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九叶葵”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盐都区房产管理系统设计中的若干问题,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盐都区房产管理系统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盐都区房产管理系统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盐都区房产管理系统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为加快地区房产管理的信息化,结合GIS,MapObjects,SDE技术,统一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作 者:陈超荣 王利利 CHEN Chao-rong WANG Li-li 作者单位:盐城市盐部区房管局,江苏,盐城,224005 刊 名: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英文刊名: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32(3) 分类号:P208 关键词:MapObjects 房产管理系统 SDE篇2:ERP系统中的物料管理问题
今年初,笔者到过南方一家上了国外ERP系统的大型制造厂,了解到该厂目前出现的客户投诉的问题,主要是客户投诉下订单後到货期太长,有的甚至投诉延迟了半年才交货;还有就是到了合同定的交货日期交货时有漏货的现象,据一些客户反映许多工程有漏货的现象,需要重新催工厂补b,导致了最终交货期的延长,
经过调研,笔者认主要的问题可能是出在SAP系统没有实施好;其中,没有能够做到物料编码的唯一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般在做生b计划时候,是先查库存此b品有多少然後系统根据库存情况、物料的情况,安排物料的购进和组织生b计划,如果在生b完後,如果发现生b出来的b品并不是客户所需要的b品,那就会造成两个後果,一制造了库存;二不能按时供货给客户。
从理论上说,在ERP中,物料代码是物料的标识,是人和电脑使用所有其他资料元素的基础。它主要用於记录在生b活动中运动的物料。生b控制要求每项生b活动和库存变化都记入电脑,由於处理数量很大,物料代码应尽量简短,各个软体规定的位元数也不相同,但一般不超过20位。位数过长会增加录入时间且容易出错。物料号的唯一性是最基本的要素。所谓唯一性就是说,同一种物料,不论出现在什麽b品上,只能用同一个代码;而不同的物料,那怕有极微小的区别也不得用同一个代码。确定物料号时要考虑所选软体的其他查询功能,若软体可以通过其他代码(如分类码、分组码)查询,在物料号中不必考虑过多的标识因素,以免增加栏位长度。
企业在资料准备阶段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确定物料代码的编码原则和编码方法,
多数软体对设定好的物料号不允许轻易变动,如要修改,必须先把所有该物料的记录(如库存、加工单、会计科目等记录中有该项物料时)统统精除乾净,这是一件十分麻烦的工作。因此,确定物料号的编码原则要特别慎重,不但要考虑当前的方便,而且要考虑今後发展扩充的需求。
但是在手工管理的环境下,人们往往采取如下方案:用开头的两位元数位代表b品,然後用两位元数位代表规格,再用4位元数位代表材料,等等(这家工厂虽然上了SAP R/3但在物料编码上还是沿用了这种方法)。然而,不管初始设计者如何富於远见,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有一些情况出人意料。例如,本来认第二部分需要用两位元数位就够了,现在却需要3位元,因此,有含义的物料编码系统很快就失败了。即使在手工管理的环境下,有含义的编码思想也不尽合理。在使用现代电脑系统的环境下,物料代码的功能只是作“唯一识别字”,而不是描述符。没有理由认诸如b品及其物料属性的描述如不纳入物料代码,在ERP系统中,物料代码应是无含义的。
而在这家工厂中,没有能够做到每项物料有唯一的编码,而且在物料代码中其真正无意义的位数只有三位。在这种情况下,研发部门的新b品不断出来,我想号码会很快不够用了,那时候,只能采用取消早期b品的SAP号,用此号码代替新的物料或b品,这样更增加的出错的几率。
一些工厂的管理者还坚持认,物料的含义可令出错减少,万一前一道工序的员工出错,到出後几道工序的员工手中能够容易发现错误所在,我认这种观点还是以往的人脑比电脑可靠的想法,实际上,一个设计完善的的ERP系统应该是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的。
综上所述,在实施ERP之前,一定要重视物料编码的规则,一定要具有前瞻性。这是ERP实施的成功基础。在实施中可以考虑用条码来配合。
篇3:论文管理系统设计
论文管理系统设计
1总体结构设计
