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庐记文言文

时间:2023-03-21 03:45:09 作者:流明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流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吾庐记文言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吾庐记文言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吾庐记文言文

吾庐记文言文

季子礼,既倦于游,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名曰吾庐。

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宫之,平畴崇田,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视勺庭为胜焉。

于是高下其径,折而三之。松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之华,荫于径下,架曲直之木为槛,垩以蜃灰,光耀林木。

客曰:“斗绝之山,取蔽风雨足矣。季子举债而饰之,非也。”或曰:“其少衰乎?其将怀安也。”

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至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兵变者再,索人而杀之,金铁鸣于堂户,尸交于衢,流血沟渎。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及其北游山东,方大饥,饥民十百为群,煮人肉而食。千里之地,草绝根,树无青皮。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客有让余者曰:“子之兄弟一身矣,又唯子言之从。今季子好举债游,往往无故冲危难,冒险阻,而子不禁,何也?”余笑曰:“吾固知季子之无死也。吾之视季子之举债冒险危而游,与举债而饰其庐,一也。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终身守闺门之内,选耎趑趄,盖井而观,腰舟而渡,遇三尺之沟,则色变不敢跳越,若是者,吾不强之适江湖。好极山川之奇,求朋友,揽风土之变,视客死如家,死乱如死病,江湖之死如衽席,若是者,吾不强使守其家。孔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夫若是者,吾所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乐为之,而吾何暇禁?”

季子为余言,渡海时舟中人眩怖不敢起,独起视海中月,作《乘月渡海歌》一首。兵变,阖而坐,作《海南道中诗》三十首。余乃笑吾幸不忧恐泣下也。

庐既成,易堂诸子,自伯兄而下皆有诗;四方之士闻者,咸以诗来会,而余为之记。

——选自道光刻本《易堂九子文钞·魏叔子文钞》

季子魏礼,已经对四方飘游的生活感到厌倦了:他曾经南面直到海南岛,北面到河北一带,于是筑屋于勺庭的左角,说:“这才真是我安身的地方了!”便名为“吾庐”。

吾庐在翠微峰上位址最高,群山围绕着它,高高低低的田地,交错其下,极目四望,大约有几十里,所以要比勺庭幽美。

他又顺应地势,将小径折成三段。松声迎风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这些花叶,掩映于径下,用曲直不一的木条做成栏杆,涂上了蚌壳灰,它的光泽便闪烁在林木之间了。

有人说:“筑屋于陡峭的山上,只要能遮蔽风雨就够了,季子却借债来布置,实在不值得。”也有人说:“大概季子的意志有些衰颓了吧,因而想过过安逸的生活。”

当季子南游的时候,车子奔驰在瘴气郁结的.异乡,身冒不测的风险,远离朋友,独个儿无所作为,就此前往海南岛。到了那里,一夜之间大海风便将房屋吹毁,只得躺在露天之下。又碰到两次兵变,老百姓被乱兵搜寻到就遭杀害,刀剑之声响彻门庭,尸体堆积在大街上,鲜血流注于沟道。有的人把消息告诉家里,家里人吓得哭了,我却象平日一样谈笑吃喝。后来他又北游山东,恰巧逢到大荒年,灾民成群结队,煮人肉充饥。千里之内,连草根树皮都食尽了,家里人听到后,更加害怕,可是季子竟然还能到达河北。

有人责备我说:“您和季子是同胞兄弟,他又事事都听您的话,现在季子喜欢借债远游,常常受到意外的灾难,您为什么不加阻止?”我笑着说:“我原知季子是不会死的呀!我看季子的借债冒险而远游,和他的借债布置屋子是一样道理;而且人都以能实现自己志愿为舒畅。如果他只想毕生终老于内室之中,连走一步路也瞻前顾后、似进非进,盖上井盖才敢看井,系着腰舟才肯渡水,一见三尺宽的沟,立即大惊失色不敢跳越,象这样的人,我决不会强使他到江湖之上。反之,如果性喜纵情于奇山异水,寻访良朋好友,吸取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把死在外地看作死在家里,死在变乱中看作死于疾病,死在江湖间看作死在床席上一样,象这样的人,我决不会强使他坐守在家里。孔子说:‘有志气的人是连死在山沟里也毫不顾虑的。’象这样的行动,我自己虽然做不到而子弟们却能做到,并且正是出于他们的志趣乐于做去,我连赞成都来不及怎么还能阻止呢?”

