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芒果椰汁西米露”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经典散文:故乡月儿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经典散文:故乡月儿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故乡月儿圆作文
中秋节即将来临,月儿也渐渐地圆了。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远在它乡的我,中秋佳节思念故乡、亲朋好友的情结时时在我心中浮现,思绪常常在我的脑海中漫延、在飞翔、在升腾……
我想起了儿时在家过中秋节的情景,故乡的月儿圆。绵水河边老家东边,有一个小小的橘子园。中秋节那天夜里,一家人吃过丰盛的晚饭,早早的来到橘子园里。在橘子园中间的一块空地上,妈妈搭起了一张大圆桌。
我们兄弟姐妹叽叽喳喳的叫着、喊着,手忙脚乱地帮妈妈端来了长凳,端来了酒杯、茶碗,端来了用茶叶、炒花生米、炒芝麻、炒糯米等擂成的一大砵客家擂茶,端来了满满一壶水酒,端来了一盘盘月饼、炒花生、炒米糖、炒葵花籽、炒番薯片,还有柚子、橘子、桔子,满满地摆了一圆桌。
在一阵阵清凉的绵水河风中,一家人围着大圆桌坐,品着甘纯甜美的家乡水酒、香喷喷的客家擂茶,吃着满满一圆桌的家乡客家的果品、美食;望着浩翰太空那悬挂的一轮明月,望着撒满一地的那雪白、皎洁月光,望着其乐融融的一家人,每一个人的心都像月饼那么甜蜜,每一个人的情都像花生米那样紧紧相连,每一个人的爱都像柚子、橘子、桔子那样圆满、吉祥如意!那晚,故乡的月儿圆。
我想起了大学读书期间与班上同学在学校柚子林里一起过中秋节的情景,它乡的月儿也很圆。美丽的大学校园里,有一座柚子林。刚进入大学不久,中秋节就悄然而至。中秋节那天晚上,班主任老师招呼全班同学来到学校柚子林里。在柚子林里那块空旷的草坪上,同学们席地而坐。班主任老师和班干部给每一个同学分发了买来的月饼、花生、柚子、瓶装水。一会儿,一轮浩月升空,雪白、皎洁月光像银色的轻纱披满了整个柚子林。
在班主任老师简短的中秋节日祝词后,开始了每个人望着明亮的浩月讲一个与中秋节日有关的故事、或者歌曲、或者名人名言。一些同学说广寒宫、嫦娥、玉兔、吴刚的故事,一些同学唱《十五的月亮》等歌曲,一些同学说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传说,一些同学说名人志士咏明月的'句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同学们的歌声、欢声、笑声,在柚子林里久久缭绕、回荡。那晚,它乡的月儿也很圆!
如今,今年的中秋节即将来临,大学留校工作的我常常来到学校柚子林里看月亮,越看越觉得它乡月儿和故乡月儿圆都很圆。在学校柚子林里,我沉醉在月光下徘徊,我在寻找当年与班上同学在这里一起过中秋节的足迹,我在回忆当年班上同学在这里一起过中秋节时同学们的音容笑貌,我在聆听找当年与班上同学在这里一起过中秋节时同学们的歌声、欢声、笑声……
仿佛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刚刚发生。月儿啊,我亲爱的月儿,远在它乡的我,越看越觉得它乡的您就是故乡的您,因为它乡的我就是故乡的我。中秋时刻,我对您的爱更深沉、对您的情更浓烈,请您把皎洁月光洒向我故乡的时候,代我向故乡的亲朋好友问个好!
愿它乡与故乡,千里共婵娟!
