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味道的散文

时间:2023-12-26 03:41:28 作者:彦皙蔓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彦皙蔓”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清明的味道的散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清明的味道的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清明的味道的散文

清明的味道的散文

【一】

已是人间四月了,如雨似雾的江南如一枚含在嘴里化不开的糖。

这个时候的我,穿好雨衣雨裤、套好高高的雨鞋,提着一个长方形的由茶花油壶制作成的塑料水桶,跟在小弟迎春的后面,一直向着水田深处的小溪水沟走去。迎春背着电瓶,手持长长的线杆子,一张深沉的脸庞立马由了医师变成了活脱的老农。

迎春突然道:“打雷就好了,能打到好大一条鱼。”

我问:“你不是来打泥鳅的吗?”

“是啊,泥鳅难打,加之我的眼力不及别人,所获的不多。但鱼却不一样了,容易所得,且味道鲜美。”

“哦,就在那沟里?”

“涨水的时候,那没犁的田里也会有,只要伸出电杆子就能有。”

“难于想象这里会有鱼。”

“有哦,大的足足有七八两一条呢,小的也行,好吃着呢。”

于是,我向远处眺望。天空阴沉沉的,几处的村落被雨雾笼罩着。周遭披上了绿装,就连亟待开垦的田间洼地也长出了长长的春草。春水在各处流淌,整齐划一地清唱着春之交响曲。就好比我脑海里的水、胸膛里的水一起跟着和鸣一样。湿润润的风吹拂在脸上,褪掉了从省城钢筋水泥里透出的憋闷与喧嚣。身处绿色的天然养吧里,人变得飘飘然心旷神怡。驻足转身,总感觉自己十分得渺小。如果,渺小到能跟田间地头长出的一株水草,在春风中雨水里自由摇摆,那也心满意足了。

“快快快,准备抓泥鳅,就在草丛里,我拿开电杆子你就伸手去摸。”

第一次触摸泥土的气息,是那么的熟知、亲切,仿佛回到了童年。不过战利品却有些令人失望,是一条如伞针一般粗细的黄鳝。

“放生吧。”我怜惜道。

“不要,”迎春赶忙阻止,“我们不带走它,别人也同样会把它抓走的,况且味道也一样的鲜。”

我笑了笑,极不情愿地将它放进了水桶里。它在鱼与泥鳅当中挣扎,显得十分地显眼。这时,熊平从村里跑了出来,老远就冲我们叫,“叔叔,你们来了!”

迎春回头高兴地迎合道:“快来,老座来打。”

原来,迎春身上的电瓶是熊平家的,打鱼的技术也是他教的。没事时,他们都以这种方式打发一些时间,也借以打打牙祭,并不是将所得来的鱼拿出去卖。熊平娴熟地背起电瓶,利索地拿起电杆子,“叔叔,我们要向那小山的溪水沟里去,打些大鱼儿来。”

可能是迎春见我笨拙的样子吧,对我说:“你回家红烧鸭子吧,也快五点钟了。”

我笑了笑,极不情愿地将水桶交给了他。这时,天气变得晴朗了起来,傍晚的霞光从西边斜射过来,让整个天空通透了。蓦然回首,却见村落里升起了袅袅炊烟,仿佛是从国画丹青里描出来的一样。四周很静,隐约能听见犬吠的叫声。此刻,整个世界为之清淡自然。我不假思索地自语了一句——

淡淡的人生况味,恰到好处!