对于绝大部分焊接企业来说,生产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的规范化是极其重要的,虽然广义上来讲都是大同小异,但是深入研究就会发现不同的焊接企业有着不同的模式,而这是由于自身、外界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理想的生产管理系统需要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业务模块的设计也应该详尽而合理.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和企业调研并与该企业员工的交流,结合一些案例,根据实际的情况,确定了系统功能,并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
1.1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
该生产管理系统是用来代替企业传统人工模式,使部门员工能看到企业库存精准情况,订单的实时情况等,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生产空闲,最终目的是使企业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所以该生产管理系统包括的功能如下:(1)业务单据数据的录入和查询;(2)方便快捷的编辑各种材料数据,如焊条的收录、删除;(3)提供查询功能,诸如焊材的化学成分、用途等,并能及时查看库存情况;(4)提供以国家标准或其他标准为依据的焊条、焊丝、焊剂的检验规则、技术要求、实验方法等;(5)能够自定义配置仓库,例如仓库名称、库存分类、库存预警等功能;(6)可以在企业内部网络进行数据共享;(7)系统具有身份识别和严格完善的权限管理功能;(8)可以保存、输出、打印数据或文件;(9)支持数据导入和导出以及数据归类、汇总.
1.2管理系统总体结构
本系统采用C/S(Client/Sever,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该模式是服务器和客户机合作完成的二层结构体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体现为请求/响应关系,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安全性能高.客户端应用程序负责用户使用时产生的服务请求,将数据库请求发送到服务器;服务端主要包括各类数据库及服务器,主要用来存储、管理数据,响应客户机的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服务端采用Oracle数据库平台,客户端应用程序采用VisualC++工具开发.该系统主要由项目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采购管理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质检管理子系统(如焊材和母材检验标准设计、焊材检验国家标准)、库存管理子系统、权限管理子系统构建.
2数据库设计
焊接企业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企业数据量也较庞大,为了满足充分的交互性能,该系统采用了具有支持远程数据访问并且有大型数据处理能力的Oracle作为该系统的数据库平台.既满足了系统需求,也保证了较高的安全性和可移植性.数据库的设计是否合理是该系统设计成功的关键因素.需要依据企业实际业务流程规范,对所有数据进行完整性、规范性、标准性约束,消除数据的冗余,保证数据的唯一,同时严格规范业务流程,杜绝“跳线”情况发生,建立符合企业需求的数据库.
2.1业务单据数据库设计
业务流程是生产管理系统的核心,所以数据库必须按照业务流程来设计,以实现业务的协同处理,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例如采购管理里的采购到货单必须包含采购合同编号(或采购订单号),在收货时就能通过采购合同编号查询到订货时所签订的明细表,既保证了企业利益也方便数据的整理.同时数据库表建立外键也适用于只有一个单号,没有与之相关联的上一级单号这种情况,例如没有拟定采购合同的采购,或者一些仓库调拨、盘点一类.表单明细通过与表单主键关联,保证数据唯一性和安全性.业务流程主要是以各种单据来传递信息,单据与类别是多对多的关系,建立一个有层次关系的类别表,有利于后期的整理与查找.另外单据需要有上级的审核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进而在建立各种单据表时加入审核状态、审核人等字段.
2.2仓库焊接材料数据库设计
由于焊接企业资源数据包含母材、焊材(焊条、焊丝、保护气体、电极、钎料、钎剂等)、焊接工装及设备、焊接材料选配标准等,所涉及项目繁多,本文仅以对母材和焊材进行分析,为员工提供查询便利,也为焊接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3客户端设计
客户端程序是企业员工直接使用的程序,将货品管理、项目、采购、销售、出货、生产管理、库存采用插件方式加载到同一框架中,以便为不同的焊接企业模式定制.该客户端按照企业业务流程来设计,满足企业运作操作需求,例如数据的录入,单据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等.又例如①查询数据库中的焊材国家检验标准;②在焊材国家检验标准基础上设计符合自己企业检验标准;③资料库中母材和焊材数据的完善和查询.另外,用户可以通过输出接口程序方便以word形式输出单据,同时涉及到的图片、文档、资料等均以附件形式上传、下载.
