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什么是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浅析双连拱隧道施工工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浅析双连拱隧道施工工艺,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 目录
篇1:浅析双连拱隧道施工工艺
浅析双连拱隧道施工工艺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重点阐述了双连拱隧道的施工工序、工艺流程等,并结合本工程,提出了几个特殊问题的处理措施.
作 者:付洪东 作者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16) 分类号:U4 关键词:隧道工程 双连拱隧道 施工工艺改进篇2:浅谈双连拱隧道施工
浅谈双连拱隧道施工
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由于设计要求和地形限制,不可避免地要求修筑隧道工程.对于那些布线困难的地段,采用连拱隧道形式,是一种解决工程问题的'有效手段.本论文以某隧道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内外双连拱隧道施工成功的施工方法和工艺,结合本隧道的实际地质情况,系统地对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作 者:蔡立永 戴培柱 作者单位:广西长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1 刊 名:城市建设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 年,卷(期):2010 “”(1) 分类号:U4 关键词:双连拱 浅埋 隧道 施工技术篇3:浅谈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控制
浅谈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控制
通过对隧道施工方案及其支护参数的概述,结合现场地形特点与设计要点,说明了隧道的有限元模型选取及测算结果,并论述了双连拱隧道的施工控制要点,以确保施工各工序的安全进行.
作 者:龙满群 LONG Man-qun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陕西,咸阳,712000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9 35(13) 分类号:U455 关键词:双连拱隧道 有限元模型 衬砌 施工 控制篇4:大跨径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大跨径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文章针对银武高速公路陕西境内商州至漫川关段内老虎岭隧道的特点,设计了大跨径双连拱隧道的`进洞方案.探讨了洞口开挖与加固、洞身开挖、初期支护、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作 者:雷宏运 吕小鹏 作者单位:陕西兴通监理公司,陕西,西安,710065 刊 名:大众科技 英文刊名: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3) 分类号:U455.4 关键词:大跨径隧道 初期支护 施工技术篇5:浅谈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法
浅谈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法
随着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双连拱隧道由于其不仅能满足上、下行车分离的要求,而且具有接线难度小、占地少、环境保护好,在平面线路、洞口位置等选择的.自由度大的特点,在500m以下的短隧道设计中已普遍采用.在施工过程中,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法主要为三导洞分步施工法、中导洞施工法、单洞施工法、双洞全断面半行施工法.
作 者:李艳明 作者单位:中铁建十八局国际工程公司,天津,300222 刊 名: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FENG UNIMERSITY 年,卷(期):2010 26(5) 分类号:U455.4 关键词:双连拱隧道 新奥法 挪威法 施工方法篇6:某市政公路双连拱隧道主体方案结构设计
某市政公路双连拱隧道主体方案结构设计
