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kccsz”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全民健身与中学生体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全民健身与中学生体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全民健身与中学生体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全民健身与中学生体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对郴州市五个县、市、区10所普通中学200名(男生108人,女生92人)中学生进行全民健身意识、中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体育消费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喜欢的项目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中学生在体育能力、行为、体育投入及效果、体育锻炼环境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为使中学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尽快接轨,把中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提出对策。1 前言
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正式批准和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一个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动员全民积极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
它从面向21世纪,提高国民素质战略高度出发,对我国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措施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纲要》明确提出:“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而中学作为培养青少年的场所,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投入以及目前的健康状况如何?体育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体育教学如何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如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对策,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郴州市宜章县、北湖区、资兴市、安仁县、桂东县等5个县、市、区10所普通中学200名学生,其中男生108人,女生92人。
2.2 研究方法
①问卷调查:有效答卷回收率95.2%:②访问面谈。对部分县、市、区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2.3 调查内容
根据《一二一启动工程》实施办法的要求和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调查问卷,其内容为:对《纲要》的了解情况,每天锻炼时间、锻炼目的、锻炼方法、影响锻炼的因素、喜欢的项目、体育消费和体育书刊等8项。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中学生体育意识、健身意识及体育能力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25.5%的中学生对《纲要》根本不了解,这说明全民健身计划在中学的宣传力度不够。84%的中学生对体育较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说明,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目的是明确的,其动机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仅注重于参加锻炼的直接动机――体育活动本身,而缺乏间接动机―体育活动的结果,而间接动机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大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如何引导学生的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升华,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上认真考虑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女生中有28.3%是为了保持体型苗条,说明女中学生更有追求美的心理倾向。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学生仅掌握了1―2种锻炼方法,体育能力差,这与几十年一贯制的以运动技术为重点的教学形成反差,同时说明,体育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体育教学需要不断改革和不断完善。
3.2 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调查结果表明,53.5%的学生认为锻炼条件差是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据有关资料表明,郴州市没有一所中学的运动场、馆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体育器材符合《配齐目录》的也没几所。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此外,因学习任务而自动放弃体育锻炼的占22.5%,属于外界干扰慢慢地脱离锻炼的占17.5%,两项合计占调查总数的4096,这大都是初三、高三的学生,说明受“应试”影响还很严重。59.5%的中学生最喜欢球类运动,15%的喜欢武术,而对田径、素质、器械体操等项目感兴趣,表示喜欢的人分别只占6%、7.5%、10%。由于学生对项目的偏爱,加上锻炼时间又集中在课外活动,势必会对场地、器材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压力。要缓解这一矛盾,必须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疏导。
3.3 中学生体育投入少
中学生体育投入包括时间投入和物力投入两个方面。
3.3.1 中学生体育投入时间少
据调查,200人平均每天锻炼时间为19分钟,而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有168人,占总数的84%;40分钟以上的只有32人,占16%。这根本达不到国家教委规定的每人每天必须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的要求,且从初一到初三,从高一到高三的体育锻炼时间呈递减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主观上对健康标准的定位不准确,认为无病就是健康,对于获得适应能力应是长期锻炼的结果认识不够,从而缺乏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由于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导致“两操两活动”开展不正常或缺乏严格的组织与管理;三是应试教育还很严重,导致学生学习任务加重,致使初三、高三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减少。加上学生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把全部时间用于学习上或宁愿将多余时间白白地浪费,也不愿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3.3.2 中学生体育消费低
调查表明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很低,年平均每人消费22.5元。86%的中学生年体育消费在30元以下,而这些消费主要用于购买运动鞋。14%的中学生年体育消费在40.80元之间,这与有关资料显示的我国年消费百元以上的占16.02%相比差距还很大。总之,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对体育进行合理的应用投资尚需认真对待。中学生具有一定知识,然而对体育的知识知之甚少,报刊杂志平均拥有量为0.38%有79.596的学生根本没有体育书刊杂志,除了必备的教材外,较少问津其它的体育书刊。
4 发展对策
4.1 加大《纲要》的宣传力度。
《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有74.5%的中学生不了解。因此,学校要进行宣传,体育教师应该利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和雨天教室室内课组织学生学习,并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每月出一期《纲要》的专刊,使“纲要”知识人人皆知。
4.2 中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较强,但运动能力及参与意识较差。
根据《纲要》的要求,学生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为了获得健康体质还是为了获得健康心理,都要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要我练,而是为了健康自觉练”的高度自觉行动,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4.3 中学生锻炼时间减少引起体质下降及整体素质的下降的现象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 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 锻炼时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并形成传统,成立多种体育兴趣小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增加体育投入。
4.4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把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发展个性,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放在首位,让素质教育在各校生根、开花、结果。
