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whitehairpi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寒食,寒食白居易,寒食的意思,寒食赏析,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寒食,寒食白居易,寒食的意思,寒食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寒食,寒食白居易,寒食的意思,寒食赏析
寒食,寒食白居易,寒食的意思,寒食赏析 -白居易的诗
寒食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古 人老何所乐,乐在归乡国。
我归故园来,九度逢寒食。
故园在何处,池馆东城侧。
四邻梨花时,二月伊水色。
岂独好风土,仍多旧亲戚。
出去恣欢游,归来聊燕息。
有官供禄俸,无事劳心力。
但恐优稳多,微躬销不得。
篇2:寒食翻译及赏析
寒食翻译及赏析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作者简介]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唐代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后来皇帝选拔他担任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当时有两个韩翃,大臣问选谁,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有名。
[注释]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皇城中的柳树。
斜:为了押韵,此处可以按古音读作xi。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赐给。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极、王逢时五人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
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篇3:寒食原文及赏析
寒食原文及赏析
寒食
孟云卿〔唐代〕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译文
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明天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
注释
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后来即于清明前一日为寒食。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明朝(zhāo):明天。子推:介子推,春秋时人。他曾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十九年。后重耳回国,作了国君(即晋文公),赏赐功臣,竞忘了他。介子推即与其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文公遍寻他不见,便焚山求索,结果被烧死。后人为纪念他,于寒食节日不举烟火。
赏析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经花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生情,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匹配的.应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的写出了“堪悲”。作者是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加之,这里的“寒食”,还暗含少食、无食的意味,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可悲了。
诗中常常以哀景写哀情,即陪衬的艺术手法。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景色,便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更有力量。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明天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
此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作文章。试看晚唐张友正《寒食日献郡守》:「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就其从寒食断火逗起贫居无烟、借题发挥而言,艺术构思显有因袭孟诗的痕迹。然而,它言贫之意太切,清点了一番家产不算,刚说「堪笑」、「堪怜」,又道「惭愧」;说罢「断火」,又说「无烟」。不但词芜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远不如孟云卿此诗,虽写一种悲痛的现实,语气却幽默诙谐。其三、四两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象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涉笔成趣,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这说明诗忌刻露过火,贵含蓄耐味。而此诗也正由于命意新颖,构思巧妙,特别是恰当运用反衬手法,亦谐亦庄,耐人咀嚼,才使它成为难以数计的寒食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篇4:寒食-唐诗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诗鉴赏
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
德宗便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这虽是一段佳话,但足见《寒食》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和受到的赏识。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篇5:唐诗《寒食》
年代: 唐 作者: 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赏析: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篇6:寒食-唐诗
寒食陆浑别业 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