篇2:故乡月儿圆作文
一大早,我便被窗外的一阵鸟叫声吵醒了。“吱吱嘎,吱吱嘎,”两只长着灰色大羽的鸟儿站在栾树一串串红红的蒴果中间,忘情的叫着。
这鸟儿的叫声好耳熟,在我老家的院子里听到的不就是这样的叫声么?难道这是故乡的那些鸟儿吗?再过一两日,便是中秋节了。今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回老家过中秋节,而在城市里,中秋节只是微信里一种相互的问候。而这,更让我怀念起老家的中秋节来。
玉米在秋阳里日益饱满成熟了。奶奶把玉米掰下来,晾晒在院子里。金黄的玉米一个个地铺满整个院子。早晨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玉米上,斑斑驳驳。看见满院子的玉米,金黄灿烂,我欢喜的躺在上面,伸个懒腰。奶奶忙完地里的活儿,就开始张罗做月饼了。这时我便给奶奶当帮手,先把个儿大的,饱满的花生、红豆挑出来,然后把青丝、红丝洗好备用。
奶奶把馅做好后,就开始做面团了,先把面团搓成条,然后分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小面团,接着用擀面杖把小面团压平,包上陷,最后用模具压成月饼的形状。我也来做月饼了,我包的是红豆馅,因为我放的馅子太多了,把皮撑破了。奶奶说:“馅子要少一些,放在皮的中间,这样馅子就不会漏出来了。”我照着奶奶说的试了试,果然成功了。月饼胚做好后,我们把月饼胚放进烤箱里烘烤,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香甜的月饼香味。而我早已迫不及待地站在烤箱前,等着吃香喷喷的月饼了。
奶奶见了,笑着说我太馋:“瞧,口水流出来了。”见我眼巴巴瞅着烤箱,又说:“你太心急了,馋丫头,走,跟奶奶打枣去。”“打枣?”我听了一蹦三尺高,屋外那摇曳着的红彤彤的,透着油亮的脆枣儿,我早在心里惦念着啦。挎起小篮子,我一蹦一跳地跟在奶奶后面。只见奶奶拿了个拇指粗的竹竿,走到枣树下。“这儿枣密实些。”奶奶看准了枣结得多的树枝,边说边用竹竿使劲打了几下。大红枣像下雨一样,“噼里啪啦”地掉下来,砸在地上,砸在篮子里,砸在我小小的背上。我顾不上疼,弯腰捡起枣来。捡一个,吃一个,吃上一口,嘎嘣脆,真是一甜甜到心里面。提着满满一篮枣儿回屋,月饼也已经烤好了。一个个金黄油亮,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我拿起一个,一口咬下去,花生的香酥夹着青红丝的甜香,真像苏东坡说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天色入暮,一轮皎洁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夜空中,我们坐在院子里赏月。“吱吱嘎,吱吱嘎”那两只鸟儿清脆的叫声打乱了我的思绪。它们站在那长着红红蒴果的栾树上,好像在唱道:“最是故乡的月儿圆,故乡的中秋最香甜。”
篇3:十六月儿圆散文
十六月儿圆散文
十五的月亮十六儿圆,可惜的是今年无锡是无月飘雨的中秋。值得欣慰的是终于在十六的晚上,月亮露出含羞的脸。
天很高,院内寒,月圆亮,似乎离我有点远。好似异地的两人,但又想起一句诗:千里共婵娟。
是呀,即使相隔十万八千里又怎样?遥远的并不是距离长,而是两三件不可挽回的事:多想把秋水望穿,捣碎孤单,铺成月光的期盼。
其实两颗心只要在一起,即使是天涯,也近在咫尺,知道远方有人在想着,念着,心儿有不会觉得孤单。每天一句简单的问候,就汇成了万千的'暖。
天上有些云,月亮在流淌的夜色里穿梭,一地的白月光,没有落幕与忧伤,斟一杯相思的酒,对着圆月浅吟独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真的好想!月洒轻辉,将柔情传递,墨客在江南的小镇守望,与你携手不了的情缘,没有什么好遮掩。
把月光披在身上,把爱放在心里。丝丝缕缕扯不断,真真切切理还乱。月光下的心愿,谁又能兀自了然。那浓浓的思念,那深深的牵绊,相思在蔓延,心中的嫦娥,你可知晓,可否像我一样思念着你,你此刻也正把我想念?
篇4: 又到月儿圆散文
又到月儿圆散文
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正处在秋季的中间,因此被称作中秋节,又叫仲秋节。这一天如果天气晴好的话,就会看到一轮圆圆的明月从东方升起,赏月吃月饼成了人们的风俗。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勾起了多少在外游子的思乡情。
