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

时间:2023-12-16 03:39:10 作者:Cavanzuo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Cavanzu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八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八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八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在10×6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将△ABC平移到△DEF的

位置,下面正确的平移步骤是( )

A.先把△ABC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B.先把△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移2个单位

C.先把△ABC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D.先把△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2.如图,将△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得到△A′OB′,

若∠AOB=15°,则∠AOB′的度数是( )

A.25°B.30°C.35°D.40°

3.将四边形ABCD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那么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 )

A.(6,1)B.(0,1)C.(0,-3)D.(6,-3)

4.P是正△ABC内的一点,若将△P1BA,则∠PBP1的度数是( )

A.45°B.60°C.90°D.120°

二、填空题

1.如图所示,△ABC沿BC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若BE=2㎝,

则CF=.

2.如图,在等边△ABC中,AB=6,D是BC的中点,将△ABD绕点A旋转后得

到△ACE,那么线段DE的长度为.

3.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E为CD边上的一点,DE=1.以点A为中心,把

△ADE顺时针旋转90°,得△ABE′,连接EE′,则EE′的长等于__________.

4.如图,在△ABC中,AB=BC,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α,得到

△A1BC1,A1B交AC于点E,A1C1分别交AC,BC于点D,F,下列结论:

①∠CDF=α;②A1E=CF;③DF=FC;④AD=CE;⑤A1F=CE.其中正

确的是________(写出正确结论的序号).

三、解答题

1.如图6-2-20,将一个钝角△ABC(其中∠ABC=120°)绕点B顺

时针旋转得△A1BC1,使得C点落在AB的延长线上的'点C1处,

连接AA1.

(1)写出旋转角的度数;(2)求证:∠A1AC=∠C1.

2.如图,在两个重叠的直角三角形中,将其中的一个直角三角形沿着BC方向平移BE距离得到此图形,其中AB=8,BE=5,DH=3.求四边形DHCF的面积.

3.将两块大小相同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BAC=∠B′A′C=30°)按图6-2-21(1)的方式放置,固定三角板A′B′C,然后将三角板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小于90°)至图(2)的位置,AB与A′C交于点E,AC与A′B′交于点F,AB与A′B′相交于点O.

(1)求证:△BCE≌△B′CF;

(2)当旋转角等于30°时,AB与A′B′垂直吗?请说明理由.

篇2: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如图),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为( )

A.2 B.3 C.4D.5

2.下面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对角线互相平分B.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C.对角线相等D.相邻两角互补

3.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的度数之比有可能是()

A.1∶2∶3∶4B.2∶2∶3∶3C.2∶3∶2∶3D.2∶3∶3∶2

4.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则这个多边形是( )

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

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的平分线AE交CD于E,AB=5,BC=3,则EC的长()

DEC

AB

A.1B.1.5C.2D.3

二、填空题

6.平行四边形ABCD中,∠A+∠C=100゜,则∠B=.

7.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等于_______.

8.已知.如图ΔABC中,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

(1)指出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

(2)图中与ΔDEF全等的三角形有哪几个

(3)若AB=10cm,AC=6cm,则四边形ADFE的周长为______cm

(4)若ΔABC周长为6cm,面积为12cm2,则ΔDEF的周长是_____cm,

面积是_____cm

9.如图,在□ABCD中,已知∠ADO=90°,OA=6cm,OB=3cm,则AD=;

AC=.

三、解答题

10.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

(1)写出图中全等的三角形;

(2)选择(1)中的任意一对进行证明.

