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器械集中管理实践论文

时间:2023-09-15 03:40:27 作者:牛奶二十块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牛奶二十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消毒供应中心器械集中管理实践论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消毒供应中心器械集中管理实践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消毒供应中心器械集中管理实践论文

6月我院采用了消毒供应中心器械集中式管理模式,引进安装了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自动化清洗、消毒、灭菌设备。 实践前的准备工作

建筑、布局、设施及流程改造: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进行重新改建,其设计符合国家相关的消毒隔离法规和标准。内设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和生活区。区域间有实际屏障,设立人员出入缓冲间和物品通道。根据医院规模、任务发展需要、消毒供应种类及工作量合理配置各区的设备。工作区域空气流向由洁到污,物流由污到洁,单向流程设置,强制通过不得交叉和逆行。消毒供应中心配有,自动喷淋清洗消毒机2台、超声清洗机1台、脉动真空灭菌器2台、环氧乙烷全自动低温灭菌器1台、干热灭菌器1台和封口机等,这些建设和添加的设备为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提供了优越、坚实的基础。

人员培训:对护士长进行岗前或岗中培训,选派的科室护士到消毒供应专业培训基地学习,使其掌握质量标准和管理要求,充分认识集中式管理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培训,熟悉各种手术器械名称、使用功能等,使全体人员在思想上和技术上作好充分准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实施集中式管理打下基础。此外,与临床科室人员尤其是各科护士长沟通,让他们了解集中式管理的目的、意义、实施方法,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临床科室的信任、支持和配合,以保证集中式管理能顺利实施。

工作制度的完善:制订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监测制度、仪器与设备管理制度、职业防护、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追溯等制度。建立详细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如器械清洗流程和质量标准,器械包装流程和质量标准,灭菌流程和质量标准,无菌间物品交接流程和质量标准等,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具体实施方案

器械回收和清点:器械使用科室应及时清除用后污染器械上明显的污物,避免干燥、封闭暂存。尽快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特殊感染性疾病污染的器械和物品应放在防污染扩散的装置内,并标明感染疾病类型。手术器械由台上台下护士清点核对后签字,由专车专人运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回收间的'护士按手术清点单进行分类清

点,准确无误后签字,如器械数据不符,立即电话通知手术室核对。 器械、物品分类清洗:在污染区器械分类台进行清点并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形状、精密程度与污染状况进行分类。手工清洗适用于严重污染器械的初步处理和精密、复杂器械及不能采用机械方法处理的器械。耐热、耐湿器械按分类直接进入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或超声清洗机进行清洗。

检查与包装:包装前首先目测或借助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查清洗。清洗后的器械应光洁、无残留物、无血渍、污渍和水垢,器械表面包括关节、齿牙等处不得有锈斑。不合格器械应重新处理。检查器械功能的完好性、灵活性、咬合性等,刀刃器械、穿刺针的锋利程度。核对器械种类与数量,包布层数不少于两层,手术包用双层包

布分二次包装,灭菌包应标注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期、操作人员代号、灭菌器锅号及锅次等,包内应放化学指示卡,灭菌包必须包装严密,松紧适度,使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一次性塑封包装材料密封宽度>6mm,保证热封严密完整。

消毒灭菌: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根据物品的性质和用途,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对油剂、粉剂,应选择干热灭菌;对不能耐热、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原则上能用高压灭菌的物品首选高压灭菌,因其具有高效、快速,方便、安全等优点,灭菌后的物品存放入无菌室。

灭菌物品存放与发放:灭菌物品存放区由专人管理,所有灭菌物品均应仔细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灭菌物品存放区储存;灭菌物品的发放应根据使用科室的需要、按照规定的路线由专人、封闭式运送车或容器进行发放,并作好发放时的记录,包括物品发放日期、科室,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发放者及接受者等内容。 讨 论

有效保障无菌物品的供应质量:实施集中式管理后,由于消毒供应中心配备了完善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及运送设施,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均经过专业知识的岗位培训并持证上岗,有利于形成有效且规范的清洗、消毒、灭菌、收送循环系统,使物品的清洗,包装、灭菌、存放及运送质量得到保证。

减少手术室护士的非专业工作时间:以前洗手护士在手术台上经过紧张的手术配合后体力消耗很大,下手术台还要清洗手术器械,

大大增加工作强度。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集中管理后,手术室护士集中精力配合做好每台手术,把手术室护士从非专业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走出手术室,合理安排术前术后访视等围手术期护理工作。

器械集中管理体现了专业化管理,有利于感染控制,使护士从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同时让护士有充裕的时间学习专科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体现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器械集中式管理运作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和科学管理方法,使之更加符合感染管理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人员专业素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做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黄渡,何玲,周毅,等.可再生使用医疗器械清洗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59-60.

