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JaydenCool”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试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试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欢迎阅读与借鉴。
- 目录
篇1:创造性思维如何训练
创造性思维如何训练
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提高和激发宝宝的好奇心,鼓励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理解世界,将这个世界重新组合。
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学习对想象力的提高也颇有作用。
引导孩子多阅读, 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鼓励他们的.提问和探索。
教育孩子要勇于认错、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这是科学创造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让孩子在游戏中发展创造思维:角色游戏、猜谜、添笔画、玩具等。辅导孩子经常动手搞小实验。
启发孩子对一个问题做多种回答,锻炼他的发散性思维:比如这一类的问题: “筷子可以用来做什么?”“迷路以后怎么办?”“手绢的用途有哪些?”“水有什么用途?”
家长、老师及孩子都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让孩子具备一个创造性人才必须的基本素质,让他将来成为一个创造性人才。
篇2:《跳水》创造性思维训练
《跳水》创造性思维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已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但是这种训练应该与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起来,要有助于学生去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而不是不加分析地认为学生想得越多越好。
例如,在教《跳水》时,有的教师要学生去想象猴子抢去孩子的帽子后,孩子会怎么想?这就没有必要。表面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但这种思维的开展并不是这堂课的重点所在,不搞这个训练也影响不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因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不在前面部分,而在课文的最后两节,主要想说明船长的当机立断、沉着果敢。我们要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就应该围绕这个教学重点进行。我们不妨这样设计课堂教学:当讲到孩子因追猴子而误上横木、面临险境时,教师不要马上揭示下文,去讲读船长的出现,而可以引导学生对照插图,进行想象:谁能想出什么办法把那孩子救下来吗?学生会想出许多可能的或不大可能的解救办法来。这无疑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种方式。接着,通过讨论,去排除那些不合理或不可能的解救办法后,“船长强逼儿子跳水”这一办法才显出其唯一可行性来。这是思维的集中,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船长的果敢精神。这时,还可继续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孩子千钧一发之际,其他人束手无策,船长却这样沉着,能想出“跳水”的办法来呢?学生各抒己见,就能进一步认识到这个船长是远洋轮船的船长,而远洋轮船在航行中是会遇到各种风险的,船长具有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经验,所以能临危不乱,当机立断。同时,他所以想出“跳水”这个办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冒险之举,他也知道“跳水”可能会使孩子受伤甚至死亡,但他只能这样做了。