11.在□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两点,且AE=CF,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

篇3: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某班有50人,其中三好学生10人,优秀学生干部5人,在扇形统计图上表示三好1.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百分比关系的是( )

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以上均可以

2.解决下列问题,比较容易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A.了解一天大批产品的次品率情况B.了解某市初中生体育中考的成绩

C.了解某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情况D.了解某一天离开某市的人口数量

3.对某班40同学的一次数学成绩进行统计,适当分组后80~90分这个分数段的划记人数为“正”,那么此班在这个分数段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

A.20%B.40%C.8%D.25%

4.为了了解某县八年级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了200名学生进行体重测试.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B.200名学生的体重是一个样本

C.每个学生的体重是一个样本D.全县八年级学生的体重是总体。

5.完成下列任务,宜用抽样调查的是

A.调查你班同学的年龄情况B.了解你所在学校男、女生人数

C.考察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D.奥运会上对参赛运动员进行的尿样检查

6.在整理数据5,5,3,■,2,,4时,■处的数据看

不清,但从扇形统计图的答案上发现数据5的圆心角是1800,则■处的数据是()

A.2B.3C.4D.5

8.数学老师布置10道选择题作为课堂练习,学习委员将全班同学的答题情况绘制成条形图,根据统计图可知,答对8道题的同学的频率是()

A.0.38B.0.4C.0.16D.0.08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9.在对25个数据进行整理的频数分布表中,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______,各组的频率之和等于__________.

10.某图书馆有A、B、C三类图书,它的扇形统计图如右图所示,那么(1)A类图书所占百分比为 %;(2)若B类图书有420万册,则C类图书有____册.

11.要反映某同学成绩进步的情况应选用_______________.

12.某中学数学教研组有25名教师,将他们按年龄分组,在38~45岁组内的教师有8名教师,那么这个小组的频率是.

13.为了解社区居民的用水情况,小江调查了120户居民,发现人均日用水量在基本标准量(50升)范围内的频率是75%,那么他所调查的居民超出了标准量的有____户.

14.在PC机上,为了让使用者清楚、直观地看出磁盘“已用空间”与“可用空间”占“整个磁盘空间”地百分比,使用的统计图是.

15.将一批数据分成5组,列出频率分布表,其中第一组与第五组的频率之和是0.27,第二与第四组的频率之和是0.54,那么第三组的频率是.

16根据某班54个学生的数学成绩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高的比AB∶CD∶EF∶GH∶PK=1∶3∶7∶5∶2,若后两组为80分以上学生数,则80分以上学生人数是_______.若80分成绩为优秀,则优秀率是________.

篇4: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基础训练。(27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字,每空只填一个字.(2分)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 ),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 )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 )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 )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2.选词填空,每次只能用一次。(2分)

飞舞 飞翔 飞窜 纷飞

(1)但是,朔方的雪花在( )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2)它们在大海上( ),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在大海深处。

(3)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 ).

(4)看吧,它( )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3.选择叠词填空,每空只准用一次。(2分)

茫茫 隆隆 熊熊 闪闪

(1)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 )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2)我这( )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吗?

(3)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 )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4)雷声( )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

4.根据意思写成语(2分)

(1)形容社会极端黑暗。( )

(2)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

(3)因伤感、苦闷、痛苦等不停地唉声叹气。( )

(4)水势浩大的样子。( )

5.写出下面写“风”句子出自的课文题目。(3分)

(1)别的,在晴光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 )

(2)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

(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

6.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段的内容。(3分)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从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7.品析下列加点字的表达作用。(3分)

(1)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脂粉来涂在嘴上。

(2)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8.揣摩下面的句式特点,仿写一个句子。(3分)

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

9.请排列下面的句序,使之成为一段完整的话。(3分)

(1)蝴蝶确实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2)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3)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4)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在还有冷绿的杂草。

10.读文答题。(4分)

但是我,我没有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呀?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呀!

