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菜散文

时间:2024-05-24 03:37:48 作者:szlxlq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szlxlq”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君子菜散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君子菜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君子菜散文

君子菜散文精选

先生喜欢吃苦瓜,他去菜市场的时候,总要为自己“谋私”,菜篮里少不了大的小的长的短的青色苦瓜。

起初,我跟先生较劲,做饭的时候,就不给他做苦瓜,除非他亲自下厨。每每如此,他也不见怪,只是随口道一声:“吃点苦瓜好!”当然,他若下厨,总是慷慨地做完我爱吃的菜,再做苦瓜。对于我的小气,他也从来没有微词,一副任劳任怨的样子。后来有了孩子,孩子也不喜欢苦瓜,任凭他怎么说吃点苦瓜好。

只是多年的夫妻了,我不再像当初那样反对先生吃苦瓜。去菜市场的时候,我会主动给他带回来一些,有时候也会主动炒给他吃。

孩子很爱爸爸,一到苦瓜上市时,他就会眼尖地吵吵:“买苦瓜,买苦瓜!爸爸爱吃!”虽然孩子不爱吃,但他总是记得爱他的爸爸。

孩子爱吃青椒肉丝,我总是把青椒和肉丝炒好,先盛出来一些,再添加苦瓜一起炒,先生看到觉得很奇怪:“你一直这么炒吗?没有苦瓜的给儿子,有苦瓜的给我?”我说:“是啊,怕苦瓜的味道沾在肉丝上孩子不吃。”他笑看我一眼,说:“傻啊,苦瓜是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的,它是君子菜,你不知道吗?”我讶然,看着先生接过菜铲把苦瓜青椒肉丝一起炒,端上桌,孩子拣爱吃的青椒肉丝夹,先生往口里放他爱吃的苦瓜条。儿子点头:“肉丝果然味道依旧!”他冲爸爸竖大拇指,“爸,你的苦瓜真的是君子菜!”然后儿子又说,“爸,你也是君子啊!”

我奇怪:“菜是君子,跟你爸也是君子有什么关系?”儿子笑了:“你想啊,妈妈,爸爸从来也没有勉强过咱俩,他还总是另外炒咱们爱吃的`菜,不跟苦瓜一样嘛!”我笑了,想着自己那些不够君子的做法,有些讪讪的。先生笑了,跟孩子说:“你妈妈也是君子,她是一直包容着我吃‘君子菜’的君子!”

“我骄傲!我爸妈都是君子!”孩子冲我和先生竖起大拇指,学着小品里搞笑的语调说。

是谁说的,婚姻里没有大事,全是小事,吃喝拉撒、柴米油盐、锅碗瓢盆——锅铲锅沿天天挨着,免不了磕碰。多年以后,我挥舞着还是结婚时购买的锅铲,但看它完好如初,锅沿也端整如昨,不禁感叹,这就是嫁给理工男的好处,他的宽容和包容、他的迁就与谦让,使这锅铲锅沿相处安然,所以中年之后我们依然可以琴瑟和鸣!

篇2: 君子之风散文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中国古代孔子所说,现实中的君子可以用四种花来概括,那就是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达文人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血为骨冰为魂。梅,自古被称为雪中天使,娇小的花瓣似桃花,却从骨子里透出桃花没有的东西,笑傲冰雪中的勇气;梅的气势透出古代君子的风度,笑傲江湖的侠客。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的梅树,仿佛那怒发冲冠的壮士临别前,誓死沙场的豪言壮志,那白里透红的颜色不由让人生出敬畏,仿佛看到了百年前壮士潇洒一笑。

峭壁垂兰万箭多,山根碧蕊多婀娜。兰花生于崖,长于峭壁,垂根于山谷之间。兰花儿朴素,洁净、清雅、幽香,白中透黄,不沾一切世俗。兰,是清淡幽雅的象征,美丽的花瓣,展现在幽静的山谷中,淡淡的幽香醉人心肺,兰,是不随世沉浮的气节,盛于幽谷,且色淡香清,是谦谦君子的象征,兰,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寄托着高洁幽芳幽芳的情操。