3.1授权系统
授权系统是为了确保工作按顺序进行而采取的一套工作正式审批程序.在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中起到核心作用.系统权限不仅定义到子菜单,更进一步定义到单据的操作按钮,兼顾资料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多级审核权限控制,清晰定义每个操作者的查看、新增、修改、打印等权限.
3.2系统设计
生产管理系统主窗体有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和客户区域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客户区域分为两块,左边区域为业务管理项,包括项目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仓库管理和系统设置.右侧区域则为显示业务操作具体内容.每个管理项展开后都有与之相关的业务操作选项和共通的账号信息选项,系统设置则包含一些用户能自定义的数据.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业务运作效率,系统流程设计活动图6中采用了以一概全的表述方法.另外,由于企业每个员工所拥有的权限不同,所以该活动图只表述一次业务操作.
3.3焊材检验设计模块
质检管理项中,通过厂家提供的焊材资料,查询相关的焊材国家检验标准,并将内容显示与系统页面中,如果该企业入厂检验标准高于国家标准,那么通过点击页面编辑按钮,修改为符合企业的入厂检验标准,审核后另作保存.如图6中的质检管理模块.
3.4资料库模块
系统对于母材和焊材的数据有着较为完整的归纳,能便捷的添加数据,例如母材类别、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疲劳强度等)、物理性能(弹性模量、泊松比、热导率等)等.
3.5查询模块
通过单号来查询单据是最简单、便捷的方法,但是只有单号的查询是无法提高企业效率,所以不同的单据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查询页面,而每个查询页面都能实现多条件查找,条件的筛选是根据企业需求来拟定.最后获取的结果会在页面的一个报表控件中显示,如果查询单据中包含明细,在报表记录被选中后,点击详情就会显示完整数据.如果有相应的编辑权限,就能对其进行修改.
4结论
本文介绍的焊接企业管理系统基于Oracle数据库平台,采用C/S结构模式,利用面向对象技术方法设计、开发,并采用插件的方式,为不同的焊接企业模式定制.业务的全面、流程的严谨是该软件所需的基本要求,相较于其它系统软件,在拥有一些共同的功能上,扩展了较完整的母材、焊材数据的添加;提供焊材检验国家标准或其他标准并支持修改等功能,这些都对提高焊接企业运作效率有着显著帮助,对企业的发展和业务拓展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论文管理系统设计]
篇4:房产开发过程中住区设计管理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房产开发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伴随着房产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现如今,诸多因素都会影响房产的价值,其中典型莫过于住宅质量、住宅功能以及住宅安全性三者。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房产开发企业想要谋求发展“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房产开发设计管理水平,尽可能的保证开发设计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本文从房产开发过程中住区设计管理问题出发讨论,分析了住区设计管理在房产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就优化房产开发过程中的住区设计管理提出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房产开发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房产开发;住区设计;管理问题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在经济的刺激下,我国城市基建工程不断发展,众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为了保证项目工程的科学合理,人们在项目设计管理过程中大量地应用了经济学理论,诸如项目经济管理以及设计管理理念的合理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房产开发项目的质量、功能,也使得房产开发过程中的设计管理工作更加得科学、合理。有人甚至说,房产行业正常运营的关键是房产开发过程中的设计管理。也因此,想要加速房产行业的发展,必须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房产开发过程中的设计管理层面。
篇5:房产开发过程中住区设计管理问题探讨论文
房产开发过程中的设计管理工作贯穿了整个工程的始末,包含了工程预算以及工程完成过程中的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由此足以窥见房产开发过程中的设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就房产项目本身而言,在进行住区设计管理的时候,不仅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还要考虑社会的、即时的发展趋势,还要考虑项目工程所在地的综合发展形势,如此才能够保证房产企业因项目获益。据数据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房产开发都能使房产企业获得可喜的效益,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所谓的“可喜效益”微不足道。对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原因是我国房产开发过程中的住区设计管理质量不达标,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两个问题。
1.1住区设计过程中未能正确选择、判断住宅场地