2 范玉枝.供应富工作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齐鲁护理杂志,2004,10(7):534.

3 张敏.手术室与中心供应室合作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1,36

(5):364.

4 周晓丽,谢自茂,曾维渝.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初探.华西医学,2006,21(1):155.

篇2: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管理措施论文

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管理措施论文

1、制度规范管理

我院是新院开始运行的,在布局上是完全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设施也是采用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在管理上认真执行三项行业标准,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流程,应急预案,专项检查质量标准,在工作中所有员工重细节、重过程、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建立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进行考察制度,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的纠正。失误违规操作大大减少。其次,建立严格的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使患者用上安全放心的无菌物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如下监测:①B-D试验,预蒸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都要进行B-D试验,合格后方能正式进行灭菌,②工艺监测,器械包重量不超过7公斤,敷料包不超过5公斤待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cm×30cm×50cm,包与包之间留有空隙,总重不超过灭菌器容积的90%,温度、压力、灭菌时间,可以打印存档,并且电脑保留结果,每个灭菌包只要有单元号都能查询消毒灭菌过程,追溯信息完善。物理、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物品不得发放。每锅做批量监测,每周做生物监测。

2、重点环节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供应室承担着全院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是全院感染的主要环节,今年我科紧紧围绕科室具体情况制定了重点环节的管理措施,重点时段的应急预案,重点物品的管理。重视器械的'清洗包装质量,每天由质检人员负责对干燥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洗质量及性能检查,采用目光及光源放大镜监测,定期用清洗指示物测清洗机的清洗性能,定期用ATP荧光检测法测试器械清洗结果。坚持每月质量检查1~2次每次抽查包装好的器械包3~5个,护士长随时抽查监测后的器械,器具,物品无血迹、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每天检查清洗、消毒灭菌质量追溯过程的记录;每月对无菌间空气、工作人员手、操作台进行细菌培养监测;对植入物及外来器械严格灭菌,发放管理,并每批次生物监测,保证消毒物品的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3、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培训

培养护士严肃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慎独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重视供应室工作人员医院内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护士分层次培训,科里组织专科业务学习,专科操作演示,晨会集训与医院培训集合,学完后进行考核,不合格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指标。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培训,考核对护士激励作用,注重学习《感染管理办法》法律法规学习,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岗前和岗后的相关知识培训,消毒供应中心树立“保障病人安全,提供合格产品”的工作理念,充分适应供应室发展的需求。

4、建立健全安全防护体系

建立健全防护体系,保证供应室的清洁以及各种医疗器械的安全运送和回收,定期组织学习防护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能力,健全完整的供应室防护制度,同时要不断加强,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规范的操作,健全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理对策,对供应室护士手卫生的指导和监督是预防院内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措施之一,每月对手采样进行细菌学监测,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做好日常防护,减少职业暴露的伤害,保护患者的同时也保护自己,使得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控制逐渐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道路。

5、结语

消毒供应中心是为各科室服务的中心,是医院实现无菌操作,减少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供应室的管理质量直接或者是间接地影响到医院各科室临床工作,所以加强和有效地医院供应室进行管理和控制,不仅是医疗卫生水平提高的表现,也是医院的一项非常有必要的工作。

篇3:消毒供应中心成本核算的论文

2.1消毒灭菌包价格核算方法

(1)可计价医用卫生材料按实际购进价计:如医用纱布片、医用棉签、棉球、包内化学指示卡、医用包装无纺布等等。

(2)不可计价成本:统计20全年支出间接成本除以2013年全年处理器械数,即为每单件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处理费用。不可计价成本包括:水、电、气消耗,B-D测试、生物监测等周期性监测费用,清洗酶、润滑油、除锈除垢剂等消耗,医疗仪器设备折旧,医疗仪器设备维修,房屋折旧,运输费用,器械折旧,防护用品,人力成本等。

