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岳茶舍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试论《红楼梦》中的晴雯和袭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试论《红楼梦》中的晴雯和袭人,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红楼梦中袭人告密与晴雯被撵是否有联系
红楼梦中袭人告密与晴雯被撵是否有联系
很多疑点都集中在袭人身上,其次是王夫人抄检大观园之前,说过这样的话:“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儿神意,时时都在这里。”这句话什么意思?不是这明摆着说,我在这里安有“耳报神”吗?这句话是指谁?肯定是袭人无疑。最后,连她身边她最亲近的人宝玉都怀疑她。宝玉跟袭人是什么关系?是唯一一个有肌肤之亲的男女朋友关系,宝玉问袭人:“怎么咱们私底下说的玩的话,太太都知道了。怎么太太别人的毛病都挑了,就单不挑你,还有秋纹、麝月。”当时袭人是遮盖了过去,可她的告密行为,是无法遮掩过去的。最让人不能接受的就是王夫人最怕的就是丫环们与宝玉有染,而恰恰有染之人就是在她眼里最清白的袭人。袭人从来不与晴雯相争,甚至忍让晴雯的犀利,可到最后,她还是说出了心里话。当宝玉引经据典说海棠死了是晴雯的预兆时,一贯温柔敦厚的袭人终于坐不住了,她说:“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这句话表明她平时对晴雯的隐耐和宽容都是基于“收买人心”,正是这样一段描写,让很多人判断晴雯之死和她有关人的强有力的证据。
可我们仔细地研究《红楼梦》中所有细节,你就会发现,尽管疑云重重,可我们还是没有有效的.证据证明晴雯之死与她有干系,不信,我们再看。
看《红楼梦》应该从微小的地方入手,晴雯事发,一切特征都表明和袭人有关,但却没有直接关系。王夫人在王善保家的提起晴雯之时,根本不认识晴雯是谁,如果在这里你认为王夫人有做秀的嫌疑,那你就大错而特错了,她不必掩饰自己这样的行为,在这群小丫环身边,她还不至于有所隐晦。这段文字说明什么?如果袭人早就告诉过王夫人晴雯的种种,王夫人不可能是这样的表现,再看,在抄检大观园后,第一次和晴雯有了正面的接触,可王夫人是怎么说的?王夫人说:“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然后她就问宝玉今日可好些?我们看,晴雯回答得胸有成竹,晴雯真是聪明绝顶,她说:“我不大到宝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宝玉在一处,好歹我不能知道,只问袭人、麝月两个。”王夫人就信以为真了。如果袭人早就告了她的密,王夫人会信以为真吗?我们看,王夫人说:“这就该打,你难道是死人啊?要你们做什么?你不是在宝玉屋里的吗?宝玉今天好点,你都不知道!这就该打,你是死人啊。”结果晴雯回答说,晴雯回答得真妙。她说:“我原是跟老太太的,因老太太说,园里空大人少,宝玉害怕,所以拨了我去外间屋里上夜,不过看屋子。老太太让我去的时候,我本来我就回过,回过我笨,不能服侍。老太太骂了我,又不要你管他的事,要伶俐的做什么?我听了这话才去的。”
王夫人信以为实了,忙道:‘阿弥陀佛!你不近宝玉是我的造化,竟不劳你费心。’因向王善保家的道:‘你们进去,好生防他几日,不许他在宝玉房里睡觉。等我回过老太太再处治他。’喝声:‘去!站在这里;我看不上这浪样儿!谁许你这样花红柳绿的妆扮!’……”这段话让王夫人彻底放了心,如果袭人早就告了密,她会这样幸运吗?
