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原因型答题思路

时间:2024-08-08 03:38:35 作者:cy19800818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cy1980081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历史背景原因型答题思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历史背景原因型答题思路,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历史背景原因型答题思路

背景原因型

一.什么是原因型试题?

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二.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

三.原因型试题的分类

原因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影响全局带有必然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与历史事件所处时代的经济、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因素)和客观原因(独立存在于主观之外的因素)

主要原因(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多现实的、具体的因素中起决定性的因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是引起历史事实产生的近期的,不经过中间事实或中间环节的直接引发因素)和间接原因。一般而言,根本原因是主要原因,但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

四.根本原因型历史试题的入手角度

生产关系类(主导阶级和阶级剥削)从生产力方面入手;

上层建筑类(阶级状况、国家结构、价值观念等)从经济基础方面入手;政治事件类从阶级、矛盾或社会性质方面入手;

社会意识类从社会存在方面入手;

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类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类从历史规律方面入手。

五.原因、背景类试题的题型特征:

1.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有哪些等。

六.原因、背景类试题的解题模板:

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具体表现为:

(1)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

(2)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

(3)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1)主观原因:(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2)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状况、政治状况、思想因素等方面进行思考。

(3)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3)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篇2:2020高考冲刺英语完型填空答题思路

1.英语完形填空怎么做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题目,很多同学本来做英语就没有时间,都很想放弃完形填空这个题型,但又觉得可惜,到底该怎么办呢?完型其实也是有技巧的,只要掌握了方法,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增加英语分数。

对于完型题目,可以联系上下文去做,做之前先通读一遍文章,了解大意,然后重点读各段首尾句,这对迅速理解文章主题有很大帮助,一般选择题答案都是在上下文当中就有线索,要仔细看代词等有特殊意义的词语。

2.完形填空选择题怎么秒杀

做完形填空时有很多题目是不需要看选项就可以直接选出答案的,因为很多题目是固定搭配,对于这样的短语或词组,大家平时可以多背、多积累。当然,有可能每个选项的搭配都是合理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回到原文中去,看哪个选项放在这里更合适。

对于部分完形填空,文章读不懂未必会影响选择正确答案,同学们要懂得英语句型和汉语语序的区别,利用句型结构特点去区分,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3.完型填空答案有什么规律

完形填空答案是有规律可寻的,但也并不能对大家做题起到特别大的作用,只能是验证同学们做题对的可能性。对于ABCD四个选项,出现的概率是相同的,如果你连着几个题目答案都是相同的,那么很可能就是错的。

选择题答案虽然有些小规律,网络上也有很多蒙题规律,但要想多得分,还是得实实在在地学会英语,规律性的东西只能做参考和验证。

篇3:2020高考冲刺英语完型填空答题思路

1.语义线索:在完形填空中,某些项的选择可以根据“语义”来决定,既已有的词或句子的语义决定着必须选择某个选项,否则整个文章的语义逻辑就不通,内容就与作者的原意不一致。

2.语法线索:指所填入的词与上下文可能发生的语法方面的联系。

3.词汇线索:有些完形填空要填入的词与上下文其他词有各种联系,文中的词往往在词义上或搭配上决定了应填入的词。

4.概念线索:在完形填空题的上下文中,有时会出现一些词与空格内需要填的词同指一个人或事物,甚至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应填的同一个词。

5.语篇线索:有时完形填空的各选项同为表示一定逻辑关系或承接关系的词或词组。选项同为单词时首先看四个选项是否词性相同。若连词、副词混杂,先分析原句成分是否完整,可参考标点符号或其他连词的存在。确定所需的词性后,再判断逻辑题在原文中所涉及的范围。有时只是几个词之间的关系。常出现在完形填空部分的逻辑关系表示方式有连词、副词、语气词及插入语、词组(介词词组)等。

6.超语言线索:在完形填空考题中,有时不是利用以上几种线索便可以决定选项,这时往往要根据自己对试题内容的有关背景知识的了解来决定填入的选项。

篇4:2020高考冲刺英语完型填空答题思路

完形填空高分解题技巧--研读首尾——抓主题

一般来说,很多文章会按照“总—分—总”的思路来写。首先提出主题,接着对主题进行分析、叙述,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或提出建议。因此,一般根据文章的首句及尾句就能抓住文章的主题。但是,主题句不总是在文章的开头,有时在文中,有时在文尾,因此,考生在做题时一方面要快速通读全文,另一方面应注意连接词,如but,however,yet,though,therefore,otherwise等,它们的前面一句或后面一句就有可能是主题句。

完形填空高分解题技巧--跳读首尾句进行预测

一般来说高考的英语完形填空时不会挖空的,所以建议学生在答题时可以跳读这两句,若首句交代了when, where, who, what,那么就是记叙文;若首句是提出或解释说明某事物,一般来说是说明文;若首句提出一个论点,那么就是议论文。