由于现阶段我国房产市场内存在众多房产企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力非常巨大。房产企业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在开发前期进行住区设计时,往往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对房产周边的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而仅仅只是派遣一些非专业的人员形式主义的“走访”住宅所在区域。由于所谓的调查无法为住区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数据资料,因而盲目设计极容易导致住宅结构不合理问题的发生。例如,在城市中心、城市景观附近建立高档的.单体别墅。表面上看来,客观环境有利于房产企业抬高楼价,进而提高自身的经济利益;但从实际角度看来,城市中心、城市景观附近都不是人们的“理想居住地”,不仅容易导致房屋滞销,更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影响了城市的绿化发展。
1.2住区设计过程中未能深入调研市场及客户需求
首先,建筑行业设计尤其是住区设计,必须严格遵循“营造舒适居住环境”原则,因此在进行房产开发住区设计时,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市场,考虑项目所在地居民对住宅结构的要求。其次,房产开发在进行住区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市场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宏观预测,以保证设计项目可以被长久的投入使用。然而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来,大多数的房产开发企业都未能贯彻落实这一原则,很多房产开发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只考虑初级市场,进而导致设计项目在完工之后只适合居民短期居住,不仅花费了大量的建造资金,更浪费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得不偿失。最后,还有些房产开发企业在进行房产开发的过程中,未能充分了解客户群体对住区设计的要求,也因此他们所设计出的住区结构类型并不能使客户群体获得满意的消费体验。
2浅述住区设计管理在房产开发过程中的作用
住区设计管理在房产开发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两点:第一,合理的住区设计管理能够增加房产的使用年限,提高建筑项目的实用价值。建筑物的完工是无数专业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工程师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工程师的擅长领域存在差异性,因此只有让工程师负责项目工程中最适合自己的、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规划,才利于项目顺利开展,也才利于提高住宅的使用价值。第二,项目开展之前的科学设计能够为项目开展夯实基础,因此在进行住区设计管理之前,项目相关人员应对项目进行深刻的探讨。此举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设计人员参与住区设计的热情,更能够有效地提高住区设计管理的有效性。
篇6:房产开发过程中住区设计管理问题探讨论文
3.1深入研究房产市场的发展规律
事物的发展有其规律可循,房产市场的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要探究房产市场的发展规律需要从微观、宏观两个角度出发。从微观角度看来,设计人员在进行房产开发之前,需要详细地考察项目所在地的真实环境,要基于地区的发展势态规划住区,在提高房产实用性能的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从宏观角度看来,住区设计者需要密切观察全球房产市场,并以之为参考及时地调整自身的项目设计,以便设计出的房产形式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3.2完善项目设计管理体制,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房产项目的开展基础是完善的项目设计管理体制,因此在房产项目开发之前,管理人员需要首先对之进行详细规划,基于实际完善管理体系。房产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需要严格落实自身的责任,设计合理的项目管理体制,尽可能的明确项目落实过程中的各个注意事项,如此才能够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3合理预算,严格要求住区设计质量以及设计功能
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首要条件,房产企业如果缺乏资金,那么企业的正常运转将难以保障。为了尽可能的避免资金缺乏问题,房产企业在进行项目开发之前,在进行住区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项目进行合理预算,进而在避免施工浪费的同时为后续施工提供充足资金。当然,“避免浪费”并不意味着房产开发企业可以忽视房产项目的质量和功能,而是应该以质量、功能以及安全性为房产设计基础,并在房产设计的过程中融入“宜居”思想,如此才能够保证住区设计的科学合理,也才能够保证房产开发公司经济效益的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我国房产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氛围之下,房产开发企业想要在市场中保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积极地采取措施,及时地解决现阶段房产开发过程中住区设计管理问题,确保项目设计尽可能地匹配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如此才能够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为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小平.浅谈设计管理在房产住宅项目中的重要性[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12):24-25.