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分隧道建筑限界、横断面设计、洞门三部分具体介绍了某市政公路双向六车道复合式曲中墙双连拱隧道主体方案结构设计,并指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作 者:余禹 李围 YU Yu LI Wei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10 36(10) 分类号:U459.2 关键词:市政公路 复合式曲中墙 双连拱隧道 结构设计篇7:公路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质量的控制论文
公路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质量的控制论文
一、绪论
双连拱公路隧道施工方法采用三导坑先墙后拱法,先进行中导坑,再进行左、右用隧道主洞的开挖,以中导坑为主攻方向,根据原设计贯通后,两侧导坑为辅助,由中导坑中部向两侧方向同时修筑中隔墙,这样施工法节约工期,占地面积少,缩短了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中隔墙的施工工艺
连拱隧道施工工序:中导洞开挖并进行支护―--修筑中隔墙―-右侧辅助导洞开挖并进行支护―-右洞上半断面开挖并进行支护―-右洞下半断面开挖并修筑二次衬砌―-修筑石洞仰拱―-左侧辅助导洞开挖并支护―-左侧上半断开挖并支护―-左侧下半断面开挖并修筑二次衬砌-―修筑左洞仰拱。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工序:支模板―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
中隔墙与中导洞的施工顺序:首先是一次性全面浇筑钢筋混凝土,其次是浇筑时,必须留出正洞二次衬砌的厚度,有利于防水工作。
中隔墙与中洞的施工顺序:在中导洞全部贯通之后,中隔墙两侧正洞都可开始施工,但中隔墙要超前两侧正洞施工时间,为保证中隔墙混凝土有一定的养护时间,以便满足一定的承载能力。两侧正洞施工可以同时开挖,或者先完成一洞,再进行另一洞的施工,后者在进行施工时,可能会引起围岩有较大的变形和应力的急剧释放,容易引起塌方。
初次支护与二次衬砌的施工顺序:初次支护肯定是在二次支护之前,二次衬砌的.时机是通过变形监测确定,如发现围岩不稳定时,二次衬砌要紧跟初次支护进行完成。
中导洞的选择有两种方法:一是对称布置,二是非对称布置。前者是中导洞的位置垂直中线与中隔墙的中线稳和,后者是两侧隧道宽度不同,较宽的一侧为施工通道,在施工中比较便利,较窄的一侧作为施工完毕的回填用,可减少回填工作量,缩短时间,无论是哪种位置关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中隔墙的施工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模板的选择:模板安装加固需要用槽钢和碗口件支撑在中导洞初期支护上,外撑为主、内控为辅,模板一般采用特制定型钢模,长度不小于17m,高度为1m,可供台车纵向行走8m。模板安装的各种因素(中线、尺寸、标高、平整度)等经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2、绑扎钢筋:在钢筋绑扎前,应将中隔墙与衬砌相接触的部分提前进行凿毛处理,以提高混凝土的粘结力。无论是墙身钢筋还是基础钢筋都要按规范要求布筋,注意预留筋和预埋件的位置与尺寸、焊接要求,钢筋无锈、无腐蚀,特别应注意在止水带时,钢筋的制作要求,检验合格后,可进行端头模板的封堵。
3、混凝土的浇筑:分层振捣,边浇筑边振捣,将混凝土从端头进入模板,在浇筑距拱顶1.5m,再分段浇筑,在浇筑到拱顶时,在两侧预留注浆管和排气管,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注浆。混凝土的原材料要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在运输过程中,避免出现离析、白料等情况。
三、加强中隔墙稳定性的具体措施
1、中隔墙的稳定性:
(1)、隧道中隔墙在开挖过程中,是最不利受荷载的时间,要在施工过程多加注意观测;
(2)、在正洞开挖时,中隔墙正处于垂直悬臂状态;
(3)、如隧道处于傍山地段时,隧道会受到右高左低或右低左高的不均衡压力,深埋隧道由于围岩具有成拱作用,作用荷载主要来源于范围内的岩体压力,隧道周边一定破坏,所以使中隔墙产生倾倒力和水平位移,还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
2、中隔墙稳定的具体措施
根据不同的开挖、不同的工程条件,可采取多种措施,以下是经常采用的几种技术措施。
(1)、加侧向支撑,主要是为了平衡偏压;
(2)、回填,主要作用是用来抵抗弯矩和水平位移;
(3)、两侧正洞同步施工,是为减少土体压力不平衡带来的倾斜;
(4)、早施做仰拱,将中隔墙基础固定,限制其发生水平位移,与仰拱形成一个闭合结构;