季子还对我说过:渡海时同船的人都被风浪颠簸得头晕心惊不敢起床,唯有他起而赏览海上月色,还作了一首《乘月渡海歌》。兵变时,他也镇定地闭门而坐,作了三十首《海南道中诗》。我听了,便暗笑自己幸亏没有象家里人那样吓得哭泣。

吾庐筑成后,易堂的各位人士,从我大哥以下都写诗纪念,各地文士得知后,也都以诗篇来聚会,我就写了这篇《吾庐记》。

篇2:《吾庐记》诗词鉴赏

《吾庐记》诗词鉴赏

季子礼(1),既倦于游,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2)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名曰吾庐。

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宫之,平畴崇田,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视勺庭为胜焉。

于是高下其径,折而三之。松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3)之华,荫于径下,架曲直之木为槛,垩以蜃灰(4),光耀林木。

客曰:“斗绝之山,取蔽风雨足矣。季子举债而饰之,非也。”或曰:“其少衰乎?其将怀安也。”

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至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兵变者再,索人而杀之,金铁鸣于堂户,尸交于衢,流血沟渎。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及其北游山东,方大饥,饥民十百为群,煮人肉而食。千里之地,草绝根,树无青皮。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客有让余者曰:“子之兄弟一身矣,又唯子言之从。今季子好举债游,往往无故冲危难,冒险阻,而子不禁,何也?”余笑曰:“吾固知季子之无死也。吾之视季子之举债冒险危而游,与举债而饰其庐,一也。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终身守闺门之内,选耎(6)趑趄,盖井而观,腰舟而渡,遇三尺之沟,则色变不敢跳越,若是者,吾不强之适江湖。好极山川之奇,求朋友,揽风土之变,视客死如家,死乱如死病,江湖之死如衽(7)席,若是者,吾不强使守其家。孔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夫若是者,吾所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乐为之,而吾何暇禁?”

季子为余言,渡海时舟中人眩怖不敢起,独起视海中月,作《乘月渡海歌》一首。兵变,阖而坐,作《海南道中诗》三十首。余乃笑吾幸不忧恐泣下也。

庐既成,易堂诸子(8),自伯兄而下皆有诗;四方之士闻者,咸以诗来会,而余为之记。——选自道光刻本《易堂九子文钞·魏叔子文钞》

【注】(1)季子礼:魏礼,字和公,号季子。(2)勺庭:作者翠微山堂号。(3)辛夷:木名,亦称木兰,开紫红花。华,通“花”。(4)垩(è)以蜃灰:涂刷蛤壳粉。垩,涂刷。蜃,指大蛤。(5)瘴癞(laì):我国南方湿热,山林间蒸发之烟气,使人致病,故有此称。(6)选耎(ruǎn):怯懦。选,通“巽”,怯懦、柔弱。耎,同“软”。(7)衽(rèn):指家中床席。(8)易堂诸子:作者与魏祥、魏礼,及李腾蛟、丘维屏、彭任等人,在翠微峰建立学舍,讲学论文,号易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群山宫之 宫:围绕

B. 故视勺庭为胜焉视:看待

C. 客有让余者 让:责备

D. 揽风土之变 揽:阅历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少衰乎?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B.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若属皆且为所虏

C.又唯子言之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余乃笑吾幸不忧恐泣下也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11.理解本文内容,选出不符合孔子“志士不忘在沟壑”精神品格的一项是( )

A. 至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

B. 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C. 盖井而观,腰舟而渡。

D. 兵变,阖而坐,作《海南道中诗》三十首。

12.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季子礼“作屋于勺庭之左肩”,已经对四方飘游的生活感到厌倦了,是想过过安逸的生活,已经丧失了孔子所说的“志士不忘在沟壑”的精神风骨了。