4.5 学校环境差阻碍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因此各级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学校也要在现有的条件下,以改造旧设施为重点,在高效益、少投入的原则指导下进行扩建和改建,以适应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6
2、顾雪兰.全民使身与大学生健身对大学生体育投入现状调查与分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
篇2:全民健身与中学生体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全民健身与中学生体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对郴州市五个县、市、区10所普通中学200名(男生108人,女生92人)中学生进行全民健身意识、中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体育消费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喜欢的项目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中学生在体育能力、行为、体育投入及效果、体育锻炼环境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为使中学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尽快接轨,把中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提出对策。1 前言
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正式批准和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一个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动员全民积极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
它从面向21世纪,提高国民素质战略高度出发,对我国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措施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纲要》明确提出:“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而中学作为培养青少年的场所,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投入以及目前的健康状况如何?体育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体育教学如何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如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体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对策,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郴州市宜章县、北湖区、资兴市、安仁县、桂东县等5个县、市、区10所普通中学200名学生,其中男生108人,女生92人。
2.2 研究方法
①问卷调查:有效答卷回收率95.2%:②访问面谈。对部分县、市、区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2.3 调查内容
根据《一二一启动工程》实施办法的要求和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调查问卷,其内容为:对《纲要》的了解情况,每天锻炼时间、锻炼目的、锻炼方法、影响锻炼的因素、喜欢的'项目、体育消费和体育书刊等8项。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中学生体育意识、健身意识及体育能力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25.5%的中学生对《纲要》根本不了解,这说明全民健身计划在中学的宣传力度不够。84%的中学生对体育较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说明,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目的是明确的,其动机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仅注重于参加锻炼的直接动机――体育活动本身,而缺乏间接动机―体育活动的结果,而间接动机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大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如何引导学生的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升华,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上认真考虑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女生中有28.3%是为了保持体型苗条,说明女中学生更有追求美的心理倾向。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学生仅掌握了1―2种锻炼方法,体育能力差,这与几十年一贯制的以运动技术为重点的教学形成反差,同时说明,体育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应该从应试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转变为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体育教学需要不断改革和不断完善。
3.2 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调查结果表明,53.5%的学生认为锻炼条件差是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据有关资料表明,郴州市没有一所中学的运动场、馆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体育器材符合《配齐目录》
[1] [2] [3]
篇3:我国体育健身市场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在阐述体育健身市场的涵义及构成的前提下,对我国体育健身市场的现状、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加快体育健身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健身市场 体育 全民健身计划
一、体育健身市场
体育健身市场即为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水平服务的部门”。是体育产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非实物的形式向社会提供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单位和个人的结合。从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实际状况状看。目前以商品形式向广大消费者提供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经济实体越来越多,一个以体育运动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投资,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能基本满足消费者不同档次需求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已经形成。
发展体育健身市场是现阶段中国体育事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推进这项工作有两方面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由“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创收模式向“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化。健身作为体育的本体价值。是体育最重要的经济功能。开发这种经济功能,使健身的效用(使用价值)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促进全民健身市场运作。既是发展体育健身市场的需要。也是实现体育产业”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二是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发展体育健身市场。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全民健身计划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它能促使全民健身计划按照产业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从而使整个计划实施的力度和效度得以提高。
从健身市场的内涵及现状看我国体育健身市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体育健身娱乐的经营实体。如健康城、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以及各种健身健美俱乐部等。
(2)体育健身娱乐技能的培训、辅导和咨询。
(3)群众性体育竞赛表演。
(4)体质测试和健康评估:运用先进的测试设备和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为社会大众提供体质测试和健康评估的有偿服务。
(5)体育康复:为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或身体局部组织损伤的病人。提供运动处方。医疗保健及传统体育医疗康复方法,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或痊愈。
(6)体育健身娱乐的科技开发,为提高大众锻炼身体的实效性,趣味性而开展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
二、我国体育健身市场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逐步面向社会。一些消费层次较高的体育项目也开始进入生活领域。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投资逐步被人们所接受。社会上的一些企业和个人。以及外资开始投资易于盈利的体育经营项目。举办诸如健康城。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以及各种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领域开始出现了私营。集体。个体、外资。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结构的经济实体。形成了一个向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的体育健身市场。