实际上这样的分析,就使学生的认识深化了一步,思维得到了发展,使他们初步意识到船长身上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如果这时有学生能提出质疑:“万一那孩子在船长命令发出后还没有跳水,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他该怎么办?”那就更好了,说明学生的思维有了变通性,这正是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所要求的,而这种训练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跳水》创造性思维训练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3:幼儿创造性思维训练
1.体育运动
右脑在运动中对形象的感知及细胞的激发比静止状态更快更强。每天跳半小时的迪斯科健身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在打拳或做操时有意识地让左手多重复几个动作,以刺激右脑。
2.干力所能及的家务
家长先有意把房间弄乱,然后同孩子一起清理房间。开始时孩子可能会做不好,分不清垃圾的种类、不知怎样用抹布擦桌子等,家长要耐心地指导,教几遍后孩子就会做好。
3.培养绘画感觉能力
右脑具有绘画感觉能力。让孩子练习绘画,能培养其观察能力。尽情欣赏绘画作品、自然风景,陶醉其中。带孩子参观花展、盆景展,直观整体地欣赏作品。涂鸦也是一种综合训练,包括视觉感受、动手能力、听觉描述、语言理解等能力,对右脑刺激也是多方面的。
4.听音乐
心理学家发现:音乐可以开发右脑,尤其古典音乐对孩子右脑的开发有很大影响。听钢琴曲时让孩子用左手模仿按琴健的姿势、听小提琴曲时让孩子模仿压琴弦的样子。此外,还可以在孩子从事其它活动时,创造一个音乐背景。
5.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是右脑形象思维能力开发的最佳方法。童话富于幻想,听童话故事,孩子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情节的发展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场面和情景,这对右脑的图形思维能力有很好的促进。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这时右脑呈现最佳状态,开发孩子想像力的效果比白天紧张时要好得多。
6.训练空间识别能力
经常变化孩子的环境,送孩子上幼儿园时不妨有意改变路线;玩玩捉迷藏游戏;只给孩子看小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让他想象整个小动物是什么样子;将一幅画的一部分遮起来,让他猜其他部分是什么样的;放一堆糖果在桌上,训练他用目测法判断糖果的数量;下棋也会对孩子的右脑产生很好的刺激。
7.带孩子逛商场
带孩子一同去商场是开发孩子右脑的另一种有效途径,能够培养孩子综合各种知识及判断的能力。可以教孩子独自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可以教孩子如何根据价格来挑选面包或水果等。
8.手指训练
左手剪东西、抓玩具、玩石子,玩豆豆等,可以锻炼孩子手的神经反射,促进大脑的发育;闭上眼扣扣,练习写字绘画,可以增强手指的柔韧性;摆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篮、学打算盘、做手指操等活动,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玩积木、橡皮泥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经常让孩子交替使用左、右手,可以更好地开发大脑两半球的智力。
9.爬行和梳头
平时多用梳子或以手指代梳给孩子梳理头发,特别是多梳右侧头发,强化对右侧头皮的刺激,加快头皮血液循环。从小训练爬行,对孩子的平衡感及运动细胞都有帮助。
10.益智玩具
益智玩具是开发右脑的最佳工具。主要以拼插、组装、游戏等活动形式为主。电脑游戏机也是锻炼孩子右脑的好工具,要为孩子选择一个以图形为主的游戏,如想象游戏、猜图游戏等。买新玩具后,父母没有必要按说明书告诉孩子应该怎么玩,放手让他们去摸索。
11.观看体育比赛
观看体育比赛能够锻炼孩子右脑,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每一次惊险的镜头,都会给右脑带来一连串的富于魅力的想像,启发孩子根据场上的变化不断推想可能出现的情况。
12.学外语
右脑开发专家研究发现,儿童学会两三种语言跟学会一种语言一样容易,因为当孩子只学会一种语言时,仅需大脑左半球,如果培养同时学习几种语言,就会“启用”大脑右半球。
篇4:幼儿创造性思维训练
1.让你的表演才能充分发挥