(1)“雷霆”“闪电”“风暴”象征

(2)“拖泥带水的雨”比喻

(3)“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这三个句子顺序不能互换的原因是

(4)文段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 。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

昙花

立在枝上的昙花,顾盼生姿,得意非凡。

只看过一次昙花的开放:那种感觉,凄美而壮烈。

一共五盆,排在大厅的一旁。圆筒形的.主枝,傲然直立。分枝多,呈叶状形,枝上巍巍然地挂着即将灿烂地开放的花蕾。

我和朋友,坐在大厅里,喝茶、谈心。

茶原本是甘醇的,话原本是投缘的,但是,今晚,整颗心,都去了昙花那儿,心情有点儿焦躁,有点儿兴奋,又有点儿不安。所以,入口的茶,变得无味;入耳的话,变得单调。有一句、没一句聊着、聊着。最后,索性闭口不语了。

等。

在全然的寂静中等。

子夜过后,还是完全没有动静。

意识渐渐地陷入半朦胧的状态中,忽然,响起了一种很轻微、很轻微的声音:“啪啪啪、啪啪啪。”好像蝴蝶振翼欲飞时所发出的声响。迅速睁开眼睛,盆里的昙花,灿烂地、绚丽地、快活地、无羁地开放了。

花,很大很大;色,非常非常白;味儿呢,浓郁强烈。

我看、我闻、我惊叹。

它尽情地享受人间蜂拥而来的爱。

然而,就在“旖旎风光无限好”的时刻,鸡啼声起,它大量到来。不作无谓的留恋与挣扎,它迅速萎谢。

众人齐声叹可惜。

独我,羡慕它。

它辉煌而来,辉煌而去。

生命最短,不曾浪费一点一滴。

11.本文有两条线索贯穿全文,它们分别是什么?(2分)

12.请从文中摘录抒写作者感情的词语.(2分)

13.文中的第一自然段管到哪一句话为止?(2分)

14.第六自然段用一个“等”字独立成句,有何作用?(2分)

15.说说文中写“众人齐声叹惜”这句话的作用.(2分)

16.品析下列加点词的表达作用.(2分)

(1)迅速睁开眼睛,盆里的昙花,灿烂地、绚丽地、快活地、无羁地开放了。

(2) 它尽情地享受人间蜂拥而来的爱。

17.写出结尾两句话的深刻含义.(2分)

18.说说本文给你的人生启迪.(2分)

(二)

走,看云去!

是不是觉得有点儿春天的慵倦了?那么让我们走吧,——看云去!

蹬一路飞旋的自行车,任微风撩起秀美的黑发;沿一路柳丝轻拂长堤,我们潇洒地逃出喧闹的都市;顺便将一串低声吟唱的流行歌曲,遗失在宽阔的市街.

有那么一片温柔如绒的草地在绿绿地等待我们,有那么一片阳光在艳艳地诱惑我们,还犹豫什么呢?让我们在那里十二分随意地躺下来,静静地躺着,仰看那天空漂泊的流云。

云,一朵接着一朵,在蔚蓝如湖的天穹里漂泊。如帆影,如羊群,如堆积的白雪,如一群要多可爱有多可爱要多潇洒有多潇洒的少男少女的优美身影。

是从小河里升起来的,是从湖里升起来的,是从幽谷里升起来的,是从森林里升起来的。

为什么要升腾?为什么要漂泊?为什么要追寻?是因了怎样难以抗拒的诱惑,才有了这无形的组合?是因了怎样永恒的心事,才有了这无言的诉说?

云,优美地移动着舞步。云在一刻不停地变幻。风是天才而伟大的导演,而天空,则成了最广阔的舞台。

蓝得透亮的天空,新绿欲滴的草场,温柔湿润的微风,全成了云的景深——自然还有,这些仰躺在这里穿着大黄大红的少男少女。一切都深深地陶醉了。

生命美丽地活在大自然的风景里。生命也是风景。生命与自然,构成宇宙间永恒不朽的风景。

云是一种诱惑,在云的诱惑下我们再也躺不住了。躺不住那就起来吧!尽兴地唱或者欢乐地跳!太阳为我们打着金色的追光,青春在春天里发出迷人的芳馨。( )的慵倦不属于我们,( )的记忆不属于我们,( )生活不属于我们,( )面具不属于我们。我们是云!一朵一朵活生生水灵灵的洁白的云!一朵一朵漂在春天里映着阳光的云!一朵一朵永远年轻永远充满活力的云!