2.2与各单位结算方法

确定成本核算的计算周

期为每月结算,医院、科室二级设置。消毒供应中心使用了先进的信息追溯系统,将各供应单位设为一级科室,各临床科室设为二级科室,有利于各单位与临床科室开展成本核算。依托信息追溯系统,确定了各种灭菌物品的核算价格,信息化管理,联网单位及科室可自动查询。另由消毒供应中心每月上报卫生局及各单位物品处理明细报表,便于无联网单位核对查询及卫生局监督管理。

2.3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待遇核算方法

由于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开展由卫生局主导,以公益性为前提,不以盈利为目的。消毒供应中心属成本消耗大而利润低的辅助科室,以医院现有“利润=收入-支出”的核算管理及绩效考评模式,将部门利润与员工待遇直接挂钩,消毒供应中心员工的待遇就可能明显低于临床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都会大打折扣。因此我院给予了消毒供应中心一定的经济核算管理政策倾斜,对实施全成本核算的消毒供应中心采用“员工待遇=利润提成+保底收入”的政策,使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成本核算无后顾之忧,充分发挥利用成本核算管理的`功能,促进医疗器械消毒供应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同时可以较好地控制临床科室合理、高效使用无菌医疗器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结果

成本核算使各科室人员的节约意识明显增强。实施成本核算后,手术室、临床科室过期包明显减少,浪费误拆现象基本杜绝;在保障工作顺畅的前提下,协同供应中心重新制定了包内器械组成,控制了包内器械的过多配置现象,医院资源得到了有效管理和使用,科室支出也大幅度减少。

4讨论

通过单件成本核算方法的运用,核算项目明确,数据准确及时,临床科室提高了节约意识,过期包明显减少,无重复申领、无计划申领现象,杜绝了资源浪费。并且对物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规范使用物品的同时,积极参与消毒供应中心按照行业标准规定改变灭菌敷料、再生器械包的包装材料、包装方式以及延长物品有效期,节约资源。重新制定包内器械组成,在保证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包内积压备用器械数量减少,盘活了再生器械的管理和使用。最常用腹部手术器械标准大包及标准中包包内器械数量分别减少25%和39.3%,计划生育手术人流包及取上环包包内器械数量分别减少47.6%和30.8%。将各单位器械分别进行重新整合,在原有器械总数不变的基础上器械包的品种数量基数明显增加,满足了医院不断发展手术量增加带来的器械包基数需求的上升,降低了医院的采购成本。消毒供应中心通过有偿服务获得收入,不再是医院的消耗包袱,所有物品请领支出均由消毒供应中心自己承担,成本控制意识深入人心。在保证灭菌质量、满足临床需求的前提下,消毒供应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群策群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流程,调整下收下送时间,使人员设备均处于满负荷运转。设专职仓库保管员,对各类物资耗材的领用进行详细的计划和管理,减少了耗材类物品积压与无效浪费。调整运输路线,在基本不改变原各个外单位交接时间的基础上将3辆运输车缩减至2辆,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对比实施成本核算前后6个月相关成本,医用耗材成本下降15.3%,水电气成本下降37.3%,人力成本下降13.2%,运输成本下降33.3%。一系列流程优化、细节管理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控制了医院的无效成本及运作资本。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全员参与成本管理,人们的节约意识由被动到主动,实现了质的飞跃,医院内部成本支出明显降低。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采用单件计价方式进行成本核算,公平合理,更能促进各单位有效控制物品消耗,避免物品积压、过期,提高物品使用效率,有效促进消毒灭菌物品供应成本的下降,最终降低患者医疗成本。

篇4:消毒供应中心成本核算的论文

1.1开展核算工作申请

向卫生局提出书面申请,将核算方式方法详细进行汇报,卫生局批准后参与监督核算工作。

1.2召开协调会议

详细说明开展成本核算的方法及意义,取得供应单位及临床科室的理解与支持。

1.3成立成本核算小组

由计划与财务部、核算审计科、后勤保障部、护理部及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组成消毒供应成本核算小组,负责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进行全成本核算。