【二】

这个时候的母亲是忙碌的。她从地里抱回一些大蒜柳和一些老了的芹菜,往门前一放,自个拣起了菜。大蒜很长,从末梢往根部剥,直到把嫩嫩的蒜柳剥出来。芹菜很老,母亲将一些芹菜苗留下,其余的都塞进了土筐,留着喂鸡鸭。我则不停地叫着侄女萱萱,帮着拿父亲亲自酿造的料酒,还有买回来的啤酒,准备啤酒烧鸭。不多时,弟媳秋从高田村卫生所下班回来了,一同准备晚餐。

这时,熊平的母亲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几棵沾了湿泥土的草药苗过来了,说是专门替父亲在她进贤的老家挖的,为的是替人治病用的。婶婶却拿了三四十粒玉米种子来了,说是种下秋收用的。

不过,今天的晚宴注定是丰盛的。有刚打回来的鱼、泥鳅,刚拣的蒜苗、芹菜,还有炖的鸭汤红烧的啤酒鸭。餐桌上,家人都笑容满面,大快朵颐。只有十二的女儿小方语先是谨慎地看了看餐桌,后是独自吃着鸭汤,似乎不感兴趣。我看出了她的顾虑,芹菜味苦,她是不吃的,索性夹了一根蒜柳往她嘴里送,“你婶婶清炒的这道菜特好吃。”她咀嚼了一下,顿时眼前一亮,遂夹了好些往自己的瓷碗里。秋笑道:“还要先品尝一下,是吧?”小方语笑而不答。我则加一句:“你婆婆家里的菜都是原生态的,纯而鲜!”

饭毕,大家伙看着电视说了些闲话之后就寝了。清晨,我和往常一样四点半左右醒来,小解时发现堂屋里漏着昏黄的灯光。于是,我穿好衣服蹑手蹑脚地下了楼。堂屋里放了好些葱,父亲正挑拣着葱,母亲正用禾草精心地捆绑着,一把一把整齐地摆放着。

我惊讶地道:“爸,你们什么时候去田地里挖的'葱?”

父亲关心地道:“就醒了。”

母亲回道:“两点左右吧。”

我一边拿过一条矮的长条凳子一边加入了整葱的行列,“这总共有多少?”

父亲道:“大概上百斤吧,每次卖的都是差不多。”

我又问:“多少钱一斤?”

父亲道:“不到两块。”

母亲道:“这葱,香!”

从父母亲的话语里,我仿佛闻到了面条上的香葱的香味。于是我提议早上就吃面条。从昨天晚上到今晨,我牙齿的缝隙间似乎一直留存着饭菜的清香。

这味道,是其乐融融的家的味道,无法比拟。

【三】

这次回乡下,我是冲着扫墓而来的。

听说,表哥阿政一家也要下乡扫墓。印象当中,还是毛孩子的我穿着一件单衣,提着一串香蕉,走进了一栋五层高的小房屋,显得特寒碜。  楼道口很狭窄,很潮湿。我是在阿政的母亲,也就是我的表母热情邀请下才来的。在一个长条形的屋子里,我见着了阿政,他正在看一台二十一英寸的黑白电视。意外的是,阿政对我忽冷忽热,我极力地道明来意,他就是说不认识我,令人万分尴尬。

没辙,我只有打道回府。那个楼道里坐着休息的妇人看着我上楼,现在又看着我下楼,着实令我羞愧。一路上,我的心里像吃了闷棍一般难受,心想:“不对啊,表母每次回乡下都叫我来啊,可谓盛情难却啊。”

想着,我又折回。再次见到阿政时,我字正腔圆地说:“万根是我的表伯父,英子是我的表伯母,他们打小就在我家长大的。”

正说着,房间里传来了姑奶奶咳嗽的声音,“谁啊?”

阿政仍旧冷若冰霜,朝房间里回了一句:“没谁,找错门了。”

我本想叫姑奶奶,听见“找错门了”之后,生气地又下楼了。那个楼下的妇人还是不停地注视着我,好像在鄙夷,“乡下人!”我一脸通红,倚着墙缘快步地离开了。至此,母亲在乡里亲朋之间总会提及此事,大家伙都在埋怨表伯父一家子,两家人从此产生了隔膜。

其实,这也是我记事起第一次见过阿政。当时,他走进家门时我也说不认识,但的确是我第一次见他。后来知道阿政是表哥之后,我就高兴地带着他与他的家人一起去了葫芦山上扫墓。一路上,他对田间地头的萝卜产生了好奇,并快步跑了过去,用白嫩的手刨开泥土,拔出一个红皮的,撇下萝卜菜,在身上擦了擦泥土就想往嘴里送。

我急忙阻止道:“到前面溪水里洗一下。”

阿政笑了笑,“嗯。”

他大口大口地吃着生萝卜,忽然又问我,“这萝卜不会打农药吧?”