“起立!蹲下!”(2~5岁):组织者举起双手喊“起立!”其他人按照口令起立,组织者喊“蹲下”,其他人蹲下,接着组织者说:“起立你就变成兔!”其他人按口令要求模仿兔子的动作。
第二次换一种动物或其他的角色,以此类推变换花样,其乐无穷。
戴帽子表演(3~6岁):摆上几把椅子,然后在每把椅子上放一顶帽子,帽子的上面画着动物、童话中的人物等等。接着就开始放音乐,音乐一停,每人抢一顶帽子戴在头上并坐在椅子上。然后轮流按帽子上的角色来表演,其他的孩子可以模仿或补充其他动作。
字母游戏(6岁以上):按英文字母或汉语拼音的顺序,第一个孩子说出一个A音开头的词,同时表演一个动物,如说出APPLE并做啃苹果动作,或是说:“啊……嚏”并打个喷嚏,其他人模仿他的声音和动作。第二个人说出B开头的词如BANANA,并做剥香蕉动作,其他人模仿。就这样一个字母接着一个字母进行。
5.任你的聪明才智自由驰骋
神秘的口袋(2~6岁):蒙住孩子的双眼,要求他用嗅觉、触觉和味觉辨别出袋里的东西。用鼻子闻一下,是海米、大蒜还是葱头?用手摸一下,是羽毛、贝壳还是棉球?用嘴咬一下,是苹果片,梨片还是咸萝卜片?家长可以和孩子轮流做。
他是谁?(7岁以上):将一历史名人、神话人物、动画片角色或影视界知名人士的名字写下来贴在孩子后背上。然后让他向你提若干问题,你只能回答“对”或者“不对”。通过回答由他猜出这人是谁。
造机器(3岁以上):用插片凭想象拼成一架飞机、一辆汽车、摩托车或坦克等等。由一个人充当动力部分并模仿该机器的声音,家庭另外成员充当其他部分并操纵机器,然后让孩子猜出是哪种物品。也可以和邻居或朋友的孩子一起玩。
3.愿你成为故事大王
故事圈(6岁以上):孩子和大人围成圈,一人蒙住双眼做“击鼓人”,互相传球,第一个接球人讲故事开头,然后,球往下转,由接球人继续讲一段,球接着继续传,直到故事讲完。大点的孩子可以用押韵的句子讲故事。
剪贴簿(4~6岁):让孩子讲述一次旅游,如逛动物园或参加狂欢,边讲述边由其他人以哑剧的表情和动物演出来,组织者一喊:“照相!”所有人的表情都固定住,就好象构成剪贴簿上的一幅画,然后再继续进行。
滑稽童话(5岁以上):你和孩子把一个普通的童话或熟悉的故事以某种方式改编一下,可以增加不少乐趣。比如把古代的人搬到现代来,对调两个角色或角色的性格,编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等。
篇5:创造性思维有哪些技巧训练
创造性思维技巧训练
创造性思维技巧即指以各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为基础,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创的、能产生新事物(新成果)的高级的复杂的思维技巧。创造性思维技巧的本质特征就是开拓和创新,即通过对已有信息进行再加工、组合、分解、重构,最后达到新发现和新突破。
学者们指出,所谓发明创造,就是观察到的事物与别人相同,构想出的事物与别人不同。创造是人类的本质特点,没有创造,人类就不可能成为地球上的主人:没有创造,也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今天。为此,创造性思维技巧就成了当今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也成了每一个现代学生必备的思维技巧。
事实上,天才仅是以非习惯性的方式去理解事物的能力而已。
当然,严格说来,本书前边介绍的诸多类型的思维技巧中,均不同程度的含有创造性思维因素。但是,它们的侧重点不在讲创造性。这里,则将其独立出来,专门研究思维中的“创造性”问题。换言之,现在是特意从创造性角度来看待我们的思维过程的,并从中寻找出最富创造性特征的某些思维技巧,以供我们使用。
第一节 跳出定势
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贝尔纳
一、原理
在生活中,由于经验、阅历等所致,会积淀起我们的某种思维模型。平时思考问题,这种模型就会自然浮现出来,帮助我们思考。在思维过程中,上述模型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驾轻就熟地解决某些现成问题,认识某些相似的事物等等。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作为一种桎梏,妨碍我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所以,为了求得更新和开拓,有必要跳出这种“模型”所造成的定势状态,去获得常规之外的东西。我们称这种思维技巧为“跳出定势法。”
上述技巧的主要特点是,主体在思维时,一定要努力思考:在常规之外,还存在别的方法吗?在常见的领域中还存在新的领域吗?……通过“跳出定势法”的思维训练,就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思维单一,模式固化的缺点,使我们的思维更灵活、多变、敏捷、准确,拓展我们的思路,并由此寻求到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新的角度。