有了一种追寻的勇气,生命便永远年轻;有了一颗年轻的心灵,生活便永远鲜嫩!

听!春天的风已经吹来了呀,还等什么呀!——走,朋友,让我们看云去!

19.(2分)若将“发霉”“畸变”“虚假”“懒散”四个词填入文中的括号内,正确的顺序是:

20.(2分)认真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说说首尾之间的关系。

21.(2分)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文中云的特点。

22 (2分)第八自然段运用四个颜色词,分析其作用。

23 (3分)理解“我们是云”这句话的含义。

24 (2分)归纳文章的主旨。

25 (2分)品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沿一路柳丝轻拂长堤,我们潇洒地逃了喧闹的都市。

(2)有那么一片阳光在艳艳地诱惑我们,还犹豫什么呢?

26.(2分)本文比喻运用精彩,请举例赏析。

三、作文(40分)

27、题目:幼苗之歌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答案:

一.1.焰 箭 渊 蜿

2.(1)纷飞(2)飞窜(3)飞翔(4)飞舞

3.(1)闪闪 (2)熊熊 (3)茫茫 (4)隆隆

4.(1)暗无天日 (2)海誓山盟 (3)长吁短叹 (4)浩浩荡荡

5.(1)《雪》(2)《雷电颂》(3)《海燕》

6.海浪对美人鱼、有情人、礁石、海里遇险的人、美女丽人的爱

7.(1)这一“偷”字贬词褒用,写出了儿童情趣。 (2)这一“偷”字巧用拟人,写出了雨之珍贵。

8.答案举例:勤奋使我们满载而归,懒惰使我们两手空空。

9.②④①③

10.(1)摧毁黑暗社会的力量 (2)在黑暗势力面前的软弱表现 (3)这三个句子分别与前文写风、雷、电的先后顺序相照应 (4)表达了作者摧毁黑暗、迎来光明的激情。

二、

11.叙事线索、感情线索。

12.焦躁、兴奋、不安、惊叹、羡慕。

13.管到“独我、羡慕它”为止

14.写出了等待之漫长,为下文写昙花一现蓄势。

15.写出了昙花开放的时间之短。

16.(1)正面写出了昙花开放之美。(2)侧面写出了昙花开放之美。

17.昙花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又是辉煌的。

18.珍惜生命,创造辉煌。

19.懒散 发霉 畸变 虚假

20.首尾呼应

21.优美、自在

22.巧用色彩词,描绘了一幅有景有人的图画。

23.巧用比喻,写出了年轻人的活力无限、潇洒自在的特点。

24.本文通过写云、年轻人,表达了作者对充满活力、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25.(1)写出了喧闹都市这烦人。(2)写出了自然景物之迷人。

26.答案举例:“如帆影,如羊群,如堆积的白雪,如一群要多可爱有多可爱要多潇洒有多潇洒的少男少女的优美身影”一句,连用比喻,写出了云优美、洁白、可爱的特点。

三.作文评分要求及说明( 见下表)

一(好)

40~36分 二(较好)

35~32分 三(中)

31~28分 四(差)

27~24分 五(很差)

15~0分

内 容

(16分) 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立意新颖、深刻。 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立意正确。 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尚充实。 基本切题,中心不明确。 严重偏离题意。

语 言

(19分) 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准确,表达好。 文从字顺,语言基本准确,表达尚好。 语言基本流畅,有少量语病。 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 文理不通。

结 构

(10分) 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构思新颖、巧妙。 结构紧凑,层次清晰,构思新颖。 结构完整,层次尚清楚。 结构层次混乱。 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

文面书写(5分) 字体工整、美观,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字体端正,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干净。 字迹清楚,有少量错别字和标点错误,有少量涂改。 字迹潦草难辨,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有较多涂改。 字体不易辨认,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卷面涂改多。