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
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
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
酣歌一曲太平人。
宋之问诗鉴赏
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之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别墅,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山庄清幽秀美的自然景色和寂静安宁的环境,屡屡唤起这位宫廷诗人的山野真趣,故其诗集中有不少以陆浑山庄为题的诗作,大多风格清新秀丽,显示出一种远离尘世的纯朴幽雅气息,也抒发了诗人隐藏在志深轩冕背后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之情。
武则天执政时期,多居于东都洛阳,其近臣文士,亦常随行左右,诗由洛阳起笔,说明这是宋之问任居洛阳,偶返山庄时所作。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起句先以洛阳的春意盎然与山中的姗姗来迟的春天对衬。花如雪,以雪喻花,形容洛阳满城飞花、春光四溢的美景,今始发三字,反衬出山野与闹市之别。一方面山间气候偏冷,花开较迟,另一方面也说明京洛风尘,热烈繁嚣,而陆浑山中,则清幽得多。起笔二句,似平铺直叙,字里行间却透露出诗人洋溢在心底的欢欣轻快的感情。接着,旦别句,写诗人清晨离开洛阳时在河桥一望,春风拂面,杨柳婀娜,在叙述事件的同时,融入洛城风光;夕卧句,则承第二句而发,补叙陆浑山中超凡脱俗的清幽景色。这一联对仗工稳, 旦别对夕卧,点出诗人朝发夕至的行迹;杨柳风、桃李月,以都市繁华春色与山中水滨的月色清晖相对,极富诗情画趣;尤其一月字,既句中的夜卧字,又渲染出几分清寂离俗的环境气氛。
五六两句,以顶针手法,先重复伊川桃李, 正芳新又承第二句今始发,具体表现山中迟来的春色。接着寒食句回应诗题。清明寒食节,能够远离京洛尘世的喧嚣,在山间别墅中度过春夜,本来已经很使人舒心畅快,更何况还有酒助兴呢?这两句绘出了寒食山中的迷人春夜,和诗人此刻举杯独酌、无所拘羁的自我形象。诗至此全是写景抒怀,山景清雅,其情怡然,似有田园牧歌风味。末二句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诗人自称乡间野老,在开怀畅饮之际,歌咏太平盛世。
这首诗前四句处处围绕洛阳与陆浑山庄的不同来对比描写,写洛阳的花团锦簇,杨柳婀娜,是为了映衬山中明月清晖、桃李花发的幽雅,表现自己对清静山间的喜爱;在写景的同时,交代行踪,表现心境,语言形象性和概括力极强。后四句主要抒发诗人一旦摆脱京洛回到山野田园的欢欣之情。但通览全诗,风格清秀,语言轻松自然,与刻板冗滞的奉和应制诗比起来,令人耳目一新。
篇7:寒食古诗词
寒食古诗词
1.《壬辰寒食》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雕。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2.《寒食》
年代: 宋 作者: 陈与义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尊。
3.《冥冥寒食雨》
年代: 宋 作者: 刘一止
冥冥寒食雨,客意向谁亲?
泉乱如争壑,花寒欲傍人。
生涯长剌促,老气尚轮囷。
不负年年债,清诗断送春。
4.《寒食》
年代: 宋 作者: 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5.《寒食上冢》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时节只愁予。
6.《寒食》
年代: 宋 作者: 王禹偁
寒食江都郡,青旗卖楚醪。
楼台藏绿柳,篱落露红桃。
妓x穿轻屐,笙歌泛小舠。
史君慵不出,愁坐读离骚。
7.《寒食》
年代: 宋 作者: 张耒
风云虽不定,日雨亦易干。
残春犹凛凛,助我朝食寒。
想见芳野田,士女游班班。
去者日以疏,更为来者欢。
青红间车马,日暮醉墙间。
8.《寒食城东即事》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清溪一道穿桃李。
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
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鞠屡过飞鸟上。
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
不用清明兼上巳。
9.《寒食江州满塘驿》
年代: 唐 作者: 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宿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
10.《济源寒食》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风巢袅袅春鸦鸦,无子老人仰面嗟。
柳弓苇箭觑不见,高红远绿劳相遮。
女婵童子黄短短,耳中闻人惜春晚。
逃蜂匿蝶踏地来,抛却斋糜一瓷碗。
一日踏春一百回,朝朝没脚走芳埃。
饥童饿马扫花喂,向晚饮溪三两杯。
莓苔井上空相忆,辘轳索断无消息。
酒人皆倚春发绿,病叟独藏秋发白。
长安落花飞上天,南风引至三殿前。
可怜春物亦朝谒,唯我孤吟渭水边。
枋口花间掣手归,嵩阳为我留红晖。
可怜踯躅千万尺,柱地柱天疑欲飞。
蜜蜂为主各磨牙,咬尽村中万木花。
君家瓮瓮今应满,五色冬笼甚可夸。
篇8:寒食月夜
,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作,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诗主要描绘了夜晚凄凉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估计与惆怅,下面是此诗的原文以及赏析,欢迎阅读~!
寒食月夜原文:
风香露重梨花湿,草舍无灯愁未入。
南邻北里歌吹时,独倚柴门月中立。
翻译:无
字词解释:
无灯:一作无烟。
寒食月夜赏析:
夜里的凉风带着梨花的清香轻轻拂来,枝上的梨花已被露水包裹。望着漆黑的夜里的茅草屋,没有灯,没有一丝的光亮。沉重的愁绪碾压着我、桎梏着我,始终抬不起推开门的胳膊,跨不出前屋的脚步。天已经快亮了,周围的`歌吹声却依旧没有停止,我怔怔地听着,独自靠着柴门,望向天边的明月,任由月光包裹着我的身体。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忧愁,与无尽的寂寞。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 寒食古诗意思
★ 寒食帖全文赏析
★ 寒食翻译
★ 寒食教学设计
★ 寒食古诗翻译
★ 醉太平·寒食原文
寒食,寒食白居易,寒食的意思,寒食赏析(通用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