首句往往是开宗明义,是文章的主题。细读首句可启示全文。而尾句又往往是对文章主题的总结。

完形填空高分解题技巧

1.利用语法分析解题

英语完形填空虽然是以语境填空为主,但是也有一部分的题目是考察语法项目的,对于这类题,考生可以利用平时所学的词汇知识,分析单词的使用范围,并利用句子的结构、句式的特点等知识来排除干扰选项。

2.利用固定搭配解题

英语完形填空中对于词汇的考察,主要体现在习惯用法和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方面。习惯用法就是英语中某种固定的结构形态,是不可以随意改动的。所以考生平时应该掌握好习惯语法。

篇5:2020高考冲刺英语完型填空答题思路

1.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应该揣摩作者意图

高考英语的文章是作者的心声,即使字面上不着痕迹,字里行间却无不流露出作者的爱憎情感,无不体现出作者的目的、意图,因此做完形填空时,考生不仅要具备理解表层含义的能力,也必须具备理解文章深层含义的能力。

2.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应该注意词汇搭配

正确理解句子结构是做好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的重要前提。考生首先要熟悉、掌握各种句型及句子的各种成分、主从句间的关系;其次要掌握动词、名词、形容词及介词等之间的意义搭配、习惯搭配和固定搭配;同时,考生更要学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由此,考生逐渐培养对词汇搭配的理解能力,才能做好完形填空题。?

3.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应该掌握逻辑语气

高考英语的完形填空题主要是通过分了解全文的人物、时间、地点等信息之后,再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来解题。这种逻辑语气主要包含并列、递进、因果、转折和委婉语气等等。这类题的选项多为连词、副词或具有连词意义的各类短语。

4.高考英语完型填空需要快速阅读

高考完形填空题的阅读量基本稳定在260~320词之间,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否则,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任务。所以考生一方面要加强英语阅读,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绝对不能一词一句地细嚼慢咽,而应全方位把握短文的内容和精神实质。另一方面要学会根据关键信息快速理解句子的意思,要能跳过不熟悉的单词和短语,而不应该被生词或短语绊倒。

篇6:高考历史选择题丢分的原因与答题思路

解析高考历史选择题丢分的几种原因

一、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经典考例1】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这支军队与以往各式军队的主要区别是

A.重视思想教育,配置专职政治干部

B.实行征兵制,提高军队素质

C.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军队

D.通过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

解析:只要了解了教材的表述“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许多共产党员在军队中担任党代表或政治部主任”,本题就知道选A。考生易错选D。

【经典考例2】下列国际会议所颁布的文件中,涉及台湾问题的是

①《凡尔赛和约》②“九国公约”③《开罗宣言》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此题只要牢固地掌握《凡尔赛和约》是对德和约,其涉及的中国问题是要日本归还一战期间日本占据原德国势力中山东青岛和太平洋上的三个岛。而②③④都涉及到台湾问题,故选D。考生易错选A。

二、历史常识缺失

【经典考例3】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解析:此题教材没有现成的表述,考的是考生的基本素养,即作为一个文科生必须具备的历史常识。秦始皇是他自己的称谓,唐太宗谥号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康熙是年号,故选B。考生易错选C。

三、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欠缺

【经典考例4】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这种军队组织形式

A.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

B.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

C.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

D.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解析:首先要读懂材料,考生要有基本的文言文常识,它指的是汉族地主团练武装,A与地主团练武装不符合,“将专兵”、“官兵不平等”,故B、D都不正确,应选C。考生易错选A或B。

四、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限制

【经典考例5】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生产关系的变化,大致相当于苏联的

A.1918—1921年

B.1921—1927年

C.1928—1936年

D.1937—1941年

解析: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生产关系上的变化指“一化三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对照苏联完成此项任务应是1928年至1936年,故正确选项C。

五、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

【经典考例6】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

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

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

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解析:要准确理解“社会之革命”的内涵,“实行法治”、“任用女官”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移风易俗”与武则天关系不大,故A、B、D不选。考生易错选D。应选C,它讲的是科举制度的影响,可以称之为社会之革命。

六、历史阶段特征把握不清

【经典考例7】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解析:此题三个时间1884年、1898年、1900年对应的时代特征是中法战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了解了这些,就能把“民教冲突”和“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结合起来。故选D。考生易错选A。

七、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经典考例8】在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中,泉州属于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解析:首先要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泉州属于闽南三角洲。所以,学历史时,要注意图文并茂,本题正确答案是C。考生易错选B。

八、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迁移能力欠缺

【经典考例9】15、16世纪欧洲封建国家的君主专制比同一时期的中国来讲要弱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充分发展