南山春雨时,那鉴雪霜姿。竹,翠绿清雅清爽自然,碧叶青杆,坐卧在竹林里,神清气爽,清香扑鼻。竹,绿的自然,绿的大方,不作妖丽之态。竹,虚心有节,直杆凌云,可谕高风亮节,竹,是虚心求学的象征,那一株株潇洒挺拔的竹,仿佛真成了一位位堂堂正正、公正清廉的正人君子。竹,经冬不调,且自成美景,是高雅之士的象征,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不被俗事所拘。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是秋天的颜色,自古就是凌霜而荣,傲骨晚香,不与群芳斗艳。菊,开在凄秋,谢于寒冬。当金秋十月,百花凋零只有菊,还怒放在秋霜里。金色的柔弱的菊,在霜里撑起一片天地,宛如秋天的仙子,金色的天使。菊,朴素典雅,貌不惊人,却透出坚强的气息。菊,代表坚毅的.人格,坚定的目标,伟大的理想,菊是自强不息的代表,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的人生之理!

篇3: 君子之风散文

某著名大学的硕士新生郝同学,屡次在微信朋友圈上发表对国内几位知名史学教授的忤逆之言,甚至用“垃圾”等不堪的字眼对其人格进行诋毁。其导师孙教授闻之震怒,立即公开宣布与其断绝师生关系。阅此我不禁为孙教授此举叫好,唯有扬君子之风,灭逆狂之气,方能肃清学界不良之风气。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怀一颗谦逊的心,治学才能有所建树。莫言曾说过:“我平时可以是老子,写作时只能是孙子。”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加身,莫言却依然保持一颗谦逊之心,以“孙子”自喻,令人赞叹。反而观之,作为硕士新生的郝同学,方处于求学阶段,就对史学界的前辈如此大放厥词,实在令人不耻。滴水足以见沧海,如今的学界,早已失去了君子的风气,学者们或相互叫嚣,一些学者的惊世言论更诸见于报端。倘若不以这一事件着手,肃清学界浮躁狂妄的不良风气,想今后的学界,再也难成为学术争奇斗艳的沃土,而是一滩发臭令人捂鼻的沼泽。

扬君子之风,就大而论之,是在日常生活中平和而富有原则。用“垃圾”的字眼形容人,本是无礼之举,而今却发生在一位高校的硕士生身上,我们不禁会疑问“君子之风何所在,文明之国耐何存?”无论郝同学描述的教授是否品行不端。用“垃圾”的字眼形容人绝非世俗所应允,更何况此同学更发布于网络平台。无道德而谈学术,岂非《谏太宗十思疏》中一语所说“伐根以求木茂,塞源以欲流长”也?

文明,是我们处世的原则,更是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设想中国大街小巷,市井深处抑或学术之殿堂,人们出言不逊,“粗”言成章,将是如何一乱相。难道两千年的文明古国将倒退回野蛮人时代乎?扬君子之风,灭逆狂之气,营造健康良好的氛围予国民,不应容忍类似郝同学的事件受到发扬。

写到此处,我不禁心生疑惑: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为何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思想素质竟如此的不堪?谦虚,文明礼让此种小学生都懂的事为何此时却用来批判一硕士生?也许,这是中国应试教育将面临的重要命题。

扬君子之风,灭逆狂之气。

篇4:挖苦菜散文

挖苦菜散文

春风吹来,苦菜花开。

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带着女儿来到郊外,走在田埂上,脚下那一片片返青葱绿的麦苗,正在和煦的春风里起舞,果园里粉白的杏花已经灿烂成一片雪海。沟壑麦垄里,荠菜、苦菜及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钻出地面,默默装点着这个绿色的春天。