二、实例
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深刻而中肯地论述道:“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上 ,人脑有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和偏见,而不是根据面前的佐证去作判断的强烈倾向。因此,人们是根据当时的看法来判断新设想。”
1. 造成上述障碍的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头脑中存在着“常规思维”,即心理学上的“定势心理”。它们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问题的思考。因为,我们在连续思考了一些问题后,再思考后面的问题,就会受到先前思路的影响。为此,德国心理学家陆钦斯做过一个有名的“量水实验”。他要求被试者根据预定的“需水量”来考虑怎样借助A、B、C三个空钵去将水量出来。
问题顺序给定空钵的容量大小需水量
ABC
1 29 3 20
2 21 127 3 100
3 14 163 25 99
4 18 43 10 5
5 9 42 6 21
6 20 59 4 31
7 23 49 3 20
8 15 39 3 18
共提了8个问题(即8个需水量)。在实际操作(运算)中,从题2到题6,都是用下列公式:B-A-2C计算最为简便,但题7和题8的最简便计算应是A-c和A+C,但由于受到前几题解题思路的影响,仍按前面的思路解题。在实验中,几乎100%的试验都沿着上述思路的“惯性”走下来。此实验证明,“思维定势”对我们的思维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
2. 抗日战争初期,日军为了打开晋北战局,决定进攻南大路一带,建立起巩固的攻防体系。当时,刘伯承率部东进平定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当他获悉日军二十师团的辎重部队宿营测鱼镇时,便判断敌人次日必然要经过垣村,向平定地区输送军需物品。于是,刘伯承命令七七二团三营埋伏在垣村外的要道上,以伏击日军。第二天一早,日军果然沿垣村大路向平定挺进。当他们进入伏击圈时,我军一声令下,发起猛烈攻击,毙敌300余人,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伏击战的胜利。不久,日军又派出辎重部队,增援平定地区。日军将领自以为熟读兵书,知道中国兵法上有“伏不重设”的原则,便错误的判定,刘伯承不可能再在垣村设埋伏了。于是,又令辎重部队沿垣村向平守挺进。谁知,刘伯承神机妙算,又在同一地点设下第二次埋伏,并再获全胜,日军又遭重创。
三、思考题
1. 牛顿开猫洞的故事。据说,牛顿一次清瓦匠砌围墙,他要求在墙上开一大一小的两个猫洞,(即大猫进出大洞,小猫进出小洞)。但瓦匠只开了一个大洞,牛顿很不满意。
瓦匠说,小猫不是也可以从大洞进出吗?牛顿这才恍然大悟。此故事的真实性自然值得怀疑。但故事中揭示的“思维定势”给人带来的思维障碍,却是存在的。
2. 如何跳出“思维定势”,以获得正确答案。
宴会上,主人拿出一瓶酒,告诉大家,酒瓶用软木塞塞住,没有起塞工具又不准损坏瓶子,能否使大家喝到瓶子里的酒呢?来宾中很快有人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塞子塞人瓶中,酒便能倒出来。这里,他跳出一个常规观念,即塞子只能起出来。
一辆满载货物的汽车要通过一座铁桥,通过时发现货物高于桥洞一厘米,现在问你,在不准卸货重装的情况下,能让车通过吗?这里,只要跳出“定势”——只在货物上打主意——便行了,那就是给轮胎放掉一点儿气,车便能通过了。
3. 一次,一个地主对阿凡提说:“都说你很聪明,我有一块地,你能把它分成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两部分,我就把他送给你。”阿凡提不慌不忙地用木棍划了一道线,地主一看傻了眼,只好履行诺言。你知道阿凡提是怎么分的么?
4. 超渡障碍。这种方法是指抛弃旧的思维框框、粉碎你的思维定势,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采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法来攻克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例如:有六个普通的杯子在桌子上排成一排。头三个里有水,后三个是空的。要求你只移动或变换一个杯子,使杯子的排列由“水、水、水、空、空、空”变成“水、空、水、空、水、空”的排列,怎么办?