我笑着安慰道:“不会,即便打了农药,你不吃皮就是了。”

他警惕的心一下子又放松了下来,“说得也是,这原生态的绿色食品就是好吃。”

真没想到,我跟他的人生第一次见面就令他记恨了。后来,表伯父的姐姐为了缓和两家人的矛盾,就将家里的军装都收拾好,说是下乡给我的叔叔,也是他们辈青梅竹马的玩伴。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足足一化肥袋子的军装却被落在了下乡的车里。

原本下乡扫墓时,表伯父一家都是在我家里落脚并吃饭的。这不愉快的事发生之后,每年表伯父的家人都是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原先一家子十来口人都来的场景没有了,只有表伯父、伯母及阿政来了。

后来,阿政当官了,说是管辖几个乡县及区。伯母依旧不遗余力地叫我去串门。直到去年,阿政扫墓时问及了我的近况,又叫我去找他。父亲巴望着阿政能给我安排一份好的工作,也希望我去他家坐坐。我回复父亲:“如果他有心帮我,也不会在我快到不惑之年来说。算了,爸爸,我得靠自己。”说这话的时候,我能够体会父亲长吁短叹的内心深处的纠结。毕竟,父亲与表伯父、伯母是一块长大的至亲。

不过,表伯父的内侄熊平会挖苦他们,“当官的时候就把乡下人忘的一干二净,现在想到了死了之后留全尸就记起了乡下人。”

我想,清明时节的雨,是苦的,是痛的。于阿政他们来说,应该还是涩的。

篇2:味道散文

味道散文800字

某个际遇某个点,你会发现总有一些东西是你已经见过的亦或者似曾相识的。历久而弥新,那股熟悉的味道便又漫上了心头,在我们亦步亦趋的中,不断遗忘、不断回想,才会摸索缱绻为一段记忆的牵肠挂肚。

假如不曾相遇,便不会激起那一段甜言蜜语的你情我痴中的无累无休,被长期俘虏的灵魂与肉体分不清晴天与阴天的方向,在我们坚定信守承诺、地老天荒中忘却了现实,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了无限的想像。

假如不曾走过,便不会深知那一路光鲜烂漫的拂袖年华深处还有隐忍的伤痛,被强行剥离外壳的灵魂才认清了世界的光怪陆离,在我们细数伤疤、悼念时光中徒增了哀愁,在下一刻来临前倍增了恐惧。

假如不曾回望,便不会忆起那一抹将尽未尽的落日余晖下相伴相知的刻骨,被极端具象的画面才锁住了彼此间的半信半疑,在我们诉说彼此珍重、后会无期中烙印了怨恨,在一生的走走停停中忘记了祝福。

可是,没有假如,那又怎样?

我们会记下相送的每一朵玫瑰、看过的每一场电影、争吵的每一个画面,在无数文字与影像的记录中翻乱过往的记忆,在每一个细节处揪心、在每一个感动处落泪,而后强关记忆的`闸门,麻木地疯狂,任凭时间悄然无息地转换,漫无目的地虚化。

可是,全都记下,那又怎样?

我们相遇,我们走过,我们回望,所有的伤痛与画面都成为了生命中最为亲切的怀恋。当我们把一段记忆尘封,一些人、许多事便在你一生中被标记,经年以后,物是人非,我们无从去考究一路的细节,更无法去判断彼此的对与错,只是那熟悉的味道依旧会弥漫在你生命中的每一处角落。