看着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从开始小小的月牙儿,再到弯弯的小船。月亮一天天地在成长,就像青春期的孩子,成长得是那么地迅速,又到月圆的时候了,月亮像个金色的银盘挂在空中了。
看着大街上正在火热推销的月饼广告,我知道又一年的中秋节就要到了。商家们正想利用这一年一次的重大节日,大大地赚上一把呢。
从市场回来,我被他们的叫卖声吸引了过去。看着那些各色的月饼,心中不禁勾起了我的月饼情结。老板很热情地给我介绍,我说每样都想要点行吗?卖东西的老板说,当然可以,你喜欢的话,可以每样拿上一两块。我满心地欢喜,感谢老板的.善解人意。
看着手中沉甸甸的十几块月饼,脑子里已经在想象着吃进嘴里的滋味了。每年的这个时候,一看到月饼,我就会想到小时候过中秋节吃月饼时的情景,还有那时母亲自己做的月饼。
那时的月饼品种并不多,最常见的就是那种酥皮五仁月饼。里面的原料主要是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还有那红红绿绿的馅料,因为不常吃,所以印象特别得深刻。打开白色的外包装,往往被月饼的油渍浸透了,泛着油亮的光。里面四块圆圆的穿着薄薄外衣的月饼,静静地躺着。看着他们,我的口水就已经淌出来了。可是我们是不能随便吃的,更不会像现在似的,可以一口气吃上好几块。
这时母亲会先拿出两块给我或者哥哥,用纸包好,让我们先给奶奶送去。奶奶五个儿子,每个月在大爷叔叔家轮流着住。在送月饼的路上,我就会禁不住小馋虫,打开包装纸,从月饼上揭下来几片白色的月饼皮,偷偷地吃掉,然后再包好送给奶奶。
奶奶吃不了那么多,往往会再给我包回来一块,或者其他的好东西。当我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时,母亲已经把小小的一块月饼用刀切成了四块,盘子底上散落着一些白色的月饼皮的碎末。看着那么小的月饼,还要切成四块,我和哥哥只能一人吃两小块,心里觉得有些不过瘾。我把奶奶给我们带回来的那块月饼送给母亲,她就先放了起来,留着以后我们解馋了。
就是这样的月饼也是不多见的。就是因为吃得少,所以才记忆深刻。更多的中秋节,我们是吃着母亲自己做的月饼过节的。
小时候的许多事情都忘记了,唯独母亲做月饼的经历,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像包饺子似的,母亲把面揉成一个个的面团,把红糖放进去,封好口,然后再擀成月饼的形状。等全部擀完了,母亲烧开大锅。火不能太旺,要控制好锅的温度。母亲先在锅里放上一点点的油,把几个“月饼”放进去,像是烙饼似的,用铲子把它们在锅里转着,看看月饼的一面发黄以后,再翻过来,烙另一面。慢慢地那甜甜的味道就从厨房里飘了出来。有一年,过中秋节的时候,父亲还拿回来一瓶玫瑰酱,母亲把它和红砂糖一起放了进去,烙得时候,那更是满院地飘香啊。用玫瑰做馅那可是月饼中的精品,就是那些卖的月饼,大多数月饼也只是放上一点玫瑰丝的。
母亲说,她这个手艺还是跟着姥姥学得呢。姥姥当年就是用这个办法做月饼,给孩子们过节的。姥姥家孩子多,一人只能分上两块小月饼。现在,我和哥哥一人可以吃上好几个呢。
母亲做完晚饭,父亲也回来了。这时一轮圆月早已从东方升起,院子里洒满银色的光辉。我们把圆桌(小餐桌)在院子中央支开,摆上母亲精心准备的晚餐。闻着香喷喷的自制月饼,一种幸福感随着月亮的光辉,弥漫在农家小院里。那天晚上,我和哥哥可以敞开了肚子吃。母亲的月饼,不像买的月饼那样,皮是松软的,轻轻地咬上一口,那满嘴的香甜不比买的月饼差。
这就是我童年记忆里的中秋节。
篇5:今晚故乡的月儿圆吗抒情散文
今晚故乡的月儿圆吗抒情散文
一辆军列停靠在广州北站。到了,终于到羊城了,这就是我国的第四大城市,它在我们这些山区孩子的心中是那么宏大,那么新奇,那么神秘。我们走出车厢,走出车站,几辆崭新的解放牌大卡车早就等候在那里,大家按照临时编排的区队上了卡车,李队长对司机说:“汽车慢点开,绕城转一圈,让大家看一看广州城。”
军车行驶在羊城的街道上,虽不是最繁华的地段,但是当时最有名的几处地方都经过了。那滔滔的珠江,宽阔的街道,高耸的楼房,密密麻麻的车辆、人流,无不令我们这些山里孩子感到惊讶,长了见识。最让我们觉得稀奇的,还是那些树杆上长着一溜一溜根的大树,那一溜溜的根从树枝上笔直地向下坠,就象老年人一撮撮胡须,后来才知道那叫榕树。一路上不时地有人向我们招手,也有些儿童大声地呼喊:“解放军叔叔好!”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已经有人称呼我们叔叔了!