篇2:红楼梦中具有反抗精神的晴雯
红楼梦中具有反抗精神的晴雯
晴雯,《红楼梦》中虚构的人物,长得很好看,有些风流,有点像林黛玉。晴雯的判词位列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首位,晴雯是服侍贾宝玉的四个丫鬟其中之一,她手巧心善,脾气有些暴躁。晴雯是贾府中最具反抗精神的丫鬟。那么晴雯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
晴雯在《红楼梦》一书中性格特点十分鲜明。她因贾宝玉一时兴起的嘱托,就爬着楼梯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贴字,还等了贾宝玉一整天。等贾宝玉回家之后,她还向贾宝玉抱怨,她对贾宝玉说话没有一股奴颜婢膝的感觉,虽然她是丫鬟,但是她一点都没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跟贾宝玉生气的时候,对于贾宝玉的叫唤她也不理。由此可以看出,晴雯的性格相比于其他的丫鬟婢女来说是比较任性的。在她知道丫鬟坠儿盗取了平儿的虾须镯的时候,晴雯非常生气,知道后立马将坠儿赶出了怡红院。在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晴雯的性格是嘴硬心软、爱憎分明、眼里不能容沙子的。袭人为了自己的以后讨好王夫人这件事被晴雯知道后,晴雯讽刺袭人,说袭人是哈巴狗,这件事也可以得知晴雯是一个说话犀利的急性子。
综上上述,晴雯的性格特点是性子急、爱憎分明、任性,说话虽然犀利但其实是嘴硬心软,眼里容不得沙子,她的任性主要是不对人卑躬屈膝。其实也就是因为晴雯这些鲜明的性格特点,使得晴雯在《红楼梦》中的丫鬟里显得非常特别,让读者眼前一亮。
黛玉晴雯
贾宝玉是一个多情的情种,但是他也是非常痴情的人,有人说在《红楼梦》中他深爱的只有林黛玉一个,可是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她不同于温柔体贴的袭人,也不如端庄大气的薛宝钗,但是她在贾宝玉心中却有着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这个人就是丫鬟晴雯。小说中将黛玉晴雯写的十分的相似,至少在很多事情上,两人都有着很大的相同之处。
首先就来说一下黛玉晴雯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吧。在小说中将晴雯说成了是林黛玉的影子,两个人的容貌都有着西施的`特点,这一点也是让宝玉最开始时对晴雯另眼相看的原因。黛玉晴雯其实性格上都是比较伶牙俐齿的,只不过小说中为了凸显出林黛玉寄人篱下从而小心翼翼,这种伶牙俐齿就只能体现在私下里和宝玉的相处中,晴雯却是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她不在乎和贾宝玉身份上的差别,甚至有的时候想要在一定程度上和宝玉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这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情况下是非常难得的。
黛玉晴雯还起着相互照应的作用,虽然两个人平时相处非常的少,但是黛玉晴雯两个却都比较珍惜自己,黛玉虽然和宝玉心灵相通,但是却从来没有过越矩的行为,而晴雯也是如此,很多丫头都会找些机会和宝玉亲近,但是晴雯没有,她甚至还不伺候宝玉洗澡,两个人都是非常单纯圣洁的。
另外晴雯的死是王夫人等人逼迫的,其实在她死的时候,也预兆着黛玉的悲剧结局。林黛玉因为很多的原因最终没能嫁给贾宝玉,黛玉晴雯何尝不是封建教育下的牺牲品呢?
晴雯之死
晴雯,《红楼梦》中反抗精神最浓厚的丫鬟,她是贾宝玉的贴身丫鬟,从小跟着贾宝玉一起长大。后来因为王夫人不满意她说话“轻薄”和她的美貌,最终晴雯在病重的情况下被王夫人赶出了贾府。
晴雯之死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在生了病的时候被恶毒的王夫人赶出了贾府。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是一个表面善良实际上冷漠心狠的人,因为晴雯长得很好看,在丫鬟里面很突出,且觉得晴雯的举止行为有些轻狂,于是王夫人就将晴雯赶出了贾府,那个时候晴雯正得了重病,好几天都没有吃东西,就让人把晴雯拖出了贾府。晴雯很小的时候父母亲就死了,她被拖出了贾府又无依无靠,只有一个远房的表哥。因为是被驱逐出贾府的,王夫人并没有给她一分钱,而且连她的好衣服都不准她带走。晴雯于是就衣着单薄的被赶走了。她的远房表哥并不是个好人,认为晴雯是一个累赘,因此对躺在他家中的晴雯百般辱骂,也不请人给她治病。晴雯本来就是个急性子,听到王夫人骂她将她撵出贾府已经气急,她唯一的亲戚也骂她不给她看病,晴雯的病情于是大大加重了,在被赶出贾府的第二天就病死了。
晴雯之死暗示的就是不久之后林黛玉的死去,也暗示了贾家的衰退败落。晴雯和宝玉一起共度了十多年的时间,她的死去对贾宝玉的打击非常大,晴雯虽然是丫鬟,但是却是极具反抗精神的。
篇3:红楼梦中丫鬟袭暗算晴雯的原因
红楼梦中丫鬟袭暗算晴雯的原因