相遇简单,相伴困难,每一个出现在你人生前进路途中的人都有独特的味道。有的人飘香四溢,陪你走过人生的攀爬期;有的人清香迷人,陪你走过人生的平缓期;有的人流香轻发,陪你走过人生的下滑期。那个陪你走完全程的人,便是一股历久弥香的味道。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对的那个人,还未出现,只是缘分未到。等待那个陪你走完全程的人,存留那股历久弥香的味道,要把自己武装起来。经得住一段有缘无分的痛苦,扛得住一段既爱又恨的煎熬,感恩每一个给予你或短或长、或大或小与的人,宽容每一个带给你伤痛、泯灭你信心的人,找寻每一个成长的理由,鞭策自己获取每一次的进步。

味道长留,人生赶路,为前行的未知、为等待的伊人,放下哀怨,从明天起,关心自己成长的脚步,做一个幸福的人!

篇3:味道散文

味道散文650字

农村给人的感觉一直都是清新、自然。可我却觉得在秋天,这空气中夹杂着的酸酸甜甜的淡淡柑橘味,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沦陷。

真的,这气味我一辈子也无法忘却。它掺杂了太多我记忆中最珍贵的片段——

奶奶在世时,总是认真、仔细的打理着那片柑橘林,面对我等得不耐烦的时候,奶奶教会了我“做每一件事都必须认真负责”。它随着那缕橘香久久混杂在我的生命的每一刻。

秋天,柑橘用它独特的香味,亮眼的橘黄向世人诏示它的'成熟、丰收。奶奶总是并不太敏捷地爬上高高的柑橘树,为我采摘那酸甜的果实。我吃在嘴里的并不只是柑橘,而且还有奶奶对我浓浓的爱。它也没有随着奶奶的离开而消失。它也随着那独特的橘香游荡在我的生命里,永不会离去。

那秋,那味,那……

也许,在一些并不远,或很远的地方,有那么一些人,一些狗,一些猫,一些草,一些木。他们或她们亦或它们就这样的生活着,为自己,为他人,或什么都不为,都有。兴许他们与我们并无什么联系,与许多人也无什么联系,甚至只是为自己而活着,未可。都是生命,都是存在。

每一个开始,每一个结束。

都灿烂地存在着。

女人有两种,物质和精神的,你不能祈求同时拥有,物质和精神的。

未名觉在时间上跳跃,飞越洪荒大地,香气四溢,空间被翻转,在断层,微笑,微笑。回忆好厚,我竟然穿不透,是不是我不够,射箭的爱情天使,爱情走狗,可恨可怕的诅咒,把我遭受。

昨天,在记忆不再忧伤,美丽不再彷徨的日子,地方,竟然看到了她。好多个季节没看过她了,声音,文字,都没有。而现在,她依然是她。恍然发现,没有她的日子,我依然活的那么灿烂,那么灿烂。一个朋友说过一句话;无所谓,反正天也就蓝那么一会儿。听完,我竟然不知道说什么了,泪打转在眼眶,溢不出来。

篇4:清明散文

文/榴

又是清明时分,

天空的雨飘落在我的脸上,

那是不是苍天落下的泪珠,

敲打着我追忆母亲的心房?

妈妈,

流逝的时光,

冲不淡孩儿怀念您的惆怅,

恍惚之中,

好像您就在我的身旁,

借着灯光,

为即将远行的游子,

默默地准备着行囊。

仿佛又一次看到您开心的笑容,

当我把博士帽戴上,

仿佛又一次听到您的笑声朗朗,

当您把起刚出世的孙儿捧在手上。

您那勤奋操劳的身影,

总在我的眼前晃动,

您那坚强的性格,

永远在我的血液之中流淌。

仿佛又看到您那坚定而安详的目光,

当医生诉说着病情的真相,

仿佛又回到您与病魔搏斗的病房,

听医生护士说起“山东老奶奶”的豁达与倔强。

再一次来到您安息的地方,

这里绿树葱葱,

这里鸟语花香,

我抬起头,

雨已停,

天空挂着一道彩虹,

我知道,

那是妈妈在祝福我们幸福安康!

