,跑到草地上,又是跳,又是唱。

③然而,我渐渐喜欢书了,大约在5岁时,有一天,我随父亲到9里以外的马厂街去。在街头地摊上,父亲买了一部石印绘图本《三国演义》。我拿起书,一面看,一面走,一面参加刘关张三兄弟的活动。当然,也碰到不少拦路虎,我就绕过去。一路上什么也没看到,一直走到家里,我才放下了书本,离开了三兄弟,我母亲说,这个孩子入了迷了。

④我是入了迷了,不看书,我在家里是个小孩子,不得参加各种大人的活动。然而,打开书,我就像个大人,可以走到各种各样人物面前,眼看他们表演,倾听他们谈话。我从他们那里学到各种各样的东西。

⑤后来,我在西南的塘沟集市上,买到一本石印的《千家诗》。我又入了迷了,又读了一路。书中每页皆有插图,同诗对照起来看,实在有意思。我完全进入诗配画的意境中去,什么烟雨楼台呀,红杏出墙呀,完全忘记了周围的生活了。

⑥到了上中学时,碰到的书太多了,要看得快,才看得完。我记得,我在半天内看完了一本《鲁滨孙漂流记》,真是走马看花了。古人能一目十行,我想,我大概也能一目十行,觉得很高兴。于是,我就喜欢一目十行读下去,读了好多书。

⑦年纪大了,我渐渐发现,有些书一目十行下去,没有真正读懂,必须仔细读下去才行。读一遍不行,再读二遍;读二遍不行,再读三遍。有些书甚至要常常读,越读越读出其中的味道来。《杜诗镜铨》,我就看了五遍;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我就看了五遍;曹雪芹的《红楼梦》,我就看了七遍,如此等等。自然,有些书是要读一辈子的。

⑧要知道书中说些什么,这是比较容易的,然而,你要把书中的财富,变成自己的',那就要费功夫了。比如说吧,我把书合起来,复述书中的一段情节,只能复述大意,如果详细复述也不如书中的精彩。这就是说,我同书还有距离。要缩短这个距离,就得认真读啊,读啊。

⑨然而,书真是太多了,也不能光埋头在几本书中,又要多看。总之,既要多而博,又要少而精。我的读书经验是,多看要一目十行,而____________。

篇4:《我喜欢书》阅读答案

1.作者说“最初我看到书时,并不喜欢”,请根据文章内容,用你自己的话概括“不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写到“打开书,我就像个大人,可以走到各种各样人物面前,眼看他们表演,倾听他们谈话。”

①请用一个词语概括这种阅读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尽管那时“我”还小,可是对书为什么却能如此“入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中“当然,也碰到不少拦路虎,我就绕过去”一句中的“拦路虎”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作者的读书体会,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自然,有些书是要读一辈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就是说,我同书还有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语境提示,仿照前句,试将文章末句补充完整

“多看要一目十行,而 __________________ 。”

6.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读书,不仅要圈点批注,而且还要学做读书卡片。请你根据本文,试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篇5:《我喜欢书》阅读答案

1.因为小时侯读的书没有意思,不符合儿童阅读口味,教育方式也单一,束缚儿童天性,所以不喜欢。(意思对即可)

2.①身历其境(意思对即可)

②一方面书的内容形象生动,对儿童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我能驱谴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感受书中的无穷乐趣,欣赏到书中的艺术美。(意思对即可)

3.指书中不懂之处

4.①受年龄和阅历等的影响,有些书暂时是不能全读懂,而要经常读甚至一辈子读才能读懂。

②我不能完全领略书中的精彩.之处。 (意思对即可)

