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选段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3-05-02 03:41:59 作者:三年二班邱小冬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三年二班邱小冬”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鲸》选段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鲸》选段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鲸》选段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鲸》选段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1.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描写须鲸吃食时动作的词语抄写下来。 (2分)

3.这一段话中用了_______种说明方法,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

1、鲸是怎样进食的。(2分)

2、张着、吸进、闭上、滤出来、吞进(漏1个口0.5分,当题扣完为止2分)

3、两种 列数字 举例子 (3分)

篇2:《醉翁亭记》选段阅读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选段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下面各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语。

(1) 树林阴翳 翳:

(2) 太守谓谁 谓: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

4.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翳:遮盖 (2)谓:为,是

2.示例:不久太阳落山,人影零散纷乱,这是太守归来宾客跟随。

3.与民同乐。(意思相近即可)

4.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意思对即可)

篇3:《出师表》选段阅读练习及答案

《出师表》选段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文后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小题3】.选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提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________(用原文回答),作者还在文中追忆的两件事是 _____ 和 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4】.结合全文分析,本文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小题1】(1)衰败 (2)亲身(3)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小题2】译文:因此我很感激,便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小题2】亲贤臣,远小人 三顾茅庐 临危受命

【小题4】报先帝,忠陛下

篇4:小学说明文《鲸》选段阅读答案

小学说明文《鲸》选段阅读答案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1.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描写须鲸吃食时动作的词语抄写下来。(2分)

3.这一段话中用了_______种说明方法,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

1、鲸是怎样进食的。(2分)

2、张着、吸进、闭上、滤出来、吞进(漏1个口0.5分,当题扣完为止2分)

3、两种 列数字举例子 (3分)

篇5:朱自清的《春》选段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自清的《春》选段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A ,高兴起来了, B ,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为文中横线处补写原句:

A处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描写了一幅□□ 图,第②段描写了一幅□□图。

3、第①段中闹字用得好,选出下面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地叫着,显示出春天的热闹。

B、突出蜜蜂之多,群蜂之乐,衬托花开之艳。

C、突出蜜蜂之多,衬托花朵繁茂。

D、闹字表现了花下蜜蜂、蝴蝶、蜻蜓等昆虫数量多、阵容大。

4、第①段文字抓住了□□□、□□□、□□□这三个特征描写,是按照从□□→□□→□□的顺序来写的。

5、第②段中吹面不寒杨柳风是__________时代的__________的《绝句》一诗中的名句。

参考答案:

1、A处应为: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B处应为: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2、D

3、春花 春风

4、花儿多 花儿艳 花味甜,树上→花下→地上

5、南宋 志南和尚

篇6:《鲸》阅读答案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1.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描写须鲸吃食时动作的词语抄写下来。(2分)

3.这一段话中用了_______种说明方法,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

1、鲸是怎样进食的。(2分)

2、张着、吸进、闭上、滤出来、吞进(漏1个口0.5分,当题扣完为止2分)

3、两种列数字举例子(3分)

篇7:《鲸》阅读答案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在潜入水中。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  )的,又(  )又(  );齿鲸的水柱是 (  )的,又(  )又(  )。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

2.这段话介绍了鲸区别于鱼类的一大特征是 [     ]

A.胎生

B.祖先生活在陆地或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C.哺乳动物

D.用肺呼吸

3.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说法。[     ]

A.吸气时喷出水柱

B.吸气时浮上海面

C.呼气时喷出水柱

D.呼气时潜入海底

4.文中画加粗的句子用了( )的说明方法。[     ]

A.举例子

B.作比较

C.打比方

D.列数字

5.这段话主要介绍了鲸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垂直 细 高 倾斜 粗 矮

2.D 3.C 4.C

5.呼气时喷出水柱的特征。

篇8:《晏子春秋》文言文选段练习及答案

《晏子春秋》文言文选段练习及答案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表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 (2)公使吏禁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译文:

(2)逾月,而国莫之服。

(3)

译文:

3.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用今天的熟语怎样表述?

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4.你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

1.(1)喜欢。(2)代词,代女扮男装的行为。2.(1)君主您为什么不让宫中的人不要女扮男装呢?(2)过了一个月,齐国都城里再没有人(或女子)穿着这种服装了。3.比喻。挂羊头买狗肉。4.上行则下效;要想纠正某种不正之风,上级的以身作则比法律制止更有效。

译文:

灵公喜欢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全国(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装。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晏子进见时,灵公问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都亲眼看见还是止不住。为什么啊?晏子回答说:您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饰),那么外面也就没有人敢了。灵公说:好。令宫内不要女穿扮男人服饰,过了一个月,全国就没有女穿扮男人服饰了。

篇9:文言文选段练习附答案

文言文选段练习附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5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 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公将鼓之( )

(3)虽千里不敢易也( )

(4)今日是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庸夫/之怒也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臣未/尝闻也

D、下视/其辙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虚报(2)击鼓进军(3)交换(4)这样

2、B

3、B

4、(1)可你违背寡人,(是因为)轻视寡人吗?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以实情判断。

朱自清的《春》选段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演义》选段阅读及答案

丑石选段阅读答案

荷塘月色朱自清选段阅读答案

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

《〈敬业与乐业〉选段》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论语》选段

高中语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岳阳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水仙阅读练习及答案

《鲸》选段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鲸》选段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