(5)、在中隔墙底板布置锚杆,将锚杆与中隔墙连接成整体,防止发生水平位移,抵抗倾覆;
(6)、将中导洞底板做适当卧底,可增大混凝土与底板之间的摩擦力,可阻止中隔墙的水平位移,加大摩阻力。
四、中隔墙防排水技术
隧道建成以后,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洞内渗漏水现象,特别是在雨季,严重的情况可能会有喷水现象发生,使路面形成积水,影响隧道的车辆运行安全。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应做好重点控制点,特别是在空间比较狭窄、施工死角的地方,应更加注意施工过程的控制。防排水主要采取以“排”为主,防、排、堵、截综合治理的原则。
主要的防排水方法有:止水带、止水条、PVC管、软式弹簧透水管、填充喷混凝土、填充注浆,必要时可预埋导管,将渗水引致隧道底板排水沟内,最好的做法,是中隔墙分两次或三次砌筑,中隔墙与二次衬砌一次浇筑完成,中隔墙与拱圈衬砌之间没有纵向施工缝,所以在结构整体受力与中隔墙防排水方面就有了明显的改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连拱公路隧道施工中左右线分离的双连拱隧道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但在施工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隧道中隔墙还存在许多质量缺陷,尤其是中隔墙的稳定、防排水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也是复杂的问题,虽然外观质量和快速施工工艺进步较大,由于施工工艺、施工方案的不同,中隔墙受力状况也不相同,稳定程序也不相同,为保证工程安全,在施工中积极采取稳定措施,注意观测,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但是中隔墙的漏水问题一直是当今急需解决的研究课题,只有在今后的设计中采用科学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严格控制好每一道施工工序的质量,才能最终实现既施工快,又能保证墙体内外施工质量的公路隧道中隔墙来。
篇8:浅埋大跨径双连拱隧道的开挖与支护论文
浅埋大跨径双连拱隧道的开挖与支护论文
关键词:连拱隧道;三导洞法;优化设计;开挖及支护方案
一、概述
宛坪高速公路是上海至西安国家重点干线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总长150.8km,批准概算约72亿元。宛坪高速公路全线设计有16座大跨径、浅埋置的双连拱隧道,总长度3249米,均为短隧道。设计指标建筑限界宽度14.0 m,内轮廓采用三心圆,建筑限界高度5.0m,设计车速为100km/h。其中7座隧道围岩岩性以风化细砂岩为主,而另外9座隧道围岩为变质岩,岩性以风化的二云石英岩为主。隧道大多为浅埋置(埋置厚度最浅的1m,最深的46m)、围岩以Ⅱ类和Ⅲ类(Ⅴ级和Ⅳ级)为主,强度低,地质条件复杂。16座大跨径、浅埋置、地质条件差的连拱隧道同时出现在同一条高速公路上,在国内、国际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同时也成为宛坪高速重点控制工程。
二、设计方案论证
宛坪高速16座隧道隧址大都位于位于地形陡峻、脊谷相间的“鸡爪”地带,分离式路基很难满足《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对左右洞距的要求,不得不采用小净距或连拱隧道方案。由于小间距隧道对中隔墙两侧岩体光面爆破技术要求极高,施工难度较大,且主洞的开挖及支护过程使中间岩柱受到多次扰动,岩体力学指标大大降低,其自身稳定性受到很大影响,需要进行加固处理,特别是对于软岩隧道,将会大幅增加投资。国内对小间距隧道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成熟的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对于隧道在不同跨径下中间岩柱最小尺寸、形状、支护参数、施工工艺、开挖方法及控制爆破等关键技术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小间距隧道的适用范围还不够明确。因而,综合考虑以上因素,16座隧道全部选用连拱隧道方案。
施工过程中围岩应力分布、衬砌受力变形状况不明确,左右洞施工对中隔墙的影响难以把握,增加了隧道施工变形和稳定控制的难度,稍有不慎,就会产生塌方。在设计过程中,针对连拱隧道断面及地质情况的特殊性,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动态模拟连拱隧道施工全过程中围岩和支护结构,了解连拱隧道的变形规律和工程特点,获得不同施工时序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应力、位移变化特征,从而论证设计及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施工方案
