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业精于勤荒于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南南曲 赠黄二南君,南南曲 赠黄二南君弘一,南南曲 赠黄二南君的意思,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南南曲 赠黄二南君,南南曲 赠黄二南君弘一,南南曲 赠黄二南君的意思,南,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 目录
篇1:南南曲 赠黄二南君,南南曲 赠黄二南君弘一,南南曲 赠黄二南君的意思,南
南南曲 赠黄二南君,南南曲 赠黄二南君弘一,南南曲 赠黄二南君的意思,南南曲 赠黄二南君赏析 -诗词大全
南南曲 赠黄二南君作者:弘一 朝代:魏晋 在昔佛菩萨,趺坐赴莲池。始则牛花笑,继则南南而有辞。南南梵呗不可辨,分身应化天人师。或现比丘、或现沙弥、或现优婆塞、或现丈夫女子宰官司诸像为说法,一一随意随化皆天机。以之度众生,非结贪嗔痴。色相声音空不染,法语南南尽归依。春江花月媚,舞台装演奇。偶遇南南君,南南是也非?听南南,南南咏昌霓;见南南、舞折枝,南南不知之,我佛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篇2:林则徐赠黄冕(南坡)对联
西塞论心亲旧雨
东山转眼起停云
【说明】黄冕(南坡),曾和林则徐共同于浙东抗英,后被贬谪伊犁。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正月二十五日被赦。时林则徐仍在戍所,撰此联相贺,并流露出自己渴望出山的心情。
原跋云:“南坡仁弟大人,去岁访余伊江,作数月聚。今复于红山话旧,同行至高昌而别,盼余有回疆之役。而南坡以塞北城工襄力,已荷赐环,因伊拉里克垦田,留督其事,行将光复旧秩,良可慰也。嘱书楹帖,遂述其事如右。道光乙巳孟陬下浣。”
【简注】旧雨:老朋友的代称。“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杜甫:《秋述》)谓旧时宾客遇雨也来,而现在遇雨就不来了。 东山:东晋时,谢安曾辞官居会稽东山,后又出山做官。后因称失势后复起为“东山再起”。 停云:表示对友人的思慕。“停云,思亲友也。”(陶潜:《停云诗序》)
篇3:《诗经》“二南”之“南”
《诗经》“二南”之“南”
《诗经》三百零五篇,周南11篇,召南14篇。与其它国风相比二南篇什虽不多,但其诗歌中的巫傩色彩却独具特色。
一、“南”为何难证
“南”字本身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造成人们对“南”有诸多的解释。 “南”为何难证?笔者认为原因有二:评判标准的历史局限性与研究角度的片面性。
评判标准的历史局限性,这是形成南化说与南面说的原因。《毛诗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评判标准就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古代有君主坐北朝南的传统,意思是南面而称王,尊者之意。陆德明《音义》曰:《周南》,周者,代名,其地在《禹贡》雍州之域,岐山之阳,于汉属扶风美阳县;南者,言周之德化自岐阳而先被南方,故《序》云“化自北而南也”。面对南方的蛮族,周王朝理所当然的将自己视为正统,而南蛮是受教化的对象,所以把二“南”看做是对南方蛮族的教化成果便也可以理解了。
研究角度的片面性。从考据学上而言,南乐说、诗体说、乐器说是有据可证的。这种学术研究方法从汉代至清代,已经延续了两千年。王国维先生根据甲骨文的释读成果,提出了古史研究的“二重证据法”。所谓“二重证据法”是指,除了纸质文献之外,还有地下文献的考证。这种训诂考释的方法反映在《诗经》二“南”的释读上便产生了南乐说、诗体说、乐器说。其中以南乐说和乐器说最为典型。郭沫若先生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南》中提出:“本钟铸之象形,更变而为铃。……据此可知,卜辞之‘八南九南’或‘一羊一南’,实即八铃九铃或一羊一铃。”这种通过训诂考释而得的结论,确实为乐器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是南和钟到底有什么关系,郭沫若先生并没有作出详尽的解释。面对以上问题,到底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比较全面地阐释问题的原因呢?叶舒宪先生主张的“三重证据法”便可以让我们能更接近“南”的本来面目。