(移动是不成的,打破常规将第二个杯子的水倒人第五个杯子就成了)把思维的重心由怎么移动杯子转到怎么移动水上,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阿凡提用木棍划了一道线(如下页),地主一看傻了眼,只好履行诺言。
怎样打羽毛球,才能使球在前进一段距离后,自己返回来?(当然不能打在墙壁或其它障碍物上后又碰回来)
在回答这道题的时候,我们要突破平常打乒乓拍皮球的经验(条件),即靠反弹作用,使其返回来。还要突破与人对打,靠对方球拍打回来的常规……总之在进行了各方面考虑后,我们就会发现,只要向上打球,由于重力,球必定会自己返回来的。
司马光因为无力使落水的孩子脱离水,于是就砸缸叫水脱离孩子。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只要我们留心加以注意,就会从中学到许多东西,并使我们的思维得到相应的锻炼。例如,一所小学在办理新生入学手续时,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来报名。老师一打听,二人不仅长得一模一样,而且父母的名字一样,二人出生年月也一样,便问他们:“你俩是双生子吗?”二人异口同声答道:“不是!”老师一下子愣住了:“他俩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亲爱的读者,运用上述思维技巧,你便会很快找到答案。
第二节 生疑提问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 ——培根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在科学历史上)没有一个已经完全解决了的问题,也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问题!”著名的数学家希尔伯特是一个想象力异常丰富、善于提出问题的人。
在19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他作了题为《数学的问题》的报告,一举提出了当时数学领域中的23个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后来被称为“希尔伯特问题”。它们的提出,有力地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为此,希尔伯特总结道:“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正是黑体辐射和以大陆漂移假说所提出的问题导致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和现代地理学的诞生;于是“宇宙热寂”和“麦克斯韦妖”所提出的问题,促进了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诞生;……。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曾面对长空,发出了著名的“天问”,他问天问地,问人情伦理,间世道沧桑、问四季变化,问……。尽管他的提问,更多的带有政治、社会以及关注朝政的色彩,但至少说明了他善于带着问题思考。从广义上讲,人类正是象屈原一样,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开拓前进的。
提问题实际上是要在不疑处有疑,要不迷信书本和权威,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也不人云亦云。
提问题固然重要,但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缺乏应有的思维修养,同样是提不好问题的。所以,要想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除了应具备基础的知识、经验等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生疑提问的思维技巧。
一、实例
1. 问原因。每看到一种现象,看到一种事物,我们均可以生疑提问,问一问产生这些现象(事物)的原因是什么?一般说来,事物发展总是有因有果,因果是互相联系的。
寻找到原因,就为解决问题(结果)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本书前边所举李斯特解决外科灭菌问题的例子。当李斯德用微生物理论解决酒发酵的难题后,李斯特并未因此而停步。他进一步地挖掘不使酒变酸的“原因”是什么?他想到:“如果说是细菌破坏了酒味,那细菌不也是外科中难以解释的致命原因吗?”沿着这个问题,他进行了不懈地研究,最后终于解决了外科灭菌的问题,造福于整个人类。
2. 问结果。由于因果是紧密相联的,所以,问原因之后,自然也可以问结果。换言之,在思考问题,认识事物时,我们要养成一种思维习惯,即想一想“这样作,会导致什么新的结果呢?”在思考时,尽量不要受旧的事物结果的束缚,要敢于提出新的看法。甚至有时看起来是荒诞的看法,也可能会导致新的有价值的结果。
3. 问规律。因果有联系,是因为事物有规律所决定的。找到这种联系,就找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通过问规律,也会获得有价值的创造性成果来。“大陆漂移”说的创立人魏格纳是德国的一名地质工作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征入伍,作战负伤后被送到后方医院治疗。他住的病房墙壁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每天他都要看到这幅地图。经过长久地观察,他突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大西洋两岸大陆各自的弯曲状态(海岸线)如此相似呢?其中有什么原因呢?有什么规律可寻吗?带着这个想法,他进行了潜心的研究,终于探明了大陆构架的规律,并提出了“大陆漂移”这一崭新的理论。
4. 问发展。世界总要前进的,事物也总是在发展。所以,在思考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上述技巧,设想某些事物的发展前景或趋势。这样,也有可能导致产生新观念、新想法、新理论。我们可以假设,当某一情况发生后,其发展趋势会是什么呢?比如,有人曾举例说,假如设想“世界上没有老鼠”,那世界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其发展结果会是什么?