军车开进了广州市郊白云山下的一个小站,小站的名字很优雅——梅花园,其实那里并没有梅花。从小站拐个弯,不远处就是军校。军校与白云山农场相邻,树林葱茏,空气清新,环境清静优美,既有大城市的繁华与热闹,也有的郊外雅静与安宁,因此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军训场所。她原来就是一个团级建制的陆军教导大队,有两个供陆军训练的大操场,生活设施和训练设施都十分齐全。军车停在大操场上,一些老战友早就在操场上例队迎接。校舍在一个小山包上,那里有五排营房,第一排是教室,第二排是宿舍。军校周围都是高大的树木,若从空中鸟瞰,校舍掩蔽在绿树丛中。
初到军校,进入紧张而有规律的生活,一切都感到新鲜。为了熟悉和适应新的`环境,晚饭后,班长们总带着我们到营区周围去散步,去谈心。军校旁边的白云农场,就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我也常将那里与家乡进行对比。那里有高大而又光滑的桉树,有枝上长着根须的榕树,有挂满果实的荔枝树、龙眼树,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果树;那里还有枝叉上长着剌的竹子;地里种有菠萝,木瓜……这些都是我们家乡所没有的。那里一年四季如春,生机盎然,在那个翠绿常青的地方漫步,就好似进入了亚热带的植物园,这也是我们家乡无法可比的。然而,与家乡比,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哦!少了秋天的红叶,少了冬天的白雪,少了一份浓浓的思恋……
“谁不说俺家乡好。”其实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山村,条件并不好,那里贫穷,落后。我在那里度过了忍饥挨饿的童年和无钱上学的少年;但是,那里有生我养我的父母,有勤劳善良的乡亲,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和牵挂,就象人们常说的:“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一样,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家乡。一旦离开那块养育过自己故土,心中总有一种浓浓的眷恋之情,故乡的情景便时常在脑海中浮现:清晨,在那薄雾缥缈的山间小路上,有亨着小曲的牧童;透过晨曦,是冒着缕缕炊烟的小山村;林间,小鸟在尽情地歌唱;几只野鸭在山涧的小溪中欢快地嬉戏,觅食;黄昏,暮归的老牛踏着夕阳下山,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美丽,那么令人难忘。
入伍后的第一课就是队例训练,那段时间,我们几乎整天都在训练场上磨爬滚打。有过军旅生涯的人都知道,队例训练十分枯燥无味,虽说动作简单,但是要做好却很难,尤其是整体队形训练,人越多就越难做到一致,往往一个人的动作不规范就影响整个队伍的一致性,就必须反反复复地重复着同一动作。在那烈日之下进行队例训练,身上的汗水直往地下淌,衣服就全都湿透了。那时我们只有两套军装,被汗水湿透的衣服经风一吹,便现出一圈圈白色的汗迹,穿在身上就象背着不同形状的地图。
队例训练总算要结束了。那天,来了很多首长观看我们的队例表演,表演结束后,一位副参谋长发表了讲话,他对我们的队例训练表示满意,鼓励我们要经得起各种考验和磨练,既要学习优良,军事过硬,又要思想优秀,做又红又专的战士。
此后,进入了正规的军校学习,白天上课,晚上轮流站岗。又是一个明朗的夜晚,天空万里无云,今夜该我站岗了。我着好军装,扎好腰带,精神抖擞地来到哨位前,履行完交接手续后,就沿着营区的林荫道流动巡查。我时而望望天空,时而看看远方,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动静。一轮明月挂在天边,星星羞涩地眨着眼睛;在蒙蒙的夜色中,远处的高楼已经没有了完整的模样;近处,清澈的月光穿过密密的树叶给地上涂下一片斑斓,显现出几多迷蒙,几多温柔。一阵阵微风吹起,吹开了万千思绪,勾起无限思恋,我仿^***看到了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亲人;仿^***看到了煤油灯下妈妈那忙碌的身影,仿^***看到了刁着长长烟斗,吐着一个又一个烟圈的父亲……
今晚,月儿是那么明,那么亮,哦!又是十五了,故乡的月儿圆吗!
