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之道德与教育

时间:2023-05-18 03:36:43 作者:huachensm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huachensm”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名人名言之道德与教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名人名言之道德与教育,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名人名言之道德与教育

精选名人名言之道德与教育

1.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毛泽东)

2.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增强生活能力。 (池田大作)

3.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 (韩婴)

4.有了一些小成绩就不求上进,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攀登上一个阶梯,这固然很好,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意味着必须再继续前进一步。 (安徒生)

5.居上位而不骄,居下位而不忧。 (书摘)

6.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康德)

7.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卢梭)

8.不求有天使和牛马的懿德,只求有人的良心。 (蒙田)

9.显而易见,骄傲与谦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们有同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自我。 (休谟)

10.好誉者,常谤人;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彭汝让)

1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徵)

12.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 (纪伯伦)

13.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培根)

14.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敏于事而慎于言。 (陆贾)

15.嫉妒的人常自寻烦恼,这是他自己的敌人。 (德谟克利特)

16.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佛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之砥石。 ((明)洪应明)

17.道德方面的伟大,就在于对朋友始终不渝的爱,对敌人不可磨灭的恨。 (莱辛)

18.习惯是一种最糟糕的痼疾,因为它使人们接受任何的不幸,任何的痛苦,任何的死亡。出于习惯,人们可以与自己憎恶的人生活在一起,学会戴镣铐,忍受不公正和痛苦,以至对痛苦、孤独以及其他一切都逆来顺受。习惯是一剂最无情的毒药,因为它慢慢地,不声不响地潜入到我们的机体,并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当我们发现它时,机体的每个细胞都已与它相适应,每一个动作都受它的制约,已经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治愈。 (奥里亚娜·法拉奇)

19.有些人因为贪婪 ,想得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伊索)

20.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子)

21.德行使心灵明晰,使人不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学的真理。 (罗吉尔·培根)

22.一个高尚的人,如果有一个像他自己一样的儿子,其乐一定不亚于他自己生命的延续。 (斯梯尔)

23.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乔叟 )

24.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热爱和尊敬的父亲和母亲是非常幸福的。 (伊林娜)

25.一个好的习俗比法律更可靠。 (欧里庇得斯)

26.卑微的人辩解自己的过失,勇敢的人必定把自己的过失公诸于世。 (米列)

27.讲真话有人不喜欢,但还是要讲。 (周扬)

28.无论你怎样地愤怒,却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培根)

名人名言网温馨提示你:本文经典名言内容是关于关于教育与道德名人名言

29.不以所长者病人,不以所能者傲人。 ((宋)赵谦)

30.交谈时的含蓄和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 (培根)

31.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萨迪 )

32.只有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劳动才能从繁重的负担转变成轻松而愉快的生理要求的满足。 (车尔尼雪夫斯基)

33.不慎其前,而悔其后,虽悔无及矣。 ((汉)刘向)

34.行善必须努力,然而,掏恶更须努力。 (列夫·托尔斯泰)

35.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朱熹)

36.惟一真正的责任,就是走向你自己的潜力,走向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觉知,然后按照这样来行动。 (佚名)

37.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 ((战国)韩非)

38.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并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不过我却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法拉第)

39.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40.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 (茨巴尔)

41.假如有人出卖生命水,要别人以人格作代价,聪明人决不肯买;因为耻辱地活着不如光荣地死去。 (萨迪)

42.人是永远不知足的。……这正是人类所具备的最伟大的才能之一,正是这种才能使人比那些对自己已有的东西而感到满足的动物优越。 (斯坦贝克)

43.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 (萨福)

44.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45.不受非分之赐,则廉耻立。 ((宋)司马光)

46.“无伤”二字,修已者之大戒也。 (吕坤)

47.没有顽强的细心的劳动,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变成绣花枕头似的无用的玩物。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48.爱劳动是共产主义道德主要成分之一。但只有在工人阶级获得胜利以后,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劳动,才不会是沉重而可耻的负担,而成为荣誉和英勇的事业。 (加里宁)

49.只有坚强的人才谦虚。 (赫尔岑)

50.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

篇2:教育与道德名人名言摘抄

关于教育与道德名人名言摘抄

1.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毛泽东)

2.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增强生活能力。 (池田大作)

3.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 (韩婴)

4.有了一些小成绩就不求上进,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攀登上一个阶梯,这固然很好,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意味着必须再继续前进一步。 (安徒生)

5.居上位而不骄,居下位而不忧。 (书摘)

6.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康德)

7.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卢梭)

8.不求有天使和牛马的懿德,只求有人的良心。 (蒙田)

9.显而易见,骄傲与谦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们有同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自我。 (休谟)

10.好誉者,常谤人;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彭汝让)

1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徵)

12.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 (纪伯伦)

13.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培根)

14.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敏于事而慎于言。 (陆贾)