春分过后,最早的荠菜头顶着白色的小花,已经进入盛年,正悄然从人们的餐桌上退下,这时苦菜成为人们喜爱的'野菜,田野里,放眼望去,三三两两的男女老少,如蛰伏了一冬的鸟儿,向暖而动,红红绿绿地散布在高低起伏的田野里,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他们一手拿着塑料袋,一手拿把小锄小刀,躬身伏地,边走边挖着正应时的苦菜。

苦菜又名“败酱草”,性寒、味苦、无毒,是一种药用食用兼具的野生植物,多食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大脑发育,常食还有减肥、养颜、清热解毒之功效。在那个穷苦的年代,漫山遍野的苦菜曾成为人们果腹之物。

看着休闲挖菜的人群,我的脑海里突然闪过很多童年挖菜的情景,记得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扔下书包,挎起篮子便和小伙伴们奔向田野,在野地里来回奔跑追逐,只跑得汗流浃背,辫子散开,个个脸上成了小花猫才想着赶紧去挖菜,什么荠菜,苦菜,米蒿,挖到蓝子里就是菜。

随着夜幕降临,我们挖满了篮子回家,肚子也觉得饿了,可是大人们干活还没回来,于是顾不得把手洗干净,就拿着煎饼吃着上街了,接触过苦菜的手沾满苦菜的汁液,一会儿就把煎饼染绿了,吃到嘴里苦苦的。

记得有一次,邻家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立在街头,看我吃的香,瞪着一双混浊的眼睛看了一会,说给我点尝尝吧,人都说老人赛顽童,还真是,于是调皮的我就把煎饼最外面那层揭下给老奶奶,老奶奶吃到嘴里,立刻吐了出来,什么煎饼,这么苦?看她皱着眉头的样子,我们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苦菜很苦,但是做成菜豆腐就不那么苦了,母亲把其它野菜剁吧剁吧喂了猪和鸡。唯独把苦菜挑出来,摘干净,在水里浸泡一夜,多泡去点苦味,然后剁碎,掺上豆渣,放锅里一蒸,一股带着苦味的清香弥漫开来,苦菜豆腐做成了,成为我们的一道美食。

很多年过去了,家乡及周边的村庄被林立的工厂包围,再也不见了昔日的旷野,没有了土地,也就没了野菜。现在的孩子都不认识苦菜,也没有机会去拔野菜了。

离开家乡很多年,岁月流转,物是人非,童年拔野菜的情景渐渐被遗落在岁月深处,但是偶尔想起,仍是那么亲切温馨。

现在走进菜市场,可以看到很多摊位上都有苦菜之类的野菜在买,有时也会买点回去做菜豆腐,但吃不出原来那个味,有人说是好东西吃多了,现在谁还稀罕苦菜。

其实也不尽然,那个年代,日子清贫但是我们精神愉悦,童年的生活天真无邪,野地里的奔跑,玩耍,处处充满活力和快乐,苦菜吃到嘴里不觉得苦,母亲起早贪黑做成的苦菜豆腐竟胜过今天的大鱼大肉。

今天跟女儿说起当年挖苦菜的情景,从小在灰色水泥城堡长大的她,根本体会不到我们当时的快乐,那种对土地的眷恋,对故乡的情结也是她们这辈人不会理解的。

我和女儿混入挖菜的人群里,边走边找苦菜,看着刚认识苦菜的女儿每找到一棵欢呼雀跃的样子,让我穿越时光,仿佛又回到了美丽的童年。

篇5:挑菜散文

挑菜散文

庄里人们把挖野菜叫挑菜,从字面上看,挑就是挑选的意思,那挑菜就是挑选着野菜挖。假如是这个意思,我看比挖野菜更确切,因为有的野菜不能吃,就不能见到野菜就挖,应当挑选能吃的去挖。一些无名的人或物称其为野,如野人,野兽,野花,野草,野菜等。而有的野菜是有名的,如苣荬菜、马齿苋、蒲公英、车前草、蒿子等,也叫野菜。这该叫咋说咋有理吧?