5.少看要十目一行

6.作者:白夜

语句摘录:我的读书经验是,多看要一目十行,而少看要十目一行。

本文主要内容是:我由小时候不喜欢听祖父教书,变为非常喜欢看书。由一目十行的看书,变为懂得要学会精读

篇6:我喜欢书阅读答案

白 夜

题目叫“我喜欢书”,但是想起来,最初我看到书时,并不喜欢。

大约在我4岁的时候,我的祖父教我念书。可真难受了,我坐在那儿念天地人,山水田,一点儿意思也没有,仿佛小鸟给关在笼子里。等到祖父说了声,出去玩一会儿吧!我就像脱缰的小马,高兴极了,跑到草地上,又是跳,又是唱。

然而,我渐渐喜欢书了,大约在5岁时,有一天,我随父亲到9里以外的马厂街去。在街头地摊上,父亲买了一部石印绘图本《三国演义》。我拿起书,一面看,一面走,一面参加刘关张三兄弟的活动。当然,也碰到不少拦路虎,我就绕过去。一路上什么也没看到,一直走到家里,我才放下了书本,离开了三兄弟,我母亲说,这个孩子入了迷了。

我是入了迷了,不看书,我在家里是个小孩子,不得参加各种大人的活动。然而,打开书,我就像个大人,可以走到各种各样人物面前,眼看他们表演,倾听他们谈话。我从他们那里学到各种各样的东西。

后来,我在西南的塘沟集市上,买到一本石印的《千家诗》。我又入了迷了,又读了一路。书中每页皆有插图,同诗对照起来看,实在有意思。我完全进入诗配画的`意境中去,什么烟雨楼台呀,红杏出墙呀,完全忘记了周围的生活了。

到了上中学时,碰到的书太多了,要看得快,才看得完。我记得,我在半天内看完了一本《鲁滨孙漂流记》,真是走马看花了。古人能一目十行,我想,我大概也能一目十行,觉得很高兴。于是,我就喜欢一目十行读下去,读了好多书。

年纪大了,我渐渐发现,有些书一目十行下去,没有真正读懂,必须仔细读下去才行。读一遍不行,再读二遍;读二遍不行,再读三遍。有些书甚至要常常读,越读越读出其中的味道来。《杜诗镜铨》,我就看了五遍;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我就看了五遍;曹雪芹的《红楼梦》,我就看了七遍,如此等等。自然,有些书是要读一辈子的。

要知道书中说些什么,这是比较容易的,然而,你要把书中的财富,变成自己的,那就要费功夫了。比如说吧,我把书合起来,复述书中的一段情节,只能复述大意,如果详细复述也不如书中的精彩。这就是说,我同书还有距离。要缩短这个距离,就得认真读啊,读啊。

然而,书真是太多了,也不能光埋头在几本书中,又要多看。总之,既要多而博,又要少而精。我的读书经验是,多看要一目十行,而少看要十目一行。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quán)_____释 (chōng)_____憬 (shùn)_____间

跌(dàng)_____ 真(dì)_____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填入下列表中,加以改正。(注意形近、音同字的辨析)

千恣百态 喜怒哀乐 追名啄利 足不出户 无拘无束 刘览 五光十式

错别字

纠正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________________,凝聚着人类___________。

4.文章的作者赵丽宏在《晶莹的瞬间》自序中说:“书籍为我打开了许多窗户,使我冲出狭小幽暗的天地,自由自在地在广阔的世界中遨游。”请结合你平时的阅读感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诠;憧;瞬;宕;谛

2.错别字:恣;啄;刘;式

改正:姿;逐;浏;色

3.(1)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

(2)憧憬和理想 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4.“略”。(意对即可)

篇7:灵魂曝光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灵魂曝光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①一座叫赫德莱堡的小镇,这个镇里的人向以诚实著称,镇里有位德高望重的理查兹先生。这天一个陌生人背着一只大口袋去他家,把袋子放在地上说,“请您把它藏好,袋子上系着一张字条,一切都在上面写着。”说完,陌生人就走了。理查兹忙解下字条,上面写着:

②“我以前是一个赌徒,有一次我赌输了钱走投无路,在途经贵镇时,有位好心人给了我二十块钱。后我靠那二十块钱在赌场里发了大财。我现在想报答那个好心人,可我不知道他是谁,我只记得他曾对我说过的一句话,麻烦您用公开登报的方式帮我寻找,谁要是说得出那句话的内容,谁就是我的恩人,袋里的金币就归他所有。我把那句话的内容写在袋子里的一个信封里,一个月以后的星期五请贵镇的柏杰士牧师在镇公所进行公证。”

③看完,理查兹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但这个念头只在他脑子里一闪而过,最终他还是决定去找本镇报馆的主编柯克斯。第二天,报纸出了,整个小镇都轰动了。

④这天,邮递员给理查兹夫妇送一封信。信上写着:那个给钱的人是已经去世的固德逊,当时他说的是:“你不是一个坏人,快去悔过自新吧。”理查兹夫妇兴奋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⑤一个月后的星期五终于到了。一大早,镇公所坐满了人,柏杰士牧师从袋子里拿出那个信封拆开,朗读道:“那句话是——你不是一个坏人,快去悔过自新吧。”接着柏杰士告诉大家,他收到十几封信,每封信都写着:“你不是一个坏人,快去悔过自新吧。”接着他一封一封开始念信。这些信里有银行家宾克顿、报馆主编柯克斯、造币厂老板哈克尼斯等,都是镇里赫赫有名的人物。人们终于明白,原这是一场贪财的闹剧。坐在场子里的理查兹夫妇紧张极了,“上帝呀,下一封该轮到我了!”可是,柏杰士在口袋里摸了半天,说:“没有信了。”理查兹夫妇听到这句话愣住了。

⑥柏杰士从钱袋里捧出一把金币看了看,突然惊讶地说:“上帝,这全是镀黄的铅饼!这里还有一张字条。”说着,他展开字条,念道:赫德莱堡的公民们,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二十块钱和金币。有一天我路过你们这里,受到了你们的侮辱。因此我故意设了这个圈套,让你们镇里最有名望的人都出丑。柏杰士不由地低下头,说:“他赢了,他的那袋假金币把我们全镇的人都打败了!”

⑦“不,有一个人他没有打败,那就是理查兹先生。”说话的人话音刚落,赫德莱堡的人一起高叫起:“理查兹万岁,万岁理查兹!”理查兹夫妇得到这样的荣誉后,反而睡不好觉,吃不下饭。这天,柏杰士托人送一封信。理查兹赶忙关上房门,拆开信一看:

“⑧那一天我是存心救你,你的信我并没有丢失。我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报答你曾经挽救过我的名誉。我是一个知恩必报的人。柏杰士”

⑨理查兹看完这封信,顿觉天旋地转,他想,完了,自己的把柄落在了柏杰士的手里。从此,理查兹夫妇时刻经受着悔恨和怕事情败露的双重折磨,不久就患了重病去世了。

14.“理查兹脑子里闪过”的“念头”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念头一闪而过”?(2分)

答:

15.这篇小说情节的跌宕,引人入胜是靠悬念的设置完成的。请具体找出并说说它的`效果。(6分)

答:

16.“柏杰士牧师”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4分)

答:

17.小说具有极强的讽刺性,请自选两例作简要赏析。(4分)

答:

18.对于小说的结尾第⑨段,你认为有无必要保留?请结合小说内容多角度探究。(7分)

答:

14.不去登报寻找“好心人”,自己吞没袋里的金币;想到自己是以诚实著称,是德高望重的,这一手法过于低劣。(2分。意思符合即可)

15.①、德高望重”的理查兹收到陌生人的一袋金币和信件,该怎样处理?②、公证这天,哪个“好心人”能得到这袋金币?③、柏杰士为什么不宣读理查兹的信?④、理查兹夫妇保住荣誉后会怎样?(4分)悬念的破解既出人意料,又符合情理。这样的情节设置,不但吸引读者阅读,而且有助于表比,极具讽刺意味;②陌生人设置的一个圈套,在一个小镇上演了一场贪财的闹剧,使镇里最有名望的人都出了丑,极其辛辣地讽刺了这些人在金钱面前所表现出的贪婪和虚伪。(4分,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8.可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小说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分析,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7分,表明自己的看法1分,具体分析角度6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1.我认为小说结尾有必要保留。表达主题。(2分)