篇5:清明散文

清明散文

又到清明,回家的脚步依旧执着。

去年,刚刚修得一条高速,正好阻隔了上山的路,幸好路还没有通车,我们便能肆无忌惮的横穿过去。跨越中间护栏时,妻子比我灵活的多,我反倒显得笨拙,看来真需要减减肥了。

上山祭祖的人熙熙攘攘,像赶庙会一样热闹,空气中丝毫感觉不到儿时同样场景里的那种悲怆之感。记得小时候,每次和大人上坟,女人们总是一屁股往坟前的地上一坐,伤心的泪水伴着哭声便随之而来,空气顿时变得压抑而悲凉,而今,这种场景已经很久不曾见到了。只是每个坟头上五颜六色的我们叫做“lu纸”的东西比往些年多了不少,至于lu字如何写,我真心的不知道,也不愿去考证了,摆在坟墓前的各种风味不同的供品比以前越发的'多而全了。

来这里祭祖的大多都是妻子的本家亲戚,相互间一见面总会有一堆嘘寒问暖相互问候的客套话。其中也不乏有远道而归的,定要多唠叨几句方显得亲切温暖一些。

岳父大人和我的祖母大人的 坟离得不远。算起来,老岳父离开我们已经有十九个年头了,妻子家里最开明豁达的一个人却走得那样匆匆,和妻子的结合多亏了他老人家的成全,就在我们的日子刚刚有些好转的时候,他却离我们而去,想起来心里总是有不少的愧疚的,尤其是妻子。穿过一片齐腰深的芒草地,便可见到祖母大人的居所,父亲早早的就已经将墓前的杂草清理的干干净净,我15岁那年和父亲种下的两颗油松,而今也长得高大苍翠,成了此处的一个景致。

祖父母的坟三面环山,前面视野开阔,山脚下便是一条河流,都说这是块好风水,我虽对这些不是太信,但也很是欣赏这块地方。说起来,这还是我的二舅爷徒步上百里,从河北走来给他妹妹看下的,就因为这个,舅爷和我的姑父还生了一场大气。当时我姑父已经找当地的一个风水先生给看好了一处穴地,可舅爷看过之后说啥都不同意。当时我大概十一二吧,那时候我的祖父大人已经去世三四年了。记得舅爷是个伟岸的老头,一头的白发背在脑后,一根并不太直的拐杖从不离身。听说他是当地有名的风水先生,他来了之后的很多日子我都跟着他满山遍野的转悠,时不时的他会停下看看这里望望那里,一脸的 专注。最终选择了这个地方。从这个地方放眼远眺,可以看见对面西山的三个山峰,一山高过一山,只记得他念叨过一句话:脚踏三岸,银财不断。或许是对金钱的敏感吧,也便牢记在心了。真心的不懂风水,在我看来,这仅仅是人心理上的一点安慰罢了。记得,当时村子里有好多人想请他帮忙看看,他都婉言谢绝了,自从那次走后,他老人家在没上来过。算起来他也仙逝好多年了。

我的父母是再老实不过的老实人了,地里的活计都需要在祖母大人的指点安排下才能做完,我打小几乎是由祖母她老人家拉扯大的。她慈祥的容貌,她所做的一顿顿可口的饭菜,还有打在我身上的笤帚疙瘩,以及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说教,都已成为永久的记忆了。

下山的路远不像上山时好走。

在东北处的山洼里刚刚建得一处新墓穴,大理石雕刻的葬脸看上去很是惹眼,每个路过的人都会驻足观望一番,在众多夸赞的声音里有位老者 念叨了一句:坟修的不赖,俩老人没好过一天。

听到这里,我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妻子说:走哇,下山路不好走,慢点。。。

篇6:清明散文

清明散文500字

耳畔响着轻柔的钢琴曲,虽是一声一音,但讲他们连接起来,却那么的丰富,多姿。

晨,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时,思绪有些飘忽,很多的时候,觉着日子过的很快,很久的事情仿佛发生在昨天,而今天,当再次回忆往事,却是觉着很远,犹如彩色的照片不在鲜艳,泛则陈旧的黄色。