二、“南”之面目
所谓“三重证据法”就是以“二重证据法”为基础,借助人类学的研究视野,探索和阐释问题的方法。笔者根据对“南”已有的解释,借助文化人类学的知识,对“南”的原始文化内涵进行阐释。
“南”,环抱之义。
《说文解字》:“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这里“任”是“南”的语源。《诗经・大雅・生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郑玄笺:“任,犹抱也。”孔颖达疏:“以任、负异文,负在背,故任为抱。”《文选・江赋》:“……悲灵均之任石”,李善注:“重任石之何益”,又曰:“怀沙砾而自沉。”《史记》:“屈原作怀沙赋,怀石自投汨罗。”古语“任”就是怀抱,动词。那么“枝任”则应为枝叶相互怀抱,亦可看成是怀抱之状,足见其茂盛。而怀抱,有环抱之义,即有向中心拱捧朝向之义,这便也印证了圣贤文化中有君主坐北朝南的传统,意思就是面南而称王,尊者之意。
“南”与“钟”的关系。
从南的甲骨文字字形上看,“南”呈环抱的钟状,或是铃状。所以,郭沫若先生在其《甲骨文字研究・释南》中把南释读为钟。《诗经・小雅・鼓钟》:“以雅以南,以钥不僭。”以“以钥”证明“以雅”、“以南”,雅、南当然也属于乐器无疑。袁梅先生在其著作《诗经译注・前言》中说到,“南是一种曲调,是由于歌唱之时,伴奏的是形状像‘南’,而现在读如钟的那样的乐器而得名,南是南方之乐,是一种唱的诗,其主要的得名原因只是由于南是一种乐器。”
笔者认为“南”就是“钟”,这是从“南”的表像意思而言。因为“南”的字形酷似“钟”状,而通假为“钟”之义。又因“钟”乃是荆楚之地巫傩仪礼使用的乐器,所以“南”便与巫傩祭祀有关。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说只有祭神和打仗才是最重要的国家大事。而古代作战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祀神,因此国家大事无一不与祭祀有关。祭祀仪礼是巫傩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巫傩祭祀的'主持者多是巫师或巫官,如果是国家级的傩祭则多是由君主担当。古代祭祀的对象很多,根据《春秋》经传和《周礼》的记载,概括起来就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而且祭祀仪礼程序非常讲究。比如祭天仪式。周天子在祭天之前和群臣要沐浴、更衣、独居,即“斋戒”。《礼记・坊记》有“七日戒,三日斋”之说。斋戒后的第二天,天子和群臣清晨来到郊外,面向西方立于圜丘东南侧,鼓乐随之齐鸣,天子亲自“以祀祀昊天上帝”(《周礼・春官・大宗伯》)。所以不论是国家级的祭祀,还是巫傩祭祀,钟都是不可或缺的乐器
三、“南”与生殖崇拜的关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妩媚思服。悠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荇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周南・关雎》
结合前面对“南”与“钟”的阐述,“参差荇菜,左右荇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则更说明了《关雎》其实是一个巫祀场面的求子巫歌。楚人崇巫而尚钟,且巫傩祭祀不可无钟,钟是荆楚之地巫傩祭祀礼乐之象征,故而“南”实则为楚地“巫傩”之代称。由此可见,周南、召南实际上是具有巫傩之风的荆楚巫歌。这种巫歌多是消灾避难,求子祈福的巫舞歌谣,充满了声色娱神的原始野性的表现场面,所以“性”才是二“南”真正所要表现的。“性”又是人类生殖繁衍的先决因素,孔子也说“食、色、性也。”而正因为“南”确实与其它国风之内容不同,是荆楚之地特有的风格,并且又是人类萌蛮之始。所以笔者认为,《诗经》的整理修订者们便是从二“南”诗歌的原始性来将它们置于篇章之首的。
总而言之,周南、召南实是周代荆楚之地的巫傩之歌。
篇4:南游记二作文
南游记(二)作文
南游记(二)
(二)COOL梦成真游开封经常在历史课上听到开封吧?嗬嗬,真高兴啊,没想到竟然有机会得以游开封! 开封是中国的历史名城,曾经被许多朝代定为都城的,像北宋啊……等等。嘿,越说越激动了~来,看看我们的“开封半日游”吧―― 我们的导游是一位漂亮的阿姨,据她自己介绍说,她是河南大学毕业的,会日文和韩文,哇,真是了不起呀!同行的几位叔叔硬要她说几句日语,可是她却一板脸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说:“迫不得已,学日语是为外国游客服务的,难道大家还没恨够日本人吗?”一句颇富气势的话说的大家鸦雀无声,那几位起哄的叔叔也低下了头。看得出,大家都非常佩服这位导游阿姨。