俗话有“三月三,苣荬菜钻天”。意思是说,到了每年阴历三月初三,苣荬菜就冒出了地皮,人们就可以去野外挑菜去了。苣荬菜是庄里人们总喜欢的野菜之一,就有“苣荬菜蘸酱,越吃越胖”之说。它不仅能生吃,还可以焯了拌着吃;揉到面里蒸着吃;放到面条里当菜吃。马齿苋,炒鸡蛋酱最是入味,也可以做馅蒸包子、捏饺子。竹叶草,主要用于蒸“疙瘩”,既当饭又当菜,有一股竹叶的清香味。野蒜,生吃当菜,很是下饭......

野菜,漫生漫长,无人管理,又人人有份,是上天赐予人们的公共食材。有的连片生长,有的'一株独立,品种不同生长习性各异,但“秀根”草本是共性。今年长了,明年还长,一年之内又长好几茬,老百姓叫一喷一喷的长。苣荬菜多长在田野里,野蒜多长在土埂上,竹叶草多长在低洼处,如此等尔不一而足。有的野菜能叫上名来又能写出来,有的能叫上名来却写不出来,有的则是既叫不上名来更写不出来,其种类繁多可见一斑。

挑菜,大多为“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分成人吃的,喂猪的,给兔的。几个小伙伴一人挎一个篮子,拿一把小铲子或镰刀,兜里揣几块薯干,男孩们不忘偷带上两把拍窝,一把翘头,边挑菜边打雀。菜挑少了,路过河塘,直接用篮子带菜过一把水,边走水边漏,临进家,水淋干了,一手挎篮子,一手虚腾菜。到家后,篮子的菜满了不少。其实,母亲上眼一看就知道菜过水了,但从不指责。这就是世上最纯洁的爱吧?

麦熟前青黄不接,姐姐约几个邻居伙伴,带上我去外庄挑菜。推上一辆手推车,带上中午饭和水,挑一天菜,最难熬的是正午,太阳直射,找不到树荫。

野菜不仅能吃,有的还能入药。马齿苋止痢,车前草利尿,野蒜解河豚鱼之毒等等。我用过马齿苋外涂,蚊虫叮咬、蚂蜂蜇后,用马齿苋搓揉皮肤隆起处确实管用。

感谢野菜,在饥锋到来时拉了兄弟一把;感谢野菜,帮我渡过了荒年。这该叫吃水不忘挖井人,富足不忘野菜恩!

篇6:竹叶菜散文

竹叶菜散文

竹叶菜又名叫空心菜,学名是叫蕹菜。为什么叫做竹叶菜呢?大约是叶片和竹叶很像,且又是空心的,一节一节的很像是竹杆。

空心菜是夏天常用的应季时蔬,一般成熟季节是在初夏,漫山遍野开满花,且要是蝴蝶飞舞的时候。空心菜的种子开始种出来的是一颗小小的嫩芽,像苋菜那样的微弱,然后看着它一点一点地长大,施肥,浇水,刮两阵南风天气,太阳正好的时候,空心菜就像吹气了一样开始成长。绿油油的小苗,两片叶子上有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要吸尽那万道光芒。

第一次开吃,是在空心菜约尺高,用手一握即可了。用剪刀或是用手去掐,嫩得仿佛可以滴下水来。用清香的菜籽油清炒,油烧熟,将竹叶菜倒入锅中,滋滋作响,再翻转一遍,便算是熟了。呵,想念了一年的空心菜,又算是见面了,只吃它的那一丝丝的惊喜和绿意。第一次摘竹叶菜的时候,却也是有方法的,要布置的`疏密得当,且是当弃就弃之,空心菜是裁剪下来依然可以在根部重新长出芽来,这便是一直可以吃到秋分时分了。