说明:①文中每错3个字扣1分,重现不记,最多扣3分。

②字数不足600字者,酌情扣分。

③文中出现考生真实地名、校名、人名,一经查实,扣3分。

篇5: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共28分,每空1分)

1、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和的一门科学。

2、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评估、。

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4、到了19世纪,由于以发拉底河麦克斯韦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在电和磁方面的重大突破,人们成功制造了各种电器设备,人类社会由时代进入了时代。

5、测得一木板长14.51dm,这个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______,估计值是______,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

6、单位换算:

(1)1.810-6m=______cm=______um(2)680um=______m=______km

7、如图1所示,停表的示数为_____min_____s。

8、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和错误不同,______是可以避免的,而______是不能绝对消除的,实验室中常采用减小误差的方法是_____。

9、李明同学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了在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

(1)一个中学生的身高1.53_____;(2)一张课桌的长度约为13.6_____。

10、图2中,物体A的长度________cm.

11、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3所示.根据你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下面一竖(cd)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你用什么来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答:;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下面一竖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从以上的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24分,1219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

12、在下列长度单位中,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分米、厘米、纳米、微米B.毫米、厘米、分米、米

C.米、分米、厘米、毫米D.纳米、微米、毫米、厘米

13、章天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

A.18.77cmB.18.76cmC.18.74cmD.18.89cm

14、小明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是25.90cm.这可能是下列哪个物体的长度

A.粉笔B.物理课本C.课桌D.黑板

15、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我国上海举行,我国选手包揽了全部五项冠军。他们在比赛中使用的大球较以前的小球直径增加了()

A.2dmB.2cmC.2mmD.2m

16、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45.30厘米,45.28厘米,45.31厘米,那么更接近真实值的数据的是:()

A.45.30厘米B.45.297厘米C.45.29厘米(D.45.3厘米

17、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大,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A.用刻度尺认真的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

18、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19、采用密绕法测铜丝的直径时,把铜丝在木棍上绕50匝,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50匝铜丝的总宽度L,则可得出一根铜丝的直径d=L/50。用此法先后测量三次,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位置,结果三次测得的铜丝直径不同,则误差产生的原因是()

A.可能是由于铜丝间绕得紧密程度不同B.可能是由于铜丝的粗细不均匀

C.可能是由于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D.以上说法都不对

三、作图或简答(共18分,20、21每题4分,22题10分)

20、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4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这把刻度尺进行正确测量,则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是____。

21、德国世界杯决赛在意大利队和法国队之间进行,图5所示是本次世界杯决赛用球,请你用测量出图中足球的直径,写出你的主要步骤或方法(可结合画图说明)

22、你能用几种方法测量出圆柱体的直径吗?(至少写出两种)(此题10分)

(在写实验步骤的过程中,可以画图示意)

方法一方法二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你是如何减小误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你是如何减小误差的?

篇6:八年级数学下学期单元测试题

关于八年级数学下学期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不等式的解集是()

A.B.C.D.

2.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5a>4aB.x+2-2aD.

3.不等式-3x+6>0的'正整数解有()

A.1个B.2个C.3个D.无数多个

4.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2的解集,正确的是()

ABCD

5.如右图,当时,自变量的范围是()

A.B.C.D.第(5)题图

6.要使代数式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

A.B.C.D.

7.“x的2倍与3的差不大于8”列出的不等式是()

A.2x-3≤8B.2x-3≥8C.2x-3<8d.2x-3>8

二、填空题:

8.当时,代数式的值是正数.

9.不等式的最大整数解是:.

10.用不等式表示:m的2倍与n的差是非负数:.

11.若-3a>-3b,则(填不等号).

三、解答题:

12.解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5x-6≤2(x+3)(2)

13.解不等式组:

(1)(2)

14.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

(1).求出m、n的值;

(2).当x为何值时,y1>y2?