导游阿姨为我们选择的第一个景点是包青天当年任职的地方――开封府。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一块大石头,虽然谈不上是“饱经沧桑”吧,但也由于长时间的风吹日晒而发了白,只见上边刻着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公生明。只顾着照相了,导游的介绍没有听清楚,我想嘛,应该是形容包拯明察秋毫、办案公正无私的!导游先带我们去了正堂,那是审问犯人的地方。只见包拯威武堂堂的端坐于大堂之上,皮肤哟黑,额上的月牙清晰可见,官服朴素而整洁,堂下站着整齐的两排官兵,有的手中举着“威武”和“肃静”,多数官兵手里拿着朱红色的棍子。这些人物都塑得栩栩如生作文 ,令游客们啧啧称赞。我抚摸着这些塑像,回想起了电视剧上包拯办案时的那扣人心弦的情景,威风极了!!正想着,导游阿姨的介绍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其实历史上的包拯呢,并不是这么黑的,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形象还是和历史上有些出入的。大家看过《少年包青天》这部影片吧?里边有位武功非凡的展昭,是专门来保护包拯的。其实在历史上呢,是并没有展昭这个人的……大家知道包拯帽子上的称为什么这么长的原因吧?是这样的`,当时包公比较矮,只有1.62米左右,站在满潮的文武百官中很不显眼,不易找出。但是皇帝又特别的重视包拯,每次上朝时都得找他出来问一下开封那儿的情况。为了好辨认呢,皇帝就特地把他帽子上的称加长。大约,有3尺长吧!”“哎哟,原来我所崇拜的展昭,只是人们为了符合故事情节而凭空塑造出的啊!”导游阿姨说罢,我便发出了这样的叹息,惹得大家一阵大笑。我不免有些失望哪~
然后大家又跟随导游阿姨参观了梅花堂、明理院等。后院儿还有包拯的后一代开封府尹――欧阳修。……总之是学到了不少呢!以后谈到,《少年包青天》这部电视啊,嘿,我就会自豪的跟他们说――其实呢,历史上是没有展昭这个人的,包公也没这么黑啊……他头上的称子为什么这么长……
至于第二个景点天波杨府嘛,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吧!嘿嘿,我一招回马,打得他们是屁滚尿流啊~嘿嘿,开玩笑滴啦……但是历史上呢也是没有杨宗宝和穆桂英这两个人的,惹得偶又是一阵失望,英雄啊,竟然是……哎哟,真可惜啦!要是历史上真的有他们这两位英雄该多好啊!但,我们还是得尊重历史的,省得又给大家惹笑话。喜欢古装剧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古代女子是不能进祠堂的,可是杨家就打破了这不公平的条条框框,将舍老太君像光明正大的供于杨家祠堂,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敬佩的!
……
这一次开封游又得到了不少知识啊!当然,开封如此深刻的文化底蕴,是定要归功于我们勤劳勇敢的开封市人民了,谢谢他们为我们祖国留下了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
下一站要到哪儿呢……
待续……
篇5:秋天的南黄古道作文
秋天的南黄古道作文
秋归
经历了冬的冰寂,春的妖艳,夏的炙热,秋带着一丝凉意,乘风归来。风儿打着卷儿,钻进了我的衣服,我不由得裹紧了些。
走在林荫小道上,脚下传来咔嚓的声音,仿佛是落叶奏响着秋天的盛赞。有道是“萧瑟秋风今天是,换了人间。”
秋总是好的,一俯一仰间便是秋的底蕴。仰见是枫叶和银杏,漫天飞舞似精灵的舞蹈。俯看是吹皱的'一池江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南方的秋是委婉的,正如江南的女子,细腻的眉眼樱唇,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有江南的姿态,江南的风雅。
枫叶
南黄古道最具特色的一是枫叶,二是银杏。先来讲讲枫叶吧。
踩在枫叶上,尽是染了金光的枫叶,类似人间的烟花,拿出相机随手一照,便是人间盛情。漫步于枫叶编织成的小路,走向路的尽头,秋的尽头。
我抬眸看向四周。入眼皆为枫叶,满目红叶。这是有枫叶的秋,孤独且凄美,独自感叹。半晌,终是抬脚走向小亭。
银杏
当我想再次踏上这条枫叶编织成的小路时,发现路上铺的竟已经是银杏叶了!