1.4收集资料

依托医院成本管理平台,收集整理、两年消毒供应中心各项成本支出数据及消毒灭菌工作量数据。由成本核算小组确定该计入和不该计入成本的分项。

篇5:消毒中心循证护理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循证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需要消毒的器械300包,将所有器械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50包。

对照组的护理人员配合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的护理人员进行循证护理管理,记录两组器械在护理期间的各种数据,然后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包装、灭菌评分等情况。

结果:在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得知实验组器械的清洗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以及灭菌质量评分分别为(96.25±0.15)分、(91.55±1.36)分、(90.35±2.75)分,

对照组的清洗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以及灭菌质量评分分别为(62.26±0.35)分、(63.45±1.17)分、(61.47±2.16)分,组间比较,实验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上,对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需要进行消毒的器械,进行循证护理管理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效果

如果一个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不到位,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医疗事故,加剧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同时对医院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1]。

本研究分析探讨循证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选取2月至7月我院需要消毒的器械300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流程进行总结、分析,取得满意结果,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月至207月我院需要消毒的器械300包,将所有器械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50包。

对两组的器械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人员配合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的护理人员进行循证护理管理。

实验组护理人员的实际管理操作方法为:1)问题分析。

护理人员应该对往期在消毒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护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2)文献、评价证据。

护理人员要检索搜寻消毒的相关的文献,对医院消毒消毒供应的消毒流程的标准进行了解和总结。

并通过自评和他评的方法对护理工作的效果进行检测,找出其中的不足,分析其风险,综合考虑后,重新制定方案。

3)管理计划。

护理人员和相关的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定期进行检查、记录、修改和完善。

4)基本管理:消毒毒供应中心护理负责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保养、包装、灭菌和发放,护理人员应经常对器械进行保养,检查器械质量,如有损坏及时登记和修理,做好物品清点工作,定期交换班次。

5)物品管理。

建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标准操作流程,规范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各个环节,建立相关的监督部门,相互制约。

6)灭菌管理。

灭菌员负责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及灭菌程序,正确的装载及卸载,按规范进行常规的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及生物监测,灭菌组长定期对灭菌过程及灭菌物品进行抽查,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

7)环境管理。

护理人员应保持消毒供应中心环境整洁,无灰尘、无霉点、墙上无裂缝,地面无死角垃圾,工作前后应用消毒液擦抹物体表面,去污区和包装灭菌区拖把和抹布应分开固定放置,并标有标记。

去污区每天用紫外线灯消毒2次,每季度对无菌物品存放区进行一次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消毒供应中心严格区分去污区、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生活区。

物品流动从污到洁,人员流动从洁到污,不交叉,不逆行[2]。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器械在护理期间的各种数据,然后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包装、灭菌评分等情况。

这三项质量评分根据相关的医学消毒标准进行评定,每项质量评分的'满分为100分,所得的评分越高,说明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的表示和检验采用卡方检验,数据显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在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实验组器械的清洗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以及灭菌质量评分分别为(96.25±0.15)分、(91.55±1.36)分、(90.35±2.75)分,

对照组的清洗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以及灭菌质量评分分别为(62.26±0.35)分、(63.45±1.17)分、(61.47±2.16)分,组间比较,实验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循证护理就是以现代护理念为核心指导的一种个性的、整体的、有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

将循证护理应用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中,可将医院的实际情况、临床科室的情况与现实和管理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的考虑,并可直接应用于管理方法的制定中,

提高管理决策的的科学性、实用性以及执行力,可以找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既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而提高消毒工作的质量[3]。

在本研究,将医院需要消毒的300包器械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清洗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以及灭菌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在临床上,对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需要进行消毒的器械,进行循证护理管理,能有效的提高消毒的整体质量,对于医院的消毒工作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金凤,冯章伶,洪锦兰,等.循证在消毒供应室集中式管理模式转变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5093-5095.

[2]吴满荣,郑艳芬.循证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18):4112.

[3]童文珍,范秀娟.PDCA循环在消毒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A].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中国中药杂志/专集:2016:1.