16.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写请柏杰士公证,柏杰士读信和故意隐瞒理查兹的信以及给理查兹写信等内容,使情节不断推进。

②深化小说的主题。柏杰士作为公证人却并不公正,而且在给理查兹的信中更是表现出虚伪和卑劣,从而从广度上揭露了人性的丑陋。(4分,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17.示例:①称理查兹为人“诚实著称”“德高望重”,而其行为却虚伪、卑劣,形成鲜明对紧承上文信的内容,交代了人物最后的结局故事更加完整;使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理查兹夫妇的死亡,使结局赋有戏剧性,对贪婪和虚伪的人性进行了无情的嘲讽,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我认为小说结尾没有必要保留。理查兹夫妇害怕自己的丑行被揭露并饱受心里折磨前文已有所交代,再交代有重复之嫌;直接用信的内容结尾,内容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已想象的空间更能彰显文章的主题。

篇8:书外功夫阅读训练及答案

书外功夫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2分)

书外功夫

唐双宁

(1)当一个书法家的前提必须是字要写得好,但艺术源于生活,书外功夫也少不了。

(2)什么是“书外功夫”?我用六点来概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件事、师万人长、抒万般情和拓万丈胸。”

(3)“读万卷书”。文、史、哲的书都要读,读好书,就会对人生有透彻的理解。

(4)“行万里路”。念小学时没条件,我就骑着自行车一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地走,行不了万里就行几十里。后来条件好了,我就尽量“行万里路”。我想说“身行”与“心行”的问题。人不可能穷尽天下路,不能“身行”,“心行”也是可以的。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并没有去过岳阳楼,也没去过洞庭湖,但因为他对当地的历史、地理、文化有非常透彻的了解,所以能写出这篇文章。

(5)“经万件事”。这里也有一个“身经”和“心经”的问题。经万件事,才能启发艺术灵感。

(6)“师万人长”。我最佩服的人物:第一是毛泽东,第二是华盛顿,第三是诸葛亮。诸葛亮是典型的德才兼备,他到底是哪里人,到现在还在争,秦桧就没人争,连他的后人都是“我到人前愧姓秦”。书品即人品,人品是立足书坛的必要条件。孙中山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我记得那是送给XX的。

(7)“抒万般情”。我在庐山开会时,利用会议的间隙填了一首词《登庐山》。后来,我据此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奇峰天降,扼大江,取笑黄河兄弟。看谁是中流砥柱?虢人悄然不语,一戏泰岱,二戏华岳,三戏医巫山闾。乍晴乍雨,宠得一身脾气。忽来北国游客,踏尽匡庐,觅得前朝迹。太白俯首,陶潜甘居,一代狂人泣。狂人如此,遍寻天下,谁人能驾驭?信步之间,却在双宁脚底。”我也是只有到了庐山那个地方,才有这样的激情。书法和诗词的创作是一样的。如果没有一种激情,一种胸怀,你的书法可能很工整,也可能很像古人,但肯定写不出自己的风格来。

(8)“拓万丈胸”。管仲曾一箭射中齐桓公,齐桓公后来却不计前嫌,任用他做宰相。没有这般胸怀,他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吗?从事艺术创作也一定要有胸怀,“拓万丈胸”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没有比双脚更高耸的山峰,没有比思想更深邃的海洋,没有比眼界更宽广的平原,没有比胸怀更博大的世界。” (节选自唐双宁《书法——人类精神的心电图》)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文(6)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为第(8)段补写一个事例,从反面进行论证。(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说“读好书,就会对人生有透彻的理解。”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要当好一个书法家必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件事、师万人长、抒万般情和拓万丈胸。”(或要当好一个书法家,书外功夫少不了。)