15.嫉妒的人常自寻烦恼,这是他自己的敌人。 (德谟克利特)

16.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佛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之砥石。 ((明)洪应明)

17.道德方面的伟大,就在于对朋友始终不渝的爱,对敌人不可磨灭的恨。 (莱辛)

18.习惯是一种最糟糕的痼疾,因为它使人们接受任何的不幸,任何的痛苦,任何的死亡。出于习惯,人们可以与自己憎恶的人生活在一起,学会戴镣铐,忍受不公正和痛苦,以至对痛苦、孤独以及其他一切都逆来顺受。习惯是一剂最无情的`毒药,因为它慢慢地,不声不响地潜入到我们的机体,并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当我们发现它时,机体的每个细胞都已与它相适应,每一个动作都受它的制约,已经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治愈。 (奥里亚娜·法拉奇)

19.有些人因为贪婪 ,想得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伊索)

20.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子)

21.德行使心灵明晰,使人不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学的真理。 (罗吉尔·培根)

22.一个高尚的人,如果有一个像他自己一样的儿子,其乐一定不亚于他自己生命的延续。 (斯梯尔)

23.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乔叟 )

24.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热爱和尊敬的父亲和母亲是非常幸福的。 (伊林娜)

25.一个好的习俗比法律更可靠。 (欧里庇得斯)

26.卑微的人辩解自己的过失,勇敢的人必定把自己的过失公诸于世。 (米列)

27.讲真话有人不喜欢,但还是要讲。 (周扬)

28.无论你怎样地愤怒,却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培根)

29.不以所长者病人,不以所能者傲人。 ((宋)赵谦)

30.交谈时的含蓄和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 (培根)

31.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萨迪 )

32.只有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劳动才能从繁重的负担转变成轻松而愉快的生理要求的满足。 (车尔尼雪夫斯基)

33.不慎其前,而悔其后,虽悔无及矣。 ((汉)刘向)

34.行善必须努力,然而,掏恶更须努力。 (列夫·托尔斯泰)

35.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朱熹)

36.惟一真正的责任,就是走向你自己的潜力,走向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觉知,然后按照这样来行动。 (佚名)

37.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 ((战国)韩非)

38.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并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不过我却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法拉第)

39.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40.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 (茨巴尔)

41.假如有人出卖生命水,要别人以人格作代价,聪明人决不肯买;因为耻辱地活着不如光荣地死去。 (萨迪)

42.人是永远不知足的。……这正是人类所具备的最伟大的才能之一,正是这种才能使人比那些对自己已有的东西而感到满足的动物优越。 (斯坦贝克)

43.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 (萨福)

44.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45.不受非分之赐,则廉耻立。 ((宋)司马光)

46.“无伤”二字,修已者之大戒也。 (吕坤)

47.没有顽强的细心的劳动,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变成绣花枕头似的无用的玩物。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48.爱劳动是共产主义道德主要成分之一。但只有在工人阶级获得胜利以后,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劳动,才不会是沉重而可耻的负担,而成为荣誉和英勇的事业。 (加里宁)

49.只有坚强的人才谦虚。 (赫尔岑)

50.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

篇3:道德与法治名人名言

1) 道德活动既受政府长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洛克

2) 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3) 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苏霍姆林斯基

4) 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爱”,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对人们积极的爱。这种儿童道德教育的基础,应在家庭中奠定。儿童对母亲的爱是从母亲对婴儿的热爱及其满足于身体生长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要素,则有待于学校教育。教师对儿童也应当具有父子般的爱,并把学校融化于大家庭之中。——裴斯泰洛齐

5) 道德美……包含两个互相区别的因素,就是正义与慈爱。——库申

6) 最好的法律从习惯产生。

7) 自由是一种必须有其自己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李普曼

8) 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西塞罗

9) 正义可以提升一个民族。

10) 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亚里士多德

11) 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英)《政府论》

12) 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中,司法部门应得到人们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个意义出发,公信力的丧失就意味着司法权的丧失。

13) 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边沁

14) 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滋贺秀兰

15) 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篇4:道德与法治名人名言

1)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2) 在忽视正义的地方,在作为正义核心的平等在成文法条款中不断遭否定的地方,那里的法律就不仅仅是“不公正的法律”,而是完全失去了法律的本性。

3) 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斯宾诺莎

4) 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马基雅弗利

5) 以无情的目光论事,一慈悲的目光看人。

6) 一项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恶行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拉德布鲁赫

7) 一份不公平的合同也好过一场冗长的官司。

8) 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

9) 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

10) 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

11) 刑罚的严厉程度应该只为实现其目标而绝对必需。所有超过于此的刑罚不仅是过分的恶,而且会制造大量的阻碍公正目标实现的坎坷。

12) 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劳伦·却伯

13) 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波斯纳

14)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15) 系统的法典化可以是法律生活的有意识的普遍的重定方向的产物,譬如作为外交部政治革新的成果,或者作为希望达到政治实体内在社会统一的各阶级、集团之间妥协的结果。