篇6:谈绩效管理方法中消毒供应中心应用论文

谈绩效管理方法中消毒供应中心应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绩效管理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有效提高工作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绩效分配设岗位绩效、技术职称绩效、工龄绩效及科室基金4项内容进行综合考评,权重依次为47.5%、23.75%、23.75%、5%,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实施绩效管理前后6个月的工作质量合格率,临床科室满意度调查情况。结果绩效管理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完好率,临床满意度明显提高,湿包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绩效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激发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临床满意度,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绩效管理;消毒供应中心;应用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绩效计划的制定、检查实际工作、衡量工作业绩、根据业绩进行奖罚和制定未来业绩提升计划的一系列综合管理活动[1-2]。护理绩效管理是医院体制改革和优质护理的重要研究内容[3-4]。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消毒供应中心自2016年1月开始,参照医院绩效分配方案,结合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性质,工作岗位风险性、技术性以及工龄和技术职称等要点进行反复讨论和修订,形成整套绩效管理方案,经过6个月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该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1800张,每天手术量150台左右。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共有33名,职称分别为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0名,护师5名,护士3名,技术工人3名,普通工人10名。

1.2方法

1.2.1成立绩效考核小组确定绩效方案绩效考核小组由护士长和两位年资高的护士组成,小组成员负责每月科室工作人员的考核监督工作,根据考核情况计算每位工作人员的绩效系数,算出每个人绩效。本研究在文献归纳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原有传统绩效方案[5],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性质、工作量、岗位风险性、技术性以及工作人员的工龄和技术职称确定绩效分配方案由岗位绩效、技术职称绩效、工龄绩效及科室基金4项内容,权重依次为47.5%、23.75%、23.75%、5%。1.2.2绩效考核方法1.2.2.1岗位绩效考核方法分别由工作量30%,工作质量25%,风险程度、技术25%,临床满意度10%,护理教学5%,护士培训5%等要素组成。岗位绩效95%~100%的系数为1.0,90%~94%的系数为0.96,85%~89%的系数为0.92,80%~84%的系数为0.88,80%以下的系数为0.80,每月由考核组成员对每位工作人员从这六方面进行考核,月底总结每位工作人员的岗位绩效系数。1.2.2.2技术职称绩效考核方法实行按技术职称定分值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分配方法,达到责、权、利相统一[6]。技术职称分值分别为初级职称护士、初级技工系数0.92;初级职称护师、中级技工系0.96;中级职称主管护师、高级技工系1.0;高级职称副主任护师1.04;高级职称主任护师1.08。1.2.2.3工龄绩效考核方法5年以下工龄系数为0.94,6~工龄系数为0.96,11~15年工龄系数为0.98,16~工龄系数为1.0,21~25年工龄系数为1.02,26年以上工龄系数为1.04。1.2.2.4科室基金绩效考核方法主要包括获得省卫计委和医院的相关比赛奖项、省科技厅和卫计委的课题立项、论文发表、申报继续教育项目及科室承担组长和质控等相关项目,每个项目都有相应的奖励标准,绩效考核成员每月统计所有的奖励金额为当月的科室基金,计算每个人当月科室基金奖励。1.2.3绩效计算方法科室总岗位绩效=(科室总绩效数-科室基金)/2,科室总工龄绩效(或科室总技术职称绩效)=(科室总绩效数-科室基金)/2,每个人的岗位绩效=(科室总岗位绩效/科室总岗位绩效系数)×个人岗位绩效系数;每个人的工龄绩效=(科室总工龄绩效/科室总工龄绩效系数)×个人工龄绩效系数;每个人的技术职称绩效=(科室总技术职称绩效/科室总技术职称绩效系数)×个人技术职称绩效系数;个人每月总绩效=每个人的岗位绩效+每个人的工龄绩效+每个人的技术职称绩效+个人科室基金奖励。1.2.4质量标准清洗质量、包装完好率、湿包发生率的质量考评标准必须符合国家卫计委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WS310.1-2009、WS310.2-2009、WS310.3-2009的相关要求[7-9]。1.2.5临床科室满意度调每人每月负责到自己所分管的`临床科室进行沟通和满意度调查,及时收集临床科室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科室质控小组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将处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临床科室。1.2.6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绩效管理实施前后科室质量比较见绩效管理实施前后临床科室满意度调查比较。