这往事,这般厚重。

清明,是祭祖的日子。或许我是幸运的,到目前为止,亲人们都在,离去的,只有我的曾祖父。那天的情形,已经有些模糊了,只是记得早晨,下着稀疏的小雨,一队人抬着棺材,走向祖坟山。山顶上,一个挖好的坑。

记忆从来都是片段的,每到清明,我都会想起这个片段。亲人们离去了,便在今天祭奠他们,从古到今。

我觉得,清明,小雨,却不是凄凉。

清明,应该是温暖的。这一天,我仿佛又看到曾祖父了,他慈祥的目光,有些含糊不清的话语,以及那高大却有些微驼的身影。

我相信人的灵魂的存在,相信轮回,觉得人死了,灵魂便消散了,没了肉体的`载体,灵魂又如何能存在?或许我的见解是执拗的,但我就是这么觉着的。

曾祖父,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不存在了。但,在我的心里,却始终有一个位置,单方面的,关于曾祖父的记忆。

或许,人生在世,对周围事物的影响,不过是在对方的心里,有一个位置,一个回忆的位置。这,也就够了。

粗糙的手纹,摩挲着;轻声的言语,在空气中荡开……

在清明时节,我仿佛有见到了离去多年的亲人,再次感受相聚的感觉。这,已经很足够了。

篇7:清明简短散文

快到清明了,总就应祭奠什么,为逝去的人致哀这就是最深刻的,但就是过往都就是一去不复返,该追忆的怎样会仅仅只就是逝者呢。如果什么东西曾深深的打动我们,当它失去时我们就是否会想到在这清明节时祭奠一下呢?或就是岁月,或就是经历,或就是以前的单纯,那些以前存在,此刻似乎已经消逝了的完美,就是不就是都会在这回忆过往的时刻浮此刻眼前呢。

清明,总就是伴着纷纷扰扰的细雨,透着春天的阴冷与寂寞,丝雨细如愁,多少人在这忧愁中徜徉留恋......傍晚天气开始阴沉下来,些许的冷意更让人有清明时节细雨断肠的感觉,对岁月的感叹,对过往的敬畏涌入心中。本不该这么情绪化,多少事情要我们去忘掉自我的情绪,忘掉自我美丽忧伤的小怀想,和最开始的坚持......但如果失去它们,也必将失去自我。一个人在岁月的洗涤下,在世俗的晕染中,就是多么容易变成另外一副模样。就在这清明节,向我们以前不愿改变但又无能为力的过往存一份敬畏吧。

篇8:清明简短散文

今年清明节,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日,因为祭祖我又回了一次老家。

我家的祖坟山在小河边上,山中那静静的坟莹里,埋葬着已经逝世的先辈。这座山的山体不大,从山脚到山顶不及百米,因形状极似鱼形,所以称名为鱼形山。在我爷爷未逝世之前,以往叫了一个看风水的先生对这座山丘进行过察看,此山鱼头朝东,口含晨阳,可“鸣”天下;鱼尾西指,形鱼逆江河而上,意脱出苦海,遇难呈强;北有河水沐腹,源远流长,示祖恩永佑后辈;南可朝阳晒暖,让后人家业兴旺。这小小的鱼形山,乃是一块风水宝地。在那个封建年代,方士之言,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总之,我爷爷已立意将这座小山辟为我那个家族的祖坟山了。

这天,当我带着无尽的哀思,对着已经躺在那里的祖宗先辈们完成了浓重的祭拜之后,登上了鱼形山山顶。从山顶朝着小河的方向眺望,扑入视野的是一派如同精雕细刻般的田园风光。只见山脚下的小河和河上几座小桥,被一带绿色的杨柳笼罩着。这条绿带宛若一条飞龙,龙头蜿蜒向西,低伏在田野中间,直向西河跃然而去。如果不是被罗田境内一座叫飞来山的大山堵住了龙的西去之路,这条青龙可能不会跃“龙”跃入西河之中了。传说商朝第三十一代君王之纣王,开始也是很重视农桑,后乘国力之强盛,便兴拓土开疆之事,将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是时,纣王在西河西侧的名叫“四口塘”一带,立蕲阳县,统辖现英罗蕲稀四县之域。后因商周争域,被周相姜子牙使法搬大山一坐,硬生生的将纣王封地蕲阳县压在飞来山下。此乃神活,当不足信。