对此,可作如下推测:粮食损失将会减少;人类不会再为“鼠疫”担忧;不再制造捕鼠器和鼠药;动物界少了一种动物;衣物、家具不再被老鼠咬坏;没有做实验用的老鼠了;猫头鹰将会没了食物……。同理,我们可以对客观世界的诸多变化,进行上述推理性思维,作出有意义的推测,并从中寻取对我们有价值的信息和答案。
二、思考题
1. 你来判定,这是问错了?还是答错了。
开会时,主持人为了清点缺席人数,发出询问:“请缺席者举起手来”,引得满堂哗然,叫人啼笑皆非。
母亲见儿子放学晚归,问他…到哪儿去了?”儿子回答道:“到外面去了。”
国外有一则笑话:地理老师指着地图上的某个城市的位置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道:“食指”。
2. 照相机的生产原来有一套定论:一是据统计使用闪光灯拍照的摄影师不到全体摄影者的十分之一;二是相机内装闪光器,就要增加照相机的体积,售价也会随之升高,生产出来市场不会很大。
这个定论后来被打破了,所以我们今天享受到方便实用的傻瓜相机。
这是怀疑和否定定论的结果。你能举出其它一些例子吗?
篇6:语文课创造性思维训练一例
语文课创造性思维训练一例
东北师大附中 孙立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它是许多老师所希望和追求的。笔者在教初中语文第二册中的一首唐诗--《秋浦歌》时,以“愁”为题,安排了一次创造性思维训练。训练中,学生的求异思维活跃,举手发言空前热烈,发言中充满联想、想象。笔者现将整理出来的课堂实录摘要叙述如下:
师:(表情朗读)“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短短四句诗,字里行间透着一个什么字?
生:愁。
师:对了。这“愁”是一种已是两鬓飞霜而远大抱负还未实现的极深重的愁怨、愁愤。那么,愁原本是一种情感,抽象的东西,这首诗却把抽象的“愁”写得--怎么样?
生:具体、形象。
师:好,再详细说说是怎样把抽象变形象的?
生:用白发来写“愁”。
师:哎,白发是具体可感的。那么再想想,白发何以三千丈长?
生:因为愁太深重了。
师:请直接用原句回答。
生:“缘愁似个长”。
师:抽象的“愁”在这里有长度了,可以丈量了,多么形象。--那为什么用白发就能写“愁”呢?
生:因为白发和愁有关,愁生白发。
师:不错,愁就能白头。古代有个人叫伍子胥,相传在逃亡中要过一道关,但有兵士把守,过不去。伍子胥着急呀,一夜之间,满头青丝变白发。愁能使人生白发,所以可用白发写愁。看来把抽象之物写成形象之物,需要有个条件吧,什么条件?
生:抽象之物和形象之物要有联系。
师:非常正确。--李白用白发写愁之深之重,构思新奇。下面请同学们把思路打开,想一想,在你接触过的作品中,还有哪些对愁的形象化写法呢?或者让你写的话,你用什么来写愁?
生:(先是凝神思考,继而纷纷举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这是用什么写“愁”?
生:用浩荡的春水来写。
师:用水写“愁”,古人常用。古诗里还有“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板书)用海水写“愁”。再想想,还可用什么来写?
生:还可用天上的`明月来写。李白在《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用明月寄托思乡之情的。
师:思乡之情是愁吗?
生:是。师:是什么愁?生:……生:乡愁吧?