小题2:举例论证(1分)和对比论证(1分)。举了诸葛亮和秦桧的例子,有力的论证了人品是立足于书坛的必备条件。(1分)

小题3:例一:周瑜心胸狭隘,他不肯诸葛亮胜于他,百般暗算,最后被诸葛亮三气吐血而死。

例二:庞涓他不愿孙膑胜于他,施加毒手,最后兵败身亡。 例三:王伦不宽容林冲和其他好汉,最终遭杀身之祸。(2分)

小题4:例一:读书可以开拓眼界,通过别人的眼睛去看世界,通过与作者的交流去感受古今中外。

例二: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容,明辨是非。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从而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判断论点的方法:1.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句子。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弄清作者对什么问题而发议论的,针对所谈问题的`看法是什么.3.看文中出现中心论点的信息词以及常出现位置。简单说:①标题 ②看文首 ③看结尾④归纳文意 ⑤看关键词:“我认为”“我觉得”“因此”“所以”等。本题就是看位置:开头。看关键词加以总结。

小题2: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立论文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本文第③④段分别列举了王安石和华盛顿的事例,这属于举例论证,而这两个自然段又是一反一正,因此又属于对比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的具体句式:举例论证——举﹍﹍事例,证明了﹍﹍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对比论证——运用对比,突出了﹍﹍,强调了﹍﹍,使论证更鲜明,更有力。此题就套用此句式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论点,补写论据。这是近年来常见的题型,看起来要求比较宽泛,但补写的论据也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说服力强。要答好这类题,需要平时留心生活,多读书多积累。更要注意本题的要求:从反面进行论证。

小题4:

试题分析:近几年中考议论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呈上升趋势。此类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更注重考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这些开放型试题更能体现新课标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为了适应这类试题,我们平时要开展演讲、辩论等能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活动,让他们发表有理有据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同时还要训练他们语言准确简明的答题能力。

篇9:我的灵魂我的书散文

我的灵魂我的书散文

有一年,一个美国小伙子考上了哈佛大学念工程学。哈佛大学第一年有个核心课程,所谓核心课程,就是新学生进校不是上专业课,而是上全体学生都必须上的公共课。这些课的内容千奇百怪,什么都有,但不管怎样,学校认为这些是任何一个哈佛学生都应涉猎的知识领域。于是这个学生就选了一门课,但选完后他非常后悔。选了什么课,是《中古英文文学》。想想看,一个想学工程的学生,跑去念《中古英文文学》,肯定非常痛苦。更要命的是,教课的这位教授年纪大,说话慢,讲课风格老派,听着很闷,所以他经常逃课。

好不容易熬完了一学期的课,放暑假了,他很高兴。他要打工挣钱,就在学校附近的一家旧书店里找了份兼职。干什么呢?这种书店常常接到电话,被叫去别人家里收一些旧书回来,然后出售他就干这个。

有一天,老板派他去哈佛大学旁边的一户人家里去收书。他去了,一个老太太开的门。老太太很忧伤,介绍后他发现,老太太竟是教他那门《中古英文文学》课的教授的夫人。原来这位教授上完这学期的课后没多久就死了,死后留下了一屋的书,老太太觉得这些书让她睹物思人,所以决定把它们卖掉,于是就联系了这家旧书店,恰好是这个小伙子被派来收书。

这时,小伙子意识到,原来他刚上完的那门课是这位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门课,他是这位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批学生之一。虽然他不喜欢这位教授,但他的心情也很沉重。当他去看这些书该怎么搬时,他发现教授书房的一整面墙的书柜里全是廉价的侦探小说。这个学生笑了,这个老家伙平时上课很严肃,原来最爱看的是侦探小说。竟有这种兴趣?他觉得很好笑。

这个书房后面是一扇大玻璃门,出去后是一个小花园,非常漂亮。他在看这个花园的时候,听到老太太说:我丈夫生前最大的嗜好就是种花剪草。玻璃门旁边还有两个书柜,里面放的全是园艺书。看了半天,这个学生做出了决定:我不搬这些书了!于是他回去和老板说:老板,我想把这位教授的书都买下来。老板惊讶地问:你全要?价钱你付得起吗?学生说:那薪水我就不要了。老板说:那也不够。学生说:那这样吧,我接下来几个暑假都来你这里打工,薪水全给你,行吗?