袭人,表面上看是个“至圣至贤”的老好人,时时处处以“大姐大”的身份罩着手底下的那些丫鬟婆子,但如果谁胆敢要和她争宝玉的“宠爱”,那就对不起了,她是“老虎苍蝇”一起打。那么,谁是老虎,谁又是苍蝇呢?对她的地位构成最大威胁的自然是贾母钦点的得意丫鬟晴雯,在贾母心目中,这是日后宝玉身边“使得着”的人,所以,袭人要顺顺利利登上“宝二姨娘”之位,必须先把晴雯这块“拌脚石”扳倒。你别看袭人平日里和晴雯有说有笑的,其实,内心恨晴雯恨得牙根直痒痒。晴雯就是她潜意识里的“老虎”,随时都有可能取代她在宝玉身边的位置。因此,她一直都在找机会扳倒晴雯。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的悲剧在于她直来直去、嫉恶如仇的个性,在尔虞我诈的.贾府里,她压根没有袭人那样明哲保身的心机,说话行事都不太过脑子,往往图嘴上痛快,却不少得罪人。得罪之首当其冲者就是袭人,当然还有麝月、秋纹、小红等等。袭人原非什么大量之人,而且整个怡红院中对袭人威胁最大的就数晴雯了。其一袭人容貌不及晴雯,其二,她脾气性情不及晴雯得宝玉之心。她只不过是宝玉身边“奶妈”似的一个人物,她除了生活上的嘘寒问暖之外,在内心情感慰籍上,对宝玉毫无价值。而晴雯,则是宝玉除黛玉之外的又一红颜知己,那篇感天动地可与《曹娥碑》并传的《芙蓉女儿诔》,即可昭示宝玉对晴雯深深眷恋之情。其三,和袭人一样,晴雯也是贾母钦点到宝玉身边的、将来宝玉侍妾的有力竞争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袭人和晴雯也好不到一块去。
一直到晴雯被赶走,袭人才把对晴雯的怨恨淋漓尽致地发泄出来。宝玉因为晴雯被含冤赶出贾府,宝玉叹道:“你们那里知道,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若用大题目比, 就有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蓍,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坟前之松,这都是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小题目比,就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岂不也有灵验。所以这海棠亦应其人欲亡,故先就死了半边。”宝玉先说了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是指历史上的正直的人,来比喻他心目中敬仰崇敬的正是这样的人,而不是专一告密的小人,终于袭人脸上挂不住了。而宝玉其实后面说的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才是指晴雯,太真、相思树、昭君,全是历史上美丽出色、红颜薄命的女子,是对美丽聪慧晴雯的赞誉!袭人听了这篇痴话,又可笑,又可叹,因笑道:“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想是我要死了。”这番话几乎把袭人的内心阴暗面抖落了干干净净,原来,在她的心里,时时刻刻把自己的地位看得很重,同时,也把多年来对晴雯积攒的怨恨吐了个畅快。
如果说对晴雯的痛下杀手,还是袭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似乎情有可原,事出有因,但袭人对小丫鬟四儿的栽赃陷害实在太不应该了。 四儿被驱的直接原因是私下跟宝玉说过“同日生的就是夫妻”的玩笑话,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心”,四儿仅仅因为这一句话便被袭人捅到了王夫人那里去,可见袭人之睚眦必报的性格。但其实四儿被驱的根本原因是她曾经有一回趁袭人麝月装病之机服侍过宝玉,因此获罪于袭人,袭人觉得四儿有和她争宠的嫌疑,所以,在猎杀晴雯这只大“老虎”的时候,捎带角把四儿这个根本对她构不成威胁的小角色也开了。这四儿就是袭人心目中的“苍蝇”,虽然翻不起什么波浪,但也是够恶心人的。所以说,袭人在排除异己方面,真正做到“老虎苍蝇”一起打,手段颇为狠辣。
最后,说一说“袭人”这个名字,很有些意思。其实曹雪芹是有隐义的,“袭人”者,躲在身后袭击他人也。曹公给人物起名字,向来不是随便乱起的,看到“袭人”这个名字,你就知道曹公对袭人这个人物的总体评价很不客气。
篇4:《红楼梦》袭人晴雯各自人物特点
《红楼梦》袭人晴雯各自人物特点
身份
晴雯是赖大家的带进贾府的,本是奴才的奴才,因见贾母喜欢,于是孝敬了贾母。贾母见其模样长的好,且做得一手好针线,于是把她安排给了宝玉做丫环。
袭人:袭人本名珍珠,原是贾母房中的八大丫环之一,因贾母看她尽职尽责,心地纯良,于是拨去伺候宝玉。
在贾母心中的地位
晴雯:无疑的,贾母一开始就相中了晴雯,且贾母心中,晴雯是宝玉妾室的第一人选。晴雯老是拿贾母做挡剑牌,也是有情可原。
袭人:前面说了,袭人是做为大丫环被派去伺候宝玉的,在贾母的眼中,袭人只是个丫环,她自始自终未曾流露出把袭人给宝玉做妾的意思。何以见得?第七十八回,贾母说了,“晴雯那丫头我看她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她,将来只她可以给宝玉使唤着。”看到没?“只她可以给宝玉使唤着。”贾母看中的,只有晴雯一人。对袭人身份的认可是在王夫人谎报晴雯得了“女儿痨”(肺结核,在古代是绝症,会传染人)后,王夫人又来了个先斩后奏,袭人这丫头月钱也裁了,已经按照姨娘的薪水发了好长时间了,我就是看中了,给您汇报一下。晴雯已经得了女儿痨,不是不把她给宝玉,是她自己福薄没命做妾----难道您愿意您的孙子被传染吗?贾母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又兼王夫人对袭人极端美言,于是顺水推舟,接纳了袭人------不就是一妾么,又不是正室夫人,你做婆婆的看上的,我至于跟你较劲?