师:对了。月是故乡明,诗人常用月亮来写乡愁。有这样两句诗:“故乡的月最咸,因为它浸着思乡人的泪涟涟”。这也是--
生:用月亮写乡愁。
生:老师,可以用眉写“愁”。人发愁时爱皱眉,我们总说“愁眉紧锁”嘛。
生:可以用梨树写“愁”。
师:用梨树写“愁”?解释一下。
生:因为“梨树”的“梨”和“离别”的“离”谐音,所以可用梨树来表达离愁别绪。
师:想象奇特、合理,很有创造性。
生:还可用雨写“愁”。细雨绵绵,可以烘托人内心的淡淡哀愁。
师:细雨绵绵,再加上烟雾迷蒙,一看到这样的景象就使人顿生愁绪。
生:老师,我认为可以借秋天的景物写愁。比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同学课外阅读量很大,能背诵元代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大家应该向她学习。--不错的,秋天的黄叶、枯树、落花都是要失去生命力的事物,可以借来表达人的忧愁之情。
生:还可用酒写“愁”。许多人心里有了愁就喝酒。
师:这就叫借酒--生:消愁。
师:以后,我们还将学到王维的一首送别诗,其中两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板书)就是说,临行前劝朋友再饮尽一杯酒,往西行出了阳关就没有老朋友了。与朋友离别的满腔愁思都化在这一杯酒里了。
生:还可用“血海”写“chóu”。
师生:(先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此时这个学生也知道自己把“愁”误解为“血海深仇”的“仇”了。)
师:(总结)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暂时讨论到这儿。同学们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已经把一个抽象的愁,写得五花八门,多姿多彩。将抽象之物形象化,这对我们写作很有帮助,希望大家今后多在作文中加以运用。
篇7:语文课创造性思维训练一例
语文课创造性思维训练一例
师:(表情朗读)“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短短四句诗,字里行间透着一个什么字?
生:愁。
师:对了。这“愁”是一种已是两鬓飞霜而远大抱负还未实现的极深重的愁怨、愁愤。那么,愁原本是一种情感,抽象的东西,这首诗却把抽象的“愁”写得――怎么样?
生:具体、形象。
师:好,再详细说说是怎样把抽象变形象的?
生:用白发来写“愁”。
师:哎,白发是具体可感的。那么再想想,白发何以三千丈长?
生:因为愁太深重了。
师:请直接用原句回答。
生:“缘愁似个长”。
师:抽象的“愁”在这里有长度了,可以丈量了,多么形象。――那为什么用白发就能写“愁”呢?
生:因为白发和愁有关,愁生白发。
师:不错,愁就能白头。古代有个人叫伍子胥,相传在逃亡中要过一道关,但有兵士把守,过不去。伍子胥着急呀,一夜之间,满头青丝变白发。愁能使人生白发,所以可用白发写愁。看来把抽象之物写成形象之物,需要有个条件吧,什么条件?
生:抽象之物和形象之物要有联系。
师:非常正确。――李白用白发写愁之深之重,构思新奇。下面请同学们把思路打开,想一想,在你接触过的作品中,还有哪些对愁的形象化写法呢?或者让你写的话,你用什么来写愁?
生:(先是凝神思考,继而纷纷举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这是用什么写“愁”?
生:用浩荡的春水来写。
师:用水写“愁”,古人常用。古诗里还有“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板书)用海水写“愁”。再想想,还可用什么来写?
生:还可用天上的明月来写。李白在《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用明月寄托思乡之情的。
师:思乡之情是愁吗?
生:是。师:是什么愁?生:……生:乡愁吧?
师:对了。月是故乡明,诗人常用月亮来写乡愁。有这样两句诗:“故乡的月最咸,因为它浸着思乡人的泪涟涟”。这也是――
生:用月亮写乡愁。
生:老师,可以用眉写“愁”。人发愁时爱皱眉,我们总说“愁眉紧锁”嘛。
生:可以用梨树写“愁”。
师:用梨树写“愁”?解释一下。
生:因为“梨树”的“梨”和“离别”的“离”谐音,所以可用梨树来表达离愁别绪。
师:想象奇特、合理,很有创造性。
生:还可用雨写“愁”。细雨绵绵,可以烘托人内心的'淡淡哀愁。
师:细雨绵绵,再加上烟雾迷蒙,一看到这样的景象就使人顿生愁绪。
生:老师,我认为可以借秋天的景物写愁。比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同学课外阅读量很大,能背诵元代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大家应该向她学习。――不错的,秋天的黄叶、枯树、落花都是要失去生命力的事物,可以借来表达人的忧愁之情。
生:还可用酒写“愁”。许多人心里有了愁就喝酒。
师:这就叫借酒――生:消愁。
师:以后,我们还将学到王维的一首送别诗,其中两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板书)就是说,临行前劝朋友再饮尽一杯酒,往西行出了阳关就没有老朋友了。与朋友离别的满腔愁思都化在这一杯酒里了。
生:还可用“血海”写“chóu”。
师生:(先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此时这个学生也知道自己把“愁”误解为“血海深仇”的“仇”了。)
师:(总结)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暂时讨论到这儿。同学们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已经把一个抽象的愁,写得五花八门,多姿多彩。将抽象之物形象化,这对我们写作很有帮助,希望大家今后多在作文中加以运用。
篇8:试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试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思维具有灵活性的人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面来思考问题,从而寻找出新的途径和方法来机智地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根基在于思维的`灵活性,而思维的定势和功能束缚着人的思维的灵活性;要冲破这些思维禁锢的束缚,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就须从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思考问题时多采用动词等方面做起.