竹叶菜最好是要种在坡地里,江南日雨,晓风露宿,要吸尽大山的灵气和精韵。而种在河边的竹叶菜就略些清淡,口感也逊色许多了。都说城里的菜不太好吃,我有一次是去粤菜馆,吃了一道清蒸的空心菜,却也是惊艳到了。只拿着像蒸粉肠一样的去蒸,只一分钟便出来,然后浇上热油,酱油。嗯,此味最美。现在家里有澳斯威尔电蒸箱,做这样的空心菜,却再也方便不过。用85摄氏度做出来的蒸菜,最美味,也是最脆的(其它蔬菜也可以哦)。

此时飞雨流长,看窗外春寒还未散尽,是春天三月的天气,还要等两个月,大约端午节时分,吃竹叶菜的季节也就上市了,我还心焦的来等待这两个月,有些迫不及待。

篇7:土菜散文

土菜散文

如今到处农家乐,是因为怀旧叫我们迷恋土菜。土菜没的大厨,材料也都是原产地的,成本低,饭菜可口,于消费,于心情,都是一种慰籍。

一直好吃,甚至为吃为交朋友开过酒店,却很少写关于饮食的文字。原因是在芜湖,有几人美食文字好,估计不得超越,就不想写。如谈老师的江南风味,很多乡情在里面,味醇得很。一平的小资美食,时尚而富含情调。再如此前的花和尚,也是说的家乡菜居多,却灵动跳蚤些。

原先偶然读《新安晚报》。见有人慨叹徽菜之凋零,后继乏人的报道。就想说说菜,这每天都要叉上几筷子,最终成为腹中物的。

徽菜曾经名列八大菜系之一,如今衰了。尽管全国各地有不少徽菜馆,可是档次和规模都不能和川、湘菜比。有好吃佬说,吃菜要看环境,说品尝徽菜,非得去皖南不可。在非皖南的地方,大师傅手艺不行,原材料也多替代品,想要地道很难。即便在皖南,因为主打的材料山珍被法律保护了,很多原材料得来不易。徽菜境地也就可想而知了。

徽州多山区丘陵,破坏少,就生态好,以前有与世隔绝的意思。山里人家农忙的时候,吃的菜要求能够下饭,吃饱了有劲好干活,于是徽菜口味重就理所应当了。而这样的口味,少不了猪油和酱油佐料,盐也没得说。

说徽菜的口味与当前养身的理论有些相左也是事实。可是川菜和湘菜也都口味非凡,为何人家能接受呢。川菜麻辣,却又变脸,能风格各异,不是所有的`川菜都是一个味的,所以它稳坐菜系的第一把交椅。湘菜辛辣,干香小炒为多,坐桌上一看,四周菜肴是祖国江山一片红。这两个菜系都是以辣闻名的,只是那个辣椒是普通的尖椒,并不当真辣。我有一回在贵州的馆子吃牛筋火锅,那个辣味,劲道,比湖南厉害。问店家,才知道是贵州山里面的野山椒。野山椒来自丛山峻岭、茂林修竹间,保持了本真的纯洁性。不管人们喜欢否,它依然如旧地辣。辣出一片火红的记忆。

明明知道饮食以清淡菜蔬为好,可很多人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像逢节假日,像有私家车的,或者干脆就是飙公车,到乡下去农家乐。农家乐如今遍处开花。往往不是有厨师证的在掌勺,而是乡野村姑,大妈大嫂之类。喜欢用酱油给红烧肉上色,食盐好像人家送的,腌制的小菜咸得无法进口。谓之土菜。