16)习惯法非但不比法令灵活,非但不必法令更容易适应新的条件,而且相反,它更趋向于抱残守缺、因循守旧、难以变化。

17) 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阿奎那

18) 我已经发现,混乱和一切火海的起源、原因和发展都与各种社会的腐败的法制有关。

19) 我们作为人而有权拥有的平等是环境平等,而不是个人平等。

20) 我们的时代是权利的时代。人权是我们时代的观念,是已经得到普遍接受的唯一的政治与道德观念。

篇5:道德与法律名人名言

1. 沉默将被理解为同意。

2.习惯与合意可以使法律无效。

3. 没有人有义务证明自己有罪。

4. 法律不会强迫一个人去做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5. 我们无力反抗真理。

6. 法律旨在防止强势者为所欲为。

7. 享有权利的人可以放弃他所享有的权利。

8. 所有的解释,若是可能的话,必是通过消除文本中的矛盾而实现的。

9. 法律只能帮助警醒的人,而不帮助惫懒的人。(用来解释为何会有诉讼时效制度)

10. 一旦合中出现含混不清的表述,应尽量做出有助于保障标的物之安全的解释。

篇6:道德与法律名人名言

1. 不知事实可以作为借口,但不知法却不能开脱。

2. 法院不能主动寻找案件。(恰好是对司法能动主义的批评)

3. 无法在司法程序中被采信的事实就等于不存在。

4. 当一部制定法所为之服务的理由不复存在的时候,这部法律也便会随之消失。

5. 想用自己的财物应以不损害他人利益为度。

6. 合法的婚姻以双方之合意为要件,不因同居之事实而成立。

7. 让法官来回答法律问题,而把事实问题留给陪审员去裁断。

8. 坚持已经做出的抉择,且勿打破安宁。

9. 法律的力量仅限于禁止每一个人损害别人的权利,而不禁止他行使自己的权利。

10. 法律用惩罚、预防、特定救济和代替救济来保障各种利益,除此之外,人类的智慧还没有在司法行动上发现其他更多的可能性。

11. 不论哪个时代,如果在法庭上和在教室里进行的各种阐述理论所产生的意见分歧太大,那么法律就会失去力量。

12. 立法以典民则祥,离法而治则不祥。

13. 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

14. 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利,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绝大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是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

15. 在忽视正义的地方,在作为正义核心的平等在成文法条款中不断遭否定的地方,那里的法律就不仅仅是不公正的法律,而是完全失去了法律的本性。

16. 法包含着一个民族经历多少世纪发展的故事,因而不能将它仅仅当作好像一本数学教科书里的定理、公式来研究。为了知道法是什么,我们必须了解它的过去以及未来趋势。

17. 系统的法典化可以是法律生活的有意识的普遍的重定方向的产物,譬如作为外交部政治革新的成果,或者作为希望达到政治实体内在社会统一的各阶级、集团之间妥协的结果。

18. 法律的生命在于其实施。因而迫切需要对这样使大量立法和司法解释有效而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

19. 自由人得名于自由一词。自由是每个人,除了受到物质力量或法律阻碍外,可以任意作为的自然力量。

20. 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21. 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甚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

22. 一般地说,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的理性;每个国家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应该只是把这种人类理性适用于个别的情况。

23. 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放弃人的权利,甚至于是放弃自己的义务。一个人放弃了一切,是不可能有任何东西作补偿的。这样一种放弃于人的本性不相容,使自己的意志失去全部自由,就等于使自己行为失去全部道德价值。

24. 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产生人人自感安全的心境平安状态。为了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要有一个谁也不必惧怕谁的政府。

25. 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

26. 在企业立法中,全民抑或集体,工业抑或农业等所有制和行业的概念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27. 法制不是法学家的产物,而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产物,所有的法律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律师、立法者、执法者,在这过程中都起作用,但是司法活动说到底主要不是一个理论论证过程,而是一种职业判断。从这个意义上,我要说,一个民族的社会创造了法制,而法学家创造的仅仅是关于法制的理论。

28. 法律实质上即是物质的又是意识形态的这一事实是与以下事实相联系的;法律既是从整个社会的结构和习惯自上而下发展而来,又是从社会中的统治阶级们的政策和价值中自上而下移动。

29. 如果语句中并无模棱两可之处,则不能作出与该语句的明显含义相悖的解释。(法律解释及合同解释的一项基本原则)

30.平等者之间不存在司法管辖权。引申义:一个主权国家不得对另一个主权国家行使司法管辖权。

博爱道德名人名言

教育方面名人名言

文明道德的励志名人名言

我的教育随笔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

秩序与道德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制

名人名言之人生感悟

道德品行教育心得体会

名人名言之道德与教育(合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名人名言之道德与教育,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