再看河堤两边,浓郁的树从和田野里那金黄的油菜花,将小河上的几座小桥点缀得格外迷人。而田野边缘那些漂亮的农家村舍,更成了这幅自然画面的点睛之笔,使这幅画卷平添一份雅致超然的灵气。这时,不由得我想起元朝诗人徐再思笔下的“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一诗,正好应了此景。

我家乡的名字源于这条小河,名谓难作堰,这名字确实叫的不怎样样,既不文雅,也不雄壮。连一条小河的堰口都捉不住,岂不埋汰了过去家乡老辈的勤劳智慧了吗?想想真是让人可笑,可就是这个带贬义意思的地名,却延用至至。此时,我感觉这怪涎的家乡名字确实玷污了如此美景。家乡名字不美,并不影响我对家乡风景之美的赞叹。这小河是美的,小河的水,汩汩潺潺,清明透亮;小河的树是美的,河边那些高大的杉树,杨树和柳树少说也有几十年的寿命,就象稀稀拉拉的队列,站得一点也不整齐,一点也不严肃,但却活泼,自由,极赋个性;小河的桥是美的,小河自上至下,没几公里的流域,却建有风格不一的小桥。有早先搭建的石拱桥,柔美而古朴。平直的铺桥,简单轻盈。既是几处将几根树木横卧在小河之上的独木桥,也能让人感觉到朴素且又踏实。这次回去,又发现新建的一座小桥,更加雅致。桥底以花岗岩方石砌成传统的卷拱,一拱跨过小河两岸,桥面以雕花大理石砌成护栏,整坐桥色白如脂,形如飞虹,如同一只漂亮的银手镯戴在村姑的手腕上,一下子显得那么典雅和光鲜,让这位村姑平添了许多美丽。这些形态各异的桥是小河的第一美景,人立桥上,凝视流水绿草,观翠柳房舍,垄上农田,令人犹记好多童年往事……。

清明雨歇,气清景明,是小草生长旺盛的季节。进入家门口的小路连着这座小桥,小路的路旁,长满天了青蒿,野枸杞,木槿,各色花草长的参差不齐,确也多姿多彩。草与路,路与桥,桥与河就是这样和谐完美的配合着。走在这样的小路上,有种说不出的安逸,路边枝叶上的甘露时而碰到脸上,手上,浸润得周身清爽。空气之清新,小草之鲜嫩,小桥,流水,蓝天,白云,更容易撩拨人的诗情。什么叫柔情似水,什么叫归心似箭,回到乡下老家就能体验了。

家门口这座桥,是我家乡人连接四通八达的水上之路,过往的行人和车辆十分多。有点商机意识的堂弟几年前就在桥头边开了个小商店,一应村里人生活之必需,生意做的还不错。热情贤慧的弟媳是个“热闹人”,无论是买东西的顾客,还是到这儿歇脚的行人,都奉上一杯热茶,热情的打着招呼。欢乐般的打闹嘻笑,诉说着的家长里短,闲聊着的扯东道西,则是每见如此。久而久之,这儿成了乡亲们的聚集之地,我每次回家,也是打这儿走过,主人既是我堂弟媳,还是我亲姑表妹,自然也是亲不亲,一家人了,如此小小的商店,也是我生活旅途中的一处驿站。

小河的水那么清纯,小河的桥儿那么秀气,一切造化得纯洁美丽,新奇动人。生活中若没有家乡小河这般的宛绿,真不知怎样样预防心灵趋向荒芜的威胁?情感中若没有身临小桥产生的这般境界,我该怎样样坚持思想中的清纯?一个人,行走于人世,如果没有能容人灵魂的风景,就会成了无根的浮萍,随波逐流。即时,听到几声婉转的鸟鸣如天籁之音从空中传来,一阵风儿将坟山上的树枝吹得来回摇曳,这一切,似乎是躺在这山上的祖辈们在提醒着我什么。

