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时间:2023-03-15 03:48:08 作者:早安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早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心理学书籍:《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心理学书籍:《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欢迎阅读分享。

篇1:心理学书籍:《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内容简介:

巨额奖金可以带来高业绩吗?“主人翁意识”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奏效吗?专业化分工真的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吗?速溶咖啡为什么没有煮制咖啡味道好?我们为什么会有报复的欲望和行动?为什么幸福感会很快被生活的平庸侵蚀掉?为什么现代社会择偶的成功率远低于媒妁之言的年代?

作者一一剖析了我们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中的种种“非理性”行为发生的原因——从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到我们的择偶和婚姻生活,再到情绪的效应和幸福的标准——赋予我们看待工作和生活的全新视角。

更重要的是,作者认为,非理性未必是坏事,非理性也可以作出完美决策。坦然接受自己非理性的本能,彻底颠覆工作和生活中徒劳的逻辑,重新作出适合自己的完美决策,工作上的成就感和生活中的幸福感唾手可得。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适用于:对经济学有兴趣的大众读者,想学习经济学却不懂传统经济理论的人,学生、职场人士,喜欢猎奇的读者。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丹?艾瑞里 译者:赵德亮

丹艾瑞里,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获得心理学博士及商学博士学位。他的文章曾发表在许多重要的学术期刊以及大众媒体上,包括《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报》、《科学人》杂志和《科学》期刊等。著作有《怪诞行为学》和《怪诞行为学2》。

媒体推荐:

丹·艾瑞里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也是一位出色的社会科学家。本书系统展示了他所进行的一个又一个生动的行为经济学实验,以及他的敏锐洞见。借由他的个人经历和实验研究,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人类并非想象的那样理性。

——乔治·阿克尔洛夫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柠檬理论”的提出者

事实上,人类并不像计算机那样长于逻辑,这不是“漏洞”,而是本能。在这本充满了洞见性、幽默感和启迪性的书中,艾瑞里向我们展示了短期的情绪波动会长期影响我们的行为决策,但我们常常视而不见。

——克里斯·安德森 美国《连线》杂志总:,《长尾理论》、《免费》作者

丹·艾瑞里认为,容易犯错误、贪图眼前利益、有报复心理、感情用事、被偏见左右是人类的本性。他教给我们克服这些缺点的方法,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关系更融洽,工作更成功。

——《纽约时报》书评版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莫过于超越以往的成功,丹·艾瑞里做到了。本书相较于《怪诞行为学》来说毫不逊色,书中诙谐幽默的观点将会深刻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包括金钱、工作、友情和爱情。

——《哈佛商业评论》书评版

本书深入剖析了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特点,令人大开眼界。它证实了颠覆逻辑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波士顿环球报》

图书目录:

||| 引言 人们并非想象的那样理性 1

第一部分 以匪夷所思的方式彻底颠覆职场中的既定逻辑8

第一章 金钱的诱惑:为什么巨额奖金带不来高业绩?8

激励与表现呈“倒U形关系” 8

三名参与者,谁会拿到最多的游戏奖金? 10

面对巨额奖金的诱惑,表现为何大失水准?15

损失厌恶与对年终奖的预期16

高额奖金是一柄双刃剑 17

决胜时刻,MVP球员比一般球员投篮命中率更高? 19

社会压力下的表现失常 22

金钱的压力与心无旁骛的剑侠 24

第二章 工作的意义:从乐高游戏中,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 28

职业、理想与价值观 28

薪酬待遇与工作成果,你更看重哪一个? 29

反寄生的鹦鹉和饥肠辘辘的老鼠 30

“意义”的激励作用不可小觑 34

你愿意组装多少个乐高玩具? 35

扣针的生产与《摩登时代》 41

给工作赋予意义,让员工更有成就感 43

第三章 宜家效应:为什么我们会高估自己的劳动成果? 44

为什么我们喜欢买需要自己动手组装的宜家家具? 44

烤炉里的诀窍和70/30烹饪法则 44

自己折的千纸鹤看上去更漂亮 47

为什么我们愿意购买高价的定制商品? 50

谁家的孩子更聪明、更可爱? 51

有过程,更要有结果 53

努力付出也是一种享受 55

第四章 自我的偏见:为什么“我”的点子比“你”的要好? 57

这个创意是我想出来的! 57

谁的解决方案最可行? 58

爱迪生手中的“牙刷” 62

非理性既是天使,也是魔鬼 64

第五章 报复的本能:为什么我们寻求正义和公平的对待? 63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人类的本能 67