B. 这篇记文,写“吾庐”周围的景物,虽然着墨不多,但松声花影,已使读者如闻如见。

C. 作者主张,只有通过艰险的环境来锻炼,才能成为有用之材,不能“终身守闺门之内”,作“遇三尺之沟,则色变不敢跳越”的懦夫。

D. 对于季子“冒险危而游”,“家人忧恐泣下”,而作者身为兄长“不忧恐泣下”,是因为作者赞成季子“其志且乐为之”态度。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3分)

(2)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2分)

(3)夫若是者,吾所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乐为之,而吾何暇禁?(3分)

参考答案:

9【B】 B.视 :比较

10【C】 A大概/难道B. 而且/将要C. 都是起提宾作用的助词,不译。D.于是,便/才11 【C】孔子 “志士不忘在沟壑”指的.是“有志气的人连死在山沟里也毫不顾忌的”,是一种为实现志向不畏艰险的勇毅精神。“盖井而观,腰舟而渡”,在文中指的是 “瞻前顾后”的懦夫行为。

12.【A】从“吾之视季子之举债冒险危而游,与举债而饰其庐,一也”一句可以看出。季子在“斗绝之山”建“华屋”的举动,也证明了“志士不忘在沟壑”的精神犹存。

13.(1)译文:当季子南游的时候,车子奔驰在瘴气郁结的异乡,身冒不测的风险,远离朋友,独个儿无所作为,就此前往海南岛。

(2)译文:有人把季子的消息告诉家里人,家里人担心恐惧得哭了,而我却象平日一样谈笑吃喝

(3)译文:像季子这样的行动,我所做不到的事情而我家子弟却能做到,正是出于他们的志趣并且乐于做,我连赞成都来不及怎么还能阻止呢(我有什么理由阻止他那样做呢)?

【译文】

季子魏礼,已经对四方飘游的生活感到厌倦了,他曾经南面直到海南岛,北面到河北一带,于是筑屋于勺庭的左角,说:“这才真是我安身的地方了!”便名为“吾庐”。

吾庐在翠微峰上位址最高,群山围绕着它,高高低低的田地,交错其下,极目四望,大约有几十里,所以要比勺庭幽美。

他又顺应地势,将小径折成三段。松声迎风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这些花叶,掩映于径下,用曲直不一的木条做成栏杆,涂上了蚌壳灰,它的光泽便闪烁在林木之间了。

有人说:“筑屋于陡峭的山上,只要能遮蔽风雨就够了,季子却借债来布置,实在不值得。”也有人说:“大概季子的意志有些衰颓了吧,因而想过过安逸的生活。”

当季子南游的时候,车子奔驰在瘴气郁结的异乡,身冒不测的风险,远离朋友,独个儿无所作为,就此前往海南岛。到了那里,一夜之间大海风便将房屋吹毁,只得躺在露天之下。又碰到两次兵变,老百姓被乱兵搜寻到就遭杀害,刀剑之声响彻门庭,尸体堆积在大街上,鲜血流注于沟道。有的人把消息告诉家里,家里人吓得哭了,我却象平日一样谈笑吃喝。后来他又北游山东,恰巧逢到大荒年,灾民成群结队,煮人肉充饥。千里之内,连草根树皮都食尽了,家里人听到后,更加害怕,可是季子竟然还能到达河北。

有人责备我说:“您和季子是同胞兄弟,他又事事都听您的话,现在季子喜欢借债远游,常常受到意外的灾难,您为什么不加阻止?”我笑着说:“我原知季子是不会死的呀!我看季子的借债冒险而远游,和他的借债布置屋子是一样道理;而且人都以能实现自己志愿为舒畅。如果他只想毕生终老于内室之中,连走一步路也瞻前顾后、似进非进,盖上井盖才敢看井,系着腰舟才肯渡水,一见三尺宽的沟,立即大惊失色不敢跳越,象这样的人,我决不会强使他到江湖之上。反之,如果性喜纵情于奇山异水,寻访良朋好友,吸取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把死在外地看作死在家里,死在变乱中看作死于疾病,死在江湖间看作死在床席上一样,象这样的人,我决不会强使他坐守在家里。孔子说:‘有志气的人是连死在山沟里也毫不顾虑的。’像这样的行动,我自己虽然做不到而子弟们却能做到,并且正是出于他们的志趣乐于做去,我连赞成都来不及怎么还能阻止呢?”