在宝玉心中的地位
晴雯:性格孤拐清傲,以致于刚开始宝玉要撵她出去。后来的晴雯靠什么打动了宝玉呢?以她的洁身自好,以她对宝玉的真挚感情,以她的正直纯真的性格。宝玉要与晴雯同洗澡,晴雯笑道,“我可不敢惹爷。上次麝月给爷洗澡,弄的炕上席片子都是水,也不知道怎么洗的。”这时的宝玉早已初试云雨情了,看官别说宝玉不懂男女事?由此看来,不仅仅袭人与宝玉有染,别的丫环也有。偏偏晴雯拒绝,做为一个丫环,她的自重很难得。晴雯的清白一直维持到死,这里不多言说了,书上都有。晴雯对宝玉感情真挚,体现在勇补孔雀裘上,病的一塌糊涂却一宿未睡,硬挣着补上了。
袭人:宝玉“初试云雨情”的对象,感情自是不可同日而语。宝玉心里,是认可了袭人的妾室地位的,所以当袭人后来提起家人要赎,宝玉生气;袭人趁机提出规劝宝玉的要求,其中一条就有让他读八股文,以宝玉对八股的痛恨程度,居然答应了袭人的要求。由此可见,袭人在宝玉心中的地位极深极重。
晴雯与袭人各自的目的
晴雯有老太太依靠着,袭人为求保险上位,自然也得找个靠山。也就是说,你贾母看不中我,不让我做姨娘,我得找个能开口让我做姨娘的呀。于是她把眼光盯上了王夫人。袭人很明白,贾母才是贾府中真正的权威,王夫人的威势远远及不上贾母。她不会蠢到让王夫人跟贾母斗,那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她的目的很明确:找个靠山上位做妾。王夫人是荣府中除了贾母外的第二当家主母,第二当家主母给自己的儿子添个妾,是再容易不过的。
篇5:试论《红楼梦》中的晴雯和袭人
试论《红楼梦》中的晴雯和袭人
内容摘要:晴雯和袭人这一对艺术形象各有光彩,各有阴影,两人本质上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性格与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其结局的不同。
关键词:晴雯 袭人 性格 价值观
对于《红楼梦》中晴雯和袭人这一对艺术典型,历来争议颇多。大多的读者和评论家持“尊晴贬袭”的态度,他们认为晴雯是纯真勇敢的化身,而袭人是用来对比晴雯的伪善人物。我认为作者塑造每个人物都是丰满灵动的,都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不存在完全的赞扬和贬低,对晴雯和袭人的艺术塑造也一样,她们是复杂的,有阴影也有光彩的两个生动的艺术形象。
一 两人的光彩与阴影
晴雯是纯真的,但也是任性的。袭人是和气的,但也是有私心的。两人身上都有值得赞赏的优点和不容忽视的缺点,不能简单地用“奴性”和“反奴性”来概括。
1 袭人的善良与私心
评论者们批判袭人大多是针对她的“奴性”。的确,袭人是有奴性的。她遵从封建准则,对自己的主子尽心尽责,“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今与了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Ⅲ;她注重等级观念,听到宝玉把晴雯比作海棠,便认为晴雯的次序越过了她,居然说出了平常不会说出的狠话。这一切都是因为袭人也有自己的争荣夸耀之心。
她很知道如何紧紧抓住她的机会,如何实现她的追求。如《红楼梦》第19回,袭人对宝玉的“三谏”:第一、改掉好发毒誓的恶习;第二、真喜读书也好,假喜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别只管批驳消谤,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第三、再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袭人为什么要这样一味死劝宝玉,为立这个功而动辄以回去相要挟?因为她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因此她以后的荣华富贵,争荣夸耀,不得不靠宝玉来为她实现。
袭人的精明之处还在于她不仅知道如何做好这上姨娘的位子,还知道怎么坐稳姨娘之席。为了自己姨娘好做,她会有意无意地在人前说黛玉的不是:“旧年好一年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拿针线呢”,甚至在宝玉面前也说道“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宝姑娘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得赔多少不是呢”袭人明知宝玉真心爱的是黛玉而非宝钗,只因她与宝钗相对契合,又加黛玉难以服侍,自认是花姨娘的她就会不时地扬钗抑黛。