篇6:故乡的中秋月儿圆作文
故乡的中秋月儿圆作文
一大早,我便被窗外的一阵鸟叫声吵醒了。“吱吱嘎,吱吱嘎,”两只长着灰色大羽的鸟儿站在栾树一串串红红的蒴果中间,忘情的叫着。
这鸟儿的叫声好耳熟,在我老家的院子里听到的不就是这样的叫声么?难道这是故乡的那些鸟儿吗?再过一两日,便是中秋节了。今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回老家过中秋节,而在城市里,中秋节只是微信里一种相互的问候。而这,更让我怀念起老家的中秋节来。
玉米在秋阳里日益饱满成熟了。奶奶把玉米掰下来,晾晒在院子里。金黄的玉米一个个地铺满整个院子。早晨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玉米上,斑斑驳驳。看见满院子的`玉米,金黄灿烂,我欢喜的躺在上面,伸个懒腰。奶奶忙完地里的活儿,就开始张罗做月饼了。这时我便给奶奶当帮手,先把个儿大的,饱满的花生、红豆挑出来,然后把青丝、红丝洗好备用。
奶奶把馅做好后,就开始做面团了,先把面团搓成条,然后分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小面团,接着用擀面杖把小面团压平,包上陷,最后用模具压成月饼的形状。我也来做月饼了,我包的是红豆馅,因为我放的馅子太多了,把皮撑破了。奶奶说:“馅子要少一些,放在皮的中间,这样馅子就不会漏出来了。”我照着奶奶说的试了试,果然成功了。月饼胚做好后,我们把月饼胚放进烤箱里烘烤,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香甜的月饼香味。而我早已迫不及待地站在烤箱前,等着吃香喷喷的月饼了。
奶奶见了,笑着说我太馋:“瞧,口水流出来了。”见我眼巴巴瞅着烤箱,又说:“你太心急了,馋丫头,走,跟奶奶打枣去。”“打枣?”我听了一蹦三尺高,屋外那摇曳着的红彤彤的,透着油亮的脆枣儿,我早在心里惦念着啦。挎起小篮子,我一蹦一跳地跟在奶奶后面。只见奶奶拿了个拇指粗的竹竿,走到枣树下。“这儿枣密实些。”奶奶看准了枣结得多的树枝,边说边用竹竿使劲打了几下。大红枣像下雨一样,“噼里啪啦”地掉下来,砸在地上,砸在篮子里,砸在我小小的背上。我顾不上疼,弯腰捡起枣来。捡一个,吃一个,吃上一口,嘎嘣脆,真是一甜甜到心里面。提着满满一篮枣儿回屋,月饼也已经烤好了。一个个金黄油亮,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我拿起一个,一口咬下去,花生的香酥夹着青红丝的甜香,真像苏东坡说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天色入暮,一轮皎洁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夜空中,我们坐在院子里赏月。“吱吱嘎,吱吱嘎”那两只鸟儿清脆的叫声打乱了我的思绪。它们站在那长着红红蒴果的栾树上,好像在唱道:“最是故乡的月儿圆,故乡的中秋最香甜。”
篇7:又是一轮月儿圆散文
又是一轮月儿圆散文
又是一轮月儿圆,我心中的幽思是否像往年一样又搅起阵阵波澜。是的,以往的我怕过这一天,恨不能将这天从365天中拿去!月圆人不圆,这演绎着月下合家团圆的喜欣与我何干?慈母离去后,我们家的日历上就没有了这一天,我心中的月亮也就不再圆!
四十多年前八月十五的月,也是这么的明媚和皎洁,一泻如水般的清辉下,一切都那么徐徐地梦幻着。在那屋前婆娑树影下坐着的我,最喜依偎在妈妈的怀里,仰望清澈无比的月轮,听那亘古不变的故事,时而追问不已,时而遐想联翩。是的,爸爸和妈妈都十分看重这个节日,尤其是爸爸,一进入农历八月,就会翻出那平时收在储藏室的方桌,一遍遍仔细擦拭着,时不时地催促妈妈:快中秋节了,准备点赏月的东西吧!妈妈则笑着:急什么,犯了抢了,还有好些天呢!在我幼小的记忆里,这中秋赏月的果品,好像比那正餐的鸡鸭鱼肉还叫爸爸掂念着。中秋那天,吃完晚饭,妈妈早早把那小方桌摆在了院子,桌子上几个盘子里,无例外的放置着翻毛月饼、葡萄、梨、苹果、大枣和一壶爸爸最喜爱的西湖龙井茶水。我们姐弟几个,平时做完作业是可以出去疯玩的,这一晚却不行,妈妈在吃饭时就嘱咐我们:都不许出去啊!等月亮出来一起赏月。随着天幕逐渐垂下,月亮也将那脸儿一点点地露了出来,爸爸的眼睛在眼镜片后闪着光,抬头贪婪地望着,连妈妈递到手中的水果都顾不上吃。我在心里好笑道,有什么啊,不就是月亮圆一点,亮一点吗!因为是刚吃完晚饭不久,吃什么都是象征性的一点,可妈妈爸爸却一点不马虎的'准备了满满的一桌。在我幼小的心里,那满桌的赏月果品,怎抵得上小伙伴们的诱惑唤叫啊!心里不免遗憾地想,这大人们啊,怎就不明白我们孩子的心思呢?稍大一些后,我才在爸妈的话语中,理解了他们对中秋,对这个中国传统节日,合家团聚的看重!