3讨论

3.1绩效管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士岗位管理的要求[10],护理绩效管理更趋向全面、客观、科学和个体化。绩效考核管理的目的是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公平、合理是每个人期望得到的待遇,也是产生凝聚力的前提[11]。在传统的“吃大锅饭”薪酬制度下,干多干少一个样,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工作不积极主动,工作中经常出现差错。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是激发护士积极性的有效手段[12-13]。实施绩效考核管理方案后,每位工作人员的岗位绩效由工作量、工作质量等决定,这样能够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避免了工作时相互推诿情况的发生。消毒供应中心通过实施绩效考核管理,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工作中的差错,针对差错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严谨性和器械清洗、包装质量,降低湿包发生率,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从表1可见,实施绩效管理前后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的完好率及湿包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实施绩效管理提高了临床科室的满意度

转变观念是消毒供应中心发展的关键[14],绩效管理方法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绩效平均分配的现象,改变了个别人员工作中懒散、推诿的现象,增强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工作质量的好坏和工作量的多少直接与绩效挂钩,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严谨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服务模式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第一时间了解临床科室的需求,减少了与临床之间的矛盾和误会的发生,提高了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从表2可见,临床满意度由实施绩效管理前的89.6%提高到9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绩效管理可明显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因工作内容与临床知识相关性盛少,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绩效考核方法的实施后,加强了相关基础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训,考核小组成员通过每周不定期提问和每月技能及理论考核方式,督促工作人员不断学习,从而提高专业基础知识,保障了工作质量。绩效管理的核心是价值导向、是激励与贡献相对称,符合价值要求的做法[15],绩效考核管理方法,能够起到鞭策后进,鼓励先进的作用,通过多劳多得的薪酬方式,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积极性,保障了工作质量,使工作人员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质量的各项指标,增强责任意识[16],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同时绩效管理充分体现同工同酬,优劳优得,兼顾公平,向高风险、高技术岗位倾斜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廖建桥.中国式绩效管理:特点、问题及发展方式[J].管理学报,2013,10(6):781-788.

[2]徐文娟,黄文斌,朱玉叶,等.绩效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11):10-12.

[3]盛桂兰,江震.护理绩效考核在优质护理试点病区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8):3370-3372.

[4]南锐伶,白庆琳,陈桂兰,等.国内护理绩效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41-43.

[5]周健,倪彬.建立护理岗位绩效考核动态管理体系的探索[J].现代医院,2010,10(7):141-142.

[6]林兴凤,赵升田.以责任制护理为切入点“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J].中国医院,2014,14(11):19-21.

[7]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8]WS310.2-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9]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10]吴欣娟.护士岗位管理与培训实践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5):7-9.

[11]石贞仙,徐建萍,谢仙萍,等.护理人员综合素质量化管理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85.

[12]冯艮娇,罗思妮,杨满青,等.绩效考核在奖金分配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60.

[13]屈芸娜,姜华,胡迎春,等.绩效考核在消毒供应中心奖金二次分配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2):3224-3225.

篇7:区域消毒中心计算机管理思考论文

区域消毒中心计算机管理思考论文

1信息系统的设计

1.1设计背景及系统组成

消毒供应中心是消毒灭菌的重要场所,是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部门[1]。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向罗湖区40余家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复用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服务,业务流程繁杂,供应的无菌物品品种多、数量大、周转快,质量要求严格[2],对消毒供应中心的业务处理能力、质量控制水平、信息化水平和工作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09年1月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及信息开发人员共同调研、策划,进行技术开发,根据全区各医疗机构联网后的应用需求,进行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工作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组成见图1。

1.2开发环境

软件适用于Windows系统,采用C#语言进行开发,使用VisualStudio2008+SqlServer2005工具。软件系统采用了HIS系统的部分基础数据,减少了系统数据的录入。软件的输入设备为无线条码扫描器,输出设备采用了条码标签机、HP打印机等。为方便操作,标识码分别设计为“1000、0100、0010、0001”来对应器械的未灭菌、已灭菌、发放、回收4个流程,系统根椐“01位置标识码”即可判断器械包所处状态。