但这种私心也绝没有到余平伯先生说的“引诱、包围、挟制宝玉,排挤、陷害同伴”这么不堪,因为袭人本质上还是一个善良的姑娘。
袭人的善良之处在于她非常为他人着想,她不愿意让任何一个人难堪。而这种善良也绝不仅仅是为了私利装出来的'。因为她对于那些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人也同样体贴关心。
如第19回,宝玉的奶妈把宝玉留给袭人的酥酪吃了,袭人回来后,“宝玉命取酥酪来,丫鬟们回说:“李奶奶吃了。”宝玉才要说话,袭人便忙笑道:“原来是留的这个,多谢费心。前儿我吃的时候好吃,吃过了好肚子疼,足闹的吐了才好。他吃了倒好,搁在这里白糟蹋了。我只想风干栗子吃,你替我剥栗子,我去铺床。”宝玉听了信以为真,方把酥酪丢开。“像李奶妈这样极不被宝玉待见,扬言要被“赶出去”的人,偷吃了宝玉留给袭人的酥酪,袭人还是替她遮掩,可见袭人顾全大局的贤德。
又如第39回,刘姥姥吃醉了酒,误闯宝玉卧室,“眠其床,卧其席,酒屁熏其屋”。被唤醒后惊得不知所措,袭人不但没有责备一句,反而宽慰她,还给她端茶吃,然后送她出了怡红院。
还有一些细节,如王夫人问她宝玉挨打前贾环在贾政面前挑唆的情况,并表示绝不告知他人。这本是献媚的好机会,但袭人还是推说不知道。金钏跳井后,她独自“在那里垂泪”。晴雯被撵后,她派人去送衣物。特别是贾母,王夫人,凤姐等合谋弃黛娶钗时,她曾跪着哭请说:“只怕不但不能冲喜,竟是催命了!我再不把话说明,那不是一害三个人了么?”可见袭人虽然不喜欢黛玉当上正妻,但在生死攸关,又是关乎宝玉一生幸福的时候,她还是站出来为他们说了话。
可见袭人本质上还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她虽有“争荣夸耀之心”,但这也是基于一个奴婢的角色要求和生存需要。不管她爱不爱宝玉,她都有追求好生活的权利。我认为作者在“温柔和顺,似桂如兰”这两句前加上“枉自”和“空云”并不是俞平伯先生说的化褒为贬,而是对袭人最终未得偿所愿的无限感慨与怜惜。
2 晴雯的灵性与野性
爱晴雯的人总不愿别人说晴雯的一点不是,其实这些人并没有看到晴雯的真正可爱之处。她的可爱之处在于她完全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带着原始的野性和灵性,就像天空中的一片云朵,收放随意,阴晴随心,释放灵性的时候可爱之至,但释放野性的时候则并不讨人喜欢。
比如当宝玉一脸沮丧地回到怡红院,如果是袭人定然会察言观色,行为举止会更加小心翼翼,但晴雯根本就不去看宝玉的脸色,宝玉说她一句蠢材,她就立刻冷笑着回嘴,袭人来劝,就连袭人也一起痛骂,无论袭人怎么退让和解劝都不依不饶,宝玉要去禀报王夫人赶她出去,她也只有哭着说“我一头碰死了也不出这门儿”,等袭人劝回宝玉之后,晴雯好象呆了一样,一点痛快的样子也没有了,只是“在旁哭着方欲说话,只见林黛玉进来,便出去了”。这样痛快的开始却寂然的结束,实在有点不光彩。但这也正说明晴雯是个毫无心机的人,野性一旦发作连自己都无法控制,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以及怎样了结这个结局自己则一点都没有预见性。这一点还不及林黛玉,林黛玉虽然同样带有原始的野性和灵性,但由于受到严格的礼仪礼法教育,总能勉强把自己的言行举止限制在社会的习俗和礼法之内。但晴雯则不然,如果不是宝玉和袭人这样包容她的人主动和解,以她的个性实在不知道会怎样收拾这个局面。
晴雯的野性还表现在非常欺下。比如第73回中宝玉挑灯夜读,一个小丫头坐着打盹儿,一头撞到壁上,从梦中惊醒,她只当是晴雯打了他一下,遂开始哭央晴雯,可见对晴雯来说屡有出手打人之事。再如坠儿事件,也许可以说晴雯嫉恶如仇,但不代表对坠儿就可以施以如此的惩罚。本来这事在平儿权衡过后,是准备息事宁人的,也是个综合来说最好的处理方式。但晴雯领会不到,她只知以简单暴烈的方式来解决,缺乏容人改过之量,也缺乏处理复杂问题的智慧。最后这件事导致坠儿被逐,平儿无趣,袭人不快,结果并不漂亮。说到底,她还是一个没有清醒意识到自己奴隶地位的奴隶,正如鲁迅所说:“自己被人欺辱,但也可以欺辱别人。”