爸爸妈妈都是军人。爸爸三八年参军入伍,离开家的那年才十四岁,几十年转战南北,几乎没有和家人在一起过过这中国人看重的团圆之节。奶奶年轻守寡,为了爸爸在那么小的岁数偷跑出去参军,眼睛几乎哭瞎。解放后,爸爸随大部队南下,离北京老家是愈来愈远,怎可能在老人跟前尽孝呢?为此,爸爸一直在心里内疚着,直到他随大部队安定下来后,才坚持着把奶奶从河南郑州大伯家接到江苏无锡和我们一起生活,完成了一份多年的心愿。妈妈的幼年则更是凄惨。在她还不太记事时,我的姥姥和姥爷就双双离世,舅舅和妈妈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听妈妈说过,舅舅的麻疹都是出在了碾道里,怎可能有那月下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欢聚呢!所以,爸妈的童年、少年、乃至青春年华,都是在艰辛苦难的岁月和战火弥漫的硝烟中度过的。盼到全国解放,盼到和平年代,格外珍惜着一家人团聚的时刻,格外看重着这不寻常的节日呢!
从我记事起,每年的八月十五就是我家的大事记,我家的每一个中秋节就这么在那隆重的气氛下度过。这样的气氛,随着爸爸六六年转业,也从南方带到了北方,带到了迁西。可惜,这阖家的团圆,其乐融融的月圆佳节,我们只过了两年,就被一场噩梦所摧残!
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在那人伦逆转、是非颠倒的年代,究竟上演了多少幕历史悲剧,已无从考证,可我家的悲剧,却是给我们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从小参加革命的爸爸被莫名奇妙打成了走资派、特务,关进了牛棚,身体不好的妈妈也被造反派一遍又一遍的喝去参加走资派家属学习班,妈妈的精神终于崩溃,狠心抛下了相敬如宾的爱人和五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难忘那叫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的无助境地,难忘那乍暖还寒着的反信风袭击着的清晨,可怜的妈妈,穿着一身旧衣服走了,是普通的旧衣服啊!这成了爸爸和我们儿女们心中永远的疼!
从那以后,我们家就没有了八月十五这个节日,那365天的日历上,老早就不见了这一页,捱过这一气氛格外沉闷的一天,对我们来说,是那么地残酷。别人家里欢笑着看那月圆时,我们都极力回避着提起这个话题;别人家孩子捧着圆圆的月饼吃得香甜时,几个孩子想吃却谁也不忍心提出让爸爸去买!这个家里彻底失去了往日节日的欢笑,这个家在这一天再也看不见了月圆!
这种沉闷一直跟随我了几十年,因了妈妈对八月十五这个节日的偏爱,因了妈妈是那样悲惨的离去,我于这个节日再也欢乐不起来了!我怕见那圆圆的月饼,我怕品赏那甜酥的美味,尽管我原来是那么的喜爱所有带着青丝玫瑰馅的甜甜月饼,可从妈妈去世直到现今,我几乎连看都不愿多看它一眼,更不用说去品赏了。爱人和儿子递给我的月饼,我只偷偷地再放回原处,在我心里,好像要吃上那么一小口,都是对怀念妈妈之情的亵渎。在我眼里,在我心中,没有了中秋,没有了月饼,更没有了圆月!
去年,我参加了的老干部局开办的诗词班。中秋节前,老师以中秋命题布置了应时作业,我的心又一次被揪起,课堂上,提起笔的我,却一句话也写不出来。又一次的十五圆月升起,又一次的辗转难眠,起来披衣和泪,写下了那一刻的心情:
《卜算子-中秋忆母》
树影月光牵,冷夜蛙声软。仰望云天掩袂衫,心似秋风乱。
月满盼人圆,遥祭轻移案。哪堪阴阳两界天,梦里亲人现!
我是多么盼望在那夜做一个有着妈妈,有着爸爸,有着我们一家人团聚一堂赏月的甜梦啊!可我放下笔后,在那明月斜窗的满屋柔色中,仍然毫无睡意,妈妈啊,我连做梦都不会了,我无法在这您最喜爱的节日里,见到您的身影!
转眼,一年过去,这月儿在那四季更迭中圆了又缺,缺了又圆,明天,那皎洁着清澈如水的十五明月又要升起,那在人们心中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又要到来,不知怎的,我心里忽的释然:明月将那清辉无私地洒向人间的每一角落,视而不见,岂不辜负了清心一片!它自身的阴晴圆缺尚留遗憾,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孰是它所能左右!人生苦短,红尘如梦,应享受的欢乐本就不多,应珍惜的亲情,也随着时光的流泻稍纵即去,何必将自己放置在苦行僧的位置?妈妈的在天之灵,定是希望普天下的家庭,于这一天团团圆圆,希望她的后代,在中秋这个特定的团圆之日,再不受分离之苦!更希望她的女儿,在那轮明明的月光下,尽情地享受合家团聚带来的欢乐!
又是一轮月儿圆,愿天下所有的家庭,所有的爸爸妈妈,所有的老人和孩子们,在这一天,在这一年,在一个又一个的月缺月圆中,幸福安康,永远快乐!