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信任和报复 66

向银行家扔烂西红柿 68

被劣质的售后服务严重激怒的客户 69

一个12秒电话引发的两种行为表现 72

报复的口口相传和恶性循环 74

你想报复的到底是谁? 76

企业应该如何对待客户的报复? 78

“对不起”三个字的魔力 80

报复是痛苦,而非愉悦82

因报复而成功的企业家82

第二部分 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挑战生活中的常规 83

第六章 适应的法则:如何提高我们的幸福生活指数? 83

人体拥有奇异的适应能力 83

疼痛耐量取决于痊愈的希望 84

幸福感会持续多久? 89

“快乐水车”与幸福指数 92

幸福感和厌恶感的“中断测试” 93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96

善用适应性,提高生活的幸福感 98

第七章 美丽的标准:你会选择谁做你的终身伴侣? 101

面目全非的少年 101

是否有女孩愿意与我约会? 102

灵与肉的激烈战争,谁是胜者? 102

郎才女貌与适应性择偶 104

你会选择和谁约会?107

美貌不是择偶和幸福婚姻的唯一标准 110

每个人都有得到幸福的机会 113

第八章 市场的失灵:为什么在线约会比不上媒妁之言? 114

剩男剩女成为现代社会的一普遍问题 114

在线约会的有效性微乎其微 116

斯科特的在线约会故事 119

普通约会与在线约会的结合体——虚拟约会 120

用行为经济学解决择偶市场失灵的问题 123

第九章 感情的偏好:为什么我们选择帮助某个人,却漠视许多人的痛苦? 126

杰西卡与卢旺达屠杀 126

可识别受害者效应:你会把钱捐给谁? 127

密切度、生动感与“杯水车薪”效应 129

理性思维让我们缺乏爱心 131

钱应该花在哪里? 132

如何激励人们向重大灾害的受害者伸出援手? 134

第十章 短期情绪的长期效应:为什么我们常常感情用事? 136

我们的行为都会被情绪左右 136

自我羊群效应和情绪层叠 139

最后通牒游戏:应该怎样分配这笔钱? 141

复合型羊群效应对决策的长期影响 143

独木舟与夫妻关系 146

第十一章 非理性的教训:为什么一切决策都需要检验? 149

是什么在左右我们做出重大决策? 149

专家与政策的非理性 152

致谢 157

篇2:《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积极的力量――微笑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积极的力量――微笑

杨丽娜

暑假里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翻开书,我就被序言中的一段话吸引: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极力量(愤怒、怨恨、自卑等)。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披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一点积极心里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幸福完整的人。

这段话促使着我不断地向后翻,里面一个个案例,仿佛就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似的,竟是如此的契合。作者用他的积极心理学,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应对策略,我被作者的智慧所折服,猛然想起,曾经,我无意中也用他积极心理学去开展纠错教育,并且效果还不错呢。

那时,我刚从事教育工作没多久,不知道怎么去管理,每天板着脸,要树威信,直到有一天,我从孩子的日记中看到了:“杨老师极少笑,老是板着一张冷面孔,有时候想跟老师多说一句话都不敢”。当我们班得到流动红旗,获得“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时,杨老师的脸依然那么严肃,似乎这些荣誉的得来本来就是应该的;当我们做错了事,杨老师的脸还是那么严肃,但严肃中更多的是斥责。虽然我们知道杨老师都是为了我们好,但是她为什么总是不笑一笑呢?”当看到学生的这篇日记时,我感到有根无形的鞭子在抽打着我的心灵。我也何尝不想“一笑泯恩仇“呢?但总感觉一“笑“会让学生爬到我头上来,班级纪律就会松散。