晴雯还是个很懒的丫头,如第51回袭人回家守灵,晴雯理应担负起服侍宝玉的工作,可她“只在熏笼上坐。麝月道:你今儿别装小姐了,我劝你也动一动儿。晴雯道:“等你们都去尽了,我再动不迟,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从对话中已知其平素做事。再如第26回她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又因宝钗在怡红院待晚了,不能早早休息,便不给黛玉开门。误了事欺了人怎么办?她可从没想过。
她缺点这么多却还是有那么多人喜欢,关键在于晴雯的自尊。她看不惯卑躬屈膝的小人,她的反抗性正是她自尊心的表现如在74回,抄检大观园中,当恶奴王善保家的奉王夫人之命,伙同凤姐带领一群打手来到怡红院时,
“袭人方欲替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便紫胀了脸说道:‘姑娘,你别生气,我们并非私自就来的,原是奉太太的命来搜察。你们叫翻呢,我们就翻一翻,不叫翻,我们还许回太太去呢。那用急的这个样子!’晴雯听了这话,越发火上浇油,便指着他的脸说道:‘你说你是太太打发来的,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太太那边的人我也都见过,就只没看见你这个有头有脸大管事的奶奶!’”
这正是晴雯,把做人的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不怕因此得罪主子,她维护了被压迫者的尊严,反抗了封建统治阶级对被压迫者的摧残。晴雯不但自己从不努力讨好主子,对宝玉也是始终保持着纯洁的态度。晴雯是很喜欢贾宝玉的,可宝玉要晴雯和他一块洗澡,她珍爱自己清白的女儿身,不愿意有任何不纯洁的事情,就故意说今儿天凉她不洗澡了。
她的个性也有很多可爱之处,半夜里麝月想到外头走一走,晴雯便开玩笑说:“外头有个鬼等着你呢。”等麝月出去后,懒起来吃茶的晴雯也起来了,只为了吓唬麝月玩。走出门之后,一阵微风而颇觉寒意,知道“厉害”时,仍坚持要唬了麝月。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一个纯真的晴雯。
还有晴雯雪天贴字的娇憨、撕扇子的千金一笑和病补雀金裘的重情重义,使得这个美丽女孩的天然灵性泼墨般挥洒出来。到临死时跟宝玉对换贴身小袄,并对宝玉说“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这个话,心痛中有无畏的豪迈,总叫人忍不住叹息落泪。这都是她释放光彩的一面,也是众多读者爱她的原因。
晴雯确实是令人羡慕的角色,她快意人生,淋漓尽致地做自己,难怪连作者都对她青睐有加。可是她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懂收放,她时时收不住的野性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二 两人性格和价值观的不同
评论者们“尊晴贬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因为爱“林”而爱“晴”。脂砚斋评价道:晴有林风袭乃钗副。因为晴雯与黛玉性情和眉眼的相似,一些喜爱林黛玉的读者们就会倾向于晴雯,而那些不喜欢宝钗,把宝钗说成是封建主义拥护者的人就会把袭人当做批判的对象。其实这是不客观的,作者塑造的每个人物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不能混为一谈。
再是因为晴雯是最薄命最冤屈的少女。晴雯在薄命司中排第一,说明她在丫鬟中是最薄命的一个。她的身世极为悲惨,她是一个无家世可考女孩子,只有一个姑舅表哥多浑虫和与贾琏有染的多姑娘。在她十岁那年,被贾府大管家赖大买了做丫头,是“奴才的奴才”。而她最清白却被诬陷至死也是读者们最为她不平的地方,是值得同情与尊重的角色。
第三是因为晴雯的率真是人们很向往的。不仅是在作者那个充满压迫的年代,即使是在现代,这种个性的女孩也是令人羡慕的。她有青春少女的最洒脱的任情任性,散发着生命最自然地魅力,让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压力中不敢做自己的人心生向往。
撇开这些主观因素不看,其实她们两人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她们只是性格与追求的不同。
1 两人性格的差异:勇晴雯与贤袭人