[2]吕锋.住宅房产项目设计管理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3(12):29-31.
[3]殷飞.浅析房产住宅项目设计管理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6(18):141-142.
[4]王一凡.某房产企业住宅规划设计质量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5.
篇7: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系统设计的问题和策略论文
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系统设计的问题和策略论文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3-7918-04
不同于自主或强制访问控制模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简称RBAC,下同) 以角色作为中介,系统首先给角色授权,然后将角色分配给用户,角色架起了访问控制中访问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座桥梁。之所以不直接将权限授予用户,是因为角色比用户更具稳定性。当因为系统需求对用户进行变更时,只需修改角色与该用户的关联,而不必对角色与访问控制客体之间的关联进行修改,使系统设计的灵活性有所增强。
1 层次RBAC模型
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RBAC)中,通常采用分层技术对角色的职权和责任能力进行描述。通过添加对角色分层的支持,能够提高RBAC的管理效率、明晰角色间的逻辑关系。层次RBAC模型在RBAC角色集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角色层次的概念,并添加了相应的访问控制规范。层次RBAC模型如图1所示。
层次RBAC中包含两类角色分层,常规角色层次和有限角色层次。常规角色层次在角色分层中支持任意偏序关系,可以实现不同角色间的许可集和用户集从属关系的多重继承;有限角色层次强加限制了角色分层系行为,使系统中分层技术被限制在简单的逻辑结构中,有利于增强系统授权的安全性。
2 角色控制的'权责分割
权责分割是系统设计中常用的一条安全法则,主要用于加强有利害关系策略的冲突性。该冲突性允许一个用户可以同时获得两个(或以上)的冲突角色,通过角色分层和个性化角色集为高层次的组织安全策略提供约束机制。为了便于权限管理系统的设计,参照RBAC标准的有关内容,我们将权责分割分为两大类:静态权责分割和动态权责分割。
2.1静态权责分割
静态权责分割(SSD)属于静态约束,在角色集定义时就实施访问控制约束。SSD定义了一个包含两个(或以上)角色的集合,为角色集指定限制条件,限制用户指派关系。SSD还通过基数对策略违例做出了规定:如果系统的局部组织中有一个由5个角色组成的角色集,则在授权过程中仅能有不超过4个的用户角色数目。
2.2 动态权责分割
动态权责分割(DSD)属于动态约束,在激活角色时才实施访问控制约束。DSD限制了对用户有效的许可,为每个用户的最小权限提供了不同的扩展支持。我们定义DSD(×N)是动态权责分割中(rs,n)对的集合,其中rs代表角色集,n代表基数。我们认为在任意一个(rs,n)DSD的情况下,不存在用户会话能从rs中同时获得大于等于n的角色个数。该结论证明如下:
设t是rs的一个子集,据上述定义可得到:
SSD能够在用户指派角色时,解决潜在的利害冲突;DSD则是在角色激活时,解决产生的策略冲突。
3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应用
在权限管理系统中,SSD用于用例设计,主要是对访问控制核心角色的定义;DSD用于访问控制,主要是对权限管理核心类的描述。
3.1系统用例设计
在采用RBAC模型的权限管理系统中,角色功能图的用例框图如图2所示。
该用例框图中的角色控制执行者主要有3个:安全管理员、用户和角色领域工程师。角色领域工程师是权限管理系统的核心角色,主要用于描述权限集,实施角色分层和附加约束操作。安全管理员管理负责管理基于角色的权限系统,为用户授权。用户被定义为一个真实的人或者一个外部的系统,他可以通过角色策略,要求系统执行针对某个对象的某种操作。
3.2 访问控制模块
访问控制模块是整个权限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验证用户或其角色是否具有访问权限。对外部系统而言,访问控制模块采用黑盒设计,通过返回值确定允许或拒绝用户的操作申请。此模块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从建立权限与资源的对应关系入手,逐步实现角色实体与权限实体之间调用权限操作,从而建立权限实体与层次结构的关联。
访问控制模块设计中的主要成员类有User、Session、Role、Permission、Constrain、Object,其中Role是核心类用作主要类的连接。
User是一个接口,它包括RBAC 控制模块中不同功能的实现类,每一个User对应一个Session。在用户Logon成功后Session由系统提供,当会话时钟超时系统会要求用户重新进行身份验证。每一个Logon用户可以在自己的Session中激活符合条件的角色,在激活角色之前系统先要调用Constrain检查,确认用户角色之间是否存在冲突。Role类的设计也和Session一样使用了多例设计模式,其目的同样是为了控制被激活角色的数量。
3.3角色管理实现
权限管理系统中的角色管理包括:增加角色、角色管理范围设定、角色变更、角色删除等四部分功能, 角色管理功能可通过点击左边角色管理栏菜单或右键菜单来实现,权限管理系统中角色管理的部分源码如下。
4 结论