根据前期勘探及地质调查资料表明,16座隧道全部处于Ⅴ级和Ⅳ级软岩当中,为确保不对围岩进行大的扰动和施工过程中不产生坍塌,设计提出台阶法及三导洞先墙后拱法两种方案对比论证。
采用台阶法开挖,即先行中导坑及中隔墙,其次主洞分上、中、下三个台阶依次开挖。这种开挖方法施工工序简单,操作方便,但主洞开挖支护后,中隔墙即开始承重,其顶部、底部围岩出现高应力承压区,特别是顶部角隅处围岩产生应力集中,施工时掌子面稳定性较差,周边变形量较大,存在一定的隐患。
采用三导洞先墙后拱法施工,施工要点:
①对Ⅱ、Ⅲ类围岩段合理控制三个导洞开挖作业之间的距离,中导洞先行,系隧道开挖的关键;再开挖地质条件较差或受力不利一侧的导洞a,a导洞滞后中导洞8~10米;然后再开挖另一侧导洞b,b导洞滞后a导洞8~10米,导洞均采用正台阶法施工,台阶长度5~8米,开挖进尺按两榀钢架间距进行。
②对Ⅱ、Ⅲ类围岩段合理控制左、右主洞开挖作业面之间的距离,主洞开挖先进行导洞a侧主洞,导洞b侧主洞滞后a侧主洞8~10米,主洞开挖亦采用台阶法,Ⅱ类围岩上台阶分部开挖留核心土,进尺控制同导洞开挖,然后进行初期支护施工,防排水施工。
③控制正洞开挖作业面与二次衬砌作业面之间的距离,正洞隧道开挖作业面与衬砌作业面之间距离最小按15米考虑。
④二次衬砌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输送泵和衬砌模板台车的机械化配套施工方案,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内实外光。
⑤Ⅱ、Ⅲ类围岩在施工中要坚持“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的原则。
⑥施工过程加强监控量测,及时处理分析数据,调整支护参数。
导洞超前掘进,可起到超前地质预报作用,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效地降低地表沉陷,而且施工无须大型机械设备,操作性强,进度稳定,工期保障性强。宛坪高速公路16座隧道的施工实践证明了三导洞法开挖的有效性、安全性。
四、施工工况力学分析
经过对连拱隧道施工过程的受力变形及各部位稳定性的分析,隧道围岩应力集中部位主要出现在各开挖面附近。在隧道边墙和底板相交的转角位置及中隔墙底部,最大主应力集中比较明显,且量值较大;在侧导坑拱顶位置和全断面底板部位有拉应力集中现象。但采取连拱隧道施工方法,在侧导坑顶部的拉应力并没有涉及到隧道全断面,所以侧导坑的开挖不会对全断面隧道顶部产生显着的影响。在边墙与底拱的转角部位和中隔墙底部也有一定范围的应力集中,而核心土的开挖对围岩应力分布影响不大。左右边墙处最大的水平收敛发生在主洞拱部开挖的时候,随后收敛值逐步减小。
初期支护对地应力的瞬间释放率比较敏感,开挖瞬间地应力释放越多,初期支护承受的荷载就越小。中隔墙在施工过程中对地应力的瞬间释放率敏感程度较小,其最终应力随应力释放率的'增加而略有降低。由于集中应力的存在,围岩的压应力变化不明显,拉应力反而呈上升趋势,但其最终应力则呈下降趋势,底部围岩的隆起和拱顶围岩的沉降都随应力释放率的增加而增大。考虑二次衬砌作用时,围岩的底板隆起和拱顶沉降量减小,边墙水平收敛增大,围岩稳定性增强,应力值降低。
五、支护措施
隧道开挖形成新的空洞后,破坏了岩体原有的相对平衡状态,使隧道周围部分岩体应力重新分布,引起围岩的变形、破坏和坍塌。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防止坍塌,必须采用工程措施进行支护。根据新奥法的设计原理,隧道采用喷、锚、网及钢拱架对围岩进行支护,即尽可能保持围岩的原始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把隧道围岩和各种支护结构作为一个共同作用的承载体系,控制围岩变形的发展,避免岩体塌方、防止过大的松弛压力出现。锚杆在初期支护中具有悬吊、组合梁、加固作用。喷混凝土具有充填裂隙加固围岩、封闭围岩表面防止风化、与围岩组成共同承载结。
篇9:浅谈广梧高速公路软弱围岩双跨连拱隧道施工工艺
浅谈广梧高速公路软弱围岩双跨连拱隧道施工工艺
通过正涌软弱围岩双跨连拱隧道的施工,阐述了应用三导洞C.R.D的'方法,开挖掘进连拱隧道中隔墙、边墙,半断面开挖正洞,先墙后拱二次衬砌的施工工艺体会.
作 者:丁宗源 DING Zong-yuan 作者单位: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研究设计总院,湖南,长沙,410007 刊 名:湖南交通科技 英文刊名:HUNAN 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35(2) 分类号:U455.4 关键词:连拱隧道 软弱围岩 C.R.D 施工工艺★ 时空隧道作文
★ 隧道工程工作总结
★ 隧道的工作总结
★ 土层锚杆施工工艺
浅析双连拱隧道施工工艺(精选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