土菜来自草根,当然会适合民间的口味,更能调剂我们的味觉神经。只是这种菜大多咸得很,不宜多吃。在家乡的奎湖,有一种漂鱼很有名。鲜活的胖头鱼稍稍腌制以后汆汤,本来味道鲜嫩。可是因为当地人喜欢咸味,也为了上色,就用磨辣椒和芡粉。而那个磨辣椒咸的程度怕人。所以,我们每每在那儿只吃少许的鱼肉,算做浅尝辄止。和当地人闲聊,因为喜欢吃咸,三高人群就不计其数。走街上,看来人红脸花色的,甚至青筋暴露,便知是奎湖人。为何不叫汆鱼,而叫漂鱼呢?没有人能够做权威解释。按照我的理解,鱼片是很薄的,汆汤很快就能熟了,于是浮在汤的表面。是所谓漂鱼了。做漂鱼,或者汆鱼,胡椒、陈醋和香菜是少不了的,既能解腥,也能佐味。

说家乡菜,还有一样得说,就是弋江羊肉。菜谱上去膻气的法子是用萝卜,把它和羊肉放一块先紧一下。弋江没多少羊子,大多是在外地预约的。为了改膻气,在羊子很小的时候就阉了。这个法子是弋江的独创。早些时候,有个县领导喜欢弋江这种吃法,(其实也就是去膻气,再用磨辣椒烧,其他与别处基本一样),并且隔三岔五带些客人在“晚来天欲雪”的时候去此大快朵颐。弋江羊肉因此有了名头。殊不知,在如今饮食是要讲求地道的。采用非常规的办法改变食物的品质并不是适宜而经济的。在南陵的另一处太丰马元,就有很地道的白羊肉,原汁原味的,还有咬劲。如果喜欢吃辣的,加一些红椒即可。

吃土菜,要讲究卫生,当然更在意环境。如今城市里的款爷们山珍海味腻味了,就寻开心到乡下找感觉。土菜于是适逢其时。因为怀旧,所以迷恋土菜。

土菜在怀旧的风景里摇曳生姿。

篇8:菜花开散文

菜花开散文

每年三月,一到油菜花开,我一准就在花海里。

中国最美的油菜花,罗平、婺源,都能满足期待。而这两个地方与我居住地的距离,也就大半天的路程。因为是人们感叹的人间仙境,再矫情也觉得应该莅临。

罗平多山、多丘,这是贵州原本的属性。山与丘环环相扣,合围出天光云影的由头,让油菜花显得特别富有。而春天经常出现的雨雾,一直用它们缥缈的缠绕,让花和季节现出窈窕,仿佛爱上了玉带银边,在美丽的簇拥下与人间相会,尽显寒烟初尽的情境与春意绵绵。

婺源小桥、流水,像忆江南曲调的回归。水的萦回与路的鬼魅同样唯美,让油菜花毓秀钟灵,满满的是花黄柳翠。

莅临花的海洋,一切宛如轮回,除了油菜花神奇炫幻的崔嵬,春天无处不在的芳菲同样令人心醉。一望无际的黄橙绿翠,以流畅的形态与山野相随,总让人有梦境的氛围。碎碎的花与滔滔的风重峦叠嶂,不仅端出了阳春三月的精髓,而且也屏蔽了岁月长河的杂乱与荒废。在花与山头之间,在水与颜色之间,生命的线条飘忽不定,而蕴藏的精神却格外笃定,像那些托举着灵魂的阴晴,牵着时间的衣襟,静静走出黎明。

花海没有清晰的路,田埂的幽曲像温玉的回声。它们是通向美丽的阶梯,无论清晰还是迷离,都努力将世界与俗世分离。花海有着天造地设的格局,每一方,每一片都拥有成全宇宙的胸怀和底气,即使无根、无底,无墨、无迹,也能心有灵犀,将环境带进玄机,而且永葆不被剥离。人们来这里踏青、寻觅,似乎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活在人间仙境,而是为了表达自己拥有一颗爱美的凡心。