在权限管理系统中,角色控制比用户控制具有更好的灵活性,能够有效实现权责分割。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系统已经能够很好满足单域环境中的系统授权,针对跨域访问的授权机制和对权责分割理论的优化,是今后进一步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David F,Richard K.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C].Proceedings of 15th National Computer Security Conference,1992:1-11.
[2] 钟华,冯玉琳.扩充角色层次关系模型及其应用[ J] .软件学报,2000,11(6):779-784.
[3] 吕宜洪,宋瀚涛,龚元明.基于RBAC改进模型的角色权限及层次关系分析[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2,22(5) :611-614.
[4] 余文森,张正秋,章志明,等.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中私有权限问题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4):50-51.
[5] 鞠成东,廖明宏.基于RBAC模型的角色权限及层次关系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10(4):95-99.
[6] 余文森,张正球.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中私有权限问题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21(4):5.
[7] 廖俊国,洪帆,朱贤,等.动态角色转换的关联优化[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5).
[8] 冯学斌,郑峰,洪帆.IRBAC2000角色转换冲突处理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7,29(9):53-55.
篇8:盐都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体制改革论文
都区地处淮河流域,里下河腹部,区域面积1045平方公里,人口76万人,拥有246个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区,小型水利工程是保障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为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以来,我区加大水利工程投入,实施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农村河道三年轮浚计划、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等一大批水利工程,总投资达23.8亿元。但由于工程产权不明晰、责任主体不明确,加之管护经费未落实、管护方式粗放等原因,全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弊端日趋显露,主体缺失导致农民对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漠不关心;管理责任不落实导致工程出了问题无人负责;资金匮乏导致不少工程年久失修,效益日趋衰减。因此,迫切需要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扭转重建轻管的格局,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
一、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和目标
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类型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通过推动一项工程一份档案、一份管护协议、一个管护主体、一套管护机制的“四个一”工程,最终实现水利设施“产权明晰、权责落实、经费保障、管用得当、持续发展”的总目标。
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机构,升级改革力度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面广量大,牵涉到多个部门,管理体制改革突出“一把手”重视力度。盐都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改革的协调指导和督查推进,细化明确区水务、财政、农委、住建、国土等成员单位工作职责。通过组织召开全区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动员会的形式,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各镇(区、街道)也相应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了职责任务,时间节点,落实专人负责改革工作,在全区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改革格局。
(二)推进管理工作信息化,建立“一份档案”
充分调动基层水务站技术力量,组织技术人员,充分对全区43个圩区、855公里圩堤、242公里防渗渠道、6014公里排涝河道、1204座水闸、9507座生产桥、523座灌排泵站以及41座各类灌排渠系配套建筑物测量统计,并进行GPS定点定位、现状拍照、建设主体等信息调查。调查完成后,对所有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录入、分析、筛选,逐个复核,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为改革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推广管理工作多元化,确定“一个管护者”
