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小猪小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陋室铭古诗文练习题,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陋室铭古诗文练习题,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 陋室铭古诗文练习题
陋室铭古诗文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B.忘路之远近()C.渔人甚异之()D.具答之()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F.君之病在肌肤()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
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
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5.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篇2:陋室铭古诗文练习题参考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B.忘路之远近()C.渔人甚异之()D.具答之()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F.君之病在肌肤()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
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
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5.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篇3:陋室铭翻译古诗文网
文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来来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平头百姓。这些人可以高谈阔论,纵情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以上是作者从三方面对于一个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草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生活状态。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且又多姿。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作者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说明自已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不仅说明了陋室不陋,又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从诸葛亮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扬雄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来看,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是否还有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呢?第四层(最后一句),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引为证据,作全文的总结,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而又不陋痕于文字上,更进一步突出了他那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何陋之有”回应上文。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也即铭文一开头所说“惟吾德馨”。这个结语引经据典,显得警策有力,把个“陋”字彻底翻过来了。铭文一般都压韵,并常用排比、对偶句。本文为骈体文,就用了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韵脚,使文章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除末句外,全篇都是骈句,韵脚是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等字。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陋室铭英文翻译及赏析
2.《陋室铭》原文注释和译文
3.读刘禹锡《陋室铭》有感随笔
4.初中《陋室铭》教学课件
5.《陋室铭》简短赏析
6.陋室铭获奖教案
7.《陋室铭》赏析精选
8.陋室铭原文翻译
9.《陋室铭》教案目标
10.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
篇4:陋室铭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 ) B.忘路之远近( )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
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
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5.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二、阅读题
(一)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A ,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①本文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____
②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
3)无案牍之劳形( ) 4)惟吾德馨( )
③解释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原文填空: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
⑤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⑥在横线上写出原文,并划出朗读的节奏。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奥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_____________。 2.用“/”线给画线文字断句。(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 3.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 ②惟吾德馨(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4.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5.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①写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
②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___。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____。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 ) ②惟吾德馨 (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五)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夏玑吴县人,父尝夜坐凭窗,月阴中,见一白晰少年醉行,父曰:“谁家嗜狂药若此?”逼近叩门,乃玑也,父置不言。
后登第,赴选,父戒以前日状,遂受严教,终身不饮酒。
后为河南道御史,焚黄[注①]先茔[注②],抚军亲诣茔前,酌酒半卮以庆,且曰:“荣先矣,可饮此,九泉之下,已乐有荣封,少辍戒,无伤也。”玑流涕却之,卒不饮。
注①:焚黄:古人升官时焚疏表以告祖先,用来显祖德,表示孝道。
注②:先茔:指祖坟。
1. 甲文通过对陋室和陋室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和生活情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⑶欠尝夜坐凭窗( ) ⑷逼近叩门,乃玑也。(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孔子云:何陋之有?
⑵玑流涕却之,卒不饮。
4.甲文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5.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修养身心的问题,请你简要评析夏玑其人,然后反省自己,从小父母给过你哪些教诲,你是否能始终奉行不渝?并举例说明。(不超过100字)
篇5:陋室铭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刘禹锡,梦得,唐朝人
2.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用韵
3.对偶
二.
1.斯:这;惟:只;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鸿:大;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3.素:素朴;金经:佛经
4.丝竹: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
5.在:在于;名:著名
1.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2.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
3.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4.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E A B B A A A
五: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调素琴,阅金经
3.鸿儒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
一、①刘禹锡
②1)著名 2)大 3)政府公文 4)品德高尚,流传久远
③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④惟吾德馨。
⑤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
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 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⑥A、苔痕/上/阶绿 B、草色/入/帘青 )
(三)1.刘禹锡。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①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②调:调弄,这里指弹。
4.①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人帘里。②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5.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陋室铭
(四)《陋室铭》
1.①出名,著名 ②品德高尚 ③大 ④官府的公文
2.D
3.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惟吾德馨
4.陋室的环境、陋室中的人和陋室的生活三个方面 5.C 6.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五)1.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意思对即可)
2.⑴出名 ⑵身体 ⑶曾经 ⑷是
3.⑴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⑵夏玑流着眼泪辞谢,终究没有喝下那半杯酒。
4.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
5.闻过即改,终身奉行父训。(其余略)
篇6:《陋室铭》练习题
《陋室铭》练习题
一.铭,是指 ,后来成为 ,它的特点是 。
二.本文作者是 ,字 , 朝著名的 、家。
本文选自
三.生字
铭 斯 馨 苔 鸿 儒 调 牍 庐 蜀
四.重点实词.