2信息系统的应用

2.1基础数据信息化管理

采用预先设计好条码标签的方法,打开条形码软件系统应用程序,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为工号),登录进入条形码生成栏目,操作时首先选择各医院信息,输入包括物品名称(用速记码生成)、配送单位、质检及操作者(在下拉菜单中选择)、锅号及锅次、有效期等消毒物品的具体信息。所有外院的条码信息上都注明医院名称,再进行内容分离标签的录入,在标签打印后,即设定了条码的跟踪处理功能。针对不同的灭菌方式有相应的标签处理,如将需低温灭菌的器械名称前端用“EO”进行标注,所对应的灭菌有效期即自动生成180天。系统采用基础数据对每日清洗器械的数量、清洗炉次、灭菌炉次进行自动统计,中心人员将清洗不合格物品的数量和湿包的数量录入系统,系统即可自动对器械清洗的返工率、湿包率进行统计。

2.2去污区信息化管理

运送人员从临床科室将已使用过的器械包回收到去污区,扫描器械包上的'条码(系统只接受状态为“0001”的器械包),批量操作完成后点击“批量添加”按钮,完成回收流程。由去污区人员登记(分手术室、门诊、病房、外院),记录器械包情况。记录完成后,再进行拆包,分类放入清洗篮筐内,粘贴标识码清洗。全自动清洗机按照清洗程序(预洗→加酶清洗→第1次漂洗→第2次漂洗→湿热消毒→烘干→送入清洁区)[3]自动清洗,报废器械由使用人员用黑色丝线在其上作出标记,由中心人员进行审核,确认报废后予以更换。

2.3检查包装灭菌区信息化管理

2.3.1包装流程:将清洗后的器械根据包的划分摆放到相对应的打包台进行打包操作,包装人员根据器械包的种类选择不同材质的外包布进行包装,包装完成后用1份条码标签粘贴于器械包的右上角。

2.3.2灭菌流程:由消毒员将包装好的器械包推入到灭菌器前作入炉处理,对同一批次消毒包在标签上注明炉次、炉号信息,然后进行条码扫描,作入炉登记。条码信息包括灭菌锅号、灭菌锅次、包装者、核对者、有效期、失效期(有效期一经选择后失效期由系统自动计算得出,不用手工输入),系统只接受“01位置标识码”为“1000”的器械包,如果扫描的器械包未经过包装流程或已灭菌,系统将不接受此条码,并自动弹出错误提示。批量操作完成后点击“批量添加”按钮,完成灭菌流程。灭菌后,消毒员从炉中取出灭菌包,将合格的灭菌包进行转单入库(无菌物品存放间),放至相对应的无菌包存储框内,等待出库,每日由质检人员随机抽取当日完成灭菌的2个无菌包进行检查,查看灭菌合格情况。

2.3.3发放流程:选择相应的医院及科室,输入发放人员工号后,对无菌包进行扫描,扫描完成系统即可自动显示无菌包名称、使用单位、包装者、核对者、炉号、炉次、有效期等相关信息,发放人员经审核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发放流程。

2.4仓储区信息化管理

2.4.1无菌包管理:消毒员对进灭菌炉的灭菌包实现了入库处理,灭菌完毕后,对合格的无菌包进行转单操作,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发放时由下送人员根据回收的器械包信息进行转单操作生成出库单,根据出库单器械包的信息将灭菌后的无菌包统一发放到相应科室(数量一致)。

2.4.2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对所有进入消毒供应中心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均由中心人员将其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数量及供应商录入信息系统,作第1步入库处理。从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存储仓库取出物品,去掉外包装,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由中心人员作第2次入库处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由使用科室进行申领,中心发放人员根据申领情况点击“分类统计”,系统自动生成数量、规格和对应的科室,生成的单据即可作为出库单统一发放。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月盘点,保证库存数与实际数相符。