B.新航路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君主权力受到教会、诸侯的削弱

D.封建君主奢侈腐化,不理政事

解析:将同一时期的中国和欧洲进行比较,15、16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经历相当长时间,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而西欧占最高统治地位的是天主教会,封建君主要受天主教会的统治和束缚。考生易错选A,15、16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未得到充分发展,故本题选C。

九、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考查能力不够

【经典考例10】从对时代发展的认识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运动的最大不同在于

A.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

B.主张建立“均贫富”的理想社会

C.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

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

解析:一部分考生错误地选择C,反侵略反封建是太平天国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特点。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时,历史阶段特征是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从题干的“时代发展”角度,本题应选择D。

十、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混淆

【经典考例11】促使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是:①马歇尔计划②第三次科技革命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普遍实行。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本题应选B。考生易错选D。

十一、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经典考例12】苏联最终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A.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B.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资本主义大国的“和平演变”战略

D.苏联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解析:主要原因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一般情况指内部的、人为的因素。以据此可排除C。而A是根本原因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因素中起关键作用、决定因素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故正确选项是B。考生易错选A。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思路

1.总体思路:

联(联系课本、笔记内容,寻找是否有依托的内容和观点,然后迅速简单记下稿子上)→→找(找回材料,印证材料是否有课本提及的观点,逐一标示出)→→联(对材料与课本吻合的观点,答题时尽量联系用上课本观点、专有名词)

2.具体步骤:

明(明中心)→→审(审问题)→→划(划材料)→→联(联答题)

(1)明(明中心):无论题目有多少问,都总是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明确中心后,每问都必须环绕此中心作答,不能脱离。明确中心方法有四:①浏览全部的问题,看从哪一板块、哪一具体问题设题;②紧盯材料的出处:标题、注释(尤其是时间、人物、著作等);③抓住中心句:通常在段或句的首、尾、中;④根据材料大意自己提炼。

(2)审(审问题:三审一挖不分割):

①审清题目能力要求(论述?比较?评析?尤其是比较,技巧性最高)

②审全求答项及分值,依此定分点及观点(答点≥分值)。尤其要注意结合……(如背景)列举(或评价)……(如措施)此类问法,别忘记要答结合后的求答项;

③审准答案来源及答题的范围(如时间)、方向(政治、经济、文化),以防止答非所问。答案来源有以下三种情况:A、根据材料……回答,则答案从材料中即可提炼完整;B、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则答案既要从材料又要结合课本所学提炼;C、请回答,则答案来源同②。

④挖:尽量挖掘题干的有效信息,答题时务必将之变为答案。

⑤不分割:要将各问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思考,因各问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

(3)划(划材料):根据问题中的求答项,在材料中用不同的序号及线条将各求答项观点分别标示出来。要求:必须要逐段、逐句分析提炼观点,尤其是短材料更应该如此,一句话往往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观点。(一般以句号、分号、省略号为依据;尤其是要注意省略号两侧的语句;部分答案可能就是句子的缩写)

(4)联(联答题):①运用好“联→→找→→联”公式

②因各问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所以注意前后问是否有递进关系,前面的问往往为后面的问提供答题的思维方向(或许,回头就是答案)

③简洁作答:点多、面广、话短(答案组织:A、择录材料中的某些短句、字词,但不宜过多抄袭长句;B、联系利用课本的经典结论或观点;C、自己归纳、提炼,尽量用上专有名词、习惯用语。)

④先概括(多用专有名词、习惯用语),后分析;史论结合;

⑤注意格式及版面:点化,标号,求答项等;整洁

⑥不要串题(随意对换题号);不要留空。

练习题 :

【考题例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答题步骤

第1步 判断题型及特点

本题为主题比较类非选择题,且为纵向主题式比较分析型材料解析题。其主题是古代、近代儒学思想演变的历程及认识。

第2步 审设问,确定解答项

第(1)问,第一小问,求答项为“不同之处”(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第二小问,求答项“发展”(宋代理学);第(2)问,求答项“共通之处”(韩愈与康有为);第(3)问,应从认识角度谈对孔子与儒学的态度。注意确定比较点,如第(1)问比较点为“儒学主张”;第(2)问为“儒学认识”等。

第3步 根据设问,组织答案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迁移所学知识,如孔孟儒学思想、汉代儒学思想、宋明理学、唐代的儒学复兴、维新思想等,根据设问组织答案。

高考数学答题思路

分析答题思路和技巧

考研英语大作文答题思路及技巧

托福听力易错题型答题思路解析

SOA协会历史背景介绍

设计思路模板

材料型作文范文

高中政治答题

高中历史答题

印度逻辑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一般特征

历史背景原因型答题思路(整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历史背景原因型答题思路,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