季子还对我说过:渡海时同船的人都被风浪颠簸得头晕心惊不敢起床,唯有他起而赏览海上月色,还作了一首《乘月渡海歌》。兵变时,他也镇定地闭门而坐,作了三十首《海南道中诗》。我听了,便暗笑自己幸亏没有象家里人那样吓得哭泣。

吾庐筑成后,易堂的各位人士,从我大哥以下都写诗纪念,各地文士得知后,也都以诗篇来聚会,我就写了这篇《吾庐记》。

赏析:

这篇记文,先写吾庐周围的景物,虽然着墨不多,但松声花影,已使读者如闻如见。折木为槛,刷以蚌灰,其实也是就地取材,草草成家,可是却已有两个人在议论:一个批评魏礼不该借债饰庐,一个揣测魏礼或许意志衰退。这两个人物可能是虚构的,甩他们的三言两语,引出作者自己要阐述的主旨,这就是“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

这篇文章选自《魏叔子文集》卷十六。是魏禧为其弟魏礼的“吾庐”写的居室记。记中既写了“吾庐”的得名与景物,而篇幅更多的则是在写其弟的为人,以及他对其弟的培养与希望。作者主张,只有通过艰险的环境来锻炼,才能成为有用之材,不能“终身守闺门之内”,作“遇三尺之沟,则色变不敢跳越”的懦夫。这对于现代的读者仍有启示作用。文章讲究起伏变化,反映当时的社会面也广,含意也发人深省。

作者简介

魏禧(1624—1680),字冰叔,一字叔子,号勺庭,江西宁都人。十一岁时,补县学生。明朝灭亡,隐居翠微峰。四十岁时,出游江浙一带,广泛结交隐逸之士。1678年(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词,因病推辞。有司催他上道,不得已至南昌,称病重,于是放归。两年后去世。魏禧及其兄魏际端,弟魏礼,并有文名,被称“宁都三魏”。三魏与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丘维屏、曾灿、彭任七人讲学于宁都翠微峰的易堂,提倡古文实学,世称“易堂九子”。魏禧喜好读史,尤其喜好《左传》及苏洵文章。其文“凌厉雄杰”,为世所称道。著有《魏叔子文集》等。

篇3:文言文作文:记吾父

文言文作文:记吾父

天雁落,孤鸿起,红竹清影,碧水斑驳。带华阳而披鹤氅,着谢屐而高歌所向。夕阳浅浅,晬容阳阳,屈神府而降百灵,舍簪笏以求清萍。便携秋杖,缓登绵山。山之所在,乃吾晋西大地。除其泱泱之漠土,唯代代之子墓,父堤母陂,古城修辉,万载宋氏,以此威魁。故,父兮养我,以厚土之德物、竣山之博木。是以虽方兴未艾,犹知以何为德、以何为哉。

父者,负也。吾父高德,教子畏葸不及,惠子畏葸不足,养子畏葸不徵。故,以赋性,沐愚子,至今如是。未晬之龄,得赐名之幸;及晬之龄,得拈周之荣;百晬之龄,得宴客之弘。韶年光华易逝,少不更事,曾沿屋角捕蛾,股坠地,不稳入井,父赤身以救。及明世事,父以经教我,扶手临书,谓吾:“字当为人,故尔需书瘦骨之楷,以为铮铮之气”。

舞勺之年,父植柏柳数棵,于方亩之庭院。当时是,父曾携我以游园。园者,于城之右,以桃李闻名诸乡。及春,绽薇姿桃李;及秋,则有诸硕果,累累以负枝头。父喜桃李,言非薄幸乃痴情。后吾有知,父亦喜流水,言非无情乃不可违。因父之故,吾亦爱桃李,更喜风起,觉其似俏窕佳人,梦梦娑薇。父知吾思,笑不可遏,称吾未及弱冠,到已先知情趣。