2.5灭菌收费信息化管理

每月月底对各医疗单位及科室的消毒灭菌费用进行统计。由核算员对各项录入的单据和电脑信息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在系统中点击“费用盘点”,即可生成各医疗单位及科室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灭菌包及耗材费用。一次性无菌物品及器械等材料价格的调整可由信息系统中的“材料调价单”进行控制,同时能够顺利地更新到灭菌包的计费项目,使灭菌包的收费根据耗材价格的调整而作相应变动。仓储管理能够很好地满足各个仓库之间的物料转换,更适宜兼容多仓库管理,库存变化的波动不影响费用统计。

3讨论

3.1信息系统特性

软件系统分工明确、操作简便、查询速度快、单据维护容易、易于更新变化[4],对全区医疗机构无菌物品集中供应及配送进行数字化流程处理,很好地解决了院内、外业务分离的问题。根据不同的科室或医院显示不同的标签信息,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人员的分配显示定量的材料信息以供申领,针对库存变化的波动,对供应商材料明细单据之间进行链接,通过软件系统及时更新价格信息,在实现转单处理的同时,快速录入入库材料的价格,保证流程的连贯性,同时不影响费用统计,保证灭菌成本与材料成本的一致性,并且节省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时间。

3.2条码定位、实时跟踪[5]

在标签打印后,设定了条码跟踪处理。在回收、包装、灭菌、发放4个阶段环环相扣,如在已灭菌阶段,系统通过器械包的“01位置标识码”设定为“0100”,否则说明此器械包没有经过灭菌流程,系统提示错误,以此类推,器械包经过发放和回收流程时,系统均会判断器械包是否已经通过上一个流程,保证器械包依次经过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在信息系统使用前,器械包的包装、核对及灭菌人员,有效期,炉号及炉次等信息均没有存档,使用后信息即丢失,不利于质量的管理和追溯。使用信息系统后,条码系统通过“01位置标识码”对器械包回收、包装、灭菌、发放这4个环节准确定位,进行实时跟踪,对每一个器械包均采用条码管理,所有信息均记录在信息系统中,同时条码直接进入患者的病历,特别是对植入性的医疗器械可作为永久性证据保存,实现了灭菌物品质量的可追溯性,避免了消毒物品的错发、漏发、多发等现象,减少了误差及损失,将消毒链中的负面因素影响降到最低,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无菌物品供应链的质量,为湿包率、器械清洗的返工率、灭菌的合格率等指标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3.3实现跨区操作,切断感染传播途径

应用消毒供应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全区各医疗机构无菌物品集中供应进行数字化流程处理[6],使消毒供应中心能通过信息系统传达物品的最新信息,各区域的工作人员能准确地依靠信息了解物品的性能、特点和价格,同时消毒供应中心可从网上及时、准确地接收到来自区域内各医疗机构的需求信息,取消了传统的纸质化操作,避免了纸质品从污物区传递至清洁区所造成的空气和物品表面的污染,真正实现了物流的单向流动、洁污分流、无交叉、无逆流,切断了医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保证了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隔离质量,进而提高了医疗物品消毒灭菌质量。

3.4提高核算工作效率,节约人力

目前有40余家医疗机构与我中心签订服务合约,因此费用核算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同时由于涉及到双方的经济利益,核算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手工核算不仅时间长,准确率低,而且需要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抽调2名工作人员利用1周的时间进行核算。使用信息系统之后,每天由固定的工作人员对工作量进行录入,月底只需要1名核算员对账目进行核对后,系统即可直接进行统计,准确快捷,工作效率明显提高[7]。同时材料价格的统计和成本核算、收费,可由软件中的“材料调价单”进行控制,使无菌包的价格根据耗材价格的浮动顺利更新到无菌包计费功能,增强了物品管理的计划性和条理性,避免了不必要的物品积压及浪费[8]。

4小结

在消毒供应中心区域一体化管理过程中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提高了无菌器械供应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完善[9],对有效控制交叉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节省了人力,保证了统计的准确性,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设备的使用率,达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本应用软件分工明确、操作容易、查询快速,为医院实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0],是提升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核心竞争力的直接手段,在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资金集中管理工作总结

医院成本管理的实践论文

医院预算管理实践思路论文

绩效管理实践浅析

消毒制度

思辨集团公司的财务集中管理

我国零售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金的集中管理论文

有线电视中心网络安全论文

互联网中心管理岗竞聘稿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集中管理实践论文(锦集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消毒供应中心器械集中管理实践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