篇8:中秋月儿圆的散文
中秋月儿圆的散文
中秋在我的忙碌中悄然而至,程式化的赏月祭月寻常的很。可我虽仰望星空,沐浴在这溶溶月色之中,却依然觉得夜迷迷茫茫,深不可测。今夜的这轮满月集万千思情于一身,优雅的让人心碎!星光满天,思念几许,就让我这样在美和忧伤中老去。
良辰美景依然对我有征服力,一直觉得沧桑的感觉迟钝了我的一切感官,以至于我不再做白日梦了,我选择了痛苦的成熟,让自己的言行尽量契合一切世俗规范的`标准。直到此刻,我方知晓,我依然愿意对着月色吟诗作对;依然愿意在一个人的心灵世界中自由漫步;依然痴迷于追寻生命的本真、本然。我以为我早已在尘世的喧嚣中变得浑浑噩噩,我以为梦不可能失而复得,却原来我依然执着于美,没有什么能够削弱这种能力,不管我曾经如何遗弃它,如何对丑陋有了极大的承受力。我发现自己还是在权术、心术、暴力面前,发呆、发愣、不知所措的个体生命!但我还是希望自己正直、自由地活着,哪怕会很艰难!
还是让我暂时逍遥在这如水的月色中吧!风轻拂树梢,力道恰到好处,树叶沙沙作响,奏响了夜的旋律。东坡的《水调歌头》此刻吟来,贴切之极。词中那潇洒而多情的感伤,那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索,那清奇雄阔、蕴藉委婉的表达,虽已穿越千年的时光,却仍然清晰地敲打着我们的胸膛。千江有水千江月,东坡还徘徊在情感与理智之间;万里无云万里天,而我更渴望亮丽阳光照耀我心扉!是谁一袭长衫、翩翩走来,在吟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亘古绝唱已觅得古今知音,绵延不绝的流传人间。但愿中秋月儿圆,与君长相伴!
篇9:月儿圆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 莲下中心小学 303 王鑫鑫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吃过晚饭,爸爸叫姐姐把搬来的桌子、椅子摆放在院子里的.草地上,又叫我拿茶杯摆在桌子上。一切准备停当,一家人准备赏月。
在我们的期盼中,又大又圆的月亮渐渐地爬上了树梢。一阵阵凉风吹在我身上,觉得心旷神怡。这时,我手里拿着一杯热茶,慢慢品尝。仰望着明亮的月儿,心情是多么舒畅。过了一会儿,月亮升到空中,像一个又大又圆的白玉盘,亮得旁边的星星都看不清了。接着,奶奶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听得入了迷,突然想起书中读过的一句话“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这真是月圆人更圆。
今晚的月儿真圆呀!但愿千家万户也能像月亮一样团团圆圆。
指导教师:陈泽峰
简评:文章虽简短,但小作者却能从中秋夜的景色引起联想,最后抒发自己美好的愿望。
投稿:2004-11-1 10:28:50
篇10:故乡,故乡散文
思念着了凉
如果不是后院里的狗吠惊醒了我,我不会担心远方的你,在这样一个霜冻的夜里,会不会着凉。
夜空里没有星星,只有一轮半睡半醒的月亮,熬夜织着一件又一件御寒的衣裳,也抖落了皎洁的清光,撒到那片我挚爱的土地上。
我听见了风的呼啸、雨的惆怅,而故乡睡着了,身上只搭了一层薄薄的纱帐。
当然,故乡——那座在那片土壤上生生不息地孕育了许多人也孕育了我的城——最终是无法着凉的,在这样一个霜冻的夜里,是我的思念着了凉。
故乡的梦
如果我这声咳嗽,能够乘着南吹的风,在萍水相逢的鸟群的歌颂里被润色,最后在你睡着的时候传到你的耳旁,那我会不会惊扰了你的'梦?
你的梦,我是看得见的:
梦里是一片鸟语花香、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沃野。
梦里是一片黄澄澄金灿灿、稻花香里说丰年的麦田。
梦里是一座陵绝四面、峨眉高出西极天的山。
梦里是一条奔泻千里、遥从天际来的江。
梦里是一群踏实勤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
梦里是一阵故国不再、嘉州依旧的海棠香。
你梦里的,就是我扎根的土壤,是我的童年,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是我爱了十九年的家啊!