蹲下,拾起一片叶。在秋的磨砺下,它早已被偷光盎然的样子。叶脉也像老者脸上的深深浅浅的沟壑,再无从前的静好。
再拾起一片,淡黄的银杏叶呈扇形,弯弯曲曲的边看起来柔软又娇嫩,点缀着干枯瘦长的叶柄。
忽而,吹来一阵秋风,一片银杏叶颤抖一下便从枝条上脱落。
在那一瞬间,其余的银杏也纷纷扬扬地落下,宛如千万只黄蝴蝶在漫天飞舞,在空中舞几圈,便缓缓而落,落在大地,落在湖面,把静谧的湖面给打破了。
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让人忘记学习的紧张、作业的繁重。静下心,感受秋天的美。
篇6:赠副戎,赠副戎南卓,赠副戎的意思,赠副戎赏析
赠副戎,赠副戎南卓,赠副戎的意思,赠副戎赏析 -诗词大全
赠副戎作者:南卓 朝代:唐 体裁:七绝 翱翔曾在玉京天,堕落江南路几千。
从事不须轻县宰,满身犹带御炉烟。
篇7:《诗经》“二南”的特殊地位
《诗经》“二南”的特殊地位
“二南”的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与周公和召公的巨大影响有关,它具有雅诗地位,是因为它们最早就是以雅乐而出现的。
《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后人合称之为“二南”,共收录诗歌25首。它们被编在今本《诗经》“十五国风”的最前面。在先秦时期,它们作为房中乐而存在,在很多重大礼仪场合中作为雅乐演奏,在社会各个阶层中流行十分广泛,并在儒家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因这种特殊的待遇,“二南”倍受历代研究者关注。那么“二南”的性质是什么?与其他风诗有什么样的区别?是什么原因导致它具有这样独特的地位?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二南”的广泛传播
《诗经》所收诗歌包括从西周至春秋中叶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为了制作礼乐的需要,这些诗歌是分批进入周人的礼乐文化系统之中的,其文本结集也非一次完成。在春秋时期,《诗经》已经在社会上得以广泛流传,其乐歌用于各种仪式上的演奏,其歌词内容也在朝、会、聘、问或其他外交场合中被大量赋颂、征引,以诗达意、言志。因此,在春秋时期,对《诗经》的熟悉程度、理解的深浅、运用合理与否,有时甚至成为评价一个政治家、外交家才能和品行的重要标准。
但是,由于一些诗歌可能编入《诗经》较晚或影响很小等原因,很少被引用,有些诗歌甚至从来没有出现在先秦时期除《诗经》以外的文献之中。
《左传》是先秦时代记载赋引《诗经》最多、最为详细的典籍,从《左传》记载来看,《小雅》被赋引36首,占全部诗歌的48.6%;《大雅》被赋引18首,占全部诗歌的60%;“三颂”被赋引15首,占37.5%;“十五国风”,被赋引37首,占全部诗歌的23%。从赋诗情况来看,被赋引的比例雅诗最高,风诗最低。这既与它们在社会上的影响有关,也与当时的礼乐文化制度有关。
但各个部分被赋引的情况也不平衡,如“三颂”中的《鲁颂》在《左传》中没有被赋引的记载,国风中的《王风》、《齐风》、《魏风》、《陈风》、《桧风》中的诗歌也没有出现在《左传》之中。
“二南”诗歌共25首,《左传》提到其中的10首,占全部诗歌的40%。尤其是《召南》,共14首,其中的《羔羊》、《行露》、《摽有梅》、《草虫》、《鹊巢》、《野有死麕》、《采蘩》、《采蘋》、《甘棠》等9首被赋引,占全部诗歌的64%,不仅是“十五国风”中被赋引比例最高的,也是全部《诗经》各部分在《左传》中出现的频率最高的。
这种现象不仅表明“二南”在当时礼乐文化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说明它传播之广、影响之大。造成这种大泛围传播的主要原因是它们与周公和召公的关系,同时也因为它们较早地被结集流传。
历史上对“南”字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六种观点:南化说①、南音或南乐说②、南国说③、诗体之名说④、乐器名说⑤、“南”者“任”也⑥等。通观各家观点,以“南”为乐歌名最为近之,说得具体些,“南”即南乐,为周代的南国之乐,其主要地域在今天的江、汉和淮河流域。