但是体育健身市场也还处在发展之中。从各种文献资料查询结果看目前我国体育健身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体育健身市场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区域上的不平衡。沿海沿江的省份在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上远远高于内陆省份;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农村处于空白:
(2)主业和副业发展不平衡。体育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主业的经营收入远远低于副业经营收入。
(3)市场结构和布局不平衡。突出表现在提供高档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经营单位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而提供中低档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经营单位则发展缓慢。另外。目前大多数体育健身设施和服务经营单位都集中在市的商贸中心。而在城乡集合部,尤其是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则缺乏配套的健身设施和服务经营单位。这也使得体育健身市场在布局上表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
2、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亟待加强。各级体委是各级政府主管体育事业的行政机构。也是体育健身产业行业管理的职能部门。目前各级体委只考虑下属事业单位如何来进行健身产业的经营。而在如何对社会上其它部门和个人办的体育健身经营活动实施行业管理方面缺乏应有的考虑。这一状况有两方面负影响:一是体育部门办的一些体字号的经营活动要到文化部门去登记。并要交纳一定的管理费。限制了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阻碍了服务领域的拓宽。二是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是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缺少对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将使我们不能有效地利用市场的.方法和手段来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就是把社会上其它部门和个人办的体育健身服务经营单位也纳入全民健身计划服务网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强化这项职能意义重大。
3、产权关系不明。资产管理不顺。目前各级体委在体育健身
经营开发中的合作经营、合作开发项目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中外合资的一些大型项目。合作期限过长:二是合作中对有形资产有低估现象。无形资产不在评估之列。因此。加强体育部门国有资产的管理。实现产权关系的明晰化、资产评估科学化。对防止在经营开发中体育部门国有资产流失有重要意义。
三、体育健身市场发展对策
现阶段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总体策略是: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主体在培育体育健身市场主体、拓展体育健身市场领域、加强体育健身市场管理三个方面整体推进探索新路子。形成一个以体育健身、娱乐为主的社会化体育服务体系和一个由体育行政部门依法管理的多样化的。多层次的体育健身市场。实现体育健身市场主体多元化和管理规范化。这一策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全民健身计划相配套的依托社会、面向市场的体育健身市场运行机制。体育健身市场是为提高全民素质服务的一项产业。也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事业。发展体育健身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换。
2、群众性体育协会。俱乐部。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站)。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应以社会化。产业化为方向开展健身、健美。康复、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积极引导群众的体育消费,不断拓宽群众体育消费领域。
3、体育场馆和各种体育设施应继续坚持”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扩大对外开放,加速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同时要注处理好场馆经营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
4、体育院校科研单位,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增加社会服务、拓宽服务领域。开展有偿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科技开发和成果转让。有条件的`院校和科研单位应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群众提供体质测试健康评估等有偿服务。
5、培育和开发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为全民健身计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创造必备的基础和条件。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应提供各种健康、科学、文明的体育服务。要考虑人民群众实际的消费水平,重点开发中低档体育健身娱乐项目,适度发展高档健身娱乐项目。要在积极引进国外趣味性的健身娱乐项目和设施的同时。做好挖掘和整理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健身娱乐项目。以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健身娱乐需求。为更多的人提供高质量规范化的有偿服务。
6、切实抓好体育健身市场的行业管理。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本着保障广大体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促进体育健身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宗旨。重点抓好体育经营实体的开业标准和从业条件的制订工作,尽快实施体育健身经营许可证制度。
四、发展体育健身市场的政策建议
发展体育健身市场关系到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换。关系到全民健身计划推进方式的选择。搞好这项工作尚须必要的政策支持。建议应重点抓以下几方面的政策措施:
1、制定和完善体育健身市场的投入和投资政策。发展体育健身市场主要应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要积极进行多种形式的改革和试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地增加对体育健身产业的投入。
2、加快体育健身市场的立法进程,健全法规体系。当前应根据体育健身市场管理不顺。政出多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体育健身市场管理办法》。地方体育行政部门也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地方性体育健身市场的管理法规。
3、争取适度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体育健身产业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对公益事业提供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各级地方体育管理部门在积极争取享受文化和教育部门现有的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应根据体育自身的特点。力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健身产业的发展。
4、加强体育健身产业规划和管理。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健身市场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确定通用性健身产业发展重点。制定体育健身产业发展规划。要尽可能使发展体育健身产业的投资、信贷、就业、用地等列入城乡整体规划。使本地区的体育健身产业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要加强对体育健身产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建立体育健身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准确把握体育健身产业的发展动态、变化趋势和未来走向。提高对体育健身产业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5、加强体育健身产业规划和管理。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健身市场的实际需求,确定健身市场发展重点制定体育健身市场发展规划。使本地区的体育健身市场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加强对体育健身产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建立体育健身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准确把握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动态、变化趋势和未来走向。提高对体育健身市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喻小红:公共体育场馆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8
[2]喻 坚: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04
★ 全民健身名言
★ 全民健身工作总结
全民健身与中学生体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精选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