我区根据小型水利工程基础情况,因地制宜,摸索推广“市场+社会+行政”的多元化管理模式,逐一落实所有小型水利工程的“管护者”。市场化即由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人委托专业管护公司管护,充分利用市场有经验、有技术的管护公司,管用分离。社会化即由产权人委托农民协会或合作社,利用社会资源,技术力量,让受益者和管理者成为利益共同体。行政化即由产权人委托水务站或村集体,在原有管护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管护水平,做到管用结合。通过探索多元化的管护模式,有力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效果。
(四)推行管理工作契约化,签订“一份协议”
根据管护的专业性及设施功能,管护主体可将小型水利工程委托水务站、村集体、协会或委托专业管护公司直接管护,签订委托协议;被委托管理机构与具体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协议,明确具体管护责任。协议明确具体的管护范围、管护要求、工资待遇、考核制度等内容。在每一件工程醒目位置树立公示标牌,公示管护责任人和监督电话,让群众参与其中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让管护真正落到实处。
(五)推动管理工作制度化,制定“一套管护机制”
多地调研,结合本地工程实情,制定出台符合实际操作的实施方案、考核办法、长效管护细则、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管护范围、管护目标,落实资金渠道、奖补办法,加大考核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小型水利工程管护长效运行。
三、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效
通过改革推进“四个一”工程,一是明晰工程产权归属,解决了工程“属于谁”的问题;二是明确工程管护主体,签订管护协议,解决了“由谁管”的问题;三是制定了长效管护细则,明确管护标准,解决了“怎么管”的问题;四是将明确工程管护资金来源,解决了“能不能管”的问题;五是加强考核力度,解决“能不能管好”的问题,从而建立起产权明晰、管护规范、考核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促进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专业化,保证了小型水利工程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克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2]王金梅.探讨浅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J].农业与技术,2015.
[3]张攀.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
篇9:软件开发管理系统设计初探论文
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信息产业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特别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软件产业更是得到长足发展,从国内外软件产业的发展情况来考量,针对软件系统的开发均将局部问题作为着重点,当前市场上,对开发管理整体解决的产品还较少,因此,针对软件开发管理系统来讲,应从多元化角度予以设计。
关键词: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4-0069-03
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种软件的实际需求及所存在复杂程度不断提升,然而一些软件在可靠性方面也随之显现,导致原来的开发设计,对当前人们的现实需求,不能给与较好的满足。针对软件开发管理的最终目的来讲,实质为促使润健能够依据原来计划相应进度、成本及质量顺利运行及完善。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提升,在软件开发进程中管理学细想也开始慢慢渗入,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联系越来越密切的状况,人们自身的当前需求也就是在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主要需求。
1多元化需求下的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
1.1国外技术研究现状