日记之后的某天,放学好一会了,我在教室门口环顾了一下教室,发现值日生没在值日,有几个男孩子竟然还拿着扫把在打闹。一看这情景,我的火气上来了,值日生竟然在我眼皮底下“失职”,当我准备要批评失职的人员时,发现平时动作慢吞吞的超伦拿起了扫把,开始扫地。这孩子平时动作慢吞吞影响自己就算了,如今失职,我更火了。

我正准备走进教室,没想到,半路班长子潇“杀”出来,只听他对正在认真扫地的超伦没好气地说:“抢了我扫把啦,走开,今天是我值日的!那么勤劳干嘛哦。”超伦只应了一声“哦”,低着头走开了。霎那间,我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回家路上,我一直在回想着刚才的情景:子潇自己失职了不说,还讽刺勤劳的超伦,这样子以后超伦还会干好事?可是怎么样才能让她比较心服地接受教育,同时保住她的自尊心呢,头脑中出现了好几种对策:严肃的批评一顿?似乎治标不治本。通知她父母,让她当教师的父母教育?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但如果不借此好好教育她一番,难保班级里的好事都被她给“扼杀”了。该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有办法了!

第二天通过同学把子潇请到了办公室,但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摆着一张严肃的面孔,(在学生面前我很少笑)而是温和地和她聊起天来。讲起了昨天值日的事,我也没有狠狠地批评她,而是用微笑,用真诚,既肯定她做得对的,又慢慢引导,让她真心知道自己的错误,

当她离开时,只见她也冲我微微一笑,我感到了一丝欣慰,这是有史以来师生对话中最轻松的一次。

以往遇到类似事件,我通常会摆着一张严肃的面孔,摆出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总以为老师充满斥责的话是学生心中的一根刺,让他们可以有所警惕,但今天我把“架子”放下了,跟学生站在了同一条线上,至始至终都保持着“微笑”的面容,尽管是“笑”中藏“话”。但是尝试的微笑教育不知道是否有效呢?

后来在她《感谢母校,感谢老师》的读后感中,我找到了答案。

老师教育了我很多次,印象最深的那次让我难忘……

放学后,正好轮到我们这组值日。超伦不是我们这组,可他却在那“装勤劳”我走上前,说:“抢了我扫把啦,走开,今天是我值日的!那么勤劳干嘛哦。”“哦……”超伦应了一声,放下扫把就走开了。杨老师正好也在旁边。

第二天,杨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本以为会被这个严肃的老师骂惨,我忐忑不安地走进办公室,小声地喊了声:“报告!”“进来!”没想到老师竟然面带微笑地看着我。谁知老师提到了超伦,我心里紧张啊,肯定要被“骂”了。可又一次出乎我意料,老师好像跟我闲聊一样,让我想想,超伦前一天被我讽刺了后,他以后还会‘抢事’干吗?也许正如老师所说的:“你太辛苦了,我来,你去休息一下?” 不仅没打击他的'自信心,还称赞了他。

我看着杨老师一直在笑,受宠若惊,让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真是虚惊一场。“好了,你去教室吧!叫同学们自习。”老师亲切地说。“嗯,知道了老师。”离开办公室时,我心里可高兴了。平时凶巴巴,老板着脸的杨老师,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太棒了!回去后,  我跟几个女同学讲了这件事,她们都羡慕我有如此厚待,哈哈。

我感到老师真是和蔼可亲……

不久就要离开母校了,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对我的教导,特别是那次的教育让我知道了如何做一名称职的班长。我想对杨老师说:“老师,你辛苦了,为了教育我,你花了那么多心思,我会牢记你当时的话,还有你的笑容,很好看!…

谢谢你,老师!

看到这里,我内心深处那一座“冰山”似乎被融化了,有着说不出的感动,“微笑”两字的力量真大,真是“育生细无声”。正如诗人所说的:微笑是阳光。的确,微笑会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健康成长。每天给学生一脸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吧!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积极心理学论文

积极心理学学习心得

心理学好看书籍推荐

热门高分心理学的书籍推荐

有趣的心理学书籍推荐

讲述“疯子”的心理学书籍

职场人看的职场心理学书籍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范文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心理学书籍:《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通用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心理学书籍:《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