袭人和晴雯从小都服侍过贾母,在贾母眼里:
“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都不及她,”
“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她是个没嘴的葫芦”
我们从贾母的眼里看出袭人和晴雯从小性格就不同。一个口齿伶俐,善于言谈;一个沉默寡言,不爱说话。而一个人小时候的性格对后来处事的性格影响是很大的。虽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但性格的差异却越来越大。晴雯出落成一个勇敢大胆,锋芒毕露的勇晴雯,她率真自然,做事说话由心而发,不会察言观色,不在乎是否冲撞主子。而袭人则成长为一个谨小慎微,隐而不露的贤袭人。她温柔和顺,常常照顾别人的脸面与情绪。她识大体,顾大局,善于察言观色,揣摩迎合,不轻易发表意见,不愿意得罪他人。
2 两人价值观的差异:晴雯追求真性情,袭人选择适应生活
两人虽同样是丫鬟,但追求却不同。晴雯爱宝玉,却没有想要争取什么,她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宝玉,坚持只表现最真的自己。不计较得失,不曲意迎合大胆与统治者对抗,来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是值得赞扬的真性情。
而袭人却原意面对现实,并一心想通过温良恭俭来改善自己的现状与处境。她选择在贾府知任尽职,安分守己,这是她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我们不该因此就责斥她“奴性十足”,相反,她对自身地位身份的认知比晴雯清醒的多,她深知自己无法与封建等级制度抗衡,她理智而本能地选择她的生活方式。最终虽没有得偿所愿,但结局相对来说还是最好的。
晴雯和袭人都是作者笔下很成功的两个丫鬟形象。他们有不同,所以引发争议。但他们的不同不是大是大非的品德优劣,而只是性格与追求的不同。他们都有优点和缺点,而他们本质上也都是善良的姑娘。晴雯是令人向往的真性情,袭人是让人温暖的周到体贴,她们拥有不一样的性格,追求着不一样的生活,散发着不一样的光彩。
篇6:红楼梦中袭人的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红楼梦中袭人的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袭人是丫鬟中唯一与宝玉结有私情的,在第六回“宝玉初试云雨情”一节中,宝玉神游太虚境后,强拉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之事,袭人扭捏了半日,无奈何,只得和宝玉温存了一番,自此,宝玉视袭人更自不同,袭人待宝玉也越发尽职了。俞先生说袭人是在勾引宝玉,平心而论,袭人并无任何勾引宝玉的言行,小说中明写宝玉强拉时,她还扭捏了半日,才半推半就的顺从。她是贾母安排给宝玉的,而宝玉素喜袭人柔媚娇俏,袭人又一贯性格温柔和顺,是宝玉甘心情愿的亲近她,爱惜她,故而从袭人的角度看,关于她们的私情,无可非议。
当袭人发现宝玉和黛玉在园内互诉肺腑之言时,使她感到又吃惊,又难堪,又失望,但袭人不可能像有些丫鬟那样,偷着帮助公子小姐恋爱,做一个红娘式的人物,她本人比较正统,是一个循规导矩的女子,她又深知贾府家规极严,绝不容许发生此类事件,她作为丫鬟,在宝玉的纠缠强求之下,与宝玉结有私情,主子们知道也不认为有伤大雅,但宝玉如头脑发热,与黛玉暗恋,即便是暗恋不慎暴露,必将大祸临头。她想要制止事态发展,于是,宝玉挨打之后,王夫人召见,得到王夫人的鼓励,她说:“论理二爷也该老爷教训两顿才是呢!”她还建议王夫人:“怎么变个法儿,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王夫人听了大吃一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连忙回答:“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况且二爷素日的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偏好在我们堆里闹,倘或不防,前后说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嘴杂——那些坏人的嘴,太太还不知道呢,心顺了,说得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没有忌讳了。”