花就长在神奇里,一如美由里而外透着的灵异。且不说那无边无际,或者光怪陆离,就是那或方或圆的旖旎,它们带着的,常常是令人无法形容的惊喜。青橙黄绿,缤纷瑰丽,不仅入情入理,而且且生且长的惬意也都显露无遗。黄色与粉色,原本看起来多么不搭调的纹理,在这里竟然不是败笔,而是清奇;菜花与麦花,印象中多么遥远的距离,它们竟然亲如夫妻,愿意牵手三生三世;就连黝黑的石头和黄褐的土地,因为陶醉于万象更新的呼吸,终于脱胎换骨,变成了爱情故事里的'磐石。

梯田有多高,花海就有多高;阳光有多明亮,渴望就有多明亮。送暖的春风如果不识相,很有可能背不动这漫山遍野的花香。

游人如织,他们构成花海的另一种肌理。

看见人潮流淌,总以为是追随水的去向;看见春风荡漾,总以为接近了海洋。即使不在画面中徜徉,站在山头最远的地方,也能感觉梦和桃花源一模一样。

清一色的村庄,清一色的瓦房,与油菜花隔空相望。它们在花尖上候场,不在乎谁东游西荡,也不在乎什么南来北往,它们就像性格温顺的南方,热爱风光,也热爱天清气爽。而古井与老树就在身旁,像记忆的清样,始终徘徊着一种特别的时光。临街店铺招摇,虽然也并不宽敞,售卖的也多半是五谷杂粮,但这一切寻常,竟然让人格外向往。

走进花海,人们的pose一样,笑容一样,而且都学会了用花儿的横短竖长,遮住自己的匆忙,遮住自己身在他乡。

镜头对着花,对着自己,也对着远方的明亮,长长的生涯仿佛就此停下,真心地开成花,然后养活这里一幅幅静美的画。

终于不再感觉时间短促,不足以谈论天涯;终于不再害怕掏出心窝里的话,向身边的人表达;终于不再顾虑年华,什么时候纷然落下……最无助的想法――我将回家,而花依然红火于天下。

春三月,油菜花和风雨,静静落在南方的段落里。

篇9:苜蓿菜经典散文

苜蓿菜经典散文

我的老家在空闲地里常有种苜蓿的习惯。每每万物复苏的时候,苜蓿也破土而出,不久,就一片碧绿。茂密的小圆叶重重叠叠,犹如铺在地上的一床床绿毯。开花季节,朵朵紫色的小花,一朵挨一朵的连结起来,厚厚实实,毛毛茸茸,看上去,就像绿毯上面又盖了一床床紫色的锦被。路过地畔,微风拂面,送来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据记载,苜蓿是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国带回的种子,我国便从那时开始种植苜蓿了。

种苜蓿好处多。它既是很好的绿肥,又是上等的牧草。《史记。大宛列传》就有“马嗜苜蓿”之说。汉天子为养马也种植苜蓿。用它喂马,喂牛,膘肥体壮,牛耕起地来,眼睛一瞪,尾巴一撅,真可谓“不待扬鞭自奋蹄”。另外,种苜蓿还有一大用处,就是为了防备“歉年”。遇到年景不好,地里歉收,苜蓿便成了充饥的主食。抓上一把高梁面,掺上些苜蓿菜,拌一拌,上笼一蒸,吃起来还真香喷喷,甜丝丝儿的,在那饥荒的年代,苜蓿便成了陪同人们度过难关的“贫困伴侣”了。难怪旧时苜蓿已不单纯指苜蓿本身了,其含意包括旁指或形容教官、学馆者清苦、贫困之比喻了。宋人唐庚《除凤州教授》诗云:“绛纱谅无有,苜蓿聊可嚼”之句。