老板问:你为什么买这些书?这个学生说,以前上课时,他只觉得这位教授很沉闷、很学术,原来这只反映了教授的一面。当他去了教授的家,看了他的书房和藏书后,他才发现了教授完整的人格。这位教授喜欢廉价版本的侦探小说,侦探小说里面还画线做笔记笔记里还写粗话;这位教授还喜欢种花草,草坪上洒水器刚洒过,叶子上还有水珠。这些都是教授生前最爱的东西。

爱好、兴趣,甚至癖好,都彻底浮现在教授的书房里。当时这个学生有种很强的感觉:如果把这些书搬回旧书店,就得把它们分散,分门别类地放在旧书店的'书架上,然后再去卖。这样一来,教授的藏书就崩溃了、解体了。而现在当这些书在它们主人书房里时,它们是完整的。完整的意思是什么呢? 这些书完整地表达了它们主人的人格、灵魂。所以这个学生觉得,只要教授的藏书还在,只要这些书仍是完整地在一起,这个教授就还没死,他的灵魂就还在这些书里面。

他觉得他应该让这个教授的灵魂完整地保留下来要把它们买下来,不要拆散它们!这个老板听了他的话后就说:算了,这些书我6折卖给你,你在我这里打3年工就够了。于是他在这里打了3年的工。

这个故事是真的。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人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书,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全部,就是这个人。

篇10:《灵魂曝光》阅读答案

《灵魂曝光》阅读答案

一座叫赫德莱堡的小镇,这个镇里的人向来以诚实著称,镇里有位德高望重的理查兹先生。这天一个陌生人背着一只大口袋去他家,把袋子放在地上说,“请您把它藏好,袋子上系着一张字条,一切都在上面写着。”说完,陌生人就走了。理查兹忙解下字条,上面写着:

我以前是一个赌徒,有一次我赌输了钱走投无路,在途经贵镇时,有位好心人给了我二十块钱。后来我靠那二十块钱在赌场里发了大财。我现在想报答那个好心人,可我不知道他是谁,我只记得他曾对我说过的一句话,麻烦您用公开登报的方式帮我寻找,谁要是说得出那句话的内容,谁就是我的恩人,袋里的金币就归他所有。我把那句话的内容写在袋子里的一个信封里,一个月以后的星期五请贵镇的柏杰士牧师在镇公所进行公证。

看完,理查兹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但这个念头只在他脑子里一闪而过,最终他还是决定去找本镇报馆的主编柯克斯。第二天,报纸出来了,整个小镇都轰动了。

这天,邮递员给理查兹夫妇送来一封信。信上写着:那个给钱的人是已经去世的固德逊,当时他说的是:“你不是一个坏人,快去悔过自新吧。”理查兹夫妇兴奋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一个月后的星期五终于到了。一大早,镇公所坐满了人,柏杰士牧师从袋子里拿出那个信封拆开,朗读道:“那句话是——你不是一个坏人,快去悔过自新吧。”接着柏杰士告诉大家,他收到十几封信,每封信都写着:“你不是一个坏人,快去悔过自新吧。”接着他一封一封开始念信。这些信里有银行家宾克顿、报馆主编柯克斯、造币厂老板哈克尼斯等,都是镇里赫赫有名的人物。人们终于明白,原来这是一场贪财的闹剧。坐在场子里的理查兹夫妇紧张极了,“上帝呀,下一封该轮到我了!”可是,柏杰士在口袋里摸了半天,说:“没有信了。”理查兹夫妇听到这句话愣住了。

柏杰士从钱袋里捧出一把金币看了看,突然惊讶地说:“上帝,这全是镀黄的铅饼!这里还有一张字条。”说着,他展开字条,念道:赫德莱堡的.公民们,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二十块钱和金币。有一天我路过你们这里,受到了你们的侮辱。因此我故意设了这个圈套,让你们镇里最有名望的人都出丑。柏杰士不由地低下头,说:“他赢了,他的那袋假金币把我们全镇的人都打败了!”