15.每年3月12日是植树节,某学校植树小组若干人植树,植树若干棵。若每人植4棵,则余20棵没人植,若每人植8棵,则有一人比其他人植的少(但有树植),问这个植树小组有多少人?共有多少棵树?

16.(2013山东东营)在东营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中,某学校计划购进一批电脑和电子白板,经过市场考察得知,购买1台电脑和2台电子白板需要3.5万元,购进2台电脑和1台电子白板需要2.5万元。

(1)求每台电脑、每台电子白板各多少万元?

(2)根据学校实际,需购进电脑和电子白板共30台,总费用不超过30万元,但不低于28万元,请你通过计算求出有几种购买方案,哪种方案费用最低.

篇7: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参考

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参考

一、快乐补缺(20分)

1.将0.2+0.2+0.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它的积是()。

2.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0倍,积扩大()倍。

3.把10.3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是()。

4.求33.3的百分之八十三是多少?列式是()。

5.0.5×8表示求()。

6.8×b,当b()时,积等于8;当b()时,积小于8;当b()时,积大于8.

7.把0.005变成0.5,小数点向()移动()位,原来的数()倍。

8.5.43×6.05的'积有()位小数,4.8×0.36的积有()位小数。

9.25×1.2×4可以利用()律和()律使计算简便。

10.2.4+2.4+2.4+2.4+2.4+4.5+4.5=()×()+()×()。

二、公正的法官(10分)

1.两数相乘,积一定比任何一个乘数大。()

2.甲×1.2=乙×0.8(甲.乙均不为0),则甲<乙()

3.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4.8.95精确到十分位约是9.0。()

5.0.890和0.89的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确度不同。()

三、对号入座(50分)

1.0.51×2的积是()

A.10.2B.102C.1.02

2.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应让两个乘数的()对齐。

A.末位B.小数点C.首位

3.积大于第一个因数的算式是()

A.85×0.95B.0.01×9.01C.9.6×0.11

4.积是三位小数的是()

A.3.4×2.8B3.4×2.18C.3.4×0.218

5.比2.5大又比2.7小的数有()

A.一个B.两个C.无数个

四、在○里填上“>”“<”或“=”(6分)

①1.2×0.9○1.2②1.2×2.4○1.2

③1.2×1○1.2④0.5×1○0.5

⑤0.5×0.1○0.5⑥0.5×1.6○0.5

五、计算大比拼(45分)

1.直接写得数(9分)

0.8×9=2.6+1.2=1.03×3=

1.6×1.1=1.5÷100=0.125×8=

2.4×0.6=0.43×100=80×0.05=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12分)

60.4×2.52.37×0.40.32×0.8

3.脱式计算(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运算)(18分)

①0.25×0.975×40②0.89×4.8+0.89×5.2

③(8+0.8)×1.25④10-0.38-0.62

⑤45.3×101-45.3⑥1.25×0.25×8×0.4

4.列式计算(9分)

①4.6乘5.5与3.4的差,积多少?

②4.35减去4.2与0.5的积,差是多少?

③6.4与1.3的积的十分之一是多少?

六、解决问题(20分)

1.同学们回收废纸,每人收集了1.35千克,四(3)班42名同学一共收集废纸多少千克?

2.一食堂每周要用掉2500双一次性筷子,每双筷子约0.04元,每周用掉的筷子合多少元?一个月(按4周计算)呢?

3.我校舞蹈室长6.5米,宽4.5米,这个舞蹈室占多少平方米?

4.笑笑有10.2元,淘气的钱比笑笑的3倍少8.2元,淘气多少钱?

篇8: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当分式有意义时,字母应满足()

A.B.C.D.