我怎么忍心吵醒你,故乡。
无声
如果我没有在夜跑时听到校园里潺潺流动的溪水声,就不会想起一百四十公里外那座被童年的我往来无数次的桥。
桥总是无声,却并不代表它没有故事。即使它身上留下过千百个足印,它也能思路明晰地把每一个它生命里的路人或者主角的故事记录下来,编撰成无言的书,在秋雨淅沥的夜里诵读。
故乡也是无声,她不说话,却并不代表她不在心里记得你。
记得你在她的怀抱里看过的、闻过的、说过的、做过的一切,只有她还记得你所有的情绪,或者欢乐,或者感伤。
每一次你踏上故乡的土壤,轻轻地,悄悄地,可是每一步都在她的心里,敲响了一声声钟鼓。
也许你走过的这一步,你自己早就忘了,可她却记了百十年。
请别叫我外乡人啊!
一提醒我,我就在恍然间又回到了故园的春节,挂上外婆新做的桃符,贴上外公新写的对联,在一片片老腊肉、一节节香肠里梦想春天。
灵魂的呼唤
如果每当我累了、困了、松散了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个无形的肩膀,让我靠一靠,那一定就是你的。
即使我为了求学离开了你,离开你的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原野、更险峻的山峰、更汹涌的河流、更加雄伟的高楼大厦,可是,离开了你后,我走过的每一步路,都少了一份温馨和宽容。
所以,我会在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时候刹那间泪流满面。
我想起母亲每天下午都会做好晚餐,等着我回家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那仅仅是两年前的事啊,却好像突然变成了遥远的记忆。
想起父亲雨夜背着生病的我跑向医院,现在我不在父亲的背上了,他的背,看起来却反而更驼了一些。
我想起童年,想起那些一辈子在那片土壤上耕耘的人,想起那一声声来自灵魂的呼唤:故乡,故乡。
篇11:故乡散文
故乡散文
故乡,是一个多么美的词啊!其实只是一个外表的躯壳。
我出生在广州大泥市场,从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从未分开过。然而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我妹妹诞生了。她的诞生对于我来说有惊喜,有恐惧。惊喜的`是我有一个妹妹了,恐惧的是我马上要离开这个美丽的城市了。 当父母跟我说:“我们要离开这个地方。”时,我顿时大哭起来。 那天清晨,天空中出现了一些淡白的云彩,渐渐的太陽出来了,云彩也随这变成了深红色,就像一把剑刺在我心中,流一出来的血。我和家人在太陽的照耀下离开了。我回到了故乡,故乡是个很小的小镇,在这里我感觉不到温暖。每当我看见太陽和云彩时,我的心在默默地流泪。这个地方,让我厌倦,让我愤怒,让我心碎,我根本不能在这里生存。我曾想过,如果,我有一双翅膀,那我就可以离开这个地方,飞向美好的明天,开始全新的生活,但这永远都只能是幻想!在我心中,这不是故乡,而真正的故乡是我出生的地方!
篇12:故乡是什么散文
故乡是什么散文
故乡,是一位田园诗人, 把贫瘠的黄土地抒写得洋洋洒洒。
故乡,是爷爷铜烟袋锅里长出的袅袅故事——曲折却悠长。
故乡,是父亲播种的串串童话 ——年年都有新芽破土而出。
故乡,是母亲用心血孵化出的丑小鸭 ——在十旱久不雨的旱河中长大。
故乡的淳厚是美,粗犷是美;婴儿啼哭是美; 邻里间说笑是美;鸡啼是美;
狗吠是美;马嘶是美;就是家大婶、和李家二哥 闹玩儿时的打情骂俏都是美,足以让你久久地去品味……
故乡,并非是展览馆,却展出一幅幅三维立体画, 故乡;不是“杏花村”,芬芳的酒香却也让你不饮自醉。
故乡,没有洋装模特,可故乡的服饰却能漂洋过海, 令那些挑剔的. 白皮肤 、蓝眼睛、高鼻梁们,望一件件中华立领兴谓!
故乡很穷,那是我以前的概念。
故乡很富,那是我最近想法。我觉得我该回去了。
《 告别都市》
可能会有别绪,牵动那留恋的回眸,而脚步的离意, 已注定:
只要倾听到故乡的召唤,纵有红灯绿酒,也难拴住那颗似箭的归心。
其实,我又何尝不想让双腿,被她含情脉脉的秋波给绊住啊! 可我不能那样脆弱,那样会使我多年的梦破碎。
——都市,给我富有,给我聪颖;给我文明;给我智慧;给我爱情……我不能不与你说声:再见了!
我那割舍不下的都市,今天别你而去,不代表我们不再相见——
一栋栋新落成的农民别墅和尚在施工中的高速公路,正悄悄,悄悄地把城乡距离拉近……
★ 故乡,故乡散文
★ 故乡行经典散文
★ 月夜·故乡散文
★ 故乡与我散文
★ 故乡情思优美散文
★ 光影故乡的散文
★ 故乡雪之恋散文
★ 故乡的港湾散文
★ 秋天里的故乡散文
经典散文:故乡月儿圆(精选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