王夫人听了袭人一席话后直叫“我的儿!真真好孩子”④袭人分析宝玉在贾府中的形势合情合理,更符合事实。从此袭人得到了与赵姨娘同等的月钱,就此有人认为袭人是告密,有意陷害同伴,甚至把她晴雯之死联系起来,这纯属主观臆断,很难自圆其说,晴雯和宝玉说话时毫无防人之心,让平时妒忌怀恨着这些年轻、美貌、得势的丫头的老婆子们听到后,不断有人去告密,这才是事实的真相,周思源先生在《百家讲坛》节目里,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了,晴雯之死是王善保家的进谗和告密,而并非袭人。要说袭人向主子表扬邀宠还可以,说她有意陷害同伴则不妥,再则,袭人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宝玉不出事。
袭人的所有心思都放在宝玉身上,她任劳任怨,忠于职守,所以看到宝玉的心情乖僻,坚持不断地规劝,宝玉不听,她还心中着实的忧郁,袭人的责任心是非常强的,平时尽心服侍宝玉的生活,每次宝玉和他身边的丫头出现差错或发生坏事,她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袭人对通灵宝玉的保管,极其细心负责,要每天做好这件事,体现了她极大的耐性和韧性。袭人对宝玉的关怀无微不至,令人感动,最令人感动的是她宝玉有牺牲精神,宝玉生气时踢人,错踢到袭人身上,袭人又是羞,又是气,又是疼,但料到宝玉不是存心踢她,便忍着痛仍替宝玉换衣服,还反过来不断地安慰宝玉,体现出她对宝玉无限的爱和责任心。可凤文学在《经楼梦死亡意识三题》中却说:“袭人因为做了王夫人的坐探,有告密行径,也免不了遭踹一脚。”这难免让人觉得是对作者意图、作品内容的误解,宝玉踹她一脚纯属无意,这是再也清楚不过的,一般所谓袭人告密指宝玉挨打之后,而袭人遭踢则远在宝玉挨打之前,更不必说宝玉误踢后的种种言行了。
袭人为人处世虽有世俗的一面,但她性格的主导方面是善良的,贾母是富有经验的治家的主母,看人识人也是极准的,她袭人经过长期的观察和使用,对袭人所作的“心地纯良,恪尽职守”的评价,无疑是准确的,之所以她才放心将她安放在宝玉的.身边,不少评论家说袭人善于笼络人,我认为她也的确善待她们,如果真正待人好,就不能讲是笼络,而是生性善良,晴雯在场面上揭袭之短,袭人也一再忍让,宝玉气得要当场撵出晴雯,袭人带领众丫头跪在地上,恳求宝玉宽恕晴雯;当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后,袭人不禁说:“想来都是一个人,不过名分里头差些,何苦这样毒?”同对金钏儿的死,薛宝钗认为金钏儿是“糊涂人”“毫不值得可惜”⑤而袭人却唬了一跳,不敢相信并流下泪来,这些无不是其善良的流露。
结论
袭人的性格是丰富复杂的,这既有现实社会环境的原因,也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因素。她所出生的食不糊口的城市贫民家庭环境,当与她富有同情心的善良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她后来所生活的等级森严的正统封建家庭及其所处的奴婢地位,也让她形成了为人处世,小心加细心的性格,而她那息事宁人的性格正是传统的“宽容”“平和”的民族文化心理的表现。贾府众多的丫鬟中,只有袭人的结局最好、最幸福,袭人最终嫁给宝玉的好朋友蒋玉菡,并接受他的爱情,这也可看作是命运的安排,有人说:宝玉恶恶而不能去,宝玉离家出走,是他看不惯世道,是他看破了红尘,并不是讨厌袭人,从他对袭人的听从可以看出他对袭人是依念的,关于袭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这样写道:“枉自温柔和顺,空去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可见,在作者的心目中,袭人是一个善良有情有义的形象,作者对她的不幸命运是同情的,对她的温柔和顺是怀念的。
★ 红楼梦中的对联
★ 晴组词语
★ 心晴作文
★ 晚晴 李商隐
★ 红楼漫游记_作文
试论《红楼梦》中的晴雯和袭人(精选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