名 斯 惟 吾 馨 鸿
鸿儒 白丁
调 素 金经 丝竹
乱 案牍 劳 形 云
五.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孔子云:“何陋之有?”
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8.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六.回答问题.
1.写出运用类比手法的句子 。
2.全文的主旨句是 。
3.提挈全文的词语是 。
4.本文实虚相映的句子是 。
5.突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 。
6.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
7.突出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
8.写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9.文中的点睛之笔是 。
10.作者以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
11.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2.本文与《爱莲说》有哪些相似点?
篇7:《陋室铭》练习题和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和答案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2.翻译句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之的用法有: A、助词的 。 B、代词。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A.何陋之有?( )
B.忘路之远近( )
C.渔人甚异之( )
D.具答之( )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F.君之病在肌肤( )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4.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5.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参考答案:
1.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
2.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
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3.E A B B A A A
4.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5.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6.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 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篇8:陋室铭课后练习题
陋室铭课后练习题精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陋室铭》的作者是 代。
本文的主旨句是
5、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
6、《陋室铭》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5、文中结尾引用孔子话的作用是什么?
篇9: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一、1、《全唐文》 作者给自己的居室取 简陋的屋子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 刘禹锡 梦得 唐 诗人 哲学 器物铭 山川铭 座右铭 墓志铭
2、略
3、略
4、略
5、(1)对偶 比喻 (2)对偶 对比 (3)反问 引用
二、1、(1)刘禹锡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调:调弄,这里指弹。
(4)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5)抒发身居陋室,壮志弥坚的情怀。
(6)前八句尾字
(7)意在以古代贤人为榜样的志向和抱负。
(8)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第一层:点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铭颂,是因为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第二层:写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第三层:总结上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
(9)品德高尚的人
(10)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德馨
(12)不同意 理由:文章结尾处,作者以诸葛亮,扬雄自比,表现了积极入世、要有所作为的远大志向。
(13)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
(1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前半句点题,后半句统领全篇。
15、C
(16)隐喻、比兴的写法 写出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17)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论语·子罕》 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紧扣“陋室不陋的立意。
(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9)(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
2、(1)唯吾德馨
(2)唯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可以…劳形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何陋之有?
(8)首四句。
(9)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篇10:《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⑴有仙则名 名:
⑵斯是陋室 斯:
⑶惟吾德馨 馨:
⑷何陋之有 何:
⑸谈笑有鸿儒 鸿: 儒:
⑹往来无白丁 白丁:
⑺可以调素琴 调:
⑻无案牍之劳形 劳: 形:
⒉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⑴①无丝竹之乱耳 之:
②何陋之有 之:
③辍耕之垄上 之:
④操蛇之神闻之 之:
⑵①无丝竹之乱耳 乱: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乱:
⒊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你对此有何看法?