国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研发起步较早,种类较多且产品线也比较长,然而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多为注重局部问题的解决,现就IBMRational系列产品为例进行探析,该产品生产公司为IBM,在当前相关软件当中,算为一款在整体上较为完整的产品,可将其划分为五部分,即:其一,需求分析。从本质上来讲,其为一种对文档进行管理的工具,主要为UML建模给与相应支持;其二,设计与构建。从实质上来讲,其为UML建模的工具;其三,软件质量保证。其用处为实施代码分析,并应用在产品测试中;其四,软件配置管理。主要用于配置管理及工单的实现;其五为项目及过程管理,主要用于项目管理及过程管理。另外,除此产品之外,还有BorlandStarTeam及Sablime系列产品等。对上述产品综合分析可知,如果软件产品在具体的集成度方面存在较高状况,则其覆盖面与之成正比关联,但是,从软件开发管理框架角度来考量,其仅仅对其中的局部问题及环节予以涉及,在各个产品之间始终处于独立状态,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结合,项目则在软件开发及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开发管理方面则很少进行设计,这些产品仅能在一些较大规模企业中得到运用,虽然功能严谨,但是在灵活性方面则相对缺乏,国内一些企业运用上述产品,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至此,诸多软件产品在国内很难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1.2国内技术研究现状
随着近些年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软件企业在具体的软件开发管理领域进行了更为深入、全面的研究及探索,代表企业有北大青鸟及背景视锐达等,相比与国外企业,国内企业对配置管理方面作为研究出发点,但是在设计软件开发管理方面的内容则比较有限,实质上以多元化软件开发相应管理系统在国内仍然处于一定空白状态,现就JBRM需求管理系统予以考究,此产品顾名思义与需求管理相关,主要作用为,对辅助于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可实施五部分划分,即:其一,需求信息管理。主要运用文件夹等方式,能够为用户验证和查找提供更多便捷;其二,需求动态管理。通过对软件需求实施动态查询,为管理人员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及软件开发人员就项目进度进行掌握等提供便利;其三,需求变更管理。通过对项目范围扩展进行控制,以按需分配的形式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并对准确文档予以提供;其四,需求追踪。其方式主要有逆向或正向,通过控制需求,以此达更好利用需求之目的。针对软件开发管理,不管管理方式还是相应管理对象,其与国外同种类型的辅助工具相比较,在本质上并没有较大差距,但是从辅助的效果来考量,均存在比较明显的局限性。
2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具体内容及技术路线分析
2.1管理系统具体内容
该系统在覆盖面较广,其中主要对软件管理涉及较多,通过结合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并有效运用项目管理相应辅助作用,以此,实现企业开发管理目的,在软件开发当中,对其过程进行优化,研发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软件,从而为实现企业规模化生产,在技术方法提供更好支撑。针对该管理系统,其功能模块为三部分,除了在项目管理功能模块当中,其所涵盖的项目管理及配置管理外,还有软件功能自动化模块当中,其所包含的测试自动化、需求管理及设计管理,除上述内容之外,还有在企业管理功能模块当中所涵盖的过程管理、合同管理及客户管理,这些功能模块相比于企业管理软件、项目管理工具及独立运行的系统辅助工具,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当中针对软件开发管理所应该具备的相应特点给与和充分考虑,其将企业管理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有机结合项目管理功能,并充分运用软件工程所具有的辅助功能,提供一种具备系统化和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2.2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研究的技术路线
该系统以六大技术路线应用状况下予以完成,第一,以SOA技术为基础,由于多元化软件开发管理系统在具体的规模及功能上均得到有效扩展,因此,针对软件的应用来讲,其也应具备相应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SOA能够实现分解系统的作用,重新编排服务,针对系统所遇到的灵活性及可扩展性方面的问题能够给与有效解决。针对运用SOA架构来讲,其将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其中,针对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相应伸缩性及实用性,利用服务的定制及装配予以完成,对软件企业实际需求予以充分满足。第二,Webservices为基础,采用SOA予以辅助,兼容不同类型系统,实现SOA架构构建;因此,在实际应用在中,能够将系统间数据进行转换,并能实施数据解析;第三,以RUI技术为基础,其主要以浏览器为基础所设计的一款富用户界面,就其外观来讲,形同于应用程序界面,然而却能够实现系统在服务功能方面的增强作用;第四,以J2EE标准为基础,运用该标准对系统的分布式结构进行设计,在对系统软件在独立性方面得到保证的状况下,对系统基础软件部署相应灵活性给与增强,不仅能够将软件研发及系统维护方面的成本给与有效降低,还可达到系统质量不断提升的效果。第五,以数据库为基础,系统平台需要将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此外,还需要管理在系统开发当中所产生的大量数据,有效的数据能够实现系统研发成本降低的效果,因此,为了促进性价比的最大提升,可在研发当中运用大数据,以此针对软件开发管理当中相应需求给与适应。
★ 合同管理系统
★ 计量检测管理系统
★ 试验检测管理系统
★ 食堂管理系统方案
★ 酒店管理系统论文
盐都区房产管理系统设计中的若干问题(精选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