陕西关中一带农民也喜爱种植苜蓿。塬边,地角,沟旁,山坡,一片片苜蓿,叶儿绿茸茸的,花儿紫盈盈的。放蜂人则把蜂箱放在地边,让勤劳的蜜蜂采集苜蓿花粉,为人们的美好生活酿出甜甜的蜜呢!还有的人,掐一些嫩绿的苜蓿叶,回到家中用开水焯一下,放上咸盐、辣子、醋,再滴上几滴香油,就是一盘上好的凉菜。更多的则是用它做为青菜下面条,名曰“苜蓿面”。面条盛在碗里,白是白,绿是绿,犹如“小葱拌豆腐”,好看又好吃。不过,这些吃法多为农家。自然这些年也很少吃它了。就我而言,吃惯了白面馍馍大米饭,鸡鸭鱼肉加海鲜,渐渐地对苜蓿倒有些淡忘了。见到农村的人们割它回来时,或许还有点不屑一顾,总觉得苜蓿只不过是上好的饲料罢了。不过,近些年,随着人们膳食思维跳跃性的`改变,苜蓿的身价似乎也有了改变,常见农贸市场上有人把苜蓿当作菜品来出售了。

然而,我在接待一位朋友时,却也吃的是苜蓿菜!

我的朋友是一位作家。他接受了人民给予他的崇高荣誉和奖励后,返故里的途中顺路来看望我。老朋友相见,令我惊喜万分。我决定以最丰盛的饭菜款待他,只有这样才觉够诚意。可是,当我满怀喜悦的心情忙于准备时,朋友以风趣的语调发话了:“今儿,我一不吃肉,二不吃蛋,一心想吃‘苜蓿面’!我来时,发现山坡下一小路旁的地里,有一大片苜蓿,长势喜人。我已问过正在割苜蓿的一位老者,可不可以让采摘一些,他同意了。我们何不采摘一些来以饱口福呢!”他的话令我有些茫然。我笑了笑说:“是瞧不起我还是咋的?我这儿虽然做不出山珍海味,可要做几个像样的菜还是可以的!怎么,你想吃苜蓿,当‘牛’?”朋友收住了笑容,一本正经地说:“当牛有什么不好?说真的,我是吃苜蓿长大的。小时候,家里贫穷,我在山坡上放牛,牛吃苜蓿,我也吃苜蓿,我采上些嫩嫩的苜蓿带回家,交给母亲,给全家做着吃。说起来,我对苜蓿还真有点感情呢!”这时,他在房间踱了几步,又意味深长地说:“要说到吃,这些年,好饭好菜没少吃,可是,我一直忘不了苜蓿菜。因为它是支撑穷苦老百姓度过艰难困苦的好菜啊!”听到这些话,我有点发急了,忙说:“那是过去,而今是什么时代了?是改革开放时代,是全国人民生活大提高的时代,是全国人民奔向小康的时代!我们还能回头吃野菜?再说,您是著名的作家,我能……”没等我说完,他又接着说:“作家也没什么不得了,老作家柳青还和‘梁生宝’睡在一个炕头上呢!”我赶紧说:“他那是体验生活嘛!”这时,他又语重心长地说:“是啊!当今的生活确是今非昔比,可生活也正严峻地考验着每一个人啊……”

一席话,令我愕然。真没想到,我的朋友是全国著名的作家,却仍然和从前一样,不忘初心,保持本色。蓦地令我悟到了:难怪他的作品里总透着一股清新爽口的“苜蓿”味。我的脸上有些发烧了,顿时感到,站在我面前的不仅是一位大作家,还是一位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老农”,他正驾驭着用“苜蓿”喂壮的老牛,不辞辛劳的耕耘在文学田地里……

我沉思良久……

无须多说,提上网兜,我们二人迎着宜人的清风,边走边谈,向着野外那块绿得诱人的苜蓿地走去……

君子之风散文

苜蓿菜经典散文

君子,温润如玉散文

又见菜花黄散文

君子自强不息议论文

一道菜作文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散文

想象那一地的菜花黄散文

关于君子的征文1500字

君子成人之美成语解释

君子菜散文(整理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君子菜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