⒋⑴《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代___家。“陋室”意为_______,“铭”指_______________。
⑵用原文回答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⑶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⑷《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生活情趣。
⒌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
⒈⑴著名
⑵这
⑶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⑷什么
⑸大;旧指读书人
⑹平民
⑺调弄
⑻使……劳累;形体
⒉⑴①助词,处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②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动词,到、往;助词“的”
④代词,它,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⑵①扰乱
②战乱
⒊围绕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不要在意外物条件的好坏来谈即可。
⒋⑴刘禹锡 唐 文学家
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⑵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⑶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⑷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
⒌B
篇11: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宾客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 苔 (tái)痕 鸿儒(rú) 案牍(dú)
5、解释下列加线字
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
6、成语和名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7、对联: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居有仙之山德馨,临有龙之水志远。
8、填空:
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先与“山”类比,原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中强调山能闻名天下的原因是“有仙则名”。然后与水类比,原句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强调了水能显示灵异的原因是“有龙则灵”。其中的“仙”和“龙”都暗喻了“德馨”的人。最后又将陋室与古代著名的居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类比,表达了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意思,使文章境界突然上升,而引出孔子的句子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前文“惟吾德馨”句呼应,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了最完美的思想境界。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⑤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⑥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9、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
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11、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2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4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6文中写室内景物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
17、文中写室外景物的句子是:草色入帘青
十二、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为: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比喻、比兴、类比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拟人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
十三、问答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以比喻起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⑵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⑶“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答: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⑷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3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所以是这个句子
⑸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⑺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答: 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⑻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答: 鸿儒 ,无白丁(雅)
篇12:陋室铭课后练习题
陋室铭课后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 ) B.忘路之远近( )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
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
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5.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二、阅读题
(一)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A ,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①本文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____
②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
3)无案牍之劳形( ) 4)惟吾德馨( )
③解释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原文填空: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
⑤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⑥在横线上写出原文,并划出朗读的节奏。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奥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_____________。 2.用“/”线给画线文字断句。(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 3.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 ②惟吾德馨(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4.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5.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①写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
②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___。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____。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 ) ②惟吾德馨 (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五)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夏玑吴县人,父尝夜坐凭窗,月阴中,见一白晰少年醉行,父曰:“谁家嗜狂药若此?”逼近叩门,乃玑也,父置不言。
后登第,赴选,父戒以前日状,遂受严教,终身不饮酒。
后为河南道御史,焚黄[注①]先茔[注②],抚军亲诣茔前,酌酒半卮以庆,且曰:“荣先矣,可饮此,九泉之下,已乐有荣封,少辍戒,无伤也。”玑流涕却之,卒不饮。
注①:焚黄:古人升官时焚疏表以告祖先,用来显祖德,表示孝道。
注②:先茔:指祖坟。
1. 甲文通过对陋室和陋室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和生活情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⑶欠尝夜坐凭窗( ) ⑷逼近叩门,乃玑也。(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孔子云:何陋之有?
⑵玑流涕却之,卒不饮。
4.甲文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5.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修养身心的问题,请你简要评析夏玑其人,然后反省自己,从小父母给过你哪些教诲,你是否能始终奉行不渝?并举例说明。(不超过100字)
练习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刘禹锡,梦得,唐朝人
2.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用韵
3.对偶
二.
1.斯:这;惟:只;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鸿:大;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3.素:素朴;金经:佛经
4.丝竹: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
5.在:在于;名:著名
1.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2.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
3.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4.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E A B B A A A
五: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调素琴,阅金经
3.鸿儒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
一、①刘禹锡
②1)著名 2)大 3)政府公文 4)品德高尚,流传久远
③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④惟吾德馨。
⑤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
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 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⑥A、苔痕/上/阶绿 B、草色/入/帘青 )
(三)1.刘禹锡。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①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②调:调弄,这里指弹。4.①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人帘里。②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5.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陋室铭
(四)《陋室铭》1.①出名,著名 ②品德高尚 ③大 ④官府的公文 2.D 3.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惟吾德馨 4.陋室的环境、陋室中的人和陋室的生活三个方面 5.C 6.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五)1.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意思对即可)
2.⑴出名 ⑵身体 ⑶曾经 ⑷是
3.⑴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⑵夏玑流着眼泪辞谢,终究没有喝下那半杯酒。
4.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
5.闻过即改,终身奉行父训。(其余略)
★ 经典古诗文
★ 古诗文名句
★ 古诗文名言
★ 古诗文阅读教学
★ 苏轼相关古诗文
★ 古诗文赏析
★ 《陋室铭》 4
陋室铭古诗文练习题(精选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