我该回家了,寻着那鸟的叫声……

篇9:清明简短散文

今晚有约。主要就是参加新世纪职业学校培训抽查。陪同主管部门领导巡查教学状况。刚从外面回家。打开电脑,进入向陽同学的空间,就读到了这篇新作清明扫墓有感,细细读后,从中得到很多心灵的启迪。

说句心里话,我的朋友不多。应验了一句话,叫做“相识满天下,知己有几人?”一向把向陽作为心灵相通的儿时好友,就是因为和向陽从小就在一齐,喜欢文学。上学的路上,就一齐背诵唐诗宋词去上学。虽然长大以后,各自东西,工作岗位不一样,但就是,心底一向存有那份纯真的情愫。清明小长假这几天,一向没有向陽的信息,心里也有一些牵挂和思念,也想拿起电话联系,思考到向陽工作的特殊性,我没有个性的事情,一般从来不主动去打扰。于就是清明这几天,几次也进入向陽的空间看看,直到今晚此时,果然如我所愿,明白向陽同学专程去拜祭奶奶和父母。心里一热。真就是性情中人啊!有句话叫做:男儿有泪不轻弹。清明时节雨纷纷,向陽同学对自我亲人的那份怀念之情,尽在字里行间显现。当我读到“直到我恩重如山的奶奶和父母相继去世以后,每年的清明扫墓由春游的潇洒走一回,变为沉痛的一跪一拜了。当香烛袅袅燃起,双膝跪在墓前,上辈的音容与行止,风貌与性格乃至只言片语齐涌来眼前,便有那儿行千里仍萦回母怀的温馨犹在,衔看母乳泪入心中的香甜仍存。”感觉这份真情,更就是男儿的陽刚之气的来源,为人处世的根本。

至今我还记得,向陽同学一篇珍藏在心灵的回忆让我读后潸然泪下。原以为我很了解向陽同学的,没有想到向陽也有那么苦涩的童年。奶奶那瘦小的形象在我心里霎时那么高大。向陽同学的真诚,勤奋,我想就应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遗传,还有奶奶那无声的传教。今晚,我读到向陽同学“慈鸟失其母,夜夜吐哀声”的鸟未反哺的愧疚情绪,忍不住泪流满面。”不禁眼睛也有些潮湿。

哲人说:文字的力量能叩响人的心灵。这个清明时节,我本想写写自我的心灵感受,读了善业教师的“清明感怀”、牧歌教师的“开满梨花的思念”,湄澜游子的“清明雨”;今晚,我又读到向陽同学的“清明扫墓有感”。我感觉到。我最好的几位心灵相通的挚友,把我心里想说的话都说完了,我如果再写,真就是班门弄斧,写不出新意。前面静雅的精彩点评,我十分认同。多谢向陽同学!这些感人肺腑的文字,让我的心灵在今年的清明节,得到了一次最好的洗礼!

篇10:清明简短散文

梨花落后清明

梨花落后,已近清明,又到了杨花柳絮作雪飞的节气。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索然似野僧。”抄完这句诗会心一笑,清明又岂止是无花无酒,清明又岂仅有清明

伴着一场花事,一盏清茶就过去了,即使喧嚣,喧嚣中也是淡淡的。

不是缅怀青春已逝,也非囿于离愁别绪,只是应对这春日,这清明,突然觉得这看似过也过不完的绮年锦时真的会转瞬即逝。惟愿十年后的我一如今日,阳光下做一个一脸清明的女子。

味道散文

清明散文

回忆味道散文

又是清明散文

清明前夕散文

书香的味道经典散文

深秋的味道散文

馄饨的味道散文

描写清明的散文

清明祭的经典散文

清明的味道的散文(集锦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清明的味道的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