后三年,父多事,鬓先秋。而立之年已如不惑。性不改,然不喜言语,亦不常归家。数次相见,更相携以游山。常去者,绵山。山之麓,乃晋介子推之墓,割股奉君,不言厚禄。隐后期年,随火而逝,傲傲清骨,悲哉足乎。山之阴,乃三清大罗宫,须弥之间,戏耍云雾。灵霄斗姆,运星辰以绘千秋古迹,拨群鹿而登五老经阁。白曾来,霞客亦曾来,而今父来,吾亦来。晨钟暮鼓,悠悠鹤吟,父曰,道骨者,铮然不变。

又三年,父归家更不易。吾常望月兴叹,时而恍若见父。仰而思,恐为同月照异乡,一秋憾双人耳。思之,吾时好饵鱼。五花龙睛、望天、玉印不知几何。常饵鱼以思鸿雁,若思之久矣,辄常有鱼饱腹而亡。呜呼,吾害生之行径,不足道也。

去年,父回,与之再赴绵山,森森兮如旧,茫茫兮如旧,皓皓兮如旧。父不言,吾惶惶随其后。登山麓,过山阴,澹澹幽泉,熙熙容光。山之巅,广远难极,满引雾汤(shang),知其非岱宗、华岭,然,亦撼若天地之孤鸥。正欲悲来,父炽目如炬,观山阴已如蚍蜉之大罗。笑言,何其清矣!倘无凡尘之心,则留清明之骨。

吾父如是。

篇4:吾庐,吾庐陆游,吾庐的意思,吾庐赏析

吾庐,吾庐陆游,吾庐的意思,吾庐赏析 -诗词大全

吾庐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吾庐镜湖上,傍水开云扃。

秋浅叶未丹,日落山更青。

孤鹤从西来,长鸣掠沙汀;亦知常苦饥,未忍吞膻腥。

我食虽不肉,匕箸穷芳馨。

幽窗灯火冷,浊酒倒残瓶。

篇5:吾庐,吾庐陆游,吾庐的意思,吾庐赏析

吾庐,吾庐陆游,吾庐的意思,吾庐赏析 -诗词大全

吾庐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吾庐虽小亦佳哉!新作柴门崧烫Α

拄杖每阑归鹤入,钓船时带夕阳来。

墟烟隔水霏霏合,篱菊凌霜续续开。

千里安期那可得,笑呼邻父共传杯。

篇6:吾庐,吾庐白居易,吾庐的意思,吾庐赏析

吾庐,吾庐白居易,吾庐的意思,吾庐赏析 -白居易的诗

吾庐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吾庐不独贮妻儿,自觉年侵身力衰。

眼下营求容足地,心中准拟挂冠时。

新昌小院松当户,履道幽居竹绕池。

莫道两都空有宅,林泉风月是家资。

篇7:南山吾亦爱吾庐美文

南山吾亦爱吾庐美文

这个题目借用了陶渊明的一句诗。我四、五十岁的时候才与这位比我年长一千六百多岁的老先生神交。说神交就高抬自己了,只不过是在工作之余拜读了他的几首(篇)诗文。读着读着就喜欢上他了,进而对他萌生了深深的敬意!敬他什么呢,敬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敬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定超然;敬他“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顺天随性;敬他“男耕女织,怡然自乐”的美好向往;敬他“安贫乐道,诗酒自娱”的浪漫情怀!正是他的这些品性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后半生的人生轨迹。