周王朝初期,周公曾大举东征,不仅平定东夷,也使淮河流域古老的部族势力归顺于周王朝,所以周公对淮河流域的安定功莫大焉。召公与江汉流域的关系史无记载,然《召南·甘棠》诗有“召伯所茇”、“召伯所憩”、“召伯所说”之语,诗序曰:“甘棠,美召伯之教明于南国。”⑦结合《诗·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之语,说明在周之初年,召公曾经在江汉地区开疆拓土,并留下深远的影响。“正因如此,在周宣王时期又命其后裔召伯虎为南国之方伯,坐镇江汉地区,对于这段史实,《诗经·大雅》中有《江汉》和《崧高》两首诗有过反映。《江汉》诗云:“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崧高》诗云:“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从史实来看,在西周时期,曾经着力经营过江、汉、淮河流域,并对这一区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是周公旦、召公奭和他的后代召伯虎。当江、汉和淮河流域的诗歌汇集至周王室之后,编诗者将这一区域的诗歌分别编入《周南》与《召南》之中,名之为周、召者,既是对周公、召公的追忆,也是对二公安定、教化南国之功的褒扬。
因为周公和召公的'巨大影响,也因为“二南”与《豳风》一样较早地被结集且进入周王朝礼乐系统,所以它们的地位远远高出十五国风中的其他诸侯国的诗歌,流传的范围也因此更加广泛,受众也更多。
二、“二南”的雅乐地位
周代在建国之后,十分注重礼乐制度的建设,成王“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⑧,康王时又“定乐歌”⑨。经过成康两朝,周代的礼乐制度已初成规模,其后又经过不断地丰富与发展,终于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
《诗经》“风”、“雅”、“颂”不仅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音乐和舞蹈,更重要的是它们用于不同的仪式,有不同的职能。从其礼乐功用来说,雅、颂在礼乐文化中有更重要的职能,也更能显示森严的等级制度。
篇8:南歌子·扑蕊添黄子
唐代温庭筠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译文
拈一点花蕊妆点眉上额黄,轻轻地吹拂着小花,把它插满发髻上。十五的月儿照亮闪光的屏风,映出枕上的绣鸳鸯,陪伴着孤独的少女,洒下一片深情的银光。
注释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南柯子“”风蝶令“。《金奁集》入“仙吕宫”。有单调、双调之分。此词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
扑蕊:谓取花蕊以增额黄之色。蕊,花蕊。黄子:即额黄,古代妇女额间点黄。又,古妇女面也用上的.花靥饰之。
呵花:用口吹吹花朵,写戴花的动作。翠鬟(huán):头发所梳的形状。翠,形容发色光润青黑。
鸳枕:绣有鸳鸯的枕头。映,汤本《花间集》作“暗”。
三五夜:十五月圆之夜。
芳颜:青春、美好的容颜。
创作背景
温庭筠与古代绝大多数文人士子一样,也曾怀着强烈的功名之心,从军出塞,游历大江南北。但因为恃才不羁,触怒了上层社会,为其所不容,造成了他仕途不顺,屡遭失败。他常常与放荡子弟一同出入酒肆青楼,冶游于花间柳畔。于是以那个时代各阶层女性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作品。此词即为其中之一,反映的是闺中妇女的生活与情感。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赏析
这首词写女子月夜的相思之情,以女主人公的严妆丽容以及鸳枕明月为衬,表现其孤栖与寂寞。
起拍二句,从最具有女性生活特征的化妆着笔,写出女子年轻貌美的形象。“扑蕊添黄子”,谓取花蕊以为面饰。古人制作化妆品,多取材于自然,所以将黄色的花粉作为额黄妆的饰品。“呵花满翠鬟”,说吹花后把花满戴于发髻之上。接下三句,转换抒写角度,不再写动态的人物,转而写静境中的感情世界,情致也变得深婉。“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三五之夜,则月欲明矣,则思愈炽矣。于是乎,对芳颜,扑蕊、呵花以自消遣。女子被封闭在闺房内,阗然独处,无人相问,只有鸳枕、屏山相伴,尤其是十五月圆之夜,更觉无限孤独寂寞。
此词通过白描手法,揭示人物的内心情绪。词中女主人公月夜独卧,不仅在前以严妆丽容为衬,其后又以“鸳枕”“月明”为衬,鸳枕独托面容,月明偏照芳颜,主人公那孤寂、相思之苦自在不言中。其中,“扑蕊”“呵花”两个细节的描写,用语精细奇妙,而又使人耳目一新。
有人将此词解释为写男女双方幽会的情景,说开头两句写女子着意妆饰,表现了她准备欢会时喜悦的心情;后三句是对相会时的具体描写。聊备一说。
★ 南渡散文
★ 戏赠惠南禅师,戏赠惠南禅师黄庭坚,戏赠惠南禅师的意思,戏赠惠南禅师赏析
★ 南存辉经典语录
★ 云之南工作汇报
★ 南洞一日游作文
★ 南音爱情诗歌
★ 《赏南枝》鉴赏
★ 南林三方协议书
★ 终南别业 王维
★ 赠别成明府赴剑南,赠别成明府赴剑南韩?,赠别成明府赴剑南的意思,赠别成明
南南曲 赠黄二南君,南南曲 赠黄二南君弘一,南南曲 赠黄二南君的意思,南(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