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幻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及答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 目录
篇1: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及答案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 ②孰视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 ④期年之后: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
3.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 。
4.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
参考答案:
1.①朝服衣冠:穿戴 ②孰视之:通“熟”。缜密,仔细,周详
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④期年之后:一年
2. 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
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3.(4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4.(4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虚心纳谏,是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关键。
篇2:《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及答案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问题】
10.填空。(2分)
(1)文中“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句中“于”相当于“对”;《曹刿论战》中“战于长勺”一句中“于”相当于“在”;《出师表》中“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中的“于”的意思是【 】。
(2)《醉翁亭记》中“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一句中“美”是“美丽”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一句中“美”是“认为美”的意思;《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一句中“美”的`意思是【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6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翻译: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翻译: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翻译:
12.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的原因。(2分)
答:【 】。
【参考答案】
10.答案:(1)对
(2)美丽
(共2分。共2空,每空1分)
11.答案:(1)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2)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
(3)由此看来,大王受的蒙蔽很严重了。
(共6分。共3句,每句2分)
12.答案要点:有善于进谏的谋臣;齐威王虚心纳谏。(共2分。共2点,每点1分)
篇3: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答案
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 ②孰视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 ④期年之后:
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
⒎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 。
⒏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
篇4: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答案
⒌ (4分)
①朝服衣冠:穿戴 ②孰视之:通“熟”。缜密,仔细,周详
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④期年之后:一年
⒍ (4分)
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
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⒎(4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⒏(4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虚心纳谏,是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关键。
篇5: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答案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3分)
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
徐公来,孰视之一 孰: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
2.下列加点词不达意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形貌昳丽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陈寿《隆中对》)
B.皆以美于徐公 不以物喜(范仲淹《岳阳楼记》)
C.王之蔽甚矣 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D.此所误谓战胜于朝廷 行者休于树(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分)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3分)
参考答案:
1.(3分)及:赶得上,比得上;孰:仔细;刺:指责。
2.(2分)D
3.(6分)①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美”“私”各1分,原因判断句式正确1分)②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谤讥”“闻”各1分,句意通顺1分)
篇6:《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菩。”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_》,①处冒号的作用是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闻寡人之耳者( )
(3)时时而间进( )
(4)期年之后(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战国策;总结(概括、收束)。
2、(1)确实;(2)使……听到;(3)间或,偶然;(4)满一年
3、(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
(2)所有的大臣、官吏、酉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错误的可得到上等奖赏。
4、人贵有白知之明,要善于接纳合理化建议,要讲究劝说的方式、方法等。
(意思对即可)
篇7:《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曰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选出对加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
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之:的)
D.乃下令。(乃:于是,就)
2.选出对加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吾妻之美我者(美:美丽)
B.时时而间进(间:偶然)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讽刺)
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到)
3.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______________的道理。第二段写邹忌巧妙运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参考答案:
1.A
2.B
3.(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4.直言不易;设喻说理(类比说理)
篇8:《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形貌昳丽: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⑶王之蔽甚矣: ⑷闻寡人之耳者: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⑵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16.文中一开始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有什么作用?(2分)
17.“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请说说齐国为什么能“战胜于朝廷”?(3分)
18. 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听到一些比较夸张的奉承话。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该怎么去应对那些溢美之词。(2分)
参考答案:
(三)
14.光艳美丽(2)以……为美(3)蒙蔽,些处指因受蒙蔽而不明(4)使……听到(4分)
15。全体臣下,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失的,受上等奖赏.(2分)(2)几个月之后,对时(有时)进谏(2分)
16.为下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作铺垫.(2分)
17.(1)因为齐国有邹忌这样关心国事,精明能干的治国之才(1分)他善于讽谏,以生活小事喻国家大事,类比推理,大胆而含蓄地指出国家治理的问题所在—君主备受蒙蔽(1分)(2)齐王胸襟文,善于纳谏,齐国因此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使四方臣服,做到了”战胜于朝廷(1分)
18.示例: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2分)
篇9:《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②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⑦,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传》)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老父:指老人。③吊:哀悼,吊唁。④垢(gu):通“诟”,辱骂。⑤患处之:祸患就会降临到他那里。⑥意益下:指为人更谦恭。⑦心益小:思想越谨慎小心。
23.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粗衣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吾孰与徐公美
C.朝服衣冠 有一老父衣粗衣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吾妻之美我
2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A.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
D.敬受命,愿闻余教 ( )
2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⑵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26.甲、乙两段所谈的都是“进言纳谏”之事,其中“邹忌”和“老父”的劝说方式有什么不同?二者的成功劝说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5分)
【答案】
23.C(2分)
24.A.闻:使……听到 B.私:偏爱 C间:间或,偶然。 D.余:其余的。(4分)
25.⑴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2分) ⑵身份显贵以后就对别人傲慢的人,老百姓就会离开他。(2分)
26.邹忌用暗示、类比的方式委婉规劝,易被人接受;(1分)老父以吊唁这种极端的方式规劝,有极强的警示性、寓意性,但不容易被人接受,若不遇贤者,恐有祸患。(1分)启示:一是被劝者要从善如流,虚心、诚心接受他人的规劝。(1分)二是劝人者要敢于进言,天下人管天下事。(1分)三是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1分)
篇10:《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巨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本文选自《 》,由 (朝代)的刘向编订而成。 (2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能冷静思考,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段强调齐威王从善如流,善于纳谏,使国内政治修明,体现本文主旨。
D.本文第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参考答案:
9.《战国策》西汉(2分)
10.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得上等奖赏。(3分)
11.C(3分)
篇11:《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今齐地方千里: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时时而间进: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2分)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小题3】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用这个成语造句。( 2分)
【小题4】“王”下令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2分)
【小题5】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2分)
答案
【小题1】的确、实在;土地方圆;当面;偶尔。 ( 4分)
【小题2】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2分)
【小题3】门庭若市;造句略。 ( 2分)
【小题4】颁布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的命令,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2分)
【小题5】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2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诚在这里是的确、实在的意思。诚还有表示假设的用法,译为“如果”“假如”,如《陈涉世家》中的“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燕”。注意“地方”是两个词,地是土地,方是方圆的意思。面是当面,时时是偶尔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小题2】试题分析:注意谤议的翻译,批评议论,市朝是公共场所,闻是使……听到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小题3】试题分析:出自这段选文的成语是门庭若市。要造句必须先弄清这个成语的意思。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考点:本题考查成语解释及运用。
点评: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做题时既要知道成语的原意,又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
【小题4】试题分析:从原文“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可得到第一问的答案。齐王下达这个命令的目的是让人们敢于说真话,科学地治理国家,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点评: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出选段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的要求用原文的语句进行回答。
【小题5】试题分析:先指出那句俗语有没有错,再分析没有错的原因。主要从劝诫别人要注意对象、注意方法技巧、说话的语气的角度去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分析探究能力。
点评:解答矛盾与否的题目,先定性,说矛盾不矛盾再进行具体的分析。如此题分析时说话上要看对象、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说话的语气。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及答案(集锦11篇)