01

退休之前,有段时间主管部门把我差到市电台打了两年“长工”。过去叫这个部门为宣传部门,现在叫媒体。在媒体上班离不开写稿编稿,写的稿子、编的稿子都要署名。我的名是两个仄声字,而且按现代汉语拼音都是去声。播音员播我的名字觉得很拗口,就建议我用个笔名。我说可以,那就叫“南山”吧。我几乎是不加思索脱口而出,同事们也一致赞同,说“南山”二字读音响亮,朗朗上口。更有人联想到我这笔名的出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看来你挺崇拜陶渊明的。既然是陶渊明的“粉丝”,大概是个与世无争的角儿,相互之间无须设防。同事之间不存在心理防线,工作倍感轻松,渐渐就凝结成了“同志加兄弟”的情谊。两年混下来,混了一圈子朋友。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至今还有不少当年的同仁与我保持着纯真的友情。

02

日月更替,星转斗移,眨眼就退休了。那年,政府推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编制,我不得不提前退,好把编制让给年轻后生。因此,我退休那年才五十二岁,正常情况下,距离生命终点还有上好一段路呢。这段路怎么走?我既不会太极瑜伽,也不懂麻将纸牌,更不愿另谋职业没事找事受制于人。思来想去,还是追循陶老先生的足迹,回归故土,回归田园!

这一年初春时节,我又一次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乡亲们听说我想回来定居,都表示欢迎。一些年长的还带着我一道选择宅基地,说只要我看中了,要哪儿都行。这让我大为感动!于是当即就选了一块比较僻静的荒地,一锤敲定。大家还帮我择定了破土的日子:农历正月十九!寓意浓浓的乡情天长地久。

正月十九是个大晴天。早饭过后,村上没出去打工的男劳力都自带工具帮我清理宅基。破土之前,我的堂叔还买来四柱高香,点燃在宅基四角,祭祀四方土地神,为我求安祈福。他当时肃穆、虔诚的神情我至今难忘。我不信神,但我记住的是老人的一片情意。正是这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的情意,滋养着我的故乡情,编织着我的故乡梦。

接下来的两天里,乡亲们又为我架通了电,修通了路,在建筑工匠动工之前,所有的`建房准备工作顺利完成。

工匠们要做的,无非是筑基砌墙,立架盖顶,粉刷装磺。忙忙碌碌,零零碎碎折腾了将近半年,终于建成了我在故乡的住所——三间平房和一处八百平米的小院。

中秋前夕,我迫不及待地要搬家,搬进我的新居。这天早上,乡亲们开着三台手扶拖拉机,到我住的政府大院帮我搬家什。运载工具虽然土,但却营造了很旺的人气!一行十几人、三台“车”,浩浩荡荡把我接回到我魂牵梦绕的故土。借用陶老先生的话,真个是“载欣载奔”!

当天晚上,我按照家乡习俗备了两桌家常酒菜,答谢乡亲们的深情。大家推杯换盏,一醉方休!

凌晨醒来,月光如银,从窗户直泄床前;鸟儿开始欢闹,村上雄鸡争相报晓… … 此时,我忽然情绪激动,趁着未尽酒兴,自吟一曲:

《天净沙·归乡》

兰天绿树清风,

旧邻故友乡音,

新蔬鲜鱼“古井”。

五更醒梦,

月斜雀闹鸡鸣。

这个“古井”是指我们当时酒桌上的佳酿——古井贡酒。吟出这支小曲,自我感觉良好,虽知不合韵,但它合我心,悦我情,自娱自乐,哪管它许多!

03

回到乡下,更多地接近自然,人顿时觉得天高地阔,心情也豁然开朗。生存空间大了,活动内容也相对丰富了。我开辟了一块菜园自己种菜,青菜罗卜茄子辣椒,样样种一点,既活动了筋骨又小有收获(收获喜悦)。早晨,盥洗、饮食过后,提只小篮走进菜园,瓜果蔬菜各摘一点就足够一天食用。我还种了一点茶,春分过后新茶萌芽,嫩绿的芽尖犹如一颗颗碧玉鸟舌,我就冒充“茶姑\",自采自制,做出的新茶虽不及“敬亭绿雪”标致,更没有“塔泉云雾”香醇,只因它是我双手亲为的结晶,喝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

与自然接近,还可以享受大自然直接馈赠和无穷乐趣。谷雨过后,房前屋后的野竹开始冒笋。由于环境的改善,现在乡下野竹家族特别兴旺,萌发出的笋子又粗又壮,剥去笋衣犹如纤纤玉指,随便煮炒,都是一味难得的佳肴。还有那红润的椿芽炒出香喷喷的鸡蛋,正是酒友们下酒的好菜!