2.若点(-5,y1)、(-3,y2)、(3,y3)都在反比例函数y=-3x的图像上,则()

A.y1>y2>y3B.y2>y1>y3C.y3>y1>y2D.y1>y3>y2

3.如图,在直角梯形中,,点是边的中点,若,则梯形的面积为()

A.B.C.D.25

4.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则k的值为()

A.B.C.2D.-2

5.如果矩形的面积为6cm2,那么它的长cm与宽cm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

ABCD

6.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

A.梯形B.菱形C.矩形D.正方形

7.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为()

A.3B.3或-3C.-3D.0

8.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若相向而行,则a小时相遇;若同向而行,则b小时甲追上乙.那么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

A.倍B.倍C.倍D.倍、

初二数学

班级初二(_____)学号______姓名_______成绩_______

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当x________时,分式有意义,当_______时,分式的值为0.

2.如果最简二次根式与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则x=_______.

3.当k=________时,关于x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4.命题“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点(2,1)是反比例的图象上一点,则m=_______.

6.一次函数y=ax+b图象过一、三、四象限,则反比例函数(x>0)的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_______.

7.如图,已知点A是一次函数y=x+1与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点B在x轴的负半轴上,且OA=OB,那么△AOB的面积为________.

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中点,G、F分别是AD、BC边上的点,若AG=1,BF=2,∠GEF=90°,则GF的长为________.

9.如图,小明设计用手电来测量某古城墙高度的示意图,点P处放一水平的平面镜,光线从点A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古城墙CD的顶端C处,已知AB⊥BD,CD⊥BD,且测得AB=1.2米,BP=1.8米,PD=12米,那么该古城墙的高度是__米.

10.数据-2,-3,4,-1,x的众数为-3,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________,方差为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9.如图,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沿BD对折。使C点落在E处,BE与AD相交于点D.若∠DBC=15°,则∠BOD=

A.130°B.140°C.150°D.160°

10.如图,在高为3米,水平距离为4米楼梯的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多少米()

A.4B.5C.6D.7

三、填空题

11.边长为7,24,25的△ABC内有一点P到三边距离相等,则这个距离为

12.如果函数y=是反比例函数,那么k=____,此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

13.已知-=5,则的值是

14.从一个班抽测了6名男生的身高,将测得的每一个数据(单位:cm)都减去165.0cm,其结果如下:1.2,0.1,8.3,1.2,10.8,7.0

这6名男生中最高身高与最低身高的差是__________;这6名男生的平均身高约为________(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一位)

15.如图,点P是反比例函数上的一点,PD⊥轴于点D,则△POD的面积为

四、计算问答题

16.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

17.汶川地震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某校为地震灾区开展了“献出我们的爱”赈灾捐款活动.八年级(1)班50名同学积极参加了这次赈灾捐款活动,下表是小明对全班捐款情况的统计表:

捐款(元)101530

5060

人数3611

136

因不慎两处被墨水污染,已无法看清,但已知全班平均每人捐款38元.

(1)根据以上信息请帮助小明计算出被污染处的数据,并写出解答过程.

(2)该班捐款金额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多少?

18.已知如图:矩形ABCD的边BC在X轴上,E为对角线BD的中点,点B、D的坐标分别为

B(1,0),D(3,3),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A点,

(1)写出点A和点E的坐标;

(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判断点E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19.已知:CD为的斜边上的高,且,,,(如图)。求证:

参考答案

1.D2.B3.A4.D5.C6.B7.C8.C9.C10.B

11.3

12.-1或y=-x-1或y=

13.1

14.19.1cm,164.3cm

15.1

16.2x-1,3

17.解:(1)被污染处的人数为11人。设被污染处的捐款数为元,则

11+1460=50×38

解得=40

答:(1)被污染处的人数为11人,被污染处的捐款数为40元.

(2)捐款金额的中位数是40元,捐款金额的众数是50元.

18.解:(1)A(1,3),E(2,32)

(2)设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y=kx

把x=1,y=3代入,得:k=3×1=3

∴y=3x为所求的解析式

(3)当x=2时,y=32

∴点E(2,32)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19.证明:左边

∵在直角三角形中,

又∵即

∴右边

即证明出: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六单元测试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测试题总结

初三下册物理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第一单元数学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锦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八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