“不,有一个人他没有打败,那就是理查兹先生。”说话的人话音刚落,赫德莱堡的人一起高叫起来:“理查兹万岁,万岁理查兹!”理查兹夫妇得到这样的荣誉后,反而睡不好觉,吃不下饭。这天,柏杰士托人送来一封信。理查兹赶忙关上房门,拆开信一看:

那一天我是存心救你,你的信我并没有丢失。我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报答你曾经挽救过我的名誉。我是一个知恩必报的人。

柏杰士

……

11.“理查兹脑子里闪过”的“念头”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念头一闪而过”?(3分)

12.这篇小说情节跌宕,引人入胜。请就此作简要分析。(4分)

13.“柏杰士牧师”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4分)

14.小说具有极强的讽刺性,请自选两例作简要赏析。(4分)

15.下面是这篇小说的两种结尾,你认为哪一种好?为什么?(5分)

结尾一:理查兹看完这封信,顿觉天旋地转,他想,完了,自己的把柄落在了柏杰士的手里。从此,理查兹夫妇时刻经受着悔恨和怕事情败露的双重折磨,不久就患了重病去世了。

结尾二:理查兹看完这封信,顿觉浑身轻松,他想,这下好了,曾经的恩赐终于有了回报。从此,理查兹夫妇的声望越来越高,小镇上的人都对没有被“那袋假金币”打败的这对夫妇毕恭毕敬。

试题答案:

11.不去登报寻找“好心人”,自己吞没袋里的金币;想到自己是以诚实著称,是德高望重的,这一手法过于低劣。(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2.“德高望重”的理查兹收到陌生人的一袋金币和信件,该怎样处理?这是悬念一;公证这天,哪个“好心人”能得到这袋金币?这是悬念二;柏杰士为什么不宣读理查兹的信?这是悬念三;理查兹夫妇保住荣誉后会怎样?这是悬念四。而悬念的破解既出人意料,又符合情理。这样的情节设置,不但吸引读者阅读,而且有助于表达主题。

(4分。内容分析3分,指出效果1分。从其他角度分析情节且言之成理亦可。有欠缺酌扣)

13.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写请柏杰士公证,柏杰士读信和故意隐瞒理查兹的信以及

给理查兹写信等内容,使情节不断推进。

②深化小说的主题。柏杰士作为公证人却并不公正,而且在给理查兹的信中更是表现出虚伪

和卑劣,从而从广度上揭露了人性的丑陋。(4分,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4.示例:①称理查兹为人“诚实著称”“德高望重”,而其行为却虚伪、卑劣,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讽刺意味;②陌生人设置的一个圈套,在一个小镇上演了一场贪财的闹剧,使镇里最有名望的人都出了丑,极其辛辣地讽刺了这些人在金钱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贪婪和虚伪。

(4分,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5.可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方面分析,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5分,

至少从两个方面作分析,各2分,语言表达1分。有欠缺酌扣)

书谢御史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丑小鸭阅读训练及答案

兄弟阅读训练及答案

旧唐书阅读训练及答案

口技阅读训练及答案

《我能行》阅读答案

高中语文《中华文明的灵魂》阅读答案

穿透灵魂的微笑阅读答案

《冰雪里的灵魂》阅读答案

《母亲,我是你儿子》的阅读训练及答案

我的灵魂我的书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我的灵魂我的书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