我迁居故乡不久,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一天下午,我有事在外,忽然接到老妻电话,说是有只野鸡闯进我家撞到客厅的屏风上,死了。我回到家一看,一只好肥的母野鸡!原来,这只野鸡是我家黑狗从对面山坡上撵出来的,它急着逃命,没想到我在这儿新盖了房子,等它发现了,已经收不住翅膀就一头撞上了,给我送来一罐子鲜汤!

04

我回居故乡的前后几年,正是中国城市建设最快的一段时期。城市绿化苗木需求量大,价格也高,长相稍微俊俏点的景观树身价都在千元以上,有的高达万元甚至数万元!乡下大部分景观树都迁出了农村,转了城市“户口”。这一现象反过来鼓励了乡下人大量栽树。这些年,乡下年轻人大都进城谋生了,年少的娃娃也如一只只雏燕,翅膀一硬便扑楞楞展翅远翔,飞向高楼林立的花花世界。过往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而今都甩给了年老体弱者莳弄。随着岁月流淌,年老者益老,体弱者益弱,许多土地的主人已无力耕种,现在见树木这么值钱,大家就纷纷栽树,一时间植树蔚然成风。

我也加入了植树的潮流。早年,我的妻小都是农村户口,他们分得了一些土地,其中大部分就在我房舍近旁。迁回故乡的翌年初春,我买了一车树苗——一百棵香樟,一百棵桂花,把这些地全都栽上了树。院子里也遍植花草,除了桂花,还有玉兰、紫薇、春梅腊梅、山茶、杜鹃、兰花……林林总总几十种,以四舍五入计,也能勉强称之为“百花园”。

寒来暑往,冬去春回。只不过几年工夫,我房舍四周已经浓荫蔽日,小院更是四季花香。我本闲人一个,或早或晚徜徉其间,看枝萌树长,品草茂花繁,百览不厌,怡然自得,颇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就想与人分享,于是,每逢春和日丽或秋高气爽时节,总要邀三五好友来家聚聚,几道土菜,两瓶老酒,古今中外,海阔天空,开怀畅饮,其乐融融。

05

迁到乡下,房子大了,就专门用一间作为书房,让人感觉我这屋子好歹也有点“书香”。藏书不多,册不盈千,但这毕竟是我祖宗八代第一次拥有书房,因此我十分钟爱。

我不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只是把读书作为调节生活的一个选项,闲下来了且有兴趣就去翻几页书。我最喜欢的书是史书和名人传记,当然是以中国史、中国名人传记为主。穿越历史时空,与古人窃窃私语,感知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得失成败,知道我从哪里来,应该走向哪里,不至于迷失自己的人生。

比如我读陶渊明,我仰慕他的才华,崇拜他的人品,把他当成我人生的标杆。然而当把他的生存环境与我的生存环境作一对比后,我连当他“粉丝”也不够格。老先生不为“五斗米”向封建权势折腰;为了生存,他要去“南山种豆”,又要操心“将有事于西畴”。而我百事无忧,国家给我的养老金,几乎抵得上当年老先生供职的彭泽县整个县衙的支度(据说当时像彭泽这样的小县,朝廷一年只拨三百石钱粮作为县衙行政经费,陶县令的月俸也只有五斗米)!正因为有这样的优厚条件,我才可以如此淡定从容地独居乡隅,栽树养花,吟风弄月,闲适自在地安享晚年。想到这些,我就觉得我很幸运也很满足,这样的日子值得我珍爱。

吾恩师

庐的繁体字怎么写

朱柏庐治家格言

吾的诗歌

庐隐的名言名句

小男人周记3之吾家有喜

豁然堂记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醒心亭记文言文翻译

君子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吾家有猫作文

吾庐记文言文(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吾庐记文言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