作 者:张万英 Zhang Wanying 作者单位: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系,广东,清远,511500 刊 名:理论月刊 PKU英文刊名:THEORY MONTHLY 年,卷(期):2006 “”(1) 分类号:B80 关键词:思维的灵活性 定势 功能固着 创造性思维 训练篇9:创新,必须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
创新,必须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
创新,不是墨守陈规,而是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完美无缺”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置疑……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虽然怀疑并不是每次都是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性之门的钥匙。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有地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
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一些学生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如《燕子》最后一节有这样的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有个学生读到这里,提出自己的疑点:这里的细线指的是电线,为什么不用“条”或“根”而用“痕”呢?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学生读到这里问老师:“这里两个‘清清楚楚’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要重复用这个词呢?这些问题,无不体现着学生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
3.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启发了学生提问,接着要解决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提出带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肯定;对于提得不够好的,也不必求全责备。教师应尽量在课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无法一时解决的,要向学生说明。
二、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
[1] [2]
篇10:语文课创造性思维训练一例
语文课创造性思维训练一例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它是许多老师所希望和追求的。笔者在教初中语文第二册中的`一首唐诗――《秋浦歌》时,以“愁”为题,安排了一次创造性思维训练。训练中,学生的求异思维活跃,举手发言空前热烈,发言中充满联想、想象。笔者现将整理出来的课堂实录摘要叙述如下:
师:(表情朗读)“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短短四句诗,字里行间透着一个什么字?
生:愁。
师:对了。这“愁”是一种已是两鬓飞霜而远大抱负还未实现的极深重的愁怨、愁愤。那么,愁原本是一种情感,抽象的东西,这首诗却把抽象的“愁”写得――怎么样?
生:具体、形象。
师:好,再详细说说是怎样把抽象变形象的?
生:用白发来写“愁”。
师:哎,白发是具体可感的。那么再想想,白发何以三千丈长?
生:因为愁太深重了。
师:请直接用原句回答。
生:“缘愁似个长”。
师:抽象的“愁”在这里有长度了,可以丈量了,多么形象。――那为什么用白发就能写“愁”呢?
生:因为白发和愁有关,愁生白发。
师:不错,愁就能白头。古代有个人叫伍子胥,相传在逃亡中要过一道关,但有兵士把守,过不去。伍子胥着急呀,一夜之间,满头青丝变白发。愁能使人生白发,所以可用白发写愁。看来把抽象之物写成形象之物,需要有个条件吧,什么条件?
生:抽象之物和形象之物要有联系。
师:非常正确。――李白用白发写愁之深之重,构思新奇。下面请同学们把思路打开,想一想,在你接触过的作品中,还有哪些对愁的形象化写法呢?或者让你写的话,你用什么来写愁?
生:(先是凝神思考,继而纷纷举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这是用什么写“愁”?
生:用浩荡的春水来写。
师:用水写“愁”,古人常用。古诗里还有“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板书)用海水
[1] [2] [3]
★ 训练计划
★ 训练教案
试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共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